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第一篇: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国国情,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确立“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的观念。
要实现农民的小康,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农村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找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立足全局,矫正短视,从长计议,着眼于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和实施农业的基础对策,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增加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等问题为根本任务。
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经济的大发展广大农村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封建落后的“小生产”思想观念的束缚还没有彻底摆脱,旧的传统风俗习惯还盘根错节,传统观念在一些干部群众的头脑中还相当严重地残存着,成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经济的大发展。
第一,要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要以农业院校、农函大、农技校为阵地,抓好乡村干部、农技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计划,突出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继续实施“农技电波入户”,为广大农民架起科技致富的“空中桥梁”。
特别是通过科技特派员的“高位嫁接”模式,来带动和提高农民的素质。
有选择地组织农民到经济发达地区或先进典型处参观考察,甚至个别农民的外出经商、打工,都是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增收空间,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有真正保障。
第二、要破除传统经营观,树立抢占市场,开发市场的新观念。
要真正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重视数量,忽视质量思 想,树立品牌农业,效益农业的新观念。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在抓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设施滞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足。
2.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经营风险高、务工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3.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保障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稳定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第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解决策略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路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全面复兴,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方面,农村的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落后,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此外,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仍然相对较低。
在城乡发展差异的背景下,农民在社会分配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
土地流转问题也较为突出,以及农村农田被非农产业和城镇化所占用,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或转移就业,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帮助农村实现全面复兴。
首先,应该加强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培育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民的融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农民走上非农产业就业的道路。
综上所述,《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是要关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农村全面复兴,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研讨
关于三农工作论述研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三农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三农工作主要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这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地位逐渐被工业和服务业所替代,但三农工作仍然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促进三农工作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农业产业发展。
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广优质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农机装备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保障粮食安全。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现代化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自治意识;加强乡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加强农民培训和就业扶持,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是农村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了加强农民培训和就业扶持,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民健康保障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加强三农工作,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
只有保障三农工作的顺利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三农工作,共同为农村振兴、农民富裕做出贡献。
【2000字】。
第二篇示例: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三农工作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对分管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
对分管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分管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保障,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效率。
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育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加强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
出台有针对性的农业保护政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提高农业风险防控能力。
4. 发展农村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5.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提高农田效益和抗灾能力。
6.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7. 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
提供优质的农村教育资源,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8.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9.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鼓励农民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10. 加强农村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农村公德心和社会风尚,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以上是我对分管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五篇)
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五篇)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论文精选篇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
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
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
20__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
“三农”问题及建议
“三农”问题及建议一、财政支农投入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直接支持和间接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农业投入呈倒金字塔结构,中央和省级农业农村投入总量大、增长快,而市、县特别是县一级,农业投入十分有限,农业项目主要是靠上级申请安排。
总量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一些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缺乏立项支持和投入保障。
(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交通、供电等方面建设比重较大,而直接用生农业生产发展和科技投入的比重较小,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生产性补助、重大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比重偏小。
(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
由于财政农业投入渠道较多,实行分部门管理,部门分割严重,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的重复和交叉,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强化财政支农投入、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议:一是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规模,特别要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除了公益性项目外,投资的对象应主要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加大户,把资金真正用实用好。
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各种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对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职责、方式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特别是要明确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性经常性收入的比重,规范地方政府农业投入主体行为,遏制地方财政对农业“虚投”现象的发生,保障政府财政投入对农业足额、及时和高效的投入。
要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提高从集体土地的出让金中提取用于农业发展资金的比例。
三是建立农业资金投入的协调统筹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支农资金的项目整合、区域整合和政策整合,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将现有的重大支农政策和以后出台的扶农政策资金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科目,作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固定下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对策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对策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是三农工作的基础,需要加
大对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投入,以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这些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第三,要加强对农民的扶持政策。
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需
要制定出台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农业保险、农村
金融等方面,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农村环境保护关乎农民健康
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农
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农村人才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的来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农民扶持政策、环境保护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确保三农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找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领域的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农民的利益诉求。
三农问题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1. 农业资源约束:中国农业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
由于农业资源较为有限,导致了农民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迁往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
3. 政策扶持不足:在过去的农业政策中,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贫困问题持续存在。
4. 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二、三农问题的影响1. 农村经济的滞后: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加剧。
2. 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因此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农村社会问题的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土地流转问题等,农村社会问题逐渐增加,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4. 乡村振兴的障碍: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阻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消费,带动内需增长。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和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和建议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在这里,我将提出一些我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认为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的减少、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农民收入低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此外,应优先发展农村互联网,提供农民的信息化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加培训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第四,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痛点,包括农民土地承包期限较短、土地流转受限等问题。
政府应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和收入水平。
第五,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农村文化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农村青年的文化消费问题等。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加强农村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最后,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
农民组织是农民利益集中表达和维护的重要渠道,但当前农民组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限制了农民自身权益的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的组织力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参与决策的机会,促进农民自治的发展。
三农问题”的影响与出路
三农问题”的影响与出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
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
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影响“三农问题”的经济影响。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2002年9月24日,《2002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种商品将供过于求,占总数的88%,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占12%,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调查显示,农业生产资料全部供过于求,农副土特产品有73.5%供过于求,工业产品有90.3%供过于求。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扩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三农问题”的政治影响。
二、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城市化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从1980-199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80年代中前期,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在农业上有了自主决定权和选择权,农村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带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90年代上半期,农民开始可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则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90年代后半期,随着经济增长趋缓和乡镇企业的萎缩,特别是体制政策上的变化,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增加,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政府把解决本地下岗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政策规定,城市化的进程明显放慢。
实际上这个时候,中国开始出现内需严重不足,大量商品过剩的现象。
而面对广大的农村,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刺激措施,都无法来启动所谓“巨大潜在的”的消费市场。
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城市化的含义不仅限于让农民进城这一个层面上,它的内涵应当是让农民享有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基本国民待遇,改变目前的城乡两种政策体制安排的局面。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一、农业现代化问题:传统农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二、农村发展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三、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障不力。
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等机制。
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六、农村教育医疗问题: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低。
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居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可及性。
七、农业保险问题: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不同风险保障需求。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5.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
6. 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药农肥的科学使用、农田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意见建议
关于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5.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施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6.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7.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承包关系,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8.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9.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10.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通过以上意见建议的实施,可以为三农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三农工作是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全面发展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为了做好三农工作,以下是十个措施建议:1. 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加强土地保护和利用:加强土地整治,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水平,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发展农业科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6.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民组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7.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和综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8.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9.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贷款和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10.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以上是针对做好三农工作的十个措施建议,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土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科技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组织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当前“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摘要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二)“三农”问题阐述(三)“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二、当代“三农“问题存在问题(一)收入缓慢与负担过重形成的问题(二)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产生的问题(三)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挑战三、当代“三农”问题解决对策(一)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二)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四、结语参考文献当代“三农“存在问题和对策【摘要】:“三农”问题是传统社会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也是必然现象。
“三农”问题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农民负担过重形成的矛盾问题、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矛盾问题和当前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 是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对策有: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 切实增加农民实惠;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逐步撤消乡级政府, 减轻农民负担;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加快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三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一、“三农”问题概述(一)“三农”问题背景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
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从而出现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现象,所导致的后果是农村务农的积极性下降,农业的经历投入和设备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的人稀少。
简论中国三农问题及其根本出路
简论中国“三农”问题及其根本出路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中共“十六大”把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十几年我党的奋斗目标,认为农民小康是关键。
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可见,以农民问题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仍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仍是我党的首要历史使命。
一、我国“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农民收入水平低且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减缓这些问题的危害。
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也不是每年2000亿元的中央支农资金和减免500亿元的农业税所能够解决的。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城市乃至国民经济社会的整体迅速发展。
但是,自1990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43.6%上升到2002年的51.8%(除了城市国家外,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和农村劳动生产率在低水平徘徊,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削弱;自1990年以来,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却极为缓慢,2000年农民人均货币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1990年的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3:1左右,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3:1,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趋势的话,预计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尚有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农民享受不到城市人口所享受的福利如医疗、住房、公共投资等。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精选5篇)-2021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得必然产物。
以下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得《关于三农问题得论文》共5篇,仅供参考。
【第一篇】论文题目:论市民与农村得深度融合--解决“三农”问题得可选之路---------------------------------------------------------------------------------------------------------------------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摘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重要得战略方针。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形态得不断涌现,我们需要用新得视角来审视“三农”问题,而市民与农村得深度融合便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得可选路径之一。
关键词:“三农”问题;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市民农庄;我国“三农”问题由来已久,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已在社会上开始流传,由于其背后隐藏得复杂性、艰巨性及广泛性,逐渐成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关注得重点和焦点,并于2005年10月在党得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文件正式提出了“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三农”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得统称,“三农”问题,表面上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农民长效增收、农业发展壮大、农村发展稳定得问题。
鉴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生产力相对低下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转型期间积累得复杂矛盾等多种因素,“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历年来关注得重点, 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已经连续14年关注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名:***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目录一、三农问题的概述 (3)(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二)“三农”问题的内涵 (4)(三)“三农”问题的地位 (6)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 (9)(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9)(二)统筹协调的原则 (11)(三)制度创新的原则 (12)三、“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13)(一)突破城乡二元体制 (13)(二)推进城镇化建设,吸收剩余劳动力 (14)(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参考资料: (18)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摘要:“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句出自农村基层干部李昌平之口的话道出了“三农问题”的基本现状。
“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和就业的问题。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促进和实现农民充分就业,进而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
要实现这一点,首先是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其次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再次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平等就业;最后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稳定就业。
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是发展的持久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变农民为城镇居民;改革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是推进城镇化,培养后备消费群体,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三农城镇化以人为本创新统筹发展一、三农问题的概述(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明显落后于城镇。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党同农民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的农民是党在农民的依靠力量,是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应的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巩固,工农联盟就加强,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胜利;失去了农民党的执政基础就动摇,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被断送,历史如此,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的进步,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与稳定。
我国8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多,幅员辽阔。
农村的现代化,意味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与稳定,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二)“三农”问题的内涵所谓“三农”系指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是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总称,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也有质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矛盾。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城乡经济社会变革不同步造成的结构偏差问题,现已构成当今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
我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和化解的艰巨性,堪称世界之最。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积累,总的来看,“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欠发达,现代化程度低,发展比城市严重滞后,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是农业社会,城乡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是当前全国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现阶阶段“三农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不公平发展问题的缩影,包含了经济、社会、权利等诸多要素的不公平。
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制约。
1. 农民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增收放缓以后,90年代末期至今农民收入始终处于低速增长状态,与城市居民收入的高增长形成越来越大的反差。
2008年全国农民纯收入4761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酿收入15781元的25.15%;1998—2008年全国农民纯收入增加2599.02元,平均增长率不到4%,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1/3。
而且农民收入很不平衡,由于农村内部收入分化,少数高收入户掩丨盖了多数低收入户,近半数的农民收入处于零增长状态,许多农产收入下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倍,扩大到2008年的3.61倍。
二是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由于缺乏风险分散机制,长期以来农民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
由于缺乏利益保护机制,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非农化转移中,农民是被动接受土地的特低价格而不能享有其应得的利益;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而不能分享其利益。
三是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由于事实上缺乏强有力的利益代表者,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完全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在农村,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不能享受公共卫生、医疗和教育。
即使进入城市,农民工实际上成为城市建设者和财富创造者,但不能享有与原市民同等的城市公共福利,更没有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
2.农业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三十年来,实际上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制度变革,传统农业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分家分户经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土地产出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也不高,因此日益缺乏竞争力。
二是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曾指出,改造传统农业必须从外部注入新的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人才以及新制度要素。
然而在现行体制下,这个过程是反向进行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是导致农村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流向城市和工业,形成支持工业化的“低成本”优势。
出现三个净流出,即土地价值净流出,农村资金净流出和优秀劳动力净流出,使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日益弱化。
这就使中国改造传统农业的速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有人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占用农地的差价,约在2万多亿元之巨,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价格剪刀差总额的4倍。
近几年,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农业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
农民创造了40%以上的居民储蓄,但在全社会贷款余额中,农业和乡村企业贷款则占比只是5%左右。
特别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
现在“青壮劳力不下田”,务农主要是老、弱、妇、幼。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导致农产品卖难伺题经常性突出。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沟通城市、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流通体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乏有效的联结手段,难以避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
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致使农业发展长期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力。
3.农村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是四个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
由于庞大的乡村管理构架与薄弱的乡村经济不相适应,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不仅使正常的经济周转困难,还使乡村的信用体系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长期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够投入,农民素质差、生活单调,缺乏必要的文化消费等现象十分突出。
在原有的严密组织被破除后,乡村社区建设成为整个中国社区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互帮互助机制,缺乏行业协调机制,从而农民成为最无组织性的群体。
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也无法得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村容、村貌不堪人目。
乡村环境的脏乱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三)“三农”问题的地位1.“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明显落后于城镇。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63.91%的人口是农民,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亿多人,占全国劳动总量的比重约为70%,尽管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转移出来,但剩余数量仍有1.7亿人之多。
农民增收一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题,而民工潮的兴起使1亿多劳动力大“解放”,致富有门,意义重大。
民工潮还成了抟播先进文化和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渠道。
一些民工大城里不但挣到了钱,还学到了手艺,开阔了眼界,攒够了钱后又回乡创业。
同时,民工潮也让城里人尝到了甜头,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大量民工涌入城市,标志着中国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新阶段来到了。
破除城乡的阻隔,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道。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已经严重制约了内需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最大难点。
拿2002年来说,农民收入增长仅4.8%,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是13.4%,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03元,而农民人均收入为2476元,他们之间比值扩大到3.1:1。
农民工能否尽快融入城市中,真正取得市民身份,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镇化率”这个重要指标问题。
民工经济的崛起,使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新的出路,为经济腾飞的中国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使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逐步打破,对我国从城乡一体化的全局解决城市化的问题,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农民增收缓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在基本上告别了食物短缺时代后,大多数农产品都出现了过剩,价格连年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