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图》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第三章分别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
而本节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以及流动镶嵌模型三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展示了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及结论,使学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主动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 对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生刚步入高一,学习积极性高,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也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又往往具有盲目性,对探索科学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1)简述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科学思维:(1)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尝试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2)能够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类和比较。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1)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选择合适的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3)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4、社会责任:(1)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进展。
(2)形成正确的态度看待克隆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身体的结构》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述
让学生围绕观察和体验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 要形式,借用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课的开始以做个简单相反动作的游戏,让 学生了解自己人体外形组成。问学生刚才游戏中有哪些
气泡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用视频展示气泡图,用视 频展示气泡图,既直观又便于学生比较发现,在不同活 动中人体某器官的作用是相同的,以达到人体按功能划 分的教学目的。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探究,知道人的身体 从外形上看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把新知 进行了梳理。 五、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气泡图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 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和解决问题的本质。以科学概念为主线,更容易达成三
维目标。我们的课堂探究活动是在建立科学概念过程中
展开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
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
教法:自主、合作交流。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
了三个部分。一、巧设疑问,导入新课;二、多种方法, 教学策略选
来会怎样》、《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察身体内部器官。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
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工作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
教学目标 构划分方法。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3. 《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教学题目: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材名称: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一、教材分析:1. 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还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细胞壁。
2. 内容标准《课标20H 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题中提出以下要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提高逻辑 思维能力。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观察识图、空间思维和语言 表达能力通过认识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观察、比较和归纳异同点,认识动植物细胞形态 结构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认同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三、评价任务1.通过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能够学会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检测U 标1) 通过观察制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单元第3章第1节的内容,属于 《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动植物细胞 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本节课是让学生 通过模仿、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发现不同类型的动植物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点,属于 生物实验教学领域,本节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起点,还是学生学习细胞分 化形成组织、生物体的组成等的基础,也为形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学会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进行实验的必备素。
2.3. 4. 2.的临时装片,能够识别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检测U标2)通过按照生物学绘图法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够完成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图的绘制。
北师大版《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
6.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全书的基础。
因为细胞是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生命的生理、行为特点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特殊结构基础之上的。
所以理解细胞不同于一般非生命结构的特点就是本节最首要的教学重点。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本章将重点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特性。
物质透过膜的方式将在第三章中以水代谢和矿质代谢为例详细分析。
细胞器部分将重点学习质体和线粒体,并在第三章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详细分析其结构和功能。
核糖体的功能将在第六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部分进一步阐明。
细胞内的中心体将在细胞增殖部分介绍。
液泡的功能在细胞渗透作用吸水部分有所体现。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理解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以及细胞的整体性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知识。
如果对细胞内的膜体系进行简单介绍,将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细胞这一有机整体在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性。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3课时《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3课时教学设计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1. 本课时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知识,使用选择结构实现简单算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选择恰当的分支语句实现程序设计。
2. 本课时对应的学业要求A4: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6 :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
(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A10: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计算思维)A11: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思维)3. 本课时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时将带领学生学习“选择结构”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选择结构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之后学习循环结构打下基础。
本课时继续围绕项目学习完成教学,以小组自主开展项目活动、协作完成项目方案、最终实现项目实施为根本。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本课时对应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在解决项目问题时,选择恰当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将数据和信息的特征,灵活的运用到项目设计中;关注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节点;有意识的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计算思维: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完成项目活动;运用选择结构设计项目方案,运用单分支if 语句、双分支if...else...语句、 if...elif...else 语句完成项目实施。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针对“设计购买学习用品的最佳方案”,运用数字化学习的相关知识,完成项目活动;关注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使用更多元化更创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信息社会责任:在进行项目活动时,保护好自己的项目成果,也不抄袭和泄露他人的项目方案。
信息活动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正视网络、不可过度依赖和沉溺。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7课《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第7课《分支结构》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要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能分析简单算法的执行过程与结果。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算法的控制结构》第2课。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分支结构,了解其特点是依据条件选择执行路径,能够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并通过程序验证。
分支结构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顺序结构的深化认识,又是双分支结构的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思想,了解分支结构流程图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的分支结构,掌握分支结构的特点。
(知识)2.学会用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算法,能通过程序算法验证分支结构。
(能力)3.通过分支结构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素养)重点:分支结构的理解认识与算法设计思维。
难点:分支结构的应用与判断条件的设立。
【核心素养指向】计算思维: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能对简单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制订简单的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运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学习资源,开展数字化探究和创新活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流程图的表示方法,了解了顺序结构,而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问题出发,以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验证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分支结构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构想】1.整体设想本节课整体上是以理解分支结构的三个环节展开,包括认识分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用算法验证分支结构。
第一环节认识分支结构: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案例举一反三,归纳总结分支结构的自然语言描述方式;第二环节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以生活中前往游乐园游玩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生自学微视频,认识分支结构的符号组成及含义,体会分支结构流程图绘制方法,并实践组合成“过红绿灯”流程图;第三环节用算法验证分支结构:通过乘车前往游乐园过程中能否免票这一真实情境,尝试将流程图与程序对比,运用程序来验证分支结构的条件是否正确,在程序验证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后尝试在已有程序基础上进行拓展,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判断条件下可选择不同执行路径。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3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安徽淮南龙湖中学郁洪涛一、教学目标1.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
3.说出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识别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难点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回忆并思考一下:生物材料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看清细胞?把一片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吗?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哪几种类型?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和识别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了。
构成动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板书:思考、回答,思维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要观察人和动物细胞,要先制作人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活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首先我们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介绍实验目的和材料用具。
明确实验目的,查看本组的实验材料和器具是否齐全。
步骤演示:(1)擦:区别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擦拭方法。
注意:载玻片和盖玻片都是易碎品,擦拭时要防止扎伤手指。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讨论:制作人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什么不能用清水,而要用生理盐水?(3)刮: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注意:消毒和卫生。
(4)涂: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注意:涂抹均匀,防止细胞重叠。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在液滴上。
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组织结构图的制作》教学设计
《组织结构图的制作》教学设计作者:刘敏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56-01一、授课标题:组织结构图的制作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组织结构图的制作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展示、勇于尝试、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唤起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培养他们乐学、好学的情感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组织结构图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对象分析:授课对象是机电专业的中职学生,起点是初中毕业,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Word2003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授课、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辅以启发式、举例对比、演示法进行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对旧知识的回顾。
六、课时:2学时七、教具准备:计算机实操训练教室八、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中文版Word2003的使用”的补充知识。
九、教学过程:★【课前准备】(4分钟)1.将学生按学生的层次均衡搭配分成四个小组并设组长一名。
2.让学生检查计算机能否正常运行,为教学做好准备。
★【课堂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课堂秩序井井有条,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新课引入】(4分钟)展示一份有关某单位部门人事的隶属关系的组织结构图和一份只有文字叙述该内容的文档。
讨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明确关系,承担责任,让人一目了然呢?(师生互动讨论)★【新课讲授】(40分钟)任务一:如何找到“组织结构图”工具栏?(7分钟)(1)打开Word2003→“插入(I)”菜单→“图片(P)”子菜单→“组织结构图(O)”:(2)【提问】若没有,该怎么办?★【提示讨论】同学们在学习Windows时,要玩纸牌游戏,老师没安装,你们是怎样做的?★【给出正确答案】(3)组织学生观察“组织结构图”工具栏的庐山真面目★【结论】分门别类的菜单项和一目了然的快捷按钮。
科学《地球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2篇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篇)2.2地球的结构(第一篇)与研讨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让小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自主探究4个活动,帮助学生对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充分准备。
3.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3个研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容。
当学生能够运用前面了解到的现象来支持自己的答案或观点时,说明他们对地壳运动有了充分的理解。
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2.拓展:地壳运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那么,它们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设计2.2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本课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在教学时,首先展示了一个岩浆涌动的火山口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无限猜测与遐想,此时提问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并且与前面的学习内容建立起联系,体现了单元内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
然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安排了4个活动,分别是整体认识地球结构、具体了解地壳的组成、了解地壳的运动和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帮助学生对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最后,通过对3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容,既丰富和完善了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实践能力。
第二篇课题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1.说出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信息技术(3年级上册)教案+单元思维导图
师:现在小组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师: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分工,成员之间互帮互助。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合作成果?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请你们小组。
三、总结
师: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大世界
信息技术的运用 从古至今的发展
教后反思
[分层作业设计]
第三单元键盘的基本操作是学生继续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基础,在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紧密,系统性、综合性较强,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和梳理总结,务必使学生完整地学习和感受。
第四单元互联网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计算机网络,学习本单元要注重引导学生做一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第一单元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信息技术大世界”、“走进计算机乐园”两课,本单元要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组成部分并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
第二单元为鼠标的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小小鼠标动起来”、“一起玩转小鼠标”两课,本单元主要是以趣味游戏为依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知鼠标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资料
链接
阅读计算机相关书籍。
学生学习活动导学设计
(第1课时)
课
时
目
标
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习内容
及时间
学生活动设计
(含练习设计)
教师引导设计
复备
课前三分钟
一、引入
(5分钟)
二、新课教学
(30分钟)
学生课前三分钟展示
课后查看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1.1.2《程序框图与算法基本逻辑结构-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教案设计
《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按课标要求,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二、教材分析:《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节《算法与程序框图》的内容,本节设计为4课时,今天所授内容为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这对高中学习算法提出了要求,也决定了高中算法学习的范围,即不仅掌握算法的概念,认识算法基本逻辑结构,还必须学习计算机能执行的算法程序,能用程序表达算法.三、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学生在本章第一节已经了解了一些算法的基本思想,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基础;从能力上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思维比较活跃但缺乏严谨性.因此,在设计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掌握各种图形符号的功能.(2)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能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程序框图的各个符号的功能,培养学生对图形符号语言和数学文字语言的转化能力.(2)学生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动手,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体会程序框图表达算法的准确与简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图形符号的功能以及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难点:对顺序结构的概念的理解,用程序框图表示顺序结构.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螺旋推进、激趣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七、教学流程: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时,算法的逻辑结构展现得非常清楚,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并引出本节课的第三个内容:顺序结构.习例讲解例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解析: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三角形三边长a,b,c;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计算;第四步,输出S.程序框图:学生在学习了顺序结构的基础,教师通过此例题演示将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改写成程序框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简单程序框图画法,并通过练习进行模仿.a b cp2++=s p(p-a)(p-b)(p-c)=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面积,并画出程序框图表示.激趣探究趣味实验:有一杯饮料A和一杯清水B,如何快速交换两杯中的液体呢?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教师提前隐藏了空杯X,教师让学生先行回答,可能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或者学生不知所措,然后教师拿出空杯开始实验演示.实验的引入,为例3的讲解作铺垫;同时,也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看待问题.合作讨论例3.已知两个变量A和B的值,试设计一个交换这两个变量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验结论,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例3,先讨论出来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小组成果,即具体的算法步骤和程序框图,教师进行点评.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A、B;第二步,令X=A;第三步,令A=B;第四步,令B=X;第五步,输出A、B.程序框图:通过兴趣实验,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直观形象,使本节课达到高潮;也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3.写出下列算法的功能:(1)图(1)中算法的功能(a>0,b>0)______; (2)图(2)中算法的功能是____________.练习3的选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结总结让学生谈收获做总结,最后由教师做补充完善.一、程序框图及基本图形符号;二、三种逻辑结构及顺序结构;三、程序框图的画法.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程序框图和顺序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总结的能力.布置作业1.书面作业:(1)已知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之间的关系为F=1.8C+32.设计一个由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2)已知变量A、B、C的值,试设计一个算法程序框图,使得A为B的值,B为C的值,C为A的值.(3)课本P20,B组1题.作业题目的选取与课堂例题联系紧密,且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八、板书设计:九、教学预想:本节课采用的是情景导入式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参与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程序框图概念、各种图形符号的名称和功能及三种逻辑结构后,结合上一节课用语言文字表示算法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框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兴趣实验,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直观形象,使本节课达到高潮.本节课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整节课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交流讨论发言,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中小学《我爱学语文》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我爱学语文》第一章:汉字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二、教学重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汉字的演变过程。
2. 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汉字演变图。
3. 汉字笔画和结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内容: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汉字,体会汉字的美感。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汉字的书写,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强调汉字的重要性和学习汉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汉字,试着分析其结构和笔画。
《我爱学语文》第二章:词语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构成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
二、教学重点:1. 词语的构成和分类。
2. 词语的基本用法。
三、教学难点:1. 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词语分类和用法的示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词语,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奥秘。
2. 新课内容:讲解词语的构成和分类,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和运用词语,体会词语的魅力。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词语的搭配和运用,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强调词语的重要性和学习词语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试着用学到的词语造句,并与家人分享。
《我爱学语文》第三章:句子的魔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句子的结构和种类。
2. 培养学生对句子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表达和运用。
二、教学重点:1. 句子的结构和种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活动意图说明:本活动设计利用学生探究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推理,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在总结长方体特征后,教师直接指出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然后说出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环节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3
1、基本练习:P3练习一第2题“观察图例,回答问题”
(1)哪个是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3)长方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完全相同
吗?
2、课件出示:练习一第3题
3、课件出示:
如果这是一个长方体礼品盒,营业员准备用红丝带包扎一下(如图),打结处用去了20厘米红丝带。
请问一共用去了多少红丝带?
4、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说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有什么体会?学生活动3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
7.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图》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结构图》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结构图,教学设计,课件,资料,,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结构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知识结构图,能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②过程与方法掌握结构图的画法;能画出常见的简单结构图;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并能画组织结构图;体会结构图在整理资料信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结构图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体会结构图在揭示事物联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结构图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三、教学基本流程1、回顾有关流程图的概念
回顾上节课学过的流程图的定义、表示和作用。
联系流程图的有关知识,建立问题情景。
复习流程图定义:表示一系列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顺序的框图称为流程图。
2、对较实例,引入知识结构图的概念
提问:让学生观察选修1-2的目录结构图,它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体会结构图图中含从属关系时的外在特征。
类型1:知识结构图
例1:在数系中,实数、有理数、整数之间的成分关系,可以用下面框图描述:
例2:对代数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动手画一画:
设计一个结构图,写出《数学3(必修)》第二章统计的知识结
分析:《数学3(必修)》第二章统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对总体作出估计,具体内容又分三部分:
“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
“分析”-------可以从样本分布、样本特征数和相关关系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估计”-------根据对样本的分析,推测或预估总体的特征。
解:《数学3(必修)》第二章统计的知识结构图可以用下面图来表示:
3、观察几个知识结构图,归纳结构图特征及画结构图要点
师引导学生总结:画框图与画流程图一样,首先要确定组成结构图的基本要素然后通过连线来标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构图一般由构成系统的若干要素和表达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连线(或方向箭头)构成。
连线通常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方向箭头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要素的从属关系或逻辑的先后关系。
从属关系一般有“上位”、“下位”
结构图:表示一个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组成结构的框图叫做结构图。
4、由实例引入组织结构图概念
结构图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组织或部门的构成。
组织结构图一般呈“树”形结构。
这种图直观。
容易理解,被应用于很多领域。
类型二:组织结构
例3:某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总经理之下设执行经理、人事经理
和财务经理。
执行经理领导生产经理、工程经理、品质管理经理和物料经理。
生产经理领导线长,工程经理领导工程师,工程师管理技术员,物料经理领导计划员和仓库管理员。
分析:必须理清层次,要分清几部分是并列关系还是上下层关系。
解:根据上述的描述,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框图表示这家公司的组织结构:
试一试:要求画出高二(3)或(4)班的班委会组织结构图和我校区的行政管理结构图。
你能不能再画几个生活中熟悉的组织结构图?
5、类型三:其他结构图
除了表达知识结构图和组织结构,结构图还广泛运用于其他情形,是人们有条理的思考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角度来理解数列,用结构图表示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类比函数,以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也可以类比实数,用运算的角度认识数列;也可以通过特殊化,得到两类特殊的数列---等差和等比数列,进而与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做类比。
而这两种又是函数的特殊化;还可以由数列推广到函数列
……
6、介绍结构图作为一种思考和交流工具的应用
7、课堂练习:
⑴、请大家画出《数学选修1-2》中第五章“推理与证明”的知识结构图。
⑴、课本第73页习题1第1,2题8、小结本节课要点:
一个概念:结构图;
两种关系:从属关系或逻辑先后关系三个类别:知识、组织和其它结构图四项技能:看、读、写、说
板书:
9、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第3,4题。
四、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构图,让学生参与、动手,深切绘制结构图的完整过程,及结构图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3、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有时通过对一个细节的改进处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别甚大,一种沉默,无语,等待教师给答案。
一种动脑、动手,忙的热火朝天。
学生因获得数学知识而提升,我因获得教学上的经验而得到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需要反复琢磨,不能认为学生思维和教师一样,忽视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特点,否则会造成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思维错位或脱节。
附:幻灯片图示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