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二、实验原理药物敏感试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
当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时,其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抑菌圈;反之,当细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时,其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上仍能生长。
三、实验材料1. 样本:临床分离的细菌菌株2. 培养基: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3.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4.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镊子等5. 试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四、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将临床分离的细菌菌株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2. 琼脂平板制备:将肉汤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55℃时,加入抗生素纸片,轻轻摇匀,倒入平板,待凝固。
3. 抑菌圈测定:将培养好的细菌菌株接种于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形成情况。
4. 结果记录:记录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并按抑菌圈直径大小进行敏感性分级。
五、实验结果1. 青霉素:抑菌圈直径为20mm,敏感;2. 链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5mm,中敏感;3. 红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0mm,低敏感。
六、实验讨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青霉素对所检测的细菌菌株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该菌株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2. 链霉素对所检测的细菌菌株具有中敏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
3. 红霉素对所检测的细菌菌株具有低敏感,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4.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成功检测了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对所检测的细菌菌株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该菌株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 实验材料:试验细菌、各种抗生素药品、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取一根无菌的接种棒,沾取细菌液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2)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各种抗生素药品通过滴定法或漏斗法加入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滴加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3) 实验观察: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情况,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判断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某些细菌,某种抗生素可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另一些细菌则无效。
这表明细菌的敏感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敏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与细菌的生物特性、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历史、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继续深入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细菌的抗药性机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五、参考文献1. XXX,XXX,XXX. 药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35(4).2. XXX,XXX,XXX.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临床药学杂志,2019,15(2).。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二)引言:药敏试验报告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验结果,它对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中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检验方法。
药敏试验报告通常包括了病原体的鉴定结果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通过解读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正文内容:一、病原体鉴定结果1.1病原体的科属与种属1.2病原体的培养特征1.3病原体的形态特点1.4病原体的生理特征1.5病原体的生化反应二、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1抗生素的名称及浓度2.2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3抗生素的抗生素作用机制2.4抗生素的效果评价2.5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三、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3.1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2判断药物疗效3.3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3.4指导临床用药3.5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四、解读注意事项4.1合理选择抗生素4.2根据MIC值判断敏感性4.3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4.4注意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4.5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五、展望及建议5.1发展新的药敏试验技术5.2加强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5.3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5.4加强药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5.5推动抗生素研发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总结:药敏试验报告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解读报告中的病原体鉴定结果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合理选择抗生素、根据MIC值判断敏感性、综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等解读注意事项。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药敏试验技术,加强结果统计分析,提高医生对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研发,从而更好地应对耐药菌的挑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试验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
从临床感染病例中获得15株细菌,分别为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
在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上均匀涂布细菌悬液,按照国家标准标准放置氧气易感性酵母菌平板中央,随机抽取敏感性试药盘,按标准方法培养24h。
试验结果:以致药典药物敏感标准为参考,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抗生素敏感情况如下表:细菌药物名称敏感耐药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 × 6mm红霉素√ × 12mm氯霉素√ × 26mm庆大霉素√ × 15mm万古霉素√ × 20mm大肠杆菌青霉素× √ 0mm红霉素√ × 11mm氯霉素√ × 24mm庆大霉素√ × 17mm万古霉素√ × 23mm肺炎克雷伯菌青霉素× √ 0mm 红霉素√ × 10mm氯霉素√ × 20mm庆大霉素√ × 13mm万古霉素√ × 18mm分析:本试验结果显示,15株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类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敏感性较弱;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无敏感性反应。
而对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好,且有所差异。
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选择。
结论:本次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细菌药敏信息,有助于合理选用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同时,也为细菌抗药性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针对本试验的数据结果,我们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滥用和乱用,降低细菌耐药性发展速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保障。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敏实验,了解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微量移液器、无菌移液管、消毒剂等试剂:各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选择待测菌,制备菌液: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种到培养基中,通过培养和扩增获得菌液。
2. 制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加入适量的培养基中,加热煮沸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即可。
3. 制备含药物的琼脂平板: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加入琼脂平板中,混匀后再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4. 扩菌:将不同细菌菌液分别均匀涂布在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5. 培养: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使细菌生长。
6. 菌落观察和分析:观察不同细菌在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产生的菌落形态、颜色等情况,根据菌落数量和分布情况对菌株的敏感性进行初步评估。
7.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通过串联稀释法等方法,测定不同细菌菌株对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细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菌落明显减少或消失;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不敏感,菌落数量与不含药物的对照组相近。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进一步确定了不同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药敏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为临床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抗生素选择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与细菌的种类和菌株有关。
医学检验药敏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敏试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本次实验所选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2.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指在体外条件下,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判断细菌对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四、实验材料1. 细菌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
3. 琼脂平板、无菌棉签、移液器、酒精灯、培养箱等。
五、实验方法1. 将细菌菌种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至适宜生长。
2. 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抗生素纸片,用无菌镊子轻轻压紧。
3.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
4. 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确定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
六、实验步骤1. 菌种培养:将细菌菌种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
2. 药敏纸片制备:将抗生素纸片用无菌镊子取出,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3. 观察与记录: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直径。
七、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
八、讨论与分析1.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耐药,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选用其他抗生素。
4.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均表现为敏感,提示这些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药敏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方法。
3. 分析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敏试验是一种体外试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菌对特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观察细菌在含有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即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CLSI标准,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三种。
三、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 抗菌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培养基:MH肉汤、MH琼脂、MH培养基。
4. 仪器: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无菌操作台、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待测菌株接种于MH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备用。
2. 制备药敏纸片: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药敏纸片。
3. 点种细菌: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棉签涂布于MH琼脂平板上,待菌落生长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
4. 观察结果: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菌圈直径。
5. MIC测定:将培养好的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
2. 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耐药。
3.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中介。
六、讨论1. 药敏试验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通过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2.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提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可以选择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药品药敏检验报告模板
药品药敏检验报告模板检验报告信息- 报告编号:[报告编号]- 检验日期:[检验日期]- 检验单位:[检验单位名称]-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姓名]背景介绍药品药敏检验是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抗菌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
本次药品药敏检验旨在评估患者体内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检验方法本次药品药敏检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菌落培养:首先,从患者取得的标本中分离出菌株,并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连续培养。
2. 药品药敏试验: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在含有各种药物的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
检验结果根据对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得到以下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药物名称MIC(最小抑菌浓度)药物A [MICA]药物B [MICB]药物C [MICC]结果分析在本次检验中,菌株对药物A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药物B的敏感性一般,而药物C的敏感性较低。
根据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可以向医生推荐使用药物A进行治疗,同时可以建议减少或避免使用药物C。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药品药敏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1. 药物A对菌株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该患者感染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2. 药物B对菌株的敏感性一般,需要在使用时注意剂量和疗程选择。
3. 药物C对菌株的敏感性较低,建议避免使用或仅作为备用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检验结果仅针对本次菌株样本,针对不同菌株或不同患者可能存在差异,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补充说明在进行药品药敏检验时,应遵循相应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次检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操作失误或实验条件异常情况。
结束语药品药敏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可为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检验结果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希望患者能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治疗。
病原药物敏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病原药物敏感试验,了解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二、实验原理病原药物敏感试验是通过观察病原微生物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判断病原微生物对某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判断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三、实验材料1. 病原微生物样本:疑似感染部位的组织或分泌物。
2. 抗生素纸片: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纸片。
3. 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病原微生物。
4. 微量移液器:用于定量加样。
5. 镜头:用于观察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6. 温箱:用于培养病原微生物。
四、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将疑似感染部位的组织或分泌物进行稀释,取适量加入琼脂培养基中,混匀。
2. 制备菌悬液:将处理后的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选择生长良好的菌落进行稀释,制备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
3. 贴纸片: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将抗生素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确保纸片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4. 培养观察:将培养皿放入温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
5. 结果观察与记录: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的大小,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病原微生物对青霉素的敏感性:抑菌圈直径为15mm,表明病原微生物对青霉素表现为低敏感。
2. 病原微生物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抑菌圈直径为20mm,表明病原微生物对头孢菌素表现为中敏感。
3. 病原微生物对喹诺酮类的敏感性:抑菌圈直径为25mm,表明病原微生物对喹诺酮类表现为高敏感。
4. 病原微生物对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抑菌圈直径为10mm,表明病原微生物对氨基糖苷类表现为不敏感。
六、实验结论根据病原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病原微生物对青霉素表现为低敏感,对头孢菌素表现为中敏感,对喹诺酮类表现为高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表现为不敏感。
临床治疗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可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篇一:药敏试验报告药敏试验报告(琼脂稀释法)一、实验目的检测载铜离子土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与试剂材料:平板,锥形瓶,10mLep管等;试剂:载铜离子土,沙门氏菌,琼脂平板计数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硫酸(1%),氯钡(0.25%)。
四、实验方法1配制琼脂平板计数培养基,按配方配制300mL,mh肉汤培养基100mL,待高压;2高压灭菌平板,锥形瓶,10mLep管等;3沙门氏菌扩大培养:10mlep管中加入4mlmh肉汤培养基,4ul 菌液,放置摇床37℃,220rpm过夜培养;4麦氏比浊管0.5的制备:0.25%氯化钡0.1ml,1%硫酸4.9ml。
8(即细菌的近似浓度为×10/ml)5将扩大培养的沙门氏菌调制0.5麦氏比浊度后,再稀释100倍备用;(每组做三个重复,16-24h后观察结果)五、实验结果实验组1、2以及对照组平板中,肉眼可见针尖状半透明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下形态为红色短杆状,初步断定为沙门氏菌;实验组3、4、5未见菌落,涂片染色后,镜下也未观察到细菌。
六、结论载铜离子土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g/L。
篇二:001-药物敏感试验抗菌药物实验方法――药敏试验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不少耐药菌株可耐受多种抗生素。
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使抗菌药的疗效降低,疗程延长,死亡率升高和治疗费用增加。
这不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耐药菌株可能会将耐药性基因由动物转移给人类,对人类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专家强调指出,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以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以充分发挥抗菌药疗效,并尽可能减少其不良影响。
目前由各种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给畜禽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阻碍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所以使用抗菌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成了畜禽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药敏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报告药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敏实验,了解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二、实验原理:药敏实验主要是通过将不同抗生素涂布在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观察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纸片扩散法、落法等。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的培养基制备好,将抗生素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
2.接种细菌:用接种环沾取待测试的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3.放置纸片:将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均匀地放置在培养基上。
4.培养:将试管倒置盖在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C下培养24小时。
5.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状况,例如菌落的大小、形态等。
四、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在平板上能够观察到不同的菌落,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等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对于敏感的细菌来说,抗生素会抑制其生长,菌落较小,或无法生长。
而对于耐药细菌来说,由于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菌落会较大,生长繁盛。
五、讨论与分析:本实验通过药敏实验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用于指导临床上的抗生素治疗。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不同的细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只是一种辅助参考的方法,最终的抗生素选择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药敏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临床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实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具体的抗生素治疗还需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
七、参考文献:无。
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药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引言: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
通过该实验,可以确定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药敏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选择需要测试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
2. 药物:选择需要测试的药物,如抗生素、抗菌药物等,并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配制。
3. 培养基: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琼脂、肉汤等,用于培养和生长细菌。
4. 培养皿:用于装载培养基和药物的培养皿,可以选择普通培养皿或96孔微孔板。
二、实验步骤:1. 制备细菌悬液:从预培养的细菌培养物中取出适量的细菌,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中,摇匀后得到细菌悬液。
2. 稀释细菌悬液:将细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以获得合适的菌液浓度,一般为0.5 McFarland浓度。
3. 涂布培养基:将稀释后的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可以使用无菌的玻璃棒或无菌的吸管进行涂布。
4. 药物斑点法:在涂布的培养基上滴加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形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斑点。
5. 培养:将涂布好药物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一般为18-24小时。
6. 结果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的情况,记录不同药物斑点周围的细菌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抗菌活性:根据不同药物斑点周围的细菌生长情况,可以判断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的抗菌活性。
若细菌周围无生长,则说明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若细菌周围有生长,则说明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的抗菌活性较差。
2. 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斑点的浓度,可以确定该药物对该细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是指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一般以药物斑点周围无细菌生长为标准。
3. 药物敏感性:根据最小抑菌浓度,可以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等级。
抗药敏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抗真菌药物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敏感性,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所研究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二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
一、实验结果1. 致病性外瓶霉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 二性霉素B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较低。
3. 伊曲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次之,MIC较二性霉素B略高。
4. 氟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较差,MIC较高。
5. 酮康唑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最差,MIC最高。
6. 5-氟胞嘧啶对各类外瓶霉的抑菌效果与氟康唑相似,MIC较高。
二、结论1. 二性霉素B是治疗致病性外瓶霉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伊曲康唑可作为二性霉素B的替代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3. 氟康唑和酮康唑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抑菌效果较差,不推荐作为首选药物。
4. 5-氟胞嘧啶可作为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替代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5.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6. 本实验结果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
7.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对致病性外瓶霉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8. 同时,应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应对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总之,本次实验结果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2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我国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13株皮炎外瓶霉、17株甄氏外瓶霉、13株丛梗孢外瓶霉、10株棘状外瓶霉及4株威尼克外瓶霉进行了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介绍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v
S
耐药 D1
中介 d2
敏感 抑菌圈直径(mm)
抑菌圈直径与MIC的关系
MIC (ug/ml)
>256 256 128 64 32 16 8 4 2 1 0.5 0.25 6 8 10 12 14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利福平,四环
预报用药(一)
测试药 性 • 四环素 菌名 推测其它药物的敏感
所有β-内酰胺类
• 苯唑西林 葡萄球菌
所有(除葡
萄球菌和不 动杆菌〕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红霉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G+球菌
罗红,克拉,阿奇 林可霉素
• 克林霉素 所有
预报用药(二)
测试药
性 • 氨苄西林 • 青霉素G • 头孢噻吩 罗 • 奈啶酸s 肠杆菌科 所有FQs 肠球菌 葡萄球菌 肠杆菌科 青霉素 氨苄,美洛,替卡 拉定,头孢氨苄,克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2)
葡萄球菌 苯唑,青霉素 红霉素类 克林,万古 氯霉素 肠球菌 青霉素,氨苄 万古霉素
庆大
一级 二级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3)
一级 素 二级 三级 平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青霉素 TMP/SMZ 头孢肤肟,噻肟 他啶,氯霉素 阿奇,头孢克罗
环丙,亚胺培南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红霉 TMP/SMZ 氧氟,四环素 万古霉素 氯霉素,利福
25 20 15 10 5 0 0 6 0 8 0 0 1 8 2 0 0 0 0 0 14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Ö ¾ Ò ú » ·± Ö ¾ ¶ (mm)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药物的药敏实验,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甲硝唑等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2. 实验菌株,选择不同类型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 实验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将不同药物浸润在纸片上,放置在含有不同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圈直径数据。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20mm;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18mm;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22mm;氯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15mm;甲硝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圈直径最大,达到25mm。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头孢菌素、氯霉素和甲硝唑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
这些数据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的药敏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实验结论:通过药敏实验的结果分析,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细菌的药敏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2. 实验结果应重复多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抗生素药物。
实验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样本量,对更多种类的细菌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以获取更加全面的药敏数据,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通过本次药敏实验,我们对不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临床药物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解读细菌学药敏检验报告
如何解读细菌学药敏检验报告(一)正常菌群与病原菌一、正常菌群的概念1、正常菌群: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寄居着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宿主无害而有益,这样的微生物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通称正常菌群。
2、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二、病原菌的分类1、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病原菌按致病性分类如下:致病菌致病菌(种类少,毒力强)条件致病菌(种类多并在不断增加,毒力弱)临床上常将病原菌和致病菌称谓混用。
但前者包含的范围显然较后者为广,或者可认为通常所说的致病菌是广义的概念。
三、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1、条件致病菌:某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样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这种特定的条件大致有以下几种: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2、菌群失调:是宿主部位正常菌群各类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3、条件致病菌的主要特点(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3)引起感染的对象是长期使用抗生素,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4、条件致病菌的几种身份(1)病原菌:会于宿主体内繁殖并侵入或破坏组织,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患者由这类菌引起感染,用细菌报告提示的抗生素治疗,疗效明显。
(2)定植菌:(定植:细菌或真菌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定居下来形成相对稳定的寄生状态,不会随外界机械冲击而完全离开原来寄居部位。
)会于体内繁殖但不会入侵或破坏组织的微生物。
以下现象提示报告的细菌为定植菌:① 用细菌报告提示的抗生素治疗,该菌消失,感染症状依然存在。
② 由于该菌泛耐药,临床凭经验联合用药,感染症状好转,但该菌依然存在。
(3)污染菌:留取标本过程中,污染了非感染部位的细菌。
按其治疗无效,多次送检可排除。
四、致病菌1、致病菌的概念:患者有典型的感染症状;随时可从其体内分离出特定的细菌;将细菌接种易感动物感染症状与人相同;从动物体内可分离出与人相同的细菌。
微生物实验七药物敏感试验
林标声
实验七 药物敏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圆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方法。 2、了解药敏试验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药敏纸片)贴在已 接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特定部位。药物借其 分子的扩散力向周围琼脂中扩散,形成了随着离 纸片距离加大,琼脂中的药物浓度逐渐减少的梯 度浓度。其纸片周围一定区域琼脂内的药物浓度 高于抑制待检菌所需浓度时,则该区域内细胞不 能生长,形成透明抑制圈。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 映待检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圈愈大,说 明该菌对此药物越敏感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埃希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抗菌药物纸片: 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土霉素、链霉 素等。 4.其他 无菌棉拭子、镊子、毫米尺、接 种环。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菌液制备 菌浓合适,一般为106 2.接种 细菌悬液制备后15min内接种至倒好的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中,接种量0.10.2mL。涂布均匀。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3.贴药敏纸片 涂布后的平板在室温下干燥3~5min,用纸片 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纸片贴于琼脂表面并轻压, 使纸片与琼脂表面完成接触。各纸片中心相距 应大于24mm,纸片贴上后就不能再移动位置。 4.培养 将平板倒置放入37℃培养箱培养,16~18h读取 结果。
五、实验结果
抗生素 青霉素 链霉素 土霉素 氯霉素 红霉素 抑菌圈大小(单位,mm)
量取不同药物的各抑菌圈大小,记录
六、思考题
1.圆纸片药敏试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2. 试述药敏试验的意义
试管法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试管法药敏试验实验报告1、药敏试验(AST):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2、NCCLS/CLS1: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3、多重耐药(MDRO):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 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一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敏感S: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常规用药时到达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5 倍以上。
耐药R: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到达的浓度。
中介1:被检菌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浓度,治疗效果不肯定。
剂量依耐性敏感SDD: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患者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如更高剂量或更频繁给药)。
现在我们来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一、报了一堆医院没有使用的药物,而医院使用的药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1、药敏试验是参照美国NCCL SICLS1 每年发布的标准执行,同时作为卫生部部颁标准执行。
2、细菌全自动分析仪的药敏组合是固定的。
3、提供药物种类的选择,某些细菌对某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则不需要做药敏试验。
4、试验的药物代表一类药,而不是一种药。
实验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实验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目的与意义: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出最有疗效的药物,用于临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学会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的方法,能更科学地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实验原理:通过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用药后,药物的扩散,使一定距离内的细菌在培养基上停止生长并且死亡,由此来判定一种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或抑菌作用的强度。
受到抑制形成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
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三角瓶、烧杯、量筒、天平、高压灭菌器、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棉绳、纱布、培养皿、微量移液器、涂布棒、药敏片、小镊子、酒精灯、尺子。
实验步骤:(一)制备琼脂培养基:(略)(二)抗菌药物圆纸片(药敏片)扩散试验:倾倒琼脂培养基,倾注平板时,厚度合适(约5-6mm),不可太薄,待培养基凝固时,取一菌种,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镊子将各种药敏片,分别贴于平板内并压实,各片距离要相等,每个平板上可放4-6片左右。
然后标号,于37℃培养箱中放置18-24h。
(三)实验结果观察:过夜培养后在纸片周围形成一个抑菌圈,测定抑菌环的直径,记录该菌对某一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请简要写出细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应注意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培养基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来配制,此外药物浓度、细菌浓度也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附: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牛肉膏5克,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磷酸氢二钾1克,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用0.1N氢氧化钠校PH至7.4-7.6,再加入10-15克琼脂加热溶解,装入三角瓶中,高压灭菌20分钟。
即可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
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
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
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
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
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2.2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百病消按其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
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实验操作方法
3.1 药敏片法
3.1.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致密,直接悬液法要把菌液浓度用生理盐水或PBS调到0.5个麦氏标准再涂布均匀。
)
3.1.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
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
为了使能准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皿培养基上;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可等距离贴若干片(外周一般可贴七片),每种药敏片的名称要记住。
3.1.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2 牛津杯法
3.2.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
3.2.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内径6nm、外径8nm、高10nm的圆形小管,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并在小管处标记各种药物名称。
每个平板可放4-6支小管。
待几分钟后,分别向各小管中滴加一定数量的各种药液,勿使其外溢。
置37℃培养8-18小时,观察结果。
3.2.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3 打孔法:
该法较简单,成本低,易操作,比较适用于商品药物的检测。
3.3.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
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
3.3.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为4毫米、孔径与孔距均为3毫米,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以防药液渗漏,影响结果)。
3.3.3 加样:按不同药液加样,样品加至满而不溢为止。
3.3.4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