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影响汽车灯具防雾效果的因素分析

浅谈影响汽车灯具防雾效果的因素分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工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发展,在汽车制造工业中,特别是汽车灯具的制造日趋成熟,对于汽车灯具的制造质量和制造工艺都有着巨大的提升,但是,在汽车灯具的使用过程中,汽车灯具的起雾现象是一直困扰着汽车制造企业的难题。

文章将就如何通过对汽车灯具加热来解决汽车灯具起雾所带来的影响。

1 汽车灯具简介汽车灯具是为了保证汽车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安全行驶,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通过在汽车上添加的多种照明、信号、仪表和各种报警装置,其数量的多少和配置根据车型设计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其中主要的汽车灯具有照明灯、信号灯、报警灯、仪表、电子显示装置等组成。

其中常见的汽车外部灯具有前照灯、雾灯、牌照灯、倒车灯、转向灯、示位灯、示廓灯以及驻车灯和警示灯等。

汽车灯具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灯具的使用中要求照明设备与信号装置应安装可靠、完好有效。

同时对于灯光除前照灯的远光外,所有的灯光均不得炫目,其中左右两边布置的灯具光色、规格必须一致,安装的位置应当对称。

前、后转向信号灯,危险警报闪光灯以及制动灯白天应当距100 米可见,侧转向信号灯应当在白天距30 米可见,前后位置灯和示廓灯夜间良好天气距300 米可见。

以上这些灯具在雾天水汽凝结在灯具表面时照明效果都会大大折扣,从而对汽车灯具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汽车灯具起雾概述汽车灯具的雾珠的形成原因是灯具体内的内积水造成的,伴随着灯具的起雾,同样存在的问题是二次起雾现象,出现这种状况会严重缩减灯具的使用寿命。

由于汽车灯具起雾的原理涉及到多个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材料、热传动以及汽车灯具内的结构设计等,在以往的汽车灯具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对于汽车灯具起雾问题的不了解或是不重视,导致了在汽车灯具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光学设计,而对于汽车灯具的热设计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当从汽车灯具热设计出发,更好的设计汽车灯具,来避免出现汽车灯具表面出现起雾现象。

2.1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分析造成汽车灯具起雾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灯具内所含有的水汽,造成汽车灯具含有水汽的原因主要有由于外部的水蒸气沿着灯具的缝隙进入到汽车灯具内或者是灯具内的空气由于灯具照明所产生的热量而在内表面上所凝结所形成的水汽。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
形 变 加 速 ,其 光 学 效果 也 受到 破 坏 。 1 汽 车 前 照 大 灯 起 雾 的 原 因分 析 1 . 1 结 构 因 素 ( 1 )狭 窄 区 域 所 造 成 的 起 雾 。通 常 情 况 下 ,设 计 人 员 为 了追 求
优化措 施,建议设计师应在控制生产成 本的基础 上尽量选择具有耐
以提 高 胶 合 间 隙 密 封 程 度 ; 同时 还 应 结 合 断 面尺 寸 来 合 理 选 择 胶 粘 剂。此外车灯的导线与灯 壳、灯 壳与调 光杆等区域均应采取相应 的
灯泡使用寿命产 生不 良影响。除此之外 ,车灯透镜 以及反 射镜表层 在水蒸气长 期侵 蚀下会出现材料受损现 象,导致 车灯 材料 老化 以及
特性 , _ 7 K 表面张力也 由此 增大,导致水珠无法在涂料表层形成 ,其
多以水膜 的形式存在 与涂 料表面,从而使前照大灯起雾 的现 象得到 根本性解决 。此外还 可选 择将 防雾涂料喷涂在配光镜表面 ,亦 可缓
中应用较 多。在 车灯 系统 中,前照大灯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 分,其 照 明效果对夜 间行 车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 文探讨 了汽车前照 大灯起 雾的影响 因素,并提 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 望有 所指 导和
帮助 。
之 间有 足够 大的高低 落差 ;应选择温差相对较大 的部位 设计排气孔 以及 吸 气 孔 。其 次应 改 进 车 灯 结 构 死 角 ,应 针 对 每 款 车 型展 开 流 体
等吸水率相对较大 的材料 不宜广泛用于灯腔 内部零件 ,而应尽 量以 吸水率较小的 P B T 、P C以及 P c — H T材料为主 。吸水率越低 的材料 , 其灯腔 内部所聚集 的水汽 量也就越少,从而使前照灯 内部水汽浓度

汽车灯具进水起雾分析

汽车灯具进水起雾分析

Ke y wor d s: a u t o m o b i l e l a m p:r e l i a b i 1 i t y: t e s t m e t h o d
引 言
随着 汽 车 工业 的发 展 ,汽 车 款式 在 不 断地 更 新换 代 ,伴 随着 汽车造 型 日新月异 的变化 ,在 满足了人们 的
Re s e a r c h o n Ca r La mp F o g g i n g Pr o b l e m Wi t h Wa t e r
LI Xi n —gui
( C h i n a N a t i o n a l E l e c t r i c A p p a r a t u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o .L t d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3 0 0 )
s t r i c t 1 a w r e q u i r e m e n t i n t h e s c o p e o f t h e w o r l d f o r i t s 1 i g h t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hi g h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t h e l a m p , t h i S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i t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p r o d u c t d e s i g n a n d p r o d u c t r e l i a b i 1 i t y t e s t .D u e t o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v a p o r i n s i d e l a m p w o u l d f o r m m e m b r a n e 一 1 i k e d a n d b e a d 一 1 i k e d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 i t p r o p o s e s t h e d e t a i l e d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a n d a f t e r — t e s t p r o c e s s b y a n a l y z i n g w a t e r a n d f o g g i n g .

浅析汽车前照灯起雾现象及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前照灯起雾现象及控制方法

10.16638/ki.1671-7988.2019.14.029浅析汽车前照灯起雾现象及控制方法刘萍,张正轩,张孟杰,李琳,高文斌(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0)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前照灯起雾的原因及分析,从改善防水透气孔结构、灯具面罩内表面增加防雾涂料、灯内使用干燥剂和改善装配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关键字:前照灯;起雾;工艺优化及控制方法中图分类号:U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4-93-02Preliminary Analysis of Headlamp Fogging Phenomenon and Control MethodLiu Ping, Zhang Zhengxuan, Zhang Mengjie, Li Lin, Gao Wenbin(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Shaanxi Xi’an 7102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headlamp fogging, makes improvemen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ments from four aspects: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waterproof breathable cap, adding anti-fogging coating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lamp lens, using desiccant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 of assembly process.Keywords: headlamp; fogg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method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4-93-021 概述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式各样的车灯不断涌现,车灯作为汽车照明和信号传递的工具,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以及外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前照灯起雾原理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

汽车前照灯起雾原理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

汽车前照灯起雾原理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千家万户的必需品,而汽车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重视,这其中就包括汽车照明系统的安全性。

伴随着LED光源的应用,带有各种灯光自适应功能的智能大灯也广泛兴起,前照灯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无论是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还是降低索赔成本压力,前灯起雾问题的解决愈发重要。

关键词:前照灯;起雾;原理;解决措施引言:汽车前照灯起雾一直以来是行业里的难题,尤其在中国市场,用户对于起雾现象接受程度不高,极容易被客户理解成车灯进水,导致引发售后抱怨及售后索赔。

当使用环境较为苛刻、车灯起雾面积过大的话也会一定程度引起光分布的改变,使得远近光有效亮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性。

1现代汽车前照灯1.1卤素灯卤素灯通过灯丝发热至白炽状态发出光亮,不同于电光源灯,卤素灯泡内注入了卤素[杜丽娟1]气体,可以使升华的钨丝与其进行反应,冷却后的钨会重新凝固回钨丝,实现较稳定的循环。

由于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安装简易、性能稳定、光线均匀且穿透力较强,卤素灯主要用于大多数中低端车型,市场占比最大。

其缺点是亮度无法保证,且存在无法避免震动出粉、夜视性差等问题,导致其慢慢被市场淘汰。

1.2氙气灯氙气灯是指内部充满惰性气体混合体(包括氙气),不具备灯丝的高压气体放电灯。

其最早用于航空照明,相比于卤素灯,氙气灯能耗更低(仅为卤素灯的0.6倍)、射程更远、寿命更长(约为卤素灯的6倍)、绝对亮度更高(约为卤素灯的3倍),极大地增加了驾驶的安全性与舒服性,一般配置于高配车型和较高端车型中。

但氙气灯缺点明显,其聚光性差、穿透能力差、响应速度慢(2~4s)、结构复杂(需配合透镜和安定器使用)、安装成本较高,而且会使对向车道驾驶员眩目,影响道路行车安全性(在安装透镜后可得到改善)。

1.3LED车灯目前,LED技术已十分成熟,集中应用于显示器和照明领域。

LED灯具即发光二极管灯具,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LED照明产品是以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

大灯起雾快速处理方法

大灯起雾快速处理方法

大灯起雾快速处理方法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大灯起雾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天气里。

大灯起雾不仅会影响到行车安全,也会影响到灯光的照明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快速处理方法,及时解决大灯起雾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灯起雾的原因。

大灯起雾通常是由于潮湿的空气进入到灯具内部,导致灯罩内部产生水汽,从而形成雾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检查大灯密封性能。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大灯的密封性能。

大灯的密封性能不好会导致潮湿空气进入到灯具内部,从而引起大灯起雾。

因此,我们需要检查大灯的密封胶条是否完好,密封胶条是否老化或者损坏。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更换密封胶条,保证大灯的密封性能。

2. 使用干燥剂。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大灯内部放置一些干燥剂,如硅胶或者干燥剂袋。

这些干燥剂可以吸收灯具内部的水汽,减少大灯起雾的可能性。

在潮湿天气或者长时间停放后,可以定期更换干燥剂,保持大灯内部的干燥。

3. 清洁大灯表面。

此外,定期清洁大灯表面也是很重要的。

大灯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会影响到大灯的散热效果,从而增加大灯内部的湿气。

因此,定期清洁大灯表面,保持大灯的散热效果,有助于减少大灯起雾的可能性。

4. 更换透气性好的灯罩。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大灯起雾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更换透气性好的灯罩。

透气性好的灯罩可以有效减少灯罩内部的水汽,降低大灯起雾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大灯起雾问题一直存在,可以考虑更换透气性好的灯罩。

总之,大灯起雾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决。

首先,要检查大灯的密封性能,保证大灯内部不会受到潮湿空气的影响。

其次,可以使用干燥剂来吸收灯具内部的水汽。

同时,定期清洁大灯表面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更换透气性好的灯罩。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处理大灯起雾的问题,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灯具起雾解析及改进建议

汽车灯具起雾解析及改进建议

汽车灯具起雾解析及改进建议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出行工具,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

这也促进了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汽车制造质量成为现阶段汽车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

汽车照明系统是主动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照明和信号提示两种作用,在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夜间)非常重要,不仅为驾乘人员保驾护航,也为道路行人提供一定安全保障。

关键词:汽车灯具起雾;建议引言在汽车的日常使用中,特别在昼夜温差大或者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汽车车灯发生起雾现象的机率就越大,甚至在配光镜表面凝结成许多水珠,影响客户驾驶安全和对外感品质的抱怨,因此对起雾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非常必要。

1概述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造型越来越多样化、科技化,汽车灯具作为汽车上重要的安全照明装置,造型也随之千变万化,而灯具雾气问题始终是困扰众多车企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引起售后市场抱怨的一个重要因素。

车灯起雾,其实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当车灯内部空气湿度处于较高水平时,起动车辆或点亮车灯,都可以使灯具内部温度迅速升高,而温度较高且含水量较高的空气无法直接蒸发到空气中,便会在灯具前部透明面罩的低温区域凝结,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雾气”。

举个例子,北方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当室内做饭时,很容易在窗户上形成雾气,夜晚温差更大的时候还会出现“窗花”,这与灯具内部的雾气形成有着相同的原理。

车灯内部雾气的形成对车灯的外观以及车灯内部电路都有着严重影响,甚至会使车辆照明效果大打折扣,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据统计,由于车灯雾气问题造成的市场抱怨率占总抱怨率30%以上。

因此,项目初期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

2汽车灯具起雾原理2.1雾气产生原理雾气的产生是大自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的水蒸气就越多;温度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的水蒸气就越少。

当高温高湿空气接触到低温界面(如玻璃、塑胶),而低温界面又存在小的突起或是灰尘等可以作为凝结核心时,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

汽车灯具起雾问题的研究

汽车灯具起雾问题的研究

汽车灯具起雾问题的研究汽车灯具起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潮湿的天气下和经常在水泥路面行驶的车辆。

起雾现象不仅影响驾驶者的视野,也会降低车辆灯具的亮度和寿命,更会让灯具内部受到腐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研究怎样避免灯具的起雾。

以下是其常见的方法:1.使用外部防雾涂层一些汽车制造商会在汽车灯具表面涂抹一层防雾涂层,这种涂层能够防止水汽在灯具表面凝结成雾霾的现象,使得灯具表面保持干燥,有利于提高灯具亮度和电气性能。

然而,这种防雾涂层需要定期保养和更新,须小心使用去污剂,以免洗掉防雾的涂层。

2.使用氙气灯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氙气灯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和更白的光色,降低起雾风险的同时还提升了驾驶者的能见度。

这种灯泡可以更快地升温,使得雾气向外散布,从而减轻灯具内部的湿气滞留问题。

3.改进灯具结构另一种解决灯具起雾的方法是对灯具的结构进行改进。

要在灯具的内侧加入防水,同时在不影响灯泡亮度的前提下,提高灯具的气密性,避免水蒸气进入灯具内部。

4.提高汽车的制造标准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车辆和零部件的质量,来减轻汽车灯具起雾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确保密封安装,以便在雨天和潮湿的气候下,车灯能够正常发光。

此外,制造商还可以使用抗水蒸气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减少水蒸气在灯具内部的堆积。

总结一下,汽车灯具起雾是个常见的问题。

而汽车制造商们对此也有多种解决方法,如使用防雾涂层、氙气灯、改进灯具结构、提高汽车的制造标准等。

但不管是哪种方法,消费者在使用保养时一定要认真遵照使用说明和保养指南,以免对汽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确保行车安全。

自动驾驶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强汽车灯具的防雾能力。

例如,使用在汽车灯具表面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帮助系统准确控制灯光,进一步改进可见性和安全性。

此外,某些制造商正在研究使用激光技术来解决灯具起雾的问题,激光蒸发可以将灯具内部的水分直接蒸发,此技术虽然仍在试验中,但有望在未来成为常规汽车灯具的解决方案。

汽车灯具起雾和处理方法探讨

汽车灯具起雾和处理方法探讨

水滴 安装槽
防水膜®防水帽 尘 空气、水蒸气
通气孔盖的种类和要求
通气盖的种类很多。我大致收集了我们平时常用的以下几种。如何来选 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通气孔盖的一般的布置位置和尺寸要求
• 通气孔的一般的位置布置不要在同一个平面上,尽可能的成立体型布置。
• 在灯体与面罩距离贴近通气孔的要尽量靠近灯体面罩。
图1:水进入灯具中的例子
图2:灯具中冷凝的例子
车灯内水蒸汽
环境中 水蒸汽
凝 结 积水、材料湿度 换气带入 换 气 带 入 受 热 蒸 发
换气导出
环境中 水蒸汽

水 口
滲 水
环境中水份
灯內水蒸汽的产生
进水和起雾现象分析
1.汽车 灯具正面临着这种物理现象—起雾。如果灯具中的温度低于周围 空气的露点温度,那么雾气就会产生。 2.冷凝(我们通常称为:雾气)现象是很复杂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气候,压力,温度和相对湿度)都会产生这种现像 很难用完整的 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很多专家都用基于“莫里尔蒸汽理论”来解释 这种现像。 3.我们今天不来研究理论,因为研究它很复杂,生产厂商没有精力和费 用来研究。我们来交流一下如何在实际开发产品中来解决这种现象。 因为 这种现象影响着灯具的照明效果;使用寿命;外观质量。 4.我们希望这种现象越少越好。
莫里尔图表
Konst(常量)
汽车灯具常见的问题—预防方法
1.预防灯具中雾气的产生和措施有多种,各有利弊。 2.各公司也有不同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例如:有的公司规定灯具在通 过雨淋试验后在自然环境中点灯15分钟或30分钟雾气能消失或在 有效面积范围内没有雾气等等。总的来讲就是汽车灯具在使用过程中 灯体内不能产生雾气。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各种方法。实际上我们要 研讨的方案着重是在三个方面: 1)通气孔的大小; 2)通气孔的位置; 3)通气孔盖的形状与结构。

汽车大灯进水起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汽车大灯进水起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汽车灯具进水、起雾分析及改善措施技术中心昌河汽车开发部袁和平【摘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车灯面罩表面形成膜状和珠状凝聚,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

本文根据车灯进水、起雾的机理以及判定方法,分析了车灯进水、起雾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车灯进水起雾1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款式的汽车不断涌现,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外形美观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车灯作为汽车的眼睛,既起到了美观作用,同时也确保了汽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汽车灯具主要是车辆在夜间或能见度较差的环境中行驶时用来照明道路、增强视野,为驾驶者提供前方路段内足够的景象信息,以便驾驶者对车辆做出相应的操作。

据统计,车辆的总行驶里程的25%是在晚上和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行驶的,而在此之间发生的引起人身伤害的行车事故占33%,且50%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夜间,因此,车灯对行车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分析,目前汽车车灯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灯内进水和起雾,灯内进水或起雾不仅影响车灯使用寿命和外观,而且使得照明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非常必要。

2进水、起雾的机理通常所说的进水,可视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灯具由于密封不良引起灯具内部进水;起雾的形成机理为灯具内水气在低于其饱和温度的面罩表面形成的膜状和水珠状凝结,即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气液转化。

空气中可以容纳的水分浓度与气温密切相关,气温高时,空气中可以容纳较多的水分;气温较低时,空气中只能容纳较少水分,多余的水分将凝结。

灯泡点亮后灯泡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从灯泡中心到车灯内部的各侧壁(包括反射镜、配光镜)气温是递减的,其中靠近配光镜内表面附近温度最低。

当灯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水蒸气的情况下,在靠近配光镜一侧的空气容纳水分能力最小,水分会从空气中析出,凝结在配光镜内壁,从而导致结雾;车灯关闭的情况下,若车灯遭遇暴晒,车灯内部所包含的水分蒸发,灯内空气湿度饱和时,水分将在配光镜内表明结雾。

汽车大灯进水起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汽车大灯进水起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详细描述
大灯表面和内部的灰尘、污垢和积水是导 致大灯进水起雾的重要原因。定期使用专 用的大灯清洗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可以 去除这些污垢和积水,预防大灯进水起雾 。
大灯修复
总结词
大灯修复可以解决轻微的大灯进水起雾问题 。
详细描述
对于轻微的大灯进水起雾问题,可以通过修 复来解决。修复过程包括拆解大灯、清理内 部积水、修补破损部位、重新密封和安装等 步骤,可以有效地修复大灯进水起雾问题。
05
实验及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
选取不同品牌、型 号的汽车大灯进行 实验,以更具代表 性。
设定实验条件,如 温度、湿度、使用 时间等。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 组,以比较不同处 理方法对大灯进水 起雾的影响。
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对实验组大灯进行进水处理, 对照组则不进行进水处理。
在规定条件下,观察并记录两 组大灯的起雾情况。
04
汽车大灯进水起雾的解决 措施
密封圈更换
总结词
密封圈更换是解决汽车大灯进水起雾的有 效方法之一。
VS
详细描述
密封圈是保证大灯密封性的重要部件。如 果密封圈出现老化、破损或安装不当,会 导致大灯进水起雾。更换新的密封圈可以 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确保大灯的密封 性。
大灯清洗
总结词
定期进行大灯清洗可以预防大灯进水起雾 。
灯泡是汽车大灯的核心部件,它负责产生光 线。
反射碗
配光镜
反射碗是大灯中另一个重要的光学部件,它 负责将灯泡产生的光线反射到前方,照亮道 路。
配光镜是大灯中最后一个光学部件,它负责 将反射碗反射的光线进行分配,确保光线能 够均匀地照亮前方。
大灯工作原理
灯泡产生光线
当汽车打开大灯时,灯泡开始 产生光线。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及解决对策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及解决对策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在汽车中,车灯是非常重要的照明设备,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车灯结雾是影响车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各汽车灯具制造厂家都在研究探讨这一难题的解决措施。

车灯结雾问题反过来成为影响车灯质量和外观的因素之一,车灯装饰面的美观设计与车灯防雾设计构成了一对矛盾体。

水蒸气冷凝于车灯内表面,不仅影响车灯外观,而且阻挡照明光线,影响行车安全。

更严重时,雾珠凝聚造成灯内积水,威胁到车灯灯泡的使用寿命和车灯内电路的安全。

这就需要从车灯防雾方面做好设计研究,使其能更好地为行车安全提供硬件条件。

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汽车灯具起雾的原因,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对于汽车灯具的防雾,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汽车车灯;起雾原因;预防措施前言: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车灯冷凝起雾现象越来越被客户重视。

中国的季风气候加上广袤的地域使得在寒冷和炎热的条件下都能获得含有很高湿度的空气,这让冷凝起雾非常容易发生。

而车灯中起雾现象是中国客户所不接受的。

因此,汽车车灯的开发、模拟和测试必须以一种能够反映真实世界情况的方式进行,包括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和使用工况。

车灯应尽可能优化设计成不起雾的状态,因此车灯的性能指标是尽可能快速消除雾气而不是防止起雾发生。

但其实车灯起雾作为一个自然现象不可完全避免,如果周边环境条件实在过于恶劣,那么设计得再好的车灯也有可能会起雾。

1、概述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伴随着汽车造型日新月异的变化,美轮美奂的车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今汽车灯具制造业中,设计、制造、工艺都日趋成熟,车灯的质量日益完善。

但到目前为止,车灯起雾仍然是影响车灯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里,我们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灯具起雾不等同于灯具进水。

灯具进水属于质量问题,可以避免且不允许发生。

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灯具由于密封不良引起内部进水的故障,将严重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和电路安全。

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可概括为三类:①灯具自身的密封设计不良;②灯具线束插接件与整车对插端之间密封配合不当;③灯具与车身间隙、面差定义不良。

汽车车灯雾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汽车车灯雾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3 汽车主机厂对车灯雾气的管控 3.1 车灯雾气的品质管控
3.1.1 新产品湿气验证实验 在国内,车灯的使用环境相对恶劣,比如广州夏季平均温度
38℃,降水量400 mm以上。所以在新产品开发时,需模拟实车使用 环境,通过环境实验箱确认车灯单品在各种工况下的结雾情况。并 通过模拟恶劣条件,如高温高湿,进行整车湿气实验,通过点灯洒 水多个循环实验,评价车灯结雾情况。通过车灯雾气面积占比的管 控,来确认其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3.1.2 加强车灯零部件质量控制
汽车车灯雾气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李晓夫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224000)
摘要:汽车车灯雾气问题是当前影响车灯外观、照明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车灯雾气形成的原因,针对车灯雾气的处理给出了改善意见,并概述 了主流汽车公司关于车灯雾气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车灯;雾气;成因;解决方案;品质管控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汽车车灯雾气现象, 是售后市场经常出现的问题。车灯起雾不仅 会影响汽车的整体美观,还会导致灯光昏暗,影响照明质量、车辆 的行驶安全和年审。此外,车灯雾气还会缩短车灯使用寿命,引发 灯泡插接器腐蚀及漏电等诸多问题。
此外,车灯内部是一个有热源、充满空气、温度能升高的空 腔,因此车灯后罩壳上往往要开数个通气孔并装上通气组件。通气 组件的作用就是将热膨胀的空气排出,维持大灯的正常工作温度, 确保大灯的使用稳定性。通气组件的数量和布局对于车灯的透气性 和结雾情况也有重大影响。
车灯内部存在的空气流动死区和灯罩的低温区,是导致车灯内部 结雾的重要原因。有时候为了装饰作用,车灯内会有造型狭窄区域。 该狭窄区域构成了车灯内部空气流动死区,而且没有灯光对该区域灯 罩进行加热作用。所以在实际使用中,狭窄区域很容易结雾。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及解决对策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及解决对策

图 5 灯具内部气体流动速度
为了加大空气流速,在灯具下方设计了 3 处透 气孔,灯具上方也设计了 2 处透气孔,加大空气对 流,通过结构保证灯具气流正常。如图 6 所示。
151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02,2019
上方两处透气孔
下方 3 处透气孔
作用排出。 (2)车灯内部空气流动要通畅,保证各区域温度
场均衡,避免流动死角。 以图 5 为某车型前大灯通过软件分析内部气体
流动速度,模拟效果为灯具上方为热区及流速快的 区域(速度最高 156.883 mm/s),灯具下方为冷区及 空气流速慢的区域(速度最低 0.002 mm/s),灯具下 方区域容易产生雾气且难消散。
(1)有足够水汽,湿度大; (2)温度快速降低。
收稿日期:2018-11-22 作者简介:秦 刚(1980-),男,广西桂林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汽车电子开发工作。
150
3 车灯起雾 / 雾气的影响条件
《装备制造技术》2019 年第 02 期
车灯起雾/雾气的影响条件:内部温度分布;内部 气体流动;内部湿度。 3.1 车灯内部温度分布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02,2019
汽车灯具起雾原因及解决对策
秦刚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技术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5)
摘 要:车灯内部的水汽由于温度差、湿度大等原因在车灯配光镜表面形成雾气,影响了客户驾驶安全,加大了客户对 汽车外观品质的抱怨。本文根据车灯起雾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影响条件,分析了车灯起雾原理,并提出了预防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车灯;起雾;雾气;解决对策
以上起雾现象会随着车灯点亮而逐渐消失,但 在某些灯光无法照射或照射不足的死角区域会继续 存在。由于车灯起雾是一种物理现象,要想完全消除 会增加较高的成本,对灯具设计者和制造者要求也 非常高。有时车灯起雾会与车灯少量漏水问题相混 淆,车灯漏水需通过车灯专用气密检测设备才能发 现,而起雾可通过一个简单方法来判别:如果车灯发 生起雾现象,在车灯点亮一段时间后(约 0.5 耀 1 h), 灯光照射区域的雾气能完全消散,同时其他区域的 雾气基本消散,则属于起雾现象,不影响车灯正常使 用。反之可以判断车灯有漏水等灯体密封不良的质 量问题。

汽车前灯结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汽车前灯结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A b s t r a c t : T h e l a m p s i n t e r n a l f o g g i n g i s a m a j o r p r o b l e m t o a f e c t t h e a u t o mo t i v e l a m p s q u a l i t y , i s a l s o a
i n vo l v e s lo f w,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 ma t e r i a l s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a nd ma n y o t h e r i s s ue s . Th i s a r t i c l e i s f r o m t h e p oi n t o f vi e w o f t h e t h e r ma l d e s i g n f o r t h e l a mp s i n t e r n a l lo f w ie f l d, t e mpe r a t u r e ie f l d a nd c o nc e n ra t t i o n ie f l d na a l ys i s , a n d t h e n t o e x pl o r e t he l a mps i n t e r n a l f o g g i n g p r o b l e ms a n d t o t a k e me a s re u s t o s o l v e . Ke y wo r ds : Aut o mo b i l e ;l a m p;De f o g g i n g
前 言
效 果 大打 折 扣 ,影 响行车 安 全 。结雾 形成 的雾珠 是

汽车前照灯起雾分析与控制

汽车前照灯起雾分析与控制
1 . 1 问题 描述
1 产 品开 发 案 例
光 镜 内表 面 , 不仅影 响车灯外观 , 而 且 使 车 灯 的 照明效果大打折扣 , 影 响行 车 安 全 。而 且 , 起 雾
形 成 的露 珠 会 造 成 车 灯 内 积 水 并 很 难 排 出 去 ,
淋雨 试验 是 在 整 车状 态 下 模 拟 淋 雨 过 程 , 以 验证 前 照灯在 淋雨情 况下 的各 项性 能 。 长 安某 型 号整 车 在做 前 照灯 整 车淋 雨试 验 过 程中, 经 过淋雨 一段 时问后 , 发 现前 照 灯 内起 雾 情 况较 严 重 ; 局 部甚 至有结 露现 象 。静置3 0 mi n 后 观
前照灯装 于 汽车 头 部两 侧 , 用 于 夜 间 行 车
道 路 的 照 明 。前 照 灯 在 车 灯 系 统 中 有 重 要 的地
位, 其 照 明效 果 直 接 影 响 夜 间 行 车 驾 驶 的 操 作 和交 通 安 全 。 因 此 , 前 照 灯 的 起 雾 问题 更 值 得
关注 。
【 关键词 】 前大灯
汽车 起雾
淋雨试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4 5 5 4 . 2 0 1 3 . 0 3 . 1 3
现代 设 计 、 制造、 工 艺 技 术 日益 完 善 , 先 进
的 技 术 促 使 前 大 灯 质 量 越 来 越 好 。但 到 目前 为 止, 车 灯起 雾 仍 是 影 响 车 灯 质 量 和 外 观 的 主 要 问 题 之 一 。空 气 中 的水 蒸 气 遇 冷 凝 结 在 车 灯 配
察, 发现 雾气并 未 全部 消散 。
1 . 2 问 题 分 析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前照大灯起雾现象及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方案设计•改进措施的预期效果及模拟验证•实际应用及效果展示•结论与展望01前照大灯起雾现象及原因分析起雾现象概述大灯结构不合理,如散热片设计不合理或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内部湿度较高,容易产生雾气。

大灯材料不当,如塑料或橡胶材料不耐高温、不耐腐蚀,容易产生变形和老化,进而导致起雾。

原因分析:结构与材料因素原因分析:环境因素02改进措施及方案设计方案一:优化结构设计010*******方案二:采用防雾涂层或材料方案三:增加通风设计3. 确保通风设计不会影响大灯的密封性能,同时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2. 采用导流设计,引导气流在大灯内部循环流通,降低湿度。

1. 在大灯外壳上增加通风口或通风道,提高空气流通性。

地减少汽车前照大灯内部的湿度,详细描述:通过增加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大灯内部的通风效果,降低湿度,减少起雾的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03改进措施的预期效果及模拟验证预期效果评估减少维修成本前照大灯的清晰度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起雾会影响灯光效果,导致安全隐患。

改进设计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性。

提高行车安全性提升品牌形象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模拟前照大灯在不同环境下的起雾情况,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模拟验证结果经过模拟验证,发现采用密封圈和通气孔设计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前照大灯起雾现象的发生。

同时,改进措施对于前照大灯的外观和性能没有负面影响。

模拟验证方法模拟验证方法与结果VS04实际应用及效果展示在新型汽车设计中的应用030201在现有车型改进中的应用效果05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发展更加精确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现对大灯内部环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大灯起雾的影响,探索更感谢观看。

高尔夫前照灯总出现水雾

高尔夫前照灯总出现水雾

2018.07042关键词:车身通气孔遮盖橡胶故障现象:一辆上汽通用别克GL8,行驶里程12万km,用户反映该车前面的2个车门需要用力才能关闭,如果不用力的话,车门总是虚掩着。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接车后首先进行试车,发现关闭前车门时,确实需要用力才能关闭到位。

对车门的固定螺栓、门锁、锁扣和密封条进行了检查,发现螺栓、门锁和锁扣均为原厂状态,没有拆卸过的痕迹,但是车门的密封条却有些老化和变形,所以维修人员对车门的密封条进行了更换,但是故障依旧。

既然车门没有拆卸过,而且车辆也没有发生过侧面的事故,那问题出在了哪里呢?于是维修人员对前面2个车门进行了以下几项测试:打开任意一扇车窗,2个车门均可以正常关闭,并不需要太用力;打开一侧车门,关闭另一侧车门时,也可正常完成;打开后面2个车门或行李舱盖时,前面车门也可正常关闭。

至此,维修人员怀疑车身通气孔可能出现了问题。

与车主进行沟通后得知,车辆在前段时间发生了一次事故,车辆的后部被追尾了,当时为了省事,就随便找了一家维修店进行了维修,但维修后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结合之前的测试结果和车主的描述,维修人员基本确定了问题的所在。

当拆下后保险杠,找到车身通气孔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出车身通气孔的遮盖橡胶有粘连情况,说明用的配件并非原厂配件。

故障排除:更换原厂车身通气孔遮盖橡胶后,车门可以正常关闭,故障排除。

(胡强)别克GL8前面2侧车门关闭不严关键词:大灯通气孔橡胶弯头故障现象:一辆一汽-大众6代高尔夫轿车,行驶里程7万km,用户反映该车在早起、晚上或阴雨天气时,左侧前照灯总会出现水雾,但该侧前照灯并未进行过拆卸,也没有发生过事故。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接车后首先检查左侧前照灯的外观,没有任何的碰撞及开裂痕迹,然后检查固定螺栓,确认该车左侧前照灯并未进行过拆卸。

对左侧前照灯进行漏水试验,用水枪对前照灯表面冲洗约3 min,观察前照灯内并未有水渗入。

由于车辆到店时为中午,所以为了让故障现象重现,决定将车辆留在店中进行观察。

浅谈车灯起雾原因及措施

浅谈车灯起雾原因及措施

浅谈车灯起雾原因及措施摘要: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雾天我们的生活以及交通运输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但是现在的车灯经常会因为天气状况而莫名起雾影响车灯的照明情况,从而造成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

所以针对现在车灯起雾的原因及措施,我们将从概述以及原因两方面出发展开研究,是车灯起雾的解决方法能被我们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车灯起雾;原因;措施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交通运输的安全,平时也加大了各种汽车灯的科技研究,加强了汽车的照明功能,然而现在车灯起雾一直都是影响汽车照明功能的一个主要问题。

所以为了更好的让汽车照明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要展开对车灯起雾原因的研究和措施的提出,这也是文章的目的所在。

2、车灯起雾的原因2.1温度原因车灯起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温度原因在许多情况下温度过低或者温度过高都会产生不一样的露水,类似于在夜晚由于温度过高就造成了气体的升华,从而气体升华就造成车灯内部密闭空气无法流通,所以就造成内部出现雾水,而这种物质通常是产生在车灯内侧的,所以对于车灯视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无法通过人为去除。

只能等待时间的蒸发。

而车灯起步如果是温度过低的话,就会在冬天的早晨在车灯外侧形成一层雾,这层物质可以通过人为冲刷的,但是车灯内部如果由于温度太低就会形成结冰,从而加剧车灯能见度的问题。

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车灯内部的温度,是造成内部水蒸气分子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通过更好的针对水分子流通的原理,就可以实现对车的内部水蒸气的控制,从而降低车灯内部起雾的现象。

通过实验分析,当车的内部出现换热问题或者扩散减弱时,都会造成内部的水分子流通减慢,从而引起内部起雾现象,并且温度降低就会加剧这一问题,所以这也是造成现在温度对于水蒸气影响的主要关键。

2.2汽车车灯设计原因汽车的设计原因,汽车设计的设计问题,主要体现在许多汽车采取u字型设计而u字型设计,就会使得汽车车灯内部的水雾扩散非常慢,而u字型的设计是采取加强灯光集中的目的来加强车灯的效果,但是u字型设计,由于内部的空间较狭窄,所以就更加的加剧了车窗起雾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分析与改进措施
【摘要】汽车前照大灯设置在车头两侧部位,其在夜间行车中应用较多。

在车灯系统中,前照大灯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其照明效果对夜间行车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汽车前照大灯起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汽车前照大灯;起雾;因素;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汽车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前照大灯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在现阶段,车灯外观以及使用质量依然受到车灯起雾这一问题的影响。

车灯配光镜上覆盖了遇冷凝结的水蒸气,导致照明效果受到严重削弱,车灯外观也因此而显得不甚美观,同时起雾后产生露珠会导致车灯内产生难以排出的积水,对其线路安全以及灯泡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车灯透镜以及反射镜表层在水蒸气长期侵蚀下会出现材料受损现象,导致车灯材料老化以及形变加速,其光学效果也受到破坏。

1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的原因分析
1.1 结构因素
(1)狭窄区域所造成的起雾。

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为了追求车灯的美观性而导致车灯内部存在一定狭窄区域,灯光照射不到,而且气流也无法流通。

此类狭窄区域在车灯点亮后,其灯罩内表面部分不会受到灯光加热效应的影响,温度上升速度相对较慢,车灯内部由此出现温度差,一旦高温气流通过则会降温凝结;同时气体在该部位流动性相对较差,液滴在凝结后大量积聚而结雾。

(2)透气孔造成的起雾现象。

设计汽车车灯时应该对透气性要求予以充分考虑,确保在空气对流效应下促使灯内气体穿过车灯内腔高温高湿环境,与外部空气相互流通,车灯内腔能够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有效循环,改善灯内结雾现象。

所以车灯上一般设置有气孔,然而在洗车或者阴雨天气里水汽则会通过车灯气孔侵入车灯内部,导致车灯结雾。

研究发现,车灯气孔大小、设计位置以及形状均会对内部流场分布产生相应的影响,车灯内部环境温湿度分布也存在差异性,由此难以避免地导致车灯结雾问题。

1.2 密封性能
倘若半封闭灯具在设计密封圈以及后盖结构时不够合理,则会对灯具密封性造成不良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往往会按照路况不同来合理调整前照大灯亮度,所以车灯装置还附设了调光电机或者调节螺杆等部件,倘若此类部件与灯壳之间彼此不够协调,则会影响密封性而导致前照灯进水。

此外穿线防水以及密封塞等灯具插件通常都以橡胶件为主,质量相对较差且容易老化,导致车灯密封性不足,或出现漏水现象,进而导致车灯结雾。

1.3 环境因素
在导致前照大灯积水以及起雾的诸多因素中,环境湿度以及频繁开关二者的协同影响是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关闭车灯后内部气体温度降低,同时气压也随之降低,导致水汽随外部气体涌入内部;车灯再次开启后则会产生热能加热内部水汽,在车灯内部高低温区域间流动,进而结雾或者凝聚成水滴。

2 汽车前照大灯起雾的改进策略
2.1 结构改进
首先应改进车灯透气孔,合理设定透气孔孔径以及设计位置。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雾气易发部位设置吸气孔;选择在光源二侧对角布设通气孔(>2个);在设置吸气孔以及排气孔时应尽量保持二者之间有足够大的高低落差;应选择温差相对较大的部位设计排气孔以及吸气孔。

其次应改进车灯结构死角,应针对每款车型展开流体分析,为改进前照灯结构工作创造必要前提。

应充分利用车灯设计建模以及专业流体分析软件如ANSYS等实施热流分析以及流场分析,分析前照灯温度以及气体流动死角,然后给予优化处理,将狭长且导致蒸汽难以流动的区域予以消除,或适度扩充。

2.2 前照灯密封性的改进策略
灯具结合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对其密封性能产生根本性影响。

笔者建议可通过优化配光镜与车灯灯壳来提高车灯密封性。

若灯具属于胶合方式,则首先应确保灯具胶槽以及断面尺寸设计的合理性,以提高胶合间隙密封程度;同时还应结合断面尺寸来合理选择胶粘剂。

此外车灯的导线与灯壳、灯壳与调光杆等区域均应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建议设计师应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具有耐腐蚀性能的密封圈以及橡胶塞。

2.3 针对结雾环境的改进策略
首先可选择吸水率较低的前照灯材料,例如PA66、POM以及PA6等吸水率相对较大的材料不宜广泛用于灯腔内部零件,而应尽量以吸水率较小的PBT、PC以及PC-HT材料为主。

吸水率越低的材料,其灯腔内部所聚集的水汽量也就越少,从而使前照灯内部水汽浓度降低,缓解车灯结雾现象。

其次还应选择防雾涂料,该型材料作为一种纳米涂料可直接在基材表面附着,以有效避免雾气的产生。

气体在热腔与低温区之间的往来流动是产生雾气的一个根本原因,此外还存在关闭车灯导致内部温度降低而出现冷凝小水珠的现象。

因此避免小水珠形成是前照灯防雾的关键,防雾涂料具有良好的亲水特性,水表面张力也由此增大,导致水珠无法在涂料表层形成,其多以水膜的形式存在与涂料表面,从而使前照大灯起雾的现象得到根本性解决。

此外还可选择将防雾涂料喷涂在配光镜表面,亦可缓解前照灯结雾问题。

3 结语
综上,汽车前照灯起雾问题属于多方面因素造成,但主要是受车灯内部空气流动场、温度场以及浓度场的影响与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支持来调整浓度场、温度场以及流动场的分布,避免前照大灯内部水汽凝结,或者在温度差异下形成水雾附着于内表面,以有效应对车灯起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新,黄生豪,高洁等.AFS自适应汽车前大灯模糊控制系统设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7-73.
[2]刘俊峰,曾君.基于多Agent和V ANET的自适应汽车前灯控制系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27(8):143-148,154.
[3]余桂英,金骥.用于投射式LED汽车前照灯的新型配光镜的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38(2):282-286.
[4]孙小峰,昌进.汽车前雾灯明暗截止线偏移有限元模拟[J].中国照明电器,2014,(5):13-15,24.
[5]李朝辉.同反射面LED汽车前雾灯和昼间行车灯复合配光设计[C].//1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utomotive lighting(IFAL 2013)(第一届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2013))论文集.2013:6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