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造园理念
古典园林分析之北京大观园
诠释的淋漓尽致。
谢谢观看
隔水形成错落对景
对景
从缀景楼看芦雪庵
西门入口
障景
南门入口的“补天遗石” 西门入口的石景与南门入口的“补天遗石”在入 口处都起到了障景的作用,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 线的作用,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
中央水景
分景
利用中央水景将 整个园子分为几 部分
全园以中央湖为中心,利用湖水将园中
景色分为几部分,以池塘、沁芳亭沟通各景
潇湘馆院内翠竹环绕,利用植物与道路对
院内进行虚隔,丰富园景,使景区富有特色,
具有深远莫测的效果。
在大观园潇湘馆院内用竹子布置了一条林荫道,起到了隔离景观的作用, 丰富园子层次,同时可以起到隔音消音的作用。其宽度大概在8米左右,根据人
体工程学分析,林荫道宽8 米以上时,可考虑采取自然式布置。 8 米以下时,多
远景1 远景2 远景3
站在藕香榭看大观园省亲牌坊形成远景1。
站在藕香榭看芦雪庵形成远景3。
站在藕香榭看凹晶溪馆形成远景2。
正对景 错落对景 正对景
藕香榭与省亲别墅牌坊 隔水互成正对景
错落对景
凹镜溪馆与省亲别墅
牌坊形成错落对景
大观园中多处景观都有栏杆的设计, 在藕香榭中,栏杆的设计丰富了园林景致,
征着她的品格,
绿叶不凋,临 风玉立,枝叶 婆娑。
潇湘馆为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住所,“小小的三间房屋, 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 小溪潺潺,绕街缘房”,宛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景致。 通过书中第十七回的描述可以看出整个潇湘馆的布局是小 巧雅致的,很好地烘托出了居者黛玉的个性特征。
上海大观园:走进具有江南特色的庭园
上海大观园:走进具有江南特色的庭园上海大观园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庭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外滩附近。
它是上海市内少数保存完好且规模较大的古代园林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大观园于1956年对外开放,是游客了解传统江南庭园建筑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上海大观园占地面积约为2万多平方米,园内建筑精美且布局合理。
整个园林仿照明代的古代江南庭园风格进行设计,以河池为中心,四周是回廊、亭榭和楼阁等建筑物。
园内还有曲折的小径、错落有致的假山和精致的花木,营造出了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境。
大观园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园内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建筑,其中包括了豫园里唐隆书坊、集雅斋、忠学堂和跃楼等建筑。
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华贵气息。
豫园里还有一座湖泊,名为"昆明池"。
昆明池是大观园的最高点,园内大部分景观都围绕着湖泊展开,给游客带来了舒适的感觉。
大观园被誉为"江南园林典范",它在设计上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各种特色元素,例如水景、假山、亭台、回廊等。
园内虽然较小,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安排,让游客能够领略到江南庭园的独特美。
在大观园的参观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园内美景,还可以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大观园还有一些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表演。
比如说,园内经常会举办各种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评弹、杂技等。
这些表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且增加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另外,大观园还设有一些展馆,介绍了上海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
在这些展馆中,游客可以了解到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设计原则,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上海大观园的建设历史和保护工作。
这些展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系统性了解大观园和江南园林的机会。
总之,上海大观园作为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庭园,通过其独特的建筑、园林景观和文化活动,向游客展示了江南庭园的魅力。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园林景观,还可以了解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析《红楼梦》“文笔园林”——大观园
浅析《红楼梦》“文笔园林”——大观园浅析《红楼梦》“文笔园林”——大观园内容摘要:极具古典园林特色的大观园,兼具园林艺术之美与园林建筑的极佳意境,是一座具有现实意义的美轮美奂的“文笔园林”。
关键词:大观园文笔园林园林艺术《红楼梦》以瑰丽的文学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座如梦似幻的“文笔园林”——大观园,它是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的特色而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
大观园中的建筑,或雄伟、或秀雅、或安谧、或流动,处处体现着古典建筑的永恒魅力。
一、赏大观园园林艺术之美1.富丽堂皇,桂殿巍峨大观园与一般的私家园林有所不同,它是专为贵妃贾元春省亲而建造的。
通过原著可知,大观园的主体——省亲别墅,就由正殿(带月台)、侧殿、大观楼、东飞楼(缀锦楼)、西斜楼(含芳楼)组成。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贵妃省亲中这样描述“……贾妃乃下舆。
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幔,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
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
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如此富丽堂皇,正应了贾元春所题一绝“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2.移步换景,撮奇揽胜大观园中不仅有着帝王苑囿的气势,更具有江南园林的典雅之美。
如书中第十七回中写到:“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大观园介绍
大观园介绍1. 大观园的概述大观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以园林为主体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建筑最全、艺术品最多的一座园林。
2. 建园背景大观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明代文人、书画爱好者王士禛所建。
他以自然美景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为灵感,将这座园林打造成一个兼具自然美和文人气息的独特场所。
3. 园林设计与布局3.1 规模与布局大观园占地面积约为78亩,园内分为前园、中园、后园三部分。
整个园林以水为主,河流、湖泊穿插其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3.2 建筑风格大观园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风格为主,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江南地区的园林特色。
园内有众多精美的建筑,如亭台、廊桥、小船等,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美丽的故事。
4. 园内景点介绍4.1 云窗亭云窗亭是大观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位于中园的中心位置。
它是一座三层的亭楼,整体建筑采用木构砖砌,飞檐翘角,精美的雕刻使得亭子更加独特而美丽。
4.2 外桥园中的外桥是一座园内重要的景观,它横跨湖泊,连接前园和中园。
外桥两侧是湖水倒影中的楼阁、亭台,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4.3 后苑大观园的后苑是整个园林的后半段,是园中的精华所在。
后苑的景观多以山水为主,有山石、假山等美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4.4 曲桥曲桥是大观园内的一座古朴而美丽的拱桥,它跨越曲院风荷的水面,是园内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如画般的风景,体验到园林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5. 大观园的文化价值大观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的精华,展示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6. 大观园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观园的文化遗产价值,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严格的管理制度、修复和维护工作以及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等。
这些措施保护了大观园的原始面貌,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座园林的美丽。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前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所描写的大观园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
大观园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植物景观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
园林艺术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精湛,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构思和意识形态。
它以小见大,局部强调整体,压缩时空,收纳山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建筑构造大观园的建筑构造非常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大观园内的各种建筑包括亭、阁、楼等都极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园中游览,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造园方式大观园以“变幻无穷”为主题,以山水风光、建筑精美为主线,大胆使用暗网、景穴、环状路径等造园方式,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小不一、种类各异的亭台楼阁和水池长河。
从而形成了一种意境深远、调调悠扬、让人赏心悦目、又叫人陶醉的园林空间。
意象在大观园中,除了丰富的建筑、水池、花草林木构成的景观之外,还有许多精于意象的构想。
例如景芸楼的翠阴,绣榻边红杏伸枝,墙上的花犁书,等等。
这些景象散发着浓郁的诗意,让游客们沉醉其中。
植物景观大观园的植物景观极其丰富多彩,包括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灌木和树木等。
这些植物中有些既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些被广泛包含在医药和烹饪中。
松柏园内大量的松柏树,壮丽雄浑,令游客们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这些高大的松柏树是大观园的一个亮点。
在南园,两进云堆,第三进为海棠香,第四进是蝴蝶冢,每迈一步都是不同的景观,都有着壮观的松柏树。
春花秋月大观园充溢着温馨的春日气息和秋日情调,无论是春日的繁花似锦,还是秋日的落叶红枫,都让人陶醉不已。
其中,春日的推幽横舟涧、芭蕉轩弄珠、缀锦楼相送等地方,是赏花的最佳去处。
果实和药材园内的植物景观中还包括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例如草本茶叶、水果、木材等等。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供游客们欣赏,还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比如:金钩桂、菖蒲、知母、橘子等等。
清代文化大观园的设计理念与文化价值
清代文化大观园的设计理念与文化价值清代文化大观园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园林之一,位于江苏苏州市区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东方园林之冠”。
文化大观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时长达400年,是清朝时期修建完成的。
一直到现在,文化大观园都是各地旅游者的必到之处,这座明清风格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建造文化大观园的原因,是匠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美的追求。
文化大观园建造的理念是“迷宫式”的,它拥有着一个又一个的迷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大的迷宫。
匠人们将自然山石以及水流,结合艺术和自然,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空间。
园林建筑是高度的智慧结晶,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体现。
文化大观园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回雁翠岩”、“漪芙亭园”、“凌云书院”和“七十二景”。
园内的迷宫溶入山水田园之中,呈现出完整的山水境界,每一个景观中都可以看到匠人们的巧思。
整座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让人心生惊喜之感、敬畏之心。
文化大观园里还拥有一些独特的景观,如“会馆清远景”、“雪藏斋”以及“花月香”等。
这些景观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而创造出来的,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大观园每一个景点的名字都拥有深刻的寓意,它们的命名与中国家国情怀息息相关。
园内摆放的石雕,也常藏有深意,表现出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文化大观园是一座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于一体的园林,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园林、山水、建筑、文物、艺术”综合性大园区。
园内的建筑多以古典文化为主,其精美的华堂、高大的亭阁、假山、天然洞穴等都代表着古时的建筑风格。
文化大观园不仅是园林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体现,它的价值在于将“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做到了极致。
文化大观园是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造福天下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初衷,文化大观园也是如此。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推广了中国古代文化。
因此,它的文化价值与建筑价值同样重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大观园的造园理念
大观园的造园理念大观园的造园理念——之所以要写大观园是因为对于《红楼梦》的喜欢,虽然在过去旅游时曾游览过一些我国的古典园林,但都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留意过,因而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没什么印象了。
只有《红楼梦》,因为是从小熟读的,所以对书中的大观园印象深刻,且书中景点描绘之细致,园林布景之精美,丝毫不亚于游览真实的古典园林。
当我再次翻开《红楼梦》细细玩味时,不禁惊叹于曹雪芹的“造园”理念与审美情趣。
大观园不同于其他中国古典园林,它没有特定的实体,而是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
既然是想象中的园林,就不会受到空间、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完全按照作者的喜好来构建。
然而,大观园的设计又丝毫不显得脱离实际,只要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曹雪芹在许多细节问题上的安排都是十分合理的。
当然,大观园一定有它的参照原型,但绝不是仅仅参照一家。
曹雪芹是生活在清干隆年间的人物,在他所处的年代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皇家园林于私家园林的构建艺术已达到顶峰。
清干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干隆在位六十年,搞了五十多年的园林建设。
在其大力倡导下,王公贵族们竞相模仿,一时间,北京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园林,同时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技巧大量传入北方,这对于大观园的创造的影响是极大的。
但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园林,它是在城市或是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完美继承和重大创新。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位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便是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大观园很好的利用了山、水、植物的构建,使之虽为人工却融于天然。
(一)山《红楼梦》对于大观园的第一个场景描写便是山。
上海大观园平面设计原理
上海大观园平面设计原理上海大观园是一座集园林、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景观,其平面设计原理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上,上海大观园注重了空间的布局、景观的构成、建筑的风格等方面,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美丽的氛围。
上海大观园的平面设计注重了空间的布局。
整个园林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主要景区,北部为次要景区。
南部景区主要包括大观园、花园、水景、建筑等,而北部景区则主要包括山林、草地、湖泊等。
这种空间布局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分区感,同时也方便游客的游览和观赏。
上海大观园的平面设计注重了景观的构成。
整个园林景观由多个小景点组成,每个小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意义。
例如,大观园中的“翠香楼”、“翠香亭”等建筑,都是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花园中的“花海”、“花坛”等景点,则是以花卉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
这种景观构成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魅力。
上海大观园的平面设计注重了建筑的风格。
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如明清建筑、园林建筑等。
这种建筑风格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让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同时,这种建筑风格的设计也与整个园林景观的主题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美丽的氛围。
上海大观园的平面设计原理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空间布局、景观构成、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设计,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美丽的氛围,同时也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美的魅力。
大观园旅游景点介绍
大观园旅游景点介绍大观园的景点有曲径通幽、怡红院、潇湘馆、沁芳桥、栊翠庵等。
1、曲径通幽:曲径通幽,位于北京大观园南端,是一条羊肠小径,运用“藏景”手法而建的假山小路,大观园之景被假山所挡,只有穿过羊肠小径,才能看到大观园内的风光,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色。
2、怡红院:怡红院,位于北京大观园西南端,是以《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居所为建筑蓝本,院中两侧分列芭蕉、海棠,小桥在外侧,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5间正座,3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3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
3、潇湘馆:潇湘馆,位于北京大观园南部,是以《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为建筑蓝本,房屋三间,一明两暗,院中种有竹子,在墙壁、窗户上,都描画着翠竹,在油漆彩绘方面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体现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形象和孤高自许。
4、沁芳桥:沁芳桥,位于北京大观园中轴线上,是以《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建桃花诗社、与贾宝玉约会的地方为建筑蓝本,池沿为白石栏杆,石桥三拱,是东西的贯穿咽喉,沁芳亭建于桥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造园理念。
5、栊翠庵:栊翠庵,位于北京大观园西侧,是以《红楼梦》原著中妙玉进大观园后的住所为建筑蓝本,院中花木种有红梅、七叶树,北屋是佛堂,另有东禅房和西耳房。
6、凹晶溪馆:作为凸碧山庄的退步和对景建筑,凹晶溪馆隐匿在山庄下的近水低洼处,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特为玩月而设,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凸碧堂去,有爱这皓月清波的,便到凹晶馆来。
中秋月夜,贾母领众人在山庄赏月品笛,位感凄清,黛玉和湘云来到溪馆,近水赏月,闻笛联诗,悲凉寂寞,触景生情,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望着水中的鹤影,对月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秋夜寒塘掠过飞鹤的身影,清冷的`月光掩埋了落花的精魂,这两句诗,是她们自己凄苦心境最富诗意的生动写照。
浅析《红楼梦》大观园蕴含的儒家思想
浅析《红楼梦》大观园蕴含的儒家思想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传统哲学呈现出儒、释、道三者鼎立之势,造就了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独特而复杂的价值体系,于外,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追求的是儒家"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价值取向;于内,他们又渴望个体的自由和心灵的平和,所以道家"自然无为"和佛家尤其是禅宗的"虚静空灵"的自我价值取向又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至高秘笈。
而园林这种私人化的隐秘空间为这种复杂的价值体系提供了一个最适合于表现的载体,所以,综观中国古典园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儒释道哲学思想。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哲学韵味的古典园林。
就作者曹雪芹而言,他的价值体系也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追求道家的"无为"和禅宗的"虚空";另一方面,他虽然质疑和批判了儒家的功利主义,但是在儒家这种强大的核心价值体系下他又找不到一条恰当的出路,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曹雪芹那里,价值体系仍然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因此他在虚构这座大观园时自然也会将其内蕴的儒家思想灌注其中。
《红楼梦》里,大观园本是封建贵族为迎接最高统治者的贵妃所建的省亲别院,作为小说家的曹雪芹在创造大观园时,自然要在其中注入儒家这一封建正统思想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大观园又是曹雪芹内在价值体系的外在显现,作为造园家的曹雪芹自然要将其价值体系中儒家思想这一部分表现出来。
因此,儒家思想影响了大观园修建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影响了其整体布局。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带领一帮清客相公携同宝玉游览大观园时,就流露出他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到了潇湘馆,贾政发出月夜在此读书不枉活此一生的感叹。
进了稻香村,则引起他的"归农"之意,还吩咐贾珍作一个酒幌用竹竿挑在树梢,表现了他对自然野趣的喜爱。
大观园正门处的假山提名
大观园正门处的假山提名大观园,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座虚构园林,被誉为“天上人间诸景备”。
这座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景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正门处的假山作为大观园的重要景观之一,自然也是极具特色和内涵的。
本文将从假山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历史背景以及提名理由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读者能对这一景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假山的艺术特色大观园正门处的假山,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造园手法,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过巧妙的堆叠和布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假山高低错落,峰峦起伏,既有崇山峻岭之势,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柔美。
石材的选用也十分讲究,以太湖石为主,其质地坚硬、纹理自然,经过精心雕琢,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
在假山的布局上,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借景、对景等手法,将远处的自然山水引入园中,与假山相映成趣,形成了深远的空间感。
同时,假山与周围的建筑、植物等元素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假山的文化内涵大观园正门处的假山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假山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自然山水之美,认为山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气质。
大观园的假山便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它将自然山水的意境浓缩于一园之中,供人们品赏和感悟。
其次,假山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是贾宝玉等人的理想家园和精神寄托之所。
假山作为园林的一部分,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即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的内心应与外部环境保持协调一致。
假山的形态和布局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三、历史背景大观园正门处的假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处重要景观,其历史背景与这部名著紧密相连。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书中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和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
红楼梦大观园建筑特点介绍
红楼梦大观园建筑特点介绍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极具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在描述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的精髓。
在建筑形式上,大观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庭院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门、主厅、后花园等建筑。
同时,大观园还融入了南方园林的特色,如水池、假山、曲桥等,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秀美和宜人。
这种南北建筑风格的融合,使大观园的建筑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
大观园的建筑材料精选,造型精美。
大观园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木材和砖瓦,并且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使得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精美和华丽。
在建筑造型上,大观园的建筑呈现出典雅、庄重的风格,每个建筑物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精湛技艺。
大观园的建筑布局合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理念。
大观园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理念,注重均衡和协调。
整个园林的建筑物和景观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布置,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同时,大观园的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使人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大观园的建筑还体现了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的象征。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作为贾府的私家花园,是贾府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大观园的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华丽,体现了贾府主人对于美的追求和享受。
同时,大观园也是贾府主人展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场所,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美装饰彰显了贾府主人的财富和权势。
总的来说,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它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精髓,材料精选,造型精美;建筑布局合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水理念;同时也是贾府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大观园的建筑特点和魅力使其成为红楼梦的重要元素,也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观赏和欣赏价值。
游览北京大观园品味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游览北京大观园品味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北京大观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游览北京大观园,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壮丽与美感,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临水而建的宫殿建筑北京大观园的建筑群以临水而建的宫殿为主要特点,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师们对环境和场地的利用。
园内的宫殿庭院错落有致,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山水和湖泊。
从外部看,宫殿雄伟壮观,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豪华气派。
二、精美的园林布局和景观设计北京大观园拥有精美的园林布局和景观设计,在狭小的空间内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景观。
园内的湖泊、池塘、假山等自然元素与建筑完美融合,营造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景观画卷。
游览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舒适。
三、艺术精湛的装饰和雕刻工艺北京大观园以其精湛的装饰和雕刻工艺而闻名。
整个园区内,建筑物以及园林中的假山、栏杆、石桌等都饰以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这些装饰细致入微、线条流畅,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触动。
四、传统文化的独特体现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北京大观园不仅展示了建筑美学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园内的建筑和装饰细节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与意象,如龙凤、花鸟、古人画像等,使人在观赏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五、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对于北京大观园这样的古代建筑遗址,保护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历史的见证,这里承载了古代建筑的智慧与艺术,对后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通过保护和修复,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体验到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六、结语北京大观园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珍品,展现了建筑艺术的瑰丽与卓越。
游览其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宫殿建筑的美妙,还能领略到其背后蕴含的古代文化与智慧。
保护和传承这样的古代建筑,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珍视。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传统园林营造策略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传统园林营造策略发布时间:2021-06-21T02:47:31.476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7期作者:武红静[导读] 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早在奴役社会时期就有所记载,于宋代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以后则是传统园林艺术的辉煌时期。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清代时期传统园林的发展达到顶峰,并且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则是清代传统园林的完美呈现,从设计理念、规划布局、风格体现以及美学运用等方面在大观园中如何运用传统园林造园造景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观园;传统园林;景观;艺术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早在奴役社会时期就有所记载,于宋代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以后则是传统园林艺术的辉煌时期。
中国传统园林包容万象且融合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以及赋有博大精深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将国画、戏曲、书法、诗词、歌赋渗透其中,使园林景观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天人合一”,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红楼梦》是我国明清时期出色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曹雪芹先生在书中描绘出了众多府邸园林,但在这些园林中设计精妙绝伦的非大观园莫属。
大观园是曹先生所向往的理想世界,也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林,大观园中四季有景可赏,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蔷薇、秋天的海棠、冬天的红梅。
无论在造园思想、建筑布局、景观节点、植物配置方面都达到了艺术形式与设计手法的最高境界,作者完美糅合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建筑的关系,动静区域布局进行巧妙地处理,以及对虚实艺术的形态把握,反映出了清代园林最具典型的特点要素,给后世呈现出不可超越的高度。
一、大观园中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历经了千余年的发展后,积累出丰富独特的造园手法,其中包括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等。
红楼梦中的园林设计对现代园艺有何启示
红楼梦中的园林设计对现代园艺有何启示《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不仅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著称,其中所描绘的园林景观同样令人陶醉,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智慧。
这些园林设计理念对于现代园艺具有诸多启示。
首先,红楼梦中的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在大观园中,既有天然的山水、溪流,又有精心雕琢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
这种融合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巧妙利用。
现代园艺设计也应当重视自然元素的保留和引入,例如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不应过度硬化地面,而是要留出绿地和水体,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
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自然式的溪流、池塘,周边搭配本土的植物群落,营造出富有生机的生态环境。
再者,空间布局的巧妙运用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点。
书中的园林通过巧妙的分区和流线设计,使得各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
如潇湘馆的清幽、怡红院的富丽,每个院落都有其独特的氛围和功能。
现代园艺设计中,无论是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还是大型公园的布局,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人群,划分出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
通过合理的道路规划和景观节点设置,引导人们在空间中自然地流动,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舒适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红楼梦》中的园林展现了丰富的多样性。
各种花卉、树木、草本植物相互搭配,形成四季有景的效果。
春天的桃花、杏花,夏天的荷花、石榴,秋天的菊花、桂花,冬天的梅花、松柏,让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现代园艺设计也应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不仅仅追求美观,还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选择本地的植物品种可以降低养护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
色彩的运用也是红楼梦中园林设计的一个亮点。
从建筑的色彩到花卉的颜色,都经过精心的搭配。
比如,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以素淡的香草为主,色彩清幽;而贾宝玉的怡红院则色彩鲜艳,充满活力。
现代园艺设计中,色彩的协调和对比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在公共绿地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场地的功能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色彩主题。
北京大观园一睹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北京大观园一睹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北京大观园,位于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园林。
它是一座规模庞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游览北京大观园,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传统建筑,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一、园林布局北京大观园的整体布局以自然景观为主线,充分融合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
整个园林被精细地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风景和主题,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园林体系。
游客可以漫步于精心设计的花园小径,领略不同景致。
二、建筑风格北京大观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园中的建筑多为仿古建筑,力图再现古代中国建筑的风貌。
建筑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屋顶则采用黄琉瓦覆盖,整体设计风格古朴典雅。
在大观园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典型的宫殿、亭台楼阁、廊桥流水,以及雕梁画栋、雕刻细节等精美之处,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园内景点北京大观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九龙壁、寿山石、琉璃瓦、明碑等。
九龙壁是大观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玉壁,上面有不同姿态的九条龙,栩栩如生。
寿山石是一种特殊的石材,被誉为“石中奇迹”,在大观园中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的精雕细琢的石雕艺术品。
琉璃瓦则是园内建筑的瑰宝,瓦片上的彩绘图案丰富多彩,精细细腻。
明碑是一座建于明朝的碑亭,保存完整,并刻有精美的书法碑文,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
四、文化内涵北京大观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园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如京剧、传统音乐演奏、书法艺术等。
游客可以欣赏到京剧表演,领略京剧艺术的魅力;还可以亲身参与传统音乐演奏,体验古乐之美;在园内的书法活动中,感受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总之,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园林。
它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和卓越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印象-大观楼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不但在园林整体布局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按其形、色、香
而进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而且,植物可以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对景物作出最佳的衬托。
大观园中利用植物来构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一进院门,便可见一堵翠障,其后的“曲径通幽”处,“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到了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十七回)而后的稻香村,竹篱茅舍,又是另一番风味。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
但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园林,它是在城市或是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完美继承和重大创新。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位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便是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大观园很好的利用了山、水、植物的构建,使之虽为人工却融于天然。
2 沁芳溪
为了克服“宽阔水面”联系景区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中央水池外,作者还设计了一条沁芳溪。这是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处水景,它是一条可行船的水道,且贯通了大半个园林。溪上改建了一座沁芳亭桥,风景怡然。
神奇的大观园苏州园林
神奇的大观园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观园。
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大观园以其精致的建筑、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誉为神奇的苏州园林。
大观园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是苏州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红楼梦》,在园内可以看到许多与小说情节相关的景点和建筑。
大观园的布局结构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思想,以中轴线为主线,呈现出一幅宏大而有序的景观画卷。
进入大观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草如茵、花木葱茏的草坪,这是园内的中轴线,连接着各个景点。
沿着中轴线,游客可以先到达位于园林中心的主体建筑“大观楼”,这是大观园的核心景点之一。
大观楼是一座三层的建筑,每层都装有精美的木雕和瓷砖,展示着明代的工艺和艺术水平。
从大观楼的顶层可以俯瞰整个园林,景色十分壮观。
大观园的另一个亮点是其中的各式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
比如常春桥、碧水廊、少年游等建筑,它们各具特色,相互交相辉映。
其中,常春桥是大观园最著名的桥梁之一,桥下是一片碧绿的水草,沿着桥边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除了建筑,大观园的景观也是其特色之一。
园内的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景观点缀其间,形成了一幅优美而和谐的自然画卷。
尤其是园内的假山,它们以其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了大观园的标志之一。
假山在园林中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不仅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园景、休憩的场所。
大观园不仅具有美景,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园中,游客可以了解苏州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建筑风格以及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
此外,大观园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展览、音乐会和戏曲演出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
总之,大观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以其美丽的景色、精致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感受到苏州的独特风情。
上海大观园:园林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上海大观园:园林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上海大观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景点,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
它是中国现代园林文化的典范,也是上海市的文化名片之一。
上海大观园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上海大观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大观园最初是建于1905年的一个私人庭园,由上海著名的富商刘墉委托设计和建造。
当时,园林文化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上海大观园则成为中国现代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上海大观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理念,主要运用了"山、水、草、木"四大要素,以及"曲线、对称、变化、秩序"的园林空间布局原则。
园内结构层次分明,景色独特,既有广阔的湖泊和池塘,又有婀娜多姿的假山和花木。
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精致、雅致的美学风格。
大观园的建筑群亦是园林与文化完美融合的体现。
园内有多座精美的古建筑,包括传统的亭台楼阁,如问安亭、听雨轩、游舫等,这些建筑不仅是园林的点睛之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位于园中心的大观楼,它是大观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喜爱的拍照胜地之一。
大观楼高耸入云,气势宏伟,是欣赏整个园林景色的最佳位置。
在大观园内,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中国传统园林的瑰丽景色,品味到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园内种植了各种名贵花卉和盆景,每到春天和秋天,花开如海,景色迷人。
游客可以在繁花似锦的园内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还有传统的曲桥、回廊、廊桥等,让人仿佛置身于古典诗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园林景观,大观园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传统的戏曲演出、书画展览、茶艺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园内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让游客可以在欣赏园林的美同时,还能够领略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近年来,上海大观园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还成为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的热门场所。
大观园介绍[001]
大观园介绍大观园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顶峰之一。
该园位于中国扬州市境内,面积达1.25万平方米,由清代大名士贾雨村所建。
大观园的设计思想主要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它融合了中国南方园林和北方官式园林的特点,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其中前部分是官式园林的布局,中部分是南方园林的风情,后部分兼顾南北两种风格,集二者之大成。
大观园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建筑,以华丽、精致、各具特色而闻名于世。
大观园的园林精髓,在于它的布局和手法。
它巧妙运用水、靠山、造山、林木、花草等自然元素,将绘画、诗词、音乐等文学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生动、自然、神秘的自然山水景观,为传统园林艺术注入了令人瞩目的活力。
而它园林中的一些景观,也经常被引用或仿效,在现代园林中也有所体现。
除了园林,大观园中还有许多经典文化和人文景观,例如恭喜发财铜像、二泉映月文化广场、豆腐脑食品广场等,这些都是中国园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大观园吸引各方游客的重要景点。
在现代社会,大观园除了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外,对于园林设计师和爱好者而言,它更成为了逐步了解、探寻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它传承、继承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现代园林的发展,也是体现中国文化、丰富中国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之一。
总之,大观园以其自然、美丽、典雅、巧夺天工的园林风光,和博大精深、生动细致、广阔博大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园林和文化瑰宝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更需要以大观园为代表的园林文化遗产,来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中华民族其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山
《红楼梦》对于大观园的第一个场景描写便是山。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 ,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第十七回)
(三)植物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不但在园林整体布局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按其形、色、香而进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而且,植物可以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对景物作出最佳的衬托。
大观园中利用植物来构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一进院门,便可见一堵翠障,其后的“曲径通幽”处,“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到了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十七回)而后的稻香村,竹篱茅舍,又是另一番风味。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
大观园的造园理念
作者:胡悦 发表:景观中国 评论(0) 打印
景观文章·景观中国
之所以要写大观园是因为对于《红楼梦》的喜欢,我虽然在过去旅游时曾游览过一些我国的古典园林,但都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留意过,因而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没什么印象了。只有《红楼梦》,因为是从小熟读的,所以对书中的大观园印象深刻,且书中景点描绘之细致,园林布景之精美,丝毫不亚于游览真实的古典园林。当我再次翻开《红楼梦》细细玩味时,不禁惊叹于曹雪芹的“造园”理念与审美情趣。
如果说大观园中的山起的主要是分隔景点的作用,那么水则是起了连接各景点的作用。
园中的重要景点几乎都是用水连接。同时,水又成了构成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除了中央水景外,由水景作为主要构成部分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
1 藕香榭
藕香榭是书中惜春的住所,完全被水包围,很有特色。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第三十八回)贾母曾在藕香榭中宴请众人,当时正值秋天,山坡下桂花香随着水飘过来,河水碧清敞亮,用凤姐的话说“看看水,眼也清亮。”古时候很多戏台都是临水而建,藕香榭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第四十回中,贾母吩咐十来个唱戏的女孩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排练,自己则带着众亲眷和刘姥姥在不远处的缀锦阁吃酒,当时唱的应为昆曲,笛声悠扬,曲声“借着水音更好听”。
3 凹晶溪观
凹晶溪馆与凸碧山庄相对,都以月景为主题。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赏月联句,对其有具体描写: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可见,凹晶馆的景观设计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其最大的妙处便在于近水赏月。黛、湘二人的联句中有以下的描写:
大观园不同于其他中国古典园林,它没有特定的实体,而是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既然是想象中的园林,就不会受到空间、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完全按照作者的喜好来构建。然而,大观园的设计又丝毫不显得脱离实际,只要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曹雪芹在许多细节问题上的安排都是十分合理的。
当然,大观园一定有它的参照原型,但绝不是仅仅参照一家。曹雪芹是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人物,在他所处的年代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皇家园林于私家园林的构建艺术已达到顶峰。清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乾隆在位六十年,搞了五十多年的园林建设。在其大力倡导下,王公贵族们竞相模仿,一时间,北京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园林,同时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技巧大量传入北方,这对于大观园的创造的影响是极大的。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其中,“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最为绝妙,形象生动地对水与月作了描绘。
4其他景点
大观园中有水景构成的景区很多,其他较有特色的有:紫菱洲、滴翠亭、芦雪厅、蓼汀花溆、暖香坞、荇叶渚、蜂腰桥等。(下图为滴翠亭)
大观园中既然多水景,就一定要解决好码头与桥高的问题。曹雪芹对这几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仅书中提到的码头就有以下几处:A.怡红院,潇湘馆----沁芳亭前元妃上船的码头。B.探春院----荇叶渚。C.稻香村,惜春院----柳叶渚。D.迎春院----芭蕉坞。E.蘅芜院----云步码头。可见,在沁芳溪主流靠近园内主要庭院处,都可找到上下船的码头。至于桥梁,大观园中除沁芳闸和沁芳闸桥外,另有:沁芳桥、翠烟桥、蜂腰桥、蜂腰板桥、朱栏折带板桥和藕香榭外竹桥。蜂腰桥和蜂腰板桥是石拱桥,下可行船。竹桥是用于连接河岸与藕香榭的,用于通行,不可行船。朱栏折带板桥是木制桥,只有在两岸较高时,可以行船。书中在桥旁边设有云步码头,可见桥身较高,是可以行船的。从码头和桥梁的规划可以看到,曹雪芹对于大观园的水路设计是十分周全合理的。
至衡芜院,大观园西半部分的景点已全都游览了。过了大观楼等省亲的正殿,为东半部分的景区。首先是沁芳闸、沁芳闸桥一带,此处桃花甚好,就是宝黛同读西厢和黛玉葬花的所在。在往东是栊翠庵,冬天梅花盛开,甚是好看。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的就是宝玉前往栊翠庵向妙玉“乞梅”的故事。大观园中花木至栊翠庵处已觉清冷,而到了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便更为衰败。第七十六回,妙玉在联句中写道:“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这一代只是杂树林,然风景大别与其他景区。在往南走,则到了园中又一大景区——怡红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第十七回)园内花木再次又黯淡转为鲜艳,与西边的潇湘馆形成呼应。
此外,大观园东边的凸碧山庄建在有一座大山上。此山庄特为赏月而建,以取得“山高越小”的效果。第七十六回,贾母就曾带众人至凸碧山庄赏月。同时它又与山下凹晶馆“近水楼台”的月景形成对比。
(二)水
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
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此外,大观园里几处水景栽植荷花,即便到秋天荷花苦败,也能得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妙境。
整个大观园中,花木有明有暗、有盛有败,能够因时因景而变换,不显单调。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树、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消极的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
再往后走,有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其中芍药圃是湘云卧药的所在。过了蓼汀花溆,再穿过柳荫下的折带朱栏板桥,便可通蘅芜院了。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第十七回)蘅芜院的奇花异草到了秋天又是另一番风味了。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第四十回)
山除了还可以跟好的营造景点的特色,园后方的大主山便是如此。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第十七回)大主山支脉从蘅芜院中间穿插而过,再加上园外各种奇花异草,形成了蘅芜院独特的风格。
稻香村东面是芦雪厅,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四十九回)过芦雪厅后是秋爽斋。顾名思义,秋爽斋就是以秋景见长,斋中的梧桐和芭蕉都很有名。主人探春的号“蕉下客”便是由芭蕉树而来。
但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园林,它是在城市或是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完美继承和重大创新。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位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便是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出。大观园很好的利用了山、水、植物的构建,使之虽为人工却融于天然。
2 沁芳溪
为了克服“宽阔水面”联系景区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中央水池外,作者还设计了一条沁芳溪。这是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处水景,它是一条可行船的水道,且贯通了大半个园林。溪上改建了一座沁芳亭桥,风景怡然。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 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原从那闸(沁芳闸)起,流至那洞口(萝港北面入水口),从东北山坳里(花溆所在地)引到那村庄里(稻香村),又开一条岔道引到西南上,总共流到这里(葬花处),仍旧合在一起,从那墙下出去。”(第十七回)活水越沁芳闸后,经中央水池又流回省亲别墅前,入洞口,出花溆,过花圃区流到稻香村处,然后分为二支,经园前部,在葬花处汇合后流出墙外,先后穿越五个景区。纵有山相隔,水却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中央水池和沁芳溪的双重联系,游人可乘船沿沁芳溪穿行各景区,看着两岸风光的不断变换。至中央水池后,又豁然开朗,园内景色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