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活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
17屈原(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端午节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屈原》,来了解一下这个著名爱国诗人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屈原》《虎符》《南冠草》《王昭君》等。
2.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皖南事变”。
作者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展示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这部剧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知识链接戏剧文学:概念:“戏剧文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戏剧文学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指话剧剧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
九级(下)第五单元语文教案人教版
5.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陈涉世家》这篇文章的基本背景。它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陈涉起义的故事。陈涉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陈涉的形象。课文通过描写陈涉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品质和才能。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陈涉世家》的基本背景、陈涉起义的原因和陈涉的领导才能。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陈涉起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九级(下)第五单元语文教案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级(下)第五单元语文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下),班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1日,星期二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
-课本第五单元的课文:《孔乙己》、《范进中举》、《陈涉世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合策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合策略一、单元说明1.单元目标(1)阅读中外剧本片段,了解剧本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结合时代背景,对剧本中人物形象、戏剧冲突、内容主旨等,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了解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参与其中,对戏剧演出和欣赏有自己的心得,并能发表简单的评论。
(4)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共安排了“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三个活动任务。
在“阅读与思考”任务驱动下,教材选了三篇话剧作品:郭沫若的《屈原(节选)》、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节选)》、孙鸿的《枣儿》。
这些话剧作品人物形象鲜明,戏剧冲突尖锐集中,语言各具特色。
阅读这些作品,要在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戏剧的方法和策略,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丰富人生体验。
“准备与排练”在任务一阅读剧本的基础上,突破静态欣赏,切实进入戏剧化情境,体验导演、表演、制作等任务,培养高层次阅读、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分工、合作等综合能力。
“演出与评议”是对任务一剧本的理解与评价,也是对任务二分工合作的评价,对之前的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写剧评力求表达内在感受和独特见解。
《屈原》是一部多幕剧(五幕历史剧),节选部分运用了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展现了屈原与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选文戏剧冲突集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主旨鲜明,情感强烈,想象瑰丽,可反复朗诵、体会。
阅读本文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屈原的独白,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天下第一楼》是一部多幕剧(三幕戏剧),剧本立足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通过“福聚德”这个典型环境,以福聚德的兴衰为背景,刻画了各色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人物间的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的反思和批判。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17 屈原(节选)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
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优秀教案
第17课屈原(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小组交流,教师提问、明确:这段独白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祇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至“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量,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语文版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这篇文章是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梁朝的吴均写的。
距今天已经一千五百多年,这么长时间流行,证明它就是个经典,那么它经典在什么地方呢?老师概括如下两句话——模山范水的杰作。
“模山范水”是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文字或者绘画描绘自然的山水,叫模范山水。
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人是劳动模范。
模山范水,因为这篇文章是个写景的文章,我们就叫它模山范水,是写景文章的杰作,不是一般的文章。
骈四俪六的美文。
骈四俪六也是成语,大家肯定没见过。
我们这堂课专门研究它,四和六就是文章的句子都是四言或六言的。
骈和俪就是文章都是一对儿一对儿地出现句子,请大家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模山范水的杰作,骈四俪六的美文。
晓东点评:开篇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特点是“简”。
“简”是开门见山,是单刀直入,没有丝毫赘语。
开始的文字简洁只为后来的浓墨重彩。
再一个特点是“奇”。
“奇”在赵老师把《与朱元思书》的精华提炼成两个成语——模山范水,骈四俪六。
然后以此立骨,撑起全篇,此等提炼的功夫,实在让人叹服。
师:这篇教材选自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你们现在是五年级,所以学它是有点难度,大家昨天已经做了预习,现在我检查一下预习结果,拿起教材一起来朗读课文,大点声,《与朱元思书》吴均,读——学生齐读课文师打断学生:有同学刚才没读准,“水皆缥碧”的“缥”应该读第三声,“缥”是绞丝旁,是一种绸缎。
缥碧合起来就是青绿色,“水皆缥碧”,连读三遍。
学生接着齐读课文师:又有问题,最后“有时见日”的“见”,应该读成“现”,表现的“现”,这叫通假字。
“有时见日”什么意思?应该是有时候出现日光,而不是有时候看见日光。
请在书上做批注,“见”是通假字,通现在的“现”,其它都还好。
读,我们基本过关了,现在看看下一步,解释词语,分析章法。
这是我们一定要进行的,请看黑板,既然大家有预习,我就提问。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知识内容,如果每个学生达到80分以上就是良好的效果。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时空背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文本理解的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杜甫:题贾谊管仲新乐府》诗歌及其分析。
2. 学习《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及其分析。
3. 学习《白居易:钗头凤》诗歌及其分析。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给学生讲解本单元课题,给予学生可贵的指导,将本单元学习目标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主要教学内容:(1)老师先讲解所学内容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等背景,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师出示课本中的《杜甫:题贾谊管仲新乐府》诗歌,从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分析诗歌的时空背景,总结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3)教师出示课本中的《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从故事的时空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总结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4)教师出示课本中的《白居易:钗头凤》诗歌,从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意境,总结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3. 结课环节:让学生自主性的思考、合作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由此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够把课堂所学的内容系统的结合,达到有意义的结果,并且在课后作业中,小组讨论,针对小组剩余的问题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春季人教部编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下册第五单元舞台人生17屈原(节选)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
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课前预习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课前预习教案”——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坚信,课前预习教案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好的课前预习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第五单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我将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的认识和体会。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特点和难点。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荆轲刺秦王》。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主旨思想。
这篇文章采用了散文的形式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并在文中交代了荆轲刺秦的缘由、过程与结果。
全文表现出来的是荆轲站在理想和事业的高度,勇气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作为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了解背景、风俗和人物特点,进一步领悟主题和群众性。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难点,我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以下课前预习教案:(一)活化前置知识,提高兴趣在引出“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之前,我会提前在教科书上让同学们熟悉“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
在引出故事情节之前,我会让学生画一张“荆轲”形象图,认真捕捉原文中关于荆轲的描写,了解荆轲的生平、性格、工作和历史地位。
这些预习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了铺垫。
(二)解读核心难点,牢固掌握在预习阶段,我会以结构分析和主题阐述为重点,分析全文结构、人物特点和内涵。
在学生开始阅读全文之前,我会先放一些段落,让学生先行预习并组织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文中领悟主旨思想,并分析构造手法和修辞手法。
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核心难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三)巩固记忆,提高应用能力为了巩固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理解,我会安排一系列复习和联想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口头和书面复述课文内容,采用仿写或补充形式来演绎故事发展;要求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或写作;或者安排课堂游戏或小说表演活动,深入理解和体味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最新人教版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案设计
17 公输【导学目标】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4.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郢(yǐnɡ)械(xiè) 轩(xuān) 舆(yú) 犀兕(xī sì)鼋(yuán) 鼍(tuó) 鲋(fù) 梓(zǐ)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侮:欺侮。
义:坚守道义。
固:本来。
再拜:先后拜两次。
胡:为什么。
已:停止。
这里指停止攻宋。
见:读xiàn,引见。
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敝舆:破车。
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服。
短,“裋(shù)”的假借。
褐粗布衣。
粱肉:好饭好菜。
窃疾:爱好偷窃的毛病。
牒:木片。
寇:入侵。
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2)通假字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阻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3)一词多义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是。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第一个“为”意思是“替”;第二个“为”是“制造”。
)以牒为械(当做。
)见见公输盘(动词,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读xiàn,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类不可谓知类(事理。
)与此同类(种类。
)子子墨子闻之(第一个“子”意思是“夫子”;第二个“子”表尊称。
)愿借子杀之(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第五单元引领及综合性学习(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五单元单元聚焦一、单元教材分析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单元学情分析四、单元课时划分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文学作品—剧本。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
学习本单元,我们要认真阅读剧本,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
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剧本和角色在舞台上展示出来。
《屈原》是现代杰出诗人、剧作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面对日寇的侵略、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大肆屠杀而义愤填膺,于是借古讽今写了这一剧本。
作者“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之间尖锐、激烈的斗争。
剧本体现了古代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贵品质,全剧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精神与磅礴的正气。
《天下第一楼》是当代剧作家何冀平的代表作。
剧本描写了创业于清代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的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由入不敷出、势如累卵到东山再起、名噪京华而最终又面临倒闭的曲折发展历程,歌颂了卢孟实、玉雏儿、罗大头、常贵等人的聪明才智、事业心与实干精神,批判、控诉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枣儿》是靖江戏剧小品作家孙鸿的获奖作品。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
《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和批评。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开展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儿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儿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情况。
课本中的剧本大多是节选,如有条件,最好阅读整部剧作,以加深自己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剧本的文体知识,在此基础上细读剧本,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篇2知识与技能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言”与“意”。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重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
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二、写作精讲1.学生自由阅读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教师点拨。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2)“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3)修改润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学生答:可以改错别字、病句,语言是否简明。
还可以改结构、构思。
可以改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
可以改重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有新意。
师总结:很好,大家讲得真不错。
修改作文的确像刚才说的那样,主要从语言、构思、中心三方面加以修改。
下面我们结合示例来看一下。
(4)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例如,记叙文可以补充细节描写;写景,注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着笔,动态和静态之景结合,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上课素材素材积累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属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本文中物象的象征义,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文中物象的象征义,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写法,感受屈原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点拨法、朗读法、质疑法。
录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楚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端午节时,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片)这是为了纪念谁呢?(学生答:屈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屈原(节选)》。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2)背景链接《屈原》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
该剧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
2.生难字词(1)字音诡谲.(jué)瘦削.(xuē)睥睨..(pì nì)污秽.(huì) 犀.利(xī) 雷霆.(tínɡ)虐.待(nüè) 哗.众取宠(huá)(2)词义【播弄】摆布;挑拨。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了解新课标教材的精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培养他们热爱文学,喜欢诗歌,能讲出诗歌文化的精要;2、利用情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典古诗文的精粹,增长诗歌情操,养成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3、通过对课文精讲,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把握新课标教材要求,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内涵,记住重要句子;2、能熟练运用文学技巧描写诗歌文化的精粹,讲出诗歌文化的精粹;3、能培养文学欣赏,爱护文字文化,并且能感受诗歌中的情思。
三、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内涵;2、如何更好地运用文学技巧描写诗歌文化的精粹;3、如何更深入地描述祖国文化中的诗歌情思。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等;2、讲授法:通过新课标教材,学生自备古诗文,由老师讲解;3、感悟型教学法:分小组进行思想激荡,通过分享学习经验感悟;4、情境化教学法:展示诗歌文化美的风采,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准备1、教材: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网络资源;2、备课:阅读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搜索网络资源,结合课堂实际准备课堂活动;3、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多媒体等。
六、教学过程(一)热身:1、老师播撒诗歌歌曲,师生感受歌曲中的诗歌情思;2、播放经典古诗文读句,师生读出古诗文的精粹;3、老师准备一些有关诗歌文化的知识,师生讨论答疑,了解文字文化的内涵,培养文学欣赏的习惯。
(二)讲授:1、老师讲解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文,学生积极跟读讨论;2、分小组讨论研究,把握课文精要,激发学生对文字文化的热爱;3、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备古诗文,由老师讲解,学生逐句跟读,完整把握诗歌文化的精粹。
(三)情境化:1、老师准备一些有关诗歌文化的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运用文学技巧描述;2、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展示祖国文化中的诗歌情思,使学生更为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内涵;3、分小组讨论,学生把握经典诗歌文本的精粹,体会诗歌文化的美好,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操。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导向,以活动为主体。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主要活动是剧本阅读。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XXX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它是多幕剧,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部分。
这部分也是第五幕的。
剧本写XXX和XXX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XXX。
XXX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用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XXX正气。
语言上情澎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研究时要把握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了解什么是独白,理解文中独白的思想内涵,把握独白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本主旨的重要作用。
《世界第一楼》是XXX的一部三幕戏剧作品。
脚本以1917年XXX、1920年XXX执政、1928年XXX统治三个特殊时段为横截面,讲述清末至民国动荡的岁月里,烤鸭店“XXX”发展壮大又由盛而衰的迂回故事,施展阐发时代风云的变幻,展示世人运气的沉浮、人世的沧桑,从中亦可看到对民俗文化的展示,对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课文节选的是脚本中的第三幕,这一部分人物众多,形象鲜明,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暗示了福聚德盛中带衰,最终走向倾颓的结局。
语言表达充溢浓郁的京味和行业特点。
适于在表演理论中培养高层次的阅读、表达能力和合作、构造、分工等综合能力,完成理解和审美的深化。
《枣儿》是XXX创作的一部独幕话剧。
剧本以一老一小的交往和对话来反映社会人生的问题。
老人对以往岁月的回忆、怀念和对儿子的思念,男孩对父亲的期盼和对父亲的渴望,通过二人的对话交织在一起。
这部剧作表现了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情感联系的绝大冲击。
其意蕴可作多方面解读:对亲情的渴望、对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状况的反映;表现传统文明、精神家园的失落;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的善意提醒;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戏剧演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2.能够从语言、剧情、演员、导演、布景等角度评价戏剧,学会褒贬评价。
3.培养学生选定剧本、搜集材料、合理分工、认真排练的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出,并能够评选出优秀演员。
过程与方法1.从教材或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剧本,组织剧组,分别安排导演、演员、剧务,明确任务、要求,分工准备,合作训练。
2.民主评议,评选出演技较高的优秀演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准备和排练、演出与评议,培养学生对戏剧的热爱之情和辨别演技高低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依据剧本排练、演出与评议。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角色,在舞台上将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表演出来。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一、剧本的阅读策略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要了解剧本形式上的特征,把握主要情节,特别要注意把握戏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
不妨借助图表,对剧情加以梳理。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特别是要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可以边读边写下自己对人物的分析,与同学交换意见,作些探讨。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义。
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阅读时要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的深层含意,可以试着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大声朗诵。
4.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要注意阅读舞台说明。
5.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阅读剧本还要注意了解剧中故事的历史背景,明确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二、阅读剧本如何思考1.阅读剧本时可以设想如何表演,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与老师、同学交流。
2.教材中的剧本多是节选,建议阅读整部剧作,以加深自己的理解。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导入人生大舞台,戏剧展风采。
我们观赏戏剧节目时,看到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能,往往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
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精彩的表演来自台下精心的排练。
你想成为出色的演员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准备与排练”。
通过本节课学习,也许会让你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活动指导班级分三个剧组,以剧组为单位,完成下列任务:1.选定刷本,搜集资料。
可以选择本单元提供的刷本,也可另外自选;可以选择整幕、整场的剧本,也可以选择一个片段。
选定剧本后,自主搜集赏析、研究剧本的文章、书籍,专业剧团演出的视频、图片资料等,以备参考。
2.分工准备,认真排练。
剧组成员分别担任导演、演员和剧务,在排练过程中要各司其职。
导演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并对演目出做整体设计。
与演员交流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帮助演员不断调整、改进在舞台上的表现。
可以试着写一写导演手记,整合自己的思考。
演员要背诵台词,熟悉有关的舞台说明。
通过想象,进入角色,不断深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
参考专业演员的表演视频,设想自己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
听取导演和其他演员的意见,提高表演水平。
可以用写排练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理解、塑造人物的过程和体会。
剧务要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可以制作成课件,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粉笔画)、配乐等。
有些剧本没有详细说明布景,剧务可自行设计,并画出草图。
3.反复合练,准备演出。
在导演的组织和剧务的配合下,演员反复合练,使表演渐趋熟练、流畅,为正式演出做好准备。
思考、讨论(1)排练前选定剧本的范围是什么?可以选择本单元提供的剧本,也可以另外自选;可以选择整幕、整场的剧本,也可以选择一个片段。
(2)选定剧本后,要搜集哪些资料?赏析、研究剧本的文章、书籍,专业剧团演出的视频、图片资料等,以备参考。
(3)排练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剧组成员分工准备,通力合作,请说出剧组成员各自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导演: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并对演出做整体设计。
演员:背诵台词,熟悉有关的舞台说明。
剧务: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配乐等。
(4)在导演和剧组的配合下,演员反复合练的目的是什么?促使表演渐趋熟练、流畅,为正式演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任务三演出与评议活动指导演出前做好准备工作(1)制作节目单;(2)推举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3)检查舞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演出时,要集中精力,全情投入,注意互相配合。
演出结束,演员应向观众致意。
观众应文明观剧,适时给予鼓励。
演出后,参考下面的评选要点,组织一次优秀演员评选活动。
每名同学都要提交一份推荐表(每人提名不多于3人),写明姓名、角色和推荐理由。
统计得票数,为得票较多者举办简单的颁奖仪式。
评选要点(1)正式演出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①制作节目单;②推举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③检查舞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2)演出时,注意事项有哪些?演出时,要集中精力,全情投入,注意相互配合。
演出结束,向观众致意。
(3)如何评选优秀演员?演出后,组织优秀演员评选活动。
每位同学参照评选要点,提交一份推荐表,写明姓名、角色和推荐理由。
观看戏剧表演学生评议1.提交推荐表。
2.选出优秀演员。
3.总结表彰。
优秀演员推荐表姓名角色推荐理由第三课时写作实践结合整个活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
不少于600字。
①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②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③戏剧冲突面面观④台词应该怎样说⑤肢体语言很重要⑥配角也要演到位⑦“好戏”是配合出来的写作指导1.选题。
选择你擅长的话题,并围绕话题组织材料,做到有话可说,内容新颖、切题。
2.选材。
写作时,我们要围绕话题选择、组织材料。
题目要求谈对戏剧和戏剧表演的认识,那么,我们就要围绕戏剧选材。
以“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这一话题为例,我们一定要确定好所要写的人物。
在我们生活的区域内,一定有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戏剧。
以戏曲为例,京剧是北京盛行的剧种,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流行的戏曲形式……而在这众多的戏曲种类中,总要有歌颂的对象或讽刺的人物。
如历史上著名的包公、诸葛亮、花木兰等就都是各地戏曲的常见人物。
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选择一个你了解的人物,包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品质以及和他(她)有关的故事。
这样,你对他(她)的喜恶才能在文章中突出。
3.谋篇。
不论选择哪一个话题,都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不能只列条目,而无内容。
针对某一戏剧或谈人物,或谈舞台说明,或谈矛盾冲突,或谈肢体语言,或谈相互配合等;也可以针对某个话题列举多部戏剧中具体的一段、一句话,或某一幕。
以话题“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为例:(1)一定要把人物和戏剧联系起来。
这篇作文的题目要求是所写的人物一定要出自戏剧,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戏剧的引入。
无论是什么人,都要把他所在的剧种和剧目交代清楚。
如果忽略了题目要求而单纯地去写某个人,那就难逃跑题之嫌了。
(2)一定要细腻地描写人物的特点。
所写的戏剧人物,性格特征应该非常鲜明。
所以在写作中,同学们不妨细致地描写一下演员或人物在戏剧中的动作,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当然,此处笔墨不宜过多,否则文章就成对戏剧的复述了。
4.评议。
这篇文章重点是评论。
(1)在概述了人物演出情况后,要从人物的塑造、演出的风格、人物的装扮、历史的贡献等方面对人物进行评议。
评议时,要抓住重点,摆明观点,还要有理有据,不夸大、不贬低,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客观公正地评论所选择的戏剧人物。
(2)对剧中的舞台说明的评判要客观,观点要明确。
(3)戏剧冲突如何体现、是否安排合理、有何作用等要明确。
佳作欣赏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人民的名义》大火的背后,是对现实的深度反映和揭示。
现实的背后,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人生。
所以这部剧,是我们读懂当下中国的一个契机,是我们感悟生活和人生的一个大好机会。
这些,都在剧中那些人物身上,尤其是主角人物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我最喜爱的主角李达康。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俨然已经成为《人民的名义》剧中最火的人物,被称为整部剧的流量担当,甚至诞生了广为流传的段子——“达康书记别低头,GDP(经济总量)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为什么我对“李达康”的印象深?因为他耿直的性格,因为他是一个正派的清官,更因为他是一个背锅侠——被下属瞒,被妻子坑,被同僚打击……所以我爱他的人,敬他的品,怜他的遇。
更深一层,他遭遇的艰难就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遭受的艰难的写照,人心不古,谁也靠不住,一切都看利益。
所以我们心理上需要一个面对现实百折不挠的英雄,给我们力量;我们内心中渴望多些这样的官员,为我们顶起一片天!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达康书记身上的那种精神——在做人上,不管拥有怎样的权力,不管面对怎样的利益诱惑,也坚守自己的底线,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在做事上,脑筋要开,思维要活,“法无禁止即自由”,敢想敢干,永远保持拼搏精神。
达康书记的脾气——点火就炸,也是我们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啥?真实!这就像庄子说的:“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他的脾气,是因为他有一颗精诚的心;因为有一颗精诚的心,他才能永远保持初心,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吃不开,其实全错了——这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需要另一点的保驾护航——对现实和人心深刻的洞察和把握。
就像祁同伟对程度说的:“达康书记的政治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匹敌的。
”有真性情又能把控局面,才能鹤立鸡群,才是真正的洒脱自在。
所以一个人需要伪装,一定是因为他还不够强大,不能掌控很多东西。
一个强大到能掌控自己和现实的人,就能真实而自由地活着,并一路向前,所向披靡。
我喜爱《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决心向他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创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老师点评小作者聚焦时代经典剧目《人民的名义》,饱含深情地赞颂了剧中人物李达康刚正不阿、勇于担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崇高情怀,倾吐了喜爱李达康这个人物的原因。
阐述认识时,能够做到结合剧本,联系鲜活的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李达康鲜明的人物性格、为人处世的准则,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可见小作者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对社会现象较高水平的认识。
尤其是结尾表达自己志向,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读来令人啧啧赞叹。
范文评析花木兰,我喜欢你“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是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