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德惠市实验小学侯晓丽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认识角》《三角形的面积》《统计》三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一个好的导入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
案例一,购物找零。
老师拿出一张购物小票,上面写着某某商品的价格和学生付的钱数,让学生计算找零的金额。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可以复习加减法,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二,数学游戏。
老师设计一个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接力”、“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竞赛和合作。通过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三,数学故事。
老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例如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关于数学发现的故事等,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趣味。通过故事,学生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案例四,数学实验。
老师设计一个小型的数学实验,例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体积等,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数学知识的神奇和乐趣。
通过以上几个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导入不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老师
在设计导入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老师们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多尝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小学数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
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
案例介绍
在一所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张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一
支香蕉每天长半截,请问十天后,香蕉会长多长?”学生小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但是得到的答案与其他同学不同。本报告将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过程
小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把第一天的香蕉看作完整的,那么第二天长的是
原长度的一半,第三天是原长度的四分之一,以此类推。通过计算,小明得到了香蕉十天后还剩下原长度的1/1024。而其他同学得到的答案是原长度的1/2的10
次方,即原长度的1/1024。可以看出,小明的解答与其他同学不同。
结果分析
从小明的解题思路中可以看出,他采用了一个递推的方式来计算香蕉的长度。
而其他同学则采用了简单的等比数列的方法。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两种解法得到的结果是否都正确?
反思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小明的解答是正确的,他的解题思路
更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而其他同学的解答则局限于等比数列的计算方法,不能涵盖一些特殊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方法。
小结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应该多样化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鼓励,创造出更有趣、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已经逐渐从单纯的“运算”向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转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适应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数学
潜能,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迫切需要。本文将以某一小学数学课为例,对课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探讨。
一、课程设计
本堂课是关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主。在总体课程设
计上,整节课程采用了“启发探究”和“体验式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将课堂组织成了三
节不同形式的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具体内
容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组内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2. 教师演示示范,全面讲解知识点。
3. 小组合作实践,进行课堂练习、小游戏等活动。
总体来说,该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应有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化学
习的关注,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过程
在课堂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在灵活掌握教材知识
点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展
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
在第一节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解
决问题,以自己的语言和表述方式来描述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克服了踏
入怯场的心理。教师还细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前人的方法来发现,并肯定不同的思想方法。
在教师演示示范环节中,教师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注重情感的表达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导课的背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计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开头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像语文课、社会课导入那样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因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正是因为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才值得去探索、去研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导入一般是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来实现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但是,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正确利用,锦上添花;利用不当,适得其反。导课应该是简捷、现实、亲切、有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而我们有些课的导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1.繁琐。如一教师在上《人民币的认识》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导入情境,“小熊超市”。好多小动物购物,画面非常漂亮。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买什么呀?”“想不想当
售货员?”……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忙得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课堂黄金时间过去了,却还没有切入正题。看得出来,上课老师是精心设计的,课件也是精心制作的,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这么煞费苦心的设计、制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反思:情境导入的创设,要根据需要,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流于形式上的闹猛和新鲜,而冲淡教学主题,弱化教学重点,更不能让情境干扰研究。情境要有数学味,实实在在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案例分析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分析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以展示其教学策略和方法。
案例背景
该教学案例发生在一所城市小学的三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平均年龄为9岁,班级人数为30人。学生来自不同背景,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张老师拥有10年的教学经验,擅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内容
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3. 应用题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5分钟)
张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兴趣。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的问题,需要用到两位数的加
减法来解决。学生听完故事后,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好奇心。
自主学习环节(10分钟)
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题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课堂讲解环节(15分钟)
张老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她用生动的图片和实物道具,直观地展示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讲解过程中,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互动。
实践操作环节(10分钟)
张老师发放数学游戏道具,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环节(5分钟)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3篇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 3篇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反思:课堂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性.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鼓励并提倡的,但是,《课程标准》所指的“提倡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角度提出的.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常常会以算法的多少作为课堂教学好坏的一个指标,教学中教师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去计算,造成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提出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如在案例a1中,学生提出了想减算加,这样的算法根本就谈不上是一种算法,而是学生为了想出一种方法而生硬地来凑数的.如果此时教师的评价不注意其导向性,势必造成孩子们的误解,在上课时为了显示自己方法独特而思考,这种思考严重制约了思维的发展.而下面的案例就在评价的导向性上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师:“孩子们,你们经过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动了脑筋,特别是这种算法很独特,但它是笔算方法,没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快捷.所以我们在想算法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便于思考、便于理解、能提高运算速度的方法,好吗?”
这样的评价,不仅肯定了孩子们动脑筋思考的学习习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指出了在思考算法时的方法和方向,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案例b]:
三年级“时、分、秒”教学片断
师:“钟面上有几根针?”
生:“三根.”
师:“你真棒.钟面上有三根针.”
师:“最细的,走得最快的是什么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要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才能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怎么进行总结反思呢?以下小编为大家整整理了一些对《认识角》《三角形的面积》《统计》三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认识角》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_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案例_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及案例分析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决定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及案例分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及案例分析篇1:
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首先导入课程内容:开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如分梨,教师给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在讲解中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梨数量。“有4个梨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啪!”学生用两声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呢?”“啪!”掌声依然响亮。最后“只有一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表示。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了。这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半个梨子,孩子们有的画图,有的写字……当学生用已有的方式不能表示这个梨子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急不可待了,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及案例分析篇2:
教学一年级“第几”这一内容时,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饼,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早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故事到此我问“大家说那个人说的对不对呢﹖”学生异口同声的答:“不对?”“为什么不对呢﹖”有些学生能一下子想到答案,但有的学生却不大明白为什么,老师便能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认真学好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教学案例: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
加减法中经常会出现进位或退位的情况,他对此感到困惑。老师为了解决他的困惑,设计
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减法进退位规律
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加减法算式,并让学生观察计算过程。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加减法进退位的规律。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具体算式,分析进退位的原因和规律。
4.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和老师一起验证。
反思分析:
这个教学案例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
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加减法进退位的规律,而不
仅仅是死记硬背。教师提供了一些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
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该教学案例中给出的引导问题可能
过于宽泛,导致学生思路不够明确。需要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加减法中的
进位退位规律。在进行小组讨论时,需要设定明确的讨论问题,以保证讨论的深入和有效。教师在巩固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个教学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
果。
案例导入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案例导入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一、案例导入方法的概念及特点
案例导入方法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提供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中探究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导入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问题导向:案例导入方法强调问题与矛盾的存在,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综合应用:案例导入方法是将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
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3. 激发合作学习:案例导入方法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反思与总结:案例导入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反思与
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在引入分数
概念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蛋糕被分成若干份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每个份量的大小、分数的表示方式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并激发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面积问题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公园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尺寸,计算公园的面积。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复杂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由数字组成的数阵案例,让学生观察数字
之间的规律,并利用推理思维完成数阵的填充。
三、案例导入方法的教学步骤
1. 提出问题: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他的父母很着急,找到了数学老师进行诊断和辅导。老师发现小明在数学课上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导致不能正确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小明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分析一:教师的诊断
教师首先进行了小明数学知识点的测评,发现小明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能力上存在严重的薄弱环节。比如小明对于加减法的运用还不熟练,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对于数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比较差,遇到较为复杂的题目就会感到困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诊断:1)老师通过观察小明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发现他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2)请小明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测验,结果不容乐观;3)教师与小明交流,发现小明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兴趣,对数学题目的解决方法也比较局限。通过这些诊断,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小明的数学学习问题所在,为接下来的辅导提供了方向。
分析二:解决方案
针对小明数学学习的薄弱点,教师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2)深化数学概念,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3)增加数学练习量,提高数学计算能力;4)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解决方案,教师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小明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
分析三:执行方案
在教师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执行方案至关重要。教师在执行方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1)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并配以生动的故事和实际例子吸引学生;2)在课后布置丰富多样的数学练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增加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交流;4)在家长会上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也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共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通过这些执行方案,教师希望可以帮助小明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分析【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
从导入的定义与重要性、导入的方式与方法、导入的示范与实践、导
入的评价与改进以及导入的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导
入环节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文章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实践意义和优化方向,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导入艺术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导入,艺术分析,定义,重要性,方式,方法,示范,实践,评价,改进,案例分析,重要性,实践意义,优化方向
1. 引言
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是教师在开始新课时,为学生打开
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环节。导入的艺术在于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顺利过渡
到新知识的学习。导入的艺术分析,旨在揭示导入环节的关键作用和
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导入。
导入不仅是引入新知识的前奏,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契机。通过设计巧妙的引子、趣味性的故事或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的方式与方法包括了多种形式,如引言讲解、图像展示、游戏互动等。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合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导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艺术化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
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以一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与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教学案例描述
某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
具体内容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份水果,然后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水果多,哪
个小组的水果少。通过这个活动,老师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比”的概念,理解大小关
系。
分析
这个教学案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其优点和可取之处。该活动能够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比较中理解,“比”的概念。这个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
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在逐渐形成逻辑思维的阶段,通过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
维和比较能力。该案例也是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展开的,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
精神。
这个教学案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案例较为单一,只涉及到了“比”的概念,而
未能够将“比”融入到更广泛的背景中。这个活动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可能导致部分学
生对活动缺乏兴趣,无法积极参与进来。该案例在评价方面不够全面,只是简单地比较多少,未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进行更深入的评价。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教
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
第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分析与反思
张琳
一、导课的背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计一个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开头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局限性,使它不可能像语文课、社会课导入那样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因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正是因为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才值得去探索、去研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导入一般是通过一些教学情境来实现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但是,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正确利用,锦上添花;利用不当,适得其反。导课应该是简捷、现实、亲切、有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而我们有些课的导入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1.繁琐。如一教师在上《人民币的认识》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导入情境,“小熊超市”。好多小动物购物,画面非常漂亮。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买什么呀?”“想不想当售货员?”……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忙得不亦乐乎。十几分钟的课堂黄金时间过去了,却还没有切入正题。看得出来,上课老师是精心设计的,课件也是精心制作的,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这么煞费苦心的设计、制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反思:情境导入的创设,要根据需要,切不可为了情境而情境,流于形式上的闹猛和新鲜,而冲淡教学主题,弱化教学重点,更不能让情境干扰学习。情境要有数学味,实实在在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2.烦闷。课伊始,是孩子们精神最饱满、精力最充沛的时光,也是最能接受知识的时机。而有些老师却不善于把握这样的大好时机。一上课,“同学们,我们先来做几道题,看看大家前面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几道三四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唉,又是这样。孩子们象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提不起精神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了。
反思:课的开始如果没有利用有效的情境活动,明显是苍白无味,“有课无导”怎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三、精实巧的导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教师该进行怎样的课堂导入呢?愚以为须因课而异,做到“直白、有趣、快乐、悬疑”。
例如:直白即开门见山,能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案例:《年、月、日》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生6:我还知道31天的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
生7:我妈妈告诉我,2月有些特殊。
……
反思:开门见山法直接明了,节省时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和连接,就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也就是学生非课堂教学的,生活中固有的知识起点作引子,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
总之,课头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整节课的学习,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中的催化剂。以上案例证实了这一点。课头导入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头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并在内容上切人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就能给学生以足够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所希望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作些积极有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