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是“三顾茅庐”吗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三顾茅庐》教学札记《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记叙了刘备三次到隆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完本课后我感到自己的优点是:1、开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学生创设意境很好地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三顾茅庐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三顾茅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它以生动的文字展现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江山,但身边缺乏能为他出谋划策的得力谋士。

经人推荐,他得知了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是一位具有非凡才华和远见卓识的人物,于是决定亲自前往拜访,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刘备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时,满怀期待。

他带着关羽和张飞,一路上心情急切。

然而,当他们到达诸葛亮的茅庐时,却被告知诸葛亮外出游玩未归。

刘备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并没有放弃,留下了一封表达自己诚意的书信。

关羽和张飞对于刘备的举动不太理解,他们觉得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不值得刘备如此屈尊前往。

但刘备却坚信诸葛亮有着非凡的才能,能够帮助他成就大业。

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第二次前往隆中。

这次他们冒着严寒,满怀希望地前往。

可惜的是,他们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只遇到了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均告诉他们,诸葛亮被朋友邀请走了,归期不定。

张飞这下可急了,他嚷嚷着:“这诸葛亮也太摆架子了,大哥何必如此执着!”刘备却严厉地呵斥了张飞,再次表明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决心。

两次拜访都未能见到诸葛亮,这并没有让刘备灰心丧气。

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要请诸葛亮出山的决心。

过了些时日,刘备不顾关羽和张飞的劝阻,毅然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

这一次,刘备等人到达茅庐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为了不打扰诸葛亮休息,竟然在门外静静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深深打动,他与刘备促膝长谈,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刘备听后,犹如醍醐灌顶,对诸葛亮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决定出山辅佐他。

从此,刘备如鱼得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势力逐渐壮大,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令人敬佩,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种尊重人才、重视智慧的价值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三顾茅庐 第1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三顾茅庐 第1课时∣
(四)学习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
教学反思
色河九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主备人韩建英组长签字:总课时数:26
课题
第3单元(章)第8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
2、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
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导入
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四年级语文教案——《三顾茅庐》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按“三顾茅庐”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刘备第一次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出门去了,失望而归。

第二段写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冒着风雪去见诸葛亮,但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怏怏而回。

第三段,写刘备三访孔明,耐心等候,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共图大业。

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详写第三次拜访,突出了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此外,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使人物形象显得鲜明生动。

是训练学生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的好课文。

课时目标:1、细读二、三段,找出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的词句。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发现诚、感悟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读,披文入情师: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文,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访孔明”,谁能说说对刘备的初步印象?生:刘备仰慕孔明。

生: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也很能总结。

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生:课文是怎么详写刘备等人请诸葛亮出山?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张飞?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我们怎么样来研究文中刘备、张飞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呢?生:......二、合作探究,深入课文师:抓住人物的言谈举止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同学们是研究人物的专家,请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研究自己深感兴趣的人物。

交流时要做到有话可说。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师小结学法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先让研究刘备的同学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心得体会(交流刘备的几处言行,原则上以学生的学路为主,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情感,读出个性,说出见解)生:我读了刘备斥责张飞的话,知道了他很仰慕敬重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顾茅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去争取一件事情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顾茅庐》中刘备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
1.文学素养:通过学习《三顾茅庐》,使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顾茅庐》的基本情节。这是三国时期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它展现了忠诚、诚信、毅力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的具体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刘备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品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他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刘备的诚意、恒心以及诸葛亮的智慧、忠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人物品质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难点解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品质和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生字词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解析:如何将生字词灵活运用到口语和写作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编故事、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使用生字词。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了解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3. 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品质;4. 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品质;2. 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第一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一次顾茅庐,未能见到诸葛亮的原因;2. 分析刘备的心情和态度;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

2.2 第二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二次顾茅庐,仍然未能见到诸葛亮的原因;2. 分析刘备的心态变化;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2.3 第三次顾茅庐1. 讲述刘备第三次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并请其出山的经过;2. 分析刘备的坚定信念和诚意;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刘备1. 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仁爱、坚定、有耐心;2. 讨论刘备为何三次顾茅庐;3. 引导学生从刘备身上学到品质。

3.2 诸葛亮1. 分析诸葛亮的品质:才华横溢、忠诚、谦虚;2. 讨论诸葛亮为何最终出山;3. 引导学生从诸葛亮身上学到品质。

第四章:故事启示4.1 团队合作1. 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合作关系;2.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4.2 坚定信念1. 分析刘备三次顾茅庐的信念;2. 讨论坚定信念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信念,勇往直前。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的故事内容,总结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品质。

5.2 作业布置1. 熟读故事,巩固知识点;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事中人物品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三顾茅庐》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习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

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四、作业布置: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_________”这一填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体会刘备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

难点: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圈画重点:学生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指导圈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讨论方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6.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篇小说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师:昨天大家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了《三顾茅庐》,能谈谈你的学习感受或收获吗?生:我知道了刘备三次诚心诚意去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很高兴。

师:真好,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了。

生:我学到了张飞和关羽脾气急,尤其是张飞,一开始对诸葛亮的态度很不好,不像刘备那样尊重人才。

生:学课文后我知道了诸葛亮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是当时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师:是啊,我们把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叫做“贤人”。

生:我学到了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三次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师:是啊,刘备诚心诚意地“求贤”,让我们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关于悼公“求贤”的文章——《祁黄羊》。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师: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按照习惯,读通课文,做上相关记号。

(收获、注意点、疑点)师:把你学习的所得告诉大家,好吗?生:我想提醒同学们几个多音字。

“落下了毛病”中的“落”读lào,解狐的“解”读xiè。

师:真好,很细心啊!生:我学会了“辞职”一词的意思,辞职就是说辞去职务,所以悼公才要重新选人担任中军尉。

师:(出示小黑板)一起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短语或人名吧。

(征伐辞职举荐慎重兴亡合适出以公心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生:齐读。

(有部分学生把“兴亡”的兴读成了“xìnɡ”)师:再读这个词语;“兴亡”(结果全读成了“xìnɡ”)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自己去体会体会其中的意思。

生:应该读“”,因为文章说“国家的兴亡”是指国家的兴旺、兴盛和衰败、灭亡,根据意思应该读“xīnɡ”师:很好,能从意思去想字的读音。

课文中说什么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生:中军尉的人选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因为中军尉的职责很重大。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中军尉的职责更是重大,所以祁黄羊荐贤时不得不慎重,你能到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郑重)“郑重”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到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郑重”一词的意思。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1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五、导学过程:1.预习学案(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2.导学案(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

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

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篇1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2、研讨题意:(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

(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品析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

《三顾茅庐》说课稿 15篇《三顾茅庐》说课稿 1说教材:《三顾茅庐》出自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历史人物故事,分别是:刘备、祁黄羊、公仪休。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

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略写一、二次拜访,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同时看出诸葛亮地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认真阅读了教材后,我发现课文的2、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抓住细节,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

那诸葛亮呢?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三、四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展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以上提到的本文的特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重点关注两个多音字(没有见着茅塞顿开)以及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3、学习文中一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4、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说重难点:1、抓住细节描写,从动作、语言、神态方面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2、学习文中三个精妙的比喻句,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

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认识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

2. 引导学生思考坚持不懈、真诚待人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品质在今天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介绍。

2. 故事主要内容概述及细节分析。

3. 人物性格及行为分析,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品质。

4. 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和人生哲理探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①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吗?②简要讲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大致轮廓,激发学生兴趣。

2.背景介绍(10分钟)①讲述东汉末年的政治形势,刘备的身世和抱负。

②介绍诸葛亮的隐居生活及其才智。

3.故事讲解(15分钟)①详细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包括刘备的前两次拜访和被拒,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并得到其辅佐的过程。

②强调刘备的坚持和诚意,诸葛亮的谦逊和忠诚。

4.角色分析(10分钟)①分组讨论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行为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②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深层含义探讨(10分钟)①引导学生讨论“三顾茅庐”故事中蕴含的坚持不懈、真诚待人的道理。

②让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应用。

6.活动(15分钟)①角色扮演:选取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等角色,重新演绎“三顾茅庐”的故事。

②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并在表演结束后提出建议或感想。

7.总结(5分钟)①总结“三顾茅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②强调坚持和真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些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1.写一篇短文,以“如果我遇到像诸葛亮一样的人”为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2.准备下节课的角色扮演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五、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短文写作: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阐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感受课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

2.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写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2.《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在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物的身份。

3.在课文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这也就是说听听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刘备的心意。

二、悟语言,感受拜访前初印象1.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2.朗读指导张飞的话读书应该读出人物的特点,看看提示语,张飞是怎么说这句话的?(理解“嚷”:大声叫)那应该怎么读?(指读)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

(指读)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齐读)3.指导朗读刘备的话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指读)(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刘备和关羽、张飞是什么关系?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怪自己生死兄弟,这足以说明刘备对人才的——一句斥责之言,我们听出的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啊!(齐读2小节)二、品动作,感受等候时的深印象1.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来。

三顾茅庐的谜底

三顾茅庐的谜底

三顾茅庐的谜底(原创版)目录1.引言:三顾茅庐的故事背景2.三顾茅庐的真相:刘备与诸葛亮的初次见面3.三顾茅庐的误解:历史传说与文学作品的影响4.三顾茅庐的意义:体现了刘备的真诚与诸葛亮的谨慎5.结论: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历史与文学中的重要性正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描绘了刘备为了请出隐居在草庐的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故事。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被认为是刘备真诚求贤和诸葛亮谨慎谦逊的典范。

然而,历史真相却与这个故事有所出入。

事实上,刘备与诸葛亮的第一次见面并非在草庐之中。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在公元 207 年拜访了诸葛亮,当时诸葛亮正在隆中。

这次见面被称为“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第一次正式见面。

在这次见面中,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决策”,为刘备规划了夺取荆州、益州,最终统一天下的战略。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呢?这主要源于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会被赋予寓意,以便于人们理解和传承。

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逐渐脱离了历史事实,成为了一个寓意深刻的传说。

在《三国演义》这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中,三顾茅庐的故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茅庐,刘备三次上山拜访,才得以见到诸葛亮。

这次见面,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决策”。

这个故事虽然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但它体现了刘备的真诚求贤和诸葛亮的谨慎谦逊,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三顾茅庐的故事虽然在历史与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的真相却并非如传说中所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具准备:小黑板;字词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及反思精编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及反思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教案及反思精编版三顾茅庐一、教材分析:《三顾茅庐》一文改编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部分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好词佳句3.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学习文章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以及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部分。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学习文章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

3.体会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老师知道现在同学们都喜欢读书,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指生说)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8.三顾茅庐强调“顾”(厂字里面横折钩、竖提,右边再加一个页字旁)“茅”(最后一撇不能丢)的写法,让学生课后第二题的田字格中把这两个字再描红一遍。

写完后就做好了用姿势告诉老师,(强调写字的姿势)二、解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意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知道题目中“顾”字是什么意思吗?(老师课前查过字典,“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看看应该选哪种解释)知道了“顾”是拜访的意思,现在想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总结: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先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再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想知道三顾茅庐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三、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以正确的读书姿势自由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一遍之后就坐好了,想想三顾茅庐写主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是
“三顾茅庐”吗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刘备与诸葛亮第一次相见的记载是: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见刘备,很受器重。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与他相见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可以登门去见此人,不能叫他屈驾来此。

于是,刘备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教。

凡三次前往,乃相见。

但没有写关公、张飞同往,也没有写相见于茅庐之中。

裴松之引《襄阳记》说;刘备向司马德操请教时事。

司马德操说:我乃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问为谁,司马德操说。

诸葛孔明、废士元也。

这是说司马德操首先向刘备报荐的诸葛亮。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把这两种史料都吸收了进去。

写司马德操推荐于前,但只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而没有说出卧龙、凤雏是谁。

徐庶推荐于后,才说出了诸葛亮的名字。

刘备见诸葛亮的隆中,即现在的湖北襄阳市西十余里的地方。

这里有古隆中牌坊、三顾堂等传说遗迹。

三顾堂前,还有刘、关、张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树。

一九五六年,董必武同志还题写了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河南省××市也有诸葛亮的躬耕遗迹。

东汉时,令湖北襄阳市隆中属今河南省××市之南阳郡管辖。

所以两地都有诸葛亮的遗迹。

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是最有力的证据。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
到的《隆中对》,更详细地记录了刘备三次往访以及诸葛亮侃侃而谈的内容。

刘备三顾茅庐一直被当作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典范。

刘备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急需人才,三顾茅庐从情理上看,完全是可能的。

历代没有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提出异议。

后来的作家、诗人都把这个千古美谈引入自己的作品中。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道: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凤云四海生。

杜甫的诗也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元代至治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扉页,即刊刻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画面,刘备在草门外与书童谈话,关公、张飞在一旁站立,诸葛亮在茅屋内席地而坐。

明人还写有传奇《草庐记》,专门写这段故事。

京剧、徽剧、青阳腔、川剧、汉剧、滇剧、秦腔、豫剧、河北梆子、同州梆子等,都有这段故事的剧目,有的叫《三请诸葛》,有的叫《三请贤》或《三顾茅庐》,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近来有人指出;三顾茅庐的记载并不可信。

诸葛亮是位胸有宏图之士,刘备调他出山,当然正合他的心意,他岂能大摆架子,使找上门来的机会可能失去。

当时的诸葛亮不过是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刘备则是个有声望的政治家,对诸葛亮怎能那样低三下四?当时,刘备正面临着曹操几十万南征大军的威胁,《隆中对》对燃眉之急的现实问题不提,是不合乎情理的。

同时,刘备初见诸葛亮,不会安排现场记录。

所谓《隆中对》,很可能是后人为了附会《出师表》中的三顾茅庐之说而加以杜撰的。

三国人鱼豢写的《魏略》中,所写刘备初见诸葛亮的情况,也不是三顾茅庐。

《魏略》说:刘备屯兵于樊城。

这时,曹操方统一黄河以北,诸葛亮预见到曹操就要攻击荆州。

荆州刘表性情懦弱,不晓军事,难以抵抗。

诸葛亮乃北行见刘备。

备与亮初次相见,又以其年小,以诸生对待之。

诸葛亮通过谈论对当时政局的对策,才逐步改变了刘备对他的冷淡态度。

最后,才以上客礼之。

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也作过相同的记载。

从诸葛亮终生积极进取的性格看,《魏略》、《九州春秋》所记载的诸葛亮登门见刘备是可信的。

《魏略》是当时人间当代的历史,真实性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清代洪颐煊认为三顾茅庐与樊城自请相见都是真实的。

他在《诸史考异》中说。

诸葛亮初见刘备于樊城,刘备虽以上客待之,但没有特别器重他。

等到徐庶举荐时,刘备再次相见,始情好日密。

并指出:初见是在建安十二年,再次相见是在建安十三年。

诸葛亮以后见为感激,因而记入了《出师表》中。

清代严可均《全三国文》载诸葛亮的著作《算计》,即是从《魏略》中选取的一段诸葛亮的话。

已故陆侃如教授认为,樊城与新野两次相见也是可能的,因而《三国志诸葛亮传》与《魏略》记事互不相同。

不过两次相见都是在建安十二年。

(见《中古文学系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