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著作权,制度]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比较
论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兼论对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借鉴意义
谢谢观看
论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兼 论对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的借鉴意义
目录
01 引言
03
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 制度
02
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 制度
04 借鉴意义
内容摘要
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及其对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借鉴意义
引言
引言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在平衡著作权人 权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驱,其著作权 合理使用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本次演示将从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入手,探讨其合理使用范围、法律 规定及其实施情况,并结合中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现状,提出一些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1、借鉴原则
1、借鉴原则
在构建中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时,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 况进行创新和完善。具体来说,应注重平衡著作权人权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应注意与国际接轨,遵循国际版权条约 和协定的规定。
2、具体借鉴
2、具体借鉴
(1)完善法律规定:中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法律规定方面可以进一步 加以完善。例如,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增加一些具体的合理使用情形,如滑稽 模仿、评论和报道等。同时,还可以在立法层面明确规定对著作权人权益的保护 措施,以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法律规定
(3)使用范围: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包括教育、研究、新闻报道、非营利 性文化活动等领域。此外,美国著作权法还规定了一些特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实施情况总体上较为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和挑战。一方面,合理使用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有时难以界定,可能会导致争议和 纠纷。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 使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这种背景下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并促进作品的合理使 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
3、强化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规范 作品使用行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4、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著作权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的 法律意识和尊重原创的态度的繁荣,著作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著作权法定 许可制度作为著作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促进作品传播和利用具有重要意 义。本次演示将对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立法和政策提 供参考。
一、制度背景
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在美国起源较早,主要是为了解决著作权授权难题和促 进作品传播。美国《版权法》规定了多种情形下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作品, 如个人非营利性表演、新闻报道、图书馆复制等。中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则是 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旨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同时,促进作品的传播和利 用。
参考内容二
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是指法律规定某些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经过著作 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的制度。在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了法定许可制度的适 用范围和条件,包括: 1.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教科书,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 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3、缺乏有效监管:由于著作权 法定许可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 制
1、报刊转载法定许可:报刊在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时,可以不经著 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2、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制作录音 制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3、播放作品法定许可:广播电视组织播放已经的录音制品时,可以不经著 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
感谢观看
四、侵权责任
在侵权责任方面,两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美国《版权 法》规定了侵犯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者的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标准、法律适用等。 而中国《著作权法》则对侵犯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侵权行为进行了规制,但相对 较为简略。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
关于《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著作权客体属于准公共产品,法定许可是为了促进“物尽其用”而将部分作者权利交由适格者行使。
美国法定许可制度以反垄断、市场定价和保护公众知情权为原则。
在作者权利保护上,主要有表明其身份、保护作品完整、广告插播和收取许可费的权利。
被许可人的权利则主要为实施权和因实施而产生的相关著作权。
双方都有在实体和程序上配合对方实现权利并进行取证的义务,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原则上承担过错责任。
在许可费及其相关条款的确定上,采取协议优先原则;难以达成时,由行下载论文网
政裁决和司法诉讼依照市场价格作出决定。
中国在系统性的法定许可制度方面可以吸收美国经验,但其“默示许可”方式有一定长处,可以有条件地予以保留。
[关键词]法定许可;默示许可;物尽其用;市场价格;广告插播;知情权;垄断;程序
[中图分类号]DP5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5)04―0029―08。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李永明曹兴龙
中美着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李永明曹兴龙上传时间:2006-5-18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4内容提要:着作权客体属于准公共产品,法定许可是为了促进“物尽其用”而将部分作者权利交由适格者行使。
美国法定许可制度以反垄断、市场定价和保护公众知情权为原则。
在作者权利保护上,主要有表明其身份、保护作品完整、广告插播和收取许可费的权利。
被许可人的权利则主要为实施权和因实施而产生的相关着作权。
双方都有在实体和程序上配合对方实现权利并进行取证的义务,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原则上承担过错责任。
在许可费及其相关条款的确定上,采取协议优先原则;难以达成时,由行政裁决和司法诉讼依照市场价格作出决定。
中国在系统性的法定许可制度方面可以吸收美国经验,但其“默示许可”方式有一定长处,可以有条件地予以保留。
摘要题:比较与借鉴关键词:法定许可/默示许可/物尽其用/市场价格/广告插播/知情权/垄断/程序一、问题的提出对着作权的保护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体现(注:本文所称的着作权均包括邻接权在内。
)。
由于作品的无体性,可以同时为多数人占有和利用,所以,着作权与传统的有体财权以“对物的占有和分配”为界确定权利范围有很大差别。
它既存在着同一作品可被多人同时使用,从而尽可能多地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可能,又存在非权利人无偿或不合理利用作品,给着作权人造成损害的不易察觉的风险。
这一准公共产品特性,使得明确界定作者与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边界至关重要。
显然,这种界定可以以当事人间的协议来进行,但在诸多场合下这种协议并不存在,只能依法直接确定。
各国大体上从两个角度对这种关系进行界定:一为从着作权人的角度,即确定着作权的法定内容;二为从公众的角度,即建立对上述着作权的限制制度,主要包括“合理使用”、“权利穷竭”、“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制度。
其中,前两项从公平的角度确立公众的合理使用权,是无须向着作权人额外付费的无偿使用;后两项则是为保护公共利益,防止着作权人滥用权利而通过公权力从本属着作权人的权利中划出一部分由他人行使,是纯粹意义上的权利限制,一般应向着作权人付酬。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起着重要作用。
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知识产权制度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本文将从专利、商标和版权三个方面对中美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比较。
1.专利制度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一种方式。
中美两国在专利制度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专利授予流程上,两国都采用"先申请、后公开"的原则,即在申请日之后一定时间内保密申请内容。
然而,美国采用"一办多核"审查制度,即同一专利申请可以在多个地点提出审查,而中国则采用"一办一核"审查制度。
在专利保护范围上,美国专利的保护范围较广泛,可以保护任何有用、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发明。
中国专利则注重技术实施和专利所关联的领域,对于商业模式和计算机软件等一些抽象的发明限制较多。
2.商标制度商标是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一种方式。
中美两国在商标制度上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商标注册上,中美两国都采用"先申请、先审查"的原则,即先到先得。
然而,美国在审查阶段更加注重对商标是否会产生混淆的考虑,而中国则更加强调商标注册的先后顺序。
在商标保护上,两国对商标的保护力度都较大。
然而,美国对于跨境商标侵权和网络商标侵权的打击力度较大,有较完善的法律程序和制度保障。
3.版权制度版权是保护文化作品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
中美两国在版权制度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版权保护对象上,美国版权制度更加注重市场利益,对于商业价值较高的作品给予更大的保护。
中国版权制度则更加注重对原创作品和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版权侵权打击上,美国有着更加完善的法律程序和制度保障,对于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较大。
中国版权制度则需要在侵权证明和维权程序上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制度上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在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具有更长的历史和较为完善的制度,对于市场利益的保护力度较大。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音乐著作权保护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
虽然不同国家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细节和执行方式各不相同,但大体上都遵循着对音乐作品创作者的保护,以及对音乐创作的鼓励和推动。
在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差异点。
对于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和对象的认定上,中外存在差异。
在中国,音乐作品一经创作出来,即具有著作权保护,无需进行注册或申请,享有完全的法律保护。
在某些国家,如美国,要想获得全面的著作权保护,需要进行版权注册。
对于作品的保护期限也存在差异,中国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自然人死后50年,而美国则为作者终身加70年。
在对音乐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违法盗版行为会被严厉打击,法律规定对盗版行为可进行罚款、赔偿、刑事追究等惩罚措施。
而在某些国家,如美国,音乐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处理主要依赖于个人的起诉和民事诉讼。
一些国家还在法律层面上对侵权行为进行了细化,如对数字音乐和在线音乐的侵权行为进行了专门的立法。
对于音乐著作权的维权机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音乐著作权的维权主要由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及其分支机构负责,通过依法开展执法、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维权。
而在某些国家,如美国,音乐著作权的维权则多由私人律师事务所和管理机构来负责,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国际间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合作和协调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音乐著作权保护通过国际条约和双边协议进行,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中美著作权保护合作协议》。
而在某些国家,如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更多地通过多边组织和非营利机构来完成,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盗版透明化联盟。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对侵权行为的处理、维权机构和方式、合作和协调等方面。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音乐创作者的权益和推动音乐创作的发展,各国可以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协调,建立更加高效和便利的著作权保护机制。
中国和美国音乐市场版权保护政策对比及音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和美国音乐市场版权保护政策对比及音乐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音乐市场曾经历严重的盗版冲击。
但近些年中国音乐版权保护环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音乐市场步入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然而,受限于发展脉络、法规体系、市场格局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音乐版权体系与美国特点迥异,进而造就了中国音乐版权市场方兴未艾、渠道相对强势的现状。
美国音乐版权体系处于从唱片业时代向流媒体时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因而呈现出较为复合的结构——既有以权利类型进行的版税规定,又有在实际中一揽子打包的版税收取规定。
这一复杂结构通过细致的规定力图对创作者权益进行保护,但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部分版税收取机制过于复杂僵化而遭到市场的抱怨,改革进程较慢。
对比而言,中国音乐版权市场起步晚,基本跳过了传统唱片时代,直接进入流媒体时代。
基于这一行业特点,中国版权法律中创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
此外,在产业结构上,中国未形成如美国一样占支配地位的音乐版权巨头;而流媒体平台在上游相对弱势的背景下快速崛起,成长为版权维护及利益分配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音乐版权市场高度重视。
从2015年“最严版权令”(《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开始,国家版权局对音乐版权的保护程度大大提高。
不仅通过每年的“剑网行动”打击盗版,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音乐市场的版权保护。
中国音乐版权市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容易出现侵权问题的音乐综艺为例,此前曾多次出现综艺节目翻唱原作者作品而导致侵权追责的案例;但随着市场版权意识的提高,在许多新的综艺节目如《乐队的夏天》中,制作方十分严谨地列出了歌曲对应版权方,并进行了相关版权费用支付。
2018年整个中国音乐版权市场中版权方收入规模为188亿元,2013-2018年年均复合增速达59.2%,预计2022年将达到321亿元。
2018年其许可收入达到3.16亿元,同比增长46.23%,其中信息网络传播权收入占比达54%。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我们来看看中国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情况。
中国的音乐著作权保护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该法对音乐作品的保护范围、权利对象、权利内容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中国的著作权法,音乐作品包括作曲和作词两部分,作曲人享有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等权利,作词人享有署名权、修改权等权利。
根据著作权法,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在互联网上公开传播他人音乐作品的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而在国际上,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也有其独特的规定。
美国作为音乐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音乐著作权保护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美国的音乐著作权保护主要依据于《美国版权法》,该法对音乐作品的保护范围和权利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美国版权法,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享有公开表演权、复制权、发行权、变奏权等权利。
并且,美国的版权法对音乐作品的保护期限较长,通常为作曲人去世后加70年。
美国的数字千禧年著作权法还规定了对数字音乐的保护规定,明确了数字音乐交易和传播的法律责任。
在音乐著作权保护方面,中国与美国在保护对象、权利内容、违法行为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在音乐作品的保护对象上,中国对作曲人和作词人分开保护,而美国将作曲人和作词人一并纳入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这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对音乐作品创作过程和作者权益的不同理解。
在音乐作品的保护期限上,美国的保护期限较长,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音乐作品的长期利益,鼓励音乐创作者进行创作。
在数字音乐的保护方面,美国有着专门的法律规定,而中国尚未对数字音乐的保护做出详细规定。
除了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日本在版权法中专门规定了对录音的保护,保护录音制品中的音乐作品不受复制和公开传播等侵权行为。
英国则通过《2003年著作权、设计和专利法》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录音的保护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了对音乐作品的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等权利的保护。
不同国家在音乐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比较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比较作者:王群杨凯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35期摘要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产生时间较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然而,美国则有着十分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通过对两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会员制度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和概括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不足,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会员制度作者简介:王群,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民商法;杨凯淇,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3.4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032-02一、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版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财产权,蕴藏着很大的经济利益,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版权产业的发展。
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诸多权利,有些可以通过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的直接交易行使。
例如: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签订的出版合同。
有些则通过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的直接交易行使则难以实现。
例如,音乐作品发表后,作者不可能与全国各地的表演团体、广播组织等各个使用人直接进行交易操作。
否则,这将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工作,不利于著作权利人的合法利益的实现。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运而生,一些国家则成立中介组织,代表权利人集中向使用人发放许可,并收取一定标准的使用费用,之后,将其提供给权利人。
集体管理组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在我国,20年前,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此制度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发展较完善的该组织机构当属美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它建立了相当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国际社会中的成功典范,其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美著作权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
Legal Sy=em A nd Soci et y ——囡嗣睡邈i竺竺墅!f叁箜!查塾垒中美著作权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张海梅摘要借鉴、吸收国外有关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成功立法经验,完善我国著作权的保护,以发挥其打击著作权犯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往的应有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对中美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理论及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著作权刑法保护刑事立法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62-01一、两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理论之比较关于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有“强保护理论”与“弱保护理论”之争。
“强保护理论”主张对著作权领域进行积极的刑事干预。
“弱保护理论”积极反对刑事干预领域的拓展。
在此问题上中美两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法律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因而有着不同的观点。
在1992年美国召开的“科技中的知识产权”研讨会上,美国方面认为,强保护有利于发展世界高科技市场。
…从我国的著作权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尽管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决定》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现行刑法第217条,第218条也明文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但犯罪行为表现形式不够细致,周密。
笔者认为,为了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潮流,我国必须承认我国己参加及力争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最低标准,并与之接轨,为此,加快完善著作权刑事立法势在必行。
二、两国著作权刑法立法之比较(一)两国著作权刑法立法状况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起步较晚,1979年刑法典没有规定著作权犯罪。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颁布时,也没有关于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规定。
随着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实践中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日益加剧,社会各界对用刑事手段保护著作权不受非法侵害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决定》。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音乐著作权是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改编权等。
保护音乐著作权是维护音乐创作者权益,促进音乐产业的发展。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制度和实践存在差异,下面就对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进行对比分析。
一、法律体系对比在中国,音乐著作权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该法律规定了音乐作品的保护范围、著作权人的权利、著作权的行使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还加入了相关的国际公约,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从国际上维护音乐著作权。
从法律体系来看,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依据和保护方式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主要依据《著作权法》进行音乐著作权的保护,而美国则有专门的《版权法》进行保护。
二、音乐著作权保护范围对比在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了音乐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音乐作品的创作、改编、演奏、录音等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对自己的音乐作品享有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法律对侵犯音乐著作权的行为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发行、传播他人音乐作品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从保护范围来看,中美两国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包括了音乐作品的创作、复制、发行、表演、信息网络传播等方面的权利。
从保护范围来看,中美两国对音乐著作权的保护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音乐著作权的行使方式对比在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了音乐著作权人的行使方式,包括自行行使和许可他人行使等方式。
著作权人可以自行行使其音乐著作权,也可以通过许可他人的方式来行使其音乐著作权。
而在美国,《版权法》也对音乐著作权人的行使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自行行使、独占许可、非独占许可等方式。
四、侵权责任和制裁对比在中国,《著作权法》对侵权责任和制裁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违法复制、发行、传播他人音乐作品的行为将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等。
中美著作权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
理 论” 争 。 强保护 理论 ” 之 “ 主张 对著 作权领 域进 行积极 的刑 事干 解权利保 护 技术措 施等 行为 为犯罪 。
中美两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法律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因而有着 其零价 值作 为定罪 标准 , 国以违法 所得 数额 作为 定罪标 准 。 我
各国版权法制度的比较研究
各国版权法制度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版权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话题。
各个国家的版权法制度因历史、文化、法律体系等因素的不同,存在着差异。
因此,对于国家间的版权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美国的版权法制度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的版权法制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版权法制度的特点是强制力、保护力和国际性。
美国版权法对侵权行为有着强有力地监管和制裁,从而保障了版权人的权益和利益。
对于美国国内的侵权行为,美国版权法有着严格的制裁措施,对于抄袭、侵犯版权等行为给予了惩罚和处罚。
对于国际上的侵权行为,美国版权法也有着一定的准据和规范,保障了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利益和权益。
可以说,美国版权法制度的强制力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与此同时,美国版权法制度也在保护原创作品和版权人的利益方面具有很强的保护力。
美国版权法制度规定对于创作的原创作品需要给予保护,防止出现版权泄漏、侵权、抄袭等行为。
版权的保护意义长期以来均被视为是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保护标志,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方面,美国版权法制度无疑展现了其在保护创作与版权人的利益方面的保护力。
此外,美国联邦政府实现国际贸易的方式之一是与其他国家签订版权相关的条约和协议。
美国一直致力于将其版权法制度渗透到全球范围内,了解其他国家的版权法制度对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美国版权法制度的国际性是非常明显的,不仅仅在本国得到有效的实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欧盟的版权法制度欧盟的版权法制度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建立的,不同于美国版权法制度的中央集权的地位。
欧盟的版权法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包括版权指令、版权法规等规定。
欧盟的版权指令规定了欧盟内部的版权保护措施,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国家间关于版权法规的具体执行细节,其涉及到使用者的权利等方面。
同时,欧盟版权法规也在保护作品原创权、知识产权、数字化平台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和发挥。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中美之间在著作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磨擦并存。
虽然两国在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业务模式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两国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著作权保护的机制运用到实践中去。
中美两国都拥有各自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例如在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由美国版权办公室(U.S. Copyright Office)负责注册和监管。
而在中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则由国家版权局(National Copyright Administration)负责监管和管理。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比较,探索在当前情境下的最佳实践,为未来两国在著作权领域的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探索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异同,为未来两国在著作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基础架构比较:探讨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法律基础、机构构成、权责结构等基础架构的异同。
2. 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管理流程比较:对比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管理流程,包括利润分配、会员资格审查等流程。
3. 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工作效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工作效率,包括业务拓展、会员服务、版权保护等方面的效率指标与管理经验。
4. 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优缺点分析:对比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优缺点,分析两国在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方面的差异,探讨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两国各自的优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即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异同,分析两国在著作权领域的优劣和差异,探讨最佳实践。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法:对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案例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
2.访谈法:选择中美两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层、会员和知名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看法,探讨机制的优化方案。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对比分析音乐著作权保护是指对音乐作品的著作权进行保护,以维护艺术家的权益。
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将从权利的保障、侵权责任和法律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权利的保障中外对音乐著作权的权利保障有所不同。
在国外,音乐作品的著作权由法律明确规定,同时保障艺术家的经济权和道德权。
对于著作权的许可和转让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以保障艺术家的利益。
而在中国,著作权保护的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网络音乐方面。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加强音乐著作权保护,但是侵权现象依然存在。
二、侵权责任中外对音乐著作权的侵权责任也有所不同。
在国外,一旦发现其他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艺术家可以向法庭提起诉讼,并且可以获得经济赔偿和其他补偿。
而在中国,尽管著作权法和其他法规规定了侵权责任,但是由于立法缺乏严格执行,对于一些侵权行为,艺术家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权成本较高,效果较差。
三、法律制度中外对音乐著作权的法律制度也有所差异。
在国外,音乐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比较完善,著作权注册程序简单且费用相对较低。
同时,通过建立著作权管理机构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控制音乐著作权的使用和传播,维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
而在中国,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但是在著作权注册、管理和执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地区的著作权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素质和技能水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外对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著作权保护制度和执法上。
为了更好地保障音乐著作权,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国内的制度和执法机制,以保障艺术家的权益。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一、引言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有着不同的制度和实践。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二、专利制度比较1.专利申请条件●中美两国专利申请的主要条件●不同之处及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2.专利权保护期限●中美两国专利权保护期限的规定●区别对待和一致对待的原因及影响3.专利权实施和侵权惩罚●中美两国对专利权实施和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差异及其影响三、商标制度比较1.商标注册要求和程序●中美两国商标注册要求的差异●商标注册程序的不同以及其对商标保护的影响2.商标使用和维护●中美两国对商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商标优先权的不同规定及其影响3.商标侵权和纠纷解决●中美两国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与程序●商标纠纷解决的方式和效果比较四、著作权制度比较1.著作权保护对象●中美两国著作权保护对象的差异●对新媒体作品保护的态度及其对创作环境的影响2.著作权权利与转让●中美两国著作权权利和转让的规定●对著作权创造者权益的保护程度比较3.数字著作权管理和侵权●中美两国对数字著作权的管理方式●对数字著作权侵权的打击力度比较五、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中美知识产权法律文件全文、相关法规和指南、中美知识产权统计数据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专利:●专利是一种授予发明者的独占权利,使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排除他人对其发明的制造、使用、销售等行为。
2.商标:●商标是一种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具有识别和区分的功能,以保护消费者和商标所有人的利益。
3.著作权:●著作权是对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等。
4.侵权:●侵权是指他人未经合法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专利侵权、商标侵权和著作权侵权等。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
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1.简介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2.法律框架比较2.1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2.2 知识产权法律的主要法规2.2.1 中美版权法比较2.2.2 中美商标法比较2.2.3 中美专利法比较2.2.4 中美商业秘密法比较2.3 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机构和流程3.著作权保护比较3.1 著作权定义与保护范围比较3.2 著作权登记制度比较3.3 著作权侵权行为与解决方式比较4.商标保护比较4.1 商标注册制度比较4.2 商标权的保护与维权机制比较4.3 保护非注册商标的机制比较5.专利保护比较5.1 专利定义与保护范围比较5.2 专利审查与授予制度比较5.3 专利侵权行为与解决方式比较6.商业秘密保护比较6.1 商业秘密的定义与保护范围比较 6.2 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比较6.3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与解决方式比较7.执法和司法保护比较7.1 执法机构的组织和职责比较7.2 司法机构的组织和职责比较7.3 案件审理程序与赔偿计算比较8.跨国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比较8.1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基础与现状比较8.2 中美知识产权法律争端解决机制比较8.3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问题与建议9.附件- 附件1:中美版权法比较表- 附件2:中美商标法比较表- 附件3:中美专利法比较表- 附件4:中美商业秘密法比较表10.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指对特定作品享有独立的法律保护权利的权利关系 - 商标:一种特殊的标记,用以区别来源,用于商品或服务等不同经营者间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专利:对于新发明、新设计或实用新型技术所获得的独占权利- 商业秘密:企业通过不公开的方式保护并仅限于内部使用的信息。
“中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比较研究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上的比较研究备受关注。
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在尊重著作权人的基本权利和利益的前提下,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需要,允许被授权人在一定范围内对作品进行利用。
本文将就中美两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美合理使用制度的定义中美两国对于合理使用制度的定义有所不同。
中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明确地规定了合理使用的狭义和广义含义。
合理使用狭义上指著作权法授权行为以外,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利用行为或未达成许可协议的行为,但符合法定例外的情形。
合理使用广义上则含义更为宽泛,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法例外规定的情形。
而美国的合理使用制度则没有明确的法定规定,而是基于裁判实践和通常做法所形成的经验性原则。
二、中美合理使用制度的范围1. 中美的应用场景不同中国的合理使用范围主要是指学术研究、教育、新闻报导、公共利益等目的,而在美国则更多地涉及文化、艺术、政治等各个领域。
2. 中美的限制性条款不同在合理使用的限制条款设置上,中美两国也有差别。
中国著作权法规定,利用内容应当合理,不得侵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且利用行为不应影响著作品的正当使用和市场利益。
而美国著作权法则是不直接规定合理使用的限制,而是留给法院在具体案件中综合考虑的裁量权。
三、中美合理使用制度的案例比较1. 《哈利·波特》案件在《哈利·波特》一案中,中国法院判定了教授此书有违反著作权意识,最终追究其民事责任;而在美国,教授们则借助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合理地利用了书中某些部分进行学术探讨。
2. 谷歌图书馆案件在谷歌图书馆案件中,美国法院判定谷歌基于合理使用制度可复制和展示部分图书内容;而在中国,谷歌图书馆的行径则被认为侵犯了中国的著作权法。
3. 《侵权行为》电影案件在这一案件中,中国法院认为该电影是对原著作品的盗版,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使用,而美国则认为是针对原作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的比较
一、引言
著作权法法定许可制度的作用在于利用相应的限制来平衡著作权人与大众之间的利益。
许多国家在著作权立法上都明确规定了对著作权的限制。
国际公约亦是如此。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主要表现为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
法定许可是著作权法给予作品使用者的一种特别许可,即可以不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同意而有偿地使用其已发表的作品。
该制度限制了著作权人的权利,实则是将著作权中的某些绝对的权利转变成为一种获得报酬的权利。
二、著作权法定许可立法理念
(一)中美法定许可立法理念之比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中有电台对已发表作品和已出版录音制品播放的法定许可,而美国著作权法除此之外,还包括转播电台公开节目的法定许可,可谓其著作权法中的突出特征。
可见,美国著作权法更突出对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视。
而我国立法偏重保护主播者的权利。
(二)中美法定许可立法理念比较之借鉴
美国著作权法定许可立法理念侧重于公共利益,这样一方面利于社会文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规范传媒市场竞争秩序。
如何平衡著作权人的排他性权利和公众的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法定许可制度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其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为效率,与此同时也应兼顾各方权利人的利益,体现效率与公平的统筹。
而我国的立法倾向保护主播者的权利,可能是受制于实际中行政管理为主,市场竞争作用薄弱等现实情况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我国日渐开放的文化市场进程中,法定许可制度应考虑将转播纳入其中。
三、著作权法定许可适用范围
(一)中美法定许可适用范围之比较
美国1976年的《著作权法》最初规定了五种强制许可的情形,修正后将法定许可概念引入其中,把先前的有线转播、录音作品和制品的某些形式的公开演播和转播修改成法定许可制度,并增加了以私人家庭为受众,超级台和联网台的转播的法定许可、某些录音制品的临时复制以及在原市场范围内的卫星转播的规定。
而我国立法上规定了比较广的范围,而在作品类别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性规定。
(二)中美法定许可适用范围比较之借鉴
在著作权法定许可适用范围上,中国相比美国较为宽泛。
该做法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不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
因此我国著作权法中事先声明这一保障措施弥补了该立法范围宽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许可,从而保护了权利人的利益①。
四、法定许可中著作权人的声明保留权
(一)中美著作权人的声明保留权之比较
中国著作权法中规定中存在著作权人的事先声明保留这一排除法定许可的保障措施,而美国则无此规定。
这体现了美国更加重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而中国则偏重保护个人利益。
但中国的这一做法不利于解决与一些重大公共利益的问题,并可能滋生著作权人滥用权利的情况。
(二)中美著作权人的声明保留权比较之借鉴
法定许可使用的声明保留权是著作权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表示排除他人对自己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但我国著作权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法定许可使用的行使时间,其所称的“事先声明、刊登后声明”是模糊不清的。
笔者认为,对该期限应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与细化,从而增强其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避免事务中纠纷。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发表作品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出版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使用排除了著作权人的声明权是声明权例外的两种情形。
美国著作权法中是不允许著作权人声明保留的。
笔者认为,对于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应排除著作权人的声明保留权。
著作权人的声明权助于缓和著作权人与使用人之间的矛盾,调解双方利益关系。
著作权人声明权的存在并不会有损于公众对信息的知情与获取。
五、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
(一)中美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之比较
在关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和已出版的录音制品的定许可使用费标准上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具体的规定,其余的三种情形针对付酬的时间、标准等已有明确规定。
而美国著作权法对此主要是当事人协商和主管部门裁决的方式来解决。
不同实施方式下的作品,会给各方当事人造成不一样的后果,因而允许当事人协商或有关机构依具体情况裁决更贴合实际,更利于公平。
(二)中美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比较之借鉴
美国在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中存在当事人协议优先的做法值得借鉴。
其次是遵循公平原则和情势变更,已确定的条款原则上可以适时调整。
最后是依据市场原则作出仲裁决定。
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付酬制度中对市场因素和公众获得信息权利的考量,但不能完全照搬。
美国针对录音作品使用人付酬制度所确定的协议优先原则并不符合我国建立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立法目的。
我国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法定许可使用的各类付酬标准,进一步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增强法定许可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大众的创作积极性。
六、著作权法定许可中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
(一)中美法定许可中集体管理组织作用之比较为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保持著作财产权排他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形式以完善现有的法定许可制度。
从实践经验来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作用的发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当个体权利无法有利用时,集体管理组织通过集中管理权利的方式来促进权利的利用。
美国1978年成立的版权结算中心(简称“CCC”)采用代理的方式管理著作权,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费由权利人决定,此外免去了传统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其他管理费用,使得权利人从中受益。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存在半官方性质,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往往拥有较大的垄断地位,从而限制了自由竞争,也导致了对集体管理组织及其会员和财务状况等难以执行有效的监督。
②
(二)中美法定许可中集体管理组织作用比较之借鉴
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与权利人签订合同时,要求权利人放弃所有的邻接权,导致了著作权人一旦签订合同就完全丧失了对自己作品的控制,不利于权利人对自己权益的保护。
CCC采用的是非专有许可权的制度,即权利人在允许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邻接权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单独行使的权利。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能会依靠垄断的权利随意对市场主体进行支配,为著作权人的利益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
而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一般依照公司法设立,因此受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制约。
③因此应借鉴美国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定位,降低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性,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其在著作权法定许可中的作用。
七、结论
法定许可使用制度一方面促进作品传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面也限制了著作权人的部分权利,因此完善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尤为重要。
真正做到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又使造福作品使用人,著作权法定许可的声明保留制度和使用费制度不失为平衡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人之间的利益的最佳选择。
在对比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差异中,我国立法中应相应地借鉴美国的有益做法。
前者应做到进一步细化声明期限及缩小声明例外的范围等完善,后者应在完善法定付酬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使之更具灵活性。
同时发挥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也是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