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建筑文化(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建筑多元文化传承引进融汇创新

????■陈焕溪

????汕头建筑深受中原建筑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了潮汕地域建筑文化的精华。作为通商口岸之后,汕头又引进了西方建筑文化,催生了具有中西合璧特征的近代建筑。当代汕头建筑更是融汇创新、百花齐放,涌现了一批批形态各异的高素质的公共和民居建筑,体现了汕头地方历史、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寻求天人合一造就天人互益

????汕头传统建筑饱含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布局讲究天人合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浑然融合;居室安排讲究伦理纲常,追求人与建筑高度和谐的精神境界。潮汕村镇大多临水而建:或临江傍河;或开渠引水、绕村而过;或在村前挖一个半圆形的水塘,弧形朝向主体建筑,既取凝气纳财之意,也能获得“过池风”的清爽,兼具游泳、洗涤以至养鱼、防火的实用。民居建筑多朝南偏东,以南为主,冬暖夏凉。围绕建筑主体聚族而居,民居通常连成一片,形成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的建筑群体,折射出强烈的“中心”礼制观念和聚合“向心”的潜在文化意识,充分考虑到生产生活、安全防御、风水美学等因素,将大自然中的“天时、地气、顺风”融入整体建筑,体现出“天人合一、天人互益”的境界和高尚的心灵意境。单体民居则追求优美、宁静、和谐的生活情趣。

????潮汕人长期经受生活居住环境的薰陶浸染和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了与传统建筑息息相关的文化品格:传统、团结、精细而内敛,又具有开放、融通的海洋文化特征。潮汕传统建筑模仿皇宫宅院的形制而建造,故有“潮汕厝,皇宫起”之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下,潮汕传统民居形成了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礼制规矩,孕育出尚“中”和“聚合”的建筑形制,大至“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的富豪宅第,小至“四点金”、“下山虎”的小户人家。潮汕地区素有崇文尚礼的传统。“助人伦、成教化”的道德观念和伦理礼制在潮汕传统建筑中长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刻影响着建筑格局的形成和使用功能的完善,细致入微地将社会居住秩序、礼制伦常观念同建筑物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府第式”传统民居则从某种程度上塑了潮汕人的特殊心态。潮汕人重宗族、重乡亲、重家庭,富于凝聚力又勇于开拓。“府第式”民居就是融血缘宗亲和建筑布局于一体,以大宗祠为中心,附属建筑按尊卑顺序围绕大宗祠而展开,形成一个既抱成一团又可向外辐射的建筑整体。“府第式”民居中轴对称、排列整齐,形体端庄,体现了潮汕人谦直、中和、稳重的性格特征。

????潮汕的传统民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念,凸显潮汕地区尊卑有序、等级有别的礼制规范。它不仅仅是人们藉以栖身的场所,也是协调天人关系的工具、协调社会关系与伦理道德的“礼制民居”。

????□博采西方众长深化本土内涵

????汕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以后,商贾云集,楼船万国。随着商贸业的蓬勃发展,街道纵横、骑楼鳞次,市政建设突飞猛进。博采众长、别具一格的近代潮汕建筑文化也迅速形成。

????

????世界列强以掠夺、瓜分为目的纷至沓来,在汕头市区兴建领事馆、洋行、别墅以及为传播福音的教堂、医院、学校等西方建筑,多为外廊式的二、三层洋楼。洋人从当地带来设计图纸、运来建筑材料,精细施工。这些建筑多运用西方古典柱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曲尺形,突出轴线,讲究对称,主次分明,做工也十分考究,典雅华贵,坚固耐用。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建于1904年的日本领事馆、1908年的天主教主教楼、1921年的潮海关办公楼、1922年的邮政总局大楼等,展现了当时西洋建筑文化在汕头繁荣发展的历史缩影。

????这些西方建筑不仅极大地影响着近代汕头的建筑风格,更在建筑技术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和创新。潮汕是富于开放性的地区,对外来文化的反应历来是热烈而友善的,体现在建筑上尤为显着。天主教主教楼是汕头历史上第一座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抗击强台风中充分展现了它强大的功能优势。这些建筑理念一经为潮汕人所认识,便迅速吸纳,并从此开始对西方建筑文化不断进行选择、扬弃、补充、融合,兼容并蓄。骑楼建筑便是近代汕头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表征。潮汕的建筑行家、能工巧匠汲取了西洋外廊式建筑的很多处理手法,将传统建筑与西式建筑相结合,使用外来的建筑材料,采用一街二面、底层部分架空的形式,在街道和店铺之间成一个连续的遮蔽的交通空间,集商业性与居住性为一体,底层为商铺,二层以上为居所,创造出遮阳避雨、方便商贸和行人的骑楼建筑,形成圆融无碍、丰富多彩的独特街景。

????汕头近代骑楼建筑仿巴洛克式,平面布置灵活,开间形式多样,门廊完全开放,毗联串通成沿街廊道,上为骑楼,下为一面向街敞开、一面是店铺橱窗。人们可沿骑楼的廊道通行或购物。骑楼立面大量采用阳台和铁栏杆或石材、抹灰镂空栏杆,形成虚实对比,也符合潮汕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汕头市区的发祥地“小公园”及其周围呈环形放射的永兴街、永泰街、永安街、永和街和升平路(即“四永一升平”)是沿街骑楼

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街道特色和浓郁的商业氛围,是汕头“百载商埠”的个性魅力体现和历史见证,也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

????这一时期的潮汕民居建筑也反映出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敢开风气之先的富商巨贾纷纷投巨资在家乡置地盖房,把西洋的建筑技法和异国建材带来潮汕,传统的民居建筑开始呈现“中西合璧”的风采,既注重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又吸收融合了海外先进的建筑文化。钢铁、水泥和玻璃等建筑材料的大量采用,西方柱式、外廊式和地下室等建筑形式的广泛运用是其显着特征,最突出的代表是建于1898年,历时11年建成的潮阳棉城西园。建造者既有潮汕传统建筑文化的根基,又在汕头承建过多项洋楼工程,对西方先进建筑技术颇为了解。西园以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为基础,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建筑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西洋建筑风格和装饰,意境高远,小中见大,集“奇、巧、透、趣”于一体,反映出当时技术的进步,在岭南近代园林建筑发展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潮汕近代建筑既尊崇本土建筑文化,又源源不断地汲取西方建筑文化中的精髓和养分,使潮汕建筑的文化内涵得到不断充实。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蕴藏在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积淀。

????□时代特征鲜明地方特色鲜活

????当代汕头的建筑文化与时俱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既大量吸纳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又注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鲜活的地方特色,是历代潮人智慧的结晶。

????上世纪50至6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受经济社会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兴建的住宅和厂房、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不仅量少,而具十分平实、经济、实用,讲求功能至上,没有或极少装饰。当然也有少数建筑“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

????70年代,汕头开始接受“国际式”建筑文化的影响,讲究平屋顶、简单的檐部、不对称的空间组合、简洁的墙面、适当的比例和尺度,建筑风格开始呈现多样化,但仍以功能实用为出发点。“形式跟着功能走”成了这一时期的设计模式,至今仍被择优使用。

????

????改革开放,汕头建筑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初时上规模上档次的引人瞩目之作尚不多。直至80年代汕头才真正迎来了多元建筑文化共存的繁荣局面。1988年建成的汕头国际大酒店以其充满动感和韵律的立面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外观设计。大堂的共享空间、跑马廊的设计和顶层360°旋转餐厅的设置,以及26层的当时粤东第一高度,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成为汕头的新地标。郭怡昌、佘畯南、莫伯治等设计大师为汕头建筑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