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编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人教版历史第19课 辛亥革命期末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辛亥革命期末复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著名学者茅海建说: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似乎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原因,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痛苦。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B.民国建立犹如王朝更替
C.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
D.儒家忠义观念荡然无存
2.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国人缺乏现代良主政治意识
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3.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的状况)。”这种“状况”说明
A.革命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
B.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有斗争精神
D.北方社会矛盾比南方缓和
4.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
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折射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B.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
C.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
D.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特点
5.“辛亥革命后,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材料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累积性B.有利于近代政治观念形成
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D.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6.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未经呈交参议院审核即行通过《暂行报律》三章,引起报界的强烈反对。孙中山对此指出:“民国一切法律,皆当由参议院议决宣布,乃为有效。该部所布暂行报律,既未经参议院议决,自无法律效力。”这一事件反映了
A.辛亥革命后立法制度混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孙中山对法治信念的执著
D.分权制衡体制基本形成
9.1906年,孙中山说:“现在是中国国民驱除衰落的征服者之时机……我们如不急起驱除之,外国列强则将在不久替我们赶走…那么,我们将成为另一统治民族的奴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主张
A.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除出中国
B.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C.国家富强才可抵挡列强侵略
D.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10.武昌起义后的湖北革命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的领事发出一个照会,声明:“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该声明反映出
A.湖北军政府坚守和平外交政策
B.革命派促使列强放弃袁世凯
C.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较为严峻
D.湖北军政府对时势认识不清
1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A.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12.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3.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14.民国七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B.民主共和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没有办法开启民智D.专制遗毒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
15.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这表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B.使人民民主专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革命道路
D.客观上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机
二、材料分析题
16.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