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公开课)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语。

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重点难点1、理解沈从文逃学的原因。

2、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

3、结合自传的特点对本文进行剖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鲁迅;一说起老北京,人们便忆及老舍;一谈到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沈从文。

“如果沈从文活到1988年底就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相信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沈从文而非埃及人马哈福兹。

沈从文被称为“湘西的歌者”。

这是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

如小说《边城》、《丈夫》、《长河》、《柏子》、《萧萧》和散文《湘行散记》等名篇。

他以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和新鲜生活方式为背景进行创作,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风光秀丽,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沈从文一生的前四分之一是在家乡和家边的一条沅水上度过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水不仅养育了沈从文,也成就了沈从文的文学道路。

“苦苦怀恋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描写我家乡水边的哀乐人事„„” (课件展示湘西凤凰县的秀美风光——古朴,神秘。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同样令人神往)二、整体感知课文(略读)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沈从文在这篇自传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儿时的逃学生活。

2、这一小节标题为“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明确:“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案教学设计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案教学设计

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稿)沈从文【作家作品常识】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

【美文解读】全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第1段-第7段回忆自己转入新式小学读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二部分:第8段-第31段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二部分:第32段-第33段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是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自传《从文自传》,节选部分有两大优点:①往事细节真实生动的描写,说谎、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东西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②抒发的情感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品学兼优、勤奋用功,而是如实地展示自己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

趣味解读沈从文:(1)猪之歌(2)虎口脱险(3)不得不爱?逃学的生活!(4)谁说虎父无犬子!(5)我和“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6)玩的就是心跳!(7)我思故我在(8)假如“逃”有天意(9)没走过的路,通常比较有趣!(10)FACE OFF之逃学篇(11)I BELIEVE I CAN FLY(12)小小从文漫游奇境(13)我就喜欢!(14)光脚的不怕穿鞋的(15)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16)落雨大,水浸街……(17)-(27)我和蟋蟀有个约会(28)累了、困了?没有红牛,还是睡吧!(29)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要逃学我怕谁?(30)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尽情地撒野(31)我逃学,但是我很好学(32)I HAVE A DREAM(33)远大前程【课后习题详解】一、〖阅读理解题〗小书:课本知识;大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二、〖鉴赏分析题〗和逃学有关的细节描写主要有:①小小从文漫游奇境(P21第12段)②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P23第15段)③落雨大,水浸街……(P23第16段)④我和蟋蟀有个约会(P23第17-27段)⑤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尽情地撒野(P25第30段)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的人和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自然和生活这本“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三、〖思考探究题〗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兴趣。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年的逃学生活对沈从文产生的影响。

2 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3 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我手写我心的为文方法,抒发真实的情感。

4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修改自传。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和4[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老子说:“上德若水。

”他的墓碑刻着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张充和二、学生自读全文,筛选主要信息。

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描述了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他睁大好奇的双眼,敞开充满童真的心,尽情地阅读一本大书——多彩的人间生活。

当然,他在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同时,也并未放弃对书本知识的追求。

2、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见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逃学到城外庙、看街景、杀人场面、涨水时看热闹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三、具体分析文本1.分析第5自然段[关于文本]:在第5段中,作者记叙了逃学时偷偷游泳的事情。

于是,沈从文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水对沈从文有着怎样的影响?明确答案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校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拓展]水对沈从文的影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沈从文与水确实有着不解之缘。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

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

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这一段经历可以说在沈从文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6

【高中语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精品课件16




“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
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 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 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 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
2、沈从文的创作与水的关系: Nhomakorabea“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 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 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 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 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 头,值得回忆的哀“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 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
《 我 读 一 本 大 书 同 时
课件
又 读 一 本 小 书 》
制 作 人
一、 课前热身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三、整体感知
四、课文分析 五、拓展阅读 六、课外探究
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 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 洋……当我们真真切切地融 入剔透玲珑的自然之中,会 发觉,在繁忙的生活中仍需 弥补一种“静听花开花落, 笑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安 宁。 自然是自然的,它需要 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 去聆听…… ,秀美的山川、 清澈的溪水能够孕出一种灵 秀的性灵。 我们应该学会让心灵 远行,感受一种悠远,感受 一种梦幻,感受一种甜柔。
“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 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 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 乐的海洋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 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广东华侨中学贺爽【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概括并提取相关信息。

2、精读课文,找出与水有关的段落,分析水意象。

3、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4、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5、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4【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2、阅读《边城》,找出文中写水的句子3、制作ppt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鲁迅;一说起老北京,人们便忆及老舍;一谈到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沈从文。

“如果沈从文活到1988年底就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相信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沈从文而非埃及人马哈福兹。

沈从文被称为“湘西的歌者”。

这是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

如小说《边城》、《丈夫》、《长河》、《柏子》、《萧萧》和散文《湘行散记》等名篇。

他以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和新鲜生活方式为背景进行创作,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风光秀丽,是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沈从文一生的前四分之一是在家乡和家边的一条沅水上度过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水不仅养育了沈从文,也成就了沈从文的文学道路。

“苦苦怀恋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描写我家乡水边的哀乐人事……”(课件展示湘西凤凰县的秀美风光)二、整体感知课文(略读)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明确:描述了从沈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2、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见闻?明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

如:逃学到城外庙、看街景、杀人场面、涨水时看热闹、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例如: 例如:水对沈从文的影响
• 我把过去生活加以温习,或对未来生活有何安排 我把过去生活加以温习, 必依赖这一条河水。 时,必依赖这一条河水。 • 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 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 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 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 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 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 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 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 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 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 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沈从文
逃学的经历 所见所闻所嗅
回忆、展现(细节) 回忆、展现(细节) 解释(反思) 解释(反思)
逃学的经历 对自己的影响
自我画像 自我反省 让人了解
品味细节 联系反思 认识传主
儿时的沈从文 成才的沈从文
传记的阅读跟我们以前 所学的刻画人物的文学作品 的阅读在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点?
衷心感谢中心组老师和附 中高二备课组同事的悉心指 导!请在座听课的老师多提 宝贵意见!谢谢! 宝贵意见!谢谢! ——杨东蕾 杨东蕾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水给了他执著柔韧的性格。他曾说过: 水给了他执著柔韧的性格。他曾说过: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 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 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 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 他用不是时尚的方法去爱一个多难的国家, 他用不是时尚的方法去爱一个多难的国家,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后来是用 古代文明的美编织了一个朴实单纯的理想。 古代文明的美编织了一个朴实单纯的理想。 ——沈红《湿湿的想念》 沈红《 沈红 湿湿的想念》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文全解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文全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1.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见课本。

(2)基本解读。

本文描述了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

他在张姓表哥的带领下,“到他家中橘柚园中去玩,到城外山上去玩,到各种野孩子堆里去玩,到水边去玩。

”“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

”他上学的路上会经过针铺、伞铺、剃头铺、染坊、豆粉作坊,还常常在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门前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他睁大好奇的双眼,敞开充满童真的心,尽情地阅读一本大书——多彩的人间生活。

当然,他在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同时,也并未放弃对书本知识的追求。

他说,“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

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

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

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

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

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的习惯”):这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二部分(从“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到“为什么小银匠会在一块铜板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这部分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课件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课件
16:下雨天的趣事
1307:-偷2(7:李抓子蟋蟀琵和琶()斗蟋蟀)
tún
小豚

咋碎
xīà
石罅
生字词积累
kān
神龛
zhēn
铁砧

茨棚

拨剌
zēng
扳罾

糜碎
niǎn
石碾
chéng
田塍
xīn
谭鑫培
细节描写鉴赏
在作者逃学的经历中,你觉得哪件事或那个情景最有趣、 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这些细节中,你读到了什么?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 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 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 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 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先生诞生在 凤凰古城中一座典 型的南方古四合院 里。1918年小学毕 业后随本乡土著部 队到沅水流域各地, 随军在川、湘、鄂、 黔四省边区生活。 1923年到北京自学 并学习写作,1924 年后开始发表作品。
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年 的逃学生活对沈从文产生的影响。
2 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从而 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3 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 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 人,我国著名作家、历史 学家、考古学家。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 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 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 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 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 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 给人教益和启示。

2021年: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1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年: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1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概括并提取相关信息。

2.精读课文,找出与水有关的段落,分析水意象。

3.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4.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5.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分析文章的第14、15自然段在逃学的过程中,沈从文在他的湘西世界里学会了许多的人情世故和生活知识。

1.在第14段中,有一段对杀人的描写,你从这段杀人描写中读到了什么?(可联系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杀人场面的描写来分析。

)明确:鲁迅的小说《药》《示众》中都有对杀人场面的描写,他是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把群众的麻木、愚昧暴露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此文只是通过一个小孩纯真的眼光,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文章的第15段是作者对边街上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忆。

请找一下作者一共为我们展现了几个生活场景?杀牛、织簟子、铁匠铺、小饭铺。

3.思考:看起来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老最甜蜜的回忆,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也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明确:作者用真实的笔调,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的趣事展示出来,也把我们每个人心底里最宝贵的记忆都挖掘出来了,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4.请找出其中的几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三、思考与探究探讨逃学与成功的关系台湾作家三毛年少时也有过一段逃学的经历。

在散文《逃学为读书》中有所记载。

作者并未鼓励读者像她一样逃学,而是要描述和说明课堂之外的教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在一次又一次的顿悟里,那沉重的书架,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与思想,突然发现,书籍已经深深植根在我身体里,带不带着它们,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在象牙塔里看书,实是急不得的,一旦机缘和功力到了某个程度,这座围住人的塔,自然而然地会消失的,而“真理”,就那么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向人们显现了。

高中语文选修9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高中语文选修9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一、教学要求:1、了解沈从文先生的生活经历,及其对这段生活经历的认识,正确认识沈从文的这一段逃学经历。

2、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学习传记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正确认识沈从文的这一段逃学经历。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二〕学生速读文章,思考:1、“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是指什么?[提示:“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

“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2、理清层次。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主要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

二、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三、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三〕精读课文。

讨论思考。

1、从文中看,沈从文逃学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对旧式教育的本能的反抗,因为旧式教育对孩子是一种虐待。

②我认为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我的智慧应当以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或简单说:私塾的虐待、教育方式僵化;对外面的社会生活渴望了解〔好奇心〕]2、逃学对沈从文有哪些影响?[提示:①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一切。

形成了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

②玩水,使我认识美、学会思索,造就了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③使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凝眸。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学生谈体会。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二〕学生默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文中的细节描写比较多,可以然学生择要而谈。

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经历的人事富有情趣的展现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的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公开课)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公开课)

好奇
不受束缚
喜欢幻想
向往自然
天真
关注自然,酝酿灵性; 仰望星空,编织爱与美好!

请结合《边城》或你读过的 沈从文的作品谈谈“大书”对沈 从文及其创作的影响。
《边城》是“一个关于水的故事”。
“大书”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1、培养了观察力和想像力 ——笔下细致的描写(自然的、生活的) 2、认识了生命本真的快乐与温暖 ——生命美 3、水的影响 ——水的故事、水性人物…… ……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1、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2、水给了他执著柔韧的性格。他曾说过: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 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 它的玷污影响。 3、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 他用不是时尚的方法去爱一个多难的国家,他 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后来是用古代 文明的美编织了一个朴实单纯的理想。 ——沈红《湿湿的想念》
“小书”------书本的知识; “大书”------大自然与人间生 活。
1、沈从文在这篇自传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内 容? • 儿时的“逃学”生活。
2、沈从文的逃学是否很严重?你是从文中 哪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句感受到的?
为逃学想方设法,不顾惩罚,同伴中 逃学的次数可说最多。
思考探究:
沈从文小时候逃学后干什么去了?
• 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 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 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 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 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 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 • 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 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 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 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公开课: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公开课: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汪曾祺:沈先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 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他对生活,对人, 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 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 黄永玉: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 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 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曰:上善若水。 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滋养生灵, 长年累月生发出水滴石穿的力量。

总结:解读沈从文
三条路径:儿童从文、湘西世界、自我评
价。 两个层次:童年从文,成年从文。 一点感受:拥抱当下,诗意栖居。
随笔写作:我读沈从文
1、人生经历。《从文自传》。 2、爱情故事。《湘行散记》、《从文家书》。 3、人物形象(如:翠翠)。《边城》、《萧 萧》。 4、湘西世界。《边城》、《从文自传》 5、沈从文和鲁迅的童年回忆之比较。《从文自 传》、《朝花夕拾》、《故乡》。
训练其才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丰富其阅历:湘西的颜色、气味、声音萦
绕于心(精神眷恋)。
沈从文和“水”
《一个传奇的本事》: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
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 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 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 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 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 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 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

1、结合文本来看,沈从文是个 怎样的人?
贪玩、调皮、聪明、勇敢……
爱自然,爱生活; 好奇心,求知欲;
张扬天性
2、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怎 样的?
自然环境之美;
社会生活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人情人性之美。
崇尚美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_》教案1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_》教案1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识记文中的字词。

能够流畅地阅读文章,将读不懂的语句画出。

2.查找沈从文及《从文自传》等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培养归纳概括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

2.学习文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并尝试仿写。

【教学重点】1.能够归纳概括文中写到的逃学过程中的见闻,以及主人公做过的事。

2.能够分析沈从文逃学的原因,并认识到逃学对其产生的影响。

3.能够找到并欣赏文中细节描写的语段,进行仿写。

【教学难点】1.文中疑难语句含义的理解。

2.逃学生活对沈从文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几位作家,他们的名字经常和与之相关的城市密切联系在一起。

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鲁迅。

一提到老北京,人们便忆及老舍。

一提到乌镇,人们便会怀念茅盾。

一提到湘西凤凰,人们自然想起沈从文。

“如果沈从文活到1988年底就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相信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属于沈从文而不是埃及人马哈福兹。

沈从文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大作家,可是你可能想不到,少年时代的沈从文却是一个逃学大王,他自称自己那时是顽劣少年。

我们的课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便主要记述了沈从文的逃学生活。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中所记叙的逃学过程中的见闻以及自己所做的事。

明确:(1)逃学中的见闻:看人绞绳子、织竹簟、做香,看人下棋、打拳甚至看人骂来骂去,看针铺的老人磨针,看伞铺的学徒做伞,看鞋匠绱鞋,看剃头师傅刮脸,看染坊的苗人工作,看豆腐坊苗妇人的生活,看屠户切猪肉,看怎么样扎明器,看犯人挖土,看人打铁,看人们从桥上怎么捞水里的东西,看人怎么在洄水里扳罾…(2)逃学中所做的事:把自己的书篮藏到了土地庙的神龛下面去,捉了蟋蟀去和老木匠斗着玩,脱了鞋赤着脚走,去人家园子里偷李子、枇杷。

(逃学中的见闻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生机盎然的大自煞,二是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1在粤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有一篇教案教学设计以《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为题,本文将围绕此主题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以及阅读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籍所产生的体验和感受。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通过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1.精选读物——小说《花田半亩》和《1984》。

2.教材——带课音频和视频资料。

3.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入主题,比如“你是否喜欢同时阅读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籍?为什么?”2.阅读让学生先阅读小说《花田半亩》,了解小说情节和主题。

然后再阅读《1984》,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政治悬念和思想分析。

3.学生讨论在完成阅读之后,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花田半亩》和《1984》的异同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讨论,比如: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和人物刻画有什么区别?这两本书的主题有何联结和区别?这两本书对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有何启示?4.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用一些文学理论和批评家的见解来帮助学生分析两部作品中的重要特点。

通过对这两本书的文学表现形式和主题的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5.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有关《花田半亩》和《1984》异同点的文章。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准确用词和表达。

6.展示和反思让学生彼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其他同学撰写的文章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过学生的彼此交流和讨论,让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过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教案教学设计,学生掌握了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籍的主题和风格,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角度对这两本书进行比较和分析。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解析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解析
沈从文
1922年沈从文离开湘西去北 1956年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做讲解 员时摄
晚年沈从文
沈 从 文 与 张 兆 和
作品介绍: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 一个唯美的世外桃源:s 山美、水美、人亦美。 那里的生命都充满了原 始的活力:积极、单纯、 乐观,憎恶随性,爱恨 由情。
优美的湘西风光
美丽的凤凰城
3、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 何影响?
❖感情上: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学识上:善观察,智慧增长 ❖性格上:多思善疑,常常为人生远
景而 凝眸
(四)评价:你怎样评价作者儿时 的这段逃学生活?(结合文本)
作者对待“小书”与“大书”的关系 对其性格的形成及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
逃归自然,寻找本真
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 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 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 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3)落过大雨以后的水中玩耍(见课文第23 页)
(4)落过小雨以后的捉蟋蟀、斗蟋蟀(见课 文第23页至24页)
(5)偷桃子批杷(见课文25页)等等。
传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 ①生动的展示了某种情景,增强文章的可读 性和感染力。
❖ ②更传神地刻画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 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 彩。
(2)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 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 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 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 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 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 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 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 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 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 会弄错了。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 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 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 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新中 国成立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粗读(一)
探究思考:
在这段人生经历中,作者便以:“我 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为题。联系 文章,思考:沈从文读的“小书”指的是什 么? “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公开课)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 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 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 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 具特色,被称为 “湘西的歌者”。
思考·讨论:
从文中的描述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 常常逃学的孩子,但这个小时候常常逃学的 “野孩子”最终却成长为一个现当代有较大 影响力的作家、学者。 我们该怎么来看待沈从文的逃学与成功的关 系呢? 试从逃学的原因、逃学后的行为、逃学后的 收获等方面展开思考和讨论,然后分享你的 看法。
从逃学的“原因”看
1、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2、水给了他执著柔韧的性格。他曾说过: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 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 它的玷污影响。
3、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 他用不是时尚的方法去爱一个多难的国家,他 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后来是用古代 文明的美编织了一个朴实单纯的理想。
并不是厌恶书本知识,逃 避知识学习,相反,他还把 “小书”读好了。
从逃学后的“行为”看
用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 用心思考,把“大书”读好了。
从逃学的“收获”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封建式 教育压制小孩 的天性;
2、对大自 然多彩生活的 向往和强烈的 求知欲。
从逃学的“收获”看:
培养了观察力和想像力 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养成了独立意识 学会思索,认识了美 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 …… 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小小心 灵变得越来越充实。
“小书”------书本的知识; “大书”------大自然与人间生 活。
1、沈从文在这篇自传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内 容?
• 儿时的“逃学”生活。
2、沈从文的逃学是否很严重?你是从文中 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为逃学想方设法,不顾惩罚,同伴中 逃学的次数可说最多。
思考探究:
沈从文小时候逃学后干什么去了?
到水边,河水中玩 到城外庙玩耍 上学路上看街景 看杀人,看杀牛,看边街铺子生活 下雨天,看打捞 抓蟋蟀,斗蟋蟀 偷李子枇杷 ……
请结合《边城》或你读过的 沈从文的作品谈谈“大书”对沈 从文及其创作的影响。
《边城》是“一个关于水的故事”。
“大书”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1、培养了观察力和想像力 ——笔下细致的描写(自然的、生活的)
2、认识了生命本真的快乐与温暖 ——生命美
3、水的影响 ——水的故事、水性人物…… ……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沈红《湿湿的想念》
好奇
喜欢幻想 不受束缚
向往自然
天真
关注自然,酝酿灵性; 仰望星空,编织爱与美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 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 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 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 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 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
• 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 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 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 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