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 感受可能性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感受可能性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等概念有初步体会,本节课既是对事件的继续学习,又是探索可能性的开始,为后继概率的计算打基础。

本节内容源于生活,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在学习中,通过实验活动、游戏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充分的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探索方法有具大价值。

让学生历经猜测、实验、分析、归纳过程,培养其数学直觉、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在感受可能性的实验和游戏中,需要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学生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在小学六年级时接触过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发生可能性的意义,为本次课“培养学生从不确定(或统计)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教学目标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2.活动经验基础: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本节课的游戏串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去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直观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已进入初中近一学年,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已成常态,能很好地进行活动的配合,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活动感受。

3.情感动机基础:我班学生数学基础在年级排名靠前,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兴趣深厚,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上爱问好动,对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强。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事件的有关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并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初步建立正确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在此过程中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随机现象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认识到概率思维方式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体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小聪和小明要进行一场射击比赛,比赛共分五局,在每一局中,谁射中靶心就得一分,射不中则得零分。

比赛开始了。

第一局:小聪射中靶心,小明没有射中第二局:小聪没有射中靶心,小明射中了比赛到这里,谁来说一下你觉得谁会赢得这场比赛?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比赛结果,我们只能说小聪可能会赢,小明可能会赢现在比赛接着进行第三局:小聪没有射中靶心,小明射中了第四局:小聪还是没用射中靶心,小明又射中了比赛到这里,谁想来说一下,你觉得谁会赢得这场比赛?对,说的很好,比赛到这里我们可以确定比赛结果,我们就说小明一定会赢,而小聪不可能会赢。

同学们,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只能说“可能”,确定的事情我们可以说“一定”或者“不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感受可能性(板书)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二、思考猜测、探求新知活动内容:教师提问——“生活中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思考1: ⑴玻璃杯从10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碎;⑵太阳从东方升起;⑶今天星期天,明天星期一;⑷太阳从西方升起;⑸一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6) 从商店买的饮料中奖(7)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七年级数学下册6_1感受可能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6_1感受可能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感受可能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通过猜想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信事件与不确信事件;2.明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二、进程与方式1.让学生在经历猜想、实验、探讨、交流与分析进程中取得结论,进一步进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信事件的特点;2.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进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初步培育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适应;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信性与不确信性;教学难点明白得生活中不确信现象的特点,不确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必然的随机观念;教学方式引导发觉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课前预备教师预备课件、多媒体;学生预备三角板,练习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游戏猜想(1)随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可不能(2)随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必然不超过6吗?必然(3)随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必然是1 吗?不必然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试探,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二、新课在必然条件下,有些情形咱们事前能确信它必然发生,这些情形称为必然事件.例如,在掷骰子的实验中,“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不超、过6” 确实是一个必然事件.有些情形咱们事前能确信它必然可不能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确实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信事件.可是,也有许多情形咱们事前无法确信它会可不能发生,这些情形称为不确信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确实是一个不确信事件.做一做利用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那么如下:(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抛掷一枚骰子,每人能够只抛掷一次骰子,也能够持续地抛掷几回骰子;(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若是决定停止抛掷,那么你的得分确实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必需停止抛掷,而且你的得分为0;(3)比较两人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就获胜.多做几回上面的游戏,并将最终结果填入下表:本游戏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实验次数多些,因此依照所教班级实际情形与时刻上的要求,能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并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要视学生情形而定.议一议在做游戏的进程中,若是前面掷出的点数和已是5,你是决定继续抛掷仍是决定停止抛掷?若是掷出的点数和已是9呢?掷出的点数和已是5,依照游戏规那么,再掷一次,若是掷出的点数不是6,那么我的得分就会增加,而掷出的点数不是6的可能性要比是6的可能性大,因此我决定继续抛掷.掷出的点数和已是9,再掷一次,若是掷出的点数不是1,那么我的得分就会变成0,而掷出的点数是1的可能性要比不是1的可能性小,因此我决定停止抛掷.你以为小明和小颖的说法有道理吗?一样地,不确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得确信事件与不确信事件发生的情形,体会不确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游戏简单易懂,更直观的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明白得.三、习题1.以下事件中,哪些是确信事件?哪些是不确信事件?(1)将油滴入水中,油会浮在水面上;确信事件(2)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不确信事件2.小明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 的倍数与座位号是5 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解: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可能性大.四、拓展某路口红绿灯的时刻设置为:红灯40秒,绿灯60秒,黄灯4秒。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感受可能性》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习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活动操作法,探究实验法,小组竞赛法教具准备:1.收集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2.制作转盘、学生座号卡、20个白色乒乓球、10个黄色乒乓球,小盒子。

学生准备:1.完成《感受可能性导学单》;2.收集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学习时小组进行交流。

3.教学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对象特征及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教学内容。

学生需具备初步的几何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的特点,要求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会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的轴对称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领略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

本章所涉及的学习素材首先包含大量和与轴对称有关的现象和实际问题,每节内容都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观察、折纸、扎眼、印墨迹、简单图案设计、艺术作品欣赏等操作性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和理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章内容定位于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这既不同于“变换几何”中的轴对称变换,也不是简单的轴对称现象欣赏。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6.1感受可能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6.1感受可能性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探索和发现概率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概率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概率?概率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概率的理解和看法,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阐述。
2.教授如何用概率来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如抛硬币、抽签、骰子等。
2.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3.让学生掌握抛硬币、抽签、骰子等基本概率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确定现象中的可能性。
2.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概率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案例中,我以“抛硬币”游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接着,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概率问题,如“抽奖活动”、“骰子游戏”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概率问题的规律。同时,我鼓励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优秀教学案例:6.1感受可能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概率这个概念,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对于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初步建立概率观念。

2.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初步建立概率观念。

2.难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建立概率观念。

2.采用实验和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一些游戏,如抽奖游戏、猜谜游戏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验和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和可能性。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不确定的,而且也了解到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随机现象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还缺少认识,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加深对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等概念的理解,并能准确判断事件类型;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做出适当的决策;3、通过对活动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不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发展随机观念。

重点:1、能准确区分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不确定事件;2、通过游戏,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根据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做出决策。

难点:通过游戏,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能提供确切无误的结论。

评价设计:通过探究问题一、二达成目标1;通过探究问题三达成目标2;在问题一、二、三的探究过程中达成目标3。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教法设计:支架式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导学课前导学问题:一、想一想(结论是什么),说一说(为什么),投一投(验证猜想):1.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2.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3.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二、今天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小雨雪。

明天出门你会带雨具吗?为什么?明天一定会下小雨雪吗?1、通过掷骰子的场景,经历“猜测—分析—验证”的过程,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必然与不可能;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熟悉的天气预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由大小的,并且我们通常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一些判断和决策;但可能性大,并不等于一定会发生。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的举例: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
-可能性方法: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这是分析事件可能性的基础。
-列表法的应用: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掷两个骰子的点数组合。
-树状图法的应用:构建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分支,如选择红色或蓝色的球。
2.教学难点
-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抽象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在旁听时发现,有些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细节问题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事件可能性的量化分析仍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运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时。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可能性原理。但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操作练习,以便他们更熟练地掌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感受可能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概率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掌握概率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游戏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如硬币、骰子等。

2.准备相关的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随机事件的发生。

让学生初步感受随机事件的性质,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抽奖活动、彩票中奖等,让学生尝试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统计实验结果,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游戏,如抽奖游戏、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概率知识。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学诊断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主要讲述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概率学习的一个入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概率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概率观念。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

2.准备实验指导书,供学生参考。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并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感受可能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结论。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举手回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通过实验感受可能性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 感受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1 感受可能性》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概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概率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如何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观察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事件的结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如:“抛一枚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掷一个骰子,出现1的概率是多少?”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完成一些有关概率的填空题、选择题等。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案2,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中的规律性,认识概率,能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和求出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可能性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之前知识的一次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现象,如抽奖、抛硬币等,对可能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含义,能根据事件的性质判断和求出事件的概率。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掌握求概率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率模型,并进行合理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概率模型道具,如硬币、骰子等,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入不确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现象。

如:抛硬币、抽奖等。

提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概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概率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通过PPT展示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和计算事件的概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概率模型进行操作。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1“感受可能性”是初中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为后续概率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概率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可能性问题,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概率的本质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概率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

2.能够用概率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

3.学会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定义及判断。

2.教学难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概率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揭示概率的本质。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概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概率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件,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4.计数器:用于计算概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能性?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生活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概率现象。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下各种事件的发生次数。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用列举法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

《感受可能性》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感受可能性》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感受可能性》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语:本文是一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题为《感受可能性》,适用于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探索可能性,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按照教学设计的顺序,依次介绍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

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系统的方法探索可能性,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可能性”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2.通过实例学会使用排列和组合的方法计算可能性;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引发学生对可能性的思考。

“你们认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有几种可能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情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在导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可能性”概念,并解释其在数学中的含义。

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可能性的概念,并举几个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在概念讲解后,教师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能性的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如抽纸牌、抛硬币等,并引导学生尝试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四、排列和组合(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排列和组合的方法,并教授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排列和组合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五、活动设计(2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道问题,要求他们使用排列或组合的方法计算可能性。

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在离开课堂后继续思考。

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2.检查学生在实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中的表现;3.评估学生在排列和组合计算中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

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

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下册教案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数学也可以充分运用可能性,计算事件会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可利用枚举的方法将每种可能发生如果的情况列举出来。

以下是整理的感受可能性北师大版数学展毛初一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1.通过对都市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血案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得到准确的判断;(重点)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是有大小的.(难点)一、情境导入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揭示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是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类型一】必然事件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备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才至少有一个是白球B.摸出的4个球中才至少有一个是黑球C.摸出的4个球中所至少有两个是黑球D.摸出的4个球中其至少有两个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四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四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锈毛,∴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四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方法总结:事件性质的判断推断出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未必确定事件.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不可能事件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体育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笔者当选为将来劳动模范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太阳从西边升起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遭遇,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三】随机事件下列事件:①随意翻到一书名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处处的数字是2;④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其中是乱数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古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量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三角形内角和常常18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掷枚均匀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点数恰好是1~5,则第6次朝上的点数( )A.一定是6B.是6的可能性大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C.一定不是6D.是6的可能性等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不确定性解析:要分清或许与可能性的区别:可能是情况的分类比例,是正整数;可能性指惨剧发生的概率,是一个0到1之间的分数.其要求可能性的大小,只需求出各自所占的占到比例大小即可.第6次朝上用的点数可能是6,故A、D均错;因为一枚均匀的骰子上有1~6六个数,所以出现明显的点数为1~6的可能性相同,故B错,D对.故选D.方法总结: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骰子在掷的过程中均,每个点数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爆发的.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1题三、板书设计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暴力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会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无法事先确定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2.随机事件发生的波动性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通过实测理解掌握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或者说,积极参与到课堂努力学习中去。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概率初步 感受可能性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概率初步 感受可能性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感受可能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生活。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

所以本节课首先通过游戏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课内容,进而判断事件类型,并不断渗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含义。

2、会识别哪些事件必然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发生。

3、能描述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小与活动方案的设计,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扫雷游戏,来分析方格是否有雷,感知有些结果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分析游戏、体验抽奖、点击纸牌的过程,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3、从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必然与偶然的观点认识和理解世界。

【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游戏、体验抽奖、点击纸牌的过程,体会随机事件的含义,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体会随机事件在重复试验中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3、体会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教学难点】1、体会随机事件的发生是人们无法预先确定的,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与个人的愿望无关。

2、随机事件是不确定事件,但是不确定事件不一定是随机事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猜测结果通过学生熟悉的扫雷游戏引入主题,让同学介绍扫雷游戏规则,给出图片进一步熟知规则,有意引导学生感知是否有雷的不确定性。

同时,截取游戏中的部分九宫格图片,让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判断方格是否有雷。

同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可能有雷的情况。

讨论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感受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培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骰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则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更多的则是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发生的事情。

现在,我来展示几个事件,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事件是否是一定能发生,或一定不能发生。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落下;
(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3)a2+b2=-1(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
(5)实心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过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不会发生的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二、新课教学
1.感受可能性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骰子是大家常见的,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通过掷骰子得到点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顺序等等。

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
(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是不可能出现10的。

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过渡】大家能举出一些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吗?不要局限于数学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几个例子
【过渡】通过对不可能事件定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例如:太阳从西方升起;负数大于正数等都是不可能事件。

【过渡】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还有一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学生回答)
【过渡】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不论我们掷出来的是几,都肯定是不超过6的。

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过渡】同样的,大家举例来理解必然事件吧。

(学生回答)
【过渡】三根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的木棒能摆成三角形;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必然事件。

【过渡】从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中,我们发现,这两种事件都是确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
因此,我们把这两种事件称为确定事件。

【过渡】既然有确定的事件,结合实际,我们知道,好多情况下,我们是无法确定事件是否会发生的,如第三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过渡】我们知道,掷出的数值是随机的,不能确定的,所以能否掷出1,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

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随机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举例:打开电视,正好在播放广告;遇到红绿灯时,刚好是红灯。

【过渡】对于一件事情是何种事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这三种事件的定义就能够判断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练习】判断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为100℃;
(2)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180°;
(3)100件某种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中任取1件恰好是次品;
(4)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1次,恰好投中.
(学生回答)
【过渡】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看来大家都掌握的很好哦。

【过渡】下边,我给大家展示两幅图画,大家能猜到图画所代表的成语吗?
【过渡】这两幅图片分别讲了两个成语故事,大家猜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
【过渡】分别是拔苗助长以及守株待兔,那么,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这两个成语所代表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事件呢?
(学生回答)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定义,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

大家手里都有课前发给大家的骰子,现在,和同桌一起来进行课本的游戏吧。

并思考问题,你是如何决定停止或继续的。

(学生活动、讨论之后回答)
【过渡】刚刚大家都说了自己是如何决定停止或继续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如果你掷出的点数和是5,再掷一次,出现小于6的点数,均能使得分增加,而掷出点数小于6的可能性要比是6的可能性大;
如果你之前掷出的点数和是9,再掷一次,出现大于1的点数,均能使得分变成0,而掷出点数大于1的可能性要比是1的可能性大。

【过渡】从刚刚的活动中,我们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有大也有小。

一般地,
1.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知识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为了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选择抽样调查
B.为了了解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选择全面调查
C.“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是随机事件
D.“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
2、有甲、乙、丙三个不透明的口袋,在甲袋中放有12个红球,在乙袋中放有6个红球,6个黄球,在丙袋中放有12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从三个袋中任意摸出一球,哪一个可以使“摸到红球”是必然发生的?哪一个可以使“摸到红球”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一个可以使“摸到红球”是随机发生的?
解:甲可以使“摸到红球”是必然发生的;
丙袋可以使“摸到红球”是不可能发生的;
乙袋可以使“摸到红球”是随机发生的。

3、从分别标有1-10这10张卡片中任意选取两张(不放回),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随机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A=“两数之和是整数”
(2)B=“两数不相同”
(3)C=“两数的积是偶数”
(4)D=“两数的积是负数”
(5)E=“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2倍”
解:(1)必然发生;(2)必然发生;(3)随机发生;(4)不可能发生;(5)随机发生
【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正中把靶心”属于随机事件
B.“13名同学至少有两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相同”属于必然事件
C.“在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到-5℃时,水结成冰”属于随机事件
D.“某袋中只有5个球,且都是黄球,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属于不可能事件
2、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4个黑球、2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
A.至少有1个球是黑球B.至少有1个球是白球
C.至少有2个球是黑球D.至少有2个球是白球
3、判断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一个昏庸的国王,总是用抽卡片的方式决定他的臣民的生与死。

如果抽到卡片上写着生,国王就让臣民活下去,如果抽到卡片上写着死,国王就杀死臣民,每次国王都准备两张卡片。

(1)若两张卡片均为死,该臣民最终活着;
(2)若两张卡片均为死,该臣民被杀死;
(3)若两张卡片上分别写着一“生”一“死”,该臣民最终活着。

解:(1)不可能事件;(2)必然事件;(3)随机事件
4、你同意下列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平时我们去买彩票时常会这样说:我不可能中奖的,所以就算为国家做点贡献吧;
(2)寒冷的冬天淋了一场雨,很可能会生病,因而这个事件是必然事件;
(3)到医院注射青霉素药水,医生总是要给病人做皮肤试验。

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大约1 000人里只有1人。

解:(1)不正确,只能说中奖几率比较小;
(2)不正确,是随机事件;
(3)不正确,虽然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但是也存在可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保证学生有效起步结合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言、爱表现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直观形象感知地基础上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合作是完成本节内容的关键,因此注意调动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