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学案含答案整理好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318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18 郑伯克段于鄢一、读准字音共.叔段( ) 遂恶.之( ) 亟.请( )虢.叔( ) 不义不暱.( ) 缮.甲兵( )具卒乘.( ) 泄.泄( ) 施.及( )廪.延( ) 百雉.( ) 自毙.( )繄.我独无( )[答案]gōng wùqìguónìshàn shèng yìyìlǐn zhìbìyī二、辨别通假1.佗邑唯命( )2.谓之京城大叔(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姜氏欲之,焉辟害( )5.无庸,将自及( )6.遂寘姜氏于城颍( )7.若阙地及泉( )8.永锡尔类( )[答案] 1.“佗”通“他”,别的 2.“大”通“太” 3.“参”通“三” 4.“辟”通“避” 5.“庸”通“用” 6.“寘”通“置”,安置7.“阙”通“掘”8.“锡”通“赐”三、一词多义1.焉⎩⎪⎨⎪⎧姜氏欲之,焉辟害 ( )虢叔死焉 ( )君何患焉 ( )2.鄙⎩⎪⎨⎪⎧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 )孔子鄙其小器 ( )3.兵⎩⎪⎨⎪⎧缮甲兵,具卒乘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4.乘⎩⎪⎨⎪⎧缮甲兵,具卒乘 (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 )[答案] 1.疑问代词,怎么 兼词,在哪里 疑问语气词,呢 2.名词,边邑 形容词,鄙陋。
指目光短浅 形容词,轻贱 动词,鄙薄,轻视 3.名词,兵器 名词,军队,士兵4.shèng,名词,战车 shèng,数词,“四”的代称 shèng,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chéng,动词,顺应,顺着 chéng,动词,冒着,顶着四、词类活用1.故名.曰寤生 ( )_________ 2.今京不度.( )_________ 3.隧.而相见 ( )_________ 4.段不弟.,故不言弟 ( )_________ 5.公入而赋.( )_________ 6.惊.姜氏 ( )_________ 7.无生.民心 ( )_________ 8.爱共叔段,欲立.之 ( )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取名 2.名词用作动词 合乎法度 3.名词用作动词 挖地道 4.名词用作动词,合乎做弟弟的道理 5.名词用作动词 赋诗 6.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惊 7.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产生 8.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立五、古今异义1.至于..廪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郑伯克段于鄢_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选修 春秋笔法 郑伯克段于鄢 学案 实用详细带答案
郑伯克段于鄢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
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
寤,通“啎”,逆,倒着。
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
遂,连词,因而。
恶,厌恶。
爱:喜欢,喜爱。
亟(qì):。
亟,屡次。
于,介词,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公都不答应。
2.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
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
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大,同“太”。
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
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
祭:特殊读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75年。
以下是我对郑伯克段于鄢事件的知识点归纳:1.事件发生背景:郑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郑武公因为信任鄢人而连续任用鄢人,引起了郑国内部其他大臣的不满。
2.伯克段的身份:伯克段是郑国大夫的称号,是贵族间官职的一种。
伯克段是郑武公的庶兄,也是郑国的重要大臣之一3.鄢国:鄢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郑武公因为喜欢鄢国人,任用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
4.郑伯克段的政治野心:伯克段在郑国内部力量斗争中展示了他的政治野心,他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6.伯克段的行动:伯克段通过收买郑国内一些大臣,影响郑武公的决策,并通过掌握军队的力量来威胁其他的贵族。
7.鄢国的争议:伯克段大量任用来自鄢国的官员,这引发了其他贵族的不满。
其他官员认为鄢国人没有忠诚于郑国,他们的任用只会削弱郑国的实力。
8.郑庄公的出现:鄢国的统治者鄢庄公闻讯后,前来郑国探望郑庄公,并向他诉说了鄢国人在郑国的困境。
9.鄢国官员被贬:在郑庄公的指示下,郑国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贬到了轻官职位或直接免职,削弱了伯克段的势力。
10.改变权力格局:由于这一事件,郑国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伯克段的势力受到了削弱,其他贵族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11.郑庄公的派系:郑庄公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派系取得了胜利。
郑庄公最终结束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2.影响: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对郑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一事件,贵族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私心。
总结: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斗争事件,它揭示了权力之争背后的利益纠葛和政治动机。
这个事件也表明,贵族统治下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纷争和权力斗争,也凸显了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郑伯克段于鄢》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 18.郑伯克段于鄢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的:1.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2.把握文章的情节构造,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 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2.把握文章的情节构造,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1.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文体知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
作者擅长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擅长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课文背景: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权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稳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正字音寤〔〕生遂恶〔〕之亟〔〕请于巌〔〕邑虢〔〕叔佗〔〕邑祭〔〕仲百雉〔〕参国之一〔〕廪延〔〕遗〔〕之其乐泄泄〔〕施〔〕及不匮〔〕四、通假字:大叔佗邑辟害无庸寘姜氏于城颖阙地及泉第 - 1 - 页永锡尔类五、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夫人将启.之。
4、段不弟.,故不言弟5、假设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六、一词多义1虚词〔1〕焉:A姜氏欲之,焉辟害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C君何患焉焉D心不在焉〔2〕为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B为人所讥C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418 郑伯克段于鄢(时间: 45 分钟 满分: 60 分 )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分) A .寤.生 ( w ù) 亟.请( q ì) 虢.叔(ɡu ó) 不义不暱.( n ì) B . 遗.之( w èi ) 祭.仲 ( zh ài ) 泄.泄 ( xi è) 具卒乘.( ch én ɡ) C . 恶.之( w ù) 百雉.( zh ì) 繄.( y ī) 共.叔段 ( ɡō n)ɡ D .施.及 ( y ì) 城颍.( y ǐ n ɡ) 荥.阳(x ín ɡ) 克段于鄢.( y ān ) 解析 B 项“泄”应读“ y ì”,“乘”应读“ sh è n ɡ”。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给,替。
B .请以遗.之 遗:赠送。
C .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D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解析 A 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
答案 A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分) A .请以.遗之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 .伐京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 B 项连词,表目的,“来”。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把”。
答案 B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分) 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 作动词,符合法度。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 项名词作动词, 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4)(4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 分) 例句:姜氏何厌之有解析B 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A 项①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句;C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D 项①被动句,②判断句。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靠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那个地址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顺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定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知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然自取衰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情形,必然会自己塌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塌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欢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精编版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梳理学案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梳理学案语文学案序号 89__ 高二年级 4班教师:李卉学生: _____ 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梳理系列之《郑伯克段于鄢》【学习目标】1、梳理《郑伯克段于鄢》知识,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为主,词类活用为重点。
2、巩固基础知识,为文言文的知识迁移作准备。
【学习重难点】梳理《郑伯克段于鄢》知识,以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为主,词类活用为重点。
巩固基础知识,为文言文的知识迁移作准备。
【学习过程】一、重点实词1、庄公寤.生2、遂恶.之3、亟.请于武公4、子姑.待之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6、具.卒乘7、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8、不言出奔,难.之也。
9、请以遗.之10、施.及庄公 11、君何患.焉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2.故名.曰寤生3.今京不度.,非制.也。
4.有献.于公5.隧.而相见。
6.公入而赋.三、一词多义1、克(1)郑伯克段于鄢(2)克勤克俭2、于(《名师面对面》第79页)(1)郑伯克段于鄢(2)郑武公娶于申(3)亟请于武公。
(4)遂寘姜氏于城颖。
(5)段入于鄢。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3、之(《名师面对面》第85页)(1)何厌之有(2)其是之谓乎4、与(1)欲呼张良与俱去(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3)方山子傥见之与?四、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义不暱,厚将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总结习题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动词 今京不度:度, 多行不义必自毙:义, 2. 动词用如名词 有献于公:献, 3. 使动用法 惊 姜 氏:惊,
隧而相见:隧, 公赐之食:食, 无生民心:生,
四、双宾语
谓之京城大叔 直接宾语: 不如早为之所 直接宾语: 公赐之食
间接宾语: 间接宾语:
(《庄子·秋水》)
(3)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赋》)
(2)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3)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陶潜《归去来兮辞》)
3.
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
而誓之曰 说 明:
3.
(1)
①
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②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③
君何患焉!
(《郑伯克段于鄢》)
(2)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亟请于武公 正常语序: 有献于公 正常语序:
君何患焉 正常语序: 其是之谓乎 正常语序:
完整表述: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完整表述: 请以遗之 完整表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七、非支式
夫人将启之 说 明:
八、本文重点词——□焉
1.
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
2.
(1)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韩愈《师说》)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郑伯克段于鄢( ) 遂恶( )之 为( )之请制 祭( )仲曰 不如早为( )之所 缮( )甲兵 遂置姜氏于城颍( ) 尔有母遗( ) 若阙( )地及泉 施( )及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班姓名
(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
1.庄公寤生。
寤,通“”,。
2.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9.无庸,将自及。
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
13.永锡尔类。
锡,通“”。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
生,用法,。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句
2.制,岩邑也。
句
3.郑武公娶于申。
句
4.亟请于武公。
句
5.有献于公。
句
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
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为: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
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
(六)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
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
(4)段入于鄢。
介词,(作用)。
2.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
(2)克勤克俭。
动词,。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
(七)古今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
今义:认为。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答案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
2.制,岩邑也。
判断句
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
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
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
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的同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
(六)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七)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