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湖三线整治工作方案
平湖三线整治工作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三线规划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湖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也需要对三线进行全面整治,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环境。
一、整治目标。
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三线整治,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2.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三线区域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线整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整治内容。
1. 一线整治,一线是城市的主干道和重要交通枢纽,整治重点是提升道路绿化和交通秩序,改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 二线整治,二线是城市的次干道和商业区,整治重点是提升商业环境和市容市貌,改善商业街区的环境,提升商业氛围。
3. 三线整治,三线是城市的辅路和居民区,整治重点是提升居民区环境和居住品质,改善居民区的绿化和环境卫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整治措施。
1. 加大投入,增加对三线整治的投入,提高整治的力度和效果。
2. 强化管理,加强对三线区域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 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整治效果。
1. 城市形象提升,通过整治,城市的道路环境和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2.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整治,三线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生态平衡得到维护。
3. 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整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整治保障。
1. 资金保障,加大对整治工作的投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人员保障,加强对整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整治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 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整治工作的法律监督和保障。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3%,五年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深圳平湖规划
深圳平湖规划
深圳市平湖片区作为深圳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区之一,正在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根据规划,深圳平湖将打造成为一个具备现代化城市功能、杭州特点、满足人民需要的新型城区。
首先,深圳平湖将以创新为核心,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
规划中将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者入驻,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中心。
同时,还将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平湖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深圳平湖还将注重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规划中将建设大片的绿地和湖泊,打造生态园区,增加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同时,还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给市民。
再次,深圳平湖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规划中将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提升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还将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最后,深圳平湖还将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中将建设多功能社区,配备各类便民设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
此外,还将注重社区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感。
总之,深圳平湖的规划将以创新、生态、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为核心,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努力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创新的新城区。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圳平湖将为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1.10•【字号】浙委发[2004]93号•【施行日期】2005.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浙委发[2004]93号)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学习贯彻,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意见,确保该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年1月10日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解决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问题,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整合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举措,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平湖中心城区057PH-ZX-1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占建设用地比例 7.08% 1.32% -
61.37%
3.35% 10.61% 2.58% 13.69% 100.00% -
-
六、土地使用规划图
七、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地块编号
1101001 1101002 1101003 1101004 1101005 1101006 1101007 1101008 1101009 1101010 1101011 1101012 1101013 1101014 1101015 1101016 一号街区 1102001 1102002 1102003 1102004 1102005 1102006 1102007 1102008 1102009 1102010
用地面积(ha) 30.72 29.32 1.41 5.72 1.33 3.66 0.31 0.42 266.40 167.51 98.89 14.55 46.07 46.07 11.19 10.52 0.51 0.16 59.43 43.13 16.30 434.08 3.96 42.37 12.99 491.46
四、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公益性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社区服务中心 本单元规划人口 3000 人,为两处新社区点,郑家汇和百家湾社区,分别设置一处社区服务中心。 幼儿园 规划在郑家汇社区南侧新建一所 6 班幼儿园。 其他 小学、中学、医院、农贸市场由 12 单元曹桥主城区提供配套。 单元内设置公共厕所共计 4 处。 (2)经营性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经营性公共设施布局在老 07 省道沿线,包含了景兴商务楼、社区配套商业及加油站、汽修厂等。 (3)市政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规划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两处污水泵站2(新) R22 M2 M2 G1 G1 G1 G1 G1 G1 G1 G1 G1
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
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2009年08月14日 14:43 [来源]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钟埭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现就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创业创新、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较低。
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流转土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农民对土地流转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通过前阶段的实践,我市的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家庭分散经营仍占主导地位,生产主体多、规模小、水平低的格局还没得到根本改变。
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内在客观规律,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把握原则,积极引导(一坚持“稳制、活权”原则。
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采取转让、出租、转包、入股、互换和托管等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二坚持加快农民分工分业原则。
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加快农民分工分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加强专业化高素质农业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新型农民。
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聚力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六大战略”,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1.“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全省领先,居民生活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相对迟缓。
二是城镇建设相对缓慢。
三是社会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二)“十二五”面临环境“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环境将发生重大和深刻的变化。
顺应发展大势,把握时代特征,认清历史责任,善于趋利避害,是谋划我市未来发展的前提。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大趋势不会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深度调整。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从区域看,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县域发展竞合趋势更加明显。
从自身看,发展水平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要求迫切。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大力实施与沪同城、产业提升、城乡一体、以港兴市、创新引领、生态立市六大战略,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转型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人货场”重构视角探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运营新路径
基于“人货场”重构视角探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电商运营新路径作者:龚丽花吴慧婷周成炜刘焓杰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17期本文基于“人货场”三要素的重构视角,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案例,探讨梳理平湖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金平湖”在电商运营方向上的新时期转型成果,结合农村电商带头人的孵化、品牌线上产品库的建设、线上多渠道销售场景的打造,寻找电商助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成长的准确方向,从而为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一、平湖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平湖市农产品产业概况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东北部,陆域面积5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49万亩,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金平湖”美誉,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市)、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十四五”以来,平湖市“三农”工作围绕力争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先行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围绕稳产保供的大底盘,出台“米香”“西瓜”振兴五年行动,构建了以芦笋、西甜瓜为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探索畜牧业楼房养殖新模式,率先完成水产养殖尾水全域治理。
202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08亿元,同比增长4.4%,粮食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前三、嘉兴第一。
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打造特色化农业园区,推进粮食、蔬菜、水产3条农业全产业链。
成功申报稻米和水产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列入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
(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含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般都会在名称中包含“区域名”,体现一定区域特色。
其具体指的是由政府或相关组织注册管控,在一个具有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或生产加工历史的区域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并授权若干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在法律上体现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品牌类型的农产品品牌。
平湖新城华侨城规划方案
平湖新城华侨城规划方案背景平湖新城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区,是嘉兴市“十三五”规划重点打造的区域之一,也是浙江省首批生态宜居城市和“四好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华侨城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地产企业之一,也在平湖新城规划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状分析平湖新城原为一个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该区域也迎来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目前,平湖新城已经建设了新城广场、阳光湖公园等基础设施,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该区域。
然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协调,平湖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规划目标为了实现平湖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宜居,华侨城集团联合嘉兴市政府制定了整体规划方案。
主要的规划目标包括:•建设平湖新城的城市核心区,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城市形象;•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环保项目,提升新城的生态品质;•引进优质项目,包括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等,提升新城的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重视社区建设和服务,打造一个符合当代城市居民需求的居住社区。
规划设计平湖新城华侨城规划方案的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为6平方公里。
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核心区建设城市核心区位于平湖新城的中心,是新城的“脊梁”。
城市核心区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规划中,将建设多栋高层建筑,包括商务大厦、高端住宅等,同时城市核心区还将建设大型商场、文化中心、剧院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为了提升新城的生态品质和环保指数,规划中还将建设许多生态保护项目。
适当的修建湖泊、河流等水系,打造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环保项目,规划中还规定了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以确保新城的生态环境。
产业项目引进为了提升新城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规划中对产业项目的引进也做出了初步规划。
在产业项目的引进上,规划中注重引进文化旅游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等优质项目,从而提升新城的知名度和产业水平。
平湖独山港区规划方案
平湖独山港区规划方案平湖独山港区是一个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的新兴城市。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该区需要一份完善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介绍平湖独山港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标平湖独山港区的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繁荣、宜居、环保的新兴城市。
具体来说,该规划方案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 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居住环境: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营造清洁、美丽的城市形象。
二、空间布局平湖独山港区规划方案的空间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区和生态区。
1. 城市中心区:该区域是该市的交通和商业中心,包括政府办公区、商务区、文化娱乐区等。
为了开发这一区域,将会建设多个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商业中心。
2. 城市发展区:该区域是城市的发展重要区域,包括工业区、产业园区、商业区等。
该区域的重点是发展产业和吸引投资,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
3. 生态区:该区域是城市的绿地和生态重要区域,包括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该区域将得到保护和恢复,并且将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
三、交通设施平湖独山港区规划方案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该规划方案包括以下措施:1. 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数量: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的数量,提高公共交通的站点密度和运输频率。
2. 建设公路和铁路:建设更多的城市高速公路,连接各个城市中心和发展区。
此外,还将建设地铁和轻轨等城市快速交通线路。
3. 建设港口:平湖独山港区是一座沿海城市,港口交通非常重要。
该规划方案将继续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服务能力。
四、公共服务设施平湖独山港区规划方案还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该规划方案将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教育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平湖市独山港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杜芸梅.平湖市独山港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4,18(8):98-101.平湖市独山港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杜芸梅(平湖市独山港镇政务服务中心,浙江平湖 314204)摘 要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福利改善、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为助力乡村振兴,根据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的发展实践,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三资”管理、拓宽发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层建设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8.031独山港镇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东南沿海,是平湖市面积最大的乡镇,辖13个建制村,面积102.43 km2。
近年来,独山港镇紧紧围绕上级要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深挖资产、资金、土地等有效资源,创新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1 现状独山港镇村级集体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22年全镇13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 971.19万元,村均228.55万元,比2021年增长15.7%。
其中,独山港镇经营收入857.26万元,占总收入的28.85%;投资收益2 099.19万元,占总收入的70.65%;发包及上交收入14.74万元,占总收入的0.50%。
从收入结构上看,投资收益占据村集体经济收益的绝大部分。
截至2022年,独山港镇已累计发放“股份+积分”分红金额963.47万元,累计受益股东29.58万人次。
通过8年的探索实践,独山港镇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1.1 镇村联合,搭建发展大平台2015年,由独山港镇人民政府牵头,下辖各村经济合作社与平湖市独山港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第一个镇级强村公司,主要负责智能装备创业创新中心和物流园区停车场2个强村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
最新平湖商业地产项目推介.9.21ppt课件
二、规划用地性质
地块用地性质:商业(批发零售)、住宅(城镇住宅)
(其中商业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的10%)。
三、地块开发强度
1.容积率:<1.80。 2.建筑密度:≤30%。 3.建筑高度:≤60米。 4.绿地率:30%。
三、地块开发强度
1.容积率:<2.0。 2.建筑密度:≤30%。 3.建筑高度:<80米。 4.绿地率:30%。
地块四用地红线图
地块五规划设计条件(海天禽类加工中心地块)
一、地块概况地范围:东至用地红线;南至用地红线;
西至用地红线;北至用地红线。 3.总用地面积:21894.5平方米(地块一:18634.7平方米,地块二:
准)。
二、规划用地性质
地块用地性质:商业(批发零售)、办公(商务金融)。
三、地块开发强度
1.容积率:<1.80。 2.建筑密度:≤40.0%。 3.建筑高度:≤40米。 4.绿地率:≥20.0%。
地块二用地红线图
地块三规划设计条件
一、地块概况
1.用地位置:梅园路东侧、梅兰路南侧。 2.用地范围:东至百步桥路;南至葛家塘;
3259.8平方米,以国土部门实测为准)。
二、规划用地性质
地块用地性质:商业(批发零售)、住宅(城镇住宅)
(其中商业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10%)。
三、地块开发强度
1.容积率:<1.80。 2.建筑密度:≤30%。 3.建筑高度:<60米。 4.绿地率:30%。
地块五用地红线图
地块三用地红线图
地块四规划设计条件
一、地块概况
1.用地位置:福臻路南侧、城北路西侧。 2.用地范围:东至城北路;南至用地红线;
平湖市以村庄规划点亮百姓民生
平湖市以村庄规划点亮百姓民生作者:时逸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第10期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时逸为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平湖市致力于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2018 年将农民住房改善行动列入平湖市委市政府四大“初心行动”,2019 年列入平湖市政府十大民生重点项目。
2018 年底,平湖市委市政府印发《平湖市推进农民住房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内,通过完善“1+X+n”(新镇社区+ 城乡一体新社区+ 传统自然村落保留点)村庄布点规划、强化配套政策、落实要素保障,使全市农村无房户危房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刚性住房需要得到有效保障,改善性住房需求得到有效疏解。
通过一年的努力,从村庄布点到规划设计,平湖市已初步建立起了“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的乡村规划编制科学化体系,实现了村庄规划的全过程、全范围覆盖,无论是规划编制的进度、深度还是广度,均走在嘉兴市甚至全省前列。
该市是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国家五部委《关于统筹推进村庄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 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 号)等系列文件出台后,全省开展村庄规划修编并率先全面完成的县市。
一、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宏观布局确定针对平湖市农民建房中存在的规划集聚点“少”、规划预留空间不足、用地指标缺乏、通道不畅、个别“X”点吸引力“弱”等问题,自2018 年6 月起,平湖市按“总体稳定、彰显特色”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着手开展全市村庄布点规划修编工作,总体形成了“47+49+107”(1+X+n)共203 个布点的新社区布局,布点由130 个点调整为203 个点,其中自然村落保留点由原来的30 个增加到107 个,另城乡一体新社区旁有33 个自然村落一并保留,从规划蓝图上解决了平湖市农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
平湖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编制过程
城乡总体规划 城乡详细规划
根据规划对象
城市(总体)规划 (小 )城 镇 规 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发展规划
明确城市性质
编制书面报告
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城市布局规划
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
城市工程规划 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绘制规划图
(小)城 镇 规 划
小城镇规大划城首市先要对其性小质城进镇行定位,应该 地位与如作何用定高位、呢大? 低、小
▲ 城乡规划的类型
(一)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详细规划 (三)小城镇规划
二、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 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一)城市与生态
(二)城乡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城乡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1.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C)
A道路的合理规划 B工业的合理规划
C土地的合理规划 D居民区的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 明确城市或乡村的目标定位,勾绘城市或 乡村的发展蓝图 • 明确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的 构成,主导部门和支柱产业,近期应当重点 发展的产业部门
• 确定区域的空间结构,包括生产力布局、 区域开发重点、区域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极 和增长轴等 • 明确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平湖市区地名总体规划
平湖市区地名总体规划初稿(2008—2020)平湖市民政局浙江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2008年10月平湖市区地名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区地名总体布局 (3)第一节地名分区和规划要点 (3)第二节区块地名规划导引 (4)第三章市区地名通名规划 (6)第一节通名使用原则与类别 (6)第二节道路通名 (7)第三节住宅区通名 (7)第四节商用楼宇通名 (8)第五节桥梁通名 (9)第四章地名专名规划 (9)第一节专名采词原则 (9)第二节道路专名 (10)第三节住宅区和商用楼宇专名 (11)第四节桥梁专名 (11)第五节派生地名 (11)第六节有偿冠名 (12)第五章道路名称规划 (12)第一节道路名称规划原则和要求 (12)第二节快速路名称规划 (13)第三节主干路名称规划 (13)第四节次干路名称规划 (13)第六章地名标志体系规划 (13)第一节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3)第二节地名标志体系 (14)第三节门牌系统编排规则 (14)第四节地名标志的密度要求 (15)第七章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16)第一节地名文化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16)第二节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16)第三节地名文化保护的范围和对象 (16)第四节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措施 (17)第八章地名调整优化规划 (18)第一节调整优化的对象 (18)第二节调整优化的原则 (18)第三节地名优选 (18)第九章地名规划实施与管理 (19)第一节修订《平湖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 (19)第二节建立贯彻地名规划工作机制与规章制度 (19)第三节严格执行地名命名、更名程序 (20)第十章附则 (20)附表 (21)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地名管理,保护和弘扬平湖地名文化,提高平湖地名命名、更名和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水平,适应平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地名更好地为平湖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规章和《平湖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结合平湖实际,制定本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平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8〕16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平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平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8〕169号嘉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转报平湖市人民政府要求审批〈平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2014 调整完善版)( 2018 修改)的请示》(嘉政〔2018〕47 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调整完善后的《平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4 调整完善版)(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平湖市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
到2020 年,平湖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8620 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5200 公顷,标准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1580 公顷。
三、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原则同意到2020 年平湖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840 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467 公顷以内。
原则同意平湖市中心城区(包括当湖街道、钟埭街道和曹桥街道)规划范围为152.23 平方公里,到2020 年平湖市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范围为45.66 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59 公顷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942 公顷以内。
四、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平湖市土地利用要以调整、改造、挖潜为主,建设用地扩展应优先利用闲置地、空闲地及未利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探索以增量撬动存量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平委〔2004〕15号发布时间:2005年4月1日17:16 作者: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2004年12月31日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省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一个重点来抓。
嘉兴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
这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是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生产总值年均以15%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平均2-3年翻一番。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095美元,财政总收入13.9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列全国百强县第31位,跨入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门槛;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6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城镇和农村分别为37.2%、41.0%。
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服务业稳步发展。
2003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调整到7.5∶62.5∶30。
(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发展日趋融合。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推进中心城市发展、鼓励农民进城和吸引外来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从1996年6月起,相继实施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撤乡镇建街道等工作,并及时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形成了以“L”型组合城市为中心,新仓、新埭两个卫星镇为骨干,其他一般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城市化建设呈现梯度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市区面积扩大到153平方公里,城市建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2003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8.1%。
(三)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城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建成了平湖大道、东西大道等骨干道路,基本建成了平廊、平兴两条连接上海郊区的一级公路,农村危桥改造和乡村道路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基本实现了“1234”目标,全面实施交通重点配套工程、干线网络工程、乡村康庄工程、水运强市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已经启动,形成了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用电实行同网同价,通信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80%,农户电话装机率超过95%,农村经济信息网已覆盖全市70%以上的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保障同步推进。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平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投入不断加大,教学网点得到调整优化,实行“一镇四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城乡学校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教育指标日益接近。
城乡统筹就业取得新进展,城乡就业二元格局彻底打破,农村劳动力进城镇就业限制性政策被取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推进,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对象由原来的城镇企业职工向非公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雇工和自由职工者扩展,参保人数逐年增加。
到2004年6月,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0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参保率超过97%。
(五)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启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了平湖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了市人大的审议,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入网率进一步提高。
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和发展,对服装箱包边角料进行集中焚烧处理,河道整治和绿化造林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
尽管我市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但对照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观念和认识上还没有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市民、轻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倾向,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难以一下子消除。
二是均衡发展问题。
我市城乡发展总体均衡,但差异仍然不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区域发展也不够平衡,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是城乡分割问题。
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带来了明显的城乡差距,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等政策在城乡分割、以城为主的基础上制定,造成了“城乡有别”,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也与城市有很大差距。
四是城镇建设问题,这几年,我市城镇建设尽管力度较大,但市域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镇规模小、功能弱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生产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
五是城乡人口素质问题。
目前农村居民在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城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民产生了新的恋乡恋土情结,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围绕把我市建设成外向为主的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和港口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市人民共享现代文明。
(二)基本原则1、一体规划、梯度推进原则。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任务重。
为此,必须树立系统观念,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全市的发展,全面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2、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原则。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加速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开发资源,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原则。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完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突破户籍、社保、就业等体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城乡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正确处理城市和农村关系,早日让农村享受城市文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07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
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奋斗目标。
1、经济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到2007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非农就业比重由2003年的77%提高到80%;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5%;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到90%以上。
2、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
加强市域整体规划,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体系。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与衔接,形成完善的内外交通、公用设施服务网络等。
——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加强城乡经济互动,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增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工业主导地位增强,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体系,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形成,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内外平等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的接轨,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全面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农村居民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广电、服务设施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基本同等水平。
——城乡生态建设和保护一体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形成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必须把握关键,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