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航空器等探测装置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一种手段。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对于地质勘探、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一、解译方法1.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和纹理等特征来识别地物。
对于经验丰富的解译员来说,目视解译法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解译结果。
然而,由于人眼的主观因素和解译员的经验水平不同,目视解译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计算机辅助解译法计算机辅助解译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图像处理、分类、目标检测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和识别地物。
计算机辅助解译法具有时间效率高、结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使得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更为高效和精确。
二、处理流程1.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预处理是将原始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去噪和增强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常用的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校正影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大气校正(去除大气光对影像的影响)、几何校正(纠正图像的畸变和扭曲)、噪声去除和影像增强等。
2.遥感影像分类遥感影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的像素根据其反射率、纹理和几何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以获得各类地物或地物类型的分布和面积信息。
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分类、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统计学的分类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等。
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由于其较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成为当前遥感影像分类的主流方法。
3.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指根据已经分类好的遥感影像,对不同地物进行解译,以获得地物的具体信息和分布。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通过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解译和专家解译等方法进行。
同时,遥感影像解译还可以结合地面调查和其他信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遥感图像解译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遥感图像解译的常见方法和技巧遥感图像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获取地物和环境信息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中,遥感技术在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以及资源调查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图像复杂性和解译难度的增加,如何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解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解译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一些启发。
一、多光谱图像解译多光谱图像是指通过多波段的遥感数据获取的图像,其中每个波段对应一种特定的光谱信息。
多光谱图像解译是最常用的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之一。
它基于光谱特征来识别和分析地物,通过比较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和亮度值,可以获得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并进行分类判别。
在多光谱图像解译中,常用的技巧包括:光谱特征提取、光谱段的组合以及光谱变换。
光谱特征提取是指从多光谱图像中提取能够反映地物特征的光谱信息,例如反射率、亮度值等。
通过提取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可以实现对地物的分类和判别。
光谱段的组合是指将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进行组合,以突出地物的特征。
例如,在植被遥感图像中,将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进行组合,可以更好地区分植被和非植被地区。
光谱变换是指通过对光谱数据进行数学变换,以改变光谱分布和强度,从而获得更明显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光谱变换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单波段反射率之间的比率。
二、纹理特征分析除了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也是进行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指标之一。
纹理特征通过对图像像素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反映了地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
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纹理特征分析可以用于识别和判别不同地物的纹理特征,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在纹理特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特征值和基于波谱变换的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是一种常用的纹理特征计算方法,它通过计算像素间的灰度级对出现的频率来描述图像的纹理特征。
纹理特征值是一种通过计算图像像素间的像素差异和空间关系来描述地物纹理特征的方法。
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就是说根据影像特征来识别它们所代表的物体
或现象的性质。
第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遥感理论基础:遥感是建立在不同目标物
感 的电磁波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上的。遥感影
原 像的成像过程是将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用不
理 同的成像方式形成各种影像,即
扫描影像在空间上是离散的,灰度的变化是
连续的。
第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资料概述
遥 感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原 ●遥感影像——数字化影像
理
从遥感数据回放出来的影像,每一个数据对
与 应一个像元,因此,在像平面(、)内,影像在
方 空间上是离散的,其灰度也是有限个离散等级。
法
第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资料概述
法
遥感影像解译
解译对象基础 理论和专业知识
遥感理论知识 和分析解译技术
区域地理特征 与背景资料
第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
☞影像解译的内容
感 原 理
影像解译内容包括:图像识别、图像 量测、图像分析
与 ●图像识别:实质是分类,即根据遥感影像
方 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相特征,按照解
法 译者的认识程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
理
一幅遥感影像实际上是各种不同的灰阶在二
与 维平面上的分布,所谓灰阶即灰度的等级。原则
方 上灰度可以分成无数等级,实际应用中常分为有
法 限个灰阶。影像上的灰度与介质上的数据是一一
对应的。
第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资料概述
遥 感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原 ●影像灰度与介质数据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成为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是遥感学习的基础,也是进行图像解译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就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巧展开论述。
一、遥感影像的处理技巧遥感影像的处理是指进一步提取、处理和分析遥感影像中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技巧。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几何校正等一系列操作,目的是消除图像产生过程中的噪声和误差,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2. 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是指将两幅或多幅遥感影像的信息进行合并,以获得更多细节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等。
3. 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将遥感影像根据其反射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基于统计的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等。
4. 影像变化检测影像变化检测是指对两幅或多幅遥感影像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地方。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有差异图像法、阈值法等。
5. 影像拼接影像拼接是指将多幅遥感影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影像,以便进行全景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拼接方法有全局拼接、局部拼接等。
二、遥感影像的解译技巧遥感影像的解译是指通过对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取地物信息、划定地物类型和边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译技巧。
1. 影像目视解译影像目视解译是通过直接观察遥感影像,凭借解译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识别地物类型和特征。
这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适用于各种地物类型的解译。
2. 物体纹理解译物体纹理解译是通过观察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纹理信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特征。
纹理信息可以通过纹理分析等方法提取出来,并用于解译。
3. 影像特征解译影像特征解译是通过观察地物在遥感影像中的特征,如形状、大小、亮度等,判断地物类型和特征。
常用的特征解译方法有变化特征解译、形态学特征解译等。
4. 影像分类解译影像分类解译是将已知类别的地物作为参考样本,通过分类器对遥感影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介绍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遥感影像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测绘技术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仔细观察,将不同的地物、特征和目标识别并进行分类。
这种解译方法需要解译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对影像细节有较强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虽然目视解译法存在主观性和时间成本高等问题,但在一些小范围和特定场景的解译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器解译法分类器解译法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对影像进行解译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依靠事先建立的各类地物的光谱、纹理和形状特征等参数,通过计算和比对来确定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和分布。
常见的分类器包括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器。
分类器解译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精度问题需注意。
三、特征提取法特征提取法是从遥感影像中筛选出有用的地物特征,然后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基于对地物特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结合遥感影像的优势,能够更精准地提取出相应地物的特征信息。
特征提取法可分为光谱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等,根据不同地物和任务需选择合适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解译,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四、多源数据融合法多源数据融合法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解译精度和信息获取能力。
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可以更全面地展现地物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减少遥感影像解译的盲区和误差。
常见的多源数据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等,通过适当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地理信息。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
详解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防治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原理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是通过获取并分析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出有用的地物信息。
它基于遥感技术,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反射、发射和传输情况,利用光谱、空间和时间特征来解读地物的属性、分布和变化。
1. 光谱解译技术:利用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发射率差异,分析物体的光谱特性,判断其类型和性质。
例如,在红外波段中,不同植被的反射率差异较大,可以通过光谱解译技术来识别不同植被类型。
2. 空间解译技术: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空间分布模式,判断其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例如,在城市遥感影像中,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可以推测出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方向。
3. 时间解译技术: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观察和分析地物的动态变化。
例如,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植被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可以监测植被的生长和衰退状况。
二、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应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快速分类和监测。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可以判断土地的植被类型、建筑物分布、水体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生态保护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各类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森林火灾等。
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灾害相关地物的分析,可以获得灾害范围、破坏程度等信息,为灾害应急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与评估:借助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监测和评估,例如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大气污染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各种污染指标的反映,可以监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并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解译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遥感影像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识别,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针对不同的目标地物,有各种各样的解译方法和技巧可供选择。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和技巧,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一、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之一。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上的特征,对地物进行识别和判别。
目视解译法主要依赖解译员经验和直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目视解译法适用于简单、明显的地物,如水体、道路和农田等。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解译员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地物的空间特征和光谱特性,以准确地识别和判别。
二、数字解译法数字解译法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
与目视解译法相比,数字解译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效率。
数字解译法主要包括分类解译和目标识别两种手段。
分类解译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按照其类别进行划分和分类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解译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等。
最大似然法适用于单一类别的解译,通过统计遥感影像中不同类别的像素值分布,确定每个像素点所属的类别。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在高维特征空间中找到一个最优分类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地物进行分割。
决策树方法则依赖于一系列决策规则,根据遥感影像中的不同特征对地物进行分类。
目标识别是指在遥感影像中检测和识别特定的地物目标。
目标识别可以利用目标特征、形状和纹理等信息对地物进行识别。
常见的目标识别方法有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等。
在目标检测中,可以利用边缘检测、纹理分析和模板匹配等技术,对遥感影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提取。
目标跟踪则是通过连续观测和分析目标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追踪。
目标识别是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遥感影像解译技巧和注意事项
遥感影像解译技巧和注意事项遥感影像解译是一种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遥感数据来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这项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影像解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技术。
一、了解影像来源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了解影像的来源是十分重要的。
影像来源可以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航空遥感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其分辨率较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表信息。
卫星遥感是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分辨率相对较低。
在解译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来源。
二、影像预处理在进行影像解译之前,需要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噪声、增强图像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解译。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通过将原始影像转换为辐射亮度,消除不同观测条件对亮度的影响;大气校正是去除大气成分对影像亮度的干扰;几何校正是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几何变换,以纠正因地表形态和传感器姿态差异引起的影像形变。
三、选择合适的解译方法不同的解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表特征。
常用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GIS解译。
目视解译是最常用的一种解译方法,通过人眼观察影像中的地物特征进行解译。
数字解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算法的解译方法,可以提高解译效率和准确度。
GIS解译是将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数据层来进行解译。
在选择解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任务和数据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四、注意遥感影像的解译要点在解译遥感影像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遥感影像的视觉解译要点。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需要注意观察影像的明暗、纹理、色彩等特征,以准确识别地物类型。
其次是地物的光谱特征。
不同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性,通过观察光谱曲线和光谱特征可以帮助识别地物。
另外,还需要了解地物的空间特征。
地物在遥感影像中以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表现出来,观察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布局可以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影像解译成为了一种必备的技能,对于测绘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为广大测绘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对于遥感影像解译,最基础的方法就是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是指通过直接观察遥感影像,辨别地物类型和空间分布的方法。
在进行目视解译时,我们可以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判断。
例如,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建筑物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其用途,从而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进行分析。
然而,目视解译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
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或半自动分析和解译的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包括分类、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等。
其中,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分类算法常用的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遥感影像的像素值和图像特征,将像元自动归类到不同类别中,实现对地物的自动解译。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不同算法进行融合,从而提高分类的精度和可靠性。
除了分类,目标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
目标检测是指在遥感影像中自动或半自动地检测出特定的目标物体,如建筑物、道路和河流等。
目标检测算法常用的有基于像素的方法和基于目标特征的方法。
基于像素的方法主要通过像素的亮度、纹理和形状等特征来识别目标物体,而基于目标特征的方法则通过提取目标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等特征来进行识别。
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此外,变化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遥感影像解译技术。
变化检测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识别出地物变化的技术。
详解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
详解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测绘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我们可以获取关于地表特征、资源分布、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
一、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首先需要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度。
预处理的步骤包括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1. 辐射定标:通过测量标准参考目标的辐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影像中的像素值,以将影像转换为物理单位,如辐射通量或辐射亮度。
2. 几何校正:校正影像中的几何畸变,使其与地球表面的几何位置相符。
这通常需要使用地面控制点和数字高程模型等外部数据源进行定位和几何校正。
3. 大气校正:消除由大气层散射和吸收引起的影像云层、颗粒物等干扰。
这可以通过模型计算或基于辐射参考目标的实地测量来实现。
二、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对象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目标的分类。
1. 基于像素的分类:将像素按照其特征值进行分类,如灰度或光谱信息。
常见的像素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2. 基于目标的分类:将影像中的像素分组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
这可以通过分割算法实现,如区域生长法、平均漂移法和水平集法等。
三、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从已分类的影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属性的过程。
这些特征可以是形状、纹理、光谱或上下文等方面的特征。
1. 形状特征:描述对象的几何形状和轮廓,如面积、周长、紧凑性等。
2. 纹理特征:描述对象的纹理和细节,如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和纹理直方图等。
3. 光谱特征:基于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如波段反射率、光谱指数和光谱曲线等。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在完成特征提取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以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和应用。
1. 空间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分析,如聚类分析、空间插值和地表模型等。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一、引言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通过对影像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取出地物信息和特征的过程。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图像分类、地物提取和结果验证等环节。
本文将对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遥感影像解译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消除影像中的噪声、改善图像质量,为后续的图像分类和地物提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数据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校正: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因素对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2. 几何校正: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影像中的地形变形及仪器误差,使影像与地理坐标系统一致。
3. 辐射校正:根据不同波段的辐射度,对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将影像转换为可用的辐射亮度值。
4. 影像融合:将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序一致性。
三、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遥感影像解译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将影像中的像素点根据其反射率或辐射度等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
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监督分类:通过人工选取一些代表性样本,提取样本的特征向量,建立分类器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等。
2. 非监督分类:根据像素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不需要提前标注样本。
常用的非监督分类方法有聚类法、自组织映射法等。
3. 混合分类: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既利用先验知识进行分类,又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进行自动分类。
四、地物提取地物提取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根据图像分类的结果,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信息和特征。
常用的地物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目视解译:根据人眼对地物的特征进行直观判断和提取。
目视解译适用于具有明显特征的地物,如河流、湖泊等。
2. 规则解译:根据地物的特征和空间关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算法进行地物提取。
常用的规则解译方法有形态学运算、阈值分割等。
3. 目标检测: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从影像中自动检测和提取出地物目标。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遥感影像解译是一项基于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关键任务,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地学信息,为数理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遥感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影像预处理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影像的预处理工作,以提高影像质量和减少噪声干扰。
预处理包括对影像进行去噪、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操作,可以借助专业的遥感软件来完成。
此外,熟悉影像的光谱特征和仪器参数也是预处理的重要基础。
二、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遥感影像解译的核心过程,将影像像素根据其光谱特征归类至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有监督和无监督分类。
有监督分类需要先采集一些区域内典型的样本数据,然后训练分类器,通过样本数据进行学习,最后将整个影像根据所学模式进行分类。
而无监督分类则是根据像素的光谱相似性进行自动分组。
除了有监督和无监督分类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专家知识、规则或决策树等方法进行影像分类。
这些方法要求熟悉地物的光谱特征和遥感数据的特点,并进行适当的图像处理操作。
三、精度评定在完成影像分类后,还需要对结果进行精度评定,以评估分类的准确性。
精度评定可以通过地面调查和对照检查等方法进行。
地面调查需要在实地采集一些典型的样本数据,并与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对照检查则是通过选取一些分析区域进行重采样,与原始影像进行对比。
通过精度评定,可以判断影像分类结果的可靠性,并对之后的解译工作进行指导。
四、影像解译技巧除了基本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影像解译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解译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 多光谱图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提供的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信息,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地物类别。
通过观察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可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地物。
2. 空间分析:将影像数据与其他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和分析,可以提取更多的地学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相结合,进行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工作。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是遥感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解译已经成为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进行探讨。
首先,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的目的是对遥感影像中的特定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并提取相关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通常会采用影像解译的方法,即通过人工视觉解读和计算机辅助解读的手段对影像进行分析识别。
影像解译主要包括目视解译、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
目视解译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之一,它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地物进行直接识别和分类。
目视解译的优点是直观、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对影像进行精细的解读和识别。
然而,目视解译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耗时耗力,对大范围的遥感影像解译来说效率较低。
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训练样本的解译方法,它通过在遥感影像中选择代表性的样本点,并为其标记所属类别,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
监督分类可以克服目视解译的主观性和耗时的缺点,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等。
这些方法通过计算样本点的特征值和分类标签,建立分类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整个影像中进行像元级的分类。
非监督分类是一种不依赖于训练样本的解译方法,它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光谱特征的像元划分为同一类别。
非监督分类方法可以自动对影像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未知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非监督分类方法有k-means聚类、最大似然分类等。
除了上述方法,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利用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方法,实现对地物的精细分类和定量分析。
GIS可以将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融合,如高程数据、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综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多源数据分析,提高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的精度和可靠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也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影像解译方法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通过人工直接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纹理、形状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判断地物类型的一种解译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图像上地物边缘清晰、大尺度地物的解译,如城市、河流等。
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较好的解译结果,但主观性较强,解译效率较低。
2. 图像数字化解译图像数字化解译是将遥感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解译分析的方法。
数字化解译可以提高解译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利用像元的灰度、光谱特征等进行解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细节解译方面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3. 分割解译分割解译是将遥感影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对象,并对这些区域或对象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图像中地物的空间信息,有利于对图像进行更细致的解译和分析。
分割解译在城市、森林等复杂地物类型的解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遥感影像分类技巧1.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对遥感影像中各类地物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地物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等。
不同地物类别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取和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别。
2.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指将遥感影像根据像素的光谱、空间等特征进行自动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决策树分类等。
选择适合的分类算法对于提高分类准确性和效率非常重要,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3.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传感器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和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融合可以通过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等多种方式进行。
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解译步骤
测绘技术的遥感影像解译步骤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绘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可以对地表进行影像解译,从而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遥感影像解译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表的特征和变化,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步骤。
1. 数据准备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要的数据。
通常,这些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图、矢量数据等。
遥感影像是解译的主要数据来源,它可以提供地表的光谱信息和空间分布特征。
地形图可以提供地面高程信息,而矢量数据可以提供各种地物的位置和属性信息。
数据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解译所需的基础信息。
2. 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质量和可用性。
常见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主要是校正遥感影像的亮度值,以消除太阳辐射和大气散射的影响。
大气校正主要是校正遥感影像的颜色值,以消除大气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几何校正主要是校正遥感影像的几何形状,以消除地形起伏和姿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影像预处理,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影像分类影像分类是遥感影像解译的核心步骤之一。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像元进行分类,可以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有监督分类是指在训练样本的帮助下,根据事先定义好的分类规则将像元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
无监督分类是指根据像元的相似性将其自动分成不同的类别。
通过影像分类,可以提取出地表的不同地物信息,为后续的地理分析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4. 解译验证影像分类完成后,需要进行解译验证,以评估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解译验证是通过采集现场实地数据来与遥感影像的分类结果进行比对。
实地数据可以包括地物的位置、形状、面积、覆盖度等信息。
通过解译验证,可以判断分类结果的正确性,找出分类错误和漏分的地方,进一步提高解译的精度和可信度。
如何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
如何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已经成为了现代地理学、环境学、农业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从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进行影像预处理、提取地物信息以及应用解译结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是进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关键。
合适的遥感数据包括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时序遥感影像等。
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为细致的地物信息,而多光谱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地物的光谱信息,时序遥感影像则能反映地物的动态变化。
因此,在选择遥感数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数据。
其次,进行影像预处理是进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必要步骤。
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影像校正可以排除由于大气、地表反射和传感器等因素引起的影响,提高影像的质量。
辐射校正则是将原始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可比较的辐射能量值,以进行定量分析。
几何校正能够纠正影像的几何畸变,保证影像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影像预处理,可以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可信度,为后续的解译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然后,提取地物信息是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核心内容。
地物信息主要包括地物类别、面积、空间分布以及特征参数等。
在提取地物信息时,可以使用传统的像元分类方法,如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同时,也可以结合地物特征参数进行解译和分析,如纹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等。
在提取地物信息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解译方法和技术,同时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工具,提高解译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应用解译结果是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解译结果的应用可以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农业资源管理等。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与技巧一、引言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遥感影像的解译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重要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遥感影像的解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二、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在进行遥感影像解译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
遥感影像具有多光谱信息、时空变化、遥地观测等特点。
这些特征为解译提供了基础。
三、目视解译方法目视解译是遥感影像解译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解读影像上的图像信息。
目视解译主要基于人眼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对图像特征进行判断和解释。
目视解译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
但是,在复杂的光谱组合和空间分布的情况下,目视解译的效果就会受限。
四、图像分类方法图像分类是一种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通过将影像中像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可以实现对影像的定量解译。
图像分类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是将影像像元与事先确定好的类别进行对应,然后根据一定的分类算法对像元进行分割和分类。
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将邻近的像元组成一个个对象,并给予对象相应的属性,然后对对象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更贴近于人类的思维方式,适用于复杂的场景。
五、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在遥感影像解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别的地物在影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提取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进行分类和解译。
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纹理的方法、基于形状的方法等。
基于统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影像的统计分析,提取出反射率、亮度等统计特征。
基于纹理的方法则是从影像的纹理信息中提取特征,如纹理的分布、平滑度等。
基于形状的方法则是通过对地物的形状进行描述和提取特征。
六、目标检测方法目标检测是指在影像中找出具有特定属性的目标。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目标检测通常是为了找出人工构造物、植被、水体等地物。
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素的方法和基于目标形状的方法。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遥感影像解译方法是测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一、光谱特征解译法光谱特征解译法是基于不同地物在光谱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上的光谱曲线来判断其代表的地物类型。
这种方法应用广泛,能够解译出较为精确的地物信息。
例如,通过研究特定植物的光谱曲线,可以判断该地区是否存在该植物,从而进行植被覆盖分析。
光谱特征解译法需要对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需结合地物的形态、空间分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二、纹理特征解译法纹理特征解译法是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上地物的纹理信息来进行解译。
不同地物的纹理特征有所不同,通过提取和分析纹理特征,可以判断遥感影像上的地物类型。
例如,建筑物、道路、水体等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纹理特征差异较大,可以通过纹理特征解译法将其准确地识别出来。
纹理特征解译法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三、形状特征解译法形状特征解译法是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上地物的形状信息,来进行解译。
地物的形状特征对于不同地物类型来说是独特的,通过提取和分析形状特征,可以准确地判断地物类型。
例如,山体、湖泊、建筑物等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状特征各不相同,可以通过形状特征解译法将其区分开来。
形状特征解译法在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时序特征解译法时序特征解译法是通过分析遥感影像序列中地物的变化趋势来进行解译。
地物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变化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地物变化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地物类型。
例如,湿地在不同季节上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地物有所区别,可以通过时序特征解译法将其识别出来。
时序特征解译法在农业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首先,遥感影像的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增强。
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噪声、校正影像几何畸变、去除大气和地物表面特性的影响等,使得影像能够更好地表达地球表面的真实情况。
增强则是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亮度、色彩等,使得用户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影像中的信息。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影像配准、镶嵌、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影像融合等。
影像解译技术是指基于遥感影像的特征和规律,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型分析方法,从遥感影像中获取地物信息和解译地物类型及其属性。
遥感影像通常包含了丰富的光谱信息,可以通过光谱解译方法实现对地物的分类和识别。
光谱解译方法依靠不同波段下地物的反射率差异,通过建立光谱特征库和分类模型,来实现对地物类型的解译。
此外,纹理解译方法也可以通过分析影像中地物的纹理特征,来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
纹理特征包括纹理方向、纹理粗糙度、纹理密度等。
还有形状解译方法,通过分析地物的几何形状特征,识别地物类型和边界。
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分析土壤的水分含量和质量等,帮助农民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分析城市的用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分布、交通流量等,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监测森林覆盖率、水资源分布、土壤侵蚀情况等,提供科学依据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虽然遥感影像的处理与解译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遥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使得地物解译的精度有一定的限制。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技巧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技巧遥感图像解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物和地貌。
通过解译遥感图像,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包括土地利用、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技巧。
1. 影像预处理在开始解译之前,先要进行影像预处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杂质,使图像更清晰、更易于解读。
常见的影像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将图像的灰度值转换为辐射亮度值,几何校正是调整图像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干扰对图像的影响。
2. 影像增强影像增强是将图像的视觉质量提高,以增强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的可见性。
常用的影像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和波段合成等。
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重新分布图像的灰度值,使得图像中的灰度级更加均匀,从而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滤波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平滑或锐化处理,以增强图像中的细节。
波段合成是将不同波段的图像合成为一个图像,可以显示更多的地物信息。
3. 特征提取在解译遥感图像时,我们需要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特征,以便进行目标识别和分类。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和纹理分析等。
阈值分割是将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可以用于目标的提取和分割。
边缘检测是检测图像中的边缘特征,可以用于提取目标的边界。
纹理分析是分析图像中的纹理特征,可以用于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
4. 目标识别与分类目标识别与分类是解译遥感图像的核心内容。
通过目标识别与分类,我们可以将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并将其与相应的地物类型进行匹配。
常见的目标识别与分类方法包括像元级分类、物体级分类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等。
像元级分类是将图像中的每个像元与其对应的地物类型进行匹配,以获取整个图像的分类结果。
物体级分类是将图像中的连续像元组成的对象进行分类,以获取更精确的地物分类结果。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分类模型,根据模型对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同物异谱”与 “异物同谱”现象。
c)地物的时空属性和地学规律错综复杂, 各要素、各类别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
➢根据解译信息的特征分为:定性解译和定量 解译; ➢根据解译的技术和方法分为:目视解译和计 算机解译; ➢根据解译内容分为:
1)遥感影像所显示的是某一区域特定地 理环境的综合体,提供的是一种综合信息。
2)遥感数据所对应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复 杂的、多要素的、多层次的、具动态结构和明 显地域差异的开放巨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不 断变化,因而遥感信息中的各要素是相互关 联、复杂变化的。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复杂性
物体性质
电磁波能量
影像特征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Interpretation) 原理:根据各
专业要求,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遥 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识 别出所需要的地物或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 程。
影像→{ 灰形度状或大色小调((几物何理性性质质))}→地物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图像量测:在已知影像比例尺的基础上,应 用图像的几何关系,测量和计算目标物的大小、 长度、相对高度等,以获得精确的距离、高度、 面积、体积、形状、位置等信息。
借助于光度学的知识和特殊设备,通过测 定图像的色调(密度)估算目标物的光谱亮度— —辐射强度——属性数量特征。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理论基础:遥感是建立在不同目标
物的电磁波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上的。遥感 影像的成像过程是将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用 不同的成像方式形成各种影像,即
地物→{ 电磁波特性(物理属性)}→影像
成像方式(几何属性)
物体通过它们的电磁波能量来产生影像。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计算机解译 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
析处理,提取有用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类。该技术既快速准确,又能直接得到 解译结果,是遥感分析解译的发展方向。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计算机解译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图像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归纳,从目标 物的相互联系中定性、定量地提取和分析各种 专题特征信息。
☆特定地物及状态的提取 ☆指标提取 ☆物理量的提取 ☆变化检测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复杂性
一般解译和专题解译。 其中最基本的解译方法是目视解译。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就是借助简单的仪器设备,直接 由眼睛来识别影像特性,从而提取有用信息。
解译条件:具有解译对象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 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地面实况资料。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遥感信息处理:将接收到的原始遥感数
据加工制成可供观察和分析的可视图像和数据 产品,这一过程称为遥感信息处理。
☞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影像的几何特征和
物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物体或 现象的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进而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 也就是说根据影像特征来识别它们所代表的物 体或现象的性质。
解译质量:解译人员、研究目标、遥感影 像三个因素的统一程度。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解译类型-目视解译
优点: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区域资料、遥 感技术和工作经验,根据影像特征,以及地物 的空间组合规律,通过地物间相互关系分析比 较、逻辑推理、综合判断来识别目标。
缺点:解译速度慢、定量精度受到限制, 且往往带有解译者的主观随意性。
优点: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以数据的统 计特征值为依据,进行类型自动识别、划分和 指标计算。
缺点:不能利用遥感信息所包含的地学内 涵,难以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且对地物空间 特征的利用不够。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10.2 遥感资料概述
遥感资料:影像资料和非影像资料 遥感影像资料:各种传感器所获得的以影像 形式记录下的遥感资料,包括黑白正、负透明
遥感理论知识 和分析解译技术
区域地理特征 与背景资料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的内容
影像解译内容包括:图像识别、图像量 测、图像分析 ●图像识别:实质是分类,即根据遥感影像 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相特征,按照解 译者的认识程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 别和鉴定的过程。
原理是: 影像特征
电磁波谱Biblioteka 物体性质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10.1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影像解译本质与条件
具体说来,解译就是从影像特征——地物 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判断电磁 波的性质和空间分布,进而确定地物的属性, 也就是从影像特征识别地物。应具备的条件:
遥感影像解译
解译对象基础 理论和专业知识
片和彩色透明片,黑白和彩色像片等。
非影像资料: 以数字或图表形式表现、记录 的遥感资料,也叫数据资料。例如扫描仪记录
的数据磁带、地物光谱测试数据等,其中反映
影像信息的是数字图像。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解译原理
10.2 遥感资料概述
① 遥感资料的种类
遥感影像和数字图像的差异: ➢遥感影像直观逼真,便于目视定性解译,是最 常用的遥感资料。 ➢数字图像精确,便于电子计算机定量运算和识 别,可大大提高解译速度及精度,但需要一定的 条件才能应用。 ➢影 像 可 以 通 过 模 数 转 换 (A/D) 变 成 数 字 图 像 , 数字图像也可以通过数模转换(D/A)变成模拟遥 感影像。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
内容提要:
影像的分析解译是遥感应用的关键,本 章内容包括解译原理,遥感资料的种类与特 征,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遥感影像的目视 解译方法,遥感地图制图。
重点:
遥感解译的原理,遥感影像的特性,解 译标志及其可变性理解,目视解译的原则、 程序,遥感地图制图工艺流程和地图设计。
第10章 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