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被一代代人传唱,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不绝的是两千多年来诗人们尽情于徜徉醉心之作。如:“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稿洲”之幽怨情怀之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羁旅思乡之曲,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之感世伤民之音……其情真挚动人,其辞耐人寻味。
面对如此丰盈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汲取其精神养料呢?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诗歌要悟行”。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的相互交融,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诗的意境美是于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有的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孤寂单调的悲
凉秋景,而它表现的则是诗人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思乡情怀。这个意境正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事物的点线面所构成的立体画面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得到一种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体验,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的艺术境界。古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地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
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第一篇: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程目标-总目标)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7-9年级)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古诗文阅读教学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
然而,传统的古诗文阅读讲读解译的教法,造成古诗文阅读教学“少、差、慢、费”的症结: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归纳出“查、释、探、品、悟”的五字古诗词教学法。
一、查――查询了解诗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查”这个教学环节。实验
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文,学
生能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
思维逻辑能力。然而,由于古诗文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与学生现实
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古诗文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是一种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体验去感受和理
解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视觉影像、甚至是
场景重现的形式,将古代的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带入到现
代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利用VR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欧阳修游览时的场景中,感受楼阁的壮丽和风景的秀美。通过情境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进一步
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古诗文教学内容与视听、图像
相结合,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理解
古诗文。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
词中的韵律和情感。同时,还可以配以相关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增
强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多媒体教学法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和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三、配乐教学法
配乐教学法将音乐与古诗文相结合,利用音乐的韵律、旋律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教师可以选择与古诗文内容相符合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朗读、背诵、欣赏古诗文。例如,在教学《江雪》时,可以选择悠扬的古琴曲作为音乐伴奏,让学生在诗意的沉浸中感受到江雪的美丽和苍凉。配乐教学法既加强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
古诗词以其语言精炼,意味深长,充满画意的特色,成为独领风骚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几十首古诗,新大纲在“附录”中又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因此,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而且在各学段目标中又提出了专门的教学要求,所以,着力探讨古诗词教学方法,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重视诵读教学,引到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诗韵诗味
重视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古诗词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陶冶它们的情操。教学实践证明,吟诵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享受无穷乐趣。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同学理解观赏和传承古诗词,是一项必需探究的重要
课题。下面就古诗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奇妙运用音、形、意的教学法
古诗词的语言是其独特之处,其中有很多字词在音、形、意上都有特殊之处。老师可以通过奇妙地运用音、形、意的教学法,引导同学深化理解古诗词。
1.运用音的教学法:古诗词的韵律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可以通过朗读、吟唱等形式,培育同学的音乐感和韵律感。同时,老师还可以选取一些音
韵特殊的古诗词进行教学,引导同学通过语音的美感来领悟诗词的意境。
2.运用形的教学法:古诗词的字形也可以成为教学的切入点。老师可以选
取一些意境明确、字形精致的古诗词,通过对字字的解读,引导同学感受其中
的美感和艺术表达方式。
3.运用意的教学法:老师可以从古诗词的意境、情感等方面入手,选取一
些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的古诗词,通过情感共鸣、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同学
深化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二、启发同学感悟的教学法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深的感悟。老师可以通过
启发同学感悟的教学法,引导同学主动思考和体验。
第1页/共3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情景再现:老师可以通过描述古诗词中的情景,让同学在想象中再现诗词的意境。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给同学供应情景感知的切入点,引导他们进入诗词的世界。
2.情感共鸣:古诗词中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同学观看自然、体验生活,让同学从生活中感受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心情,激发同学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
古诗文教学模式初探
古诗文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徐磊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5年第9期
徐磊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主要是串讲法,以课文讲解为核心,涉及字、词、句、社会背景、
历史文化、汉语知识、文言翻译等。这样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古诗
文基础,但课堂缺乏活力,枯燥无味。《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提出了这样的
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理
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显然,串讲法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
参与、理解、感悟和熏陶。对于古诗文而言,诵读是必须的过程和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
尝试使用“音读——意读——赏读——理读”的“四读”教学法,以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音读:疏通—感受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初高中语文教学标准都提出要“诵读古诗文,背诵一定数量
的名篇”的要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读书自得其乐,课堂人声鼎沸就
是古代私塾诵读教学的真实写照。我国古代诗歌讲究平仄、押韵,格律要求很严。每首诗读来
琅琅上口,极富音乐感。古人写诗作文讲究词藻、修辞、韵律和节奏,对仗工整,词丽景美,
给人清新之感。无论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诗和音乐总是连在一起的。读着,吟着,会
把人引入忘我的境地,陶醉在其中。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琵琶声音的描绘,它使人感受
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美,清脆圆润;又使人感到如同“间关莺语花底滑”似的美,婉转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关于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选择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重点选择内容简单、形象明确的古诗词。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有限,过于复杂或抽象的古诗词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因此,教师在选择古诗词时应该注重其易懂性和形象感。例如,小学一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悯农》、《静夜思》等,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
二、关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研究
1.形象感知法
古诗词往往包含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可以通过形象感知法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丽。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音乐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色彩、音乐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
2.对比法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和现实生活中的白鹭,让学生领略到古人对黄鹤的赞美之情。
3.情感体会法
古诗词往往富有情感,可以通过情感体会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播放古曲、朗诵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情感体会,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拥抱。
三、关于古诗词教学方式的研究
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背景音乐的渲染 , 能够营造气氛 , 烘托意
境, 从而与诗作 主旋律达到共 鸣。 如讲李 白的《 梦游天姥吟 留别》 诗 中作者 天马 ,
行 空般 的 想 象 ,奇妙 的 构 思及 诗 中描 绘 的梦 中仙境 , 学生很难进行深刻的体味 ,
常记常写。强化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 练
习 , 步 提 高 学生 的诗 歌鉴 赏能 力 。 累 逐 积
①音乐入题 。古诗词节奏 、 律和谐 , 韵 具 有音 乐 美 。音乐 又是 听 觉语 言 , 是人 类 心 灵 的诗章 , 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 。 通过
同一位诗 人的其他 名篇名句 ,积 累同一 风格或 同一流派 的其他诗人 的作品 , 广
谧鹃德
i
谢怀超
I
称 ,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
一
。
无论是一首音乐还是一段录像片段 , 验, 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 向。 四、 重 积 累感 悟 。 透 具体 作 品 注 读
教师可 以要求 学生注意整 理笔记 ,
都能很好的创设 处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 的情景气氛 ,能够迅速集 中中学生 的注
教 学过 程 中 , 以说 诗 歌教 学 的 每 一个 环 可
慢》 《 、一剪梅 》 对比 阅读。 了解结构特 色
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及其措施探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及其措施探究
发布时间:2021-08-04T13:59:54.8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作者:许瑞睿[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许瑞睿
合肥一六八新店花园学校安徽省合肥市230011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古诗词教学在我国小学课堂上的重要性开始不断增长,尤其是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讲,古诗词教学已经俨然成为主要的启蒙教学内容之一。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一定要结合当下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来完成教学创新,以一种现代化的思路来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只有小学低年级教师以一种创新性思维展开诗词教学,就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
习的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展开了探讨,本文主要结合古诗词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展开了分析,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措施,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依据,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干预为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引言:在当下的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古诗词。教师在进行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提问环节的重视。除此之外,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丰富的课件和视频来实现教学形式的拓展。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思考的技能。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展开自主思考,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主动学习古诗词的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诗 歌 的语 言精 练 , 只有 短 短几 十个 字 , 但包 含 的 内容
“ 悲 不见 九州 同”中 “ ”字所 是 相 当 丰 富 的 。 指 导 学生 理 解 诗 意 时 要 指 导 学生 发 挥 但 悲 在 言 的艺 术 , 而且 是 一种 包 容 了音 乐 、 画 等 在 内的综 合 艺 绘
出 感 情 是 古 诗 具 有 动 人 心 弦 的 力 量 因 素 之 一 , 是挖 掘
绘之 “ ”及所 创 之 “ ”来 构 架 一 座 教与 学 的情 感 桥 形 境
如 教 学 《 雪 》 一诗 ,可 先 展 示 《 江 独钓 》 图 , 江 寒
读 是 由 感 性 认 识 到 理 性 认 识 逐 步 发 展 的 过 程 , 读 梁 ,师生 置 身其 间会 油然 而生 一种 亲近 感和 真 实感 。 古 诗 思 想 内 涵 的途 径 。 如 唐 代 诗 人 李 白的 《 庐 山瀑 让 学生 欣 赏 , 并深 入 体 会 画 中孤 舟 独 钓 的老 翁 形象 。接 望 布 》 ,教 师 的范 读 是 为 了将 学 生 引入 那 有 声有 色 的庐 山 着 用 课 件 播放 反 映 “ 山 鸟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干
1诗 史结合 ,把握诗人 的思想感情
要读 出凌 空倾 泻 的气 势 ; “ 下 ” ,訇 然 有 色 ,宛 如 惊 直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
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
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
1这首诗一共几句?
(4句)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
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
绝”。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古诗词教
学现状分析、策略探讨、方法探索、实践案例分享和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与
方法,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提出针对初中语文古诗
词教学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通
过实际案例的分享和效果评估,为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希望通过本文的
研究能够为该领域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古诗词教学取得更好
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评估、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分析、探讨、案例分享、效果评估、总结、展
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文学传统
之一。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古诗词教学有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学生
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难以理解,无法产生共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传统的讲解方式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教学的评估方式相对单一,无法
全面评价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有必要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如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好
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策略的探讨、方法的探索以及实践案例的分享,可以为改进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和
借鉴。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
古代诗词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
古代诗词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
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古诗
词与我们相隔久远,学生学习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结合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古
诗词教学应抓住三个环节,即“读”、“悟”、“赏”。下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读”——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学生
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读”是学诗词的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在课堂中,要尽可能
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
1.1要注意读的方式。可采用下列方式:教师放录音带范读;分组读;男女生分别读;同桌合读;同伴表演读等等。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1.2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而指导朗读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①鼓励学生在
朗读时要放得开,尽情投入;②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古诗词朗读的基本知识。例如:从节奏
上和意义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③要融入感情。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读之中,学生定能
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2“悟”——学法渗透,深刻领悟
无可否认,多读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但通过“读”,学生对诗词仍然处于感性的认识,还没
有达到理性的高度,所以必须通过“悟”这一环节,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的内容、感情、
主题、艺术特色、风格等。“悟”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一定要讲清楚诗人写作
的背景,诗人的志趣、性格等。要让学生对诗人有较全面的了解。因为这些为我们了解诗词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通过对当前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着重视不够、观念落后、高中低年级教学方法不分且陈旧的现象的分析,提出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应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低年级以趣味教学法为主:以唱代读,以图解意,以书代默,趣味教学。中年级以巩固练习法为主:意延背景,了解历史;书写成默,练就书法。高年级以理解运用法为主:要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观;理解喻意,发散思维;运用意境,陶冶情操。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巩固练习法理解运用法
一、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通过观察、寻问、调研,认为目前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学语古诗教学观念落后。
根据对本校语文教学的观察,对于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只教学生识字,背诵诗句,说出大意,即为完成任务。事实上,这些违背了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1]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古诗的独特风格,这种诗情画意非常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唐朝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教师在讲解中描绘出明月透过重重叠叠的松叶,洒下斑驳细碎的月影,缓缓的清泉静静流淌在岩石上,发出叮咚的声响,此情此景,无不让人向往。孩子们听了会感觉如同进入梦境一般,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二)小学古诗教学方法陈旧。
配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资料等,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辅助手段,看上去也算丰富多彩。但这样,还是仅限于在课堂上学诗歌。[2]其实,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内涵深远,题材多样,我们可以借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对“国学”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收到良好的
古诗词体验式教法初探
古诗词体验式教法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然,这种体验不能单一化为知识理解对历史现实的反观。而应该借助朗诵,借重生活体验,推开窗户、踏出门槛,以感受为基础,凭借想象,驰骋于自由空间,丰富我们的感知,升华我们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以此为目的。体验往往具有创造价值,体验是对文本的创造性再构造。教学便是以这种活动为中心。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注重诵读
古典诗歌的教学要注重诵读。大多数教师有同感,但是只是一味读,重复进行,学生没有感悟和体会,读了也没有效果。为此,读就要体现出层次性来。一般来说,读有多层,也有多次。一要读准,读字音、读节奏。尤其是节奏。字音是基本的要求,也是读的基础,不在强调,相对较易。对节奏的要求要高出很多。因为节奏涉及到了诗歌的意义、情感,更及意境与兴味。错读、误读都使得一首诗一阕词索然无味。好的诵读,是意义、情感的提升,品啧其中意味,反复吟咏,便是不同的体验。人之悲欢离合,月之阴晴圆缺,朝暮之境,四时之景,大径相去,读来亦各不同。这便是迁客骚人何以不辍于诵读的原因之一。课堂教学当然不能使学生的个体感受臻于此境。但是诵读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以读陶渊明《饮酒》为例,如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说在东篱下采菊,漫不经心之际,南山扑入眼帘,表现诗人因与大自然融洽而自得,诗句的妙处在于诗人无意中“见”南山,心与物接,境与意会,情与景融,进入了物我两忘的意境。教师的指导无法干涉到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感知体验当中,而只有在有层次的诵读品味中去实现。这种层递性恰如所云“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教学的目的是使其走向意会之途,可以言传的东西有共通之处,全然可以言传,不可言传的东西自然带有强烈的私体验意味,便是独特的,带有创造特性。
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策略浅探
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策略浅探
随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深入发展,研究古诗词教学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浅探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策
略。
一、教学目标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审美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欣
赏古诗词作品感受到美的力量,让他们懂得欣赏诗词的韵味和美感,以及古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诗词的语
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学生在欣赏和写作中获得快乐的也提高了对于语
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多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进行指导。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
意境和情感。教学杜甫的《春望》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
和美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趣味教学法: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运用贴画、拼图等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文化背景;利用诗词对唱、分组朗
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创造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学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自己所处环境的诗歌,通过创
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可以选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主要介绍了为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积极性所采取的几种教学方法,这几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教师可根据实际加以借鉴并在实践中创新完善。
[关键词]:古诗教学方法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并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240篇(段)。如此大的阅读量,就需要教师运用多样的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引领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文。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发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与效果都有了提高。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方法是可行的:
一、故事指引法
孩子最爱听的就是故事,讲故事成了各学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古诗文中采用故事引路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下面以《小儿垂钓》为例,简述故事引路法的教学流程:
1.(教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眼睛发光,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但是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了,四周的草儿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可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多认真啊!(教师忙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
了他,想去问个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教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编撰、创作,适时给以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惊动了鱼儿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儿垂钓时那种认真、专心致志的神态在同学们的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
2.这一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一个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题目是什么?(追问,加深影响,增强记忆)
3.(教师背诵全诗,背完后提问)你记住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个词,让学生老鼠刁番薯似地不断去“弄”,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给予肯定)。
4.教师再背一篇,你听仔细了,看谁的小耳朵最灵,记性最好。(同学们互相提示,不断记忆,如有困难,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5.出示全诗,读读记记。(学生们在个别认识的字的提示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当堂背出来)
6.教师说诗意,学生背相应的诗句。(有故事作基础,学生困难不大)
“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与新课标精神暗合的新理念。从“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实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教师是没有受考试束缚,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宗旨的,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去体验,重在让学生朗读,感受古诗文的整体美、节奏美。
二、“了解大意”法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里至少蕴含着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说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意在提高文化底蕴,属于品味和鉴赏的高等级工作。它不像高考作文那样属于“安身立命”之本,是远离功利之外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的目标单一而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本身的声音、形体、色彩、结构、分量、品质、情味等等,从而领略汉语言独特的形音义的综合美。这样,在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时,就大可“不求甚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年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人”……先让学生背了再说,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其中的意思自然也就会明白个三分。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的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某日突然用上了一两句,他们自己也会惊喜万分。对有些句子,他们虽然没达到运用的程度,但他们对其中的一些意思有所领会时,他们也会“欣然”忘形。每每读到“浩气自当有,冰心岂能无”时,孩子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他们虽然不能说清什么是浩气,什么是冰心,但通过他们的朗读,通过他们的体态语明明白白地告诉听众,做人当然要有正气,纯洁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
三、以“猜”代“讲”法
在古代,诗是用于吟唱的歌,故称诗歌。要感悟古诗的音乐美,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策略便是“读、猜、吟、背”。“读”:读通诗文,整体感悟;“猜”:猜猜意思,享受成功;“吟”:轻轻吟诵,走进诗境;“背”:背诵佳句,完成积累。
四者之间,笔者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算“猜”了。每到“猜”时,同学们总是那么欣欣然。孩子们通过读,对诗文有了点朦朦胧胧的了解。这时,好胜的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他们想说出自己的感受,但又有点担心,怕说错。那么好,我们就来猜一猜。反正是猜,猜错了又有何妨?这一个“猜”字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可以自由地诉说,甚至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一点认识大胆地展开想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的学生猜是“蓑笠翁家境贫寒才出来钓鱼”、有学生猜“蓑笠翁是无处可去、无奈之举”、有学生猜是“柳宗元为了排遣寂寞不愿同流合污”……多精彩啊。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可每位学生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同学们在猜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错了,再来猜;在同伴的启发下,有了新的想法,那就再来猜。
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合作的是氛围,合作的是环境。这是合作学习的高境界。在这样的氛围中,班级及群体的合力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学们在相互影响下,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部分学生在猜中会有“顿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就是
一个引导者,但发现精彩的答案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得到发挥,引导学生去“接近”正确答案。说“接近”,是因为古诗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像画家画中国画一样留下一定的空白,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正因为教师的定位是让学生“接近”正确答案,在同学们不断的猜的过程中,才不会去赤裸裸地否定孩子们的答案。
要让学生喜欢读古诗文,爱上学古诗文,我们不妨尝试一下上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