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考真题(神经调节)(打印版).doc
高考真题汇编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另一方面______。
抑制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5.(2018海南卷,27)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 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蛀(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 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 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 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剥_去_皮_肤_导_致_反_射_弧_的_感_受_器_缺_失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 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 则说明_传_入_神_经_结_构_和_功_能_完_整_是_完_成_反_射_活_动_所_必_需_的。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_能 (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
27.(2017•新课标Ⅲ卷.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 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 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胰糖岛使素血通糖过浓加度速降组低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血__糖__低__于__正__常__水__平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 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 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胰__高__血__糖__素___,D组注射 的营养物质是__葡__萄__糖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 是_C_组__:__胰__高__血__糖__素__能__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022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 第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 神经调整考纲要求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2022高考预期1.人体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2012,T 4,2012,T 30 2021全国Ⅰ,T 30(2) 2022全国乙,T 4该内容是高考简答题的重要命题点,试题多以图解分析、试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呈现,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也常与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综合考查考点1 神经元、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元 (1)结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突起⎩⎨⎧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 :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结构模式图如下(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________。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的动物才会消灭反射现象。
(2)反射弧答案:1.(1)细胞体 轴突 (2)兴奋 2.(1)规律性应答 神经系统 (2)感受器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推断正误]1.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 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3.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4.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5.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 [热图思考]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1)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各个环节。
(2)C 位于脊髓中,据此可推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 (3)假如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 (4)刺激a ,A 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答案:(1)E ——感受器,D ——传入神经,C ——神经中枢,B ——传出神经,A ——效应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高考真题练习

《神经调理与激素调理》专题练习1 .以下有关生理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严寒刺激皮肤惹起皮肤血管缩短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不测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达信息2.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理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理表示图。
据图剖析,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添的构造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 M 促使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理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含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高升后渐渐恢复3 .以下对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反射活动由必定的刺激惹起B.反射活动中喜悦在突触处双向传达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构造完好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加喜悦的传达4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批增添。
对此现象的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加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彩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惹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变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一样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增补速率和耗费速率如右图所示。
以下有关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跟着曲线 a 的降落,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变的速率加快B.曲线 b 的上涨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固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克制状态6 .对于甲状腺激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理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添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惹起促甲状激素开释激素分泌减少7.对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储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供给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达信息8. 下图是血糖调理的部分过程图解。
选修1.2 神经调节

选修1.2 神经调节(高考真题)一、单选题(共27小题)1.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2.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3.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
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4.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
已知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
某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
关于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心肌收缩力下降B.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升高C.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D.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加强5.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6.研究者检测了长期注射吗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如图。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与解析(神经调节)

考点11 神经调节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江苏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2017·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解析】选D。
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
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北京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2. (2017·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
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打印版)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 (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 (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3.(2017•新课标Ⅱ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5.(2017•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6.(2017•海南卷.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7.(2017•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8.(2017•海南卷.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9.(2016上海卷.7)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 灯光刺激+食物B. 仅食物C. 声音刺激+食物D. 仅灯光刺激10.(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11.( 2015·浙江卷.4)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12.(2015·江苏卷.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二、非选择题1.( 2015·课标I卷.30)(11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高考真题练习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专题练习1.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3.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4.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5.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6.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8.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9.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神经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神经调节》1.(2021·6浙江月选考)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答案】D【解析】A多数(并非所有)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轴突外周有髓鞘,树突没有C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树突和轴突表面膜特性不同D神经冲动传播到神经末梢,再从神经末梢传到肌肉。
2.(2021·湖南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TEA 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
【详解】A、据分析可知,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B、据分析可知,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 错误;C、据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D、据分析可知,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
故选A。
【点睛】3.(2021·1月浙江选考)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
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大题习题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习题20题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
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
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
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过程中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枢纽。
(1)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某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至100毫升的水,排出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4倍,导致机体脱水。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综合大题专题训练20题1.2017年10月美国三位遗传学家因为发现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正常的昼夜节律行为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 __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 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
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
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_。
(3)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_____。
熬夜时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褪黑素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免疫功能,研究表明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了_____。
(4)通过实验人们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_____(填“促进”或“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_____激素减少所致。
【答案】 (1). 细胞外液 (2). 神经—体液—免疫_ (3). 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 (4). 手机或电脑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5). 褪黑素能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 (6). 抑制 (7). 促性腺【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通过“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特异性褪黑素受体,说明褪黑素可以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影响免疫力。
详解:(1)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高考真题及答案

神经调节高考真题练习一、选择题1.(2013海南卷·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2.(2013四川卷·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3.(2013大纲版全国卷·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4.(2013海南卷·19)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5.(2013江苏卷·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6.(2013天津卷·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7.(2013福建卷·27)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人教习题:第25讲 神经调节(Word版含解析)

第25讲神经调节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1.(2016·吉林长春二模,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单向的,C项正确;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项错误。
答案 D2.(2016·四川乐山三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可以是双向的B.突触后膜一定是神经元的树突末梢形成的,且有递质的受体C.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可以释放神经递质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电信号的形式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A错误;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所以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一部分,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为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D错误。
答案 C3.下图是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模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W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出现运动性失语症C.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解析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B错误。
答案 B4.(2016·皖南八校三模)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一旦释放就必须在体液中持续发挥作用B.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神经递质有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A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内,B错误;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2024神经调节高考真题

2024神经调节高考真题1.(2024·安徽·高考真题)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
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考查知识点】神经系统及其分级调节过程;神经-体液调节(应激行为)2.(2024·广东·高考真题)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
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答案】A【考查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记忆3.(2024·山东·高考真题)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答案】C【考查知识点】反射弧4.(2024·全国·高考真题)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答案】A【考查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消化过程)5.(2024·甘肃·高考真题)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
(完整word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习题及答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习题一、基础过关1。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A。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且能运动 D。
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2.下列反射活动中,人类所特有的是()A。
手碰到火迅速缩回 B.听洪战辉的事迹报告,同学们感动得哭了C。
吃食物分泌唾液 D.切洋葱时流眼泪3。
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
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A.视觉中枢 B。
语言中枢 C。
听觉中枢 D。
躯体感觉中枢4。
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A。
脑,简单反射 B。
脊髓,复杂反射C。
反射弧,简单反射 D。
反射弧,复杂反射5。
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A。
膝跳反射 B.谈梅止渴 C.望梅止渴D。
吃梅止渴二、综合训练1。
生来就有的反射是简单反射。
以下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 B。
谈虎色变 C.孔雀开屏 D.鹦鹉学舌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 B。
反射弧 C。
简单的反射 D.复杂的反射3。
课堂上,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B.反射弧条件反射C。
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望梅止渴②杯弓蛇影③鹦鹉学舌④老马识途⑤公鸡报晓⑥大雁南飞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
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三、拓展应用1.下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若图中[ 1 ]表示感受器,请写出图中其他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 2 ] 、 [ 3 ] 、[ 4 ]、 [ 5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反射.(4)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反射。
高考生物总复习全套演练:3-3神经调节(Word版,含答案)

1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答案:C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
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能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切断③,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不会发生效应。
2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针刺应有感觉;传出神经受损,则不能运动。
答案:B3在下图A、B两神经元结构中,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B.刺激c点,A神经上的电位不变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两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经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过程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兴奋只能由A神经元传到B神经元,而不能倒传。
刺激b点,兴奋可以传到B神经元,B神经元的电位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递到A神经元上;两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时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
答案:D4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内电流方向是b→cC.③内的递质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内环境D.⑥处的神经冲动会引起神经元a的兴奋兴奋在b→c的传递过程中,①处的电位变化为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所以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即由b→c。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神经调节1.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3.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效应器B.②代表神经中枢C.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D.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4.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A.①B.③C.④D.⑤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中枢参与的活动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均有言语区C.人脑即人的大脑D.脑干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A.B.C.D.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7-专题十七 神经调节

5.神经递质
来源 类型 受体 释放
作用 去向
举例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具有特异性 由突触前膜释放,出胞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 的流动性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神经递质被相应的酶降解,或被突触前神 经元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乙酰胆碱、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 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疑难突破 “字母”突破巧判四个病变区 W→Write→失写症;V→Vision(V区的“看懂”与视觉相关)→失读症;H →Hear(H区的“听懂”与听觉相关)→感觉性失语症;S→Sport→运动性 失语症。
2.学习和记忆 1)机制:涉及脑内❺ 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
答案 1.✕ 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适宜刺激后,膜电位 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2.✕ 神经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3.✕ 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膜外K+浓度仍低于膜内。 4.✕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5.√ 6.✕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 合后,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此外,突触的兴奋和抑制不仅取决于神 经递质的种类,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
1.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到适宜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正内 负。 ( ) 2.神经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 ) 3.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 ) 4.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 ) 5.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 ) 6.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就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神经调节

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神经调节一、单选题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1.D【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调节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调控相应的低级中枢,A正确;B、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C、脑中的高级中枢可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C正确;D、膝跳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脊髓完整时即可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
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
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2.D【分析】1、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 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2.(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 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 K+浓度高于细胞内, Na+相反D.细胞外 K+浓度低于细胞内, Na+相反3.(2017?新课标Ⅱ卷 .5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4.( 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5.( 2017?江苏卷 .8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6.( 2017?海南卷 .13 )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7.( 2017?海南卷 .15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8.(2017?海南卷.16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9.( 2016 上海卷 .7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 灯光刺激+食物B. 仅食物C. 声音刺激+食物D. 仅灯光刺激10. ( 2016 海南卷.19 )下列与动物体内K+、 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Cl 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 -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 大量内流D.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11.( 2015 ·浙江卷 .4) 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 +的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12. ( 2015·江苏卷 .18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 , 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 ,Na+和 Cl- 同时内流二、非选择题1.( 2015 ·课标 I 卷 .30) ( 11 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 0.01%的肾上腺素 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2.( 2016新课标 2卷 .30)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填“ A”“ C”或“ E” ) 。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作为神经递质。
(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
3.( 2017?天津卷 .8 )( 12 分)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1)胰岛素受体(InR )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
( 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 后,可以 _________________ 。
( 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 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 对GLUT 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________ 了炎症因子对GLUT 的抑制能力。
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 。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 。
4.( 2017?北京卷 .29 )( 16 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 1 )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 次/ 秒、持续 1 秒的强刺激( 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 处理时高2~3 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 _________________ 方式进入胞内,2+与_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使 C 酶的 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C 酶被激活。
Ca(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以 HFS,休息 30 分钟后,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
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 A 受体胞内肽段( T)被 C 酶磷酸化后, A 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 A 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 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 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 C 酶对 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 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 为验证T 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 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 区传入纤维,30 分钟后检测H 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 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 。
(4)图中内容从 ____________ 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5(. 2016 江苏卷 .26 )(8 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 - 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 ++ _______, 其 Na /K 比与体液中 ______的 Na/K 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 ______。
(3) 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 ______。
(5)神经 - 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6.( 2015·北京卷 .29 )(17 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略7.( 2015·福建卷 .27 )( 14 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