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省南充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南充高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传统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一个民族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

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

因而,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用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

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的境地,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盾。

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

这样,日积月累,署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血肉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

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够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够不涣散,一个国家如何能够巩固。

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所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I)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浑浊/蛰伏锋镝/贬谪首创/创举B.园圃/逮捕烘托/哄骗记载/超载C.安静/绥靖渎职/木椟量具/胆量D.疏浚/逡巡稍息/口哨卡壳/关卡2.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

那眼花缭乱得极其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城市广场。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4. 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

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A.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同时填写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三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扫.除/扫.帚咽.气/狼吞虎咽.兴.奋/兴.高采烈B.空.气/空.闲累.赘/罪行累累..丧.礼/丧.心病狂C.侪.辈/肚脐.投缘./不容置喙.俘.虏/饿殍.遍野D.凄怆./呛.人旺.盛/矫枉.过正假.装/久假.不归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5月7日,一场空前绝后的暴雨让广州35个地下车库变“水库”。

专家指出,降水全部进入城市的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暴雨固然历史罕见,但造成这么多地下停车库“灌水”,主要还是市政工程排水不畅引发的“并发症”。

暴雨暴露了广州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广州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制定一部整体规划。

A.空前绝后B.不堪重负C.并发症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

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宋代诗经学中合理部分加以吸收;对不足之处则加以批评。

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相契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

同时,他也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

正是在这个扬弃的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宋之长加以综合而补其不足,使其诗经学得以形成。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息息相关。

他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

朱子治《诗》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ー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是多闻阙疑。

朱子诗学观中最为瞩目的就是诗序观。

朱子对汉代诗经学最大的突破就是从学理上力辨小序之非,同时撰《诗序辨说》辨明小序之误,カ图将《诗经》与《毛诗》区别开来。

在诗序问题上,朱子对大小序的起讫、作者、价值,以及小序的位置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朱子沿袭了前人去除小序的做法,而走得更远。

“后到三十岁、断然知小序之出于汉儒所作”,故而不能与“经”等而视之,只能属于“传”。

这样去除小序以言《诗》,也就有了理论基础。

由此可见,朱子去小序以言《诗》是为了回归原典,从《诗经》文本入手来理解《诗》意,不“先自立说”,以确保从中发掘出来的圣贤本意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朱子在“去序”后,最终完成创新诗经学的任务,这使得他与之前的废序者,如欧阳修、郑樵等,有着本质区别。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南充市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比此前更显繁复与庞杂,同时也倍具价值,因此更加值得精心整理。

约略而言,其研究价值大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扩充古代小说文献存量,丰富古代小说研究对象。

文献留存问题一直是文史研究的出发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否有文献留存是一个学科生命力能否持续长久的关键要素。

新时期以来,古代小说研究之所以能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境界,是与《古本小说丛刊》《古本小说集成》等大型小说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以及相关学者积极爬梳钩沉之功密切相关的。

在明清方志的人物传记、逸事、仙释等门类中,有不少小说类文献作品得以载述,这些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不乏佳作,值得辑录。

例如,顺治时期的《潮州府志》卷十“轶事部”载“交趾道士”:“金山上有交趾道士,年近百岁。

渡海船坏,结庵于此。

养一鸡,大如倒挂子,置枕中,啼即梦觉。

又一胡孙,小如虾蟆,以线系几案间。

”此篇作品亦见诸万历时期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二,所不同者,其中开篇则言“广东有道士,年九十九,状貌奇古,目光射人。

自言来自交趾,别号漫叟。

”据推测,《涌幢小品》的载述极有可能源自嘉靖或弘治时期的《潮州府志》。

第二,助推小说家生平考辨,深化与填补小说家生平认识。

古代小说在文体序列中备受轻视乃至诋毁,因而小说作者往往无意署名,这使得大量小说作品难见真正著者,这给小说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扰。

而倘若将视野投向明清方志,往往能有一些意外收获。

例如,明末清初《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一直以来学界对其生年、字号、交游等情况的认识有不少错误,笔者在梳理清人汪曰桢编《南浔镇志》、光绪《乌程县志》与同治《湖州府志》等诸多方志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考辨,得出了“陈忱生于1615年,字遐心而非字敬夫,号雁宕或雁荡,平生交结对象主要为惊隐诗社成员”等结论,修正了既有的不当认识,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经典成为通识周国平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人类的精神能力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又在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

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

然而,唯有在文化的环境中,潜在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能力。

对文化环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传统,它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它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

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

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

“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够格,对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经典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著作是承载人类几千年来在精神探索中所形成了伟大传统的最重要载体。

B.经典著作是人类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能使人类的潜在禀赋转化为现实能力。

C.经典著作在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都是极好的素材,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D.阅读经典能够引领人们自觉地思考价值观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南充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南充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南充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古徽州建筑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其盛,是徽派建筑追求细节精美的典型代表,“三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使之既能融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

特别是木雕艺术,更让古色古香的建筑如虎添翼。

在青砖上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

(乙)粉墙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等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但石雕、砖雕囿于材质坚硬,并未见有特别精妙之处。

(丙)而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使之共处于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不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附属在建筑物上的物件,如门罩中的砖雕,天井四周山水,花鸟题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栏板,屋檐下檐条、雀替,楼层栏板上带有主题性的木雕,但它们统统是一幅幅独立的画,一件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如虎添翼B . 囿于C . 统统D . 匠心独运(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对于大学本科学生而言,固然可以采取两种学习态度方法,一种为“任凭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不贪多骛远,而获得此一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另一种学习态度方式则希望能够“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而不仅仅是“赐墙及肩”,只能“窥见室家之好”,难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只有“曾经沧海....”,才有阔大之胸怀气度和高远之眼光识见。

因此,学生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还必须大量阅读相关学科专业的乃至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经典原著。

②________。

这其实便是“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乃至教育本身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③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个体和技术官僚,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

常识教育则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与制度的异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福祉。

④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

但此一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通人也”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大通人”(仍是相对而言),这显然只能要求极少一部分人。

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人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尽.管(jǐn)暂.时(zǎn)撕杀一脉相承B. 解剖.(pōu)洁癖.(pǐ)赡养笔耕不辍C. 妊娠.(shēn)创.伤(chuàng)枯燥因才施教D. 混.淆(hǔn)信札.(zhá)宣泄言谈举指2.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公安部门经过周密排查,不懈追踪,终于抓捕到了那个不定的犯罪嫌疑人张某。

②胡忠、谢晓军夫妇把满腔心血在高原的孩子们身上,用行动书写着“高义薄云”。

③下课后,她没有回宿舍,去了学校图书馆,抓紧时间为她研究的课题查找资料。

A. 形迹灌注径自B. 行迹灌注径直C. 形迹贯注径直D. 行迹贯注径自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听见一群小鸟在老师办公室窗外的老梧桐树上幸灾乐祸....地冲着我在叫着。

B. 实力派演员娜仁花凭借影片《额吉》在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一举夺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C. 一些超市经营者不讲诚信,为销售过期食品,他们往往在包装上改弦更张....,随意改变出厂日期。

D. 目前,知识产权国际纠纷案件越来越多,但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成人歌曲大多音调较高、音域较宽,经常唱这样歌曲的孩子,会对声带造成严重损伤。

B. PM2.5颗粒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C. 看着这些我国制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产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感到振奋。

D. 经过多日精心策划和排练,这台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心血的晚会终于要和观众见面了。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充高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传统无所不在,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一个民族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

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

因而,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用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

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的境地,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盾。

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

这样,日积月累,署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血肉超不出皮肤一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

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够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够不涣散,一个国家如何能够巩固。

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所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化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受外部世界的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便有交流,便有变化。

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接触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才互相学习,彼此交流。

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待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

这时候,观其与之前的异同,虽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陌生。

这是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

1.下列对“文化传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

B.一般说来,文化传统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法、行为习俗、审美趣味、价值取向等,但并不约束个人的意志自由。

C.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童、集团的象征,保证了民族的存在、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

D.文化传统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时间的变化吐故纳新,筛选整合,发生缓慢、渐进的变化,也会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内容。

2.下列表述不是阐述“文化传统形成过程”的一项是A.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共同生活和共同语言,也就有了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即共同心理状态。

B.民族的每个成员,在民族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

C.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并转化为该民族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童,逐渐积累,最终形成文化传统。

D.文化传统无处不在,文化传统既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成分会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淡化,生活中的某些新的因素,经过筛选整合,也会成为文化传统中的新成分。

B.一个民族的某些成员有时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其结果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的境地.根本无法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

C.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接触,交流碰撞后的学习所取、交流所得,经过自己文化传统的整合,会成为使自己的文化传统发生变化的新成分。

D.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接受外部世界影响从而产生变化的一种文化传统与之前相比,虽不一定面目全非,但会让人觉得陌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4〜6题。

新年礼物侯发山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

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

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

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

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

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

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

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

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

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

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

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

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

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

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

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

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

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

用的?电视机,家里有。

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

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

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

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

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

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

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

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又是这句话。

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

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

”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

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

我有时间就回去。

”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

”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

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姐,你别生气啊。

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

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

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9期)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理解、关心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

B.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亟不可待地想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

C.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鲜明的孝子形象。

D.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5.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5分)6.结合文本请简要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

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

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

她感到恐怖。

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

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沧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

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

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

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

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

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

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

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