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浅谈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摘要本文全面阐释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并结合笔者自身国有企业的长期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出国有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关系随着中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与各省国资委《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的相继印发施行,国有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的开展亟需强化。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1、包含关系: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中,内部控制是风险应对环节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可控风险的有效防范体系;而风险管理的范畴要大于内部控制,它还针对企业外部的各种风险要开展风险应对管理。
2、支撑关系: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
3、平衡关系: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二者相互补充,互相构成平衡关系。
二、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在国有企业的长期工作经验中归纳总结出国有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如下问题:1、风险管理体系尚待充实与完善,内部环境导致内部管理问题依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考虑权力划分多于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内部关系裙带风严重,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正常的沟通环境。
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上下交流的渠道不畅,管理政策的全面贯彻及实施情况难以及时和准确反馈。
2、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内控实施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内部控制尚未真正融入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要通过人来起作用,它不是纯粹的政策表格和手册,而是通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员起作用;内部控制体系不等同于文档,还涉及到执行的问题,更多的企业是执行的问题,而不是内控文档的问题。
一旦制度流于形式,就无所谓执行了,完全变成了靠人管理,而非制度规范管理。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企业被赋予了重新定位和改革的任务。
为了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的含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1、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机制,是指管理机构为达到企业内部目标与企业外部环境的要求而制定、运用、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风险管理的方法、程序和规章制度。
简单的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管理者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保证企业运行稳健的一套制度管理方法。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在企业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在中国,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战略、政治、人民生计的重要任务,拥有着丰富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等优势。
但是,官僚主义、管理混乱、不透明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发展。
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它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有效降低经济风险:通过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减少经济风险,并增加企业资产的安全性。
(2)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规范企业运作流程,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3)增强内部合规:内部控制向上延伸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以帮助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规范、更有序。
(4)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提高企业社会形象,从而成为企业在社会上发挥影响力的基础。
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1)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许多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主管人员的贪污比较普遍,造成了资产流失严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2)内控规章的制定不够系统化和不够具体: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章的制定不够系统化和不够具体,导致了规章制度不够严密,不能真正发挥控制效果。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国家资产的管理者,国有企业必须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益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手段。
通过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国有企业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风险预防和控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等。
内控管理就是保障企业经营安全的“防火墙”,它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内部的失误和失策,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和损失,实现风险的防范,保证企业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结构构成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是包括监督者、管理者、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结构构成,主要是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管理和监督,包括规章制度、流程控制等。
1.监督者监督者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
他们是内控管理的核心,负责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的制定,管理和监察,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
2.管理者国有企业管理者是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者,他们应该熟悉企业内部控制政策,把握业务流程,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确保执行符合控制政策,维护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
3.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内部流程和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审计,检查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同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内部审核和咨询服务。
4.外部审计国有企业需要选择知名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年度审计工作,主要是进行财务稽核和业务流程审核,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和有效性,确保转移企业的内部风险。
外部审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监督和评价的信息。
三、国有企业风险防范的措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设施虽然重要,但只能保证企业的规范化和正常化,要避免内外部风险对企业的侵害,必须在内部控制框架之外采取一些其他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王 伟
青 岛钢 铁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2 6 0 60 0
摘要 : 当前 , 随着我 国 《 企业 内部控 制基 本规 范》 的逐 步深入性 实施 , 多 国有 企业也在 积极探 索 内部控 制体 系的 很 建 设尤 其是 以此应 对和 防范 企业 面临 的各 类风 险。对此 , 笔者从建立 国有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的必要 性谈起 分 析 了 国有企业 内部控 制机 制 当前的现状和存 在 的问题 , 并且针对这 些 问题提 出 了自己的建 议 。 关键 词 : 国有 企 业 ;风 险 ; 防 范 ; 内部 控 制 机 制
一
据调查 , 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完善, 国有企业内 部人员对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 , 很多国有企业 的内部 控制机制与企业实际管理和经营的需求不相匹配, 或者其内部控制 机制的执行不够严格 , 使得制度本身与实际的执行隋况出现脱节现 象。笔者将当前 情况从两个出发点进行了汇总, 见表2 。 除上述之外, 我国目前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简单 “ 照搬”或 “ 移植”国外做法的情况 , 导致我 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过于繁 琐, 效率还不高 , 无法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的需要。 ( 当前 的内控机制无法应对来 自于企业高管的风 险 二) 目前, 国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的侧重点 , 我 主要是针对帮助国有企 业高层管理者掌控企业资产和业务, 以及侧重于帮助其对国有企业 中层管理 人员和普通员工 的控制。而对于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本 身, 诸如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则缺乏一定的制约能力 , 这在 无形之 中往往会使得 国有企业 由于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管和 控制而面临风险。 ( ) 三 我国国有企 业内控风 险防范 意识较低 , 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相 对落后 当前 , 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思想还 尚未完全融入我国国有企 业的内部管理 中, 相较于风险防范和管理 , 我国国有企业更重视企业 的受益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 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思想水平较低 , 风 险识别 、评估和应对等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还相对落后。 (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机制对控制环境的关 注度不够 四) 内部控制环境无论对 国有企业制定战略 目标 , 还是组织业务活 动和识别风险, 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我国目前主要是从财务风 险控制 的角度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而一些企业的内控机制之所以 失效, 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个良好的内控环境。比如 , 我国企业尤 其是国有企业并没有有效且完善 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很多企业只
国企国际化经营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研究
国企国际化经营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研究张晓波 徐 娜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层面一些监管文件的陆续发布,风险、内控、合规等相关要求和理念逐渐进入企业高管层的视野。
三者一体化融合同样也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风险、内控、合规管理方面积极推进一体化,但多数仅仅流于形式和口号,与实现一体化管理落地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以国内一家从事国际化油气勘探开发专业化公司为例,通过对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管理的实践,构建了四个“协同”、一条“主线”的工作格局,形成以合规监管要求为底线,内部控制为载体,全面风险管理各流程为实施手段的集约式管理闭环,为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的有效落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一体化DOI:10.3773/j.issn.1006-4885.2023.04.207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2-9753(2023)04-0207-111 引 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反应出了市场日益增长的动态性和复杂性(Aebi等,2012[1]),并引发了学术界以及企业高管层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关注。
与传统风险管理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协调,并整合了内部控制等传统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吕文栋等,2019[2])。
近十几年来,尽管有学者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框架、流程以及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Hoyt和Liebenberg,2011[3];Beasley,2015[4];Liu,2019[5]),也有学者对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李维安和戴文涛,2013[6];李春妍,2023[7])。
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指出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具体做法。
与此同时,我国监管层也开始高度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并通过五部委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合规指引》两部指导性文件。
大多数企业根据指导性文件正在积极推进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但仅流于形式和口号,并与实现一体化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
浅析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区别和联系
近几年来,在国资委、财政部及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逐渐掀起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内控体系的热潮。
然而,面对这一较新的管理领域,很多企业在体系建设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该体系不实用、没有价值感、操作困难、难以落地等,或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体系建设成果变成几本束之高阁的手册。
国内管理咨询AMT研究表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是当今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一、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区别与联系企业管理者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风险管理和内控是什么关系?第一,它们是包容关系,风险管理的涵盖面大于内控,内控是进行风险管理的最主要工具,大约占60%-70%的内容。
第二,内控侧重将风险理解为潜在损失,进行内控主要是减少潜在损失;而风险管理将风险理解为中性词,是潜在损失与机会的结合体,进行风险管理就是减少潜在损失,放大潜在机会,从而提高价值获得。
第三,风险管理侧重关注决策的正确性,而内控侧重关注决策后在实施过程进行控制。
例如公司要投一个项目,在决策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引导决策结果,这就是风险管理;而在已做决策并进行投资后,设计各种严格的项目控制机制和措施以防止项目失败,这就是内控。
第四,风险管理主要是国资委在推广,重点针对央企、国企;内控主要是证监会、财政部等五部委在推广,重点针对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
当然,今年5月国资委下了红头文件,也开始在央企及下属公司推广内控。
二、为什么很多企业建设不好内控体系第一,理念问题。
内控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不少管理者认为内控就像镣铐,戴上了束手束脚,影响企业运行效率……企业在快速成长时,往往容易忽视自身基础管理的夯实与提升,内控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管理漏洞百出,企业内部缺少相互制衡,舞弊、造假、以权谋私现象频发,迟早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到时候追悔莫及。
只有正确认识到内控的价值及作用,才能具备建设好内控体系的先决条件。
第二,方案问题。
很多咨询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方案是传统的合规型内控,这种方案以满足内控指引为出发点,保障内控体系通过外部审计、证监会检查为基本目的,一般包括内控诊断、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梳理、穿行测试(编制控制矩阵、查找内控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内控手册编制等内容,其中穿行测试是审计方法,占整个方案内容的70%以上。
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
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经营背景和公共利益的责任,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这包括企业经济风险、监管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内部控制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其重要性。
一、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复杂环境下对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是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
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等。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建立风险识别机制,通过风险评估与量化,确定企业的主要风险来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内控体系内控是指在组织内部通过制度、流程和方法等手段,确保企业目标的达成并提高经营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国有企业作为公共利益企业,其内控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内控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等要素。
其中,风险评估是内控体系的核心,通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通过内控体系的建立,国有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提升企业形象。
三、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关联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密不可分。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而内控体系的目标则是通过规范控制活动,有效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因此,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国有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内控体系,并将其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实现风险的全面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四、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建立对于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可以帮助国有企业识别和分析风险,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
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摘要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交流迅速、信息流动日益全球化的世纪。
这种时代背景下,为建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我国引进和借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却不可以完全照抄照搬。
我们应该从借鉴中求创新,积极地开展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具体包括内部控制的含义、局限性和相关理论基础,在这些基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环境薄弱,风险评估能力较弱,控制活动不规范,信息与沟通不畅,内部监管不健全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从建立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业务记录控制,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等方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1绪论1.1研究背竟近年来不断暴出了国有企业丑闻,例如:深圳石化隐瞒巨额亏损十多年。
截至2001年6月末,该公司累计亏损21.6亿元,资不抵债15。
34亿元,而董事长陈涌庆在经营决策中存在重大失误、违规担保,并隐瞒亏损十多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违规操作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巨额亏损.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宣布它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损失5。
5亿美元,公司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警方拘留,公司进入重组,震惊中外.陈久霖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创业者和元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实际上也成了陈久霖的“一人公司",内部人控制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丑闻产生了重大原因;旧粤海全面失控,被迫重组,而新粤海强力控制,提前新生。
20世纪90年代后,旧粤海走上了一条“负债高、大规模、效益低”的发展模式,但是人事管理行政化、内部控制薄弱、追求规模政绩的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粤海微机终于爆发。
2000年1月,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注册成立新粤海.新粤海颁布了有名的“18条禁令”,严格控制各级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坚决消灭外账,严格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新粤海扭亏为盈,并且利润逐渐增加.从这些时间可以看出研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已成为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举措.首先,研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是遏制腐败的需要。
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
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整合对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流程和行为方式,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同时提供可靠的管理信息。
而风险管理则是企业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企业经济目标达成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采取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的方式处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以便能够识别和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
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厘清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明确决策标准和流程,形成管理规范和制度,确保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风险管理的方式,系统地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和风险溢出等工作,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减少或最小化各种风险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整合方面,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建立起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类风险的监控措施、流程和标准,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是明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职责和任务。
企业要划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对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和控制。
三是加强内部运营的监管和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掌握内部运营和风险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能。
四是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关键方面。
企业需要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取得有效的整合,以最大化减少各类风险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影响。
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合理、合规、合法的生产经营,防止舞弊,减少损失。
而风险管理也是为了降低组织的经营风险,提前预防,避免损失。
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切联系的,二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企业自身对规范化管理以及现代运营模式的重视,许多企业已经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推进和监督机制不清晰,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相关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内部控制专业知识;内部控制建立不全面或不经济;管理工具和手段落后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作用地发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实现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参与,有利的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义(一)企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知可以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难题为什么有健全的制度仍然会出现问题;怎样确保制度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生产、采购、销售,应收账款,筹资、投资等管理如何全面布局;如何保证制度建立的有效性;如何辨别企业、业务、部门的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怎样有力地实施,面对企业这些现实的难题。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024年我国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其风险控制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背景和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风险控制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风险控制的背景和意义尤为重大。
首先,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大,一旦出现风险,其影响范围广,损失巨大。
其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现状及问题尽管我国国有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风险意识不足:部分国有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2. 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
3. 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但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导致风险控制效果不佳。
4. 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风险控制需要更加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影响了风险控制的效率。
四、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企业员工的风险教育,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员工能够主动识别和应对风险。
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确保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3.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提高风险控制效果。
4. 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风险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实现风险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随着我国企业逐步融入全球经济舞台,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之中,我国企业便面临着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
而正是这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风险无处不在。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上来看仍不容乐观。
因此,从风险管理角度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内不控制制度则尤为重要。
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财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过于紊乱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一个企业的基本基调,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
也正因如此,可以说内部控制环境势与内部控制活动、风险管理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纵观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难看出,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过于紊乱,以至于整个公司在治理结构上权责不分明,内部控制组织形同虚设,管理理念与约束、监督、激励机制更是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其不具备可行性,仅仅只是提留在书面上,而这也严重的抑制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企业在风险评估管理上发展水平缓慢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即将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相关的风险分析,实现对其的风险管理。
也正因如此,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则尤为重要。
然而纵观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评估工作上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风险评估意识,且评估管理水平落后,即便是在金融、证券等风险管理小有成效的企业中,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并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以至于当前风险管理工作仍局限在少数业务职能部门的具体活动之中,而不能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之中,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企业缺乏顺畅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与内在要素的重要连接体,其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国家所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合规性要求,建立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由于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所有权关系、经营机制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系统相对市场化企业来说更为复杂。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存在漏洞;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存在着内部人为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对内部控制的挑战。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其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
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督,才能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个重要问题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监管不严,风险隐患增加。
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问题提出】2. 正文2.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国有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防范等目标,通过建立一个合乎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现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管理层无法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各项活动,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风险。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复杂 化,内部控制逐渐形成一套完 整的制度体系,包括内部管理 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个方面 。
在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发 展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强调 内部控制结构的构建和要素的 完整性,并开始引入风险管理 理念。
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 益复杂,内部控制逐渐向风险 管理整合框架阶段发展,将风 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 结合起来,形成全面风险管理 的框架。
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制度惯性
内部控制体系一旦建立, 可能会因无法适应企业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失
效。
信息传递缺陷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 能会因信息失真、延误 等原因影响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
04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通过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识别 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包括 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 、运营风险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 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05
保证企业经营管 理合法合规
保护资产安全完 整
提高会计信息资 料正确可靠
内部控制的要素
风险评估
识别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内 外部风险,为制定风险应对策 略提供依据。
信息与沟通
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 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 息的准确、及时传递。
控制环境
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企 业文化、内部审计和人力资源 政策等,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和市场变化的挑战,国有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其经营目标,确定的、经过制度化的管理规范和过程,通过内部机构、流程、方法等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防、监控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职责、制定规范、运行有效、风险可控、信息完整、监督透明和适当反馈等。
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目标,确定重点。
国有企业应从企业战略、业务流程或关键岗位等方面出发,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重点。
例如,在生产环节中需要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财务环节中需要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需要防范员工违纪等问题。
二、建立制度,明确职责。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标准化的流程、岗位职责和工作手册等。
同时,各级管理层应根据职责和权限明确控制任务和监督职责。
例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体系,明确关键岗位职责,并实行岗位交叉制度。
三、强化监督,加强反馈。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内部监测等相关措施,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要适时向高层管理者反馈结果,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内部控制机制,不断提升整体管理能力。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风险等措施,防范和化解可能对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各类风险。
国有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全面评估风险,制定策略。
国有企业应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根据不同种类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二、明确风险责任,加强管理。
国有企业应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采取责任制度和明确的角色定义来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国有企业三位一体推进内控风控合规建设的问题和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合规管理是公司治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公司治理必然要具备的战略职能。
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历,针对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的情况进行研究,阐述三者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合规管理一、引言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中提出“防风险、强内控、促合规”等有关要求。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合规管理工作,三位一体融合推进,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合规管理的定义和关系1.三者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和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真实,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管控而建立的有效监督机制。
风险防控,是指企业为实现所定目标,通过风险识别,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一系列防范、控制的管理活动。
合规管理,是指企业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以确保所有决策、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同时不违背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
2.三者的关系合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基础的层面,内部控制是合规管理的终结版,风险防控是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全面管理,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
因此,合规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关系。
三、推进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1.内部控制方面(1)未能形成清晰的制度体系个别国企的内控制度没有层次感,不成体系,已制定的制度多、乱、重复,未能按照体系进行梳理。
哪些制度适用于集团本部,哪些制度管控到子公司,哪些制度需要子公司结合实际自行制定具体操作制度,未能明确。
(2)制度衔接性不强个别国企同一类别的制度之间、上级制度与下级制度之间没有衔接,部分内控制度存在有制度没有相关流程配套、无法执行现象,制度流程跟经营有关事项的划分没有对应。
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组织,其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经营风险也相对独特。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供需波动、价格波动以及市场份额下降等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技术风险:由于国有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滞后性,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跟进技术革新,将面临市场落后和产品淘汰的风险。
3.战略风险:国有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政府政策的变化、国家战略的调整等因素。
战略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方向造成一定影响。
4.管理风险:由于国有企业的体制特殊性,管理风险成为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包括内部控制不力、腐败问题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的效率下降、损失增加。
二、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1.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全面分析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2.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国有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包括制定风险控制指标、制定风险投资策略等。
3.强化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包括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绩效评估等。
4.创新技术研发:为了应对技术风险,国有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降低技术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5.加强政策研究与战略规划:国有企业应加强对政策研究的深入分析,把握国家战略的动态调整。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降低战略风险对企业的冲击。
三、结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经营风险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和承载者,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和风险防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1. 内控体系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达成经营目标,在组织、工作及管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保障制度,是一种规范行为、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的机制。
内控体系包括制度设计、流程规范、责权利明确、信息传递、监督检查等内容。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控体系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内控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保障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定。
内控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价值。
内部控制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明确责任和权力,分工合作;保证控制效力,即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成本效益,控制的成本应该与控制的效益相匹配;完整性,即控制体系应该覆盖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和所有岗位;持续性,内部控制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非临时的活动。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规章制度与管理制度、内部审计与监督管理、信息披露与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二、国有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国有企业面临着多种风险,例如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
国有企业应该重视风险防范工作,避免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在于:第一,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企业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和良好的经营状态。
第二,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保证国家资产安全的需要。
国家资产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的根本财富。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
ACCOUNTING LEARNING237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刘勤娜 威海宾馆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时代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使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在这一情况下,也使企业的内部受到了影响。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只有处理好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对本企业的影响,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因而,对现存风险管理不足之处和相应内部控制制度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风险管理视角;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关联研究(一)主要目标方面达成防范与控制风险是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工作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风险管理的目的也是如此。
从长远来看,内部控制工作与风险管理的目标都是本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迅速发展。
(二)内涵和外延方面通过对制度的运用,达成控制企业内部所有工作运转的目的就是内部控制,其主要有内部的监督、评估以及信息控制这几大构成环节。
可以看出其构成要素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且其管理重点就是对环境的管理。
而风险管理则比较侧重于评估和识别风险,从其广义概念来看,其早已上升到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战略这一层面,使内部控制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延伸[1]。
(三)互相补充方面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开展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建立工作针对性更强,能够给后续开展防范与规避风险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方面的有力保障,最终使国有企业实现风险管理的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以及制度化管理目标。
所以说,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属于一个互相补充的紧密关系。
二、现存风险管理不足之处研究(一)风险管理意识太过淡薄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看出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工作人员所形成的风险管理意识都太过淡薄、不够强烈,这是对企业开展和推进风险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重要因素。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力资源是标志当代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核心因素,企业中上到工作计划的制定,下到工作的具体执行都离不开人,因而应该对这一人为因素给予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作者:蒋福萍刘力曾军
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9期
【摘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和责任主体不明晰的特点,本文依据国际内部控制基本原则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目标下二维控制模型,为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效率目标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有者缺位,重大舞弊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给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究其原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缺陷,缺乏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研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面临的经济环境、自身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表现出以下薄弱环节: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构建和执行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由于目前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法人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
(二)国有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驱动力不足。
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市场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健全,政府和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不够明确,“管理层控制”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国有企业的内在文化弱化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形成了重人情、重过程、多变通的管理文化,使得主要依靠制度、程序、记录和标准化的内部控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四)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内部控制体系是一套复杂的系统,需要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支持,但目前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上,与一些国际上内部控制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
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的运营环境和特定发展阶段、深度理解西方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借鉴COSO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和COSO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融入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研究的成果经验,从而提出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模型——效率目标下的二维控制模型。
从图1可以看出,效率目标下的二维控制模型的内涵是以效率目标为首要目标,强化治理结构、财务控制和业务控制三条控制主线,注重内部环境、制度流程、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流程监控等要素的控制。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解析
(一)以效率目标为首要目标
1.国有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能将战略目标放在首位。
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受到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影响,并且承担着就业、维稳和其他社会责任,因而其发展目标的社会性大于其经济性,使得其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的要求,将战略目标放于首要位置。
2.国有企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释放效率。
内部控制从理论上讲其终极目标是一种保障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的机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科学、规范的制度,从机制上强调控制的成分大于效率的成分。
内部控制的基本载体是流程,内部控制越严谨,流程相对就越长,效率也就相对下降。
将效率目标放在首位,能够提示内部控制建设者在机制设置和流程设置时考虑流程对效率的保障和控制与效率的平衡。
3.效率目标可以激励国有企业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
以控制和制约为主基调的内部控制机制会制约企业家锐意进取、刻意求新、决策果敢的激情,而强调效率也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一种暗示,激励他们去充分发挥现阶段国有企业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二)以治理结构、财务控制和业务控制为三层级控制主线维度
1.以治理结构为基础。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的构成及其运作机制、议事规则等,以及组织结构设置、权责分配机制等硬结构和企业文化、员工道德水准、人力资源政策与管理风格、行为习惯等软结构两个层面。
2.以财务控制为核心。
财务控制是通过财务管理权力的分配体系、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手段实现的。
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由舞弊、经营失误、行为失当和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的效率损失、非理性和非消耗性资产损失等。
因此,在财务控制建设过程中,财务分析体系的建设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3.以业务控制为延伸。
业务控制是要从财务角度界定出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并以政策、流程的方式将控制点嵌入到业务活动中去。
业务活动包括并不限于合同管理、研究与
开发、采购、生产、销售、担保、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投资融资、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信息技术应用等。
(三)以内部环境、制度流程、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和流程监控为要素控制维度
1.内部环境。
通常的控制环境涉及员工职业道德、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员工胜任能力与人力资源等内容。
在治理结构改善的过程中,需要国资委和管理层两个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并分段、分层次地进行。
2.制度流程。
制度与流程是内部控制的内核,是内部控制思想和导向的载体,也是内部控制实施最显现的部分。
制度确立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导向,流程则将导向落实在具体的操作层面。
制度与流程围绕关键风险点设计,与内部环境相联系,融入信息沟通要求,也是监督评价标准的设计基础。
3.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的管理能力要在三个层面上体现,一是风险的识别、分类、评价、确认;二是制度流程层面合理选择制度与流程;三是道德文化层面对员工进行培训,形成关注风险、防范风险的文化。
4.信息与沟通。
信息是内部控制的血液,必须保持畅通,在技术层面,要清晰部门边界和搭接点,明确业务单元——单位——部门之间信息流动频率,规范核算和业务统计基础,。
此外,在管理层面,要通过一系列的与信息流动相关的政策、制度、流程、培训来加强信息流动意愿的管理。
5.流程监控。
流程监控是内部控制效率和风险防范并进的重要管理手段,以过程预警、事后审计、考核评价作为主要手段。
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效率目标下的二维控制框架符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特殊运营环境和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状况,能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管理委员会、管理层的职能,将组织体系和业务控制相结合,为实现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COSO著,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曹金驰.国有企业现代风险导向型内控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总会计师,2009(9).
[3]董月超.COSO框架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06(3).
[4]冯浩,胡书君.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评价问题的探讨——以长航集团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