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传记阅读第二节文本信息的整合与归纳概括课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含答案
专题入门传记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传记的种类很多。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
从表达方式看,传记分为以记叙为主的“叙传”和叙述结合评论的“评传”。
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无论哪一类传记,都是通过运用文学化手法来真实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这也就是说传记必须具有选材的真实性、行文的文学性和人物的时代性。
传记的这三种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高考的考点,二者具体关系表解如下:新课标全国卷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近几年来一直以人物传记为主,从选材到命题设置,都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1)人物特点鲜明。
从人物传记涉及的人物来看,主要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有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探索求新的科学家、为国为民的政治家、骁勇善战的军事家等,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传主是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的传主是数学家吴文俊,全国卷Ⅲ《一代通儒顾炎武》的传主是思想家顾炎武,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有文学家朱东润、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
这些人物有思想,有品德,有成就,值得学习,能够引导考生积极向上。
(2)材料选择突出时代性。
从2016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材料侧重选择近现代以及当代人物,突出所选材料的时代性和及时性。
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选择的是当时过世不久的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Ⅱ选择的是当代数学家吴文俊。
(3)结构基本固定。
材料由传记文本和相关链接两部分组成,相关链接一般为2~3个,突出人物的时代延续性和影响力,帮助考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4)命题稳中有变。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新增了两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考生应在高考备考中加以重视。
从命题方向来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设题:①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理解和筛选;②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③对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④对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⑤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三科普文阅读课件
的干净利索等。
3.赏析科普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简明性 (1)从遣词造句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方面考虑。高考选入 的文章在介绍科技成果时,或展望推广应用后的情景,或预
示 向 纵 深 发 展 的 前 景 , 因 而 较 多 地 运 用 “ 如 果 ”“ 假
如”“可能”“将会”等预测性词语,有时也会运用“基 本”“根本”“重要”“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 这些都是分析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关注的。 (2)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
步骤二:找方法,品语言
找方法,即寻找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
打比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பைடு நூலகம்等。此外,为了增加 形象性和生动性,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讲故事等方法。我们首先要弄
清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
体会其作用。 品语言,即品味说明语言。首先,要品味语言的准确周密。科普说明
专题三
科普文阅读
科学家的遗嘱 荷兰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赫尔曼 · 约 尔哈夫,于1723年逝世。当时,留在他写字台 上有一本加封了的书,封面上写着:“唯一深 奥的秘诀在于医术。”至于书的内容,因为加 封,谁也不知道。在原封不动拍卖时,这本书 竟然卖到了两万元金币。人们又羡慕又嫉妒地 卖主把书捧在自己手里;买主也兴致勃勃地将书启封,迫不及 看着 待地将书翻了一遍。这书共有100页,其中99页是空白,只在首 页留下了科学家写的一句话: “注意保持头冷脚暖,这样,最 知名的大夫也会变成穷光蛋。” 这句话应该是世界上关于健康的最昂贵、也最简明扼要的“科 普文章”了。
文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1分析概括
成与事实不符 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原文认为艺术“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
提供实有的真实”,没有说“虚构”。选项属于混淆是非类错误。
陷阱三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夸大缩小
①描述或陈述性
[2013·全国卷ⅡT12(1)A 项]外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 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 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 找到选项所对
原文不符,故意扩
比对分析:选项把原文的“长江上游航运”说成“长江航运”,扩大了范围; 分寸的词句
大或遗漏
把“触目可见”说成“横冲直撞”,加重了程度。选项属于夸大其词类错误。
陷阱四
[选项设置]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无中生有 [2016·全国甲卷 T12(1)C 项]吴 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
原文中无此暗 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 说法,或原文
示或根据,属 比对分析:“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无此说法
主观臆断。 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类错误,原文吴文俊只是强调数学思维,强调创新,期 的充足依据
待民族的复兴。
陷阱五 张冠李戴
[原文信息]
[谨记方法]
混淆时间
[2014·辽宁卷
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 当考生在辨
此类干扰项就 T12(1)D 项]侯仁之主 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析此项时, 是命题者故意 张沙漠研究要走出 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经过细致的 应当注意时
①选项中的内 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 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 找到选项所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2018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复习专题(通用版)(2)优秀PPT课件
题干关键点 特有的人格魅力 表现 结合材料谈看法 思维转换 玻尔做了哪些事能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答题要点
(1)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 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 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2)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 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 (3)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 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 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 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4)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 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
(3)×××的主要事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如(2014·全国Ⅱ卷)T12(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 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是一位×××,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如(2013·全国Ⅰ卷)T12(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 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 如(2014·辽宁卷)T12(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 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为什么说×××是×××?请简要概括。 如(2016·全国Ⅰ卷)T12(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 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 组织答案 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
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2筛选整合信息课件
叶笃正根据极少量的资料提出, 青藏高原在夏天是一 个热源,冬天是一个冷源,并首先发现,围绕青藏高原的 南支急流、 北支急流会汇合成为北半球最强大的急流, 对 东亚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 他指出,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 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将是一片沙漠。
所谓归纳概括传主事迹,就是要求归纳、概括传主 的事迹成就和个性品质特点,并能结合材料做出具体分 析。这种题型是课标卷传记阅读的必考题。解答这种题 型,要求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地筛选出信 息,并对信息作进一步的整合、归纳;然后结合信息材 料做准确的概括和具体的分析。
1.×××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哪几件事?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介绍×××的?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传记阅读
学案 2 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是传记文本中最基本、 最主要 的一个考点, 这些“信息”主要是指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 实,其人生经历或人生轨迹,其论点言观、思想性格或人 生追求,其成就贡献、历史地位和作用,作者对传主的态 度或传主的自我认识,等等。
筛选整合信息几乎覆盖了传记的所有考查题型, 本学 案主要学习如何归纳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 以及归纳 文章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大学原本读物理学的他,有一次和钱三强打乒乓球, 物理系毕业的钱三强劝他, 中国需要气象 “这门实实在在 的学问” 。叶笃正自此决定改行去学气象学。
预测“老天爷的脸色”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用叶 笃正的话说,他回国的时候,中国的气象学研究“几乎是 张白纸” ,没有计算机,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甚至没有 基础预报需要的气象图。
关注情感态度 (2)他人的情感态度,作者往往通过对同一件事态度
的反差来侧面衬托传主
精选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_传记阅读第2节考点1分析概括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1 分析概括全国卷的传记阅读第一题分析概括采用4选1的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命题者对文本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时,往往通过增添、删减、拼凑、调换等方式,改变原文说法,让考生判断正误。
怎样才能在4个选项中快速准确地选出1个正确的选项呢?多项选择题的两步突破方案会助你一臂之力。
第一步:明晓命题人常设的8大陷阱(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
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
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
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
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
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
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
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doc
2018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
专题二传记阅读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
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高考课标全国卷自命题以来,至2016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体选择上十分稳定,均为传记。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有如下特点:1.考查的能力点相对固定,4个题目,第(1)小题是五选二的分析概括题,侧重信息的筛选整合。
剩下三题涉及的考点:①概括传主事迹或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②概括(分析)传主形象;③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④传记的艺术技巧;⑤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在选文方面,传记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热点文体,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3.传记阅读命题重点:传记文本是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个方面来考查,侧重从“人”(传主形象)、“事”(传主事迹或人生经历)、“法”(在运用“事”来展现传主的形象过程中的各种技巧)、“情”(传主身上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四个方面命题。
二、因考点需知文体特征高考对传记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的“人”“事”“法”“情”来命制的。
所以考生需要了解传记的文体特征。
(一)传记及其特点(高考对任何一种文体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
因此,高考对传记的命题就是从人、事、情、法四方面命制的。
考生对传记的阅读,可从传主入手,梳理传主事件,来洞悉传记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态度、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一节理解内容及词句鉴赏作品形象课件
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
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 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
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
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 易于打动读者。
式来深化主题。
(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 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
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 志;篇末点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特 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层逐段地归纳内容层 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 什么了。 2.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括句、结尾句 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 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 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 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
即练]
1.(2016·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第
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围绕传主来命题是高考传记阅读命题的原则和中心,不论是综合性选择题,还是手法类题目和开放类题目。
2.考查能力上有何特点?注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其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是各类题目中均涉及的基本要求,探究题也不例外。
甚至很多探究题本身就是归纳概括,只不过答题角度多一些而已。
3.命题角度有哪些变化?“相关链接”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卷中出现。
“相关链接”既是文章的有机组成,也是设题答题所必须考虑的材料。
同时,分析概括的选择题依据考纲变化从2017年高考开始极有可能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考查。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传记阅读的基础知识一、传记的分类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文章,它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
1.按叙述人称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本人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林丹的《直到世界尽头》。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
2.按表达方式分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而有的传记则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对人物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按篇幅长短分传记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按创作方法分传记可分为史实性传记和传记文学。
前者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如施昌学的《海军司令刘华清》。
后者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如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二、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传记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
然而,传记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有些内容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从而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3.2-传记阅读(含答案)
整体阅读
考点20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 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 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 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 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 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 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 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 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 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 他的独辟蹊径。
整体阅读
考点20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 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 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 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 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 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 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 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 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 题。”
考 纲 考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发掘文本所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时代 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 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 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 文本 探究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传记阅读ppt (2)
这段景物描写对人物的描写起到一定的烘 人物方 托作用,透露着人物坚强的性格特征,体 面 现人物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情节方面
结尾段“霞光逐渐退去”与开头“充满 阳光的下午”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这是“我”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的一段景 物描写,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含着 主题方面 “我”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
环境描 写特点 类
③根据句段,抓住景物 特征,从形、声、色等 方面来感知景物特点; 1.题干中有“环 同时,调动视觉、听觉 境”“景 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 物”“生活”等 景物特点,在感知时重 审题 字样; 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 关键 2.题干中还有 再现画面,想象、品味 “特点”“特征”画面的整体特色。 等字样。 ④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 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多 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 为社会环境)概括。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 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 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 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 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 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 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 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 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 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 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技法指导】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中有“景物描写”和“作用”两个信息,可以 确定本题属于“环境作用”类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 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 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 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 富有创造性的。
(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 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题目设问的具体指向——对我国的数 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分析可知,本题的答题区间 在文章的第四段。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从吴文俊的 看法中提取关键词,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即可。 答案 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 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 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括
阅读人物传记,不仅要把握住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成 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更要把握住传主取得成功、成就 的原因,个性品质形成的因素,个人行为和人生经历背后深层 次的因素。这些原因或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都是 传主事迹背后深层蕴含着的。这种题型以整合分析原因为主, 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文中说: “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 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 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 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 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 了独特的学术精神。(每答出一点给 些“优秀特质”。(6分)(《科学巨人 2分。) 玻 尔》)
括层次
清事件顺序,或理清论证说理的逻辑,或理清说明顺序等等。 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
要点 行归纳。
归纳概 在理解局部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整 括全文 理,也可以按照指定的角度筛选,归纳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
要点 (这种题型高考中考查的频率不是很高。)
2.归纳概括中心意思的 3种思维方式
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 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 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 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 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 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 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 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 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 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 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 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二、归纳概括中心意思有哪些类型和思维方式? 1.归纳概括中心意思的 3种形式
归纳概 归纳段落内容要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 括段落 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
要点 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归纳概 以归纳段意为基础,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或理
合并 摘取
这种方法适合对传主多件事情的归纳。
化实 为虚
不仅有对事情的归纳(实),还有对事理的概括(虚)。这种“虚”不是从原 文观点词句中提取出来,而是从一些具体事情中“分析提炼”出来的, 是将具体的内容概念化,将含蓄的内容明白化,将形象的内容抽象化, 是化事为理的过程。
点面 结合
先 把有关内容提升到它们的上一层次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之中。 面 “上位概念”有时文段内有,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的。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 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 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 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 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 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 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 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 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 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 独辟蹊径。
3.考生复习时要注意审清题型,准确把握解题方向;同时要掌握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概括的特殊方法。
考点一 归纳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概括中心意思”是传记等实用类文本考查的一种热 点题型,这种题型是以筛选整合信息为基础的。只有准确、全 面地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才能做到归纳概括的准确。
[知能 构建] 一、如何准确、全面地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的 2种意识
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
统观意 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 识 ③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 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重点语 结构意 段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中心语句、关键信息
识 的筛选把握,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 的,避免片面、肤浅、不准确的问题。
方法四:材料概括法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 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 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咀嚼经典高考题目 提升审题答题技能
高考曾经这样考
品答案,悟技巧,不丢分
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
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
[思维 建模]
筛选整合信息 3步骤 第一步:浏览筛选 根据题目要求,浏览全文,搜索相关信息;要依据筛选标 准,感知全文,筛选重要信息。 第二步:比较辨别 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要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 较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与次要,辨出现象与本质。通过 比较辨别,选取出重要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 第三步:调整组合 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 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 行加工。
归纳、概括中心意思 4方法 方法一:提取精要法 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 重点段,由点带面。 方法二:综合句意法 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必须对每 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方法三:整体透视法 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 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 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知能 构建]
如何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原因? 1. 原 因 信 息 有 两 类 。 一 类 原 因 是 由 具 体 事 情 构 成 , 姑 且 称 为 “事 因”,如传主的人生抉择、具体行为选择的原因等;一类原 因 主要包含着事理,姑且称为“理因”,如传主作出巨大贡献、 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理因”多见于探究题中。对于“理 因”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 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 “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 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 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 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 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1.本节内容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 两个考点,其考查核心是对文本信息、文章内容的定向加工处 理。
2.这是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热点题型,几乎年年都有考查。需要 注意的是,它与概括分析传主并不完全相同,其命题范围更为 广泛,可以是除传主“事迹和形象”之外的其他的题,几乎涵 盖了传记阅读的所有题型。
后 所谓“点”,就是一个个具体答题点。一个“面”往往有多个 点 “点”,“点”要列全,且“面”“点”一致。
[即学 即练]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 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 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 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 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 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 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 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 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 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 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 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 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第二节 文本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概括
漫画家方成自传赏析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 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 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 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 终身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