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继承创新_0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弘扬()传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弘扬()传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更好发挥出引领作用。
大力夯实基层基础。
公民道德建设对象在基层、主体在基层,必须瞄准基层需求,创新基层工作,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提质量、上水平,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夯实基层阵地,讲好美德故事,特别注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推动网络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
四是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
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
要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融入社会治理,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
要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我们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
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引领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
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方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活动实施方案?为大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对我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所确定的德育目标,积极构建各年级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结合市局文件精神和兰州市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等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实施措施(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我校将充分发挥各年级段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通过政治(道德与法治)课,用“核心价值”来统领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2.通过语文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培养学生体会东方审美文化的独特内涵,热爱我们民族优美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通过历史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4.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文化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文化建设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道德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看。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
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
以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通过建设一定的文化,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
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思想上的和谐,就难以形成社会凝聚力,就无法达到全社会的团结一致,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作者:任岁英王军参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创新传承方式,推进革命文化传承传播;要拓宽教育载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作者简介]任岁英(1973-),女,汉族,河北平山人,西柏坡纪念馆廉政教育馆主任、中央部委旧址管理组负责人,文博馆员,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
王军参(1972-),男,汉族,河北正定人,西柏坡旅游服务公司经理,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D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0-0063-0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创造性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特答案
一、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应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想都尝试过但都未能成功。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了。
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二、美国学者查尔斯·德伯在《中国:超级社会主义还是超级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发展隶属于亚洲模式,而“亚洲模式是一种混合体,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社群主义混合起来”,“在某些表现形式上,中国同时是最无情的资本主义和最公开的社会主义。
”请针对这一观点发表你的见解。
答:中国和东亚国家同属大中华文化圈,在发展道路上有相似之处,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事实上有政府主导,重视儒家价值观对社会的整合作用。
但中国道路与东亚道路仍有很大的差别。
经济上,中国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东亚多数国家是私有制占主导;政治上,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东亚大多数国家实行资本家阶级专政;文化上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东亚多数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国家资本主义是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控制、支配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树立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念和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则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充分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现实的具体特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一系列基本核心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又是全社会的行为准则。
培育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情怀,通过弘扬这些价值观,可以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和精神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发挥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鼓励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可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
中国拥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创造性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于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中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决定着国家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前进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力。
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中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这一制度的明确提出,意味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性地位和作用规范化制度化,意味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制度化、体系化地向前推进。
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将极大地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对于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水平。
因此要想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承认主流文化及其他文化形式的存在。
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已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要进一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塑造成为能够引领各族人民精诚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有效加强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硬实力的基础上,还必须要促使我国的主流文化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思想文化建设上提出了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理论的创新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是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以及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对于我国总体发展指导思想的一次创新性思考。
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保障我国文化的安全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理论和文化基础。
在当前的中国,如果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则会失去方向;也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才能在实现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创建丰富多彩的和谐文化,才能找到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在国际上进一步扩大影响,促使全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理想与远大的追求,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的内涵决定着其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强大统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地回答了党该用怎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
文化软实力提升在本质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科学的指导,事实上,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水平能够得以提高,关键在于其本身的主流意识能否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主流意识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与凝聚力,这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的不竭动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把把文化建设作为改造人的根本,把文化建设摆在国家的重要地位。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必须从思想上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践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把文化建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需要落实好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抓好文化建设,突出文化建设的政策性、长远性、全局性,把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当中,落实到每一个制度建设的细节中去。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还要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培育新时代新文化。
只有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
做到文化建设的政策性、长远性、全局性,才能真正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易错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版)
易错点1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易错题【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某地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有利促进了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障了农民的文化权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矫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说明某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易错题【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坚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思想道德建设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和话语权[矫正]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而非领导权01(2021·北京·高考真题)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2021年“五四”青年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国博有约五四党课”直播节目,从“复兴之路”展厅“出发”,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走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612万网友进入直播间,纷纷点赞、留言。
给这则新闻加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C.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的距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D.创新传播方式,让革命精神“活”在当代中国人血脉中【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文物、革命精神,这与“面向世界”无直接关系,A排除。
最新整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继承创新.docx
最新整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继承创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继承什么、如何创新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
换言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继承和创新,是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下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的继承和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继承和创新中的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xxxx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
和谐文化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指导,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保证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理想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政党的追求,也是文化发展的观念上的目标,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国家在其文化发展进程中有无共同理想,有什么样的共同理想,直接决定了它继承什么以及如何创新。
换言之,共同理想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对文化遗产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它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xxxx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并明确了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xxxx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创新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在当代中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引领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创新的引领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目标,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念和追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
这些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是中国国情和人民经验的集中反映,有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引领。
在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更加关注道德伦理和精神文化的满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感恩奉献,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良性社会关系的基本标准。
弘扬这些价值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加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二、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和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行各业的践行。
学校教育是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家庭教育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通过家庭互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和创新也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现代文明乃至全人类文明中汲取营养,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为目的的一整体文化形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一个历时长久的文化发展过程,它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拨乱反正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一场大革命。
在文化领域,我们曾经遭受过“三家杂耍”的摧残,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念被大大颠覆,统一西方文化被塞入人们脑海。
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更加注重恢复个人道德伦理和团体价值观。
2、改革开放阶段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适应了时代的潮流,面向世界潮流,对外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汲取和融合。
一方面向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文化,学习学者的精神,另一方面依据中国文化底蕴加以思维综合,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提炼,故这一时期我们有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3、新时代新时代,思想壮阔的东方在大洋彼岸悄然崛起。
在这个阶段,中国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文化核心,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路线,加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推广。
同时,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形态开始在世界舞台上蒸蒸日上。
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由过去胜出的,变为了新约束力更加强韧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独特模式在西方文明的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以独特的模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它不仅保有了一脉相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独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跨越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通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独特之处,因此在国际文化领域中具有自己的声音和地位。
现在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促进行为,跨越时空,并加强国际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德、精神和观念基石。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发展与建设,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些价值观,以此为指引,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
一、凝聚共识,加强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的精神要求,我们应当深入研究这些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
无论是媒体、广告、文艺作品还是学校教育,都应注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领域深入挖掘这些价值观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二、构建文化结构,提升审美品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倡导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文化氛围。
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经典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同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际优秀文化,使我们的文化体系更加丰富多元,既保护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能够迎接现代化的冲击和挑战。
三、营造社会氛围,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追求,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思想引导和法制建设,培养全社会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下一代热爱国家、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在公共场所,还应加强道德规范的建设,引导人们形成文明、和谐、互助、进步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价值观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靠口号和宣传,更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这些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落地生根。
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要借助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良好环境。
五、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价值观的传播力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传播平台,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中国走向新时代,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正日益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主要理论指导。
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内核,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迎来了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和重新解读。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大同”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关联。
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重视人民利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与外延。
例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观念相一致。
其次,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重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倡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例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此外,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与交流。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度,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与合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例如,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最后,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注重实践与践行。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创新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者
开创新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精神内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和道德引领。
作为当代中国的指南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引领作用开创了新的未来。
本文将从思想引领、道德建设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作用和未来的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引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思想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体系。
这种独特的体系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进步,引导着人们拥抱国家、尊重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精神认同和凝聚力。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道德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道德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道德的源泉,又是道德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和诚信的重要性,倡导人们通过自律和互助来增进社会和个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道德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持,引导着人们做到对他人更加宽容、对工作更加尽责、对环境更加保护。
这种道德建设的力量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社会风气更加健康,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传承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对历史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念,使人们在文化传承中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承载,更加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承使人们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加准确的认知,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航作用在思想引领、道德建设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具有以下基本内容: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精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特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广泛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承,为培养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起到重要作用。
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与发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文化形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培育和发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五、世界文化交流与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积极主动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与共享。
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构建
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领,构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继承创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继承什么、如何创新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
换言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继承和创新,是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下的继承和创新,是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的继承和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继承和创新中的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
和谐文化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指导,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思想汇报话语权,保证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理想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政党的追求,也是文化发展的观念上的目标,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国家在其文化发展进程中有无
共同理想,有什么样的共同理想,直接决定了它继承什么以及如何创新。
换言之,共同理想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对文化遗产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它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并明确了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道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精神力量的源泉。
和谐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论文网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身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实现这一共同理想,要求文化继承和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准和坐标。
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准继承和创新文化,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吸引人、感染人、
凝聚人、鼓舞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系统和认知系统。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既是它特有的历史创造积累和精神记忆,是民族国家得以产生和维系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标志。
因此,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既是一个民族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及繁荣发展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其所追求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文化所推崇的“知变、因变、应变”的辩证思维以及释家文化所宣扬的以“慈悲、利他”
为支撑的伦理道德观等,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与人生追求。
这些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即使在今天,入党申请书仍不乏值得借鉴之处。
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稳定性、连续性、民族性等特征,也决定了其必然会对现代文明的构建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保持文化的民族性,继承优秀文化。
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又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文化的个性表现为民族性,共性则表现为世界性。
如果说,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础,世界性则是民族性得以维持的营养来源。
文化的世界性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和谐文化的建设是基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谐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是统一的、共生共荣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既要求我们正确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要求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才能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