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考前必做难题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4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考前必做难题3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4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考前必做难题3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D7. 解答:解: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 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钙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 2+2H 2O=Ca(OH )2+2H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aH 2+2H 2O+Na 2CO 3=CaCO 3↓+2NaOH+2H 2↑.故选C .8. 解答:解:A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CO 2 鉴别NaOH 溶液和Ca(OH )2 溶液,故A 能达到目的;B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B 能达到目的;C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 溶液是否变质,故C 不能达到目的;D 、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从H 2O 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 2,故D 能达到目的.故选:C .9. 解答:解:A 、AgNO 3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铁,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B 、NaOH 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与碳酸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C 、Ba (OH )2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不是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D 、BaCl 2溶液与氯化铁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 .10.解答: 解: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 的粉末放入AgNO 3与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 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 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 ,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 过量,铁与AgNO 3与Cu (NO 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A 、AgNO 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B 、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 ,正确;C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 过量,则Cu(NO 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D 、铁与AgNO 3与Cu (NO 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 不可能是铁,故错误; 故选D .11. 解答: 解:设原混合物中的Cu 2O 的质量为x ,生成铜的质量为y ,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144 64x y =, y=,根据题意有:6.8g ﹣x+=4.8g ,x=3.6g ,原混合物中的Cu 的质量为:6.8g ﹣3.6g=3.2g ,则原混合物中的Cu 2O 和Cu 质量比为:3.6g :3.2g=9:8,故选:A .12. 解:A 、对比实验①和③,锌的质量相同,解答: 稀硫酸的体积与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B 、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相同,但温度不相同、稀硫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C 、对比实验①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与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正确.D 、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稀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故选:C .13. 解答: 解:①向H 2SO 4溶液逐渐加入NaOH 溶液,溶液总质量是增加的,但随着NaOH 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会一直增加,即最后不会出现平行于x 轴的直线.故①不符合图象;②向HCl 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氧化铜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溶液的总质量是增加的;当盐酸消耗完后再加氧化铜,氧化铜不和CuCl 2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氧化铜就不会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②符合图象; ③向BaCl 2溶液加入Na 2CO 3溶液,二者会反应生成NaCl 和BaCO 3其中BaCO 3是沉淀,不在溶液中,而且无法判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比加入的Na 2CO 3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即溶液总质量变化可能增大可能减少.故③不符合图象;④向H 2SO 4溶液加入锌粒,二者反应生成ZnSO 4和H 2,有H 2逸出,但加入的锌粒的质量比逸出的H 2的质量大,所以溶液总质量增加;当消耗完后,锌粒和ZnSO 4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锌粒不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④符合图象.故选B .14. 解答:解:A 、Na 2CO 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 、CaCl 2能与K 2CO 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 、CO 2和HCl 气体均能与Na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 、Cu 能与足量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5. 解答:解:该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判断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 装置增重1.08g ,而D 装置吸收的是水,故生成水的质量为1.08g ,其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 ××100%=0.12g ;而E 装置中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4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 ××100%=0.72g , 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该物质中含有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题给物质含有的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为:0.12g+0.72g=0.84g <1.8g ,所以在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 故选B16. 解答: 解: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6.6+8.8﹣2﹣6.6﹣5.4=1.4,故选项说法正确.B 、生成的CO 和CO 2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C 、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6﹣2)g :8.8g=1:2,故选项说法错误.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7.解答: 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酸性消失,溶液恢复为紫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将石蕊的紫色吸附掉,变为无色,观察选项,故选:A .二、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68分)18.解答: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受热蒸发、电解水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水受热时,水分子没有改变,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故填:水受热时,水分子没有改变,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2)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②由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总个数不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总个数不变.(3)①甲、乙两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填:遵守.②两个装置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甲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故填:甲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19.解答:解:(1)达到一定温度,A在B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因此是铁和氧气点燃产生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O 2Fe3O4;(2)在一定条件下,C、D两种物质均能与E反应,且生成相同的物质,其中C 是单质,D和E都为氧化物,且生成相同的物质,因此可能是碳、一氧化碳分别于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C+2CuO 2Cu+CO2↑;(3)X、Y、Z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X为氧化物,结合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X、Y、Z可以分别是水、氢氧化钙、碳酸钙或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带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H2O、Ca(OH)2、CaCO3(或CaO、Ca(OH)2、CaCO3);X→Y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Y→Z 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0.解答:解:(1)①在水(H2O)、铜(Cu)和氯化钠(NaCl)三种物质中,水(H2O)由水分子构成、铜(Cu)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NaCl)由离子构成.②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1:8;③图中的微粒,最外层电子得了2个,故其符号为S2﹣;④O3中+3的含义为:在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2)由图示的情况可知:A中含有3个氧气的分子,B中含有的是3个氨气分子(NH3);由于C中含有2个水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故答案为:(1)①氯化钠或NaCl;②1:8;③S2﹣;④在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2)①NH3;②C.21.解答:解:(1)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结合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B是氢氧化钙,甲、乙、丙为氧化物,甲和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甲、丙是水或氧化钙中的一种,A、B、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65.3%,所以A是硫酸,甲和硫酸会发生反应,所以甲是氧化钙,丙就是水,氢氧化钙会转化成盐C,氧化钙、水和氧化物乙会生成盐C,氢氧化钙会与氧化物乙反应,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所以C 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和酸反应会生成水,氧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硫酸和氧化钙会发生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水,氢氧化钙和硫酸会生成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丙是H 2O ,A 是H 2SO 4;(2)水存在时,甲和乙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CO 2CaCO 3,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CO 2═CaCO 3↓+H 2O .故答案为:(1)H 2O H 2SO 4; (2)CaO+CO 2CaCO 3,化合; (3)Ca (OH )2+CO 2═CaCO 3↓+H 2O .22.解解:混合物A 加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B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是二氧化碳,说明A中含有碳酸钠;由于得到的是溶液,故固体全部溶解,说明A中不含有铜;溶液C加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故C中含有氯化钠,可能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产的氯化钠,也可能是原来就有的氯化钠;滤液D加氢氧化钠溶液能的到蓝色沉淀,说明D中含有铜离子,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铜离子的物质是氧化铜,故A中一定含有氧化铜;D中含有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H是硝酸钠,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B是二氧化碳,故填:CO2;(2)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氧化铜,一定不含有铜,故填:Na2CO3、CuO;Cu;(3)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铜离子,故填:Na+、Cu2+;(4)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故填:Cu(NO3)2+2NaOH=Cu (OH)2↓+2NaNO3;(5)要证明是否含有氯化钠,需要将碳酸钠除去,可以加入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故填:AgNO3;AgNO3+NaCl=AgCl↓+NaNO3.23.解答:解:方法二: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实验探究】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NaNO2+NH4ClNaCl+N2↑+2H2O+Q,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3)设反应生成N2的质量为xNaNO2+NH4ClNaCl+N2↑+2H2O53.5 280.21g x解得x=0.11g;生成氮气的体积为:100ml﹣12ml=88ml=0.088L生成氮气的密度为:=1.25g/L;【解释与结论】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只是除去了氧气,其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杂质,由于稀有气体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大,所以导致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反思与评价】(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答案:【方法二】E 碱石灰【实验探究】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防反应物冲出(3)0.11g;1.25g/L【解释与结论】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反思与评价】(1)C(2)AC24.解答:解:根据题意:G为“紫红色金属”,为铜.而“E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I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所以为氧气.A“在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所以为盐酸.由于铜(G)可以和氧气(I)反应生成B,所以B为氧化铜.则A和B反应生成C和D为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铜,而C能够和铁反应,所以C为氯化铜,D为水.H能够生成水和氧气,所以H为过氧化氢.而EC 反应即为铁与氯化铜的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和铜(G).所以转化关系为:(1)D的名称是水;(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3)图中②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水.(2)2H2O 22H2O+O2↑;(3)置换反应.25.解答:解:(1)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C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2)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C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F是紫色金属属于铜,H是蓝色沉淀属于氢氧化铜沉淀,所以D和E反应是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所以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硫酸铜到氢氧化铜可以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氢氧化铜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Fe2O3;CO2;(2)①Fe+CuSO4═Cu+FeSO4;2NaOH+CuSO4═Cu(OH)2↓+Na2SO4;复分解反应.26.解答:解:(1)有表中信息可知第四次中的碳酸钠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3g+130g﹣138.6g=4.4g,(2)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4.4g,解得:x=10.6g,y=11.7g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1.5%;(3)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13g样品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3g﹣10.6g=2.4g;NaOH+HCl=NaCl+H 2O 40 58.5 2.4gz z=3.51g 13g 样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0% (4)根据表中信息画出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图. 答案:(1)4.4 (2)81.5% (3)11.0% (4)27.解答:解:(1)固体甲和液体乙混合产生气泡,故甲可能为碳酸钠、碳酸钙、铁,乙为盐酸;故填:盐酸;(2)固体甲和液体乙混合产生气泡,观察到B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下降,可能是由于液体倒流的结果,因此可能是氧化钙和水混合放出热量,空气溢出,然后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液体倒流,使B中液面下降;故答案为:CaO+H2O=Ca(OH)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一段时间后A中温度下降,气压减小,B中液体倒吸;(3)经过甲和乙反应后,B中溶液流入A中,说明A中的气压减小,因此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产生碳酸钠与倒流的B溶液反应出现浑浊现象,则B中的溶液可能是石灰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溶液变浑浊;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4)固体甲和液体乙混合产生的气体和B中的溶液混合,溶液浑浊,可知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溶液浑浊的反应是CO2+Ca(OH)2=CaCO3↓+H2O,因此A 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H2O+CO2↑;关闭K ,A 中不断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因此A 中盐酸进入B 中将生成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掉,因此溶液由浑浊变澄清;因此实验后B 中澄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钙;若盐酸过量,盐酸将氢氧化钙反应掉后有剩余,因此还会有氯化氢;溶液B 中若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的现象,因此可能含有氯化钠. 故填:CaCl 2;CaCl 2、HCl ;NaCl 、CaCl 2、HCl ;NaCl 、CaCl 2. 28.解答: 解: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100 73 111 111﹣100=11y x27.2g ﹣25g=2.2g ==解得:x=14.6g y=20g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4.6g ÷14.6%=100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100%=80%答:(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00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29.解答:解:设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NaOH的质量为y,生成CaCO3的质量为z.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74 100 80x 10g×7.4% zyx=1.06gz=1gy=0.8g答: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2)溶液中溶质NaOH的质量=0.8g+(6g ﹣1.06g)=5.74g13.7ml水的质量是13.7g,则有溶液的总质量=6g+13.7g+10g﹣1g=28.7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答: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30. 解答: 解:(1)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锈的化学式是Cu 2(OH )2CO 3;因为Zn 2(OH )2CO 3中没有氮元素,该物质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所以反应物中一定没有氮气;结合铜生锈的条件及其铜锈的化学式,类比锌片表面形成薄膜的条件及其化学式,可以判断锌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薄膜.故选:C .(2)①完全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差,就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33.2g+10.8g ﹣43.9g=0.1g ;故填:0.1g ; ②设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烧杯中稀硫酸废液的质量为:33.2g ﹣18.2g=15.0gFe+H 2SO 4═FeSO 4+H 2↑98 2x 0.1g则,解得x=4.9g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32.7%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32.7%.③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则铁锈消耗一部分硫酸,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氢气求出的硫酸质量就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1)C;(2)①0.1;②32.7%;③偏小;硫酸与铁锈反应点评:解答本题运用了类比法,这种方法在解题时用处很大,要领会掌握.。
专练02(易错避坑选择40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300题(解析版)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D【详解】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中也有能量的变化,比如灯泡通电发光,A错误,不符合题意;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CO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错误,不符合题意;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氯酸钾中,氯元素显+5价,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很多,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2.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身边的化学物质B.物质构成的奥秘①洗洁精洗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②牛奶可以补钙指的是补充钙元素③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化学反应的现象D.物质的变化①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②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属于化学变化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会放出能量③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中考复习考点必杀200题专练02(易错避坑选择40题)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①洗洁精清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②牛奶补钙指补充钙元素;③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PM2.5。
A正确;B、①元素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能保持物理性质,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doc
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SO2 C.KCl D.NaOH2.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3.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 C6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的(即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 C60由分子构成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4.(2013四川成都)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5.(2013重庆)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
下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A.CB. Fe2O3C. COD.盐酸6.(2013广东深圳)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可表示为2H2O=2H2↑+O2↑C.甲中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7.(2013安徽)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答案】A8.(2013辽宁沈阳)分析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质子数不同 B.两者电子层数相同同C.两者元素种类相同D.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答案】C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C.滤渣中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2+15.(2013黑龙江绥化)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和镁粉质量相等的锌粉,充分反映后,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A.只有锌粉有剩余 B.天平仍平衡C.天平偏向放锌粉的一侧 D.天平偏向放镁粉的一侧的质量小于右盘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天平偏向放锌粉的一侧,C正确;当稀硫酸恰好和金属反应,或稀硫酸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天平仍然平衡,当当稀硫酸过量时,天平偏向放锌粉的一侧,所以不可能出现天平偏向放镁粉的一侧,D不正确;故选:BC。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专题05考前必做基础30题含解析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专题05考前必做基础30题含解析专题05考前必做基础30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甲烷C.硫粉D.红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甲烷燃烧产生淡篮色火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答案选D.【考点】考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判断2.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性导致浓盐酸质重减小,质重分数变小,碳酸钙和氯化钠不变,氢氧化钠吸水质重增加,答案选C,【考点】考査常见酸碱盐的性质3.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B.空气是混合物C.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D.氮气可以供给呼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空气的污染物,吸入后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故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CO2占0.03%,故选项说法错误;D、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考点:考查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4.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纯碱(Na2CO3)B.碳酸(H2CO3)C.氢氧化钠(NaOH)D.生石灰(CaO)【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纯碱(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B、碳酸(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钠(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CaO)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因此选A.考点:考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5.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说法错误;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说法正确;③氧气虽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也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因此两者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两者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故说法正确,所以选A.考点:考査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是A.BaCl2与Na2SO4B.HCl与NaHCO3C.KNO3与NaOHD.NaOH与HCl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aCl2与Na2SO4能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B、HCl与NaHCO3能反应有气体生成,故此选项错误;C、KNO3与NaOH不能反应,故此选项错误;D、HCl和NaOH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此选项正确,因此答案选D.2考点: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7.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
高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第02期)专题05 考前必做基础30题(含解析)
专题05 考前必做基础30题【试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还原性的是()A.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 B.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C.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D.用Na2SiO3溶液制备木材防火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制镜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单质;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利用S2-和Hg2+反应生成难溶物HgS,为复分解反应;NaHCO3治疗胃酸过多利用NaHCO3与酸反应生成CO2和H2O,为复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常见用途。
【试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的电子式:B.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核素符号:D.2,3-二甲基-2-丁烯的结构简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每个碳和氧之间形成两对共用电子,所以错误,不选A;B、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不是8个电子,错误,不选B;C、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写质量数,左下角写质子数,所以正确,选C;D、2-丁烯,说明有一个碳碳双键,在2、3碳原子之间,结构简式错误,不选D。
考点:基本化学用语【试题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 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C.弱酸弱碱电离 D.用FeCl3饱和溶液制Fe(OH)3胶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考点:有关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试题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B.制取硝基苯时,采取水浴加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液中C.点燃甲烷、氢气、乙烯、CO等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D.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装在带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正确;B、制取硝基苯时,采取水浴加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液中,正确;C、点燃甲烷、氢气、乙烯、CO等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正确;D、液溴易挥发,能腐蚀橡胶,故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装在带玻璃塞的细口试剂瓶中,错误。
2014年高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2(解析版)
2014年高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2(解析版)【试题21】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反应Ⅰ:2NH3 (l)+ H2O (l)+ CO2 (g)(NH4)2CO3 (aq) △H1反应Ⅱ:NH3 (l)+ H2O (l)+ CO2 (g)NH4HCO3 (aq) △H2反应Ⅲ:(NH4)2CO3 (aq) + H2O (l)+ CO2 (g)2NH4HCO3 (aq) △H3请回答下列问题:(1)△H1与△H2、△H3之间的关系是:△H3=。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气体效率的影响,在温度为T1、T2、T3、T4、T5的条件下,将等体积等浓度的(NH4)2CO3溶液分别置于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并充入等量的CO2气体,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得趋势图(下图1)。
则:①△H3______0 (填“>”、“=”或“<”)。
②温度高于T3,不利于CO2的捕获,原因是。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K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下图2所示。
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到K2,并维持该温度。
请在该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写出1个)。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
A.NH4Cl B.Na2CO3C.HOCH2CH2OH D.HOCH2CH2NH2【答案】(1)2△H2—△H1(3分)(2)①<(3分)②T3时,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高于T3,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3分)③(3分)如图(3)降低温度(或增加CO2浓度或压强) (2分)(4)BD(2分,选对1个得1分,错选1个得0分)【解析】逆向移动,溶液的pH值会升高,重新达到平衡后pH值趋于不变,该图像如图所示。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doc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空气 D.二氧化碳2.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
NO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
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A.只能用排水法B.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法C.只能用向上排空法D.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法3.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4.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A.1g B.1.6g C.4.2g D.8.5g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8.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y可表示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9.甲、乙、丙、丁、X是水、二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常温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标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X是氢氧化钠,则丁一定是水B.若X是盐酸,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若X是二氧化碳,则乙一定是氢氧化钠D.若X是氢氧化钙,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10.临床试验证明,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C15H28N4O4)注射液对流感有效。
有关帕拉米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帕拉米韦由四种元素组成B.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1C.帕拉米韦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5︰28D.帕拉米韦在人体内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1.二氧化氯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
下图为制取二氧化氯反应示意图(未配平)。
2021-2022学年上海中学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推理都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置换反应B.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成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碱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D.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2.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3.我们在生活中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
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要多使用一次性方便袋,少使用纸袋,减少树木砍伐;B.上学往返途中,要父母驾汽车送,以保证安全;C.利用过期的酸奶浇灌花卉,不能随意丢弃D.为减少垃圾处理费用,无回收价值的垃圾自己家焚烧处理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中部分正确的是()A.A B.B C.C D.D5.在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H2SO4,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 .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甲饱和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是25gB.20℃时,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解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将某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气体是H2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 将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A.A B.B C.C D.D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粮食酿酒C.纺纱织布D.用石块堆砌墙壁9.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分别加水,观察现象B.证明某固体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氨味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Cl——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D.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入几滴稀硫酸,观察现象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g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4个中子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将下列各名词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填写序号)①溶解性②挥发性③酸性④碱性⑤乳化⑥升华⑦结晶⑧沉淀(1)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这是浓盐酸的__________造成的;(2)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起到了__________作用;(3)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固体物质析出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4)由于熟石灰的__________,所以不能与铵盐混合使用;(5)固态单质碘直接转化成气态碘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
专题06 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19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
2019年中考冲刺之黄金30题系列专题六:考前必做难题30题一、单选题1.醋酸CH3COOH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答案】C【解析】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则两种质量相同的酸完全反应,因此设酸的质量都为m,生成的氢气分别为x、y,则:显然二者的质量比不是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说明镁完全反应,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乙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因此可以符合6:5,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镁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应该相等,而甲中镁过量,则镁没有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少;乙中酸过量,则镁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多,因此不符合6: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 、Fe 和Fe 2O 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 、CO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采取的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 、Na 2CO 3能与Ca (NO 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考前必做难题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5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考前必做难题3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1 分)1. 解: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碳酸钙的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为零.由题意可知,碳酸钙中钙元解答: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40: 12=20: 6,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 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D正确,A B、C错误.故选D.2. 解:某HQ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 17;解答:贝V: 19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19g x 詰石=2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2g^—x 100%=18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9g - 18g=1g;故选A.3. 解解:A、由流图可知固体b为铁,故A正确.答:B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故B正确.C滤液a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和硫酸3种溶质,故C正确.D固体a中含有锌,c是硫酸锌,滤液a中含有硫酸锌,b中含有硫酸锌.故D错误.故选:D.4. 解:A、物质甲、乙分别为硫酸、硫酸钠,含有相同的硫酸根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不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A错误;解答:B物质甲、乙、丙分别为氯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钾,含有相同的钾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不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B错误;C物质甲、乙分别是碳、水,碳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C 错误;D物质甲为铁可与物质乙氯化铜、丁盐酸反应置换反应,物质乙为氯化铜可与甲铁、丙锌两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物质丙为锌可与乙氯化铜、丁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物质丁为盐酸可与甲铁、丙锌两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物质丁盐酸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氯化铜,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D正确;故选:D.5.解: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2 被吸收;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水蒸气被吸收;最后通过解答: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和氢气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气被消耗,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选:A.6.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既没有硫酸铜,也没有稀硫酸,如果含有硫酸铜,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解答: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如果含有稀硫酸,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产生气泡;①氧化铜和铁都是黑色的,所以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②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如果铁足量,则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渣中不一定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③因为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如果稀硫酸的量不足,不足以和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就没有气体生成,并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如果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所以以上说法中①②是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7. 解: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解答: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钙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H0二Ca(OH 2+2H f.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NaCO=CaCOj +2NaOH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HO+NaCO=CaCOj +2NaOH+2Ht. 故选C.8. 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CO鉴别NaOH溶解答:液和Ca (OH 2溶液,故A能达到目的;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B 能达到目的;C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C不能达到目的;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从HQ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Q,故D能达到目的.故选:C.9. 解:A AgNQ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铁,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解答:B NaOH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与碳酸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C Ba ( OH 2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不是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D BaCb溶液与氯化铁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10. 解解: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与Cu(NO) 2的混答: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 过量,铁与AgNO与Cu ( NO) 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A AgNG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B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正确;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 NO) 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D铁与AgNG与Cu(NO) 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不可能是铁,故错误;故选D.11. 解:设原混合物中的CuO的质量为x,生成铜的质量为y,解答:Cu2O+H2SO4=CuSO4+Cu+H2O,144 64根据题意有: 6.8g — x+ =4.8g,144x=3.6g , 原混合物中的Cu的质量为:6.8g - 3.6g=3.2g , 则原混合物中的CuO和Cu 质量比为:3.6g : 3.2g=9 : 8,故选:A.12. 解:A、对比实验①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与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解答:B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相同,但温度不相同、稀硫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C对比实验①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与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 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正确.D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稀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故选:C.13. 解:①向HSO溶液逐渐加入NaOH容液,溶液总质量是增加的,但随着NaOH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会一直增加,即最后不会出现平行于x 轴的直线.故解答:①不符合图象;②向HCl 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氧化铜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溶液的总质量是增加的;当盐酸消耗完后再加氧化铜,氧化铜不和CuCb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氧化铜就不会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②符合图象;③向BaCb溶液加入N Q CO溶液,二者会反应生成NaCI和BaCO其中BaCO是沉淀,不在溶液中,而且无法判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比加入的NaCO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即溶液总质量变化可能增大可能减少.故③不符合图象;④向HSO溶液加入锌粒,二者反应生成ZnSO和H,有H逸出,但加入的锌粒的质量比逸出的H的质量大,所以溶液总质量增加;当消耗完后,锌粒和Zn SO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锌粒不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④符合图象.故选B.14. 解:A NaC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解答:B CaCb能与&CG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 CO和HCI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 Cu能与足量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15. 解:该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判断出该物质中定含有碳兀素和氢兀素,D装置增重1.08g,而D装置吸收的是水, 解答:故生成水的质量为1.08g,其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 x x 100%=0.12g1X2+16而E装置中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64g,其中碳兀素的质量为:2盹xx100%=0.72g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该物质中含有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题给物质含有的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为:0.12g+0.72g=0.84g v 1.8g,所以在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故选B16.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二+- 2--二,故选项说法正确.解答:B生成的CO和CO分子个数比为…1 : 一=1:3,故选项说法正确.28 | 44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g:8.8g=1 : 2,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17.解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答: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酸性消失,溶液恢复为紫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将石蕊的紫色吸附掉,变为无色,观察选项,故选:A.二、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68分)18•解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受热蒸发、电解水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答:是水受热时,水分子没有改变,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故填:水受热时,水分子没有改变,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2)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0 2Hf +Q f.故填:2H0f 2H f +Q f.②由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总个数不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总个数不变.(3)①甲、乙两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填:遵守.②两个装置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甲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故填:甲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19. 解解:(1)达到一定温度,A在B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因答:此是铁和氧气点燃产生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G点燃Fe s O;(2)在一定条件下,C D两种物质均能与E反应,且生成相同的物质,其中C是单质,D和E都为氧化物,且生成相同的物质,因此可能是碳、一氧化碳分别于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Q C+2CuO2Cu+COf;(3)X、Y、Z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X为氧化物,结合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X、Y、Z可以分别是水、氢氧化钙、碳酸钙或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带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HQ Ca(QH 2、CaCQ(或CaQCa(QH 2、CaCQ); X^Y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bQ二Ca( OH^Z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a(OH 2二CaCOj +HbO.2;Y20. 解解:答:(1) ①在水(HC)、铜(Cu)和氯化钠(NaCI)三种物质中,水(HO)由水分子构成、铜(Cu)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NaCI)由离子构成.②根据水的化学式:H0,可知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1:8;③图中的微粒,最外层电子得了2个,故其符号为S2「;④齐2。
专题05考前必做基础30题-2019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
2019 年中考冲刺之黄金30 题系列专题五:考前必做基础30 题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实验操作错误的选项是()A.量取必定量的液体B.取用固体氯化钠C.检查气密性D.氧气的验满【答案】 D【分析】依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剖析判断。
A 、量筒读数时视野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不切合题意;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瞄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不切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淹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不切合题意;D、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可以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切合题意;应选 D2.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器着火用水息灭B.室内起火时翻开门窗通风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 .进入久未使用的煤矿矿坑前做烛火实验【答案】 C【分析】 A 、电器着火若用水息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错; B、依据焚烧的条件;可燃物焚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室内失火时,翻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分,使火势加大。
故错;C、用锅盖盖灭,隔断了氧气使油火熄灭;故对; D 、进入久未使用的煤矿矿坑前做烛火实验极易发生爆炸;故错。
应选:C。
3.以下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 Na B. Al C. Cu D. Ag【答案】 A【分析】钠、铝、铜、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次序为钠、铝、铜、银;活动性最强的是钠。
应选: A 。
4.以下元素中,缺少会致使老年人骨质松散的是A. Zn B. Fe C. Ca D. Na【答案】 C【分析】 A 、锌影响人的发育,缺锌会惹起食欲不振,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所以错误。
B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少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中考化学 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 专题02 新题精选30题(含解析)
专题02 新题精选30题一、选择题1.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就会明显增加,所以月考期间就要相应的多补充下列物质中的()A.馒头 B .大虾 C.猪肉 D.蔬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食品中的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故答案选择D考点:化学与生活健康2.钼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钼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内质子数为42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54gC.属于非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为MO【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可知:汉语名称、元素种类、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求质子数.A 选项是正确的叙述;B.相对原子质量为95.54;C.属于金属元素;D.元素符号为Mo;故答案选择A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3.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的是 ( ) A.碳酸钠纯碱 Na2CO3B.氯化钠粗盐 NaClC.氧化钙熟石灰 CaO D.硫酸铜胆矾 CuSO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钠纯碱 Na2CO3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B.氯化钠的俗名食盐,成分为 NaCl ; C.氧化钙俗名为生石灰化学式为 CaO ;D.硫酸铜晶体的俗名为胆矾,,故答案选择A考点:物质的名称、化学式4.某溶液的pH=4,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A.紫色 B.红色C.蓝色 D.无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某溶液的pH=4,溶液显酸性,故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选择B考点:溶液的酸碱性5.属于有机物的是A.金刚石 B.碳酸钙 C.酒精 D.氯化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不包含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A.金刚石属于单质;B.碳酸钙属于无机物; C.酒精属于有机物; D.氯化钠属于盐类物质;故答案选择C考点:有机物的概念6.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面粉 B.氯化铜 C.食盐 D.食用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选项面粉不能溶于水;B选项氯化铜能形成蓝色溶液;C选项食盐能形成无色溶液;D选项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答案选择C考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2021中考化学考前必刷题(含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解析 (22)
2021中考化学必刷题一、选择题:本大包括16小题,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A.纯碱NaOH B.天然气CH4C.生石灰Ca(OH)2D.苏打NaHC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错误;D.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故选B.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蔗糖C.干冰D.酒精【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冰块加入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A正确;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干冰是二氧化碳与水混合形成碳酸溶液,故C错;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A.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2个氧元素:2O B.2个氢原子:H2C.钙离子:Ca+2D.2个氯分子:2Cl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B、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错误;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五氧化二磷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P2O5,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氯分子可表示为:2Cl2;故选项正确;故选D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C.读出液体的体积D.取用大理石块【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以防引起酒精失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取用块状固体状药品,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5.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氮气D.氢氧化合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析】题目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并且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一氧化氮形成光化学烟雾.【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不会造成大气污染;B、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大气,会造成大气污染;C、空气中有的气体是氮气,不会造成污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D、氮氧化物有毒,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形成光化学烟雾,会造成大气污染.故选AC.6.学校午餐食谱:米饭、鱼、油煎鸡蛋,为使营养均衡,你认为应补充()A.红烧肉B.牛奶C.油条D.黄瓜【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分析】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有:水、糖类、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根据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解答】解:题中的食谱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油脂、水,缺少的是维生素.A、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B、牛奶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C、油条中含有大量的油脂,D、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故选D7.济南到郑州高铁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开通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中Fe2O3+2AlAl2O3+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分解反应B.化和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Al2O3+2Fe,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B、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C、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D、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来分析.【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答案:B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B.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涤餐具上的油污【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0.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爆炸产生的条件分析;C、根据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解: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蛋白质、维生素、金刚石都是有机物B.四氧化三铁、氧气、水都是氧化物C.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D.塑料、石英砂、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物;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生铁属于铁的合金;D、石英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生铁属于铁的合金,故C正确;D、石英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故选C.1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本质,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C.给水通直流电,产生气泡D.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瓶口产生白雾【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过程中有新物质氨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条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给水通直流电,产生气泡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瓶口产生白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1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B.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C.该反应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D.反应产物为化合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类别等;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解答】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B正确;C、通过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不能反映反应发生的情况,故C错误;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产物为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C.14.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D.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题意,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该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该气体不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三种气体不一定都存在,如可能只含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气体不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甲烷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B NaCl 泥沙加水溶解、蒸发C 木炭CuO 灼烧D NaOH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灼烧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16.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B.②表示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③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D.④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不再继续溶解进行解答;B、根据金属锌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锌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快进行解答;C、根据有催化剂的放出氧气的速率快,而没有催化剂的放出氧气的速率慢,但二者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进行解答;D、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少,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再改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不再继续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B、金属锌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锌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快,而不是开始锌和铁的反应速率一样,故B错误;C、有催化剂的放出氧气的速率快,而没有催化剂的放出氧气的速率慢,但二者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而不是有催化剂的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多,故C错误;D、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少,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再改变,为一定值,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共28分17.如图A摘自元素周期表,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2)B图中x=12;(3)以上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O.【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由氧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即核内质子数为8;故填:8;(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2+8+2=12;故填:12;(3)A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B表示镁元素,常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故填:MgO.18.化学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1)生活离不开化学.表中列举了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剂,且NaClO+2HCl═NaCl+Cl2↑(黄绿色、有毒)+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填序号)清洁剂名称洁厕灵84消毒液有效成分HCl NaClO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二者不能混合使用c.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2)农作物增产依赖化学,NH4Cl、KCl、KNO3、Ca(H2PO4)2都是常用的化肥,其中KNO3属于复合肥.(3)新药合成和发现依靠化学.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科学或生理学奖.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①一个青蒿素分子共有42个原子;②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最简整数比)【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1)a、根据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b、根据二者成分可以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2)根据常见化肥的种类进行解答,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3)①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a、“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A正确;b、因为NaClO+2HCl=NaCl+X↑+H2O,则“洁厕灵”可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故B错误;c、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所以氯元素显示+1价,故C错误;(2)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KNO3;(3)①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②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答案:(1)c;(2)KNO3;(3)①42;②90:11:40.19.如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 10 20 30 40 50NH4Cl溶解度29.4 33.3 37.2 41.4 45.8 49.6/gNaCl溶解度/g 35.4 35.8 36.0 36.3 36.6 37.0(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2)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NaCl36.0g;(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49.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1.8g.【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分析】(1)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50℃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9.6g,20℃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NaCl36.0g.(3)50℃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9.6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49.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最多能溶解49.6g,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冷却到20℃,20℃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49.0g﹣37.2g=11.8g.故答案为:(1)NH4Cl;(2)36.0;(3)不饱和;11.8.20.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2)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3)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Na2CO3+Ca(OH)2═CaCO3↓+2NaOH.【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Na2CO3溶液显碱性,结合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 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Na2CO3作为反应物,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Na2CO3溶液显碱性,其pH>7.(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A+B→C+D规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1)>;(2)CO2+2NaOH=Na2CO3+H2O;(3)Na2CO3+Ca(OH)2═CaCO3↓+2NaOH.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1.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利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有O2和CO2(或H2);(2)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是氧气从a口进入(填“a”或“b”);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A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分析;(2)连接装置制取气体,连接好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3)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作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A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锌粒和稀硫酸常温反应制取氢气均可用此装置;(2)连接装置制取气体,连接好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3)氧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所以可在B装置中装满水后,使氧气从a口进入,b口便于排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正放在桌面上;故答案为:(1)锥形瓶;CO 2(或H 2);(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22.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各空;【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1)只有Na 2SO 4;(2)Na 2SO 4和 H 2SO 4 两种物质;(3)Na 2SO 4和NaOH 两种物质.【实验验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甲同学实验 取适量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将表面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猜想(2)成立乙同学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 红 色猜想(3)成立 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结论不同产生质疑.【查阅资料】①Na 2SO 4溶液显中性;②Al 与强碱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 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 H 2O ═2NaAlO 2+3H 2↑.【交流反思】①丙同学肯定猜想(1)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②丁同学认为猜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③该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④甲同学的实验是;铝片和 NaOH 溶液反应.【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作出猜想】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两种物质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进行分析;【实验验证】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查阅资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交流反思】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2023中考化学最后冲刺压轴题专练06 推断题(解析版)
压轴题06 推断题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题型,是每年中考必考题型。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找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从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题目形式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题眼1 物质的特征颜色黑色固体——炭粉、Fe3O4、MnO2、铁粉、CuO红色固体——KMnO4(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碱)——Mg(OH)2、Al(OH)3白色沉淀(难溶于酸的盐)——BaSO4、AgCl白色沉淀(溶于酸放出气体的盐)——CaCO3、BaCO3题眼2 元素或物质之最1.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H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2.物质之最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H2O最常用的溶剂: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最理想的清洁燃料: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最轻(或密度最小)的气体:H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Cu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使用最广泛的金属:Fe最简单的有机物:CH4题眼3 物质的用途常用于灭火、人工降雨(固态)的气体:CO2加剧温室效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CO2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气体:O2常用于冶炼金属的还原性气体:CO、H2常用于冶炼金属的还原性固体:炭胃液中能帮助人体消化的物质:盐酸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碱:Ca(OH)2常用作建筑材料的盐:CaCO3常用于金属除锈:稀硫酸、稀盐酸常用作干燥剂:CaO(作食品干燥剂)、浓硫酸(干燥酸性和中性气体)、氢氧化钠固体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焙制糕点:NaHCO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有的碱:Mg(OH)2、Al(OH)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有的盐:NaHCO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a(OH)2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NaOH常用作复合肥的盐:KNO3常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盐:CuSO4常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碱:Ca(OH)2实验室常用的燃料:C2H5OH(乙醇、酒精)常用的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NaCl题眼4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气态氧化物:CO和CO2液态氧化物:H2O和H2O2固态氧化物:Fe2O3和Fe3O4盐:FeCl2和FeCl3、FeSO4和Fe2(SO4)3碱:Fe(OH)2和Fe(OH)3题眼5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为18的氧化物: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0且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的氧化物:MgO相对分子质量为56的氧化物:CaO相对分子质量为80且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的氧化物:CuO相对分子质量为160且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氧化物:Fe2O3相对分子质量为84的盐:NaH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且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的盐: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60且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的盐:CuSO4相对分子质量为16且的有机物:CH4题眼6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1.相互转化的物质(1)单质与氧化物O2与H2O(或CO2)H2与H2O Cu与CuO Fe与Fe3O4(2)化合物与化合物CO与CO2 CO2与H2CO3(或CaCO3或Na2CO3)CaCl2与CaCO3 NaOH与Na2CO32.物质间的三角转化(CO)CCO2碳三角O2H2O2(H2O)氧三角H2HCl(H2O)氢三角1.(2023·山东潍坊·模拟预测)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每一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223 Fe Fe O O Fe Fe 点燃点燃B .223CO NaOH HCl NaCl Na COC .2444H SO Fe CuO FeSO CuSOD .233223Na CO SO Ca(OH)NaOH Na SO【答案】C【详解】A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铁和氧气点燃要生成氧化铁,无法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B 、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不能反应,故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无法生成碳酸钠,不符合题意;C 、氧化铜加入稀盐酸能生成硫酸铜,再加入铁,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均能一步实现,符合题意;D 、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三氧化硫,生成的是硫酸钠而不是亚硫酸钠,故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无法一步生成亚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考前必做难题3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1分)1.解答:解: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碳酸钙的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为零.由题意可知,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20:6,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解答:解: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则:19g 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19g×=2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2g÷×100%=18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9g﹣18g=1g;故选A.3.解答:解:A、由流图可知固体b为铁,故A正确.B、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故B正确.C、滤液a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和硫酸3种溶质,故C正确.D、固体a中含有锌,c是硫酸锌,滤液a中含有硫酸锌,b中含有硫酸锌.故D错误.故选:D.4.解答:解:A、物质甲、乙分别为硫酸、硫酸钠,含有相同的硫酸根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不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A错误;B、物质甲、乙、丙分别为氯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钾,含有相同的钾离子,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不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B错误;C、物质甲、乙分别是碳、水,碳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C错误;D、物质甲为铁可与物质乙氯化铜、丁盐酸反应置换反应,物质乙为氯化铜可与甲铁、丙锌两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物质丙为锌可与乙氯化铜、丁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物质丁为盐酸可与甲铁、丙锌两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物质丁盐酸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乙氯化铜,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故D正确;故选:D.5.解答:解: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水蒸气被吸收;最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和氢气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气被消耗,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选:A.6.解答: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既没有硫酸铜,也没有稀硫酸,如果含有硫酸铜,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如果含有稀硫酸,加入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产生气泡;①氧化铜和铁都是黑色的,所以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②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能和铁反应生成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反应,则滤渣中没有铁,如果铁足量,则滤渣中有铁,所以滤渣中不一定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③因为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先和氧化铜反应,如果稀硫酸的量不足,不足以和氧化铜完全反应,那么就没有气体生成,并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如果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时,铁丝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所以以上说法中①②是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7.解答:解: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钙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故选C.8.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CO2鉴别NaOH 溶液和Ca(OH)2溶液,故A能达到目的;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B能达到目的;C、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C不能达到目的;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故D能达到目的.故选:C.9.解答:解:A、AgNO3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铁,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B、NaOH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与碳酸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C、Ba(OH)2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不是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D、BaCl2溶液与氯化铁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10.解解: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答: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A、AgNO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B、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正确;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NO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D、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不可能是铁,故错误;故选D.11.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的Cu2O的质量为x,生成铜的质量为y,Cu2O+H2SO4=CuSO4+Cu+H2O,144 64x y=,y=,根据题意有:6.8g﹣x+=4.8g,x=3.6g,原混合物中的Cu的质量为:6.8g﹣3.6g=3.2g,则原混合物中的Cu2O和Cu质量比为:3.6g:3.2g=9:8,故选:A.12.解答:解:A、对比实验①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与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B、对比实验②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相同,但温度不相同、稀硫酸的浓度不同,无法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C、对比实验①和③,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的体积与浓度相同,但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正确.D、对比实验①和②,锌的质量相同,稀硫酸酸的体积相同,但稀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稀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故选:C.13.解答:解:①向H2SO4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溶液总质量是增加的,但随着NaOH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会一直增加,即最后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直线.故①不符合图象;②向HCl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氧化铜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溶液的总质量是增加的;当盐酸消耗完后再加氧化铜,氧化铜不和CuCl2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氧化铜就不会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②符合图象;③向BaCl2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二者会反应生成NaCl和BaCO3其中BaCO3是沉淀,不在溶液中,而且无法判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比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的大小,即溶液总质量变化可能增大可能减少.故③不符合图象;④向H2SO4溶液加入锌粒,二者反应生成ZnSO4和H2,有H2逸出,但加入的锌粒的质量比逸出的H2的质量大,所以溶液总质量增加;当消耗完后,锌粒和ZnSO4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所以锌粒不再进入到溶液中,即溶液总质量不再改变.故④符合图象.故选B.14.解答:解:A、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aCl2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能与足量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15.解答:解:该物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判断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装置增重1.08g,而D装置吸收的是水,故生成水的质量为1.08g,其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00%=0.12g;而E装置中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4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100%=0.72g,而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该物质中含有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题给物质含有的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为:0.12g+0.72g=0.84g<1.8g,所以在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故选B16.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2﹣﹣=,故选项说法正确.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g:8.8g=1:2,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7.解答: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酸性消失,溶液恢复为紫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将石蕊的紫色吸附掉,变为无色,观察选项,故选:A.二、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68分)18.解答: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受热蒸发、电解水两个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水受热时,水分子没有改变,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故填:水受热时,水分子没有改变,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2)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②由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总个数不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总个数不变.(3)①甲、乙两个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填:遵守.②两个装置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甲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故填:甲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增大,一部分气体进入气球,气球胀大;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19.解解:(1)达到一定温度,A在B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因答: 此是铁和氧气点燃产生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O 2Fe 3O 4;(2)在一定条件下,C 、D 两种物质均能与E 反应,且生成相同的物质,其中C 是单质,D 和E 都为氧化物,且生成相同的物质,因此可能是碳、一氧化碳分别于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 ;C+2CuO2Cu+CO 2↑;(3)X 、Y 、Z 三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X 为氧化物,结合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X 、Y 、Z 可以分别是水、氢氧化钙、碳酸钙或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带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H 2O 、Ca (OH )2、CaCO 3(或CaO 、Ca (OH )2、CaCO 3);X→Y 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O=Ca (OH )2;Y→Z 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a (OH )2=CaCO 3↓+H 2O .20.解答:解: (1)①在水(H 2O )、铜(Cu )和氯化钠(NaCl )三种物质中,水(H 2O )由水分子构成、铜(Cu )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NaCl )由离子构成.②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可知一杯水所有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1:8;③图中的微粒,最外层电子得了2个,故其符号为 S 2﹣; ④O 3中+3的含义为:在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2)由图示的情况可知:A 中含有3个氧气的分子,B 中含有的是3个氨气分子(NH3);由于C中含有2个水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故答案为:(1)①氯化钠或NaCl;②1:8;③S2﹣;④在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2)①NH3;②C.21.解答:解:(1)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结合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B是氢氧化钙,甲、乙、丙为氧化物,甲和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甲、丙是水或氧化钙中的一种,A、B、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所以A是硫酸,甲和硫酸会发生反应,所以甲是氧化钙,丙就是水,氢氧化钙会转化成盐C,氧化钙、水和氧化物乙会生成盐C,氢氧化钙会与氧化物乙反应,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所以C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氧化钙和酸反应会生成水,氧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硫酸和氧化钙会发生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水,氢氧化钙和硫酸会生成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丙是H2O,A是H2SO4;(2)水存在时,甲和乙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CO2CaCO3,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H2O H2SO4;(2)CaO+CO2CaCO3,化合;(3)Ca(OH)2+CO2═CaCO3↓+H2O.22.解答:解:混合物A加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是二氧化碳,说明A中含有碳酸钠;由于得到的是溶液,故固体全部溶解,说明A中不含有铜;溶液C加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故C中含有氯化钠,可能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产的氯化钠,也可能是原来就有的氯化钠;滤液D加氢氧化钠溶液能的到蓝色沉淀,说明D中含有铜离子,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铜离子的物质是氧化铜,故A中一定含有氧化铜;D中含有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H是硝酸钠,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B是二氧化碳,故填:CO2;(2)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氧化铜,一定不含有铜,故填:Na2CO3、CuO;Cu;(3)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铜离子,故填:Na+、Cu2+;(4)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故填:Cu(NO3)2+2NaOH=Cu (OH )2↓+2NaNO 3;(5)要证明是否含有氯化钠,需要将碳酸钠除去,可以加入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钠,故填:AgNO 3;AgNO 3+NaCl=AgCl↓+NaNO 3.23. 解答: 解:方法二: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 【实验探究】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NaNO 2+NH 4ClNaCl+N 2↑+2H 2O+Q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 (3)设反应生成N 2的质量为xNaNO 2+NH 4Cl NaCl+N 2↑+2H 2O28 0.21g x 解得x=0.11g ;生成氮气的体积为:100ml ﹣12ml=88ml=0.088L 生成氮气的密度为:=1.25g/L ;【解释与结论】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只是除去了氧气,其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杂质,由于稀有气体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大,所以导致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 【反思与评价】(1)装置中A 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 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答案:【方法二】E 碱石灰【实验探究】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防反应物冲出(3)0.11g;1.25g/L【解释与结论】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反思与评价】(1)C(2)AC24.解答:解:根据题意:G为“紫红色金属”,为铜.而“E为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铁.“I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所以为氧气.A“在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所以为盐酸.由于铜(G)可以和氧气(I)反应生成B,所以B为氧化铜.则A和B反应生成C和D为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铜,而C能够和铁反应,所以C为氯化铜,D 为水.H能够生成水和氧气,所以H为过氧化氢.而EC反应即为铁与氯化铜的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和铜(G).所以转化关系为:(1)D的名称是水;(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3)图中②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水.(2)2H2O22H2O+O2↑;(3)置换反应.25.解答:解:(1)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化学式是Fe2O3;C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2)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氧化铁,C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铁,F是紫色金属属于铜,H是蓝色沉淀属于氢氧化铜沉淀,所以D和E反应是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所以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硫酸铜到氢氧化铜可以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氢氧化铜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2NaOH+CuSO 4═Cu(OH )2↓+Na 2SO 4;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Fe 2O 3;CO 2;(2)①Fe+CuSO 4═Cu+FeSO 4;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复分解反应.26.解答: 解:(1)有表中信息可知第四次中的碳酸钠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3g+130g ﹣138.6g=4.4g ,(2)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106 117 44 x y 4.4g,解得:x=10.6g ,y=11.7g纯碱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是:=%;(3)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 13g 样品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13g ﹣10.6g=2.4g ; NaOH+HCl=NaCl+H 2O402.4g zz=3.51g13g 样品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根据表中信息画出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图.答案:(1)(2)% (3)%(4)27.解答:解:(1)固体甲和液体乙混合产生气泡,故甲可能为碳酸钠、碳酸钙、铁,乙为盐酸;故填:盐酸;(2)固体甲和液体乙混合产生气泡,观察到B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下降,可能是由于液体倒流的结果,因此可能是氧化钙和水混合放出热量,空气溢出,然后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液体倒流,使B中液面下降;故答案为:CaO+H2O=Ca(OH)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一段时间后A中温度下降,气压减小,B中液体倒吸;(3)经过甲和乙反应后,B中溶液流入A中,说明A中的气压减小,因此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反应产生碳酸钠与倒流的B溶液反应出现浑浊现象,则B中的溶液可能是石灰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溶液变浑浊;故填: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4)固体甲和液体乙混合产生的气体和B 中的溶液混合,溶液浑浊,可知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溶液浑浊的反应是CO 2+Ca (OH )2=CaCO 3↓+H 2O ,因此A 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关闭K ,A 中不断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大,因此A 中盐酸进入B 中将生成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掉,因此溶液由浑浊变澄清;因此实验后B 中澄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钙;若盐酸过量,盐酸将氢氧化钙反应掉后有剩余,因此还会有氯化氢;溶液B 中若含有氯化钠不会影响实验的现象,因此可能含有氯化钠. 故填:CaCl 2;CaCl 2、HCl ;NaCl 、CaCl 2、HCl ;NaCl 、CaCl 2.28. 解答: 解: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100 73 111 111﹣100=11 y x 27.2g ﹣25g=2.2g==解得:x=14.6g y=20g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4.6g÷%=100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100%=80%答:(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00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29.解答:解:设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NaOH的质量为y,生成CaCO3的质量为z.Na2CO3+Ca(OH)2=CaCO3↓+2NaO H106 74 100 80x 10g×% z yx=1.06gz=1gy=0.8g答:6克该药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2)溶液中溶质NaOH的质量=0.8g+(6g﹣1.06g)=5.74g水的质量是13.7g,则有溶液的总质量=6g+13.7g+10g﹣1g=28.7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答:滤出沉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30. 解答:解:(1)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铜锈的化学式是Cu 2(OH )2CO 3;因为Zn 2(OH )2CO 3中没有氮元素,该物质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所以反应物中一定没有氮气;结合铜生锈的条件及其铜锈的化学式,类比锌片表面形成薄膜的条件及其化学式,可以判断锌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薄膜. 故选:C .(2)①完全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差,就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33.2g+10.8g ﹣43.9g=0.1g ;故填:0.1g ; ②设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烧杯中稀硫酸废液的质量为:33.2g ﹣18.2g=15.0g Fe+H 2SO 4═FeSO 4+H 2↑ 98 2 x 0.1g 则,解得x=4.9g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③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则铁锈消耗一部分硫酸,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氢气求出的硫酸质量就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偏小.故答案为:(1)C;(2)①;②%;③偏小;硫酸与铁锈反应点评:解答本题运用了类比法,这种方法在解题时用处很大,要领会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