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经济管理案例研究

经济管理案例研究

经济管理案例研究
1. 案例背景:某制造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困境,销售额下滑,利润不断减少。

公司高层决策小组决定进行经济管理分析。

2. 问题识别:经济管理小组分析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发现公司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售价过高而难以竞争。

3. 解决方案:经济管理小组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重新审视供应链和生产流程,寻找成
本节约的方法,例如优化采购流程、降低人力成本等。

- 寻找更多销售渠道:通过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

- 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品质等方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得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4. 实施方案:经济管理小组与生产、销售等部门紧密合作,实施了上述解决方案。

- 生产部门对生产成本进行了全面审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来降低成本,例如重新评估供应商,降低原材料价格,提高生产效率等。

- 销售部门积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 公司进行了产品创新,改进了产品的设计和品质,提高了
产品的附加值。

5. 评估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经济管理小组评估了解决
方案的效果。

- 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产品售价也得到了降低,从而增加了竞争力。

- 新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更多的订单,销售额逐渐恢复增长。

- 产品创新和提高品质,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6. 结论:经济管理案例的研究表明,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寻找更多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经济管理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经济困境,恢复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需求弹性(demand elasticity)是指其中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经营和政策决策。

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分析需求弹性的影响和应用。

案例一:咖啡市场需求弹性分析假设咖啡公司拥有一家连锁咖啡店,并决定根据市场反馈来调整咖啡的价格。

咖啡公司观察到每次价格上涨10%,其销售量减少5%。

为了计算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需求弹性=(销售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在此案例中,价格上涨10%,销售量减少5%。

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需求弹性=-5%/10%=-0.5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咖啡的需求弹性为-0.5、这意味着咖啡的价格弹性是弹性的,即价格上涨1%,需求量将减少0.5%。

咖啡公司可以根据这个需求弹性来制定其定价策略。

如果咖啡公司希望增加总收入,可以考虑将价格降低,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根据需求弹性的公式,价格下降1%,需求量将增加0.5%,这将可能提高总收入。

案例二:豪华手表市场需求弹性分析豪华手表是一种高端商品,它的销售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可能与普通商品不同。

假设豪华手表品牌每次价格上涨10%,其销售量减少2%。

计算需求弹性的公式如下:需求弹性=(销售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在此案例中,价格上涨10%,销售量减少2%。

需求弹性=-2%/10%=-0.2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豪华手表的需求弹性为-0.2、这意味着豪华手表的价格弹性较小,即价格上涨1%,需求量仅减少0.2%。

豪华手表品牌可以根据这个需求弹性来制定其定价策略。

由于需求弹性较小,品牌在定价时可以考虑提高价格,以提高总收入。

即使价格上涨1%,需求量仅减少0.2%,这可能会增加品牌的利润。

综上所述,需求弹性分析对企业和政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并根据需求弹性制定定价策略。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需求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需求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 需求分析1. 引言在管理决策中,一个有效的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需求分析旨在确定组织所需的资源和能力,以满足特定的目标和战略。

在管理经济学中,需求分析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市场需求、客户行为和竞争环境,以做出有利的决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经济学案例来讨论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方法和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案例背景假设我们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我们决定推出一款新的电动汽车。

在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和产品定价方案之前,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以了解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3. 需求分析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3.1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市场调研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访问潜在消费者并询问他们对电动汽车的意见和偏好。

同时,我们还需调查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和销售策略。

3.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市场调研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如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的特点,以及他们对产品的需求。

3.3 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对产品进行定位。

产品定位是将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定制产品特点和营销策略。

通过产品定位,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电动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3.4 价格策略在进行需求分析时,确定适当的价格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价格策略决定了产品的定价范围和定价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

通过分析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电动汽车的合适定价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

3.5 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将产品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关键。

管理经济学案例 2

管理经济学案例 2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案例点评:歌星的高收入是由歌星的供给和公众的需求决定的,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既然对歌星的消费需求如此之大,而供给方又稀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少数著名歌星有完全垄断地位,因此他们的高收入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公正的,少数歌星是竞争出来的。

当看到一夜走红的歌星收入高于我们这些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教授许多时,难免有不平衡之感,但从经济学的理性来看,歌星的高收入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

案例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打印机市场上,彩色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定价很反常,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售价仅为300人民币,低价很诱人,使得很多有计算机的用户购买了一台这样的打印机,买到打印机后再考虑买墨盒,发现一个墨盒的价格是200元人民币.墨盒是消费量很大,消费者如果使用打印机,购买墨盒就是经常的。

事实也就是这样买下后才发现更换一种色彩的油墨用完,不换墨盒就不能保证画面质量,而换四个墨盒的价格比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还贵. 因此消费者才感到买得起打印机买不起墨盒.还比如你看人家经营一种商品十分赚钱,你也做起同样的生意来,这就是经营别人产品的替代品,这样势必加剧了市场竞争。

恐怕竞争中被淘汰的就是你。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来深入探讨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该案例讲述了一家食品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采取的策略,以及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案例背景该食品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和销售面包和糕点的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忠诚客户群体。

然而,最近该行业的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该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

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该公司应该认识到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来自新进入者的威胁。

同时,价格上涨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构成了挑战。

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价值的关注增加,也对产品开发和营销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析二:内部资源分析在分析内部资源时,我们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效率、内部组织和管理,以及企业价值链等方面。

该公司应该评估其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寻找如何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此外,内部组织和管理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变化也需要仔细审视。

分析三:战略选择和实施管理经济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制定战略选择,并将其成功地实施到企业中。

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一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原材料价格;二是重新调整产品组合,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和营养的需求;三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产能,并降低成本。

这些战略选择应该基于对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充分了解,并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一致。

分析四:经济绩效评估最后,经济绩效评估是管理经济学中的关键步骤。

该公司应该将其策略选择和实施后的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例如,通过比较市场份额和销售额的变化,以及成本和利润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这些战略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结论通过对该食品公司案例的管理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企业应该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战略选择。

经济管理学案例分析【最新版】

经济管理学案例分析【最新版】

经济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 主管是个多面手作为主管的凯伦.西蒙斯是繁忙的,因为她不仅是个基层主管的角色,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

从案例上看凯伦的责任很多,按照主次我的排列如下:1.每天工作结束,和老板讨论一天的业务,其中包括一天做了多少生意,有哪些服务,有哪些收入。

我想这个是最重要的,老板最看重的就是效益,所以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每天向老板汇报生意的情况是最重要的。

2.负责基层员工的调配,比如将一个员工转移到另一个员工,这样做为了完成一件工作或者某个特定的任务。

我想作为基层领导者,除了和上级沟通好以外,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管理下面的员工,所以把什么样的员工放在什么岗位上,能发挥最好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

3.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凯伦关注同事的思想变化,而且有时候还利用下班时间开个派对,以此来拉近与同事之间的感情。

有时候工作氛围变得快乐可能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个放在第三位。

4.像普通员工一样,有些事情亲力亲为,比如检查许多种类的液态产品等,把这个放在最后是因为凯伦毕竟是个管理者,这些事情大多要交给基层去做,如果她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并且用对合适的人,这些是最不重要的,当然不做也不可以。

对于老板,凯伦作为一个下级,我想改进的空间还很大,比如说她可以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把每天的生意更加数字化的汇报给老板,因为老板比较关心的就是公司的效益。

还可以帮助上级分担更多的事情,比如有问题向领导请示的时候,不要把问题抛给领导,而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步骤详细的汇报给领导,让领导作出选择即可。

对于员工,凯伦改进的空间也很大,比如说在管理上,可以对员工进行分组,毕竟12个人统一管理不如分组划分小组长管理起来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率。

还有就是可以更加关心自己的员工,从生活上和工作上,这样更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案例2 拉斐尔能成为主管吗?拉斐尔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我想最重要的是专业技能,如果专业技能不过硬的话,很多技术性工作自己都处理不了,这样很难去管理下属员工。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工商管理mba)-种粮大户的烦恼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工商管理mba)-种粮大户的烦恼
现。
储藏的规模经济。投入品 购买后,产品出售前的存 放集中,会因存放数量的 增多而使单位储藏成本减 少。案例中未体现
专业化分工效益。从动态的角度看,长期的 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 化,从而产生新的技术、新的设施。案例中, 由于耕地分散,目前尚未பைடு நூலகம்到耕地全面机械 化工作,专业分工尚未形成。
5 政府应该如何支持
出台惠农政策
国家出台惠农政策,并监督政策 是否落实到位。
政府打造农业科技高地
积极搭建和打造高端科技平台, 推进农机城建设、强化农机农艺 结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 产率、资源利用率。
支持一 支持二 支持三 支持四
产融结合助推农业现代化
产融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条助推 农业现代化,打破产业界限,提 升价值链。
土地流转价蹿升
土地流转价格不稳定,逐 年上涨,增加种粮大户经 营成本。
耕地面积的误差
实际耕地面积与签约的流 转土地面积存在巨大误差, 造成经营成本上升。
落后的水利设施导 致“春耕难”
通过打井或远距离抽水耗 时耗力,增加生产成本。
4 通过规模经济分析种粮大户的烦恼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 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此案例中,就目前的情况为规模不经济,原因如下:
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 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厂房设备、经营管理等固 定成本就会减少。案例中,从目前的数据来 看,流转土地的成本持续增加,流转土地也 随之增加,一亩利润不到 130 元钱,但仅土
地流转的成本每亩就直接涨了 110 元
交易的规模经济。一次大规模 的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加 起来更节省时间,交易成本和 运输成本也较低。案例中未体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介绍:某房地产公司要制定一个住房的长远规划,根据研究资料,租房的需求收入弹性是0。

8-1。

0之间,买房的需求收入弹性在0。

7-1.5之间,估计今后10年内每人每年平均可增加收入2%—3%,需要掌握的是10年后居民住房需求(租房、买房)的增长数量。

二、案例分析目标:由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城镇住房的生产与消费快速步入“市场导向”时代,作为房地产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策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积极把握民众的住房需求变化,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短、中、长期规划,应对市场竞争,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此次案例分析,我组主要是根据“住房需求的收入弹性是住房消费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居民住房(购房和租房)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这一关键因素,通过对济南市(假定城市)住房需求情况、租房需求收入弹性、买房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增加比例等因素的分析,为某房地产公司制定一个住房的长远规划.三、案例分析:(一) 1。

0210=121.81。

0310=134。

3也就是说10年后居民收入增加了21.8%—34。

3%。

(二) 根据£=(ΔQ/Q)/(ΔI/I),故ΔQ/Q=£(ΔI/I)(1)租房0.8*21。

8%=17。

44%1。

0*34。

3%=34.3%(2)买房0.7*21。

8%=15。

26%1。

5*34.3%=51.45%(三) 假设案例时间为2011年,同时10年内其它因素影响不大:(1)租房ΔQ1=520*17。

44%=90。

688万平方米ΔQ2=520*34。

3%=178.36万平方米即ΔQ租房的区间为(90.688,178。

36)(2)买房ΔQ1=780*17.44%=136。

032万平方米ΔQ2=780*34。

3%=267。

54万平方米即ΔQ买房的区间为(136.032,267。

54)(四)住房需求曲线租房需求的收入弹性曲线住房需求的收入弹性曲线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时,缺乏弹性,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时,具有弹性,是高档品、奢侈品”这一规律,我们结合上述图表进行分析,获得:对租房为主要需求的民众来说,需求弹性在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