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 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 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
二、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答案】D 【解析】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与每一总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人的图 形。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则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将导 致总支出水平下降(上升)。在开放经济中,总支出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 成的。
4.总供给 答: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 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 和技术决定的。
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 答:总供给函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供 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总产出
2.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4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D.货币供给量比较大 【答案】A 【解析】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时,若物价水平上升,则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利率 上升,引起投资支出大幅度减少,从而使得均衡收入或支出大幅度减少,因此价格水平小幅 度变动引起均衡支出大幅度变动,因而总需求曲线比较平缓。

西方经济学部分习题(微观+宏观)

西方经济学部分习题(微观+宏观)

第一章导论1一、名词解释: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存量流量二、填空题:1.生产可能性线又称,它表明在既定的和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的产品组合。

2.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3.选择包括、、这样三个问题,它们被称为问题。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成是。

5.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的问题是,中心理论是。

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8.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其特点是。

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其特点是。

9.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10.当前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有、、。

三、选择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因为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的绝对数量较少;D.以上均不正确;2、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C.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选择的需要;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资源配置; B.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1注:本习题集题前未标*的表示要掌握的基本题;标*表示较难;标注**的表示难。

C.资源的稀缺性; D.资源利用。

4、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B.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C.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D.A、B、C;5. 如果一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生产()A.只能通过减少一种商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B.是高效率的生产;C. 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D.有些资源被闲置;6. 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A.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C.当你不必为这种行为付钱时就等于零;D.投入这种行为全部资源的其它可能的用途;7. 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A. 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B. 比较它的预期与事实;C. 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学家作出结论;D. 以上各项都是;8. 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A. 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 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 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合我国国情;9.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研究方法不同;B.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以上均不正确;10.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A. 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 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 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 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四、判断题l.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习题集2篇西方经济学习题集(一)1.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市场经济是一个基于供求关系、通过价格机制调节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

其核心原理是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反馈供求。

2. 请解释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含义。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和能力的总和。

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3. 解释需求弹性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市场需求对价格或其他相关因素的敏感程度。

它可以通过计算需求曲线的斜率来衡量,或者通过计算需求量变化与相关因素变化的比率来计算。

4. 什么是边际效用?为什么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通过消费最后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5. 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PPC)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展示资源稀缺性和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种图形化展示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

它表示在当前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或个体可以生产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

资源稀缺性指的是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而机会成本则指放弃生产一种商品或服务以生产另一种商品或服务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二)1. 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个决策所放弃的最有利可得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选择去上大学而放弃了去工作,他的机会成本就是他在上大学期间能够赚取的工资。

2. 什么是垄断?垄断与竞争市场有怎样的区别?垄断是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供应者的情况。

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更高,生产效率更低,并且消费者选择更受限制。

3. 解释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以及可能导致需求曲线下降的原因。

需求曲线下降是指随着价格上涨,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减少的现象。

可能导致需求曲线下降的原因包括替代品的出现、收入下降、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等。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习题一一、选择:1、经济物品是指( D)。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C)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B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B)?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二、简释下列概念:稀缺、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局部均衡1、一般均衡三、简述题:1、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2、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3、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是什么?习题二一、选择: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b )。

A. 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 )。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二、解释下列概念:需求、需求的变动、需求规律、供给、供给的变动、供给规律、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均衡价格、供求定理。

三、分析讨论题:1、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A.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2.挤出效应3.货币政策4.凯恩斯极端5.古典主义极端6.货币幻觉二、选择题1.财政政策是指()。

A.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B.周期性变化的预算C.为使政府收支平衡的手段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国民收入的预期水平2.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LM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3.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C.LM水平而IS垂直D.LM和IS平缓4.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IS移动量,则必须()。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5.“挤出效应”发生于()。

A.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6.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7.在收入一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提高。

A.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D.以上都不对8.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9.下列()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基础配套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基础配套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判断1.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1. 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 出现于1936年B 涉及垄断问题C 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 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简答题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 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一、解释概念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二、判断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名词解释1.经济政策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3.公开市场业务4.充分就业5.摩擦失业6.非自愿失业7.结构性失业8.自然失业率9.存款准备金10.周期性失业11.失业率12.劳动参与率13.自愿失业14.货币创造15.奥肯定律16.经济增长17.政府购买18.政府转移支付19.公债20.权衡性的财政政策2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22.预算赤字23.预算盈余24.周期平衡预算25.充分就业盈余26.活期存款27.法定准备金率28.法定准备金29.超额准备金30.货币政策31.再贴现率二、选择题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B.稳定价格水平,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地增长C.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D.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2.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促使利率上升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促使利率下跌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促使利率下跌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促使利率上升3.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A.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B.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C.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4.被认为是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央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5.一般来说,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财政部B.中央银行C.议会D.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6.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法定准备金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7.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C.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D.减少贷款额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A.银行存款减少B.市场利率上升C.公众手里的货币减少D.以上都不是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

西方经济 高鸿业_习题集及答案

西方经济 高鸿业_习题集及答案

目录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供求理论 (7)第三章弹性理论 (14)第四章效用理论 (24)第五章生产理论 (37)第六章成本理论 (48)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60)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经济政策 (69)第一章导论一、基本概念:1.资源的稀缺性2.机会成本3.生产可能性边界4.经济制度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6.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二、选择题: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A 政府对市场的调控B 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 研究对稀缺资源诸多用途的最合理配置D 个人的生财之道2.资源的“稀缺”是指().A 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消耗光3.经济物品是指().A 物美价廉的物品B 稀缺的物品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A 通货膨胀B 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 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生产C 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 股价持续上升B 通货膨胀C 技术进步或有用资源被开发D 消费品供给增加,资本物品供给减少7.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所回答的问题不是()A 如何生产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 为谁生产D 何时何地生产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 为谁生产D 以上都包括9.政府征税和给家庭转移支付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 生产什么B 如何生产C 生产多少D 为谁生产10.下列命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A政府把贴现率降到6.6%B今年国家失业率不超过10%C 男女应该同工同酬D 个人所得税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11.某大学毕业生辞去年薪5万元的工作,取出10万元积蓄,自主创业,已知定期存款年利率为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教学大纲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

3.会用收入法和支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4.了解什么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5.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内容结构三、重点和难点1.宏观经济学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衡量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研究整个经济运行的总体.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2)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是最终产品,而用于再出售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就是中间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生产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区别的。

前者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它以人口作为统计标准,属国民概念;后者指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它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一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本国生产的价值。

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还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只要在本国地域范围内,都应计入GDP.若定义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NFP为本国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GNP= GDP+NFP。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2.新古典增长模型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黄金分割律4.经济周期二、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 )。

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C.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2.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 )。

A.投资对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的影响B.投资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影响C.实际国民收入围绕潜在国民收入周期性的波动D.某段时期结构性失业的减少3.用GNP值来衡量经济好坏的不足之处是( )。

A.GNP不包括生产的社会成本B.GNP忽略休闲时间的增加C.GNP不能把产品的品种变化包括进去D.以上说法都正确4.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生产函数F=F(K,L)将有按比例的收益( )。

A.F(zK, zL)=YB.zF(K, L)=YC.F(zK, zL)=zYD.F(K十1, L+1)-F(K, L)=15.如果生产函数Y=F(K,L)具有按比例的固定收益,那么( )。

A.F(zK, zL)=zYB.F(K/L,1)=Y/LC.y=f(k),y表示每个工人的生产量,k表示每个工人的资本D.以上论述都正确6.经济增长在图像上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

A.内侧的某一点向边界移动B.向外移动C.外侧的某一点沿着边界移动D.向内移动7.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是因为( )。

A.投入减少而引起产出增加B.产出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C.劳动力减少D.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向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一点的移动8.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体系中,资本积累需要( )。

A.降低储蓄B.实行低利率C.抑制消费D.外国贷款9.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人均收入最高( )。

A.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最高B.劳动力的平均产品最高C.总产量最高D.利率水平最低10.按照索洛模型,高储蓄率会引起( )。

A.不影响增长率B.可能影响增长率,也可能不影响增长率C.长期高增长D.暂时高增长11.关于资本边际产品M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完全竞争市场)【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完全竞争市场)【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一、名词解释1.完全竞争市场答: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价格控制的程度以及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按照竞争激烈程度,市场和市场中的厂商可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完全垄断。

其中,完全竞争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其市场效率也是最高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

虽然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

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总收益答:总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 乘以销售量Q ,即·TR P Q =。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TR ∆)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P ,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

总收益与边际收益、平均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厂商的边际收益MR 被定义为由一单位销售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平均收益即厂商在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平均每一单位获得的收益,等于市场价格。

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从而等于平均收益,即MR P AR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试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部分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总支出和国民收入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利息率。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一、填空题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 T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 f)。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T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F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 F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T )7、在IS曲线的右侧,I<S。

( T )8、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F )9、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

( F )。

10、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 F )二、判断题1、√2、×3、√4、×5、×6、√7、√8、×9、× 10、×三、单项选择题(请从下列各题后的三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1、消费曲线位于45º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A)。

A、正数B、0C、负数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2.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3.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4.总供给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6.实际余额效应(庇古效应)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二、选择题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D.货币供给量比较大3.若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只引起价格效应,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

A.水平的B.向右上方倾斜的C.垂直的D.难以确定4.劳动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为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A. 20B. 399C. 800D. 805.当()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由劳动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D.劳动力市场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6.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7. 古典总供给曲线()。

A.是垂直的B.是水平的C.是向上倾斜的D.是向下倾斜的8.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名义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9.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有效需求和均衡产出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不确定10.价格水平提高,则LM曲线()。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平均消费倾向3.边际消费倾向4.储蓄函数5.平均储蓄倾向6.边际储蓄倾向7.均衡产出(收入)8.非意愿存货投资9.乘数10.投资乘数11.政府购买乘数12.税收乘数1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4.平衡预算乘数二、选择题1.当消费函数为C=a+bY,a>0,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应()。

A.小于边际消费倾向B.大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C.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则消费函数是()。

A.凸函数B.凹函数C.直线型函数D.无法判断4.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边际储蓄倾向较小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D.以上都不正确5.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增加100万元投资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元,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A.10%B.100%C.90%D.1%6.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则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

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判断7.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当利率提高时,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将使()。

A.储蓄减少B.消费增加C.储蓄增加D.以上都不正确8.假设某个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MPC为80%的条件下,应增加投资支出()。

A.1000亿元B.500亿元C.100亿元D.以上答案都不对9.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10.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的下降B.收入增加C.平均消费倾向一定为负D.利率提高11.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

(2021修订版)《西方经济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2021修订版)《西方经济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2021修订版)《西方经济学练习册》参考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名词释义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描述了经济现象的“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实际解决方式。

该方法旨在揭示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应该”,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一些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并检验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3.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4.看不见的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

个人的本义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由“看不见的手”驱动,也就是说,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他们才能达到国家繁荣的目标。

后来,“看不见的手”成为一个形象词,用来表达资本主义的完全竞争模式。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资本的实际成本答:资本的实际成本是指租赁企业用经济的产出单位衡量的购买并出租一单位资本的成本。

资本的实际成本取决于资本品的相对价格P K/P、实际利率r以及折旧率δ。

用式子表示为:资本的实际成本=(P K/P)(r+δ)。

2.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答: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它是费雪模型中的一个概念。

跨期预算约束表示为:C1+C2/(1+r)=Y1+Y2/(1+r),这说明两个时期的消费和两个时期的收入有关。

3.借款约束答:借款约束是指一些消费者在需要借贷来满足现期消费使一生消费平滑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使得消费者的现期消费不能大于现期收入。

借款约束可以表示为C1≤Y1。

在存在借贷约束时,消费者选择的现期和未来的消费组合就必须既满足时际预算约束,又满足借贷约束。

4.相对收入答: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的,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是完全由收入决定,它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决定的。

其要点包括:①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在一固定比率上,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函数;②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即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根据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

因而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5.资产组合理论答: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

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

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圣才出品

率可表示为:
பைடு நூலகம்gt
yt
yt 1 yt 1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
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
低。
2.新古典增长模型 答: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设:社会 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
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 Yt 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Yt1 表示 t 1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
示为:
Gt
Yt Yt 1 Yt 1
若用 yt 表示 t 时期的人均产量,yt1 表示 t 1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
【答案】C 【解析】生产函数具有按比例的收益也就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
相等,由于直线 nk 的斜率为 n ,而曲线 f k 在 k* 处的斜率为 f k* ,故有 f k* n 。
2 / 8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20-1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 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 人均消费水平;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 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 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

第19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一、名词解释1.固定汇率答:固定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同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它是钉住由中央银行决定的汇率,并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直接干预,从而阻止不受需求和供给因素调控的政策。

固定汇率需要在外汇市场上积极地干预。

从19世纪中末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这两种类型。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

固定汇率制自发形成,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汇率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2.实际汇率答: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

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fE P e P⨯=其中,e 表示实际汇率;P 和f P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E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

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圣

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组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集(最新版)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圣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

这两种失业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2.摩擦失业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3.非自愿失业答: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

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

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利用变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在IS LM
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
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

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

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3.货币政策
答: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
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4.凯恩斯极端
答: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

如图15-1所示,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出现图15-1中的情况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其原因是:当IS曲线为垂直线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当LM曲线为水平线时,说明利率已下降到一个低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

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图15-1凯恩斯极端
5.古典主义极端
答:古典主义极端是指LM曲线为垂直而IS曲线为水平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如图15-2所示,IS曲线向上移动时,国民收入不会有任何变
化;而LM曲线右移时,国民收入增长幅度和LM曲线移动幅度完全相同。

图15-2古典主义极端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一方面,LM曲线垂直,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此时利率极高,以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极大,而人们也认为债券价格只会涨不会跌,因此此时人们不会持有货币。

政府增加支出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私人部门就得将投资等额减少,政府的任何支出将伴随私人投资的等额减少,即挤出效应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同时,IS曲线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无限大,这也使得政府支出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

总之,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另一方面,IS曲线水平,说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无限大,即如果当局增加货币供给使得利率稍有下降,将会极大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国民收入有很大增加,即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6.货币幻觉
答:货币幻觉是指短期内,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例如,发生通货膨胀时,如果名义工资没有变化,虽然实际工资已经下降了,但是人们仍然感觉不到工资的下降。

二、选择题
1.财政政策是指()。

A.政府管理价格的手段
B.周期性交化的预算
C.为使政府收支平衡的手段
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国民收入的预期水平
【答案】D
【解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接近IS移动量,则必须()。

A.LM平缓而IS陡峭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
D.LM陡峭而IS平缓
【答案】A
【解析】IS曲线垂直,LM水平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财政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的变化量等于财政支出变化量。

所以,IS曲线越是陡峭,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均衡收入变动越接近IS移动量。

3.“挤出效应”发生于()。

A.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答案】A
【解析】挤出效应是指在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会导致利率上升,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

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答案】D
【解析】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也就越多。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

5.在收入—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提高。

A.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