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成规上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制造
机械制造中的数字化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中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指通过数字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化与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设计、加工、装配和质量控制几个方面介绍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一、数字化设计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数字化设计是实现工业设计与制造的首要环节。
传统的纸质设计图纸已经被数控机床和CAD/CAM技术取代,使得设计与制造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高效和准确。
数字化设计可以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优化设计完成后可以将数据直接传输给制造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此外,数字化设计还可以进行虚拟装配和模拟仿真,大大减少了实际制造过程中的试验和调整次数,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数字化加工数字化加工是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环节。
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数控机床和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数字化加工可以通过CAD/CAM软件进行刀具路径规划和加工参数优化,实现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利用数控机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形状的加工,并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此外,数字化加工还可以实现多轴联动、刀具自动换装等功能,提高了加工的灵活性和效率。
三、数字化装配数字化装配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零部件进行装配和调试。
数字化装配可以通过虚拟装配软件模拟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检测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涉和碰撞等问题。
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了实际装配中的错误和延误。
数字化装配还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和实际的结合,提高装配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数字化质量控制数字化质量控制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简单的测量工具,容易出现误差和漏检。
而数字化质量控制则可以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数字化质量控制可以实时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反馈。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
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
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
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一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2023年南京市公需课考试题答案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解读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在“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出现过()次。
正确答案:C、432、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正确答案:B、0.253、截至()年年底,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1958亿元。
正确答案:A、20204、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元。
正确答案:A、1万亿5、预计2023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就将达到()。
正确答案:A、1.5万亿6、我国已建设()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正确答案:D、87、截至2021年4月,我国已经有()个省级和地市级数据开放平台。
正确答案:B、1742、当前,我国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
正确答案:C、0.74、“大数据成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视角看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正确答案:D、社会6、2020年我国的数据量达到约8000EB,约占全球数据总量的()。
正确答案:A、0.185、路由器属于数据中心产业链结构的()。
正确答案:A、上游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有(ABCDE)。
A、产业保持高速增长B、价值体系初步形成C、产业基础持续夯实D、产业链稳定高效E、产业生态良性发展2、大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有(ABCDE)。
A、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PUEC、统筹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建设D、支持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E、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3、数据中心囊括四大主要业务范畴,具体包括(ABCD)。
A、电信业务B、云服务C、房地产出租D、互联网接入服务E、资产分配4、“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ACDE)。
勇挑“两个先行”使命担当 奋力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
勇挑“两个先行”使命担当奋力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作者:浙江省经信厅来源:《信息化建设》2022年第07期2017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数字浙江”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谋划开展“三区三中心”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狠抓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培育,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升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成为浙江省闪亮的“金名片”。
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57万亿元,占GDP比重48.6%,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核心产业增加值达8348亿元,年均增速是GDP的两倍。
率先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全国首个产业大脑能力中心上线运行,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投入强度7.3%,是全社会的2.5倍。
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全国首发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公共数据条例、电子商务条例。
成绩背后,也应清醒地看到,浙江省数字经济一流企业仍然偏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还不够快,数据价值化有待破题,区域发展也不够平衡。
面向新时代,浙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记“做强做优做大”嘱托,牢记“数字变革高地”使命,牢记“数字经济强省”目标,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奋力推动总量倍增、数据赋能、融合跃升、变革重塑、普惠共享。
未来5年,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产业抓总量倍增,重构数字经济新体系新版图做强数字产业。
紧扣“1+6+X”数字产业新体系,围绕建成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这一总目标,“一群一策”发展数字安防、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等6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百亿级“新星”产业群30个、省级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15个。
力争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万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6万亿元,实现新一轮“双倍增”。
做优数字平台。
构建“双核一湾两区”数字经济发展新版图,强化杭州、宁波两大创新核,打造环杭州湾世界级数字湾区,建设温台和金衢丽两个数字经济特色发展区。
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的标准和发展趋势
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的标准和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成为当前制造业的热点话题和发展方向。
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的标准和发展趋势成为制造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制造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工艺、数字化制造等几个方面。
数字化设计是指将产品、工艺、资源等信息数字化,并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集成、协调和优化。
数字化工艺是指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上,对物理过程进行数字化仿真分析,优化工艺过程。
数字化制造是指数字化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制造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标准化。
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标准化,以方便数据的交流和共享。
数据标准化对于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字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技术是数字化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联互通,将物理世界的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反馈应用于数字世界。
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数字化制造的重要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4. 3D 打印技术。
3D 打印技术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定制化、柔性化、快速化。
3D 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
5.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化制造的重要技术支撑。
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工艺仿真、生产模拟等功能,提高数字化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制造的标准和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数字化的顶层设计,其目的是实现制造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服务化。
智能制造的标准和发展趋势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所在。
智能制造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标准化。
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数据标准化相似,智能制造的数据标准化需要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实施“十百千工程”,奋力开创建设工业强省新局面
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实施“十百千工程”,奋力开创建设工业强省新局面作者:暂无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2年第1期王昌厅长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他说,去年以来,全系统解放思想、超前谋划、创新举措、务实进取,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首超万亿。
建立“旬分析、月讲评、两月办公、季度调度”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实行月度通报,加强督导考核,逐月超前预测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帮扶,着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率低、电力供应紧张等制约,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质量和效益同步改善。
预计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09.4亿元,增长16.1%,首次双超万亿;实现利润突破2000亿元,增长30%左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技术改造成效斐然。
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召开现场会,出台具体办法,在全省掀起了企业技改新热潮。
千项技改工程进展顺利,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339项,安排省级专项资金7.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69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231亿元。
145个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3.99亿元。
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7%:完成技改投资430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8%0邯郸、石家庄、张家口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安排落实了专项资金。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均保持在25%左右,高于全省工业约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工业约4个百分点。
创建了2个国家级、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开发省级新产品1003项,8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晶龙集团列为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预计全省军工经济实现总产出550亿元,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1亿元,增长9.5%。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4.30•【字号】渝府发〔2019〕14号•【施行日期】2019.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4月30日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我市制造业现有基础,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着力发展先进生产方式、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在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提升整体发展质量,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
(二)主要目标。
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推进方案
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推进方案以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推进方案为标题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企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规上制造业而言,数字化诊断工作能够全面评估企业数字化水平,并提供相关的改进方案,有助于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
本文将提出一套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推进方案,以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和竞争力。
二、诊断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阶段通过企业内部系统、应用软件、设备传感器等方式收集企业各个环节的数据,包括生产、运营、供应链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也需要对企业内外部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进行调研,获取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阶段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通过数据可视化手段,将分析结果直观呈现,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企业数字化水平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3. 问题识别阶段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
问题可能涉及生产效率低下、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孤岛等方面。
通过问题识别,明确企业需要解决的重点和优先级,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指导。
4. 改进方案制定阶段根据问题识别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方案应包括目标设定、关键指标的选择、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措施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风险,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 方案实施阶段将制定的改进方案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和策略。
同时,还需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密切合作,确保改进措施的顺利实施。
6. 效果评估阶段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数据和指标,对改进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并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
评估结果可为企业后续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推进方案要点1. 注重数据质量在数据收集阶段,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需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生产线规划
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生产线规划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制造在工厂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制造是指将设计、生产和物流等环节的信息集成到数字化平台中,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化技术进行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控制。
而智能化生产线规划则是在数字化制造的基础上应用算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从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化生产线规划两个方面探讨数字化制造在工业生产中的优势及其应用。
一、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是近年来新兴的制造方式,它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传统的制造技术相结合,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流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字化制造具有以下优势:1. 信息共享:数字化制造使设计、制造、物流、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避免信息流通的瓶颈。
2. 数据分析:数字化制造将大量数据组织起来,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高级分析,从而使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更加合理和高效。
3. 质量控制:数字化制造使得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便于监控和调整,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环保节能:数字化制造的生产方式更加精细和高效,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排放量,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5. 灵活生产:数字化制造的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智能化生产线规划智能化生产线规划是指将数字化制造与算法优化相结合,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智能化生产线规划具有以下优势:1. 优化生产流程:智能化生产线规划可以利用算法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自动化控制,实现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2. 预测生产状况:智能化生产线规划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生产状况进行预测,及时进行调整,减少生产的浪费和损失。
3. 异常检测:智能化生产线规划可以通过算法检测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进行调整,避免生产的损失和延误。
2024年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优化制造过程的管理和执行。
它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和设备管理等关键任务。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MES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对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因此,制造企业对MES的需求量巨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MES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由于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以及制造企业对效率和质量的不断追求,MES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 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的重要趋势,制造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对业务的重要性。
MES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制造企业通过引入MES系统,能够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3. 质量和合规需求质量控制和合规性是制造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MES系统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实现质量控制的全面监督和追踪。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MES系统能够发现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此外,MES系统还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满足各种合规性要求,如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4. 物料管理与供应链协调物料管理是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制造企业需要统一管理和控制各种物料的流动和使用。
MES系统可以实现物料的全过程追踪和管理,从供应商到生产线的物料流向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MES系统还能够协调和优化供应链,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和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5. 生产调度和资源利用生产调度是制造企业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生产计划的关键。
MES系统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MES系统能够帮助制造企业优化生产调度,使生产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2022-2025年)
近期,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新内涵、新任务、新目标,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以下简称“三个全覆盖"),根据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和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文件要求,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
发展现状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群特征明显,截至2021年底,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5.5万家、中小微企业约280万家,形成了150个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县域产业集群。
持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模式,不断完善u l÷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领跑全国。
但我省还存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不广、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集群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三个全覆盖”仍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以规上工业企业、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为对象,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形态重组、商业模式重塑为导向,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30个以上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和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以提高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深度为重点,分层分级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
到202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数字化改造2.0覆盖率达到80%,工业企业数字化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更高水平发展。
(二)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
38.企业享受上述政策条款需符合企业综合评价、研发投入及企业综合贡献有关要求,具体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
17•鼓励企业上台阶。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非石油化工类企业,分别 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万元、8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亿元、20亿元、30亿元、 40亿元的石油化工类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5万元、8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鼓励小微企业上规升级, 对上一年度首次纳入规上企业库的(包括"小升规”、"月进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对规下样本企业年度营 业收入增速超过平均增速且正增长,根据市级权重高低最高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提质发展
&做大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对新纳统的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9.培育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对首次进入全省电子信息百家重点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名单的数字经济核心制 造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I。o万元奖励。
10.鼓励打造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对获评市级数字工厂标杆、
34.鼓励实施绿色化改造。对企业经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的减碳、减排、节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绿色化改造项 目,设备(技术)投资额5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8%、最高20万元奖励。
十、支持军民融合发展
35.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H-、附则
36•同一主体的同一事项或参照同一奖励依据的项目,原则上不重复享受市级和区级各项奖励扶持政策,级别提 升的给予补差奖励,区级各项同类政策就高不重复享受,具体按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除另有约定外,实行"一企一策 "或"一事一议"等政策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享受本政策。
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4.30•【文号】财办建〔2024〕23号•【施行日期】2024.04.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23〕117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现就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有关要求,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一)聚焦企业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优先将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具备一定数字化基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试点范围。
围绕中小企业创新、市场、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实际价值提升情况,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场景、不同级别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二)强化数字赋能,培育高水平“小快轻准”产品。
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各方积极性,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
开发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高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贯彻落实“泉州制造2025”三大攻坚行动之一的《泉州市发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泉州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日前,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为泉州市智能制造划定发展路线图,并明确了在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信贷融资服务、众创空间发展等方面的扶持举措。
转型升级企业当先:2020年培育50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企业是智能化发展的主力军,我市将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试点示范,每年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志性企业和典型示范项目。
到2020年,全市数控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将达到500个,示范企业达到500家。
支持首台(套)突破:最高补助金额500万元
泉州市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数控一代”重大技术装备,对经省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数控技术产品,省上对属于国内首台(套)的按不超过销售价格的60%、属于省内首台(套)的按不超过销售价格的30%进行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建设示范生产线:对新认定智能工厂给予补助
泉州市将在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等领域建设数控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全面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发展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对新认定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最高分别给予不高于100万元和50万元补助。
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实施重大专项可获补助
泉州市将组织实施机械装备重大项目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公共平台等重大专项。
对实施企业或单位给予
一定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对列入泉州“数控一代”示范的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研发费用,允许抵扣当年的部分应纳税所得额。
开展专利标准品牌建设:起草国际标准奖励100万元
对获得泉州市重大发明专利奖、泉州市专利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专利,我市将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主导单位或第一起草单位的,分别给予每项一次性10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5万元的补助。
到2020年智能泉州前景无限
●全市60%的规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
●重点规上离散制造业中每万名产业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达到100台,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
●在纺织机械、数控装备、行业专用机器人等领域开发出10项数字化智能产品
●在制造业全面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应用
●建成30个数字化制造车间/企业、10个智能制造车间/企业和1至2个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化制造基地
三个阶段
到2016年:完成2000台机器人、1000台3C钻攻中心、1000套“数控一代”装备的推广应用;全市20%的规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
数字化制造;培育数控和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300家。
到2018年:完成3500台机器人、2000套“数控一代”装备的推广应用;全市40%的规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培育数控和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400家。
到2020年:完成5000台机器人、3000套“数控一代”装备的推广应用;全市60%的规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培育数控和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500家。
完善服务政府给力多措并举营造发展沃土
为了给智能制造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市将从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信贷融资服务、众创空间发展等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和完善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
一、筑平台:各地均有市级以上研究院(所)
各县(市、区)都将围绕支柱产业,建设智能制造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到2016年底,力争各县(市、区)均有1个市级以上的研究院所、公共技术研发平台,1个以上为平台服务的加工制造中心。
建设的基础上,泉州市将继续完善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数控和智能制造公共研发和检测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级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所。
此外,泉州市还将引进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服务机构来我市设立数控技术和装备研发机构、设计中心、专业
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数控技术和机械产品创新发布和展示中心。
二、建园区:每个智能制造园区投入不少于1亿元
泉州市将抓紧建设丰泽智能制造研发与创业孵化基地、洛江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园、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等新一批服务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基地,每个园区投入不少于1亿元用于研发、实验、检测设备投入、引进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的平台、项目及引进人才补贴等。
三、助转化:智能制造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泉州市将组织全市产业协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及企业到示范企业和示范生产线、工厂(车间)观摩对接。
实施“数控智能技术创新产品应用推广计划”,推动智能制造创新产品列入政府采购供应商名录。
为了帮助智能制造企业打开市场,泉州市鼓励企业采购本市生产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对本地企业采用列入泉州“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的,按购买数量给予补助。
四、引人才:千亿集群将有百位高端人才支持
为了集聚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泉州市将加大数控和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力争做到每个千亿以上产业集群有100个以上的高端人才,每个500亿至1000亿产业集群有50个以上的高端人才,被认定为产业集群高端人才的,每人给予5万元研究经费补贴。
此外,泉州市将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本地高校和职
业院校开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教育”;支持智能制造企业设立实训机构,或与本地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数控和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五、谋资金:设立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泉州市将设立政府引导的泉州市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重点投资我市以数控系统、伺服电机、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项目。
对数控和智能制造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和“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的分别给予资金奖励。
此外,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智能装备企业给予信贷倾斜,量身设计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广买方信贷、设备按揭等金融产品,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设立智能装备专项贷款。
六、造空间:各地均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
围绕智能制造目标任务,泉州市将积极推进全市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工作,重点支持围绕新领域、新业态建设众创空间,整合利用旧厂房、旧车间改造构建众创空间。
对运营较好的众创示范空间给予最多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
此外,对运营能力强、创新资源多的科技服务机构和运营商来泉创办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的,也将给予不少于2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
到2016年底,各县(市、区)争取都有1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
Ldjwja 超细微粉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