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设计1. 简介本文档是关于如何进行插秧教学设计的指导。
在农田里,插秧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活动,也是农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插秧的意义、插秧的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2. 目标•了解插秧的目的和意义;•理解插秧的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插秧操作;•掌握插秧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教学内容3.1 插秧的目的和意义•简要介绍农田劳动的重要性;•解释插秧是种植水稻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插秧的意义,如: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
3.2 插秧的步骤1.准备工作:–虎口中的水稻秧苗;–沃土;–插秧工具。
2.插秧的步骤:–将秧苗放在水中,以保持秧苗根系的湿润;–将秧苗均匀地插入沃土中;–插秧后,用手捧住秧苗,将秧苗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注意保持每棵秧苗之间的距离。
3.3 注意事项和技巧•插秧时,切记保持姿势端正,避免姿势不正确造成身体不适;•插秧工具要保持清洁,并适当消毒,以防秧苗被病菌侵染;•插秧要注意每棵秧苗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每株作物的正常生长;•插秧后,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秧苗生长。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插秧的意义和目的。
4.2 授课•讲解插秧的步骤,以图片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强调插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分享一些技巧和经验。
4.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按照一定的间距插秧。
教师在旁指导和纠正操作。
4.4 总结•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插秧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插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要点。
5.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操作的正确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价。
6. 参考资料•《农田劳动与农业生产》教材;•农业专家的经验分享。
《插秧》教案(精选12篇)
《插秧》教案(精选12篇)《插秧》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学问。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4、培育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力量和方法。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思维进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学习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制造:领悟劳动人民淳朴、勤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学问,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重点: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的表达技巧,体会情感。
难点: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杨万里是南宋闻名的爱国诗人,他立朝刚正,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在水生火热的南宋,杨万里携着那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从阴阴树木中走了出来,在他的诗中,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的春的活泼明妍,有“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的夏的闲适;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也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田园情趣。
二、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家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苦,作该诗。
三、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制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爽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有《诚斋集》传世。
四、题目解说《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急劳碌而秩序井然。
《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插秧》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插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插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映、云、树、农、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再进行续写。
4.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课前准备:预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老师要送一个小礼物给大家,这是一则小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
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比作了镜子。
(板书课题:插秧)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已知预习过,预习过生字吗?请生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2、自读课文和生字。
3、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老师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到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先齐读,再开火车生字组词。
4、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请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诗里面把谁比作了镜子?为什么把水田比作镜子?生回答,引读一小节。
(相机板书)齐读。
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从哪知道的,读出来。
生回答。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1.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2.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3.2感受课文描绘的田园风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意思。
1.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品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2体会课文描绘的田园风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一张插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你们知道插秧是什么吗?2.课文朗读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表达。
2.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3.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4.课文理解4.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你们觉得农民伯伯插秧时的心情是怎样的?4.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情感教育5.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5.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珍惜粮食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课后作业7.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与家长交流感受。
7.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插秧》教案
《插秧》教案《插秧》教案篇一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古诗,名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次,行吗?生:行!(齐背《锄禾》)师:背得真熟练!老师知道,小朋友背了这首诗以后,就一定知道要爱惜农民种出来的粮食。
老师现在考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可知道农民在一年之中的哪个季节开始种粮食的?(学生纷纷举手)师:举手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一起说。
生:春天。
师:现在就是春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的景色吧!(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师根据情境补白: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农民开始了一年辛勤的劳动。
孩子们,画面上的农民在干什么呀?生:插秧!师:你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们看看,这就是插秧两个字(出示生字卡插秧)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你来读读!(指向一学生)生:插秧。
师:翘舌音读得多准呀!你也来读读(指向另一个学生)师:(面向全班)大家一起读一次!我们看看,《插秧》呀,就是我们第三单元《春天》的第二篇课文,农民辛勤地劳动,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还为我们创造了一首优美的小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秧》这首诗。
大伙声音响亮地把课文读一次!(师指课题,生读) [评析]:教师联系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锄禾》让学生温故知新,再利用课件美丽的春景和课文插图引入新课,既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打开书第16页,我们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这篇课文呀,反复地读,一直读熟,然后呢,用一支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第三,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用手点着字。
(生自由读书)师: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生:没有。
师:这么棒呀。
真的没有?生:没有。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读书的小能手,下面哪位小朋友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让全场的老师都听一听你一个字都没有读错。
《插秧》教案优秀11篇
《插秧》教案优秀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插秧》教案优秀11篇《插秧》教案篇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但识字能力仍需加强。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插秧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插秧》。
2. 插秧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电脑等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插秧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插秧的图片,提问学生对插秧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分析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内容。
(2)教师提出与插秧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农民劳动,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卡片练习。
(2)小组合作,制作插秧的手工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插秧》教案设计范文
《插秧》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插秧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掌握插秧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秧图片,使学生对插秧有直观的认识。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插秧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插秧的起源和发展。
(2)插秧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插秧技巧的掌握。
(2)对农业生产重要性观念的树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插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
(2)提问:“你们知道插秧是怎么一回事吗?”2. 讲解插秧的起源和发展(1)讲解插秧的起源:远古时期,人们发现将稻谷种子直接撒在土地上,只有部分能够生长,后来发明了插秧,提高了稻谷的产量。
(2)讲解插秧的发展:从古代的手工插秧到现代的机械化插秧,以及我国在插秧技术上的创新。
3. 讲解插秧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1)插秧的基本技巧:①秧苗的选择:选择健康、茁壮的秧苗。
②插秧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稻谷品种确定合适的插秧密度。
③插秧深度:秧苗插入土壤的深度以秧苗基部叶片露出土面为宜。
④插秧速度:保持适当的插秧速度,以确保秧苗的成活率。
(2)注意事项:①插秧前要准备好插秧工具,如秧苗、插秧机等。
②插秧时要保持均匀的密度,避免过于密集或稀疏。
③插秧后要及时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④插秧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4. 学生动手实践(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插秧的过程。
(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插秧技巧。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插秧在当地的应用。
2. 结合所学,思考如何提高插秧效率和产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对插秧知识的掌握程度。
插秧【《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插秧》教学设计】》摘要:教学目标⒈渗透性识9培养学生识能力,谁插秧)(评学起思思疑鼓励学生质疑及了学情适调整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看画面以上问题)⒊老师适机引导学生理带斗笠农民把秧苗插水田里劳动就叫插秧教学目标⒈渗透性识9培养学生识能力⒉背诵《插秧》理秧插倒影思⒊培养学生有感悟地朗课能力⒋让学生感受春天美然美和劳动美继续学习想象情景方法教学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⒈朋友们你们平喜欢劳动吗?你们都干什么活?看是热爱劳动孩子这节课老师要带进行项特殊劳动你们准备了吗?⒉板课题齐课题二、围绕课题质疑并题⒈看到插秧两都很奇你们现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问;插秧是干什么?哪插秧?谁插秧)(评学起思思疑鼓励学生质疑及了学情适调整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⒉(出示彩图)现我们已到了目地看到这幅画面你疑问了吗?(学生看画面以上问题)⒊老师适机引导学生理带斗笠农民把秧苗插水田里劳动就叫插秧(评析结合图画系课外知识和生活验引导学生理插秧词形象直观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三、理课;⒈今天我们就要农民伯伯水田里插秧你看这片水田像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人水田里可以看见己倒影体会水田像面镜子)随即出示诗句水田像镜子⒉引导观察水田上边有蓝天白云水田旁有青山绿树那水然就会有()?(师边叙述边黑板上话水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及各景物倒影)出示诗句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⒊看到这么美景色我们可别闲着赶快农民伯伯插秧吧(指名上台贴秧苗)⒋插完了秧苗可别忙着回你们不但农民伯伯插了秧苗细心观察朋友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秧苗插水田里也仿佛插了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随机出示二节诗句⒌朋友们我们不但农民伯伯完成了插秧任还愉快劳动创造了首诗可真棒(评析教师改变以往教学常见串讲方式抓住了水田像镜子带动了整课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语言训练我然生成了诗句使学生不对课进行了理与感悟真可谓水到渠成)四、熟课主识⒈谁能把这首诗完整地给听?(由练指名齐)⒉把这首诗得既正确又流利生宝宝真顽皮条出想和你们教朋友看看谁先叫出他们名?(出示生卡片采用开火车猜两种游戏进行识组词检测)⒊让我们把生宝宝送回课再这首诗(指导学生体验劳动愉悦有感悟地练诗)(评析学生课采用多种游戏形式与宝宝交朋友并送宝宝回使学生主认识并学会了生及组词)五、背诵课扩展延伸⒈这首诗你能背吗?有什么窍门?(启发学生寻我二节规律)⒉指名背诵闭眼想像画面⒊水田是镜子还能映照出什么呢?(组仿照课编编)⒋组汇报师生评议(评熟成涌想象续编不但加深对课理更能促进学生语言积累从生活再回到生活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起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语思想观念)六、作业建议把创作诗写下给父母听请他们评价。
2023最新-《插秧》教案【优秀6篇】
《插秧》教案【优秀6篇】《插秧》教案篇一一、导入。
1、表演唱《春天在哪里》2、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花也开了,草也绿了,这时候农民也要忙着播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1、请同学们看书上插图,说说什么叫插秧。
(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2、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等我们学了课文大家就知道。
三、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请同学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3、指名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评选朗读高手。
(相机出示词卡,穿插识词,识字)4、读词语,再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引导想像。
1、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比比,谁能最快把课文背下来。
会背的就举手,第一个举手并能出来的同学可以评为背诵大王。
2、这篇课文很简短,可容易背错,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背下来的,介绍背诵方法。
a、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从上到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树)b、游戏:送词语宝宝回课文家,板书,利用字卡演示。
为什么说农民在秧插在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
c、其他。
3、同学们自由选择上述其中方法背诵。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像。
5、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水田是镜子,除了可以映照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之外,还能映照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编儿歌。
2、出示小黑板: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水田是,。
编儿歌。
板书插秧水田是,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着,插在。
插秧镜子映照农民映照着,插在。
映照着,插在。
映照着,插在。
《插秧》教案篇二今天这堂课最主要的是直观,老师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很快地现解了插秧,插在“青山、绿树、蓝天、白云”等,孩子们还能想出更多的景色。
《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设计《插秧》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略)二、学习课文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课文《插秧》。
(学生在小组内互助读课文,认生字。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老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生字。
)师:读得不错,评的也很好。
你们能很快背诵吗?生:(异口同声)能!(学生读课文,练习背诵。
)[评析: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找一两名学生读书,然后大家共同评价,指出易错的读音,集中指导巩固。
为学生的读书实践扫除了障碍,再让学生自由读书背诵,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师:谁想背给大家听?(生背课文。
有的学生背错了顺序。
)师:这篇课文很简短,可是很容易背错了,怎样才能背不错呢?读一读,想一想,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办法。
(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汇报。
)生: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顺序正好反着。
白云是在蓝天上的,绿树是长在青山上的。
为了不背错顺序,我看了看,蓝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绿树高,是从高到低的顺序,下一段是从低到高的顺序,这样就背不错了。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一边想一边再背一背。
师:背熟了吗?下面咱们来看一段“电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了。
(学生背诵想象。
)师:在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节目?(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来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蓝天、白云、大山和绿树都照在水田里。
农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蓝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绿树上。
我觉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蓝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绿树上,还插到了我的笑脸上。
生:……[评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通过自读、互助读、练习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和文字的优美,对课文形成初步的领悟和整体感知。
在学生背诵出现困难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发现诗歌的描写顺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插秧》的教案设计
《插秧》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插秧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农田劳作的尊重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插秧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插秧的定义和意义2. 插秧的流程和技巧3. 插秧注意事项4. 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5. 插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插秧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
2. 教学难点:(1)插秧技巧的掌握。
(2)农田劳作的安全意识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插秧技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田劳作的艰辛与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插秧》相关教材或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具:插秧工具(如秧苗、插秧针等)。
3. 场地:农田或模拟农田场地。
4. 安全设施:安全帽、手套等。
教学进程安排:1. 导入:简要介绍插秧的定义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插秧的流程和技巧。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插秧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环节:学生讨论插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插秧过程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插秧知识的理解。
7. 课后跟进:教师对学生的插秧实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插秧技巧、团队合作等。
(2)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插秧成果的质量,如秧苗间距、倾斜度等。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插秧》语文教案
《插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插秧》的背景知识。
(2)理解诗歌《插秧》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欣赏和背诵诗歌《插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懂《插秧》这首诗,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浓郁的乡土情怀。
(2)通过对《插秧》这首诗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劳动的态度。
(3)通过课堂的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劳动、尊重他人的态度。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奋发向前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2.学会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1.理解描写乡村劳动景象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的劳动情景穿越时空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劳动情景,让学生了解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对插秧这一特定劳动的思考。
二、课文导读:了解《插秧》的背景知识教师简要介绍《插秧》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诗歌,描写了农村插秧劳动的情景,并通过诗歌传达诗人对劳动的赞美和对乡土生活的热爱。
三、诗歌欣赏:读懂诗歌的情感和意境1.朗读诗歌《插秧》。
2.理解诗歌意境。
(1)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哪些字句描写了田野、水田和秧苗?(2)诗歌中描绘的田野景象给你什么感受?是愉悦、轻松还是辛苦、繁忙?(3)为什么诗人会用“漠漠”、“远近”、“凄凄”等词语来描绘情景?四、诗句分析:理解描写劳动的修辞手法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诗歌中自己觉得重要或有趣的诗句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词句运用的效果。
2.小组分享与讨论。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观点。
3.教师点评与解读。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对劳动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农村乡土生活的追忆。
大班《插秧》教案
大班《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插秧的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插秧的过程和意义。
2.如何进行插秧。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铲子、种子、花盆、水壶。
2.课堂环境准备:将一片区域划分出来,用来进行插秧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以种植和农耕为主题,介绍这是一种古老的农业技术,农民们利用插秧的方法来种植庄稼。
询问幼儿是否知道插秧的过程和意义。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或绘本,教师向幼儿介绍插秧的过程,并解释插秧的意义。
强调插秧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工作,有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供人们的食物。
3.插秧实践(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好一块地,用小铲子挖几个小坑。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将种子放入土壤中,并在适当的距离上插入幼苗。
然后,幼儿依次进行插秧实践。
4.观察和记录(20分钟)幼儿观察插秧后的生长情况,观察幼苗的颜色、高度和叶子的状态。
教师帮助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插秧后植物可以生长。
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插秧的过程和意义。
让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并展示他们记录的成果。
最后,通过与幼儿的互动讨论,巩固他们对插秧的理解。
五、延伸活动1.绘画活动:幼儿可以根据插秧的过程和意义进行绘画,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插秧的理解。
2.模拟农场:给幼儿准备一些农具和土壤,让他们扮演农民进行插秧的角色,体验农耕的乐趣。
3.观察植物生长:在教室或户外,选择几盆植物,给幼儿提供一些观察植物生长的机会,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插秧后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我成功地引导了幼儿了解插秧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实践和观察,幼儿对插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个主题,让幼儿学习种植其他蔬果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插秧幼儿音乐教案
插秧幼儿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插秧这一农耕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2. 能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现插秧的场景和过程。
3.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1. 插秧的场景和过程。
2. 音乐和舞蹈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现插秧的场景和过程。
2. 如何让幼儿理解插秧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 插秧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插秧的音乐。
3. 舞蹈教学辅助器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插秧的视频或图片,向幼儿介绍插秧是一种农耕活动,是种植水稻的重要过程。
让幼儿了解插秧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音乐。
教师向幼儿播放插秧的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3. 学习舞蹈。
教师向幼儿示范插秧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小游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和意义。
4. 综合练习。
教师让幼儿结合音乐和舞蹈,表现插秧的场景和过程。
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也可以让他们个别表演。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插秧的表现形式。
5. 总结。
教师向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表现他们对插秧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插秧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能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插秧的场景和过程,同时也对插秧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幼儿对舞蹈动作的掌握还不够到位,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我也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学习音乐和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插秧这一农耕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农民或农耕专家来学校,向幼儿介绍插秧的过程和意义。
《插秧》的教学设计
《插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有关知识,领会文中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整齐”、“忙碌”等关键词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有关插秧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工具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教师出示一张插秧的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插秧。
”然后教师介绍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插秧的文章,《插秧》。
”2.学习新课o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展示一幅插秧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之后,教师再播放一段有关插秧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插秧的过程和情景。
o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插秧是什么?▪为什么说“忙碌的田野里,到处是插秧的人们”?▪课文中描述了哪些插秧的情景?▪你觉得插秧有什么意义?o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o教师再次播放教学课件,展示一幅插秧的动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插秧的过程和情景。
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插秧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参与插秧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o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整齐”、“忙碌”等,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体验来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o教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插秧过程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插秧》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插秧的图片或视频。
4. 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插秧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插秧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或表演情景。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插秧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插秧的过程。
(2)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表达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收获。
(2)学生写一篇关于插秧的小作文,表达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要耐心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插秧歌》教学设计
《插秧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熟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劳动场景和农民的辛勤付出,体会诗歌的主旨。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领悟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农民插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农民插秧的动作和姿态,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插秧是怎样的一种劳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插秧的古诗——《插秧歌》。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精读诗歌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兜鍪”“胛”“渠”等。
2、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点拨和指导。
3、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四)分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劳动场景?(明确:诗歌描绘了全家总动员插秧的忙碌场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都参与其中,紧张而有序。
)2、诗人是如何表现农民劳作的辛苦的?(通过“笠是兜鍪蓑是甲”这一奇特的比喻,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形象地写出了农民把插秧当作一场战斗,暗示了劳动的艰辛。
同时,“雨从头上湿到胛”也直接写出了雨水湿透了农民的身体,突出了劳作的辛苦。
)3、诗歌中表现了农民怎样的精神品质?(表现了农民吃苦耐劳、勤劳乐观的精神品质。
尽管劳动辛苦,但他们依然充满热情,积极投入到劳作中。
)(五)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1、小组讨论:诗歌在语言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交流分享:(语言上,诗歌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秧》教学设计
www.5y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教具: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
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学生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上课伊始,教师用一则谜语引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
秧。
)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插秧”这一名词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如果学生对“插秧”一词都不理解的话,根本就无法进行课文的学习;如果单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插秧”一词的定义,学生也会一头雾水。
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插秧”的含义,并通过学生的质疑引发其学文的欲望。
]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
)两种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也即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的开始出示了四种学生已经学
过的识字方法,叫他们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识字,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同时,识字是比较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了两种识字游戏——“开火车”和“摘字”。
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四人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
教师设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
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3.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
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时,不宜讲太多的有关朗读的知识,主要应通过教师范读来引路,让学生从听中进行评价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这篇课文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
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教学反思:《插秧》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想体现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是通过初读、细读、背诵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读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的表达方式。
三是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
评价变得开放,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再只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