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外延的限定与阐释
内涵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引言:内涵和外延是哲学领域中经常被用来描述事物本质和范围的概念。
它们是理解事物属性和意义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内涵与外延的含义和应用,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内涵的定义与应用1.1 内涵的概念内涵是指事物所固有的特质、属性和意义。
在运用时,内涵可以表示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特征。
1.2 内涵的应用内涵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深层次含义。
在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内涵是对词汇和概念进行界定的重要方法。
通过定义内涵,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意义。
二、外延的定义与应用2.1 外延的概念外延是指一个名称或概念所涉及的事物的范围或数量。
外延描述的是事物的外在属性和包含对象的数量。
2.2 外延的应用外延在分类学和逻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外延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界定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在逻辑学中,外延也用于分析和描述命题的真值。
三、内涵与外延的关系3.1 内涵与外延的区别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内涵是指事物的特质和意义,而外延是指涉及的事物范围和数量。
3.2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内涵和外延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概念。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理解:以“猫”为例,猫的内涵是指它具有的特征和特点,如有四条腿、有尾巴、捕食者等;而猫的外延则是指所有被称为猫的实际物体的集合,包括所有的猫种类和个体。
四、内涵与外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4.1 逻辑学中的内涵与外延在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是对词汇和概念进行界定的基本工具。
通过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分析逻辑关系。
4.2 语言学中的内涵与外延在语言学中,内涵和外延是研究语义和词义的重要方法。
通过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我们可以解释单词和概念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4.3 教育学中的内涵与外延在教育学中,内涵和外延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内涵和外延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范围。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知识分享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
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
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
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
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
字词的内涵与外延的辨析
字词的内涵与外延的辨析一、引言语文学习中,字词是基本的学习单位,掌握字词的内涵与外延对于提升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字词的定义、内涵与外延的概念入手,探讨其辨析方法与实际应用。
二、字词的定义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文字。
字是语言的符号,词是具有意义的单位,两者结合形成字词。
字词的定义是理解字词内涵与外延的基础。
三、字词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字词的内涵指的是字词所表达的意义,包括其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树”这个字词的本义是指植物界中的一类多年生木本植物,引申义可以是指家族、家谱等。
掌握字词的内涵有助于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2. 外延字词的外延指的是字词所包含的范围或指代的事物。
例如,“动物”这个词的外延包括狗、猫、鸟等各种生物。
了解字词的外延有助于扩展词汇量和丰富表达。
四、内涵与外延的辨析方法1. 通过上下文推测在阅读理解中,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字词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理解上下文的语境,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字词的意义。
2. 借助词典工具词典是学习字词内涵与外延的重要工具。
通过查阅词典,可以了解字词的定义、词义辨析、例句用法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字词的内涵与外延。
3. 多角度思考对于一些具有歧义的字词,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来辨析其内涵与外延。
例如,“鸡”这个字词,可以指代动物,也可以指代食物。
通过思考不同的角度,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字词的意义。
五、内涵与外延的实际应用1. 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理解字词的内涵与外延是理解文章意义的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查阅词典等方法,准确把握字词的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作文表达掌握字词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丰富作文的表达。
学生可以运用多义词、引申义等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作文的质量。
3. 口语交流在口语交流中,准确运用字词的内涵与外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丰富词汇量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理解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理解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哲学中对概念进行定义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外延概念外延概念是指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具体个体的集合。
它是指概念所指代的具体事物的范围。
比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所有的具体动物,包括人类、猫、狗、鸟等等。
外延概念是按照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归类的方式进行理解和定义的。
外延概念主要通过具体个体来进行理解和判断。
根据外延概念,我们可以判断某个事物是否属于某个概念范畴。
比如,如果一个动物具有呼吸、消化、生长等共同特征,我们就可以判断它属于“动物”的概念范畴。
外延概念的特点是范围广泛,包容性强。
一个外延概念可以包含很多具体个体,并且可能包含一些边界模糊的情况。
外延概念的划分也是根据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的认识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的。
因此,外延概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动性。
2. 内涵概念内涵概念是指一个概念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和属性。
它是指概念所能表达的思想或概念的本质或重要特征。
比如,“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了有机体、具有生命活动、能自主行动等等。
内涵概念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理解和定义的。
内涵概念主要通过对概念内部特征的分析和归纳来进行理解和判断。
根据内涵概念,我们可以判断某个事物是否符合概念的本质特征。
比如,如果一个动物具有自主行动能力、有机体结构,并具有生命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它符合“动物”的内涵要求。
内涵概念的特点是具体而明确,能够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
一个内涵概念的范围相对较窄,因为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而不是事物的具体形式。
内涵概念的划分是通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思考和归纳得出的,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确定性。
3. 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的关系外延概念和内涵概念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外延概念是通过内涵概念对事物进行划分和归类的基础。
内涵概念具有明确和确定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内涵传承说”对歇后语的阐释及其认知语境制约
“ 我把 包子回笼 了”。这两类动词句法化情况较为简单 ,故不再单
独 列入 表 中 。
[ 6 】 朱德 熙.“ 的” 字结构和判 断句 [ J ] . 中 国语 文 , 1 9 7 8 , ( 0 9 )所举 例句为:我把 面揉 了个馒头 。这里 虽无述 结式 ,但是助词 “ 了” 凸显 了 “ 完成性”等语 义特点,因而句子成 立。且刘指出,这 句话可在动词 “ 揉”后加 “ 成”,也可 不加 ,我
出版社 ,2 0 0 9 .
[ 3 ] 因一价动词不必也 不能使用形式化手段,二价动词 特有语 义格
可 不 必 使 用 形 式 化 手 段 而 直接 共 现 ,也 可 使 用 介 词 “ 把” ,如:
【 5 ] 邵敬敏. “ 语义价”、 “ 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 … . 汉语学习,
1 9 9 6 , ( 4).
、
引 言
喻理 论 是 歇 后 语 的静 态 认 知 心 理 表 征 , 而 概 念 合 成 理 论 是
歇 后 语 是 汉 语 中 一 种 独 特 的 语 言 形 式 。 过 去 对 歇 后 歇 后 语 动 态 的 认 知 心 理 表 征 。 2 0 0 8 年1 月 徐 盛 桓 发 表 了 一 语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歇 后 语 的 搜 集 整 理 ,对 其特 征 、 分 篇题 为 《 转 喻 为什 么可 能— — “ 转 喻 与逻 辑 ”研 究 之 二 : 类 和 结 构 的分 析 以及 从 修 辞 角 度 对 其 进 行 的 分 析 。这 些 都 “内涵 外 延 传 承 ” 说对 转 喻 的 解 释 》 的文 章 ,在 “内涵 外 是 描 写 性 的研 究 。 随着 认 知 语 言 学 的发 展 ,越 来 越 多 的研 延 传 承 ”框 架 下 对 转 喻 的 内 在 机 制 和 认 知 过 程 进 行 了 分 究 者 开 始 从 认 知 角 度 进 行 解 释 性 的 研 究 ,对 歇 后 语 的 生 析 , 为语 言认 知 研 究提 供 了新 的视 角 。本 文试 图运 用 “ 外 延 成 机 制 、 心 理 建 构 和 认 知 过 程 等 方 面 进 行 探 讨 。 如 运 用 F a u c o n n i e r 和T u r n e r 等 人 提 出的 概 念 整 合 理 论 对 汉 语 歇 后 语 的 意 义 构 建 进 行 分 析 ,运 用 概 念 隐 喻 、 概念 合 成 和 关 联 等 理 论 对 歇 后 语 的 认 知 心 理 过 程 的探 讨 , 认 为 现 代 认 知 隐 内涵 传承 说 ”对 歇后 语 的 内在 机 制和 认 知 过程 进 行 探讨 。 二、 “ 外 延 内涵 传承 说 ”理论 ( 一) “ 外延 内涵传 承 说 ”的提 出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逻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概念的含义和范围。
下面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概念的内涵(Intension)指的是一个概念所包括的所有特征、属性和定义要素。
它描述了一个概念的本质和特性,是对概念的精确而明确的定义和描述。
概念的内涵决定了该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概念的核心内容。
例如,对于概念"三角形",其内涵包括由三条线段组成、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等特征。
这些特征构成了"三角形"概念的核心内涵,使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识别三角形。
概念的外延(Extension)指的是一个概念所涵盖的具体事物、个体或类别。
它描述了一个概念所适用的范围和所包括的具体实例。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能指称的对象或范畴。
继续以"三角形"为例,它的外延即为所有符合"三角形"定义的具体事物,包括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
无论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还是一般三角形,都属于"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内涵决定了外延。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包含的特征越多,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越小,指称的对象就越具体和有限。
例如,"正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非常明确,只有四条相等且互相垂直的边,并没有其他特征。
因此,它的外延非常有限,只能指称符合这个定义的少数几何形状。
另一方面,外延可以反过来影响内涵。
当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时,新的实例可能包含了原本不在内涵中的特征。
这时,为了保持概念的一致性,我们可能需要修改概念的内涵,以适应新的外延范围。
例如,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手机"这个概念的外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扩展。
过去,手机只是指那种具备基本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电话设备。
但现在,"手机"的外延已经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
外延内涵通俗理解
外延内涵通俗理解
内涵是指该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即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外延是指具有该词项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也即词项指代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它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外延(对照)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其中概括了对象的时空范围(数量)。
内涵与外延知识点
传统逻辑认为,词项的内涵是它的含义即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如商品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词项的外延是词项所指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如人的外延就是古往今来一切人所组成的那个类。
近代作为逻辑教本之一的《波尔-罗亚尔逻辑》,第一次提出了内涵和外延的区别。
后来的逻辑学家对这种区别的合理性虽然意见不一,但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术语却沿用至今。
明确词项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及使用规则
明确词项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及使用规则
词项的定义是一个逻辑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词项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它有一些特定
的使用规则。
它可以用来明确概念的含义,也可以用来溯源词汇和语言系统。
本文将详细
介绍词项定义的逻辑方法和使用规则。
首先,词项定义的逻辑方法是将所有关联的词汇连接起来,可以把它们比作一个家庭树,通过它可以清楚地了解词项的含义。
在这个家庭树中,有一个特殊的词汇,我们称它
为“基词”。
此外,还有一些由此基词派生的词汇。
每个词汇的定义都是基于这个家庭树的深度挖掘,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词项的内涵和
外延。
如果提取的内涵与基词的涵义相似,可以认定这个词汇应归属在此基词的家庭树中。
此外,如果此派生词汇的涵义与基词有显著区别,也可以认定这个派生词汇也应归属在此
基词的家庭树中。
其次,要正确使用词项定义,需要遵守一定的使用规则:
首先,要定义的词汇必须与准确的词项相关。
比如,在定义“数据库”这个词汇时,
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定义,比如解释它是什么,它的结构、功能和用法等等。
其次,必须充分涵盖此词汇的所有相关概念,而不是仅停留于单一观点。
比如,可以
从不同维度进行定义,比如技术类、应用类、分类等等。
最后,在定义词汇时,需要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以便让读者更加清楚定义的内容。
综上所述,词项定义是一门明确词项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使用规则清楚、易懂,
如果正确使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词汇含义,也有助于准确用词。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知识分享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
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
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
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
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理解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理解词语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最基本的表达工具,通过词语我们能够准确地传递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词语的意义并不止于表面,它们还包含着内涵和外延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讨论词语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我们理解词意时的重要性。
一、内涵的理解内涵指的是一个词语所固有的含义和概念。
它是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普遍概念或特定概念的总和。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动物这个词上。
动物这个词的内涵可以包括所有的有生命的、能够感知和运动的生命体。
这个内涵表示了词语所代表的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内涵的理解是我们理解词义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使用一个词语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在使用它的字面意义,我们还需要考虑其内涵所涵盖的范围。
举个例子,当我们说“她是个好人”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形容这个女性具有良好的品德,而是暗示她的善良、真诚、宽容等一系列积极特质。
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词语的内涵来传递更加深入和具体的意义。
二、外延的理解与内涵相对应的是外延。
外延指的是一个词语所包含的具体个体或事物的范围。
它是词语所涉及的所有实例或例子的集合。
继续以上面动物这个词为例,动物的外延可以包括猫、狗、鸟、鱼等各种具体的动物个体。
外延与内涵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内涵决定了一个词语所包含的外延范围。
另一方面,外延可以通过对具体个体的细分和分类来更加精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换句话说,通过观察具体个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在词语理解中,内涵与外延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同时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一个词语的含义。
内涵提供了一个词语所代表的概念和属性,而外延则为这个概念提供了具体的例子和实例。
两者相结合,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此外,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还对于我们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逻辑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内涵和外延的转换来进行分类和推理。
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类别和范畴,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思考过程。
理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
理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引言理论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和关系的理性思考和总结,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理论研究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的定义、内涵、外延入手,探讨理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的含义和意义。
理论的定义理论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和关系的系统性、抽象性、科学性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通过对大量的实践经验和观察研究的总结,提炼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既是对已有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又是对未知事物的推测和预测,是人们获取知识、掌握规律的依据和手段。
理论的内涵理论的内涵是理论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和属性。
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观点和命题理论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观点和命题。
这些观点和命题既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又具有科学性和可验证性。
基本观点和命题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2. 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理论是有机结构和逻辑系统。
理论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归纳,形成一种有机的思维框架和逻辑结构,确立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是理论的骨架,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3. 范围和领域理论通常具有明确的范围和领域。
理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质和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事物和现象。
不同的理论有着不同的范围和领域,通过对具体领域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预测和指导理论具有预测和指导的功能。
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研究,理论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同时,理论还可以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使得实践活动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
理论的外延界定理论的外延界定是对理论的范围和应用领域的限定和界定。
理论的外延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对象的范围理论的外延界定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
外延与内涵是什么意思
外延与内涵是什么意思摘要:外延是指词语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界限;而内涵则是在外延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般用以描述抽象事物。
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是从属于事物的概念。
其次,是[gPARAGRAPH3]一词的本意。
学生对“外延”和“内涵”这两个词语都不陌生,但并非每个同学都能够很好地把握他们的真正内涵,导致运用时出现偏差。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外延”和“内涵”这两个词语的比较,找出它们的[gPARAGRAPH3],以达到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1、定义。
“外延”:是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界限。
“内涵”是指在外延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般用以描述抽象事物。
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是从属于事物的概念。
其次,是T2S一词的本意。
2、运用例子在经济学中,如果资源总量既定,人均可利用资源量取决于使用强度(需求程度)。
使用强度高的部门,其产品供不应求,需求大于供给,必然扩大需求以求得更多的供给,这样就使该部门得到发展,而其他部门因缺乏相应的资源,只能维持原有状态,甚至萎缩。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有人会认为,资源丰富的部门会得到更快发展,而资源贫乏的部门会逐步退化。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这里忽视了部门之间竞争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竞争呢?在经济学中,竞争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个不同的经济单位之间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而彼此影响或制约的关系。
简言之,就是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在竞争中实力强者生存,能力弱者淘汰的规律。
如何进行竞争,也就是要依靠经济的外延作用和内涵的制约作用。
3、常见错误外延是指词语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界限;而内涵则是在外延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般用以描述抽象事物。
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是从属于事物的概念。
汉字的内涵外延与语义范畴
汉字的内涵外延与语义范畴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语义范畴。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象征和表达的方式。
汉字的内涵外延不仅仅局限于字形和字义,还包括了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首先,汉字的内涵外延可以从字形角度进行探讨。
汉字的字形是通过笔画的组合而成的,每一个字形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和意义。
比如,“山”字的字形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壮丽和崇高的感觉;而“水”字的字形则像水流般连绵不断,给人以流动和柔美的感觉。
这些字形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形象,更是对自然界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其次,汉字的内涵外延还可以从字义角度进行探讨。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字义,这些字义通过字形和笔画的组合来表达。
比如,“人”字的字义是指人类,代表着人类的形象和特征;而“心”字的字义是指人的内心,代表着情感和思维的活动。
这些字义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生活和思想的抽象和表达。
通过汉字的字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体会到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此外,汉字的内涵外延还可以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进行探讨。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载。
比如,“礼”字代表着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和追求;而“道”字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和人生的思考。
这些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最后,汉字的内涵外延还可以从语义范畴的角度进行探讨。
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具有广泛的语义范畴。
比如,“爱”字不仅仅可以表示对人的情感,还可以表示对事物的喜爱和追求;而“和”字不仅仅可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可以表示事物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这些汉字的语义范畴不仅仅是一种词义,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实现意义的传递和交流。
”内涵”与”外延”的区别是什么?
”内涵”与”外延”的区别是什么?一、内涵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内涵,是指一个名词所包含的意义、指代的范围以及所体现的本质属性。
它是事物的内在本质,是概念的核心和要点。
内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层次性:内涵通常具有多个维度,涵盖着事物的各个层面和方面。
2. 内聚性: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其最本源的特征,不受外部影响的干扰。
3. 深层含义:内涵所包含的含义往往超过了表面的字面意思,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二、外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外延,是指一个名词所指代的具体事物的范围和数量。
它是名词所覆盖的具体对象或个体。
外延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表层性:外延主要涉及事物的外在表面,所指代的是具体的个体或对象。
2. 扩展性:外延的范围可以随着时间、空间和条件的改变而扩大或收窄。
3. 相对性:外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语境而确定,可能存在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三、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内涵和外延在词语使用和概念分析中具有密切关联。
它们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互为对立统一的关系。
1. 内涵决定外延:一个名词的内涵决定了它的外延范围,内涵越丰富,外延范围越广。
2. 外延反映内涵:一个名词的外延范围反映了它内涵的内容和特点,外延是内涵的具体体现。
3. 内涵和外延相互作用:内涵和外延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一个名词的使用和理解。
四、具体例子解析下面以"动物"、"猫科动物"和"狮子"三个名词为例,来说明内涵与外延的区别:1. 动物的内涵是:有机体的一大类,具有生命、呼吸等共同属性。
动物的外延是:包括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
2. 猫科动物的内涵是:属于哺乳类动物,肢体结构较特殊,具有独特的走路方式。
猫科动物的外延是:包括猫、豹、虎、狮等各种猫科动物。
3. 狮子的内涵是:猫科动物中的一种,特征是体型大、威猛、社群性强等。
狮子的外延是:指代具体的狮子,其在非洲和亚洲广泛分布。
概念的内涵外延法
概念的内涵外延法概念的内涵外延法是一种用来描述概念的内部内在特征和外部所指对象范围的方法。
它是指通过确定一个概念所固有的特性来界定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固有的特性和属性。
概念通过其内涵来描述和定义,内涵包括概念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例如,对于概念"三角形"而言,它的内涵包括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以及三个内角之和等特征。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对象范围。
概念通过其外延来确定其所指对象的范围,即概念所适用的具体事物和个体。
例如,对于概念"三角形"而言,其外延包括了所有满足其内涵特征的三角形形状,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法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
内涵确定了一个概念所具备的特征和属性,而外延则确定了一个概念所适用的具体对象范围。
通过内涵和外延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一个概念的内部特征和外部适用范围。
在实际使用内涵外延法时,我们通常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确定概念的内涵特征:首先需要明确概念所具备的一般性特征和属性,这些特征和属性是概念的基本内涵。
2. 确定概念的外延范围:通过概念的内涵特征,确定所指对象的具体范围。
这可以通过列举符合概念内涵定义的具体事物、个体或情况来实现。
3. 进行内外涵的相互验证:在确定概念的范围后,可以再次回顾概念的内涵特征以验证是否符合之前的定义。
如果发现内涵和外延之间的不匹配,就需要调整内涵特征或者重新界定外延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的进展和认知的深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进行内涵外延分析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概念的内涵外延法是一种用来确定概念内在特征和外部范围的方法。
通过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念,从而促进学科研究和思维逻辑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外延和阐释方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外延和阐释方法*□文│赵星耀*本文是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讨会”的提交论文,系“青岛大学校级特色专业新闻学建设项目”和“基于融合媒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闻专业核心课程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当前,我国新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正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新闻工作的一系列讲话全面展开,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总体看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些效果。
然而,由于一些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认知上还存在某些偏差和误解,而一些担负教学任务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及外延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和清晰,对其阐释也缺乏有效方法,因而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
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找准其中缘由,厘清基本内涵,探寻有效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找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的问题近些年,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新闻院校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也作了许多有益尝试。
许多新闻院校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并采取积极行动,扩充师资力量,完善教育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看,许多新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上都还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认知上存在的某些偏差和误解,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一项对武汉六所高校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相关概念(如党性等),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新闻观点不甚了解,大部分受访者答错题,或是直接选择“不清楚”。
[1]另一项对西部四所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完全不知”和“认知模糊”的被调查者竟然占到90%。
[2]有学者指出,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存在“过时”“无用”等一些认识误区,所以“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课程上积极性和参与性普遍不高。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知识分享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
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
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 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
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
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
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
发展历程、内涵外延及本质要求
一、发展历程从古代开始,人们对于发展的理解就是对于社会或个体前进的过程,同时也指对于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变化和转化,它是多样的,涵盖了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拓展。
二、内涵外延1. 内涵的演变: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发展的认知主要是指国家的疆域扩张、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发展的认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不再仅仅是对于物质和经济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2. 外延的拓展: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外延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不仅包括了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还包括了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三、本质要求1. 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进取,不仅包括了经济的发展,还包括了文化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全方位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2. 均衡发展: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均衡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以人为本: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
对于人的尊重和关爱,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还包括了环境、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方位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发展的内涵不断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
在经济方面,发展不再仅仅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
政治上的发展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提升,民主法治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阳中学高三作文讲义
概念外延内涵的界定与阐释
一,逻辑学定义
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在作文中,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
人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且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故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
外延: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外延也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
示例,以本次作文话题“底线”为例。
1、以水桶的长板与短板作比喻,良好的品德相当于长板,说明了为人的高标,而底线则相当于短板,决定了处事的下限。
我们如果是一个水桶,或许我们一辈子也达不到高标的水线,但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
而底线则决定了我们真正能盛装多少水量,如果我们一再降低自己的下限,那么最终我们可能做不成一个水桶。
(139字)
2、在论坛、博客、微博、自媒体、网络直播平台大行其道的现在,人们似乎随时都可以成为“事件”的主角,似乎也随时都可以笑谈古今是非,但是我们也发现,一部分人只注意到了自由地表现、表达,却似乎没有注意到言行相应的有据有体的底线。
以至于……
示例1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表达对概念的感觉,用形象地方式阐释“底线”的内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议论文从审题立论到谋篇布局再到结尾收束,思考的问题、表达的观点、分析的思路、论证的逻辑贯穿始终,议论文的模式也由此构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引领着我们对材料中的核心关键词展开思辨,进行逻辑的推进。
在以往的写作实践中,往往对后两个问题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容易忽视“是什么”。
其实,“是什么”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理”,是议论文写作的逻辑原点。
因此,当我们审视作文材料之后,不要急于平面地展开,一味地单调地指出“怎么样”,而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写好“是什么”和怎样剖析材料中的“理”,也就是对概念做出严密且具体的界定——这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基础。
示例2,将对“底线”的讨论限定在网络表现和网络发声的范围内。
这样做的好处:
○1选一个小的切入口,议论对象更具体,在有限的字数内,讨论深入的可能性会更大。
○2降低作文的写作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3习惯限定外延的同学在审题上更谨慎,在思考问题方面往往更有新意的发现,说理也相应严谨。
……
二,限定外延的方法
本次“底线”作文审题,材料指向了本次讨论“底线”的外延——当下中国。
结合外延的逻辑定义,我们应该注意外延可以是
1
○1时代区域
○2行业领域
○3年龄人群
综合而言,其实就是需要我们明确读者意识——我们的作文是写给谁看的。
思考这个问题还有助于我们判断讨论某个话题时,哪些问题是“谁”感兴趣的,这些“谁”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我们作文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示例
1、作为青年人,讨论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其实还是应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而对结果持得之我幸,失之亦我幸的反思精神即可。
2、新时代面对形形色色的专家,我们该如何以对?或许还是应该持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心得:深思慎取——尽吾心,秉持独立精神去思去辨去取,甚至补充创新,但绝不应该盲目崇拜或怀疑。
三,内涵阐释的方法
总体而言,我们作文内涵阐释一是求化抽象为具体,二是力求语言表述准确、客观、简练。
通过阐释明确我们对话题的认知,也让读者认同我们的认知。
最基本的形式是“XX是XX”。
基于我们的目的,推荐如下方法。
1、排比“是、不是”,正反“不是、而是”的格式。
例:
○1(肯定句)简单是一种大美;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简单的事儿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2(否定句)沉默不是胆怯懦弱,冷眼旁观,噤若寒蝉。
无声不是寡言的结果,不是消极的隐退,不是口讷的掩饰。
○3(肯定+否定)无声不是寡言的结果,不是消极的隐退,不是口讷的掩饰。
无声是内心的平淡,是自我的沉淀,是韬光养晦的智慧。
○4简单不是糊涂,而是智慧;简单不是平庸,而是深邃。
○5沉默是什么?沉默不是王小波笔下的大多数。
沉默不是为了等待死亡,也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的泥淖,苟且偷生。
沉默是积淀与升华,是韬光养晦与蓄势待发。
阅读上面的几个句子,写下你的心得。
2、近义词的比较、反义词的对比阐释
○1平凡是一颗种子埋在深土中却始终怀着破土的执念,而平庸则是一颗种子在装睡。
平凡是种子破土开出小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而平庸是一株兰花自以为草而嫉妒大树的冠盖如伞。
所以说我们可以平凡,甚至不能不平凡,但绝不能甘于平庸。
2
3、化抽象为具体——譬喻式
○1简单就是一本泛着墨香的书,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一把缓缓摇摆的躺椅,一个温馨的家,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2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4、摆事实,用事、言来阐释
○1选择是夸父的执著;选择是后羿的开弓;选择是李白天真地“仰天大笑出门去”,幻想“申管晏之谈”,选择是李白长安梦觉洒脱地“放白鹿青崖间”。
选择只是一人一时一地一境一情一思的知行而已。
○2正如莫言所说,真正伟大的作品应该诞生于沉默,一旦面世,便响亮于天地,直指社会痛处,惊醒铁笼子中沉睡的庸人。
所以一直处于默无声息,不是我所谓的沉默。
5、拆字、拆词,说文解字。
○1忍,何谓忍,心字头上一把刀。
仓颉造字,祖先的智慧启示我们凡忍,必有所痛。
○2底线,就是最底的那条线。
○3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
舍与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
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
这就是“舍得”的真意。
能“舍”方能“得”。
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
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四,实练。
阅读话题,就审题结果进行概念阐释。
○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童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童心说》
人生的旅程中,人们的确应经常用“童心”这面镜子来审视一下自己日渐风华的心灵。
——冰心《种一片树叶》
我用前半生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成年人,也许后半生该学习如何做个小孩。
——安德森
○2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3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