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河乡白马观的故事和传说汇总
德阳白马关景区简介
德阳白马关景区简介
德阳白马关景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是一处集文化观光、旅游购物、运动养身、休闲娱乐、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景区以三国历史文化为主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博物馆、金牛古道、庞统墓、落凤坡、换马沟、八卦谷、张飞点将台、万佛寺、倒湾古镇、五丁谷等旅游景点。
白马关景区是德阳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依托蜀道五关之一、军事重镇——白马关而建。
景区内保存有古代国家级道路——金牛古道,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在三国时期,这里曾是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庞统祠是景区的核心景点,是全国唯一纪念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专祠。
祠内保存有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等建筑,以及相传是张飞所栽的两株大柏。
祠内还设有展厅,展示庞统的生平事迹和白马关的历史。
除了文化观光,白马关景区还提供了丰富的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如东篱南山国际乡村俱乐部的滑草场、卢梭自然教育基地的亲子活动等。
同时,景区内还有精致的露营基地,如鹿头关野奢营地和滑草场露营基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选择。
白马关景区门票免费,但参观庞统祠博物馆需购买门票。
景区对持有关证件的残疾人、现役军人、年满65周岁老人及1.2米以下儿童提供免票优惠,对学生实行半价优惠。
总的来说,德阳白马关景区是一处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自然风光的美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游客了解三国历史、体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四川白马关的历史故事
四川白马关的历史故事
四川白马关的历史故事主要聚焦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智谋与庞统的英勇。
白马关,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占据着重要的古蜀道节点,见证了无数英雄的豪情壮志与智勇之举。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出身于东汉末年襄阳(今湖北襄阳)的一个名门望族。
他才思敏捷,善于谋略,是刘备帐下无可替代的谋士。
211年,庞统随刘备入川,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进攻雒县的战役中,他不畏艰险,率领部队发起冲锋,却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庞统的英勇事迹传颂千古,他的墓地位于白马关旁的一处山坡,因他号“凤雏”,故后人称此地为落凤坡。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卧龙”。
作为蜀汉的丞相,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谋略,辅佐刘备父子,稳坐江山。
他的长子诸葛瞻在邓艾攻进涪县(今绵阳市涪城区)时,率军到鹿头山绵竹关(即白马关)布兵防守。
邓艾派人送书信引诱诸葛瞻说:“如果你投降,我肯定向魏王上书请求封你为琅琊王。
”诸葛瞻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斩了邓艾的使者,登上鹿头山指挥蜀军与邓艾率领的曹魏军队进行决战。
虽然诸葛瞻占据有利地形,但由于仓促应战,加之蜀军很多士兵从未参加过战斗,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在魏军的凌厉攻势下,蜀军渐渐不敌。
诸葛瞻、张遵(张飞之孙)先后被魏军砍下头颅,蜀军将士大部殉难,白马关失守。
在白马关以东的倒湾地区,有一座祠堂纪念诸葛瞻和张遵,被称为“诸葛双忠祠”。
这座祠堂古朴庄重,每当夕阳西下时,祠堂的影子在古道上拉得长长的,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
白马村的鬼故事
白马村的鬼故事白马村是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小村庄,周围群山环绕,风景秀丽。
然而,人们却很少到这个村庄来,因为有一系列关于白马村的鬼故事流传开来。
这些故事让人们敬而远之,对这个村庄充满了神秘和恐惧。
白马村的鬼故事始于几十年前的一个夜晚。
当时,村庄的居民们都聚集在村子的广场上,庆祝一个重要的节日。
就在这个时刻,一声巨大的尖叫声突然划破了夜空,吓得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喧嚣。
大家迅速朝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却发现没有任何异常。
然而,从那一刻起,村庄中开始传言有鬼魂出没。
最早听到这个消息的是白马村的村长,他当时正准备安排村子的重要事务。
村长没有马上相信这个传言,他觉得这只是无稽之谈,可是,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
白马村的居民开始看到一匹纯白的马漫游在村子周围的树林里。
这匹马没有主人,看起来既美丽又神秘。
人们设法追踪这匹马,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村庄似乎被它的出现笼罩着一层诡异的阴影。
白马村的居民们对这个神秘的马越来越感到不安。
有的人甚至开始相信这匹马是来寻仇的游魂,他们禁止家人外出夜晚。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婴儿的失踪。
有数个孩子无故失踪,每一个案件都没有目击证人或任何线索,只留下了一缕缕令人不安的寒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马村的鬼故事渐渐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有人说这个村庄是被诅咒的,而有人则认为村庄的地理位置导致了超自然事件的发生。
人们开始远离这个村子,它变得与世隔绝、陷入了无人烟的寂静。
然而,有一名年轻的调查员对这些鬼故事充满了兴趣。
他决定深入调查,找出真相并解开白马村的谜团。
这位调查员来到了白马村,开始与当地居民交谈,收集各种信息和线索。
他的努力逐渐取得了成果。
他发现一些老居民曾经目击到一位年轻女子骑着一匹纯白的马,经常穿行在村子附近的树林和山间。
这个女子据说是白马村一位爱马失控身亡的女子,她的灵魂无法超越这片土地的束缚,因此,她就成了白马村的鬼魂。
调查员找到了这位年轻女子的亲人,并与他们谈论了这个故事。
他们深情地讲述着女子与马的深厚关系。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
白马关改写蜀汉历史的最后一道关隘白马关是成都平原的屏障,秦入蜀最后一道关隘,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
它是有汉以来,由西安至成都入川后,经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五道关隘的最后一关。
清朝罗江才子李调元也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
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白马关,从诗中我们不难想象,古代白马关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
白马关,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
除了有“小咽喉”的战略地位外,更重要的是白马关与刘备的军师庞统密切相关。
历史上的白马关曾三易其名。
东汉时因其地处古绵竹城东北,称绵竹关;隋唐时因其地处鹿头山而改名鹿头关;唐昭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前蜀高祖王建借汉高祖刘邦曾骑白马过此、庞统和刘备曾在山下换马这两个典故,定名白马关至今。
庞统,湖北襄阳人,智慧超群。
蜀汉军师,与诸葛亮齐名。
赤壁之战后,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与庞统相见,见识其非凡才略后,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雏城(今四川省广汉市)时,被时任守城大将张任用箭射死(也有中流矢身亡的说法),时年36岁。
庞统的死让刘备感到非常痛惜,将其厚葬于白马关鹿头山。
刘备称帝后,追封庞统为关内候。
后又被谥为靖候,并在墓前建祠祭祀。
庞统祠墓共分为门厅、二师殿、栖凤殿和墓园四部份。
公元1682年,王屏藩乱蜀,庞统祠墓毁于战火,康熙三十年(1707年),四川巡抚能泰在原祠墓基础上复建成今天的规模。
庞统祠位于白马关内,是安葬和纪念庞统的专祠,也是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
明清时期曾毁于战火,从康乾年间相继进行修缮改建,落成了现在的规模。
2006年5月,庞统祠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关因庞统阵亡扬名,也因关隘形同虚设,导致蜀国灭亡让后人唏嘘。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的军事行动,一路大军由钟会统率,被蜀将姜维拼死阻于剑门关下。
白马人的民间传说与族群认同
摘要:认同是指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所发现的差异、特征及其归属感。
它既是一个社会群体借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又是一个群体借以团结其成员的核心力量。
族群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想象”。
文县白马人是我国“藏彝走廊”中一支民俗独特的族群,他们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构成了白马人最重要的“集体记忆”,一代一代深深地镌刻在族民们的脑海中。
白马人在对祖先历史的追忆中,延续并强化着“想象的共同体”意识和“边界”意识。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一个民族或族群的存在是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作为这一理论的逻辑延伸就是任何民族或族群文化都创造并发展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而人是具体文化的创造者人的文化创造又是在具体的空间和时间中展开的。
就白马人①而言,他们是白马族群地域文化的创造者,而白马族群文化又是在白马族群居住地和历史变迁中展开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族群地域孕育了白马人族群认同意识。
白马族群自战国至秦汉以来就居住在松藩、平武、甘肃南部广大的地区,与白马人现今居住的地区基本上是吻合的、一致的,均处于华夏边缘。
白马人世居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较多地保留了从古代社会承传下来的文化信息。
这一居住空间的边缘性塑造了白马族群在空间和文化上的双重边缘性。
正是这一特点构成白马人不同于周边共生族群———汉、藏和羌的文化景观。
正是这些文化景观建构了白马族群认同的逻辑起点,也正是这一族群地域孕育了白马族群的认同意识。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进行民族调查和识别时,鉴于白马人聚居区与藏族聚居区地缘关系紧密,又由于部分白马人识藏文、说藏话,便被暂定为“藏族”。
人们习惯以“白马藏族”称之,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藏族”,称自己为“白马人”。
他们也多次要求政府承认他们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20世纪7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组会议上把“平武藏人”或“白马藏族”作为民族识别工作遗留问题的典型予以介绍,认为“平武藏人”或“白马藏族“”在历史上并非藏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陇西影视城半山白马庙的传说
陇西影视城半山白马庙的传说马将军的传说在陇西民间,有个白马将军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据说在东汉末年,南安郡有个叫庞德的年轻人,身高八尺,身材魁梧,膂力过人。
庞德自幼骑马射箭练就一身好功夫,尤其使一把截头大刀,无人能与其匹敌。
庞德少年英武,一时名扬郡里。
到了青年时期,庞德应征随马腾军队西征北伐,功盖全军。
后来,他转在曹操麾下效力,被曹操拜将封侯。
庞德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斩吴将,败魏延,救曹操,拔宛城,枚不胜举。
这一年,庞德率军与关羽军展开生死对决,庞德抬着一口棺材上阵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关羽慌忙调转马头,手捂伤口,带箭败阵而去,庞德正想追杀关羽,无奈己方鸣金收兵,使关羽躲过一劫。
那时,庞德常跨一匹白色战马,关羽军都叫他白马将军,对他十分忌惮,而庞德军士气高涨,锐不可当。
当时战争形势已基本明朗,庞德眼看胜利在望。
而就在这个时候,谁料一场大雨突然降临,竟然彻底扭转了战争结局。
本来庞德奉命领军在樊城(今湖北襄阳)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遭遇天降暴雨,暴雨过后接连十余日霖雨不断。
这天清晨,突然汉水暴溢,滚滚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庞德军营顷刻间尽被洪水淹没,平地积水五六丈之深,庞德所率皆北方军士,本不识水性,何曾见过如此洪涛?大多溺水而毙。
情急中众将领护卫庞德避水上堤。
此时,关羽乘船攻击庞德军,以大船四面发箭射向堤上。
庞德弃马步战,被甲持弓,箭不虚发。
两个部将欲降关羽,尽被庞德收斩。
庞德自日出力战至日过中天,关羽攻势越来越急,庞德箭矢即将用尽,双方短兵接战。
庞德对督将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
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然而水已淹过了人的腰际,魏军吏士抵挡不住,都投降了。
庞德与麾下仅剩余的三名将士,收弓带矢,乘小船想回樊城军营。
不料一个浪头将小船掀翻,弓箭全部落水,庞德独自一人抱船随水漂流,被关羽护卫周仓所擒。
双方混战时,水位渐涨,没过江堤,堤上马嘶人号,东奔西走。
白马山 洗马河 地名由来
白马山洗马河地名由来朱传江李乃瑞收集整理距鲁屯镇四里许的西南,有一座巍峨的大山,四季花木葱茏,青翠欲滴,其状象振鬃欲飞的马,当地人称之为白马山。
只要看到这座振鬃欲飞的白马山,就会触起一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鲁屯属夜郎国管辖的一个郡。
郡中有个善于养马的人,他在郊外散步时拾得一匹小白马。
一日他牵着小白马到东城外的一个小沼池去舀水洗马,小白马遍身都是马屎疙瘩。
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奇怪的是小白马越洗越大。
白马嫌水太小,就用脚往下直刨,刨着刨着突然叮咚一声,一股晶莹如银的水直往上冒、冒、冒……越冒越大,最后淌成一条清澈的小河。
当河水快淹没小白马时小白马就嘻嘻嘻几声嘶叫,银鬃一抖飞到一座娟秀美丽的大山上去了。
后来鲁屯人把这条河称为洗马河,至今这面居住的地方也叫洗马河。
那白马是一匹浑身无一根杂毛的,白如雪练的好马。
长一丈,高八尺,胸宽合围,臂圆似鼓,双耳直竖,奔跑起来四蹄生风,嘶叫咆哮时有龙腾大海之势。
其性刚烈如火,人凑近时它会睁大眼睛,抖动鬃毛,嘶叫示威。
白马飞到白马山后,任何人都没有接近过它。
但此马很通人性,体恤屯中百姓。
那年天旱土地开裂,眼看庄稼即将枯死,白马就银鬃一振,普降一场甘雨,因此郡中人年年丰收。
更令郡人欣喜的是它每天晚上都会按一、二、三、四、五的更系来引颈长鸣。
其声高亢而悠远,叫声传到鲁屯城中,人们就知道是几更天了。
这个动人的传闻很快就传遍盘江八县。
话分两头,却说盘县碧霞寺,十世禅师张一丰乃张三丰之长兄。
据说寺内历代禅师都要养一匹灵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又有夜眼,黑夜行走如同白昼。
如此灵马老死或夭亡要按西藏喇嘛圆寂时寻找灵童来接喇嘛一样去寻找灵马接班。
一天早晨小沙弥牵着一匹刚找来的白色小灵马到寺外山上去放牧,不慎小灵马失踪。
全寺僧人四处寻找未果。
一日信僧和尚将鲁屯这一传闻禀告长老张一丰。
长老双手合十道了声“善哉,南无阿弥托佛”,便餐风沐雨,晓行夜宿,跋山涉水,倍受辛劳,专程赶到鲁屯寻找灵马下落。
长城印象之含笑的白马关
北京纪事64老城故事长城印象之含笑的白马关文·图◎ 张生军每次到白马关,总会让我想起那个经典的段子: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有唐僧。
其实,要我说,骑白马的还有杨六郎。
因为白马关就是从杨六郎的故事里,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据说,杨六郎镇守边关时,在白马关附近的野马川驯服了一匹白色的野马,作为自己的坐骑。
敌军一看到白马银枪,顿时丧胆。
后来,为防止敌军进犯,杨六郎就将白马留在这里,敌军一看到它就都吓跑了,这里就被叫做“白马关”了。
在白马关堡门口,还真有一匹白马,却是后人用汉白玉石塑了放在这里的。
堡子大门上的“白马关堡”几个字已经有点模糊了,城砖和基石虽有些斑驳,保存得还算完整。
门口还有一棵老柳树,虽已隆冬,柳枝随风摇摆,点缀着这座400年的古堡,显出了几丝青春的气息。
独自攀上城墙,本就不算巍峨的城堡就显得更加狭小。
是啊,这座城堡周长也才400米,一条大街,几十户人家,半个小时也就转遍了。
别看堡子不大,名气却不小,在《四镇三关志》《三关边务总要》《读史方舆纪要》这些古籍上都有记载。
不过,我都没有看过,这些提到的古籍其实是我从网上搜索来的。
我想,其实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未必都是为了了解城堡的历史,他们或许都是像我一样,更多的是为了感受这一份深藏心底,或悲或喜的心情。
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一定都是沉重,它既教会我们思考和成长,也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过往和一份内心的从容。
静静坐在城墙上,阳光明媚,身畔有一缕清风掠过。
我轻轻抚摸着脚下的一块块布满青苔的城砖,感觉着时间的悄然流逝。
是的,这每一块斑驳,都是岁月的见证,都是一份饱经风霜的印记,我无法知道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刀光剑影抑或风花雪月,但是,我却用心能感受到它所历经的一切,或沧桑或美好,如此刻我的心情。
白马雕塑老城故事65一位老人带着一只小狗,从村中的老井中打上一桶水,他说,尝一口吧,很甜。
在他的身后,是一些荒废了的老屋。
院子都是城砖垒砌,房子也是石头的,大门上依稀还残存着旧时贴的对联,木窗棂上还有两张早已褪了色的大红喜字。
河南滑县:千年古村白马墙“马不欺母”的传说
河南滑县:千年古村白马墙“马不欺母”的传说中原腹地,豫北滑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有一个村庄叫白马墙。
从现在的村容村貌来看没有什么特别,与周围村子一样。
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而又平凡的生活。
可是这个村子名字却又有着一个相传很久的的故事,给它蒙上一批神秘的面纱。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在此转了三个弯,由南向北流向黎阳(现在浚县)以后转向东方,北依金堤滔滔而去。
这一代有山有水,植被茂密,人们依山傍水而居,既耕种农田又放养骡马牛羊,。
更特别的事这里的白马高大肥美,远近闻名。
有一天,一匹母马发情,主人为了繁殖更多更好的白马,就在马群中挑选了一匹最好的白马与这匹马交配。
不料,这匹白马无论如何也不靠近发情母马。
主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马是这匹母马所生。
马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
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点就是马不欺母。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主人用布遮住白马的眼睛让其交配。
结果交配成功,可当人们去掉白马的遮眼布以后,白马发现与它交配的是自己的母亲,只见它咆哮如雷、悲声嘶鸣、挣脱缰绳,一头撞向墙头,顿时鲜血如注,“噗通”倒地而亡。
主人见这种情况后悔莫及。
全村都被白马这种行为感动,于是就像埋葬自己的亲人一样,把这匹白马埋葬在这面墙边。
马不欺母,白马撞墙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方圆百里。
这座村子从此叫白马墙。
村东的山就叫做白马坡。
就连黄河边的渡口也叫做白马渡,与黄河北岸的黎阳渡遥遥相望。
从此这个地方的名声越来越大,人口也越聚越多,秦朝统一六国以后这里已近万人,官府就在这里筑起白马城设白马郡。
到了三国时期还曾建立白马国,魏国曹操的儿子在这里任国王,这里逐步发展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甚是繁华。
沧海桑田,日月更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山被夷为平地,黄河多次泛滥吞噬了无数人的性命。
繁华的白马城被深深的埋在了黄沙下面,如今黄河已向东移动了一百余里。
昔日的白马渡、黎阳渡也都不复存在,一切都成为历史被人们淡忘。
白马涧历史故事
白马涧历史故事
“哎呀,妈妈,你快给我讲讲白马涧的故事嘛!”我缠着妈妈问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了白马涧游玩。
这里绿树成荫,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真的好美呀!
我好奇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块刻着字的大石头前,爸爸说:“这上面写的就是白马涧的来历呢。
”我迫不及待地想听。
妈妈笑着开始讲了起来:“传说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白色的神马经常在这里出没,它奔跑起来像一阵风似的。
有一次,这里遭遇了大旱,河水都干涸了,人们没有水喝,庄稼也都快干死了。
这匹白马看到人们这么可怜,就用它的蹄子在地上用力一跺,顿时一股清泉就冒了出来,解了大家的渴,救了大家的命。
从那以后啊,人们就把这里叫做白马涧啦。
”
“哇,那这匹白马好厉害呀!”我惊叹道,“那后来白马去哪里了呢?”
爸爸接过话茬说:“有人说它回到天上去了,也有人说它还藏在这山里的某个地方呢。
”
“那我们能不能找到它呀?”我兴奋地问。
“哈哈,那可不好找哟,也许它正躲在哪个角落里看着我们呢。
”妈妈笑着说。
我四处张望着,仿佛真的在寻找那匹神奇的白马。
我想象着它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样子,那该有多酷啊!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一边走一边还在想着白马的故事。
我觉得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真希望自己也能像那匹白马一样厉害,可以帮助别人。
白马涧的历史故事真的太有趣啦!我以后还要来这里,继续寻找白马的踪迹!。
亲历白马人的远古神事
平武县境内的白马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至今保留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关于白马人的族属一直以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多数学者认为白马人是曾经在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的氐族遗存,也有少数学者支持白马人为藏族或羌族后裔。
在过去,白马人对自己的族属没有什么概念,自称为“达布”或“贝”,被汉人称为“番”。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人被归为藏族,称为“白马藏族”以示区别。
目前,白马人集中分布在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以平武县最多,大约4000多人。
平武县周边零星分布着白马人的寨子,远远望去,像镶嵌在群山中一般。
头戴毡帽的白马人从来都与深山相伴,他们向自然索取,也虔诚地供养自然。
74 中国国家旅游 China National Travel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在平武当地学者阿贝尔的日常生活中,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白马人,他们一丝不苟地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花腰带和野鸡翎子格外显眼。
这些白马人在街头巷尾讲自己的语言,也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然而,不管走到哪里,白马人跟自然却是融洽的。
汉人讲究,坐要坐椅子、睡要睡床;白马人不讲究,公路边的石头、公园里的树木和草地、街边的水泥台阶都可以是他们的椅子和床榻。
阿贝尔第一次走进白马寨子是在1986年,他对那里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自己的出生地。
王坝楚寂寞的小街,夺布河亲历白马人的远古神事流过的灌木丛和草滩,焦西岗的风,详述家一畦畦的甜菜和莲花白,扒西家的洋芋地,从羊洞河看过去下壳子错落有致的杉木板房……在阿贝尔的记忆中都非常清晰。
从夺布河畔往上看,半坡上的焦西岗像一头骄傲的牦牛。
仲夏雨雾中的详述家潮湿、朦胧,周边有果木、蔬菜和灌木衬托,水淋淋地葱郁。
从下壳子看上壳子,高在云端入仙境,但也是外人不知其苦难的仙境。
夏天的白马是绿调的水彩画。
而且是浓绿浓抹。
6月是翠绿,7月是葱绿,8月、9月是墨绿。
白马画山的传说故事
白马画山的传说故事相传天庭养有一匹神马叫白龙驹。
一天,在南天门偶遇王母娘娘的小女七仙女,两人一见钟情,偷偷来到人间,入住在海子高山上。
王母娘娘发现后,就把白龙驹困在海子高山上的森林之中,把七仙女带回天庭。
从此,七仙女再也见不到白龙驹,整日思念不止,泣涕涟涟。
满怀悲愤的七仙女,一天又违背王母娘娘的意愿,偷偷下凡与白龙驹相见。
王母娘娘大怒,命令托塔天王带兵将白龙驹和七仙女押回天庭处置,白龙驹被王母娘娘用戒尺打到头部,当时就被打晕了。
王母娘娘便下令太上老君处罚,太上老君不敢违背,于是就令神童背着白龙驹随他一阵狂风飞到了海子高山丛林中,太上老君用脚一跺,出现了一个大坑,就将白龙驹埋在了山顶上。
不久,在埋白龙驹的地方,长出了一棵紫杉树(又称红豆杉)。
从此,这座山体的形状一下变成了一座状若仰天长嘶的马头,人们就把海子高山称为白马山。
七仙女得知白龙驹被处死后,十分悲痛,整日沉默不语,不吃不喝。
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觉得败坏门风,于是大发脾气,把七仙女贬落凡间。
从此,七仙女投宿家住白马山下一小村庄的杜清堂家,取名杜鹃。
杜鹃每天都跟着爷爷上山采药。
杜鹃的爷爷杜清堂上山采药已有50多年的历史,几乎每天都要到山里去,哪座山头上有什么药材,他了如指掌。
由于年龄大了,他有些驼背,但行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比年轻人慢。
白马山、公鸡山、响水岭、老鹰岩等多座山岭,连绵起伏,对于这几座山,杜清堂再熟悉不过了,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过他的脚印。
50多年来,当年的小树长成了大树,杜清堂也老了,但他始终不愿放弃这份营生。
杜鹃第一次同爷爷上白马山,她的体会最深,在她的心目中,白马山比较陡峭,山体上一片翠绿。
上山采药过程中,杜清堂练就了一身攀爬“功夫”,一般的陡峭山体根本难不住他。
走了一段路后,山体坡度越来越大,有的地方直接垂直而上了,而且很多石块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变得有些松弛,一碰触就可能滚落下去。
前行中碰到一处高达两米的峭壁,杜清堂对孙女说:“我在前面,你在后面,跟着我慢慢往上爬。
朱自清《白马河》梗概
朱自清《白马河》梗概《白马湖》是朱自清在1929年11月1日《清华周刊》第32卷第3期上发表的一篇散文。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
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
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
但那却是一个不坏的地方。
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坏的名字。
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有这个名字。
这个故事也是一个不坏的故事。
假使你乐意搜集,或也可编成一本小书,交北新书局印去。
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
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
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
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
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
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
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
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
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铃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
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
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
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
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
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
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
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
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
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
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
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
白马关历史故事
白马关历史故事
白马关历史故事白马关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军事关隘,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的西汉时期。
白马关的故事与著名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马关的故事始于公元219年,当时曹操的大军攻打西蜀,关羽率领军队守卫白马关。
曹操派出名将许褚前来挑战关羽,但关羽一招制胜,许褚败退。
曹操见许褚不敌,决定亲自出马。
关羽与曹操展开激烈的战斗,最终关羽以一敌十,力挫曹操,守住了白马关。
这场战斗使关羽声名大噪,被誉为“白马将军”。
白马关的胜利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
奇故事。
关羽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白马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记载,它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坚持和勇气。
白马关的战斗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种精神的胜利。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念、勇气和智慧,就能战胜困难,守护我们心中的信仰。
白马关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历史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要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白马关的历史故事是一段激励人心的传奇,它告诉我们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将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滑县:白马坡故事——铁枪寺与十二眼井
滑县:白马坡故事——铁枪寺与十二眼井“彦章打马上北坡,新坟更比旧坟多。
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
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
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熟悉秦腔的人大概都会知道著名剧目《苟家滩》中的这段唱词,这段唱的正是王彦章。
浚县东南和滑县交界处,有一条河流叫金堤河,也叫浚滑沟。
金堤河在滑县白道口镇大刘营村东,历史上有一渡口,称青龙口。
五代时的李存孝和王彦章两名勇将曾交战于此,并流传下来富有传奇色彩的李存孝力服王彦章的故事。
梨园戏剧《王彦章撑渡》、《李存孝过江》都取材于此故事。
滑县东北三十五里白道口镇王家庄村南一里处,有一处古今闻名的古迹十二眼井,俗传为王彦章将军的避兵洞。
龙王庙内有一眼,其余四眼被黄土掩埋。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有七眼井,淤泥半埋破烂不堪。
每井都是口小底宽,四壁用细石砌成,长宽均一丈,底皆铺石,光滑如砥。
每井只隔一墙,有石门相通。
井内设有石羊石桌石椅和石头雕刻的十二属羊。
传说井下五米处有古墓。
井内有洞,穿过金堤河,向南通往大刘营铁枪寺。
据说天旱祈雨,十二眼井最为灵验。
光绪三年,天下大旱,寸草不生,颗粒不收。
于是龙王显灵,给朱村朱员外托梦,要想生存,集中人力,带上供品,前去王庄掏井(王庄村十二眼井)。
王庄人翻石帽,朱村人掏井。
果然朱员外按梦中所办,来王庄淘井,翻石帽,结果掏完井后,在回家的路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就下起来了。
从此以后,逢旱就淘井,翻石帽(现石帽还在庙院)就形成了惯例。
铁枪寺位于滑县城东北15公里大刘营村东,是1987年河南省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枪寺原名明月寺,建于盛唐永昌元年。
五代时,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在这里。
王彦章曾与晋军激战时,曾驻军滑州明月寺(在滑州城东北)。
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将明月寺改为铁枪寺。
寺内有王彦章的画像,陈列有王彦章使用过的铁枪。
北宋时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于庆历二年(1042年)任滑州通判,曾出巡铁枪寺,深为王彦章的事迹所感动,亲撰《王太师画像记碑》:“在梁以智勇闻,晋梁之争数百战……而晋人独畏彦章……”讴歌了这位忠心不二的爱国名将。
德阳白马关的历史故事
德阳白马关的历史故事德阳白马关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一座重要关隘,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成为了多次战争和历史事件的舞台。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白马之战:白马关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公元316年东晋时期的一场战役。
当时东晋将领裴横带领三千余人在白马关击败了大将葛荣,德阳白马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遗址,下面是与白马关相关的历史故事之一:白马关之战发生于公元190年,这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
当时东汉朝廷已经衰弱不堪,地方割据的战争频发。
此时,关中地区的杨李之乱(指杨常与李蕤)使得东汉朝廷军队分散,势力削弱。
而汉室宗室刘备正在东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
刘备巧妙地利用了宛城地区的杨李之乱,趁机北上进军关中。
他自称为汉朝末代宗室,号称汉室宗亲,并声称自己要为汉室复兴而战。
在他的统一下,各地的军队纷纷归附于他,使得他的势力逐渐壮大。
白马关是刘备进军关中的必经之处,关中军阀张鲁知道刘备的野心,于是严密防守白马关,并令关中各路军队加强巡逻,封锁了刘备的前进道路。
此时,刘备使用了一种从阿巴嘎旗夺取来的计策:在夜间放马出关,大肆砍伐树木引起关中军队的注意。
关中军队为了防止刘备的人马通过袭扰,纷纷聚集到关口,而白马关却出现了空虚。
刘备趁机率领大军迅速突破白马关,进军到达关中地区。
而关中军队才反应过来,但已经晚了。
刘备从此开始了对张鲁势力的攻势,最终吞并了关中并建立了蜀汉。
白马关之战成为刘备在东汉末年崛起的重要一战,也为他后来的政治事业奠定了基础。
白马关的历史故事让人们见识到了刘备智勇双全的才能,也展现了动荡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后来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阳白马关是一座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的著名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四川与湖北之间的重要通道之一。
它因为在历史上发生了一些著名的战争和故事而闻名于世。
德阳白马关最有名的历史故事之一是发生在公元205年的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当时,刘备率领蜀军攻打曹操的东吴盟友孙权,而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白马关历史故事
白马关历史故事白马关的背景白马关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境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关隘之一。
白马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地处槐里山脉要隘,地势险要,历来是军事要地。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白马关的重要性1.丝绸之路的要塞: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而白马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塞之一,扼守着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咽喉要道。
这使得白马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军事要地:白马关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历史上,多个朝代都将白马关作为军事重镇,用以防卫边疆。
明朝初年的陈清照父女就曾在白马关驻军。
3.文化交流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白马关不仅促进了贸易往来,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
许多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丰富了白马关的文化底蕴。
白马关的历史故事东汉时期的白马关1.关隘的起源:白马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当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功能。
它最初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并且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2.杨贵妃与白马关:相传白马关是唐代的一位美女杨玉环(杨贵妃)途经的地方。
因为她骑在白马上穿过这座关隘,使得白马关的名字被正式确定下来。
白马关在明清时期的重要性1.对抗西北少数民族的屏障:明清时期,白马关依然是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防线。
对抗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是白马关的主要任务之一。
白马关的驻军不仅要进行防御,还需要进行巡边和巡逻工作,以确保边疆的安宁。
2.白马关与职业兵团的关系:明清时期,白马关是职业兵团的辖区之一。
这些职业兵团由当时的政府组织和管理,主要负责边地的防务和边民的救济工作。
白马关的现状1.文化旅游景区:如今的白马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
白马关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防御设施,游客们可以参观白马关博物馆,了解白马关的历史和文化。
2.丝绸之路的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白马关留下了许多丝绸之路的遗迹。
古白马县民间传说
古白马县民间传说留固壮馍的传说五代时期,后周广顺初年,曾在周世宗柴荣麾下任滑州副指挥的宋太祖赵匡胤,驻扎在白马县城。
有一天,他出城巡视营防,骑马带着随从,出南门向西南飞驰而去,从小营、双村营过范寨、第二寨走横沿村到第三营,向东第六营、九老营,返回路过穆营、许营、双营,当回到白马城南留固集时,已是饥肠辘辘。
这时一股肉油香味扑鼻,更是勾出腹中饿虫挠心。
他策马向前,来到集市边,看见几个人等买即将出锅的油炸肉馍。
他拽住马头飞身下马,几个等买馍的人赶紧躲闪在一旁。
卖油炸肉馍的壮汉上前搭话:“将军若食油炸肉饼馍?请稍等”。
赵匡胤点点头,但见木炭火旺,铁煎盤中一个大油饼馍足有十斤重,黄澄澄的锅巴一层,煎盤沿边油泡吱吱,卖馍壮汉手拿竹简一沾油盆之油,在饼面上抹一圈,猛一翻腾,把大油饼馍撩翻了个儿,油一滴未溅,稍停,卖油饼馍壮汉伸手推饼转了个圈。
道:“就要熟了,我给您切一切包上荷叶就行”。
卖油饼馍壮汉说着把油馍翻了个个儿挑起放在案板上,动刀将饼划了四刀成米字形,切成三角状,用荷叶一裹,双手递给赵匡胤一块道:“将军请慢用”。
赵匡胤伸手接过,热腾腾的油饼馍冒着热气,一指厚的油炸饼馍,中间夹着葱花、熟肉红里透出紫黄,里嫩外酥香气怡人,一看就馋咽欲滴。
“好!好!”赵匡胤连声叫好,顾不得烧嘴皮,也没问是什么肉,站着大吃起来。
卖油炸肉饼馍的壮汉又做成另一个,煎盤中倒入油,将肉馅饼馍放入,一边让座道:“将军请坐,将军来到白马,民心安稳,不再打仗,种田的种田,做生意也能做了”。
赵匡胤问道:“怎么说‘也能做了’?难道做生意有人找事不拿钱不成!来呀,把我的大刀插在此处,看谁再敢欺负生意人”。
说着接过随从递来的马刀,顺手一扬落地三尺,竖立在遮阳伞一旁,闪闪发光,好不壮观。
“将军息怒,有您这话俺就知足了”。
卖油炸肉馍的壮汉作揖道谢。
赵匡胤等随从坐下,吃了几个大油炸肉馅饼馍,又喝了一锅白菜丸子汤,舒舒服服地上马回到白马城。
三日后,卖油炸肉馅饼馍的壮汉抗着大刀带着儿子,来到白马城见赵匡胤副指挥,要将儿子送到帐下供职。
白马河的传说散文
白马河的传说散文陕西省周至县九峰乡余家村西南方有一条河,名为白马河。
据当地人说,此河就是《西游记》中著名的那条白马河————唐僧收白龙马的地方。
唐僧当年离开长安城,准备去西方取经,路过周至县九峰乡余家村时,又饥又渴,于是来到一户人家化缘。
当时正值初秋时节,应该是果实累累,一片丰收迷人的景象,然而,这里却是一片荒芜,几乎不见人烟,家家大门紧闭。
奇怪,莫非此地出了什么不吉利的事情了?唐僧带着满腹疑虑来到了紧靠河岸的一户人家。
只见三间破草房横在眼前,紧闭的木门破旧不堪,听不到人声,鸡鸣狗吠。
唐僧上前叩门:“里面有人吗?请施主开门。
”一连叫了好几声,门终于打开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满脸的惊恐,看见一个出家人站在门口,神色稍定,开口问道:“请问您找谁,来自何方?”唐僧和颜悦色的说:“打扰施主了。
我乃东土大唐来的和尚,是去西天取经的,天色晚了,腹中饥饿,想在此借宿,找点吃的,明天继续赶路。
”老婆婆本是菩萨心肠之人,又听唐僧如此说话,立即侧身相迎。
进屋后,找了点剩茶剩饭端出来给疼僧充饥。
饭后,唐僧问道:请问老人家,眼下是秋收时节,应该瓜果飘香热闹无比,此处为何如此光景?”老婆婆流着眼泪说:高僧有所不知,这两年河里出了个妖怪,外形像马,每天晚上到村子里来祸害百姓,见人吃人,猪牛羊鸡狗更是不放过,弄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去外地谋生,只有孤寡老残行走不便,无可奈何,在此勉强度日,活一天是一天。
”唐僧一时目瞪口呆,半晌方才缓过神来,说:“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老婆婆说:“这妖魔神通广大,实难降服。
高僧可有办法,为民除害,造福一方?”唐僧想了想说:“秦岭山有一武功高强之人,乃贫僧好友,前去相求来此除魔,或许有用。
”老婆婆听后立即弯身叩拜,言道:“果能除此妖魔,乃救世主也,定当神灵一般侍奉跪拜。
”第二天,唐僧早早起身,顾不得梳洗用餐,只身一人去了秦岭大山。
黄昏时,唐僧再次来到了老婆婆家里,身后站了一位大汉。
此人长得五大三粗,很像三国时期的张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河乡白马观的故事和传说2015年04月29日毛自银澧县南部道河乡有个白马村,它得名于本村有个道教祠宇白马观。
据说始建于刘宋。
到唐朝时这里已是湖广道教的一处名胜了。
那时候,道水河也源于道教出了名。
州南的太浮山、道源桥、观音庵、金銮古刹、仙公庙、仙女庙、金鸡寺、玉皇庙,州东的彰观山、清远观、古大同也海内名传。
人言修道成仙是道教修炼的理想境界,也是道教宗教观念的核心。
道教神仙思想的传播,到唐朝时,由于朝廷自奉为道教始祖李耳的脉裔,对各地高等级道观的修建拨款甚至超过了官衙。
奉道求升仙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类:一是隐于山中,不求闻达。
二是精究方术,全性保真,或炼丹合药。
三是身情异术,逃于形骸,和光混俗,隐于市井。
唐末五代的社会动乱,给修道之人的队伍中又增添了两类人:其中一类是仕途无望,归隐山林,到道教中找寄托。
有的是辞官不做,逃于世外。
另外一类人专修道教之方术之人,以求在乱世中或生存自保,或救助贫弱。
吕洞宾的故事出现了,社会上充满了神仙下世救民苦难的传言。
渐渐的,儒释道三教相融,成了一般官宦层和普通百姓的世俗信仰。
白马观的史料记载我家住在白马观东面的毛家坪村,历史上属于澧邑南白马河东金銮小保。
金銮山顶有个金銮古刹,据说也修建于刘宋,原来是供奉汉景帝的,后来供太上老君,再后来供的是杨四将军。
《澧纪》刊载了我们村当年的地名“鸟儿峪”、“牌楼冈”。
老人们说我家门前的溪水自古就叫“大城溪”,这条溪往东直上到灵泉龙山村的奓家垱,这个峪口是鸟儿峪的下半截主峪口,也叫龙灯峪。
至于“牌楼冈”,有老人曾说”很古很早的时候,我们这里出过人物,是修过牌楼的,后来那个姓氏的人走了,牌楼也被雷轰毁了。
《直隶澧州志》是这样记载白马观的:位于“州南四十里。
有炼丹池、神仙桥、金銮山、雷公井、仙女祠。
唐林静白日飞升处。
”明人《澧纪》记载有:“白马观,唐林静先生白日飞升处。
”又,“林静先生,学道澧阴,乘白马飞升。
”白马观有深潭毕竟我出生很晚,资料也没看到好多,没见过白马观原来的建筑模样,不知它历史上有过怎样的宏大和辉煌。
只是由于生在对河,熟悉它的名字,只要到河边就可以看到它沿河的黑色崖壁和其上的稀稀拉拉长着几棵树的地面,也几次踏过它的遗址,大约三十四十亩吧。
它的东沿,就是道水河流经处白马观深潭,上下约200米,河宽约40—50米,人言深不可测;老人们还讲,潭底墈下有一个天然岩洞,可以几人通过,一直通到长城湾下花黯峪的雷公洞,也许就是“雷公井”吧。
“神仙桥”今人名叫“仙人桥”。
是十年前新修的。
靠近沔泗洼。
仙女祠就是仙女庙,在临澧县杨板乡仙女村。
炼丹池在哪儿,我不知道。
白马观深潭未通雷公洞1972年大天干,我们抗灾抽水好多渡数提水灌溉禾苗,道水河断流了,白马观深潭也差不多见底了。
想起白马观深潭悬崖下那个大洞与花黯峪(今白马村1组)相距五华里,我很希望邀几个人到那个洞里走一遭。
没想到天干了到这儿一看,发现那悬崖下的洞口西去进深刚一米多,洞口全被和田里一样的硬泥巴堵塞着。
深潭中央仍在不断地向水面上翻着水花。
三四个钟头,潭水又开始往河道下方流去了。
不过鱼还多,最多的是一种叫做“柳根de”的黑色胡子鲢了,用网打到的几乎条条两三斤。
白马吃麦苗的神奇故事小时候听人说:白马观深潭里是有神奇灵怪的。
很古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在河边田地里种麦子,到二三月里的时候,几乎天天夜里都有一匹大白马从深潭里跑到我们这边来,吃我们的麦苗。
那匹大白马非常高大,吃麦苗又快又多,一夜要吃几亩地。
五更天鸡叫三遍后,它就潜到水下去了。
简直就是不让人活。
人们非常害怕。
先人们请了许多“仙家”来治,谁知道“仙家”们一个个都没办法。
州衙也知道了,说:“你们把它给我抓住了,我给皇上送过去,他给你们免三十年皇粮!”那时,谁都想建这么一个奇功呐!办法想了一千个,不光抓不住大白马,而且还吃起我们大河洲上的麦子来了。
一天特早,一个生了孩子才满月不多久的妇女,提着一菜篮子衣服去到一个名叫清水港的离家稍远的堰里捶洗,忽见大白马就在她身边的一丘田里吃得正欢,于是她抓起自己尚未过水的带有血污的裤子朝白马身上挞去,那马猛然一惊,飞也似地朝深潭里扑去,此时,天也亮了,干活儿的人们也出来了,看到河面上浮着一层血水。
从此,白马再也没出来过。
自然,皇上也没给我们免除一斤皇粮。
举水牛的小孩们老人们说,后来,离现在好几百年的时候,白马观寺庙里出了个有名的道士,名叫刘三笑。
他还娶了妻生了子的呐!到这里拜香火的,更热闹了。
澧州市里有个五通庙,据说就建在今天梨园市场北边这地方,也有一个很有名的住持和尚。
他早听说刘三笑本领不错,就时时想到白马河那里看看。
一天,五通庙住持特派他的一个贴身小沙弥到那边去看看,一再提醒,到了大岩厂,你要走河东的官道,然后到毛家坪荆王山嘴过沔泗洼的河后,再往西走到白马观去。
小沙弥不敢有半点懈怠,过沔泗洼河时,那正是下午人们吃两餐饭的时候,忽然发现河里站着十来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各举着一条长约九尺有余重约七八百斤的大水牛,几个二胡老者,正在帮大水牛洗着脚。
那沙弥惊得大呼小叫问船上人:“这是一回什么事?你们这里人真怪,还跟牛儿洗脚,还要这些半大孩子举着,这些小家伙哪里有这么大的力气?”原来,刘三笑已经给对河两岸的人打过招呼,就说别的地方来人看到我们这么搞,大家都不要理睬,只是一脸儿笑就是了。
过了河,小沙弥好不纳闷,还是问那几个帮牛洗脚的老农,一个老农说:“俺这里水牛个头太大,蹄跨八卦那那里夹的草筋子,你不把它抠出来,它会疼的。
”又问“小孩力气哪里这么大?”答:“俺这儿这几头牛,每头最多就七八百斤重吧。
”唬得小沙弥只好半夜回家秉告。
其实,小孩们每个人举的就是一件蓑衣,小孩举起,大人洗洗,不要多大力气。
原来刘三笑事先掐指一算,知道五通庙住持派人来了,他就要这十几个做田里活的早点收工,如此这般交代一番,使了个障眼法让小沙弥吃惊不小。
和尚智进白马观住持得到消息,感到对方已经“应战”了。
没几日,自己又带小沙弥走现路赶了过去。
谁知一到沔泗洼,忽然天濛濛的,一看下面白马观那儿都在深水里。
住持和尚忙对小沙弥说:“你快走过去,把观里神龛上的一碗水倒掉。
”小沙弥说:“这么大的水,我方向也不知。
”住持说:“你左手握拳,右手伸开作刀状。
”只管往前走。
”小沙弥径直走去把水倒了一点儿,白马观屋顶就出来了;住持忙挥手,沙弥就把那碗水都倒掉了,一下子整个白马观全现出来了。
刘三笑忙走出来,合掌笑道:“本应‘客随主便’,今天却闹成了个‘主随客便’,也算一种‘礼见’吧。
好,徒儿们,摆酒,今天为师的要与大和尚喝个痛快!”烧腿做饭说起这次五通庙和尚“礼见”白马观之事,刘三笑内心是承认他遭遇了个“小挫败”的。
于是想扳回一局。
说起旧澧州澧水北岸,五通庙是有几个,有的在城里,有的在乡下,都是一个总住持管的。
那个“总住持”就是来他观里吃酒的老和尚。
一日赴石门回,走到合口,刘三笑师徒二人径直走进了那儿的五通庙。
一进门刘三笑的道童就喊:“吾神肚子饿,定要吃油货。
”庙里沙弥原先就认得来的老道就是刘三笑,只得把昨天没吃完的冷油货给他俩端出来吃。
吃了一回,刘三笑准备走,道童喊:“吃了还不算,还要包一篮。
”昨天已吃得差不多了的,哪里还有共他俩包的?几个小和尚,只好实情相告。
刘三笑笑笑,走了。
未走里把路,突然天空雷电大作,暴雨倾盆,他的随身道童也淋透了。
看样子一会儿雨停不下来,就转身。
一进庙门,道童就喊“小师傅们,快烧点火给我们哄哄吧,给我师父烧点开水喝喝吧!师父热雨拍了受凉了!”小和尚们一是因为柴草少,二也怕麻烦,于是说:“没柴!没柴烧得!”刘三笑说:“没柴不要紧呐!我就烧腿。
”说着就把自己的双腿伸进灶里。
道童从小和尚那里要来了引火媒子点燃。
一会儿锅里谁便冒起了热气。
起先那几个小和尚见老道士烧腿,双腿燃火的火焰头子飙起来好高,一感到好笑,二感到奇怪,烧得不疼吗,烧了腿还长着吗,还能走吗?很短一会儿就听到了像柴禾哔哔啵啵燃得直响,一个小和尚鼻子嗅到了松木大柱头燃起来的气味,猛然大惊失色跑到大殿上一看,原来大殿上两根中柱燃火正旺。
连忙一起跪在地上磕头作揖个不停道:“师父,是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怠慢您了。
求您就别烧我们大殿中柱了。
您要什么,我们马上给您办什么!”就这样,刘三笑扳回了一局。
甑蒸多日仍活鲜鲜的读书人五通庙和尚也是法力广大的人。
几天后,便直接上白马观来与刘三笑论理来了。
老和尚开言了:“你那天到石门去了转身时在我庙里躲雨没什么,就是不该烧我大殿上的中柱吓我徒弟啊!”刘三笑笑笑说:“一礼换一拜,没说的,我愿受罚。
”和尚说:“到你家里罚你不大合适吧?”“没什么不合适的,犯事了好多人死不得的也要死嘞!”刘三笑说。
“那我要用甑蒸你!怕你不死,少也要蒸三五天。
三五天后再说------”和尚道。
刘三笑赶紧要徒弟们弄来了能烧三五天的栎木劈柴,接着浑身沐浴,交代徒弟们“我死后你们该怎么处理后事”等,有的徒弟哭了,说情愿代替师父。
刘三笑说:“不要紧的,我们道家早就说了,‘活就是死,死就是活’。
这叫‘天道轮回’。
你们要特别注意把锅盖盖紧不漏气啊!火要放莽烧,不要要烧不烧啊!烧得越旺火师父心里越甜!”说着爬进了饭甑。
蒸了三天,和尚有意看看刘三笑死没死。
揭开锅盖一看,刘三笑正穿着件蓝长衫儿坐在甑里看书呢!一见老和尚,刘三笑怒曰“你说的蒸我三五天的,今天才三天就就揭锅盖,这就把我害苦了呀!”和尚道:“我知道你法力高,再蒸,这次决不揭锅盖。
”于是偷偷地将锅盖留个缝子,火也烧得小些了。
一个初步得道的道童看到了,立即将锅盖合拢,又把火加大。
一个接近得道的道童又摆酒招待老和尚师徒,好酒猛灌,好肉猛吃,老和尚原吩咐小沙弥把自己画的两道符巴在甑上灶上的,因为贪酒,就忘了,他俩喝够了就睡了。
一睡睡了五天,突然老和尚一觉醒来,哎呀,我又上刘三笑的当了。
赶忙把自己的小沙弥叫到跟前:“先我要你贴符的,你一定没贴不?为师不怪你,快去,大殿外面禾场上有个石磙,你在他上下两头钉几个桃树钉。
”正好刘三笑听到,化阵热气腾空出来,小沙弥一走,立即将桃树钉拔了出来。
第二个三五天也就是八天期满,老和尚揭开锅盖,刘三笑还在甑中间鼓起劲了喊他的《长坂坡》。
老和尚气了个急惊风,匆匆转身,回五通庙没几日就外出云游去了。
“日头还有树把高,三升种田的秧你们栽不完”一天,刘三笑到西皮堰跑马冈给人看病回来,走到沔泗洼赵家屋场边,太阳还有树把高,栽秧的那块田还有三升种的田没栽完。
几个人斗把说;“大师父啊,你看我们今天会收早工不?”“我看哪,你们栽不完!”刘三笑手里早就涮了把杨树叶子,此时他把树叶子趁人不注意往田里一丢,回家后把自己家舂米碓臼的碓丫撑撑起来。
天上太阳好像使了定根法一样,好久了还是挂在天上。
这边,一田小鱼儿直冲撞起栽秧的人的小腿起来。
于是大伙儿个个都去捉鱼不栽秧了。
等到差不多鱼儿捉完,刘三笑把碓撑一放,太阳一梭就下去了,其实天早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