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讲)-备战2016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第一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1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1.2 实验原理的科学性1.3 实验步骤的合理性1.4 实验安全的考虑1.5 实验材料的适用性第二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2.1 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2.1.1 确定实验目标2.1.2 选择实验原理2.1.3 设计实验步骤2.1.4 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2.1.5 安全风险评估2.2 实验方案的创新与优化2.2.1 创新实验方案的意义2.2.2 创新实验方案的方法2.2.3 优化实验方案的途径第三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3.1 实验方案的完整性评价3.2 实验方案的科学性评价3.3 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评价3.5 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评价第四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案例分析4.1 实验方案评价案例一:制取氧气4.2 实验方案评价案例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4.3 实验方案评价案例三:铁的锈蚀实验第五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训5.1 实训一: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5.2 实训二:设计测定食盐水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方案5.3 实训三:设计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方案第六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6.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6.3 实验数据分析的技巧6.4 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的对比分析7.1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7.3 实验结果的呈现与描述7.4 实验结论的得出与反思第八章: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完善8.1 实验方案改进的意义8.2 实验方案改进的方法8.3 实验方案完善的途径第九章: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案设计与评价9.1 实验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9.2 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方法9.3 实验教学方案的评价体系9.4 实验教学方案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综合实训与案例分析10.1 实训四: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10.2 实训五:设计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案10.3 实训六:设计鉴别不同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案10.4 实训七:设计环保主题的化学实验方案10.5 实训八:设计跨学科的综合实验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和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在设计和评价初中化学实验方案时,要确保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即实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初中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5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5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
B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取等质量固体,分别溶于同温、同体积 C 区分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的水中,测定温度变化
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稀释浓硫酸
搅拌
第 20 页
10.(202X·湖北仙桃)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 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 13 页
3.(202X·湖北襄阳)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到达目的的是C( ) 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 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 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第 14 页
4.(202X·云南曲靖)下列实验方法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A( )
答案:C
第 11 页
专题精练
类型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2X·江苏镇江)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B( ) A.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B.用燃烧法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C.用托盘天平称取6.45 g食盐 D.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第 12 页
2.(202X·陕西)下列实验中,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2SO4两种化肥
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
B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C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2)掌握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学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实验安全、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确保实验原理正确,方法合理;(2)安全性原则:确保实验操作安全,避免危险事故;(3)可行性原则:确保实验条件具备,易于操作实施。

2. 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和原理;(2)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3)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4)预测实验现象和结果;(5)写出实验报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2)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评价和优化;(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2)实验视频:演示实验操作过程;(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讲解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给出一个实验目的,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成果。

九年级化学复习2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2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重要性;2.掌握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能够设计一份符合要求的实验方案;4.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二、教学内容1.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2.实验方案的基本要素;3.实验方案的评价指标;4.实验方案的改进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重要性,并提问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理解和看法。

2.理论讲解(20分钟)2.1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2.1.1目的明确:实验方案的设计应明确实验的目的,确定预期的实验结果。

2.1.2方法合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法,以确保实验目的的实现。

2.1.3条件合适:实验方案的设计应合理安排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4数据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应合理考虑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2.1.5安全可靠: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可靠。

2.2实验方案的基本要素2.2.1实验名称: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2.2.2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理论知识。

2.2.3实验材料:列出所需的实验仪器、试剂等。

2.2.4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什么时候添加什么物质、加热、搅拌等。

2.2.5数据处理:说明实验数据的处理方式,如何计算、绘制图表等。

3.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验方案的例子,学生们分组进行评价分析。

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素,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4.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个化学实验,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

同时,同学们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5.实验方案的评价(10分钟)学生们交换设计好的实验方案,互相评价对方的实验方案。

每组学生都要提出至少两个改进意见,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专题23 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系列(PPT)

专题23 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系列(PPT)

二、考情分析: 1、考查情况: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活动。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是通过实验的方法 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途径。也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2、考查形式:本类知识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补充、对比、改进;实验现 象的预设及反思。题型以实验题为主。 3、命题方向: 本类知识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生活、生产中问题、实验、图表等情景, 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阅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 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试题难度:本类试题综合性强、步骤较多、要求高。难度一般为难档。
(1)为什么 III 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 II 中铁丝燃烧比 I 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答案】 (1)实验 III 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 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2)实验 II 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试题分析: (1)实验 III 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 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能燃烧; (2)实验 铁丝燃烧更 剧烈。
考点突破
【典型例题 1】 (2013•东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 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 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 文献表明 1 体积水要完全溶解于 1 体积二氧化碳, 至少需要约 7 天左右的时间. 如 果是 1 天时间,则 1 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 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 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 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是 。 。 ,你的观点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

九年级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设计与评价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二、考点清单能根据提供的药品、仪器依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明确科学探究的要素。

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三、全面突破:——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与评价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侧重于考查同学们是否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是否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实验现象及结论。

(2)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②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③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④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3)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绿色环保。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对于给出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评价方案的合理性,推断实验中的现象和分析.归纳出结论(或规律)的题,可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实验的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考虑方案的合理性,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

(2)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全方位综合评价。

如看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操作是否安全简单易行;是否节约试剂、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等。

此外解题时要仔细审题,针对题意,运用评价的各个标准逐步逐项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典型例题】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

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找出不能达到目的的选项。

选项A:铁和硫酸铜能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银不如铜活泼,所以,证明了Fe、Cu、Ag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专题教案讲义(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 ,原因是。

(4)请你继续探究,设计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是与镁粉和氢氧化钠属不同类别):你选用的一种试剂是(写化学式) ;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 此题较为综合,即考查了基本的化学反应,又考查了实验操作,还考查了新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此题能体现同学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同学们今后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基础。

请同学们对从硫酸镁和少量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需要同学们熟悉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相关的实验操作。

[答案](1)①镁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Mg+H2SO4==MgSO4+H2↑②过滤,蒸发(2)①不再生成沉淀H2SO4+2NaOH==Na2SO4+2H2OMgSO4+2NaOH==Mg(OH)2↓+Na2SO4②过滤,取出沉淀,加入稀硫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3)不同,方案一中加入镁粉,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4)MgO,Mg0+H2SO4==MgSO4+H2O(还可能有其它合理答案)。

问题2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H2C2O4CO↑+CO2+H2O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___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_______ ;E装置的作用___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 _。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基础)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实验设计的几种类型,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了解实验设计评价的原则。

3.掌握对比实验设计和条件控制实验设计;了解实验设计的改进和创新,【知识网络】多种仪器连接方式的设计气体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的设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设计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思路方法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价理论上是否可行评价操作是否简便实验评价评价是否安全可靠评价原料是否经济评价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考点梳理】考点一、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

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

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件设计都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

(3)综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成等。

3.实验设计题的类型:(1)单项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

设计的特点是围绕某一问题设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项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项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1题)1.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方案A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B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C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D探究Mg、Ag、Cu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A.AB.BC.C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硫酸钾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钠溶液不与Ba(NO3)2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解:A、硫酸钾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钠溶液不与Ba(NO3)2溶液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将粗盐研碎、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C、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D、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镁>铜;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镁>银;但无法确定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试管中甲烷纯净B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该固体一定是NaHCO3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D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A.AB.BC.C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甲烷验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支持燃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硫粉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燃烧的火焰颜色深浅不同,据此结合空气与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甲烷不纯净;若放出微弱的噗噗的声音,说明甲烷纯净,故选项实验现象与结论错误.B、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该固体不一定是NaHCO3,也可能是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等,故选项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支持燃烧,该瓶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D、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碳单元测试3.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B鉴别氮气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C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A.AB.BC.C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使使木条复燃的是氮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不能使用酚酞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4.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实验内容实验结论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氧气有可燃性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有酸性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A.AB.BC.C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B.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C.根据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D.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此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并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色;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但是可以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D.滴入氯化钙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以及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碳单元测试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羊毛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Na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B、羊毛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产生特殊气味,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和羊毛绒,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可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B稀释浓硫酸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C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钙取样品,加入适量水D除去K2S04溶液中的K0H加入适量稀盐酸A.AB.BC.C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木条熄灭,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K0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7.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用水鉴别NH4NO3、Na0H、NaCl三种固体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分析判断.C、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和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解: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C、NH4NO3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D、Cu和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测试8.下列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是()A.用溶液、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BaCl2B.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可加入足量的CaCO3C.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为了防止食用的鱼、虾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测量容器-量筒;盐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NaCl、BaCl2均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D、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NaCl、BaCl2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液、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BaCl2,故选项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C、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10mL量筒量取9.5mL的水,故选项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的鱼、虾,故选项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9.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方案A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滤液B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C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D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A.AB.BC.CD.D【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据此分离;B、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结合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产物碳酸钠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方法正确;B、镁条和铝粉的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方法错误;C、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D、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足量的稀盐酸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一定会观察到气泡,故方法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鉴别、检验和除杂,是中考常见题型,鉴别时要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除杂时注意除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10.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①根据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②根据验证二氧化碳需要用氢氧化钙进行分析;③根据烧杯中的蜡烛低处的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进行分析;④根据题中的现象进行分析;⑤根据该实验需要对比空气、水对铁生锈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验证氨分子很小,故①错误;②该实验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②错误;③烧杯中的蜡烛低处的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③正确;④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④正确;⑤该实验需要对比空气、水对铁生锈的影响,不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故⑤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B.用Fe2O3和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C.用水区别固体NH4NO3和固体NaOHD.用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不能被点燃进行分析;B、根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进行分析;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进行分析;D、根据碳酸钡、硫酸钡都是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不能被点燃,故A错误;B、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不会生成硫酸亚铁,故B错误;C、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用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C.点评:由于类似题目往往是一字之差的问题,如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它们的解决方法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练习时要注意审题,另外不妨就考虑一下另外的一种形式该怎么解决,做到一题多变.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2.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B.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D.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答案】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B、根据硫酸铁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C、根据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也会携带水蒸气进行分析;D、根据酚酞在酸、碱、盐中显示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故A错误;B、硫酸铁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后的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故B错误;C、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也会携带水蒸气,故C错误;D、取样品,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是氢氧化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盐酸,在没有变色的两种滴入氢氧化钠中,颜色褪去的是盐酸,剩下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中等知识点:碳单元测试13.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

中考化学第二篇专题突破能力提升专题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本课件

中考化学第二篇专题突破能力提升专题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讲本课件
专题二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一种主要题型。 1.实验设计题考查的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
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 学的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 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实验方案的设计。 2.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的评价、方案设计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 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2.一般流程 ①根据某一主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确定假设”;②根据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③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或实验现象;④作出假设是否成立 的结论;⑤对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
【例1】 (2021·宜昌)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方法归纳】 解答实验方案设计题的方法步骤: ①明确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给的新信息。 ②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③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④记录现象数据——全面、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 ⑤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 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2HCl===CaCl2+H2O+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可,在以如控图制装反置应的的橡速胶率塞上添加了一个注射器,该 同学发现,这样做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点)。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___反__应__物__和__反__应__条__件__; 实验装置 ②选择合适的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复习2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2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

附课前思考题有三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水。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液体区分开来。

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

课堂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对一充气包装的食品中所充气体进行研究。

(1)经调查了解到充气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环保等因素考虑,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

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猜想的正确性。

填写下列实验报告:(1)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解析]由于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为了验证各种假设是否成立,应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假设→实验探究→收集事实(或数据或现象)→分析事实→得出结论,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或计划,再进行实验,以验证假设。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提出实验假设的思考角度分别有:①为了防止挤压变形的角度考虑;②为了防止挤压变形和食物腐败角度考虑③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的角度考虑。

中考题型训练实验室一烧杯中盛有含少量NaCl的CaCl2溶液。

请设计实验除去其中的NaCl,以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

然后根据设计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实验报吉的空格内(有课堂探究题2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他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版备战中考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版备战中考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版备战中考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在中考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以及实验评价等方面。

以下是一篇关于酸碱中和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变化,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准备:-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和甲基橙溶液各一份;-酸碱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烧杯、试管、滴管、白纸和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流程:(1)取一只干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稀酸溶液;(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滴加少量的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3)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将稀酸溶液加入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加入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将实验记录在白纸上,并用显微镜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操作中产生的颜色变化;-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和酸碱溶液的浓度和量的关系。

实验评价:1.实验设计合理性:-实验目的明确,能够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变化,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实验操作简单,容易进行;-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颜色指示,直观易懂。

2.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器材准备充分,符合实验需要;-操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实验室常规操作规范,注意安全;-操作步骤清晰,易于追踪。

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数据记录准确,包括颜色变化和酸碱溶液的浓度和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合理,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

4.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和指示剂颜色变化,可以探讨酸碱反应的化学原理。

综上所述,该酸碱中和实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结果可靠,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6年中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23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讲案)
☆考点梳理☆
一、设计实验的一般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
2、知识整理;
3、制定计划(选择实验用品、实验仪器并设计操作步骤);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
6、反思交流。

二、实验方案评价的要点:
1、方案的可行性。

在原理上是否可行。

2、安全性。

实验是否安全、易于操作。

3、环保性。

从环保角度来说,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4、经济性。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是否达到节约资源或能源、成本低等要求。

【题型一】实验方案的对比
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I、II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III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III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解题方法】通过对比,找出方案的优缺点。

【答案】(1)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2)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题型二】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文献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于1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
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
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你的观点是。

(2)要使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达到最优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

【解题方法】根据方案是否符合各项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答案】(1)可以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实验时间较短,二氧化碳溶解很少,是完全可行的;或答因为中学化学实验并不是精密实验,只是定性实验;或答用排水法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纯度(2)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
【解析】(1)溶解于1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由于实验时间较短,二氧化碳溶解很少,是完全可行的,且用排水法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纯度;(2)由于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所以可以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可以;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实验时间较短,二氧化碳溶解很少,是完全可行的;或答因为中学化学实验并不是精密实验,只是定性实验;或答用排水法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纯度;(2)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
1、设计实验时,应先确定实验的目的;然后根据实验中相关物质的性质预设实验步骤和可能出现的现
象。

2、对于需要补充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步骤等形式的试题,要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细致的推理和论证。

要符合试题预设的步骤。

3、实验方案的评价可结合相应的角度进行了评价。

1.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

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气B.氧元素C.氧分子D.氧化物
【答案】B
【解析】三种物质都含氧元素,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

2.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

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

一段时间后观察。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D.植物油的使用可减少水的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B
3.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A
【答案】
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①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
量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答案】(1)反应物的浓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过氧化氢水+氧气(3)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