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资料
《新课标下美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62
学习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很多教师都自觉地将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新教学理念要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把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美好数学教学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对于培养和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无论是资深专家的课程标准解读,还是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改经验推广,或者是此起彼伏的观摩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或多或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忽视了美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因此,我本人提出了《新课标下美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学习,希望在教学上对一些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我本人通过看到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着我县的美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明天,现在美好数学教育理念给了我们教师非常多的启示,从而打开一片美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我很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番话:“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在少年时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要善于把永恒的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终生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要培养学生们对美好事物永不止息的向往。”在课堂教学中,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培养美好情感和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我们的教师有责任把生活、学习中的一切美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们的人生因为接受了学校的教育而变得更美好。数学的本质是美的,它代表着是一种科学之美。数学之美按数学内容与方法分,可分为结构美、方法美与语言美;按思维与创造分,可分为逻辑美、非逻辑美与创造美;按层次与结构分可分为形态美与内在美;按理论与实践分可分为严谨美与应用美。数学的美体现在它的和谐性、简洁性和奇异性,体现在在它对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影响力。然而,在当今绝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喋喋不休的讲解,机械重复、无休无止的题海练习,使数学成了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的代名词,学生无法体会和感受到数学本质中的一切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没有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日渐提高反而不断降低,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体现。因此,我提出了《新课标下美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美好过程,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美好体验。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来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1 、本课题所强调的“中高年级数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2、提高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真正的使动手实践在课堂上行之有效。
3、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个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
研究的意义
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 ,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我们“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兴化市钓鱼中心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局限: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的目的;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与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的课堂教学,以本为本,唯师唯上,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生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中卫市第四小学贠菊芳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背景及意义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模仿和记忆,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那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操作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是数学教学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实践”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从而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更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摆小棒、分图片来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用搭积木、剪贴等方式,理解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
究》
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组陈文丰石小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零碎、杂乱、毫无章法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口,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学习内容中特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教育。要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事实上,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如今的数学并不只是算术与几何,“做数学”的方法更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和估计结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学生的年龄特点。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发生的,是在积极思维中学习知识的,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矛盾,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另外,小学生喜爱动手,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数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4年4月,我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
首先,我通过本教研组教师和我班学生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53学习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了大多数教师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要渠道,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以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的、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三是有效益。教学策略:“策略”在《辞海》中意指计策谋略。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计策和谋略。具体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出发,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秩序;以改善课堂上教与学的方式为抓手,追求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的学生发展的最大化。2.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3.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多样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4.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为推动,不断积累、进而总结提炼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5.以构建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标准为抓手,努力构建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体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地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省寻乌县实验小学负责人王进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
业实现涵开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效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上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无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难以表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开展成为空谈。要提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2.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3.本课题针对目前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
二.概念界定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感知体验(看、摸、拉、摆、分等)、实物测量、画统计图统计表、设计游戏等。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认知认知规律为:动作表征——图象表征——符号水平,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实践,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3.《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解读》也告诉我们: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新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的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最新“初中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资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立项单位:当阳市教学研究室
课题类型:一般课题
实验单位:当阳市玉阳初级中学
课题负责人:贺继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世纪经济知识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加快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各学科相继提出了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以学促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追求教学整体效应。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时有显现。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有效教学”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力争使教师教得恰到好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到发展,以获得积极的教学效益,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效率的综合体现,为初中数学教学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本课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依据数学教育观念而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因而它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另外,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教师的有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对进一步完善现代教师观、学生观以及现代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
《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杨虹)
《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
(杨虹)
第一篇:《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杨虹)
-《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
研究结题报告
隆阳区汉庄中学杨虹袁丽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关键词】:有效性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通过课堂研究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校数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通过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以转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整体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学
,一般是以班级
为根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它是把同学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同学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和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开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开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同学的探索意识,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处置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因此,改革保守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同学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同学数学意识,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开展的需要。〔二〕研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保守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同学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同学的实践能力。2.有利于全面开展同学的潜能。好动、好奇是小同学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生长符合儿童
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操作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动手实践操作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综合与实践”这一模块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大多数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放弃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为了统一进度,不能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年级越高,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分化越大,导致课堂低效。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目的
通过课题研究,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容,调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学习现状,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效学习的策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案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2.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而动手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推理和验证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直观感受,建立清晰的表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一方面发展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教师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完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动手实践: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该课题中的动手实践操作,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甄别与选择,尽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获取真知。而且它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它是集课前体验、课中操作、课后实践等一体的创新型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常信中心小学高霞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更为高效。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小学生天性爱玩,在玩中学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提高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问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迫切希望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从研究以来,已经历了半年多的发展历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讨、广大师生的协作配合下,我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扎实开展活动,努力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形式、内容、策略等,获得了一些收获,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存在着一些疑惑,现就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合作、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认为,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1、组建一支年青型、研究型的研究团队。
(完整版)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城关镇涧东小学党英【研究背景】
一、外在背景
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形象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感性积累上,并通过表象的再加工理解知识,最后能够运用;又由于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来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1、本课题所强调的“中高年级数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2、提高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真正的使动手实践在课堂上行之有效。
3、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个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
研究的意义
动手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我们“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的学习研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概念的数学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使用学具、感知体验(看、摸、拉、摆、分等)实物测量、画统计图表、设计游戏等。
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提高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真正的使动手实践在课堂上行之有效。
2、了解学生现状:他们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个体特点。研究形成现状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
3、以本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学校的整体改革,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一)探索“动手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
1、通过翻阅书籍、查阅网上信息等收集有关“动手实践”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进行集体学习。
2、选择适合“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推选教师上公开课,讨论怎样的动手操作更能有效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进行课后调查,再次证实动手操作是否真正发挥作用。
4、对不同的课型: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综合实践进行研究,概括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看看针对相同的内容,哪种设计更具有时效性。
(二)探索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教师尽量使用身边的操作工具,唤起学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当作数学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敏锐的收集“动手实践”所需的工具。
2、注意培养操作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眼到,脑到,嘴到:小组合作要先独立思考,再分工合作,最后评价、小结。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通过教学案例,考察其具体的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研究的范本或借鉴。并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改进意见,边研究便反思,是研究逐步深入,形成具体的操作措施。
调查实验法:应用调查实验法来研究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开展对学上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来反映。
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运用经验总结来更新“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资料积累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认真搜集、整理、分析同类课题的研究信息及理论和实践成果,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促进和改进课题研究工作。
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如何开展“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新课堂的兴趣、态度与参与度。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完善、应用和推广以往探索出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切实提高模式与策略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2)、通过研究,使学生形成有效数学交流模式,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3)、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4)、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6)、培养一支具有超强教育能力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学习准备阶段
在2011年4月--2011年6月这个准备阶段,我们对自己所任教学班的动手实践性兴趣与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到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涉及到每个学生的探究机会非常少,教师指导方法不当,不能把学生的自主权利完全交给学生,教师自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存在个人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现像等问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被束
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要遇到稍微灵活一点的问题,学生们就无从下手,践行实践问题的能力就有所闭塞。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知其所以然,不知其缘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主体地位也不能得到体现。为此,我们数学课题组不断学习与研究升本教育理念下的新思想,新观念充实教育经验,搜集整理文献,不断积累素材选定实验班制定了研究方案。
(二)、采用的策略及获得的结果
在2011年7月-2012年12月为研究课题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有效性
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1)、有的放矢,注重差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中高年级阶段,也离不开教师“扶”着进行操作,由一次完成一步慢慢过渡到一次完成两步或两步以上的操作;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作适时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互相补充,从而使发现的结论得到升华。
(2)鼓励交流,注重合作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课堂提倡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论是实践环节,还是表达交流思维的形成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的都知道,有些学生会做一道题,但他不会讲明白道理。这说明了什么,孩子的语言思维受束缚,所以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而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一个过程的操作,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明显得片面性,甚至有时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使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得心提高。
例如,在学“圆”这一单元后,周大凤老师留了这样一个实践操作题,准备4个相同的易拉罐和一根绳子,并测量出易拉罐的直径,按以下步骤操作——
①用绳子把两个易拉罐绑一周,试求绑在易拉罐周围的绳子的长度,要求:先尝试画出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