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
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_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办法
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_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办法为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做到事故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应制定规范的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篇 1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是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做到“五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一、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四、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首先,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要明确责任与权限。
企业应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具备发现、报告和处理重大事故隐患的能力和责任。
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报告流程和程序,明确报告的时间要求和报告的内容要求。
其次,制度需要明确重大事故隐患的判断标准和分类。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重大事故隐患判断标准,以便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准确判断何种情况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同时,在报告制度中还应该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
最后,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对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员工报告意识和能力。
总之,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制定对于预防和及时处理重大事故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能够实现事故隐患信息的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不断完善和提升报告制度的效果和可行性。
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5篇)
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监理通知书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反馈,情况严重的,应由驻地高监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2、施工单位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机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如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如实按照事故的级别及国家规定立即向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4、事故发生后,严禁隐瞒不报,所上报的一切事故由公司有关领导协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调查,按程序进行处理。
5、在实施事故处理过程中,监理机构要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同时要全过程跟踪,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各类相关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二)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报告及整改,确保“五到位”,即“落实治理目标任务到位、落实治理经费到位、落实治理机构人员到位、落实治理时间要求到位、落实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到位”,特制定本制度。
1、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对在安全检查和工作生产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公司备案。
2、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作好检查验收记录。
3、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停业进行整改;没有进行整改、整改不彻底、整改没有通过检查验收,不能营运;对重大安全隐患必须进行彻底整改并通过检查验收后,方可营运。
4、在安全生产会上要通报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对无视安全隐患整改、拒绝进行整改、整改不彻底、整改没有通过检查验收的责任部门及相关人员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理。
5、公司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费用作为安全隐患整改专用,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二0—三年月日重大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三)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计,加强对重大隐患的整改,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3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公司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具备安全意识与技能。
第四条公司内部应设立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专门负责的部门或岗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第五条各级部门和员工发现事故隐患或安全风险,应及时上报,并主动参与隐患整改工作。
第六条领导层应及时处理和解决上报的事故隐患,将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七条公司将积极上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并配合政府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章事故隐患报告流程第八条发现事故隐患的部门或员工应立即将情况上报所在单位的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
第九条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及时受理并对上报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判定隐患级别,并决定是否进行紧急处理。
第十条对于紧急处理的事故隐患,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向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第十一条对于非紧急处理的事故隐患,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
第十二条整改计划应经过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负责人签批后,下发给责任单位,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第三章隐患整改及监管第十三条责任单位应做好隐患整改工作,按照整改计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第十四条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进行验收,确认整改是否到位。
第十五条若责任单位未按计划整改,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启动相关处罚机制,按照规定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定期将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情况报告给领导层,并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给政府监管部门。
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
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重大安全隐患报备制度1、本制度所指的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重大安全隐患具体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值班领导、当班当事人、安全督察组成员对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全面责任。
4、重大安全隐患向公司经理报告。
由主要负责人向上级报告。
5、重大安全隐患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安全已定方案迅速开展重大安全隐患调查工作。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对现场可能发生的其它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等,以利于救援机构完善现场隐患应急处理措施。
3)实施发布通报,将重大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在公司系统内进行示警。
6、建立安全值班制度,安全隐患发生后,发现人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内向本公司安全科报告,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如实逐级上报。
7、遇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必须立即停止生产,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停止作业,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和规定,严禁救援过程中的指挥和冒险作业,避免救护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8、若情况紧急现场无法处理,保护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现场和毁灭证据,尽快向领导汇报,隐瞒造成事故的将承担其他责任。
9、若查出重大隐患不按规定报告的,一律开除,并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上级机关处理。
10、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制定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限、定效果、定措施的“五定”原则,逐条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时间、标准和措施,报运管所审批后组织实施。
相关责任人未认真履行职责,一次对责任人罚款200—500元罚款。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是指企业、单位、机构等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报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制度体系,旨在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理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从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应建立明确的报告责任和报告流程,明确每个岗位和人员在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向上级或专门部门进行报告的要求。
2. 要规定报告内容的具体要求,包括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原因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3. 需要明确报告时限,即报告应在发现事故隐患后的规定时间内进行,以保证及时处理和防止事故扩大。
4. 要建立报告信息的保密机制,确保报告内容的保密性和不受报复。
5. 需要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接收和处理报告,以确保报告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6. 要有明确的反馈机制,报告人应及时得到上级或专门部门的反馈和处置意见,并能随时了解事故隐患的处理进展。
7. 需要建立事故隐患报告的记录和档案,用于事故隐患的追溯和借鉴经验。
通过建立和完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是指企业或组织建立的针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报告机制和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报告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责任人:明确报告隐患的责任人,一般由安全管理部门或相关负责人负责。
2.报告途径:明确报告隐患的途径和渠道。
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电子报告等。
3.报告内容:明确报告隐患的内容要求,包括隐患的具体描述、所在位置、危害程度等信息。
4.报告时限:规定隐患报告的时限要求,即报告应在发现隐患后的一定时间内完成。
5.报告流程:明确隐患报告的流程和程序,包括上报、审核、汇总、分析和处理等环节。
6.报告责任:明确隐患报告的责任和追究机制,对迟报、瞒报或虚报隐患的行为予以相应的惩处。
通过建立和执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企业或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2篇)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首部提要:本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规定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的程序和要求,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及时整改防范,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层、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
同时,也适用于涉及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和项目。
二、定义和分类1. 定义:安全隐患是指存在于工作岗位、办公环境或生产设备中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
2. 分类:根据危害程度和隐患性质,将安全隐患分为A、B、C三类。
A类隐患:即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B类隐患:即较大安全隐患,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C类隐患:即一般安全隐患,存在较低的风险,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整改。
三、报告流程1. 发现隐患:在日常工作中,任何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
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并尽快填写《安全隐患报告表》。
2. 报告上级:将填写完整的《安全隐患报告表》及时上报所在部门的直接上级,直接上级应及时核实隐患情况并签字审核。
3. 部门上报:直接上级签字审核后,将《安全隐患报告表》及时上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核实隐患情况并进行分类评估。
4. 整改措施:在核实和评估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5. 整改验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应按照整改通知书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整改措施进行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关闭报告。
四、报告要求1. 内容完整:《安全隐患报告表》应包含以下内容:隐患发现时间、发现人员、隐患描述、危害程度评估、整改措施建议等。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是指企事业单位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报告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升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果,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报告范围:明确适用该制度的企事业单位范围,包括生产、建设、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
2. 报告要求:规定事故隐患报告的要求,包括报告的时限、报告的形式和报告的内容等。
3. 报告程序:明确事故隐患报告的程序和流程,包括报告的发起、审核、上报等环节,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相关部门。
4. 报告责任:明确事故隐患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5. 报告奖惩:规定对事故隐患报告的奖惩措施,鼓励单位主动报告隐患并及时整改,同时对故意隐瞒或不报告隐患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罚。
6. 监督管理: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对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反制度的单位进行问责。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强化企事业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提高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申报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重大事故隐患的上报工作,按照《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重大事故隐患应上报开发区安监局。
2、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报告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3、重大事故隐患及上报材料应建立档案。
4、重大事故隐患的上报与建档工作由安环部负责。
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由公司安委会负责。
6、未按上述规定完成相应工作的,按公司相关考核规定予以考核。
造成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
2。
2.3.1 重大隐患报备制度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一、重大安全隐患应急方案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了保护企业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企业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众业人员所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1、成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及职责: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负责本项目内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职责如下:①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按照已定方案迅速开展重大安全隐患调查工作。
②发生重大隐患对现场可能发生的其他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等,以利于救援机构完善现场隐患应急处理措施。
③适时发布通报,将重大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在项目、公司系统内进行示警。
二、重大安全隐患应急救授程序1、重大安全隐患报告程序(图1)。
隐患发生应急救援人员控制事态监督保护现场 协调组织调查 协调疏导人员协调现场急救工作 单位车辆保证 通道畅通了解现场安全隐患简况相关部门采取消除隐患措施 协调监督 应急救援组织 责成相关单位写出重大安全隐患调查报告图1重大安全隐患应急报告程序图三、建立安全值班制度,安全隐患发生后,发现人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内报告,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如实逐级上报。
四、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和规定,严禁救援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避免救护过程中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五、保护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现场和毁灭证据。
六、重大危险源控制范围事故发生后,急指挥小组立即按照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展开抢险自救和事故报告及待援工作。
采取控制措施:①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内施工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②封闭危险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二次伤害和影响救援工作。
③协调、组织应急专业人员进行抢救。
④向120或999急救中心求助。
2、火灾事故消防应急救援预案火情发生时,为能有秩序组织扑救,阻止火势的迅速蔓延,争取灭火时间,使燃烧速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快将初起火灾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火灾事故对人员的伤害以及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的安全事故隐患也愈发突出,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加强对事故的分析和整改,提高事故应对能力,建立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度内容1.报告范围制度适用于企业或组织内发生的所有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
2.报告流程(1)发生事故或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责任人员应立即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填写事故报告表。
(2)安全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整改方案。
(3)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4)事故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完成调查报告,向企业领导汇报。
(5)企业领导应审阅调查报告,制定整改计划,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追责。
3.报告内容(1)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
(2)事故原因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3)整改措施:明确事故整改计划和时间节点。
(4)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
4.报告保密所有事故调查报告均为机密文件,不得向外泄露。
三、制度优点1.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2.明确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责任心的建立。
3.完善的报告流程,确保信息及时传达。
四、存在问题1.部分员工对事故报告重视不够,导致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
2.部分领导对报告流程监管不到位,导致事故信息传递不及时。
3.部分事故调查报告内容不够详尽,导致整改措施不够有效。
五、建议改进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事故报告的重视程度。
2.加强领导对报告流程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3.加强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管理,确保内容的详尽准确。
六、结语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执行,才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一、矿井日常检查过长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进行逐级上报,一直汇报至主要负责人。
二、主要负责人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汇报至集团公司和离石区应急管理局。
三、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隐患存在的地点、隐患类别、原因以及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应附现场示意图。
四、重大事故隐患督办人在每日调度会议上汇报治理情况,并单独与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
五、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初验,书面申请集团公司进行复查,上报离石区应急管理局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并申请进行相关验收工作。
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
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第一篇: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备案制度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是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做到“五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一、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四、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重大生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大生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1. 背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公司决定建立重大生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报告重大生产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定义重大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亡、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3. 报告流程3.1 报告发现任何员工在发现可能存在重大生产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向其直接上级报告。
如果直接上级不在现场,应向其指定的备份上级或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3.2 填写报告直接上级或安全管理人员应提供标准化的报告表格,要求员工填写以下内容:- 发现人员的姓名和部门- 隐患所在地点和详细描述- 隐患可能导致的风险和后果- 推测造成隐患的原因- 已经采取的临时措施(如果有)- 建议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3.3 提交报告填写完报告后,员工应将报告交给直接上级或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和评估。
如果直接上级是安全管理人员,则报告应提交给其所在部门的上级主管。
3.4 审核和评估直接上级或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对报告进行审核和评估。
他们需要判断隐患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消除潜在风险。
3.5 解决和改进措施根据审核和评估的结果,直接上级或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和改进措施。
解决和改进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修复隐患的设备或设施- 采用更安全的工艺或操作方法-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 安排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3.6 报告跟踪和存档所有报告和相关的文件应进行跟踪和存档。
公司应建立合适的系统来监督隐患的解决情况,并在必要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提供报告和汇总信息。
4. 监督和激励制度为了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本公司将建立监督和激励制度。
监督机构或人员将定期检查报告的提交情况和隐患解决情况,并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
5. 培训和宣传为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本公司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
XXXXXXXXX有限公司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工作制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督促全县交通运输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事故隐患的定义与分类:1、安全事故隐患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稳定状态以及管理上的不完善。
2、事故隐患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不大,隐患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当即整改和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严重,隐患整改难度大,必须全面或局部停业,并经过一定的时间整改治理才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无法排除的事故隐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处置与报告1、公司安全机务科每月或特殊时段,必须对公司所有的生产过程及生产岗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2、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活动中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公司安全机务科有权予以处置或责令责任人整改和验收,并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3、在事故隐患排查活动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安全机务科必须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公司总经理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在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县交通局报告,并在公司职工大会上向公司员工通报。
4、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或聘请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现场评估并制定治理和整改措施,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和整改治理措施一书面报告形式报县交通局(内容包括:包括重大隐患的形成原因、危害程度、风险评估(评价)结果和治理方案等)。
重大隐患报备制度
重大隐患报备制度
为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做到事故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建立长效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根据安全监管部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层层落实,各部门负责的原则。
2、建立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构,健全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报告、监控和治理制度,投入专项资金,确保工作到位。
3、凡涉及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一般、重大、特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影响的安全隐患均纳入排查范围。
4、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并纳入档案管理,一般事故安全隐患台账自行保管,以备查验;重大和特大安全隐患台账上报公司。
5、根据排查出的隐患台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做到统一指挥,处置有效,减少危害。
6、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并定期组织开展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
7、定期对公司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岗位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8、定期对公司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业设备(车辆)、工(机)
具,按规定进行检验或鉴定。
9、对排查出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并立即排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立即组织论证,制定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进行治理。
10、积极配合安全监督检查部门的检查,对被查出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在规定的期限治理完毕。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组织机构的安全运作,有效预防和处理重大安全事故,提高员工对安全隐患的识别和报告能力,以及加强上级对隐患的重视和整改跟进能力,制定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组织机构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报告流程和处理程序,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防止事故隐患的漏报、误报和迟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机构内所有部门和岗位,并与相关制度和政策相衔接。
三、定义1.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严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危险源或不安全因素。
2. 未报送的隐患:指未按规定程序报告的隐患。
3. 误报的隐患:指错误地报告了并不存在的隐患。
4. 重大安全事故:指造成5人以上人员死亡、30人以上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或者影响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件。
四、报告流程1. 隐患发现:任何员工发现或收到他人报告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应立即进行记录,并按照报告要求详细描述隐患的发现时间、具体地点、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等信息。
2. 隐患报告:隐患发现人员应将发现的隐患立即向所属部门负责人报告,并提供相应的报告材料和证据。
3. 部门负责人审核:部门负责人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审核,并判断隐患的严重性和紧急性。
若认为隐患属于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则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4. 上级审核:上级在收到部门负责人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审核,并判断隐患的重要程度和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整改。
若认为需要进一步处理,则应指定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调查和整改。
5. 调查和整改:负责人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和措施。
调查和整改过程中,负责人应及时报告进展情况,并做好记录和备案工作。
6. 隐患报告追溯:上级负责人应定期追溯已报告的隐患,确保处理进展和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同时,上级负责人应对未报送的隐患和误报的隐患进行核实,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纠正和教育。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样本(三篇)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样本第一章绪论1.1 编写目的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重大事故隐患的发生,制定本《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报告程序和责任分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持续改进。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岗位和部门,包括全体员工和外包人员。
1.3 术语定义(根据实际情况,定义相关术语和名词)第二章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2.1 报告对象任何人员在发现或接到知情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本制度要求向上级报告重大事故隐患。
2.2 报告程序2.2.1 获取信息任何人员在发现或接到知情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查证相关事实,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2.2.2 上报报告(1)重大事故隐患直接上报:任何人员在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应立即上报给所在部门主管,并告知通知情况。
(2)间接上报:任何人员在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应上报给所在部门主管,并告知通知情况。
2.2.3 部门主管报告(1)收到报告后,部门主管应及时查阅报告内容,并核实情况。
(2)在核实情况后,如确认为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给其上级主管,并告知通知情况。
2.2.4 上级主管报告(1)收到报告后,上级主管应及时查阅报告内容,并核实情况。
(2)在核实情况后,如确认为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给企业安全生产部门,并告知通知情况。
2.2.5 企业安全生产部门报告(1)收到上级主管报告后,企业安全生产部门应立即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并记录相关会议内容。
(2)在研究解决方案后,企业安全生产部门应将解决方案报告给企业高层,并告知通知情况。
2.3 报告内容2.3.1 报告基本信息报告应包含以下基本信息:(1)报告人员信息:姓名、岗位、联系方式等;(2)事故隐患信息:发现时间、发现地点、事件描述、可能影响、紧急程度等;(3)相关证据:照片、录音、视频等;(4)其他补充信息。
2.3.2 部门主管报告内容(1)报告人员信息;(2)重大事故隐患信息;(3)核实情况。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公司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具备安全意识与技能。
第四条公司内部应设立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专门负责的部门或岗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第五条各级部门和员工发现事故隐患或安全风险,应及时上报,并主动参与隐患整改工作。
第六条领导层应及时处理和解决上报的事故隐患,将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七条公司将积极上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并配合政府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章事故隐患报告流程第八条发现事故隐患的部门或员工应立即将情况上报所在单位的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
第九条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及时受理并对上报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判定隐患级别,并决定是否进行紧急处理。
第十条对于紧急处理的事故隐患,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向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第十一条对于非紧急处理的事故隐患,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
第十二条整改计划应经过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负责人签批后,下发给责任单位,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第三章隐患整改及监管第十三条责任单位应做好隐患整改工作,按照整改计划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第十四条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进行验收,确认整改是否到位。
第十五条若责任单位未按计划整改,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启动相关处罚机制,按照规定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安全主管部门或岗位应定期将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情况报告给领导层,并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报告给政府监管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备案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是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做到“五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一、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四、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五、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