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检测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了治疗各种疾病和创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由于输血涉及到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接触,存在着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医生们在进行输血前往往会对受血者进行一系列的感染性指标的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HIV感染标志物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感染的受血者在接受输血之前必须接受HI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

这项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或者核酸进行。

如果受血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这个受血者是HIV感染者,他在接受输血时就可能会传染HIV给其他人。

临床意义:HIV是一种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一旦被感染,人体的免疫力将急剧下降,容易感染各种其他的疾病。

输血前的HIV感染标志物检测可以有效避免HIV通过输血传播。

2.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会导致丙型肝炎。

输血前的HCV标志物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或者RNA进行。

临床意义: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炎,如果患者长期未得到治疗,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输血前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以避免通过输血传播丙型肝炎。

4. 梅毒抗体检测梅毒是一种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输血前的梅毒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检测进行。

临床意义: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如果长期不得到治疗,会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甚至死亡。

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避免通过输血传播梅毒。

5. 梭菌毒素检测梭菌毒素是一种由厌氧梭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肠胃道感染,导致肠炎。

输血前的梭菌毒素检测通过采集粪便样本进行。

临床意义:如果接受输血的患者在体内携带有梭菌毒素,那么在输血后有可能会引起肠炎,严重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是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感染风险。

在进行输血前,对献
血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可以减少接收者暴露于潜在感染的风险,也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下面将介绍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物检测: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的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性传播或母婴传播。

输血前对献血者进
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如果献血者出现阳性,说明可能感染乙肝病毒,输血时需要
注意选择合适的血源,防止感染接收者。

3. 艾滋病毒(HIV)感染标志物检测:
艾滋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受损,造成人体易受感染。

检测献血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标
志物,包括HIV抗体和HIV核酸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艾滋病毒,不宜作为
血液供体。

5. 疟原虫检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献血前进行疟
原虫检测,可以排除可能感染疟疾的献血者,减少输血引起的感染风险。

7. 副丙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标志物检测:
副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一种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肝炎。

检测献血者的副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包括副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EV)和副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检测。

阳性结果表明献血者可能感染副丙型肝炎病毒,不适宜作为血液供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定量测定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定量测定

一、目的:规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的结果准确有效。

二、适用范围:在AutoLumo 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三、临床意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俗称艾滋病病毒,英文名称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是一种带有CD4表面抗原的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HIV通过大量、不断地复制与释放,导致T4淋巴细胞大量死亡,使人体内T4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感染者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免疫缺陷,降低或失去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临床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与肿瘤[1]。

有的发生神经系统病变或症状,可能与神经系统的机会性感染(弓形虫病、新隐球菌感染等)有关,同时可能是亲神经型HIV毒株的直接作用造成的。

最终,病人通常死于严重的感染和肿瘤[2]。

四、方法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进行检测。

以HIV抗原包被磁微粒,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IV抗原制备酶结合物,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催化发光底物发出光子,发光强度与HIV抗体的含量成正比。

五、标本的采集与处理5.1.采用正确医用技术收集血清样本(详见标准血液标本前处理流程)。

5. 2.样本中勿添加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5.3.样本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离心除去,并确定样本未变质方可使用。

5.4.样本处理、收集后在室温放置不可超过8小时;如果不在8小时内检测需将样本放置在2~8℃的冰箱中;若需48小时以上保存或运输,则应冻存于-20℃以下,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前恢复到室温,轻轻摇动混匀。

六、标本拒收标准1)严重溶血、脂血 2)标本标识不明七、仪器与材料7.1.仪器:适用于Lucy2、Lumo、AutoLumoA2000化学发光检测仪。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是一项常见且必要的医疗措施,能够解决一些严重的,伴随着贫血、出血性休克等疾病的问题。

然而,由于血液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组织,输血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输血后的感染。

因此,检测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血液中存在的感染源,防止输血后发生感染,并保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阳性意味着受血者感染了乙肝病毒,存在肝功能受损、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危害。

输血时,必须使用HBsAg阴性血液,避免感染的发生。

2. 丙肝病毒抗体(HCV-Ab):HCV-Ab阳性表示受血者被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输血时,如果受血者HCV-Ab阳性,则必须确认病毒负载情况,并从HCV-Ab阴性的献血者中选取血液输注。

3. 艾滋病毒抗体(HIV-Ab):HIV-Ab阳性意味着受血者感染了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输血时,必须使用HIV-Ab阴性血液,避免病毒的传播。

4. 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TP-Ab阳性说明受血者感染了梅毒螺旋体,梅毒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输血前必须进行TP-Ab检测,如果TP-Ab阳性,则不能进行输血。

5. 狂犬病毒抗体(RV-Ab):RV-Ab检测对于多次输血的受血者非常重要,如果RV-Ab 阳性,意味着受血者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狂犬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输血前必须进行RV-Ab检测,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6. 西尼罗河病毒抗体(WNV-Ab):WNV-Ab阳性表示受血者感染了西尼罗河病毒,这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病毒,可导致人类、马、鸟等动物感染,而且有时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输血前必须进行WNV-Ab检测,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8. 常规细菌培养:常规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细菌的存在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是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的检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健康管理。

常用检验项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情况。

2.尿常规检验:通过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尿液的各项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

3.血生化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情况。

4.电解质检验: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电解质的测定,可以获得血钠、血钾、血钙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情况。

5.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用于发现和诊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6.凝血功能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因子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用于发现和诊断患者的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倾向。

7.乙肝病毒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

8.HIV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测定,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HIV病毒,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患者的HIV感染。

9.癌症标志物检测: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并且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病情以及疗效。

10.扩展筛查: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潜在的遗传代谢病或染色体异常,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以避免发生严重的疾病或畸形。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实际临床上还需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不同的检验项目。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补充失血和纠正贫血。

但是,输血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不良事件。

为了减少输血的感染风险,医生们通常在输血前进行多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性的重要病毒之一,HBV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性血清学指标,是血液中HBV感染的最早同时也最常见的表现。

检测HBsAg可保证输血前没有携带HBV感染。

HBsAb是人体对HBV抗体的反应,临床意义在于:有称之为保护性抗体的功能,正常人血液中均有这种抗体,表明自身免疫针对HBV病毒的抵抗力已经形成,可以预防再次感染HBV。

HBcAb是HBV采血后形成的第一个标志性抗体,是乙肝感染者一直存在的唯一抗体,可以证明病毒是否进入过体内,HBcAb检测对于判断HBV感染的种类非常重要。

4. 乙肝核心突触蛋白抗体(anti-HBcIgM):anti-HBcIgM是HBV急性感染时产生的抗体,用于急性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判断。

5. 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丙肝是由HCV引起的肝炎,在世界范围内感染人数高达2300万以上。

检测Anti-HCV 可以有效地筛查携带HCV的人群,避免把带病毒的血液输给收到输血治疗的患者。

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人群十分重要的检查项目,检测Anti-HIV可以避免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输给收治医院的病人。

7. 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引起,该病在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检测TPAb 可以筛查出梅毒感染者。

8. 献血者自愿告知:除以上7项检测外,献血者自愿告知也十分重要,有关于旅居码头区域的信息、排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方面的关于过敏的信息、有无慢性病、在近期是否生病等等问题都需要献血者自愿在告知的时候进行说明。

HIV检测在艾滋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HIV检测在艾滋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185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影像与检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各种不良事件导致艾滋病的发生不断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2010年调查研究显示,HIV感染者达到1000万[1]。

这一数据表明,艾滋病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已到了十分严峻的形势。

因此,检测HIV特异性抗体,了解HIV感染情况,以便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1433例就诊人员进行HIV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1433例就诊人员为研究对象,男869例,女564例,年龄10~85岁,就诊人员包括流动人口477例,娱乐餐饮业服务人员202例,吸毒人员112例,自愿检测人员279例,暗娼69例,其他294例。

均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

1.2 方法1.2.1 试剂与设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H I V (1+2)初筛试剂进行初筛检测,出现阳性反应时对标本用E LI SA 进行复查。

仪器采用美国B IO -RA D MO D E L1575洗板机和680酶标仪及配套软件。

1.2.2 方法 抽取检测人员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按照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检测。

取ELISA试剂盒进行初筛检测,将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装有HIV1/2抗体检测板,用塑料吸管取70~90μL血清样本加入标本孔,20~30min观察结果。

初筛阳性者可用ELISA试剂盒再次进行复查,2次结果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时送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HIV。

2 结果2.1 HIV抗体阳性人群分布及检测情况1433例就诊患者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8例,检出率6.1%。

术前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术前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E 3 ] 周艳洁 , 龙桂芳 , 张新华 , 等. 广 西 南 宁 地 区地 中 海 贫 血 筛 查 结 果
分析 [ J ] . 中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 2 0 0 8 , 3 1 ( 9 ) : 1 0 2 l 一 1 0 2 2 . [ 4 ] 张新 华 , 周英杰 , 李平萍 , 等. 广 西 南 宁 市 农 村 育 龄 人 群 地 中 海 贫
基 因缺 失 或 者 发 生 点 突 变 。在 我 国 主要 是 东 南 亚 缺 失 型 地
f u t u r e h e a l t h b u r d e n a n d p o p u l a t i o n s c r e e n i n g [ J ] . J C l i n P a t h o l ,
I VS - 2 — 6 5 4 、 T AT Ab o x - 2 8 、 C D 1 7 、 C D2 6和 C D 7 I - 7 2最 为 常 见 。
在 本 研 究 中 上 述 五 种 突变 类 型 大 约 占 B地 贫 的 9 8 . 5 6 , 与 以 往大多数报道相符_ 8 伽0 t 地 贫 的分 子 基 础 则 是 a 2和 a 1珠 蛋 白
血筛 查 及 基 因 型 和 血 液 学 参 数 分 析 [ J 3 .中 华 流 行 病 学 杂 志 ,
2 0 06 , 2 7( 9 ): 7 6 9 — 7 7 2 .
E 5 3周 艳 洁 , 阮丽明 , 何桂琼 , 等. 探 讨 地 中 海 贫血 筛 查 方 案 及 南 宁 市 农 村 育 龄 人 群 基 因 型 分析 F J ] . 实用 预 防 医 学 , 2 0 0 8 , 1 5 ( 4 ) : 9 8 4 — 9 8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流感样症状等情况,为排除“窗口期”的可能,可 以进行HIV-1 P24抗原或HIV核酸检测,或2-3个月以 后再做抗体检测。 ➢ 筛查实验呈阳性发现反应,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查” 的报告,不能出阳性报告。
原有试剂+另一 种原理初筛试剂
样本 初筛检测 阳性反应
重复检测
选用初筛试剂 阴性反应 阴性报告
➢ 其可检测标本中针对HIV不同抗原的抗体,故被
用做确认试剂。
➢ 不同的研究机构有不同的判定标准
WB结果判定标准
组织
阳性
阴性
WHO
2 ENV+GAG+POL 无条带或只有P17
FDA(USA) CHINA
1 ENV + p24/p31
2ENV 或1 ENV+p24
无条带
无HIV-1特异性条 带
“不确定”(±):出现HIV-1特异性条带,但带型不足以
specific detection of
IgG 抗体 HIV-1
第二代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IgG抗体
IgG 抗体 HIV-1 / -2
第三代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IgM / IgG 抗体 HIV-1 / -2 / -O
均阳性反应
一阴一阳
均阴性反应
送确认
阴性报告
HIV抗体初筛检测流程图
快速诊断试剂:
➢ 采用乳胶凝集、免疫斑点和免疫层析三种
原理
➢ 快速、不需特殊仪器 ➢ 敏感度、特异度低于ELISA,且价格贵 ➢ 适用于血站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城市大医
院急诊手术前检查
➢ 快速诊断阳性结果还需经ELISA方法验证
HIV抗体确认
➢ 故诊断HIV感染多数时间用抗体检测诊断,极早期 (窗口期)用抗原检测。
HIV抗体诊断
目前临床上实际应用的是测定特异性 HIV抗体,包括初筛和确认实验。
一、检测试剂
筛查试剂必须是HIV-1/2混合型、经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临床评估质 量优良、在有效期内的试剂。
目前常用的筛查试剂有酶联免疫、颗粒凝集和 其它快速诊断试剂。采供血机构进行血液筛查 应采用酶联免疫试剂。
确认阳性,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共两次, 仍属可疑,判为阴性
HIV-1抗体特异带
env
gp160/gp120gp41
gag
p55、p24、p17 (或p18)
pol
p66(或p65)、p51、
p31
HIV-2抗体特异带
gp140/gp105、gp36, 也可为gp125/gp80、gp36
第四代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anti-p24 Ab
病毒裂解液 重组抗原合成肽
HIV-1 / -2 / -O anti-p24 抗体
IgM / IgG 抗体
HIV-1 / -2 / -O p24 抗原
Closing the window
HIV antigen
IgM ab
HIV检测及临床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艾滋病确认实验室
尚红
——HIV的发现
Montagnie (LAS) 1983. Science 220: 868-871 Gallo (HTLV) 1983. Science 220: 865-86 Levy (ARV) 1984. Science 225: 840-842
➢ 常用的确认实验方法是免疫印迹法(WB)。
➢ 免疫印迹试剂有HIV-1/2混合型和单一型。 一般先用HIV-1/2混合型试剂进行检测
蛋白印迹实验(WB)
——广泛使用的确认实验
➢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纯化的HIV蛋白抗原分
开后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标本中存在的HIV抗 体与条带上的抗原结合,再加入酶偶联的抗人 IgG抗体和底物,在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会出现 有色条带
1986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HIV
HIV-2 1986 西非
中国每年新发现的HIV/AIDS 病例数(1985~2002)
病例数
15000 10000AIDBiblioteka HIV(+)5000
0
198 198 198 198 198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200 200 200 份 567890123456789012年 AIDS 1 0 2 0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125 947 1045 HIV(+) 5 1 9 7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4527 1342 9824
IgG ab
4th gen 3rd gen
1st-2nd gen
Detection limit
<= window =>
=>
=>
第一代试剂检测IgG抗体,第三代试剂检测IgG 、IgM抗体, 第四代试剂同时检测IgG、 IgM抗体和P24抗原使窗口期缩短。
检测结果的报告和处理
➢ 阴性反应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 ➢ 如果近期有高危行为,如性乱、注射毒品等,或有急
自采自供血的单位必须进行HIV抗体检测,在 尚未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偏远地区可由经 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在规定的场所用快速试剂进 行血液筛查。
2、确认试剂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注册批准。确认试剂包括免疫 印迹试验、条带免疫试验及免疫荧光 试验试剂。目前以免疫印迹试剂最为 常用。
1. ELISA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初筛实验,自1985年首次 检测HIV-1抗体的试剂盒供市以来,已从 第一代的全病毒抗原间接法发展到第四 代的以重组的多肽抗原及抗P24抗体包 被的双夹心法,使窗口期缩短了2-3周。
四代艾滋病酶联免疫试剂比较
第一代
solid phase
病毒裂解液 HIV-1
conjugate -IgG抗体
HIV感染可通过两种途径检测
1. 直接检测病毒或其组成部分 2. 检测人体HIV免疫反应——HIV特异性抗体
➢ 从感染到血清抗体阳转有一段窗口期,平均为1-3个 月,有一小部分HIV感染者出现延迟反应
HIV感染后抗原和抗体的变化 及其与疾病关系
➢ HIV感染人体后出现一过性病毒血症,6-8周后血 清抗体阳转,病毒滴度降低,在随后的5-8年无症 状带毒期里HIV抗体一直存在,但病毒难查到。进 入AIDS期后血浆中病毒再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