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章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以及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有理数运算知识,为后续的有理数乘法、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运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加法的运算规则、符号的判断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2.加法运算中符号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有理数加法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方便进行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变化、购物找零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通过讨论,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讲解加法运算中符号的判断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六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
2.如何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感知到有理数乘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有理数乘法的心得体会,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九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混合运算,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法则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明确运算法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PPT课件。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通过PPT课件和板书,呈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运算技巧。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正负数、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 学情分析sixth-grade students have already learned basic arithmetic operations, fractions, and decimals. They have a certn understanding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numbersand can perform basic operations with them. However, they may still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rational numbers and applying them in real-life situations. Therefore, in this chapter,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rational numbers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apply them in problem-solving.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材,主要包含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有理数的乘方、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实数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律,理解有理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规则混淆、运算顺序错误等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的实际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以及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复习有理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理数运算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规律。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规则,总结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复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实例分析: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复习效果。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化知识点。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包括同号有理数的加法、异号有理数的加法、互为相反数的有理数的加法以及有理数加法的结合律。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并对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实数的概念,并掌握了实数的加法运算。
因此,学生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运算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2.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中的符号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问题情境。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的运算规律。
例如,计算3 + 2、3 + (-2)、(-3) + 2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和讨论。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本章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2.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应用。
例如:假设有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5个苹果,3个香蕉,2个橙子,请问如果你要从中挑选出2个水果,有多少种不同的挑选方法?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相关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商店的打折信息,让学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例如:给每组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分数的方法来解决。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学习材料,巩固对分数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和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前置知识。
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于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的存在和应用。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中的有理数来表示。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定义、分类,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让学生初步感知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知识解决问题。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及习题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及习题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性质、运算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有理数,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在数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几何等数学分支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有理数时,仍存在以下问题:1. 对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深刻;2. 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掌握不熟练;3.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性质;2.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2. 有理数的运算方法;3.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2. 讲授法: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3.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2. 准备习题和实际问题;3. 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有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的概念及运算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阶段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负数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练习巩固: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形式,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进行梳理和展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的乘方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对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比较大小、乘方和混合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有理数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相关运算。
2.能够正确比较大小,解决有关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3.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
4.能够熟练解决有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3.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和乘方运算规则的掌握。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有理数的运算过程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比较大小、乘方和混合运算的例题和习题。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及习题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全章教学设计及习题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有理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正负数、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以及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负数、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有理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有理数的分类、运算规则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方法,能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游戏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总结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5《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5《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引出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并介绍了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有理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如:“小华有5个苹果,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华还剩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概念,如:“5 - 2 = 3”,并介绍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如:“减去一个数,相当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六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包括同号有理数的乘法、异号有理数的乘法、零的乘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对于有理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异号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容易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异号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自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实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有理数的乘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包括同号有理数的乘法、异号有理数的乘法、零的乘法等。
同时,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乘以2的结果是多少?”、“计算2乘以-3的结果是多少?”等。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3《绝对值》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3《绝对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和运用。
绝对值在数学中是一个基础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正数、负数、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绝对值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抽象的绝对值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绝对值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绝对值的性质和规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2.课件:绝对值的例题和练习。
3.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正数、负数、零的定义。
b.提问:如果有理数a,那么-a和a有什么关系?c.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数轴上表示-a和a?2.呈现(10分钟)a.呈现绝对值的定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b.举例说明绝对值的含义,如|3|表示数轴上3到原点的距离,|-3|表示数轴上-3到原点的距离。
c.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绝对值与有理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给定的有理数,并计算其绝对值。
b.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章《有理数》复习课|沪教
三。
重点题型总结及应用题型一 绝对值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及性质是难点,由于|a|表示的是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因此|a|≥0、可运用|a|的非负性进行求解或判断某些字母的取值、例1假如a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a+2|等于( )A、5 B、1 C。
—1 D、-5解析:a与3互为相反数,则a=-3,因此|a+2|=|—3+2|=|—1|=1、答案:B例2 若(a—1)2+|b+2|=0,则a+b= 、解析:由于(a-1)2≥0,|b+2|≥0,又(a-1)2与|b+2|互为相反数,因此(a-1)2=0且|b+2|=0,则a=1,b=-2,因此a +b=—1。
答案:—1规律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分别为0、题型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及乘方,是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要熟记法则,灵活运算,进行混合运算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的应用、例3 (-1)2 011的相反数是()A。
1 B、—1 C、2011 D、-2011解析:由于指数2 011为奇数,因此(—1)2 011=—1,其相反数为1、答案:A例4 计算:(1);(2)。
解:(1)=4—9×=4—4=0。
(2)===题型三 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把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数(如正数、负数、分数中的分母具有倍数关系、相反数等)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能够简化运算过程。
例5 计算下列各题、(1)21-49。
5+10、2—2—3、5+19;(2);(3);(4)、分析:混合运算,应按法则进行,同时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解:(1)原式=[(21+19)+10、2]+[(-49、5-3、5)-2]=50。
2-55=-4、8;(2)原式;;(3)原式;(4)原式==点拨[来源:Zxxk、](1)正、负数分别结合相加;(2)分数中,同分母或分母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3)除法转化为乘法,正向应用乘法分配律;(4)逆向应用分配律a(b+c)=ab+ac,即ab+ac=a答案:这8箱橘子的总重量是122千克、[来源:学,科,网]例8 一货车为一家摩托车配件批发部送货,先向南走了8千米,到达“华能”修理部,又向北走了3。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1《有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1《有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意义》是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将掌握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分类,并能运用有理数的表示方法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有理数这一概念,由于其抽象性较强,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学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有理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2.难点:有理数的分类,特别是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准备数轴,用于表示和区分有理数的不同类型。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有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负数的学习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两种分类,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有理数的分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了解负数的历史,渗透德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5、渗透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教学难点:有理数分类的探究以及分类中对小数的理解.教学准备: PPT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结合实例,情景引入金茂大厦(420米)比国际饭店(86米)高几米?420-86=?杨浦大桥桥面比黄浦江底高出多少米?48-(-10)=?【引入课题】----5.1-有理数的意义(板书)1.复习旧知1)上学期已经学过的数,自然数、整数、分数,及之间的关系;2)分数可化化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3)π是一个无理数。
2.引入新知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从而概括出 “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强调注意相关量的单位)。
思考1:1.如果把收入50元记作50元,那么下列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1)20元; (2) 2.5元; (3)80-元; (4)0元.2.如果6摄氏度用C ο6表示,那么零下4摄氏度如何表示?(强调书写格式)。
二、探究新知,扩张数域1、引入正数,负数的概念:2、判断:“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
”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例题1 把数59,712,43,67.0%,34,217,0,61,8.2,71,12----分别填在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圈里.思考2 提问:0能放到以上两个圈中吗? 3、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和正数又可称为非负数 (重点强调)4、引导学生概括有理数的第一种分类:有理数按正数、零、负数(大小)分类(板书)有理数⎪⎪⎪⎩⎪⎪⎪⎨⎧⎩⎨⎧⎩⎨⎧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5、通过观察:71,-5,0分别是一个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它们都是整数.712,217,61都是正分数,而43-和59-是负分数,它们都是分数. 引导学生概括有理数的第二种分类:有理数按整数、分数(特征)分类(板书)正数负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说明:对于这个分类,学生的理解还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提问题,或学生之间讨论,学生的疑问出来了,我们就好引导了.学习了分数后,我们可以再说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整数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在这个意义下,所有的有理数都是分数. 例题2 在下列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有理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说明:1)在这个题当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争取每一个学生对这些概念都能理解,尤其有理数的概念,教师边提问边讲解。
2)强调:百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目前所学数域中,π是无理数。
7、拓展: 1是不是整数?是不是分数,是不是有理数呢?0是不是整数?是不是分数,是不是有理数呢? 最小的整数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没有?三、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课本P4 练习5.1;2、练习册P1习题5.1第1、5题;3、补充:5.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①有理数中没有最大数,也没有最小数 (B)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 ②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必大于原来的这个数 (C)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③一个数的倒数等于本身,这个数是1 (D)0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④一个数的平方等于本身,这个数是1和-1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四、布置作业、反馈反思 课堂作业 :练习册5.1家庭作业:1、完成《上海作业》5.1 2、预习《数学课本》5.2 P5-P7,5.2数轴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体会引入数轴的必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步理解数轴的意义.2. 理解数轴的意义,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任意一个有理数,并理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数轴的意义,理解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2-2.5%3.1-521-46.0.3206961-2173-8.ππ,,,,,,,,,,,,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5.3 绝对值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体会引入绝对值的必要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意义.2. 理解绝对值的意义,理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3.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活动中,自觉改进学习,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理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教学用具准备:粉笔、直尺,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 请你观察并回答:小明、小丽的家离学校多远?(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在数轴上点A 、点B 所表示的数分别是3和5-,它们与原点的距离分别是3和5,我们把3叫做3的绝对值,5叫做5-的绝对值.思考1: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呢?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呢? 二、学习新课绝对值的概念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绝对值的表示:用符号a 表示数a 的绝对值, 例如,4的绝对值是4,记作44=,3-的绝对值是3-,记作33=-,0的绝对值是0,记作00=, 例题1 求213,0,12,7.3--的绝对值. 解:7.37.3=; 1212=-;00=; 213213=-. 概括: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思考1(1) 数a 的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什么意义? (2)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发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但对于数a 的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什么意义的这个问题还有些模糊.我们可以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们通过思考可以进一步理解.学校小明家小丽家思考2老师继续提问:上节课我们提到数轴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比较数的大小,你能说说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吗?先请观察数轴. 观察:12345-1-2-3-4-5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字从左到右越来越大: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用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这样就有了次序,所以任何两个有理数都可以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例如5>0 ,0>4-,5>4-.总之: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思考3老师问: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这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怎样呢? 5和7-的绝对值哪个大?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哪个远一些呢? 2和6-的绝对值哪个大?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哪个远一些呢? 3-和7-的绝对值哪个大?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哪个远一些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们在思考,讨论中可以容易发现:一个数所表示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离开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说明: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我们可以借助于绝对值来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在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越大,离开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越小”的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多给学生们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学生们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越长,理解的将越深刻.例题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并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1,5.4,211,0,5--解:把上述各数所表示的点分别标在数轴上:从数轴上看,它们的大小的次序是:5,5.4,0,1,211--. 即:211-<1-<0<.45<5.在这个例题当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一个点,尤其是211-的这个数,到底是标在1-表示的点的左边还是右边,一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 例题3 比较5.3-与532-的大小. 解:把532,5.3--所表示的点分别标在数轴上:从数轴上看,表示532-的点在表示5.3-的点的右边,所以532->5.3-. 在这个例题当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一个点 ,尤其是211-的这个数,到底是标在1-表示的点的左边还是右边,一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 思考4:如何比较5.3-和532-的大小呢? 5.35.3=-,532532=- 因为5.3>532,所以5.3->532-.拓展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反而小.三、巩固练习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5.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 . 2.什么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什么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写出绝对值小于5的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4.当a 为有理数时,a -一定是负数吗? 5.比较大小:17-%3.0301372620437)1(与)(与)(,与-- 四、布置作业 1 . 课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2 . 复习所学的知识 3 . 预习新课5.4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探索,能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在初中我们学习了负有理数。
负有理数怎样参加加法运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提出问题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二、探索、解决问题1.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分析得到首先应确定小明走动路线有几种情况。
有以下四种走动的情况:(1)两次都向东走,(2)两次都向西走(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2.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情况,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 + (+3) = +8(2)向西走- 5米,再向西走- 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 )+ ( - 5)=-8(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3)=2(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3)= - 23.教师进一步提出两种特殊的情况,学生思考回答(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5)=0(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0=-5三、知识点的概括1、引导学生对前面的六个加法运算进行合理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5)+(+3)=+8(-5)+(-3)=-8异号两数相加:(+5)+(-3)=2(-5)+(+3)=-2(+5)+(-5)=0一数与零相加:(-5)+ 0 = -52、学生归纳总结: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