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外交2(1)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案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案教学理念:本课立意:“放眼全球,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智慧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探寻世界新秩序智慧的鲜明体现,为建立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贯穿于当代中国外交的不同时期中,是本课设计中当代中国外交的主线。
通过学习当代中国外交不同时期的形势变化及政策调整,构建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感悟外交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教育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指导》中指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
本课设计中首先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构建以问题为驱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结构和路径;其次解决问题的路径中,最具有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材料研习。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对历史问题的解释,不仅要运用史料,更要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操作,说明自己的看法。
在进行论述论证活动上,尤其注重学生的思辨活动,使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的第4课,从时序和逻辑关系上承接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其一同构成了本单元国家关系的部分,体现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
当代中国外交既体现了古代对外交往中和平友好的内涵,也体现了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近代外交带来的影响。
从横向看,当代中国外交还体现了国际法的影响,实现了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课包含“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重大外交成就。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的时间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取舍,也要注意分析时代背景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学情分析:首先,学生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已对新中国70多年不同阶段的历史脉络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这为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对本书、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政治制度史、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学习的基本,已经具备了一些政治学理论基础。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必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简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张业遂(外交部党委书记)的一句话: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最难驾驭的大国关系。
设置问题: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又最难驾驭的?新时期,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我们采取的中国方案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从中美关系的演变看当代中国的外交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
引入“中美关系”的概念,揭示贯穿本课的主线是从中美关系看当代中国的外交。
通过设计问题,给学生置以悬念,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拳头对抗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处于严重的敌对冲突和隔绝状态,由于属于不同阵营,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
因此,中美之间的对抗与矛盾属于两个阵营之间的对抗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伟光《结构性因素与中美关系的变迁》材料二:在美国反苏、反共反华的叫嚷下,在美国支持蒋介石失败后,要从美国获得建设国家的援助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中国建设需要的资金、技术只能从苏联方面得到。
—杨公素《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导学问题链1】通过史料研读的方式深入历史细节,落实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导学问题链的设计主要立足于学情,依托教学主题,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激发学生沉浸历史课堂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
因此,导学问题链的设置以轻松、明快、简洁为主。
二、握手言交结合材料一及漫画,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走向“拳头对抗”的原因有哪些?说明在美国的孤立与不承认之下,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些外交方针?三大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冷战之下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需要苏联援助;我们倒向苏联、三大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指明了方向。
教师引导并讲述:确实如此,三大外交方针打破了美国在外交对新中国的孤立与封锁,我们顺利与十七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那么同学对于纲要的知识点还有印象吗?结合所学以及课本内容梳理以下表格:课堂任务1:阅读课本内容,梳理三条方针。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
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
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
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1)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本案例设计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也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实现自我成长。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讨论、研究问题时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我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作用。
2.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的重要事件、成果和经验,如中美建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
3.培养学生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背景及其影响,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首先,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接着,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拓展,如中美建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大事件。最后,重点讲解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精品课件)高二历史优质实用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当代外交
朝贡外交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开 国 大 典
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 前提。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到70年代)
材料一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屋子再请客”
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 卖国条约。
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 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 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材料一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里讲的“一边倒” 着重是讲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到70年代)
(三)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 立之初 外交奠基
①与苏联等一批国家建交 ②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 办级外交关系
(2)50年代末 至60年代初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在 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材料三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 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 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冻结 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高二历史必修1上册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知识点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国内:①新中国的成立;②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2)国际:①两大阵营对峙;②新中国面临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③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
2、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3、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1)首先与苏联建交,与多国建交。
(2)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求异”方针。
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外交(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两个拳头出击)①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②成就: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
(2)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5、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自1970年起,与多个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6、意义:(1)结束旧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二、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成就1、背景:①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做出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国际:a.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b.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与缓和并存。
2、成就(1)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2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题32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③“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图解历史“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1)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2)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3)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4)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1)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4)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后(1)调整: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成就: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9张PPT)
苏联:大量援助
美国:政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外交上不承认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冷战
国内:新生政权需巩固和外援
外交诉求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总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70年代
站稳脚跟
1978
走向世界舞台
二、“走”向世界舞台: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历史背景,概括此时的外交诉求
时空背景八十国年际代:我和平们与要发做展的主要是三国件内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重对大霸调权整 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5)1956年
一、站立于世界舞台: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空背景 国际:美苏威胁国防安全
国内:阶级斗争思维影响
外交诉求 维护国防安全,冲破封锁
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远交
外交成就 (1)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 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
最主要的条件。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
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7张ppt)
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954年6月,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
方针
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1956年,中国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 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D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外交成就
3、外交成就 ①50年代的外交成就P158
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外交成就
意义
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的主要成就(时空观念),体会党的领导、特别是杰出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使国家实力增强,进而在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行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
意识形态影响而不是决定外交——决定外交的只能是国家利益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成立——70年代的外交成就
3、外交成就 ②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外交成就
背景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堂小结
20世纪50年代
开创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20世纪60年代
中
20世纪70年代
国
外
当代中国 的外交
改革开放后 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及目标 2.外交方向及成就
交 智
慧
十八大以来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方针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 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
(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美国承认中国新政权的 三个条件之一就是新中国必须履行旧中国历届政府与 外国签订各项不平等条约所产生的“国际义务”。
知识拓展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地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 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 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 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 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 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 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 方面面的关系。
十八大以来外交 十九大以来外交
外交精髓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国内:新中国是在半殖半 封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 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 交关系;新中国百废待兴, 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 不强。
国际;美苏为首的两大阵 营对峙、斗争,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 国采取封锁、包围、孤立 政策,苏联支持援助新中 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2
成立于2001年,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 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中国,为政府、企业 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 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成立于1999年,为 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 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
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
背景:①美苏争霸,美国进行战略调整; ②文革时期,中苏关系继续恶化;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影响力增强。
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 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一大片”指团结“一条线”周边“一大片” 的所有国家。) 成就:①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国际;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斗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 中国采取封锁、包围、孤立政策,苏联支持援助新中国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 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 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彰显和平的中苏友谊
材料一: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方的侵略,另一方尽全力给予军 事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保障和平的五项原则
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 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 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 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 甚至全世界各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认识中国外交政策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2.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将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际环境中进行考察,理解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与国际形势的相互影响。
3.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评估历史材料,如外交文献、国际条约等,来支持或反驳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证据意识。
4. 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解释,理解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国际视野:学生能够从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中国外交政策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当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史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反映当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如习近平主席与外国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外交。
(二)讲授新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孤立政策。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读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新中国,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外交成就,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使学生认识外交是内政的延申,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国家利益影响。
(2)通过学习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各类外交活动,领略伟人宽容、睿智、敏锐洞察力,从而展现大国外交的风采,增强学生的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如何理解外交政策的变化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形容周恩来小诗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 周年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周恩来是新中国第一任外交官,围绕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学习本节课内容。
平常学生们更熟悉以总理身份出现的周恩来,以外交部部长的身份出现,学生们充满好奇。
提高学生的兴趣,带着好奇感和探索感走进本节课。
第一部分一、周恩来外交事业的开启——中国外交方针的支讲授新课持者1、出示周恩来的话语让学生思考近代外交和新中国的外交;2、出示三则文字材料使学生初步认识三大政策;3、出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表格,让学生归纳并自主完成4、提出问题:有没有可能建立中美苏三角外交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为什么?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二、周恩来外交事业的活动之一——冲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的见证者出示表格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发现问题,大使任职主要去向?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官数量的会增长?第三部分1、三、周恩来外交事业的活动之二——新中国外交成熟的奠基者2、1954——1957年中国外交官增长为什么会迎来小高峰?在此基础上出示中国外交思想转变的资料。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高二历史统编版资源包(选择性必修1)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话题展开讨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国际事务中的应用”、“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地位”。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辩证分析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系统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发展历程。首先,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基本外交原则,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接着,讲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实践,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同时,讲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主张,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4.学习兴趣:学生对当代中国外交领域的话题具有较高兴趣,尤其关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课本和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呈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外交的成就。
3.创设情境,模拟国际会议或外交谈判,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外交官的角色,提高思辨能力和沟通技巧。
4.设计课堂讨论和辩论环节,鼓励学生针对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挑战展开探讨,培养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选择一个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了解其背景、宗旨和我国在该组织中的角色,制作一份PPT进行展示。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等,撰写一篇课堂小结,不少于500字。
教学设计2: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能够分析出政策背后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相关史实总结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阶段获得的不同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探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的内涵意义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概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的外交成果,了解祖国在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难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的内涵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20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中德欧领导人最新会晤体现了我国在哪方面的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课讲授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引发世界新的动荡与不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政治上不承认的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2)国内环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前提。
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2.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师】同学们思考,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当代中国外交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外交问题研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外交事务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其外交政策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外交问题的一些关键方面。
1. 外交理念中国外交的一贯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理念被视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基石,也是中国日益重要的全球发展伙伴的基础。
2. 地区争端中国在东亚地区有多个领土争端,例如钓鱼岛、南海岛屿等。
这些争端使中国成为地区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关注焦点。
中国一直坚称自己对这些领土拥有主权,并以此为基础与周边国家进行谈判和协商。
3. 与美国的关系中国与美国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但两国之间也存在许多贸易和安全方面的争端。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然而,两国的领导人也意识到双方合作的重要性,一直在努力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4. 经济外交中国的经济外交非常重要,因为它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的趋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二大经济体,其对全球的生产、市场和供应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亚洲和中亚地区、欧洲及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WTO等国际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和金融制度的改革。
5. 科技和文化外交中国还在不断推进科技和文化外交。
中国的崛起已经使其拥有了庞大的研发和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医疗和电信等领域。
中国还在积极推动汉字、太极拳等文化项目,让全球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这种外交方式表明了中国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强国,而且已经成为了在全球文化交流和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力量。
总之,中国外交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需要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国家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的影响。
当代中 国的外 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中国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外交”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以及外交理念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理解外交政策与国际形势、国内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家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外交领域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国际关系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多媒体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阶段、重大事件和外交政策;掌握中国在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图片、讨论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影响;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
3、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中国当代外交
作业题目:中国外交政策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一边倒"的对外战略方针。
从受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是在爆发的冷战的环境背景下受到苏联和美国对华政策影响的结果,通过研究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助于从多个政治实体的角度和立场来解释中国外交方式的选择和其本质特点。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启示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
1.国内外新环境
从国内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
我们党提出了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咸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国家。
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合作向全球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发展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实力整体国民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以前有着像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世界依旧非常不安宁。
国际危机的金融影响及其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很多,全球发展的不平衡
加剧,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有所回升,局部动荡经常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2.中国外交新走向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舞台上不过刚刚亮相,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也只是刚刚开局。
从中国领导入在国际舞台上繁,忙的身影,从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布局的不断出台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重视外交工作,更加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
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首先将中国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去认识,确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恰当外交战略。
2.1一个目标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中的一部分,中国战略性的外交必须围绕着服务大局、始终中心,服从和始终服务于中国总战略的目标发展需要。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
并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一切工作必须围绕的大局和中心。
2.2两大挑战
地区动荡频繁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朝鲜半岛局势充满不确定性,黄海、东海和南海地区争端联动,树欲静而风不止。
二是发展的任务天天更加艰巨。
十八大明确了指出未来五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巨大任务和工作,油气强调经济发展社会为第一主旨,以经济发展加快方式转变为主路,各个方面的涉及体制机制和利益结构的调整,相当于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
2.3三对关系
十八大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掌
握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需要强调内外有别的外交观念,确立国内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
综观国内外大势,我国发展中仍处于能有大作为的战略重要机遇时期。
这是从及其复杂国际条件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的国际大局着眼,把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更好统一起来,把世界与中国的发展的发展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推动科学发展。
2.4四大支柱
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要求,将更多在世界舞台上表达中国声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倡导一种以国家平等、政治互信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原则。
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这是一种开明的发展思路,更是一种与世界共命运同兴衰的观念,是战略性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意义的调整。
2.5平共处原则
在发达国家外交上,努力提出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在周边国家外交上,努力提出“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的新诉求;还首次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海外合法权益”、“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等主张。
所有这些新意见和新做法都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是中国外交同发展的产物,为未来中国外交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可否认,动力型外交越来越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我们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更有看头。
当然,中国外交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必然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
这种烦恼必然会体现在与世界的复杂互动中,体现在外交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时,世界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更会给中国外交带来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
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不会消
失,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仍会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蔓延、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风险仍然如影随形。
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适应新的角色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世界各国适应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纠葛进程。
但成长中的中国外交会在磨砺中更加精粹,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更加成熟自信。
参考文献
[1]李铁汉.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研究 [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7
[2]安理.当代“中国梦”的传统文化“血脉”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3]赵可金.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走向 [J].《前线》,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