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电磁感应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讲解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时,我发现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以了解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情况。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6.学生自评与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电磁感应实验视频:提供不同类型的电磁感应实验视频,如改变磁通量、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概念、定律和应用等方面,供学生在课后练习和巩固。
-相关物理期刊和论文:推荐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物理期刊和论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点。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电磁感应知识。
-反思总结: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掌握。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以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教案设计 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的过程.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教学准备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螺线管、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等.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在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比赛中,雷声以15∶13击败对手,获得了金牌,打破了中国男子花剑金牌零的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大家想一下,击剑比赛中是如何记录比赛成绩的?答案点拨:是用运动员头盔上的指示灯发出的闪光来记录比赛成绩的.为什么运动员头盔上的指示灯会发光呢?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想到是产生的感应电流点亮了指示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新课教学【课件展示】法拉第的实验法拉第是用自制的简单仪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一个线圈A接电源,另一个线圈B接电流表.在他给线圈A通电或断电的瞬间,发现线圈B中出现了电流.图乙是法拉第实验用的自制线圈.后来,他去掉了铁环,并把两个线圈稍微分开一点,在给线圈A通电的瞬间,发现线圈B中仍然出现电流,只是比较弱,这就是人类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最初的实验,它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知识回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当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闭合导体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问题:进行探究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应该如何选择实验器材?答案点拨:(1)产生磁场的物体:蹄形磁铁、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等;(2)显示电流的器材:灵敏电流计;(3)切割磁感线的物体:导体棒、导线等.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方案、实验装置的实物连接图、实验现象的记录表格等.思考讨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探究实验】1.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1)介绍实验装置,说明实验目的.(2)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同学的操作要求.(3)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表格.(4)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2.模仿法拉第的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说明实验目的.(2)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同学的操作要求.(3)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表格.(4)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分析论证】根据以上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尝试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闭合电路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线圈中的磁场强弱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2.开关通断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迅速移动时,线圈A中的电流变化,线圈A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线圈B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总结:当闭合导体回路所处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问题:如图所示,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导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但是,闭合导体回路中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化,为什么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答案点拨:闭合导体回路中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因为导体切割磁感线.虽然磁场的强弱没有变化,但是闭合导体回路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知识拓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通量的相关知识.(1)物理意义: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用字母符号Φ表示.(2)计算公式:Φ=BS,式中B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有磁感线穿过且与B垂直的有效面积.如图所示,1和2为垂直磁场放置的两个圆环,虚线框内有匀强磁场,由于环1和环2在磁场中的面积相同,所以穿过这两个圆环的磁通量是相等的.(3)国际单位:韦伯,符号是Wb,1 Wb=1 T·m2.(4)磁通量是标量.若规定磁感线穿入这个平面为正,则穿出为负.若穿过一个面的磁感线来自相反方向,则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应为其代数和.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abcd,垂直于磁场放置,现使线圈以ab边为轴转180°,若规定初态的磁通量为正,即Φ1=BS,则末态的磁通量Φ2=-BS.(5)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因为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与匝数无关,所以线圈多匝时,不影响磁通量的计算.三、课堂小结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不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本节课我们除了要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物理探究实验的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四、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1、2、3.板书设计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2.磁通量(1)物理意义: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2)计算公式:Φ=BS,式中B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有磁感线穿过且与B垂直的有效面积(3)国际单位:韦伯,符号是Wb,1 Wb=1 T·m2(4)磁通量是标量.若规定磁感线穿入这个平面为正,则穿出为负(5)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高中物理第4章电磁感应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2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 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通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抽象概括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2、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教具: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表演探宝游戏:将一“宝物”(磁铁)藏在三个外形相同的“臧宝箱”中的一个。
提问学生在不打开“宝箱”的情况下,能否快速准确的将“宝物”找到?接着,给学生表演探宝游戏:将一线圈和电流计构成回路,再把线圈依次套住“臧宝箱”,若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则“宝物”就在该“臧宝箱”内。
提出问题:我们的探宝游戏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磁生电)讲授: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的概念这种磁生电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提出课题:为什么线圈在磁体周围为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电流的产生条件。
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实验一、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刚才的探宝游戏?其实,桌上提供给大家的实验器材就可以满足大家的要求2、学生实验,合作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抽查几组,并请学生代表说明实验做法及实验现象。
学生演示:如图所示。
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二、实验器材1500匝铜线圈1个、钕铁硼强磁铁一个、弹簧2个、红色和黄色发光二极管各4支、电流传感器1个、电脑、铁架台等。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教材演示实验与改进实验对比原实验存在不足:(1)磁性弱,线圈匝数少,指针偏转不明显,演示效果差,不便于后排学生观察。
(2)电流具体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关系不好确定。
(3) 指针偏转幅度与磁铁运动快慢关系难以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1)二极管取代指针,效果明显、有趣。
(2)便于观察,能够直观确定电流的方向。
(3)操作便捷,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数据。
四、实验原理(1)铜线圈与二极管组成闭合回路,当强磁铁穿过线圈时,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而可以从红、黄二极管的发光情况直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对磁铁振幅的调整,来控制磁铁运动的速度,再将线圈与数字化探究设备相连,由电脑绘制出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能从实验中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过程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学会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六、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探究磁铁运动对电流大小的影响七、实验方法和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一)第一步:断开开关,拉动磁铁,观察二极管现象:二级管都没有发光第二步:闭合开关,拉动磁铁,再次观察二极管,可以明显的看到红、黄二极管交替发光,且磁铁进入时,红灯发光,磁铁离开时,黄灯发光。
从以上两步实验现象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当开关闭合,磁铁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进一步分析可知,磁铁的运动,实质上造成的是线圈磁通量的改变。
选修3-2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选修 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1.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的实验思维,以及分析论证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初中,我们就学过“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演示实验一: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讨论:(1)如果上下平动,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不会(2)如果前后平移,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不会结论(板书):只有左右平动时,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才有感应电流产生,前后上下平动,导体棒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在这里对于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现象。
这一现象,首先有法拉第发现,那么除了以上情况,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二、课程教学1.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这样的实验——演示实验二介绍实验装置,要求学生观察在实验中,在哪些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并完成表格请学生回答: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只有在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磁铁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2.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上的结论,法拉第当年也做了一个实验,今天我们就来简答模拟一下这个实验——法拉第实验演示实验三——法拉第实验实验装置介绍实验现象记录:请问:这里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呢?只有当线圈A中电流发生变化,线圈B中才有感应电流3.分析论证我们经过了三组实验,对于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论,接下来我们就来对比总结一下,在这三个实验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分组讨论(3分钟)请学生回答:分析:在实验三中,我们看到当电流变化的时候,由于电流的磁效应在线圈周围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感应电流产生了。
在实验二中,磁铁相对于线圈位置的变化,引起了线圈周围的磁感应强度变化,也产生了感应电流貌似在这里有磁场的强弱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但是在实验一中,磁感应强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这里产生感应电流又是因为什么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里的磁感应强度没有变化,但是有闭合回路的面积的变化,可见闭合回路的面积变化也会引起感应电流。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过程分析和预期效果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三个实验.本节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
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复习旧课磁通量(φ)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2节。
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介绍了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完成探究的每一个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体会物理规律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态度和精神,为后面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永磁体的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线和磁通量的有关知识,但对磁通量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
高二年级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有过多次科学探究的经历,为本节顺利完成探究实验提供了能力保证。
但学生在大量实验结果基础上,抽象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跨度大,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究过程中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②会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解释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的问题;③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②通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③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的习惯,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过程,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探究法贯穿本节课,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行示范,通过不断增加条件,讲解引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六、教学媒体条形磁体、大小螺线管、演示电表、检流计、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通过演示三峡发电机组内的音乐会引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呢?”教学设计说明:通过特殊演唱会,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修3-2 4.1-4.2 划时代的发现+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第二节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素养目标定位1、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知道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量的含义.(重点+难点)3、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素养思维脉络知识点1 划时代的发现1.“电生磁”的发现1820年 ,丹麦物理学家__奥斯特__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2.“磁生电”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__法拉第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3.法拉第的概括法拉第把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五类,它们都与__变化和运动__相联系⎣⎢⎢⎡(1)变化的__电流__;(2)变化的__磁场__;(3)__运动__的恒定电流;(4)__运动__的磁铁;(5)在磁场中运动的__导体__。
4.电磁感应法拉第把他发现的磁生电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__感应电流__。
5.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1)使人们对电与磁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__电磁学__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
(2)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知识点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产生电流如图所示,将可移动导体AB放置在磁场中,并和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
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无电流)分析论证导体棒静止无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__变化__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包围的面积__不变__时,电路中无电流产生导体棒平行磁感线运动__无__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__有__2.磁铁在螺线管中运动是否产生电流如图所示,将螺线管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把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
实验现象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无电流)分析论证N极插入线圈有线圈中的磁场__变化__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线圈中的磁场__不变__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N极停在线圈中__无__N极从线圈中抽出有S极插入线圈__有__S极停在线圈中__无__S极从线圈中抽出有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如图所示,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连到电流表上,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课件
(3)当闭合回路的面积S与磁感应强度B夹角为θ时,磁通量 Φ=BSsinθ
【课堂训练】 1.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B.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一定有 感应电流 C.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 中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D.只要闭合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线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4.如图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为d。一个边长为L 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匀速地通过磁场区。若d>L,则在线 框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时间就等于( C ) A.d/v B.L/v C.(d-L)/v D.(d-2L)/v
5.矩形闭合线圈平面跟磁感线方向平行,如图所示。下列 情况中线圈有感应电流的是( A ) A.线圈绕ab轴转动 B.线圈垂直纸面向外平动 C.线圈沿ab方向上下移 D.线圈绕cd轴转动
6.如图所示,用导线做成的圆形回路与一直导线构成几种位 置组合,哪几种组合中,切断直导线中电流时,闭合回路中 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BC )
7.如图所示线圈两端接在灵敏电流表上组成闭合回路。 在下列情况中,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 ABC ) A.线圈不动,磁铁插入线圈 B.线圈不动,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C.磁铁不动,线圈上、下移动 D.磁铁插在线圈内不动
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有一矩 形线框ABCD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在下列情况中线圈产生感应 电流的是( AD ) A.导线中电流强度变大 B.以导线为轴转动 C.线框向下平动 D.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
3.如图所示,一闭合金属环从上而下通过通电螺线管,a和c 分别为螺线管的上下两端外侧处,b为螺线管的中点,金属 环通过a、b、c三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a处能产生感应电流 B.b处能产生感应电流 C.c处能产生感应电流 D.a、b、c三处都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材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生活中的感应电流》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力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设计本堂课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本节课将较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我选择本节课的教法为“引导——探究——总结”,即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到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但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尤其是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在生活中学生几乎看不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考虑加开一节生活中的感应电流一课,力求与教材紧密衔接又与生活亲密接触,以期让学生通过接地气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现象的认识。
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更深层次上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通过本课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组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规则,也学习了认知策略,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巩固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2、会使用线圈以及生活中常见仪器设备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3、培养学物理用物理的习惯,通过研究生活中的实例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4、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体会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巩固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教学难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物理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活动1、实验引入。
结合书本中的“摇绳能够发电吗?”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电的原因,画出原理图分析归纳。
(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发电有应用价值吗?绳系卫星1992和1996年,意大利研制的绳系卫星,两次由美国航天飞机携带,在太空进行试验。
高中物理 第四章 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2物理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设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假设干,电键。
2、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老师演示“铝管隧道〞实验,用一个铁球和一个磁性球,在同一个管中演示他们下落的时间,发现铁球下落快,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
为什么磁性小球会下落的慢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揭开之一谜底。
[史料介绍]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引起了科学界极大的震动。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这一发现非常敏感,他立刻意识到磁和电是相互联系的,也应该能相互转化。
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一定能生成电。
同学们,如果你是当年的法拉第,为了证明由磁能生电这一假想,你将做怎样的实验尝试呢?[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师:“磁生电〞,磁指的是什么?电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师:大家可以再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生:电源、通路〔闭合电路〕师:而现在又是谁“生〞电?即使生电,我们怎样才能“看见〞?我们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利用这些器材让磁去生电呢?大胆地猜一猜,动手做实验。
[介绍当年法拉第的实验猜想和装置]结合学生的猜想实验,老师介绍1925年11月28日法拉第的四个实验。
重点分析介绍四组实验中都有两个回路,其中一个是产生磁场的,另一个是验证感应电流的。
为后面设计电路埋下伏笔。
师:当年法拉第认为如果有感应电流产生,那么电流计的指针就应该始终指向某一个位置,就这样法拉第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未发现他想要的那种情况。
但是在他的科学日记里一直有这样的实验结果记录:“不行〞“毫无反应〞“未显示作用〞等;同时在他的日记里还有这样的文字“从普通的磁铁中获得电的希望,时时激励着我从实验上探求电流的感应效应。
〞对此他还进行了试验分析:如果说我的实验没有成功,那只能说我的实验还不够完善或者是还有一些隐蔽的细节没有被发现……同学们,现在的我们也有同样的信念:磁一定能生电!我们继续进行实验研究。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首先我们来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连结实验电路.〔老师展示同学连好的实验电路如以下图〕〔探究实验一〕〔探究实验二〕2、利用桌上仪器,连成电路,进行操作,让我来发现“磁生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贵州省高中物理杨永忠名师工作室观摩课、示范课
学态度;
学生讨论后填写表格
设计说明
1.围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结论分析归纳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验、现象展示和结论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教师根据知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采用“问题—实验—讨论—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历伴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人教版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说课稿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容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电磁感应现象,但认识较为粗浅,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做实验较感兴趣。
三、教法学法在教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讨论法,点拨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在学法上有合作探究法,观察实验、发现学习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具电流表、条形磁铁、线圈、螺线管、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六、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七、教学设计(一)导入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演讲中,碰巧在南北方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一枚小磁针,当电源接通时,小磁针居然转动了,听众中大概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但奥斯特却为这一发现感到振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奥斯特实验。
最新人教版选修3-2高中物理第四章第2节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生今后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特点。
2.过程和方法(1)体会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习,激发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真的精神。
(3)通过对物中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生欣赏物中美的情怀。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①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难点:①教师对生探究式习的操控。
②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
四、情分析我们的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中从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生自主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五、教方法1.归纳法:教师引导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 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生实验3.案导:见后面的案。
物理选修3-2人教新课标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课件概要
22
章 电 磁 感 应
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年)
3
第 章 电 磁 感 应
问题:磁如何生电?
4
第 章
实验探究: 磁如何生电?
思考:
1.怎样从现有的器材中获得磁场?
电 磁 感 应
2.怎样判断导体中存在感应电流?
5
第
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类情况:
1.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2.运动的磁铁 3.运动的恒定电流 4.变化的电流 5.变化的磁场
没有
没有
有
17
例与练
2.如图所示,磁场中有一个闭合的弹簧线圈。先把线圈撑开(图甲), 然后放手,让线圈收缩(图乙)。线圈收缩时,其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为什么?
18
例与练
4.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同一个平 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在这个平面内,线圈远离导线 移动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线圈和导线都不动,当导线中 的电流I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注意:长直导线中电流越大,它产生的磁场越强;离长直导线 越远,它的磁场越弱。)
小球
铜线圈
………… …
14
第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又进行了实验。他 用软铁做成一个外径6英寸,厚7/8英寸的环,其 上绕有A、B两组线圈。B线圈接检流计,A线圈 和十个电池组连接。当接通和断开电源时,发 现电流计指针摆动。
章 电 磁 感 应
有电流
15
课题研究:“摇绳能发电吗”
16
例与练
1.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在下列几种情况下, 线框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1)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图甲) (2)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图乙) (3)线框绕轴线AB转动(图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楞次定律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再者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知道右手定则并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4、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体会完整探究的过程及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从楞次定律到右手定则,理解从普遍到特殊的物理思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分析、归纳、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2、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楞次定律的理解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先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通过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得出感应电流方向的结论,为突破楞次定律的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为了突破此难点,除指导学生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外,也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用计算机进行形象化演示,将变化过程逐步分解,通过设疑—突破疑点--理解深化,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从楞次定律过渡到右手定则,教材是通过“讨论与交流”栏目及一个例题,即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安排,这有利于思维连续,加深对难点的理解,拓宽知识应用的范围。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
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一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
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三、说程序
⑴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②课本插图中,将磁铁插入线圈时,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将磁铁拔出线圈时,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穿过线圈中的磁通量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③做上述实验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有何不同呢?
电流表指针有时向右偏转,有时向左偏转,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同.
⑵新课教学
⒈实验与探究:
①提出问题:我们发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中磁场的方向以及磁体的运动方向存在联系。
那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取决于什么?
②进行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或者与闭合电路中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有关,也可能与螺线管线圈的绕向有关。
③实验探究
首先选旧干电池用试触的方法查明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原磁场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
(甲)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乙)图:当把条形磁铁N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丙)图:当把条形磁铁S极插入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丁)图:当条形磁铁S极拔出线圈中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由实验可知,这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④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一定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增加;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引起的感应电流,它所激发的磁场一定阻碍原来磁通量的减少.在两种情况中,感应电流的磁场都阻碍了原磁通量的变化.⒉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说明:对“阻碍”二字应正确理解.“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⒊楞次定律应用:
判定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接着用两道例题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又通过例题2给出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⒋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长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abcd从左到右穿
过的整个过程中:
⑴线圈从磁场外进入磁场,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⑵线圈进入磁场且只在磁场中运动,线圈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⑶线圈从磁场中逐渐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要求学生运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分别进行判断,比较结果是否相同。
五、课堂小结
1.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特例.
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都是用来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右手定则只局限于判定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而楞次定律则适用于一切电磁感应过程,因此,可以把右手定则看作是楞次定律的特殊情况.
2.楞次定律符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楞次定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
举例:
(1)导体ab向右运动,闭合回路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因此,回路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机械能→电能→内能的转化.
(2)条形磁铁自上向下运动时,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阻碍原磁通增加”,尽管不知条形磁铁下端是什么极,但可以肯定,导体ab、cd互相靠拢以阻碍内部磁通量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机械能→电能→机械能+内能的转化.
上述的“阻碍”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其它形式能向电能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