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南梁台子农牧场2012—2015 年产城一体化发展规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序地推进南梁台子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依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一、场域概况

南梁台子位于贺兰县西北,东距县城19 公里,南距银川火车站20 公里,包兰铁路南北贯穿而过,东西最宽4 公里,最窄处不足1 公里,南北长14 公里,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总面积3.9 万亩,在册耕地1.62 万亩,可利用面积2.2 万亩,全场辖2 个村16 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531 户7318 人,为纯回族聚集地区。

二、社会经济

1、经济结构

2011 年完成地区纯收入3260 万元,其中预计完成劳务产业纯收入1630 万元,占50% ;预计完成养殖业纯收入815 万元,占25% ;预计完成种植业纯收入798.7 万元,占24.5% ,其它产业纯收入179.3 万元,占5.5% 。预计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269 元。预计2015 末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40 元。

2 、产业现状

1 )农业:2011 年全场栽植枸杞300 亩,西瓜套种

油葵间作花生2200 亩,种植饲草玉米11000 亩,肉牛饲养量达10840 头,羊只10305 只,奶牛存栏570 头,家禽30652 只。种植业以枸杞、西瓜、饲草玉米为主;养殖业以肉牛、奶牛、小家禽家畜为主。

(2 )第三产业:2011 年完成劳务输转1800 人,完成劳务创收1630 万元。

从整体发展看,南梁台子农牧场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综观全县经济发展态势,南梁台子综合发展势力依然偏弱,仍处在爬坡追赶的阶段,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它乡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与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农业土地沙化严重,基础脆弱,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纯回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民族宗教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等等。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沿黄经济带战略机遇,以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同步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主攻方向,以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挖掘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着力培育发展劳务产业、畜牧养殖、特色种植、观光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稳场、畜牧活场、劳务强场、生态旅游兴场四大战略,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南梁台子现有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缩小差距、实现全县“十二五”“战略目标的根本需要。“十二五”期间,南梁台子必须保持较高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增长上必须按照“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五年实现翻一番” 的要求,尽快缩小与全县其它乡镇之间的差距,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力争走在全区其他移民乡镇和地区的前列,与全县同步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实现争作西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排头兵作出最大贡献。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动摇。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在全县竞相发展的热潮中,必须按照全场区域布局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 和“不求其多、但求其特”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用全局思维审视南梁台子的优势和劣势,从全县发展的新定位、新格局中,选准南梁台子的“坐标” ,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坚决防止盲目追风、不讲实际的行为。

——坚持规模效益、品牌引领不动摇。按照全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整体推进、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上规模、

上水平、示范带动力强、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区叫得响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此做大做强现有的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产业链条。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动摇。南梁台子要实现跨越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争取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和县委、政府及部门更多更大的项目支持,通过一大批的生态项目、交通水利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的整合实施,加快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以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产业发展最大扩张,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促稳定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任务。南梁台子是个移民吊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民族聚集区、落后的发展局面,都是该地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南梁台子发展证明,如果不能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就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南梁台子的快发展、大发展将困难重重。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与定位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南梁台子率先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水平跃居前列、特色优势更为突出、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达到“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五年(二)具体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亿元,达到1.4亿元,年均递增25%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县领先。

南梁台子2012 —201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数(附表一)

2、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到2015年,继续保持劳务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地位,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5%以上;农业经济结构基本完成向特色效益型农业转换,特色种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左右;逐年提升畜牧养殖

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发

展上规模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个,“农家乐”项目点5个,

生态旅游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

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建成中心村2 个,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

障水平与全县保持同等水平;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家用电器拥有量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4、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庭院绿化、通道绿

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步伐,到2015年,绿地覆盖率达到50%

以上,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道路

硬化率和建成面均达到100%。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

低产田,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100 %。

5 、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到2015 年,全场人口控制在8000 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0 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土地管理、宗教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

第一:主攻“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民富场强的新南梁坚持在特色上做大文章,在优势上下大功夫,坚持不懈,集中精力主攻“四大产业” (即主攻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主攻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主攻特色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主攻生态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建设四个基地(发挥人均土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建设全县劳务输出聚集基地;发挥穆斯林群众擅长养殖牛羊的特点,建设全县清真牛羊肉养殖基地;依托西瓜种植、枸杞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有机枸杞种植、瓜菜种植基地;发挥临近贺兰山、爱伊河的自然禀赋,建设“两河一山”生态旅游基地)。

——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企业、定向培养”的原则,走技能输出型的劳务产业路子。依托南梁农场、暖泉农场、园艺场、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区、海辰公司、银泰公司及各乡镇劳动力需求开展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向区外转移。到2015 年,累计完成多类别、宽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2000 人,劳务收入年递增25% 以上,达到4110 万元。实现劳务输出人员掌

握至少两门以上技能,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440元。

2012年:着眼于加强对青壮年农民和初高中毕业生的

技能培训,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

培育劳务经纪人3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技能型人才300人,年内实现劳务收入20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780元。

2013年:根据市场需求,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

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就近转移

800人,向县城及银川周边转移700人,区外转移500人。

不断壮大劳务产业,实现劳务收入2590万元以上,其中运

输业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480元。

2014 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

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培育100名种植、养殖、运输、

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业典型,并以此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劳务收入32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

13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350元。

2015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完成技能鉴定300 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

支持有志青年创业,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新增餐饮、商贸

15家,实现劳务收入4110万元,其中运

输业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5440元。

南梁台子2012 —— 2015 年劳务产业发展规划(附表二).

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按照企业带

动、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原则,依托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园,突出发展以肉牛饲养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发展高产肉牛,以科学饲养为支撑,扩量提质并抓,走以量的扩张占领市场,质的提升增加收入的路子,提高养殖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打造“清真”、“绿色”牛羊肉产业品牌。到2015年,建成养殖核心区1个,培育存栏在1000

头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全场肉牛饲养量达到 1.7万头以上。

实现户均肉牛存栏4头,人均养殖肉牛1头,农民人均畜牧

业纯收入达到2280元。

2012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0 %提高到15 %,存

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9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

户达到2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8户,存

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3户;引进优质种牛10头,完

成肉牛品种改良150头;依托振林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一个年存栏达1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园区1个,入社人

数达到5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9400头以上,农民

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10元。

2013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5 %提高到20 %,存

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尸达到 120尸,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

殖户达到3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 15户,

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

4户;引进优质种牛 15头, 完成肉牛品种改良 2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 入社人数达到 1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

12000 头以 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 1610元。

2014 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 20%提高到25 %,存

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 15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 殖户达到5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 20户,

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

5户,引进优质种牛 20 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 3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

设施,入社人数达到 2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 20000

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 1910元。

2015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 25%提高到30% ,存栏

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 26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 户达到8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 30户,存

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 5户;引进优质种牛 30头,完

成肉牛品种改良 5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 入社人数达到 3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 17000 头以

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

2280 元。 南梁台子2012 — 2015年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附表三)

:收总/

年度

尸二 规模养殖户存栏情 况 非规模养户存 栏情况 养殖 10 30 上 上 50 0 数 (头 ) 人

牧 业 纯 收 入

――把特色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提高经果林、经济作物比重,巩固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特色种植,逐年扩大以枸杞为主的经果林种植规模,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到2015年,

全场种植枸杞达到4000亩以上,苹果、葡萄、桃、李、枣

树等小杂果栽植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种植

业纯收入达到1110 元。

2012年: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2000

亩,在铁西建立一个占地1500亩以上的枸杞种植园区,枸

杞种植面积发展到2800亩;通过土地流转在铁东建立一个

占地300亩的瓜菜种植园区1个;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4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1700亩;农民人均种

植业纯收入达到970元。

2013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2000亩,不断完善各枸杞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33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800 亩;在农户

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300 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000 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10 元。

2014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1000 亩,规划建设500 亩以上枸杞园区1 个,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3800 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1600 亩;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300 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300 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70 元。

2015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新规划建设500 亩以上枸杞园区1 个,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 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3000 亩;在庄点巷道及农户庭院新栽植小杂果200 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500 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110 元。

——把生态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依托爱伊河优势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积极支持银泰公司、海辰公司、蓝湾生态公司,加快爱伊河沿岸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区建设进度。建成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 个,“农家乐”项目点5 个。

2012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效益发挥日益明显,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建成并开始运营,建成第二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3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年内客源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产生效益,建成第三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4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年内客源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建成第五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5年: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生态观光园已具有了品牌效应。

第二:突出四大基础建设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南梁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区市县各级支持,通过分年分期、有重点的实施农田水利、村庄道路、农村社区、生态林业“四大”建设项目,彻底改变现有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集中力量将南梁台子建设成为全县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示范区。

1、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工程,实现境内沟、渠、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2015 年,实施土地整理10000 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0 亩。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到100 % 。

2012年:以巩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为目标,提升农田建设产出效益,结合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对沟、渠、路全面配套,达到渠好灌,沟能排,路畅通的良好局面。重点建设铁东7-9 队农田片区,

建设高标准农田0.5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3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 万亩,建设畦田0.5 万亩。

2013年:以“全面恢复,综合整治”为目标,实现沟、渠、田、林、路、庄全面整治,重点建设铁东1-6 队农田片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0.75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2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5 万亩,建设畦田0.75 万亩。

2014-2015 年: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对全场破损的沟、渠、路进行全面整治。

2、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的原则,在2012 年内完成辖区所有主干道、主巷道建设,道路硬化率到100% 。

3、加快村庄改造提升。坚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推进中心村建设。按照全县庄点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和我场现行庄点规划布局,组装拼盘社区,建成中心村2 个,完成农户入住800 户,社区入住率达到50% ;结合中心村建设,建设户用沼气池500

座。

2012 —2013 年:围绕南梁台子集贸市场,实施铁东农村社区拼盘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入住400 户;利用现有资源,围绕铁西大队部完成铁西农村社区拼盘规划。完成沼气池建设200 口。

2014—2015 年:实施铁西农村社区拼盘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入住400 户。完成沼气池建设200 口。

4、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围绕通道绿化、庄点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做好生态文章,切实改善生态环境,2012 —2015 年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 、30% 、35% 、40% 、50% 。

第三:统筹六项事业协调发展

建设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

要按照县委、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建设“争做西部科学发

展社会和谐排头兵”的目标和“在统筹社会保障上要有新进步、在优

化资源配置上取得新进步”的部署,努力实现南梁地区与全县其他乡

镇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族宗教、村级经济“六

项事业”上的统筹同步发展,建设“和谐南梁、诚信南梁、平安南

梁、法治南梁” 。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以上学生全部在县城就读目标,实现农村适龄儿童全部接受学前教育。

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场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全场农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成果的比例达到100% 。稳定和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抓好早婚早育和计划外生育

的监管,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积极争创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场),全场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100% ,优质服务率达95% 以上。

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开展创建和谐乡镇(场)、

和谐村组活动,加强农民法制培训和科技培训,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加强文体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村部建设改造,实现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娱乐场所。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五保供养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生活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人数逐年增加达到100% ,逐步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接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弘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各教派之间的交流,严禁乱建清真寺,推进合坊并寺进程,保持现有宗教格局不变,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6、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资本经营型经济,实现一年发展、三年提升、五年壮大目标,五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2 万、4 万、7 万、10 万、15 万元目标,促进场域经济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立足南梁台子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综合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按照南梁台子农牧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划,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同时根据场村现状、经济实力、人口结构、风俗

习惯等具体情况,对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施分项规划,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发展项目,推动整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此外,结合全县村庄规划布局和中心村建设,加快编制好农村社区规划。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干部考核为抓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干部群众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使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集到发展上,营造想干事、干成

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三)争取项目支持,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充分利用国家对移民吊庄地区在扶贫政策上给予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区、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民培训、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加快农村扶贫创业资金引进力度,不断扩大铁东、铁西妇女创业基金会互助资金融资额度,成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加大社会资金的引进力度,活跃南梁台子小额贷款金融市场,为当地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特别是搞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到2015 年,通过妇女研究会、扶贫部门、金融部门融资和群众配股,使群众受益面达到80% 以上。

(四)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升级。一是扶持典型,以点带面。扶持一批当地产业经营大户;鼓励一批科技人员、场村干部,领头创办优高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到南梁台子投资置业。二是推进公司+支部+ 协会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在现有协会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民建立其它群众协会,通过协会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农业效益;另一方面,将铁东(铁西)妇女创业基金会、铁西劳务输出协会、铁东运输协会联合起来,实现诸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是整合科技队伍,加大技术扶持。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的积极

性,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从产、供、销等方面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积极领办优高农业示范项目。四是依靠中介组织、流通大户进行产后物流配送。充分依靠行业协会、联营超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和流通大户,建立现代物流配送机制,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农产品行业协会和种养大户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五)深化改革,整村推进。突出抓好以土地为主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南梁台子试点并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等确权发证工作,为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或交易创造基础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委〔2004〕15号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日17:16 作者: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 2004年12月31日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20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省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一个重点来抓。嘉兴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这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是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分析

会 计中国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困扰我国走向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涵盖农村和城市整体发展更高层次的目标。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五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六是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二、城乡一体化的一般规律 1.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1760年的产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的兴起;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成为引领社会生产力的“排头兵”。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70%以上,已率先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及其规律。1)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农村基本上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2)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3)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4)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当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下时,城市化以“量化”过程为主,主要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进整体城市化;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或超过50%时,城市化逐渐转向“同化”过程为主,以城市文明的扩散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可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即:1)工业化基本完成,迈向后工业社会;2)城市化发展从市区集聚化阶段进入郊区扩散化阶段;3)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4)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5)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关于发展阶段有一个粗线条的划分:一个国家人均GDP的水平在280美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的穷国,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叫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这个国家摆脱了贫困的陷阱,进入经济起飞、工业化加速的时期,这时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格局大幅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容易迸发。根据国际经验,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两种发展前景,一是有可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也有可能出现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过度扩大,社会失衡动荡,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如果到1600美元,叫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3000美元,叫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8000美元以上,叫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该国家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完成了,即现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往上发展叫后工业化时代,再细分为中等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最发达国家。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 主要途径分析 周颖杰 30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精)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闫辉 (2011年6月22日 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县上下奋力冲刺“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的关键时刻,全面审视我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探寻思路举措,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必将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我县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县把城镇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城镇规模逐步壮大、城镇职能不断扩展、城镇人口显著增加。目前全县23个乡镇中,省级重点中心镇2个(双沟、半城、市级重点中心镇3个(上塘、梅花、界集、县级重点镇3个(龙集、金锁、临淮,其中临淮、半城定位为水乡特色镇来建设;原有自然村1997个,通过2005年、2008年和2009年三次缩并调整为242个。城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进一步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是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1亿元,五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3073美元;财政总收入32.0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和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5元,均实现五年翻番。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区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我县2010年城镇化率40.12%,按照这一轨迹,我县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二是城镇容量快速扩张。城市框架实现了历史性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4万,合围面积达82平方公里。2010年,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镇容量的成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公里,

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城乡交通一体化“建立”

中国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道路客运大力发展和城乡道路客运管理体制转轨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纷纷提出在道路客运行业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那么,什么是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呢?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概念及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混为一谈,认为实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就是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其实,农村客运公交化只是农村客运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人们在探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过程中对于农村客运提出的一种改革方向,并没有包括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全部。也有人认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即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客运、出租客运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的一种管理体制.,而笔者认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国家城乡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道路客运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发展过程。 今年春节时间早,节前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等客流高度集中,截止2月16号,全国道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28.47亿人,同比增长9.6%,这是交通运输部给出的春运40天客运量的数字。作为全国客运,如此大的客流量,仍然保持有序的运行。但对于城乡的公交客运系统来讲,仍存在一定的压力。我国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较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人员的来往日益密切,客运量也不不断的增加。“十一五”以来,我国城市公交客车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拥挤状况有所缓解,市内通勤和出行条件大有改观。但是,作为市民通勤、出行主要工具的公交车,在高峰时段仍然十分拥挤。 中国现在发展主要集中在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合理科学实行城乡统筹规划。要全面实施城乡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发展,必然要对道路公共基础建设加强力度。以下为苏南地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各阶段发展特点:

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zz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zz中心城区第三板块的重大机遇,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着力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达50.4%,高于zz市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一、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 围绕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大力实施“4+8”组团发展战略。“4”即首阳新区、南部宜居区、城市建成区、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四大城市组团”建设;“8”即8个镇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我市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及时编制各乡(镇、区)及市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开发时序,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科学编制南部宜居区、首阳新区、产业集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区。二是产城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也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我市充分结合各乡(镇、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在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分工,逐一对其产业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形成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针纺业、机械加工业、轻工业为主的“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产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组团规划,集约发展。紧紧围绕zz作为zz中心城区“三板块”

之一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城市组团规划,确定了“4+8”的城市发展框架,明确了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避免了“摊大饼”式的粗放蔓延,实现了城市集约节约发展。四是强化审批监管,规范建设行为。严格城镇公交、道路、学校、医院、通信、公园绿地等项目选址及审批,确保公共基础设施早落地、早投用。强化城中村建设行为管理,严厉打击规划区外建设、改变用途、挤占道路等私搭乱建行为,引导城中村向城市建设转变。五是强化资源保护,坚守文化底线。结合城市规划,划定规划紫线,对二里头、南兆域、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文物片区实施重点保护。同时,积极规划建设洛河公园、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项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依托城市四大组团建设推进城镇化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加快“四大城市组团”建设,相继引进了浙江广厦、河南建业、杭州励精三大区域合作项目,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推进首阳新区建设。创新政企联合模式,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开发建设首阳新区,核心建设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万人。2012年,启动了浙江大厦、公安指挥中心、中州路、府佑路、汉魏路、新阳路等12个项目,总投资38亿元;今年启动了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邮政大厦、永宁路、府佐路、夏都路等公建、路桥、景观、配套、社区等24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4年,计划完善首阳新区其他路网,启动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截至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西岗子镇2011年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根据《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中共黑河市委、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和区委、政府小城镇建设会议精神,为进一步统筹全镇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镇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不断释放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巨大潜力。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打破农场与地方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 二、总体思路 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核心,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配套政策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区域城乡规划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六个一体化”。围绕打造西岗子小城镇(2万人口规

模)、构筑中心村(西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建设新农村(1个示范村,4个试点村)。 三、工作重点 重点抓好西岗子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互促互动的城乡发展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科学制定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镇体系规划及中心镇和重点建设的新农村规划,做好一个城镇、三个中心村(西岗子村、坤站村、曹集屯村)和五个重点建设的新农村(坤站村、曹集屯村、东岗子村、西沟村、杨树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2011年度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乡镇路网建设。计划完成1.3公里白色路面,由于镇内1.3公里断头路年久失修,一直没有硬化,严重制约了城镇的交通、运输,阻碍了经济发展。五月份开始实施此项工程,预计10月末可完工。 2、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利用镇东侧1200平方米闲置地带,建立休闲广场一座,安装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3、加快亮化工程建设。根据城镇规划发展和需要,西岗子镇今年计划安装路灯44盏,安装后可覆盖主街,解决夜间行人安全问题。 4、加快自来水设施建设。西岗子自来水设施多年没有更换,整修,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五月份计划修建泵房一座,

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这两年才开始得到普及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其的提出与实行是党和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式经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着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思考,评价其的环境可行性。 关键词: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struction is the two years to start get popular a ki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ollectiv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inking, to evaluate its feasibility of environment.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走得是城市、农村各自发展的城乡分割开来的城市二元体系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在当时是适应了中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2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内容提要: 本文是在对xx乡xx村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我们常用的“swot”分析法,对xx 村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逻辑的分析与梳理,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xx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的

通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2006——2020)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的比较及分析 (7) 第三章通辽市市域城乡发展规划构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与管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社区体系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防灾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通辽市城乡一体化中的重点村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五章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2006——2020) 前言 受通辽市规划局委托,福通城乡规划设计公司承担了通辽市城乡一体化的工作,该工作从2006年10月开始,经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包括对市域情况的全面了解、科尔沁区城乡的全面调查、重点村的深入调查,并与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城乡一体化。 在编制过程中,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内蒙古东部核心城市圈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振兴东北、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利用本市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编制城乡一体化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为此,本课题组在这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本次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成果作为通辽市域城镇体系和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文件,内容涵盖范围较广,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宏观层次对通辽市域、科尔沁区及相关城镇和相关行业的协调; 提出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及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 进行城乡空间管制区划;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规划; 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村改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号召的要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5]36号文件);推动通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通辽市城乡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化的区域中心性城市建设;构筑和谐、发展、高效的通辽,特编制《通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纲要》。 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我们在通辽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国内、区内一些城市和地区进行了考察,参阅了国内外诸多相关资料,并针对通辽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套编制方法;但是由于

城乡一体化基本概念

城乡一体化基本概念 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城乡一体化实现方式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

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方式和工作的改进。元体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城乡一体化路径选择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城乡一体化实施方 案

濉溪县百善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实施方案 濉溪县人民政府 二OO九年一月

濉溪县百善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全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总体方案的基本原则及要求,结合百善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完善服务,努力构建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公共均衡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二)工作思路 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实施“1256”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两张名片,建设五个园区,发展六大产业。一个目标,以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镇为目标;两张名片,打造物流百善、食品百善;五个园区,建设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遗产保护区;六大产业,发展物流仓储业、优质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禽加工业、铁矿石采选业、休闲旅游服务业,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达到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0%,达到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3000万元;招商引资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4500元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实现应保尽保,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85%,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一)规划编制 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集约发展”的原则和“县乡一体、城乡统筹”的要求,完成百善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小城镇建设规划,完成黄新庄、丁楼两个示点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遗产保护区五个园区的规划。 1、按照城乡一体化布局体系,编制完成百善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2、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商品市场、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着力改进教育、卫生、饮水、环境等居民生活条件。 3、完成黄新庄、丁楼两个试点村的整体规划。 4、完善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遗产保护区五个园区的规划。 (二)产业发展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 《区域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学生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年月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课题背景 (2)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方法 (2) (四)文件综述 (2)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4) (二)、目标的一致性 (6)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6) (一)、收入差距加大,给国家稳定带来隐患 (6) (二)、种植收益低,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6) 三、区域城镇体系建设 (7) 四、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一)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8) (二)开发自然资源 (8) (三)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9) (四)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9) (五)做好扶贫工作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2012级1班 指导教师:韩春花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城乡壁垒

前言 (一)课题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二元结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战略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北省也响应号召,积极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中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占之时,尽管催生出了诸如上海、广州等畸形繁荣的近代大都市,但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城市精神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萌发滋长。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后,城市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的过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城市学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 (二)研究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经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国,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何打破城乡壁垒、消灭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体制上和实践上取得突破、统筹发展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论述,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指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和展望。并且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展开对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区域发展的研究 (四)文件综述

嘉兴市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

嘉兴市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城乡一体化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经济上整体协调和空间上整体协调,而城乡间发达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网络是对这一切的基础支撑。 一、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嘉兴市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城乡居民点体系;以加快产业集聚为重点,合理布局市域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农村村庄改造为重点,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重点,形成城市、镇、中心村等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的差距。到2010年,基本形成城乡居民点体系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产业布局科学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 二、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规划原则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针对嘉兴而 -1-

言,城乡一体化概念最核心的内容是将乡村地区由过去简单的“农业生产地区”看作城市不可缺少的功能区,特别是在都市区范围内,乡村地区承载着生态维护、都市农业、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特殊功能。因此,在将城乡作为统一体进行综合的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发展的空间、生态环境作出具体的布局安排。在空间地域上应体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1、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城镇与乡村是一个发展中存在着整体性关联的区域,要使嘉兴市由一个城乡混杂发展的综合体逐步演变为城乡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强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同时处理好发展上的时序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的科学性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并影响着城乡未来的发展。发展的持久性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具体表现为控制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采取集约的空间增长模式。 3、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应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需求,处处着意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形态,配臵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注意在经济、社会、生态之间找到平衡。 三、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