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搭石设计
《搭石》教案(优秀6篇)
《搭石》教案(优秀6篇)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理念】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想”。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整节课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努力实现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到人性美。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1、生字词学习情况。(点拨学法)
2、理解课题“搭石”的意思,并了解其特点。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事?
2、交流。相机点拨并板书:
摆走
四、品读体验,感受美。
(一)、默读课文,寻找美。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
(二)、交流感受,感悟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教学:
△语段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人教版语文搭石教案
人教版语文《搭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搭石的场景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搭石的场景和技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搭石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搭石图片或视频。
4. 练习搭石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搭石吗?搭石是怎样的?”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练习运用。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搭石的场景和技巧。
3. 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搭石场景,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 观察与想象:
(1)展示搭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搭石的过程和技巧。(2)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想自己参与搭石的情景,并分享给大家。5. 实际操作: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搭石”这种围赤定石的方法。
–掌握使用石块进行搭建结构的基本技巧。
–能够通过搭建石结构培养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搭石活动,培养学生的友爱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整理好所需的石块、图纸和搭石工具。
2.确保教室桌面整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准备好介绍“搭石”活动的教材和视频资料。
4.分组准备好小组合作所需的任务分工表和合作规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解“搭石”这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搭石现象。
•看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搭石活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 学习搭石方法
•教师示范搭建基本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块的形状和大小,制定搭石的计划。
3. 小组合作搭石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搭石任务。
•学生按照任务分工表,合作完成搭石任务,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4. 展示和讨论
•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彼此欣赏和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搭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能积极合作?
•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如何?
•教师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石”的意义?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设计或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延伸阅读
•《搭石的由来和发展》:探究搭石在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应用。
《搭石》教案优秀8篇
《搭石》教案优秀8篇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理念】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想”。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整节课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努力实现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到人性美。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1、生字词学习情况。(点拨学法)
2、理解课题“搭石”的意思,并了解其特点。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事?
2、交流。相机点拨并板书:
摆走
四、品读体验,感受美。
(一)、默读课文,寻找美。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
(二)、交流感受,感悟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教学:
△语段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在农
村生活的一些往事,特别是描述了农村孩子们搭石过河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勇敢善良的品质。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课文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和解读。但针对本课,学生可能对农村生活、搭石过河等情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此外,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和体验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农村孩子们搭石过河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培养珍惜现在、
感恩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农
村孩子们搭石过河的情景;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农村生
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搭石》教学设计
5.《搭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二、了解学情
掌握基础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掌握生字、区分多音字,是教学重点。初读感知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作者写搭石的目的是什么?教学中要充分训练
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精神。
三、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绰”是卷舌音,“汛、谴”是
前鼻音,“衡”是后鼻音;“间”是多音字,在“间隔”一词中读四声,不要读成一声。
2.阅读理解。
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学会默读,学会浏览,学会一目十行,读后说说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第2~4自然段中展现人们美好心灵的三幅画面的内容。本单元的阅读要求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阅读本文时,我们应自主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在速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表达运用。
作者通过记录身边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谦让,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学习作者借助小事表达真情的方法,即抓住平凡小事中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地方,使事情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
人教版搭石的教案
人教版《搭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搭石》。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搭石景象的描绘和赞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搭石》。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搭石景象的描绘和赞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搭石景象及其寓意。
(2)体会作者通过搭石景象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搭石》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搭石》的内容,复习生字词。
(2)提问:同学们对搭石有什么印象?你们觉得搭石美吗?为什么?
2. 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搭石》。
(2)教师指名朗读,评价并指导朗读技巧。
(3)全班齐读,感受搭石的美丽景象。
3.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搭石景象。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4. 品析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延伸
(1)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搭石景象。
人教版搭石
【篇一】人教版,搭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21、《搭石》教学设计
执教人:朱恒阳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本课时为第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初知词义。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本组课文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第21课,该组主题是“人间真情”,目的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集体过搭石、对面过搭石、老少过搭石”五个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会认谴、惰等7个生字,会写洪、伏等11个生字。
2、理解“搭石”。
3、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搭石”。
2、指导学生能够流利又带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方法
1、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生字;
2、讲授法、朗读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听陈老师说你们都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向你们求助,你们都愿意帮助我吧?
搭石教学设计_1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搭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的设计中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由浅入深,体会作品蕴含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内化了文本语言和文本内涵,可谓一箭双雕。为了促进课堂生成,我简化教学设计,努力构建板块教学,有以下几个板块:
1、知作者,走进《搭石》,围绕“搭石”提问。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3、初读反馈,教学第一自然段,理清__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搭石的感情。
4、研读课文,走进画面,寻觅美景,感受搭石上“景美人更美”。
5、感悟“理所当然”背后蕴含的美好传统。
6、回读课题,体会作者对乡亲们和家乡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
每个板块都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大部分的内容都努力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设计能很大程度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事物的“美”。
(3)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拼读、书写,认识、掌握文中生字;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写得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搭石》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的课文,通过描绘人们在溪流上搭石过河的情景,展现了农村人民的团结互助和辛勤劳作。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搭石景象的描绘,感受农村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对于农村生活和对搭石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能够进行流利的朗读。在表达方面,学生能够运用词汇进行简单的描述,但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搭石景象的描绘,感受农村人民团结互助
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
者对搭石景象的描绘,感受农村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
2.难点:对于农村生活和对搭石的理解,以及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
高。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图片,创设农村生活的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表达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 教学准备
人教版语文搭石教案
人教版语文《搭石》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搭石》这篇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
1.2.1 课文阅读:《搭石》
1.2.2 生字词学习:搭、石、踏、稳、便、协调、平衡等。
1.2.3 语言表达: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2.1.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1.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1.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
2.2.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2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
3.1 教学方法
3.1.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1.3 实践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教学步骤
3.2.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搭石》。
3.2.2 讲解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2.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2.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
5.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搭石》的内容,并分享学习心得。
5.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3 家庭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篇适合自己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
《搭石》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生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学习搭石技巧的过程中,理解平衡、稳定等物理概念,锻炼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搭石活动,感受自然美和结构美,提高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举例:提供多种石头和辅助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独特的搭石作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搭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和稳定的场景?”比如,搭积木时如何让积木塔保持不倒。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搭石的奥秘。
举例:通过课文朗读、词语接龙、造句等形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举例: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搭石技巧的学习与实践:掌握课文中搭石的基本技巧和要领,如找平、交错、稳固等。
《搭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搭石》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搭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中关于搭石的技巧和要领;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讲述了人们在山间小路上搭石
过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风貌。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搭石的技巧以及感受乡亲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有一
定的基础。但针对本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此外,学生对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情感;学会搭石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
阅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培养关
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
者情感;学会搭石的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
景象,增强感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公开课)
一.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在家
乡的生活片段,描绘了石块搭成的桥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也在不断提高。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对家乡、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
感。
2.难点:感悟课文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珍惜生活
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
文描绘的美好景象。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课文插图、相关图片、音乐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搭石》是一篇描述中国农村生活场景的短文,通过描绘人们在河上架设石块以便过往的互帮互助的情景,展现了乡亲们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本篇文章安排在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但针对本文所描述的传统农村生活场景,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乡亲们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乡亲们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团结
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
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
2.难点: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课文
所描绘的场景。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用词遣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精品
人教课标版小语第七册
《搭石》教学设计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小学校唐建萍
教材简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理解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农村人的朴实、善良等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走搭石的情景,体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挖掘文字内涵,激发阅读兴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的方式理解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人性美。
2.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什么是搭石?
2、交流学习,感受搭石。
①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什么是搭石吗?
②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课件“读一读”: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③回读体会:“脱鞋绾裤”是什么意思?
3、文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件“想一想”: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2、细读课文,自主寻美。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1、一行人“走”石图:(课件“品味美”: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读通句子,读准音。
②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走石”美。
采用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等不同方式精读句子: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体会“协调有序”之美。
采用点名读、闭眼想象等方式感悟“清波漾漾”的美境。
反复阅读,仔细玩味,体会“人影绰绰”的意思。
2、面对面“让”石图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的走搭石,那又如何呢?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
②指名学生谈感受;
③全班学生齐读句子,感受谦让之美。
3、背老人“过”石图。
如果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情景又如何呢?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伏”和“理所当然”;
③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4、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总结全文,回味美景。
5、突破难点(课件“体会词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课后拓展,读写结合。
1.熟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的心灵美;
2.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仿照课文写一件平凡的事。
附:板书设计
和谐美
搭石谦让美家乡的一道美景
敬老美
……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读中感悟。本课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三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欣赏(陶醉)——感悟,领会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体会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说明:教学演示课件来源于央馆资源库(,在本课教学中有改动。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