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民俗传统婚姻民俗之三“择吉日、婚前准备”
![山西民俗传统婚姻民俗之三“择吉日、婚前准备”](https://img.taocdn.com/s3/m/1810456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7.png)
山西民俗传统婚姻民俗之三“择吉日、婚前准备”择吉日订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双方家长往来磋商最终确定。
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晋东南一-带称为“择日”“择侯”。
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择吉日现今普遍采取两种方式择吉日:一是选国家的法定节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
二是请阴阳先生择吉8,这个环节比较麻烦:首先要将男女双方以及各自父母的出生年月、出生时辰告诉对方,择吉者根据黄历选定。
首先要避开直系亲属出生日,避开农历三、七月(鬼节),避开“盲年(即全年没“立春”),避开“三娘煞”(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等。
左云、怀仁交界一带,还有以女方的“大利月”决定初步婚期的,“ 大利月”由女方的属相而定。
具体内容是:正、七月迎鸡兔,二、八月虎共猴。
三、九月蛇和猪,四、十月龙与狗。
五、十一并牛羊,六、腊月鼠马走。
正、七月迎鸡兔迎”,即属鸡和兔的姑娘,正、七月是她们的“大利月”,正、七月出嫁,每天都是好日子,以此类推。
因此也有女方家长也会因所下的日子不符女方的“大利月”,而推迟婚期的。
在大中城市,平日多忙于工作,择日流行农历带三、六、九的周末,五一、国庆、元旦假期和腊月底成为婚嫁的高峰日期。
过了腊月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吉日”选定后要亲自登门或口头或文字告知女方父母。
请期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
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彩礼给女方。
以前订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dd9e045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9.png)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习俗。
婚礼通常是由男方家长发起的,女方家长则要在婚礼上给予回礼。
在传统的婚礼上,一般要进行“三拜九礼”的仪式,这是表达新婚夫妇对双方父母尊敬和感激之情的重要环节。
此外,还会有拜堂、合家欢、酒席等传统仪式。
在饮食方面,太原的婚礼上一定少不了蒸饺、豆腐脑、酱肘子等地方特色美食,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寓意着新人婚后幸福美满。
在服饰方面,新娘一般会穿上传统的汉族婚纱和配饰,新郎则会着传统的中式长衫和黑色礼帽。
总的来说,山西太原的婚礼风俗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示了这个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 1 -。
山西太原婚嫁习俗
![山西太原婚嫁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52624f7af45b307e9719721.png)
山西太原婚嫁习俗【婚礼前一天】避嫌:婚礼前一天男女双方不能见面;谈判:傍晚男方代表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婚礼安排,并留下水果糕点等礼物。
喜字:小区门口、单元门口、家门口和卧室门口分别贴一对大红喜字,每阶楼梯贴一对小喜字,女方家贴单喜字;嫁妆:一定要有被子、枕套、被套、牙刷牙缸等生活必备品,和新娘从里到外的红色衣服,最重要的就是红色皮箱,要放好陪嫁礼单和压箱底钱。
12点:当晚十二点新娘要吃开心饺子宽心面,饺子的个数为:新娘虚岁+天+地+子孙饺,子孙饺是大饺子包小饺子,包的越多越好,宽心面必须是一根面条。
【婚礼当天】梳妆:新娘早起做发型,穿好婚纱后就不能下床了;挤门:新郎见到新娘要冲破两道门,一道是亲戚们,一道是闺房门。
闺房内必须是伴娘或新娘的女性朋友,不能有任何男性。
接花:新郎要闯过伴娘们的关卡让新娘收下捧花;找鞋:新郎发动伴郎们找到藏好的新娘鞋,为新娘穿好;改口:新郎改称新娘父母爸妈,新娘父母给改口红包,新娘弟妹改称新郎姐夫,新郎给弟妹改口红包。
新郎新娘拜别女方父母。
行礼过程中新娘不能踩地,脚下垫红色手绢;上车:新娘由新郎抱着或背着送上接亲的喜车;手绢:伴娘事先备好红手绢,如果路上碰到其他婚礼车队,要抢先扔出手绢,避免冲喜。
进门:新郎将新娘抱着或背着上楼,新娘要跨进门,不能踩到门槛;换衣:新娘进门后将穿来的衣服鞋全部换掉,不能再穿;开箱:新娘的弟弟或侄子将嫁妆箱打开,读出陪嫁品,摆出压箱钱。
男方父母将压箱底钱翻倍再放入箱中锁起来开箱的人会得到大红包;认亲:女方改口叫男方父母爸妈;酒店:如有别家同时典礼,伴娘也要抢先扔红手绢;典礼:按照婚庆公司流程宣誓、敬酒等;婚礼上会闹伴郎伴娘,请他们做一些搞笑的游戏。
这也是太原婚礼一大特色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9358a3203d8ce2f006623e8.png)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运城婚俗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
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
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
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
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
”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
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
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福。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
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
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
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山西长治结婚风俗流程
![山西长治结婚风俗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85b143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1.png)
山西长治结婚风俗流程
山西长治结婚的风俗流程如下:
1. 提亲:男方家长携带礼物去女方家提亲,进行正式的提亲仪式。
女方家可以接受或拒绝提亲。
2. 订婚:双方家长商议好婚事后,进行订婚仪式。
通常男方送给女方礼金、礼物等。
3. 定日子:确定婚期,并进行婚礼筹备。
一般情况下,婚期是在农历的吉日。
4. 迎亲:新郎一般会乘坐花轿或婚车,带着亲友前往新娘的家,进行迎亲仪式。
新郎还要通过门口的一系列“门童”的考验,象征着新郎经历了磨难才得到新娘。
5. 上轿:迎亲后,新娘会坐上花轿或婚车,和新郎一同前往新郎家。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家中亲友会进行欢迎和道贺,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仪式。
6. 敬酒:婚宴开始后,新郎和新娘要先敬拜天地及祖宗,在亲友的祝福下,互相敬酒庆祝。
7. 守夜:新郎新娘在新房守夜,新娘的闺蜜和姐妹们会来捣乱,新郎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进入房间与新娘团圆。
8. 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进入房间后,会准备一些小节目,如
拍砖、游戏等,增加新人之间的亲密感。
之后,新娘换上新衣,夫妻二人在房间享受甜蜜的一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流程是一般性的结婚流程,但不同地区、不同家族还可能有一些具体细节上的差异。
山西省的风俗
![山西省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6c3594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2.png)
山西省的风俗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历史的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领略那里独特的风俗魅力。
一、婚嫁习俗山西的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古代,山西的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讲究门当户对。
婚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合婚、相亲、定亲等。
婚礼当天,新郎要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在返回新郎家的途中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炭盆,寓意辟邪和去除不吉之物。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拜堂成亲,之后进入洞房等待新郎的陪伴。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哭嫁”的习俗,即新娘在出嫁前要哭唱一段歌曲,表达对家人的不舍之情。
二、丧葬习俗山西的丧葬习俗也颇具特色。
在山西人的观念中,丧葬是一件十分庄重而神圣的事情。
当有人去世后,家人要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
葬礼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报丧、守灵、超度等。
在葬礼上,孝子要披麻戴孝,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同时,还要请和尚或道士为逝者超度亡灵,使其安息。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即将逝者安葬在自家的祖坟之中。
三、节庆习俗山西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山西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吃团圆饭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民间艺术山西的民间艺术也是其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晋剧、蒲剧、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曲以及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手工艺。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五、饮食习俗山西的饮食习俗也独具特色。
山西人民以面食为主食,善于制作各种面食小吃,如刀削面、烩面、饸烙面等。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c94b91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5.png)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
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
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
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
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
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
然后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
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
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
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
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一直到满为止。
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
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
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
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
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山西各地出殡盛行用棺罩,其状如长形轿体,上有锡顶葫芦头金顶,四角男性死者用龙头龙尾,女性用凤头凤尾,周围饰以红、蓝、黄布帷幔,上绘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
这种器物均有店铺专门出赁。
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
于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
太谷地区排场的丧礼要使用二龙杠。
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路祭除外),送到坟地。
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主家人缘好,人气旺。
关于山西婚俗的介绍
![关于山西婚俗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7e01a55b0717fd5370cdc17.png)
文化承载着汗青,汗青演绎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魂魄.今天的文化是汗青的传承和提升,借古励今,是汗青传承的需要.山西朔州,一方古老的黄地盘,特此外埠舆,长久的汗青,积淀了深邃深挚的文化底蕴.汗青上多平易近族文化的融合,自然构成了朔州区域特有的平易近风平易近俗.婚姻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跟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一向更换着情势.婚俗也已成为世代相传的文明现象,具备确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然而,婚俗中一些范例的封建思惟.科学色彩都是我们所不建议的,有些只能作为一种游览平易近俗来挖掘和开辟,不过婚俗中的优良传统仍是值得咱们进修和施展的.一.“平易近俗”一词由来甚久我国版图辽阔,平易近族浩瀚,在各平易近族创造的残暴文化中,平易近俗文化是个中的一个闪光亮点.从古到今,平易近俗文化始终受到人们普遍的存眷和重视.对于“平易近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录.《礼记》曰:“入国而问俗”;《礼记·王制篇》云:“皇帝巡狩,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不雅平易近俗.”《毛诗序》载“美教化,移风尚.”平易近间也有“入乡随俗”,以及“十里不合风,百里不合俗”等说法.可见,平易近俗文化在人们的意识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精力生活不成缺乏的内容.我国平易近俗文化丰富多彩,形成多种类型,学者们对它做了不合的分类.有的将我国分为经济平易近俗.社会平易近俗.信仰平易近俗和游艺平易近俗等;有的又分有物质平易近俗.社会平易近俗.岁时平易近俗.人生仪礼平易近俗.精力平易近俗和口承说话平易近俗等.不合品种的平易近俗有着不合的特点,婚俗就是一种人生仪礼平易近俗,它消失与其他平易近俗不合的独特之处.二.风情万种的朔州婚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文孕育一方文化.在朔州的汗青上,婚姻情势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立婚姻,这是在新中国成破和《婚姻法》颁布当前开端实施的,当初多半为自立婚姻.二是因朔州是汉族聚居区,旧时多半是怙恃包办婚姻,其婚姻办法有:交换婚.姑表婚.姨表婚.招赘婚.童养婚.指腹婚.转房婚.冥婚等.1.1交换婚交换婚也称换亲,通俗是指男女两边各以其女互给对方做儿媳妇.有的是因为家道贫寒,没才干办婚礼嫁奁的;有的是因为攀亲互相制约的;也有的是因为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一般因家道贫寒的换亲,婚礼一切从简.1.2姑表婚.姨表婚姑表婚.姨表婚均属于近亲娶亲,一般是指家里的女儿跟她姑姑.姨姨家的儿子娶亲.这种婚姻是《婚姻法》所禁止的,也违背了伦理道德.1.3招赘婚招赘婚又称招门婿,也就是上门女婿,俗称“倒插门”.一般是指家里只有女儿,不儿子,为了顶挡门户,传宗接代,招婿作子.女婿要跟着岳父姓,按儿子看待,实施赡养岳父.岳母的义务,可以或许持续女方的家产,家族也不会歧视,这种招赘称为“去世招”;假如招来的女婿不更姓,则不克不及持续女方的家产,只有实施赡养岳父.岳母的义务,这种招赘称为“活招”.“活招”多半都邑遭碰到家族的歧视.1.4童养婚童养婚就是指童养媳,个体是指不太充裕的家庭,收养未成年的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女孩儿到了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刻,再与自家的儿子结婚,结婚之前就称作童养媳.童养媳结婚很简单,决定谷旦,童养媳先回娘家,穿上婆家给预备的新衣新鞋,在回到婆家同新郎拜寰宇,这就算是结婚了.做童养媳的女孩儿大都是因为家道贫寒,为了糊口.活命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措施.收养童养媳的家庭也往往是不太充裕的,童养媳大多都是受尽魔难,受尽打骂的,一般的怙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是相对不舍得把本身的女儿送去做童养媳的.1.5指腹婚指腹婚一般是指两家日常平凡交往甚好,门当户对,假如两家女方都怀孕了,两边就提前预约,产后假如是一男一女的话,就让他们结亲成婚.明.清两代虽然有过禁文,但明间仍然有指腹为婚的现象.1.6转房婚转房婚,也称转亲.一般是指三家的女儿辗转作为三家的儿媳妇.婚礼和一般的婚嫁是一样的,惟有因家道贫寒的转亲,婚礼和嫁奁所有从简.1.7冥婚冥婚,又称“鬼婚”,“娶鬼妻”.一般是指有的须眉没有娶妻就过逝了,他的家工资他寻求未婚的女尸进行相配.有的要经由过程牵线说合的“鬼媒妁”说合好,选鬼节日(清明节.阴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将女尸移迁到男方的坟地,与男尸合葬在一路.平易近间认为人逝世后如同去了阴间,所以有鬼婚之俗.三.井而有序的婚嫁礼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古至尽从无变故,在古代,婚姻更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和其他人生习俗比较,婚嫁礼节随世情而多变,这种变动重要暗示在活动的内容和情势上,而婚礼所创造的氛围之隆重.热烈.喜庆.祥瑞,则始终不变.婚俗为世代相传的文化气象,失去必定的传承性.自古以来朔州地区的婚俗礼节的程序类同山西有些其余地域的风气,但又有其独特的一面.跟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固定的程序也在由繁到简的成长着.自古以来婚嫁从定亲到迎娶,旁边有很多繁缛的礼节程序.周代婚俗已判断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六礼.清《朔州志·方地志》中有记录:“朔州婚姻,论财者少,初换帖,次纳定,次通信,次结婚.仿古议婚.纳采.问名.请期之礼,喂不亲迎.五日后,会亲拜门,肆筵设宴.”至清末,大的程序仍基本相同. 一般的嫁娶礼节都要有严格的讲究:1.1议婚议婚又称议亲.包含求婚.过帖.相亲等阶段.议婚正常先由男方托伐柯人提亲,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采.若两边同意,即请算命师长教师测生辰“八字”,审定两边是否相合.1.2定婚定婚也称定聘,经由仪婚,假如一切相合,就要商定彩礼.一切“礼金”或“聘金”都已经议定并列成礼单,仪定聘日后,男方只纳“礼金”的一局部,俗称“上半礼”.然后,交换庚贴,交换庚贴今后,就是正式定婚了,同时这也称许亲.有的在交换庚贴是,两边要设筵接待亲朋,名为定亲饭.有的还讲究更换“龙凤贴”,即男方贴上印有“龙”,女方贴上印有“凤”,一般还要互送定亲物.男方送女方的有:银钱.衣服.首饰.什盒等;女方要送男方的有:文房四宝.瓷瓶.扇子.钱袋.红裤带等.不管贫苦照样充裕,红裤带是必不成少的,隐喻拴系在一路的意思.1.3成婚成婚也就是娶亲.由男方弃取谷旦,给女方下“娶贴”,两边都提前筹备.迎亲的前若干天,男方就要把彩礼.衣物.首饰.酒肉送给女方;迎亲的前一天,女方就要把陪送嫁奁如:桌椅.箱柜.被褥.打扮器具等送给男方.女儿出嫁前夜,往往要在家“阴脸”,也就是避日晒不出门,一般都要二.三十天.出嫁前一.两天,母亲要给女儿“开脸”.也就是美容.修脸,如:整眉.拔汗毛.剪鬓角.破晓前,要将发辫梳成发髻,这个就成为“上头”,这就表示姑娘要做媳妇了.迎亲的仪仗情势有繁有简.一般为三乘抬轿,两.三匹马,充裕人家五乘抬轿.三乘抬轿就是单娶单送,五乘抬轿就是双娶双送.有的地方新郎要去女方家迎亲的,但有的地方新郎就不去的.男方娶亲的和送亲的均骑骡马.迎亲的仪仗,从前之后都要有炮手,开道旗.鼓乐.花轿.骑乘.娶亲的人是在女方家娶的,一般都邑受到女方家的筵席接待,还要吃一些简单的茶果.油炸食物,这称为“穿茶”.新娘上轿头蒙红盖头,由兄长抱到轿上,省得脚着地带走娘家好运.迎娶路线回时不走来时路,讲究走大回环.返回是假如经由寺院.井台.碾磨的时刻,就要用红毯或红布掩蔽新娘坐的轿窗,意思就是以防白虎星.鬼邪等开打搅.假如行走路上有水井.洞口.洞穴的地方,都要用红纸掩蔽,为了避邪煞.迎亲回来,鼓乐齐奏,炮声连天,迎接人一拥而出.花轿停下后,先由婆母给新娘擦粉,喂新娘一块冰糖.随后由一个“全福人”(双亲俱在之人)或两童女相扶,同新郎一路脚踩红地毯步入院内,新娘下轿时,双手拿“宝壶”,由赞礼人撒五谷.红枣.糖块.货币开路.院内旺火已经点燃新郎背者或抱着新娘绕着旺火转圈,以图祥瑞.正房前放置喷鼻案,喷鼻案除供品外,还放有弓箭.斗.尺子.称.镜子等物品,意在镇妖辟邪.新娘和新郎同到喷鼻案前,在赞礼人的主持下,先拜寰宇,后拜高堂,再夫妻对拜.礼毕落伍入洞房.院内不雅看的人抢先敲破洞房窗纸向内窥视,窗孔敲破的越多越好,意取多生子.入洞房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周围虚射,名为“撵白虎”.然后,新郎将新娘的“红盖头”揭去,二人共饮一杯酒,名为“团聚酒”.晚饭后,家人.亲戚或村平易近,都要来闹洞房,又称“耍笑”新娘.其间也有的是耍笑大伯.公婆的.平易近间有谚语说:“不闹不发”,“闹洞房,没大小”.有的是“文闹”,以向新娘出谜语.说妙语而取乐,有的是“武闹”,逼新娘和新郎做一些亲热.辱弄的动作.闹洞房后,新郎和新娘入睡,姑嫂.小叔或婆母要在洞房窗前“听房”以不雅新郎和新娘是否和美.1.4拜人第二天,新郎和新娘要在喷鼻案前分别按辈分大小向家人.亲朋叩首,这就称作“认大小”.“谢人”,被拜人则应备有礼品.1.5回亲回亲又称“回门”.娶亲后第二.三天上午,新娘带着新郎回到娘家认亲.这是一种必不成少的礼节.新娘家白叟心里十分重视三天回门,因而新郎当时不管是从思维上照样在礼品上都要有所预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好印象.回到娘家,新郎.新娘起首要问候白叟.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怙恃为爸爸.妈妈.村平易近要来看女婿,“评头品足”取笑“新姑爷”.正午吃饭的时刻,有的给新郎吃里边包着盐.花椒和辣椒的饺子;也有的油滑的女孩儿(一般是小姨子)给新郎脸上暗地争光,或有男青年让新郎做些过分的事,如让给村里的平辈或小辈叩首等.1.6送和堂在回亲的第二天,有女方的平辈把新郎和新娘送回新郎家,这就称为“送和堂”.1.7住对日这是婚礼中的最后一项.从送和堂那天开端,先到新郎家住一天,尔后回到新娘家住一个月,其间,两方的村里的亲戚分辩请新郎和新娘吃请,这称作“认亲”.至此,热烈隆重的婚礼才算宣告停滞,一对新人正式开端了婚姻生活.婚嫁礼节程序有繁有简,但人们依旧认当真真的筹划,毫不纰漏.其目的有两个:其一,就是要使婚礼得到社会的否定,合法化;其二,就是为新婚伉俪清除险恶,期求美满痛苦的生活.现实上,如今很多村庄还持续这种风气,而城市人有的参杂了良多古代时尚的身分,乡土头土脑息越来越淡了.四.独特的婚俗讲究山西朔州繁琐的嫁娶礼节中,也有细致的.独特的一面.在议亲的过程中,要请算命师长教师测“生辰八字”.从来认为“白马怕青牛”.“龙兔泪交换”.“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锉”.“羊鼠一旦休”.“金鸡怕玉龙”等等,这些属相都是相克的.“方冲”的.古代不知有若干意中人因属相不合而自愿分别.不但是要测属相,还要涉及阴阳无行.无行也有恶马恶人骑,从而就能判断婚姻的吉凶.在迎亲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嫁奁送给男方,有的女方在送嫁奁的物品中放一些核桃.枣.花生,意义在于祝愿早生贵子;也有的在打扮匣或衣物皮箱底部放置铸有“密戏图”的铜镜(俗称“压箱底”,现代人一般都放些钱或名贵的器械).花线等,供女儿到夫家后掀开看.旧时女子出嫁年事较小,此物为前人的性教诲用品.当然最具特点的要属朔州平鲁地区特有的“骡驮轿”习俗.这种习俗就是在举行婚礼的时刻特有的,在迎亲时新娘的轿子要用“骡驮轿”.“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礼礼节的交通对象,暗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骡驮轿”就是两端骡子一前一后的驮着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轿.所运用的两端骡子是演习有素的骡子,体质壮.毛色好.听“骡夫”的话.“骡驮轿”的花轿唱工讲究.木柴结实.镌刻细腻.结构谨慎,它同其他的花轿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实牢固.“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图案皆具有喜庆吉利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高下盘旋,两两绝对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乡亲相爱的意思.也有双兔和双鱼等,俗称“滑鱼急兔”.“骡驮轿”的花轿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就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的两侧,“轿杆”两端绑有效上乘皮革做成的“达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娶亲是日“驮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打扮的精精干干的.好的“驮夫”即便门路弯曲,他们也能把“骡驮轿”赶的稳稳当当的,又使人不必饱受安稳之苦,所以,“小红包”往往是新娘子送“驮夫”的必须品.新娘下轿后,新郎要背着或抱着新娘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以图吉利,这种风气无比类似与南边婚嫁中的“跳火盆”.“旺火”用碳块垒成塔状,中央放有木柴,为的是能使碳块更随意马虎焚烧,再用黑色的纸或布做成各类图案披在“旺火”的外面,这就叫做“披彩花”,在“旺火”的顶部贴上大红字条,上面要写着“旺七冲天”四个大字,也有辟邪的说法.朔州嫁娶礼节的饮食方面也有必定的讲究.一般的充裕人家的喜宴上都邑有“六六”.“八八”之说,所谓“六六”.“八八”就是指“六凉六热”.“八凉八热”,还有的处所有“十全席”,也就是加上了“暖锅”.不管是什么喜,都不回缺“喜馍”,上面一般都捏有“滑鱼吉兔”等祥瑞物.琼浆也是筵席所不成缺乏的货品,在加上朔州特有的游艺竞技平易近俗——划拳(猜拳),能使喜庆氛围加倍浓厚.朔州嫁娶礼节中的禁忌也很有特点.如:一年内忌办两次婚嫁;婚嫁一般忌姑姑做娶亲,姨姨和姐姐做送亲;新娘的红盖头上一般都绣有“龙凤呈祥”;假如在婚嫁当天,迎亲路上有两队迎亲的相遇,两边新娘要交换针线或喜帕;拜寰宇时忌孀妇在场;洞房忌用新房;忌孀妇和怀孕孕的女子进入洞房.。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ad3429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b.png)
山西大同婚礼风俗
山西大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婚礼风俗。
在这里,
婚礼通常是由家族长辈主持,而新人则需要遵循一些传统的规矩和仪式。
首先,婚礼前需要进行“定亲”仪式。
这意味着男方家长会带着一份“定情书”来到女方家中,表示希望两家能够联姻。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则会在约定的日期进行正式的订婚仪式。
在正式的婚礼日,新郎需要先到新娘家中迎亲。
在抵达新娘家门口时,新郎需要跨过门槛,并向天空敬酒表示敬意。
接下来,他要轻轻地推
开门,然后再次向天空敬酒并跪拜表示敬意。
之后,他会进入新娘房
间与她见面,并送上一束花作为礼物。
随后是结婚典礼,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通常会进行一些祝福和祷告。
然后是交换戒指环节,在山西大同地区,通常是由男方将戒指放在女
方手指上。
在宴席上,新人需要依次敬酒给长辈和亲朋好友,并在敬酒时说出自
己的心里话。
同时,客人们也会为新人送上礼物和红包。
最后是“送亲”仪式,即新娘离开娘家,前往新家与新郎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女方家庭会为新娘准备一些行李和礼品,并送她到门口。
在离开时,女方父母会向女儿赠送一些祝福和嘱托。
总的来说,山西大同地区的婚礼风俗充满了传统和仪式感。
无论是订婚、迎亲、结婚还是送亲,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仪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代表着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对父母长辈以及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山西大同婚嫁习俗
![山西大同婚嫁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b14b55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9.png)
山西大同婚嫁习俗山西大同结婚习俗在如今通胀背景之下,经济压力陡增,办一个简单而又实惠的婚礼就成为不少新人的愿望。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山西大同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山西大同婚嫁习俗大同人结婚的风俗流程:共分为四部分也就是四天:下茶——迎娶——回门——打当日第一部分:下茶大同人结婚的前一天,男方上午要去女方家里下茶,男方家人要带上好茶叶和糕点,(各两盒)叫下茶,去的目的是先把没准备好的事情都在说清楚,别到结婚那天刁难男方家人,到了晚上男、女双方家人都要给准新娘准新郎吃顿骨头和翻身饼子[馅饼]。
第二部分:迎娶一、迎娶1、男方家里带上车队去女方家接新娘去的时候还要带上离娘肉[猪肉肋条5-7条]两瓶红酒,葱,女方家人要准备的绿豆,带佐料的饺子,带根的青菜,返还的离娘肉!男方家要为新郎新娘准备晚饭,有带佐料的饺子,跟挂面,男方家的朋友在新房开始戏弄新娘,挂面套饺子来年生个胖小子,这就叫吃对面饭,最后才可以洞房花烛.2、男方娶亲需携带三类物品,即:红布包两个,内装红脸盆一个,洗刷用具一套,镜子一个,及红毛毯、红盖头、红鞋、红棉袄、红棉裤等;离娘肉猪肋5-7根,红纸包裹;红酒两瓶,缚带须子母葱一根,红线缠绕,不可打结。
3、男方娶亲人员到达后,女方安排茶点招待,摆足红筷、吃碟等,主要物品有:糕点、水果、茶水、香烟、糖果等。
母亲可亲自现煮水饺招待新郎、新娘。
4、女方回品亦分为三类,即:带来的红脸盆、洗刷用具、镜子等原物带回;离娘肉赠五回二,赠七回三;绿豆(此绿豆到婆家后速速泼水,出芽愈早愈好)一瓶,上缚红筷两双、双胞胎带须芹菜一棵,红线缠绕,亦不可打结。
注意事项:新郎多准备些红包,到新娘家也要拦门和端洗脸水的. 就是去接回门的一般带1--2个蛋糕还有就是准备点红包,因为新娘走时候一般婆婆家的亲戚会把新娘的鞋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藏起来。
新娘着红鞋、红棉袄、红棉裤、红盖头离家,由新郎抱入婚车,座下铺红毛毯,(里面放钱)中途不可着地;至婆家后换婚纱,典礼一般在饭店进行,在新房亦可。
山西的婚姻风俗
![山西的婚姻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63696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3.png)
山西的婚姻风俗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婚俗的一项--倒宝壶。
结婚那天去娶新娘的时候新郎要带些两瓶红酒,到了女方家里后,娘家人要把瓶里的酒倒掉,然后用绿豆把酒瓶装满,这也就是所谓的宝壶。
那么山西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有哪些结婚的习俗呢?山西传统的结婚习俗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的结婚习俗吧!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太原结婚须知
![太原结婚须知](https://img.taocdn.com/s3/m/64120d5765ce05087732134e.png)
太原结婚须知太原市结婚过程中的一些习俗1.嫁妆问题一般是这样的:结婚前男方家给女方家彩礼钱,太原市场价是8万左右,女方嫁妆(陪嫁)多少一般由女方家自己决定,有的少陪点走个形式,有的女方家陪嫁和男方家彩礼钱数量一样。
但是女方嫁妆里要有红皮箱,里面放上一些钱(俗称压箱底),一般是1888、1688等吉利数字。
2.太原人男方娶媳妇当天女方长辈不出席,是由女方的兄弟和舅舅(送亲团)送至男方家。
笫二天新人一起回女方家(俗称回门)。
3.至于戒指问题:太原的传统习俗是男方家给新娘子买三金(戒指、项链、耳环)。
4.改口费是新娘子接回男方家叫父母(改口)时给的红包,一半是666元或888 元的吉利数字,2000元的改口费不少了。
太原结婚前的见面礼一般给多少这个根据情况不同有的800有的1000钱要新的,放在红包里的话不要放硬币但也要看家庭情况,如果对方很有钱,你也要随之增加一点。
太原市LI前彩礼钱的行情彩礼现在在太原一般行情是8. 8万以上,而现在许多女方家庭把财礼钱买了汽车,一起陪过去。
一般买房装修都是男方,其它小头都是女房,其实也是主要看双方经济条件经济好的男方,一般房子、装修、家用电器、汽车等都是男的包揽。
经济一般的,房子,装修,家用电器,6:4的比例,男的6或是7:3一切都能商量哦〜--太原结婚,婚礼前女方应该准备哪些东西1.搪瓷脸盆2个(脸盆内1个放红枣、花生、桂圆、栗子、2双筷子、硬币1元; 另1个放宽心面、2双新筷子)2.红包袱皮2条,红腰带1条3.水晶饺子(包的个头较小的饺子,以免吃时抹掉新娘的口红)4.女相僅新人准备:1.戒指2枚(分别用首饰盒装好,提前交于伴郎伴娘保管好以免用时找不到)2.长筒袜2双(新娘备用)3.结婚证书、影集(婚纱照)注:送客多为新娘家同新娘同辈分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人,舅舅、叔叔亦可。
视送客的辈分酌情安排陪客,任务是把送客陪好。
婚宴桌号不设3、4、13、14、23、24数字,年轻人安排中间活跃带动全场气氛。
太原地区婚礼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
![太原地区婚礼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a7b321f284ac850ac02427f.png)
太原地区婚礼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太原地区婚礼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一、婚前准备1.定结婚日子2.领结婚证3.确定参加婚礼人数及桌数4.预定饭店5.购买、填写请帖,根据邀请人数购买,连新娘的一起买了6.准备喜联(家门、卧室门)准备大红喜字(包括单喜、双喜,大喜、小喜)家门上要贴红色双喜、卧室门上要贴红色双喜,楼单元门上要贴红色双喜,小区门前要贴一对红色双喜,楼梯上每个台阶里面上贴一对小喜;女方家里贴单喜。
准备拉花(客厅、卧室均要使用拉花装饰);准备帐本(预估来宾人数之后,买适当数量,记得买签字笔);准备烟(除了婚礼当天用的烟,还要准备给丈人带的烟,给帮忙的人准备的烟,家里用的烟);准备酒(和烟的情况一样,要准备接亲的酒);准备饮料;准备糖(除了婚礼当天的糖,还有家里招呼客人的糖)、花生、瓜子、水果;准备点心(接亲的时候用,买两种,一种买四块,一种买八块);准备气球(婚车用,婚礼头天晚上新娘踩的用);准备彩带(婚车用);准备饭桌上来客登记纸(每桌一张记名字)。
7.车辆确定摄像车一辆、婚车一辆、车队。
8.人员确定总管一名、礼房 2名(一名记帐、一名收钱)、司仪 1名、娶亲代表最少六名、饭店负责人两名、车队长一名(车队最好有电台)、炮长一名、炮手三人、录相师 1名、摄影师1名、伴郎一名。
9.包饺子、铺床人两名(要求父母双全、公婆健在、未离异、有后代的女性)。
10.准备结婚前一天晚上饭11.安排婚车装饰、安排车队集合报到时间12.确定行车路线(结婚前一天晚上)13.结婚前一天下午或当天早上派人到饭店送给饭店负责人烟、酒、糖、饮料、干果、礼簿。
二、结婚前一天晚上到女方家负责谈判参与人员总管、接亲代表、介绍人商量事项:1.酒席钱(协商);2.压箱钱(协商、一般情况888或者1888);3.开箱钱(200);4.开门钱;5.岁数钱虚岁+2(天、地)(一元硬币);6.包袱皮(红色) 8 个、带20个别针;7.四色礼:2瓶酒、2条烟、2盒点心(一种四块儿,一种八块儿)、2包糖(散糖用红纸包);8.猪肉十斤;9.红腰带 1条(共2条给新郎各新娘1条);10.红手绢(带喜字)10个;11.五色线:红、黄、兰、绿、紫各1条;12、内衣、内裤 1套(背心、短裤红色);13、红手套 1副;14、红袜子 1副;15、顶针十个;16、开心饺子宽心面(饺子的数量取决于新娘的岁数,即新娘虚岁+天+地+子孙,其中子孙饺子是大套小,套的多一些最好,所以饺子一定要袖珍,面条必须是宽面条,且只能是一根);17.鞭炮若干;18.红色脸盆、牙刷、香皂盒、漱口杯、毛巾各一对。
山西的婚嫁风俗
![山西的婚嫁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0fbb148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7.png)
山西的婚嫁风俗
1. 梳头风俗:给新娘在梳妆打扮的这一环节,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去给新娘梳头,和安置婚床的意义相似。
2. 结婚迎亲:结婚当日,男方将带着接亲队伍来新娘家接亲。
不用说,婚礼上最热闹的环节可以说是迎接新娘了。
打开新娘房门接新娘是要给伴娘们红包才会打开,伴娘们还会给新娘设置一些阻碍,增加迎娶新娘的困难。
3. 找红鞋:新郎打开门后也不能立即带走新娘,想要把新娘带走,还要找到婚鞋,把婚鞋给新娘穿上,才能把新娘带走。
4. 下聘礼:婚礼前男方要将聘礼送到女方家,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按各个地方的习俗来送,礼金则表示娶方多金,表示女孩子嫁到男方家不会受苦,让女方家放心。
5. 婚床安装:在结婚前一天晚上,需由女孩子家找一位家庭和睦、又育有儿子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将红枣、莲子铺在婚床上,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
阳泉婚丧嫁娶习俗
![阳泉婚丧嫁娶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b7f4f5eace2f0066f433222c.png)
阳泉婚丧嫁娶习俗篇一:阳泉婚俗1,订婚:订婚宴上,请双方比较亲近的几位亲朋好友参加,见证订婚。
男方要下聘礼,据说现在阳泉的市场价是8-10万,我到现在一直不解,为什么会这么高,阳泉果然是个高消费的地方啊。
2,改口:有些地方在订婚宴上就要新人改口,同时,女方父母会给新郎改口费,男方父母也会给女方改口费,价格嘛视家庭情况而定。
3,准备:除了新人需要的日常用品,如被褥等都要换新的外,有些家里依然保持着做锦缎被褥的习惯,很鲜亮很漂亮,而大部分家庭一般都是买现成的。
还要准备别针,两只牙刷,两个刷牙杯,两面镜子,两个红脸盆,包袱皮若干双数,红布红纸,红绸绿稠,黄酒坛,一枝红花,顶针,红毯子,红肚兜一个,两条红腰带,新娘上轿服一身(方便背最好是裤子),红盖头,两条毛巾,喜糕一个,引路喜字若干,娶亲嫁女的对联,一个小拔火罐,还有装饰屋子用的各种材料。
4,流程:娶亲a:娶亲前一天,或者当天早晨,先有一路人马探路,从男方家到女方家,一路上的井盖都要贴红纸,电线杆都要贴引路喜字。
B:男方从家里出来到女方家迎亲,以及新媳妇上轿后返回男方家,这两条线路要不同,寓意不走回头路。
c:迎亲队伍里要有一个男孩子,叫压轿小。
男方要给压娇小披红绸,到了女方家,要挂绿稠,叫做披红挂绿。
男女双方都要给压娇小红包。
d:男方家负责迎亲的,有媒人,有的地方是长辈,有的地方则是有新郎的姐夫背新媳妇上轿一说,而市里现在一般新郎亲自来迎亲,(新郎亲自迎亲的,要准备红包多点)。
E:男方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先要把由男方预备好的(女方嫁女的)对联给女方贴上。
之后拜过祖先(也可以是女方家仙去的长辈)。
迎亲队要先吃饭。
吃过饭后,男方带黄酒坛,女方要放发好的豆芽在里边,寓意生根发芽。
F:女方早晨先吃饭,最好吃鸡蛋,顶饱而且不会想上厕所。
之后,梳洗化妆,穿上轿服之后就不能再下地。
新娘要给安排梳妆的人梳头红包跟穿衣红包。
G:新娘穿得肚兜里,要放早生贵子,还有棉花,红布或者朱砂,一对镇邪的饰品(如铜镜或者银镯子之类的,总之要成双,新娘肚兜一只,新郎装一只。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流程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578d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4.png)
山西太原结婚风俗流程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婚姻在太原及其周边地区非常重要,因此结婚风俗也是极具特色和深厚的文化表达。
1.提亲在太原地区,结婚前首先需要做的是提亲。
通常是由男方家长带领亲朋好友一起,拜访女方家庭,向女方家长提出结婚的意愿。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必须带上一定的财礼,以显示他们的诚意和决心。
2.过门提亲成功后,下一步是过门。
在这个环节中,男方的亲朋好友会扮演“过门使者”的角色,帮助男方向女方家带去嫁妆的一部分,同时,女方家也会帮助准备一些彩礼和婚礼所需的物品。
3.定亲过门完成后,双方家庭会商定结婚日期和其他安排。
在太原地区,定亲的仪式通常是在男方家中举行,女方家庭派代表前往男方家,双方家长会一起把结婚事宜敲定下来。
4.婚期确定了结婚日期后,双方开始筹备婚礼。
通常是在酒店或宴会厅举行,邀请亲朋好友一同见证这个特殊的日子。
5.准备彩礼在太原地区,彩礼非常重要。
男方需要准备一定的彩礼给女方家庭,以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彩礼的内容通常包括各种稀有的文化和食品,如糕点、糖果、茶叶等。
6.婚礼仪式太原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以下环节:-迎亲:新郎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会在婚礼当天,齐聚一堂,迎接新娘的到来。
新郎会在迎亲队伍中穿戴整齐,手持花束等待新娘的到来。
-迎亲行礼:当新娘到达男方家门口时,男方家长会亲自迎接,过程中还会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仪式,如让新娘跨过门槛,踩踏红布等。
-交杯酒:婚礼现场新娘和新郎会交杯酒,以象征着两个人的合二为一,共度一生。
-敬茶仪式:太原的婚礼中,敬茶是非常重要的仪式,新娘会向新郎和他的家人敬茶,以示孝顺。
7.婚宴婚礼之后,通常会举办一个盛大的婚宴,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分享美好的时刻。
太原的婚宴通常会有精美的菜肴和丰富的酒水,座位也会按照双方家庭的重要性和亲近程度进行安排。
8.新房入门新郎和新娘在婚礼结束后,会进入新婚之家,即新房。
山西朔州结婚风俗细节流程
![山西朔州结婚风俗细节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a023b4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9.png)
山西朔州结婚风俗细节流程以山西朔州结婚风俗细节流程为题,我们将从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婚礼仪式和婚后的习俗等方面介绍山西朔州的结婚风俗。
山西朔州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结婚对于山西朔州人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
结婚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山西朔州,结婚前的准备工作通常由女方家族来完成。
女方家族会准备嫁妆,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居用品等。
此外,女方家族还会准备婚礼的酒席和婚车等。
男方家族也会准备一些礼品作为聘礼送给女方家族,以示诚意和尊重。
在婚礼仪式方面,山西朔州有着独特的传统仪式。
通常,在婚礼当天,女方会穿上一身华丽的嫁衣,戴上精美的头饰。
而男方则会穿上传统的礼服,戴上红色的头巾。
婚礼仪式通常在早晨开始,由一位专门的主持人主持。
仪式上,双方家族会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和祝福,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祝愿。
同时,还会进行合家团圆和祖先拜祭等仪式,以传承家族的血脉和传统文化。
婚礼过后,山西朔州还有着一系列的婚后习俗。
其中之一是新娘出嫁后要回娘家拜访,这被视为对娘家的感恩和告别。
同时,新娘还要准备一些礼品送给亲友,以示感谢和祝福。
此外,新婚夫妇还要进行一些祭祀和祈福的仪式,以祈求婚姻幸福和家庭和睦。
在婚后的日子里,新婚夫妇还要进行一些家庭聚餐和拜访亲友的活动,以展示他们的幸福和团结。
总结起来,山西朔州的结婚风俗有着独特的细节和流程。
从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到婚礼仪式和婚后的习俗,每一个环节都富有意义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这些风俗不仅展示了山西朔州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也传承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结婚的年轻人还是他们的家人,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共同见证和庆祝这份爱的盛典。
通过这些细节和流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山西朔州的结婚风俗,感受到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
清代山西婚丧食俗探析
![清代山西婚丧食俗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9564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c.png)
清代山西婚丧食俗探析在清代的山西,婚丧食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更是人们对生死、情感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和诠释。
通过探析清代山西的婚丧食俗,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婚俗在清代山西十分讲究,婚礼过程繁琐而庄重。
在婚宴上,人们会摆上一桌丰盛的菜肴,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红烧狮子头和清汤蒸狮子头,象征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团圆。
还常有“碰碗球”和“玩花”等游戏活动,让新人和亲友们共同分享喜悦与快乐。
山西的丧葬食俗也有其独特的标志。
在葬礼上,人们通常会接待各种各样的食品,如瘪面、五谷饭等。
瘪面是一种将小麦面捏成扁平状码字或码画形状的食品,常被摆放在丧家门前,既可以作为迎丧的礼仪,也是对逝者的纪念和告别。
在丧葬期间,还会设有丧礼酒,供亲友祭奠逝者的酒。
慢婚也是山西地区的一种婚姻风俗。
所谓慢婚,指的是男女双方在成婚前的相亲、交往过程中非常谨慎,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考察,确保两个家庭的背景和经济条件相互适应。
山西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关于男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重要的婚姻考虑因素。
婚礼举办时间通常会选择在四月、五月或九月,这期间天气适宜、物产丰富,也有利于新人和亲友们共同庆祝和享受美食。
婚后,新人将会沉浸在繁琐的酒宴中,以示感谢和回报亲友们的祝福。
对于山西的人们来说,婚丧是人生重要的仪式和事件,因此婚丧食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婚礼上的丰盛菜肴代表着新人的幸福美满,而丧葬食品则是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
这些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食物的丰盛和独特性来表达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呈现。
通过对清代山西婚丧食俗的探析,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生死、情感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和诠释。
婚丧食俗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通过食物的摆放和品尝,人们既可以庆祝喜事,也可以怀念亲友。
婚丧食俗不仅展示了社会的风俗习惯,更揭示了人类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深层次内涵。
关于山西婚俗的介绍
![关于山西婚俗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228df0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a.png)
文化承载着历史,历史演绎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今天的文化是历史的传承和晋升,借古励今,是历史传承的须要。
山西朔州,一方古老的黄土地,特别的地舆,长久的历史,积淀了深沉的文化底蕴。
历史上多民族文化的融会,天然构成了朔州区域特有的民风民俗。
婚姻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跟着社会的提高和时期的变迁而一直调换着形式。
婚俗也已成为世代相传的文明现象,具备必定的传承性和稳固性。
然而,婚俗中一些典范的封建思惟、科学颜色都是我们所不倡导的,有些只能作为一种游览民俗来发掘和开发,不外婚俗中的精良传统仍是值得咱们学习和发挥的.一、“民俗”一词由来甚久我国版图广阔,民族众多,在各民族发明的残暴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闪光明点。
古往今来,民俗文化始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器重。
对于“民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录。
《礼记》曰:“入国而问俗”;《礼记·王制篇》云:“皇帝巡狩,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
”《毛诗序》载“美教化,移风气。
”民间也有“入乡顺俗”,以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等说法。
可见,民俗文化在人们的意识活动中占领很主要的位置,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我公民俗文化丰盛多彩,形成多种类型,学者们对它做了不同的分类。
有的将我国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奉民俗和游艺民俗等;有的又分有物资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精力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
不同品种的民俗有着不同的特色,婚俗就是一种人生仪礼民俗,它存在与其他民俗不同的独特之处。
二、风情万种的朔州婚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文孕育一方文化。
在朔州的历史上,婚姻情势有以下几种:一是自主婚姻,这是在新中国成破和《婚姻法》公布当前开始履行的,当初多数为自主婚姻。
二是因朔州是汉族聚居区,旧时多数是父母包办婚姻,其婚姻方法有:交流婚、姑表婚、姨表婚、招赘婚、童养婚、指腹婚、转房婚、冥婚等。
1.1交换婚交换婚也称换亲,普通是指男女双方各以其女互给对方做儿媳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运城婚俗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
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
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
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
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
”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
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
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福。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
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
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
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乱发请贴、乱发丧讣,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生意火爆,有的家里死了人,还大摆宴席,请道士做法场,请吹鼓手大吹大擂,请吊孝者哭唱吊孝。
有的家庭“与时俱进”即已搞了非常隆重的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遗体告别仪式,而又转过头来按旧俗出大殡,整个丧事大办达一周之久;办婚事的年轻人,从订婚起就索要一两万元的彩礼,要三金,结婚时还要重金聘礼,要老人置办高档家俱,要豪华住房,并扬言现在不要结婚以后就晚了,说话也不算数了。
结婚办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甚者长达半月。
一些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了。
不但当事人有这种感叹,亲朋好友也是一样,谁家办事都要送礼,“人情”成了许多家庭的经济上的沉重包袱,有的家庭一个人一年的份子钱达4000—5000元之多,占工资—半;人们戏称“喜宴请柬”为红色罚款单。
纵观大操大办者有三类,一是“专心谋财”类,即借此创收型。
这类人多为当政者、有权者,以办婚丧事作为谋财手段,借手中权力的威慑力赚取钱财,君不见,有的干部父母已早逝,现在又认干爹干妈,等干爹干妈死后又为干爹干妈出大殡,办丧事。
第二类,为附和类。
是“收回成本型”。
这些人从心理上讲不喜欢大操大办,但是看见别人婚丧事都办,一怕栽面,二者他们也随了不少份子,付出了一定的成本,自己不能亏本,便借此机会给已随过份子的或即要随的发贴子,收回成本,于是也大操大办起来。
第三类,为打肿脸充胖子类。
多为平民百姓,自己没有条件办,也知道办事会花钱,会亏本,但是别人办事,怕自己不办事被人笑话,看不起,于是也就大操大办起来,结果办完事赔了一些钱,自己干认肚子痛。
这种不良风尚的形成有其社会背景,即(1)社会物质财富增多,经济发展使一些家庭有了经济基础;(2)餐饮业的发展为办事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社会上的一些干部带头办婚丧,群众照着干部的影子去做,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社会道德评价失衡;(4)攀比风盛行。
这种风气是与我们建树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背道而驰的,人人深感其苦,深受其害。
婚丧事大操大办是封建、腐朽的遗毒,这种封建旧习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反而会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它往往在老规矩风俗人情的外衣下,形成—种束缚和控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无形力量,似如魔网罩在我们头上。
我们提倡勤俭办一切事情。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有“成由节俭,败由奢”的看法。
勤俭要求人们合理的安排开支,朴素节约,珍惜财富,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反对挥霍浪费行为。
经济是家庭的命脉,勤俭直接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勤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法则,而且是一个维护家庭发展和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和不断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大力提倡勤俭办婚丧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努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性的认识,从而以健康的文明新风代替旧风俗。
勤俭办婚丧事,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倡导文明消费观,绝不盲目攀比,追求婚丧事中的高消费,要逐步引导人们增加精神消费的比例,如办婚事时旅游结婚,购买书籍,植育新婚纪念林等等。
篇二:河南婚丧嫁娶风俗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定亲后,男方或男女双方设宴谢媒,备礼相送,谓之喝定亲酒。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遇节日和红白大事还要相互往来。
择吉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潢川县南部在迎亲前两日,过礼必有1只公鸡,女方须回1只母鸡,而在县北部则分别为公鹅、母鹅。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
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娶: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
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穿戴整齐,头顶褡头后入轿。
入轿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入轿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轿;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轿;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轿,轿中另坐一男童压轿。
启轿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
新郎由鼓乐相伴迎至中途。
轿至男家,红毡铺地,新娘由牵娘相扶出轿,沿红毡至中堂行礼。
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在潢川,花轿行程中若遇其他花轿,新娘须互换裤带;入婆家门时,新娘要跨过马鞍,并授以宝瓶抱子,意味着日后生活稳定、平安。
光山县迎亲时,新郎坐轿至女家搬亲。
女家摆席,新郎坐首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新郎喝“龙汤”(1条整鱼或鸡肉烧制),用筷子一拨,喝口水后放下,掏出“封子”赏钱。
稍坐后,新郎辞去。
片刻,新娘启轿,轿门上用红线系1块精肉疙瘩(为的是打发邪恶)。
到男家后,由男家迎亲、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俗称伴姑)等人打开轿门,新娘接锡壶后下轿,意即承当媳妇。
新娘进喜堂的步子越慢越好。
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略吮一口枣子汤(子孙汤),接着端来一碗用鸡制作的凤汤,新娘只用筷子拨动一下,夹块肉掷于床下,为的是喂虎狼怪物,使生子好养。
成亲成亲礼在正厅设香案进行,由司礼主持。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对拜。
拜毕,新郎揭去新娘褡头布。
随之摆席,大宴宾客。
篇三:定襄民俗禁忌杂谈定襄民俗禁忌杂谈禁忌,在本地民间称为忌讳,老百姓往往表示为“不该??”的形式。
如“七不出八不入”,就是表示正月初七不该出门,正月初八不该从外面回家。
“金鸡见犬泪长流”指男女相亲时属鸡的和属狗的不该结婚,即不合婚。
如果比较科学点解释,禁忌就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相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也就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是在对神灵崇拜和巫术信仰的基础上,流传于民间用以规范自己言行的一种信仰行为。
禁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民间道德标准,它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流传于民间,达数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项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甚至千奇百怪,渗透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古籍曾经有专门的记载。
不过,有许多民间禁忌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不存在了,但也有不少尚有残留。
这些内容大多都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有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科学规律不谋而合。
既然是民间禁忌,作为民间风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便有很大的地域差距,本文主要就定襄境内的一些禁忌活动展开论述,力求比较全面地作一番介绍。
一、节日禁忌定襄的岁时节日民俗讲究甚多,其中以春节为中心的节日最多,民俗讲究也最多,涉及的禁忌内容也最为丰富。
例如,在正月初一,最忌说不吉利的话。
凡是“破”“死”“杀”“病”“输”“穷”等都禁忌说出口。
这一天小孩惹了祸,也忌讳打他或呵斥他。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都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倘若不慎打坏,要马上说两句吉祥的话来弥补。
这一天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认为这样便是把“财气”和“肥水”扫走、倒掉。
另外,这一天一般不在日出之前开箱开柜。
如遇“逢九年”①,比较讲究的人整天不出门,还有一些人家这一天忌讳吃荤。
大年初一重要的民俗是接神,在接神时,忌讳人们乱说话,忌讳婴儿啼哭,忌讳闭门窗,还忌讳从里往外烧纸,因为请神应该从街门口接到室内。
大年(: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初三之前,忌讳锅里空了,所以连续三天不洗锅,要留着锅里的饭菜。
这几天祭祀时,供品、糖果等忌用“单数”。
在整个正月期间,除十一、十二、二十一这三日可以用针外,其余时间都忌讳用针、剪等物。
如果该忌而不忌,不仅会祸触本人,也可能会殃及家人。
例如,初一使针会生对口疮,初二使针养二衣子娃娃②,正月十五使针害双瞎子,正月二十九使针走路走到尽头沟,也就是人生要走到尽头。
另外,还有一些日子忌讳洗衣服。
所以,本地民间有“懒婆娘盼正月”的说法,就是说正月忌讳太多,可以不做许多平日做的家务。
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平时都忙这忙那,只有在正月这几天可以闲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