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知识点讲解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的课文讲解

三顾茅庐的课文讲解

三顾茅庐的课文讲解一、背景知识。

1. 出处。

2. 时代背景。

-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朝政腐败,宦官与外戚争权,导致天下大乱。

各地豪强并起,纷纷割据一方,形成了众多的军事集团。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有识之士都渴望能有明主出现,结束战乱,恢复汉室的安定与繁荣。

刘备就是其中一位胸怀大志、欲兴复汉室的英雄人物。

二、课文内容分析。

1. 人物形象。

- 刘备。

- 求贤若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不惜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

第一次去的时候,刘备就表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重,“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贤才的尊重。

第二次前往时,虽值隆冬季节,天气严寒,但刘备仍不畏艰难前往,可见他求贤之心的急切。

第三次前往,刘备斋戒三日,沐浴更衣,态度极为虔诚。

- 礼贤下士: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非常谦逊。

在见到诸葛亮之前,他对童子都是彬彬有礼,称诸葛亮为“先生”。

见到诸葛亮后,刘备更是恭敬地行大礼,“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他不以自己皇叔的身份自居,而是以低微的姿态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 诸葛亮。

- 才能出众:课文通过徐庶的推荐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才能。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卧龙”这一称号暗示诸葛亮有非凡的才能,如同潜伏着等待时机腾飞的蛟龙。

而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渴望得到他的辅佐,也能看出诸葛亮必定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 淡泊名利:诸葛亮在刘备前两次拜访时都不在家,并非故意躲避,而是他原本过着隐居的生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他不追求功名利禄,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但同时也心怀天下,等待着明主的到来。

2. 故事情节。

- 一顾茅庐: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只见“松篁交翠,溪流潺潺”,环境清幽。

诸葛亮出门闲游去了,刘备只能失望而回。

《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

《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

Don't worry about the result, first ask yourself if you are qualified enough, and the effort must be worthy of the result. When the time is in place, the result will naturally come out.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__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三、理解词义1.犹然:仍然。

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屏,使回避。

促,靠近。

8.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用武之地:用兵之地。

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书写】:三顾茅庐【汉语注音】:sān gù máo lú【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茅庐:草房;顾:拜访;东汉末年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已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请。

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登门邀请某个人。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爱才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反义词】:拒人千里、虚情假意;【三顾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趁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的时侯扶持天子,控制了朝廷,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

爱才若渴的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乐此不疲地到处搜罗人才以积蓄力量。

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是个才气无双的人,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

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

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

刘备小心翼翼地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被请进了屋里。

刘备不辞劳苦几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

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侯。

课《三顾茅庐》

课《三顾茅庐》
第一次去时,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留下书信离去;第二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忍 打扰,静静地在门外等待;第三次去时,诸葛亮在屋内睡觉,刘备在屋外等待。最后,诸葛 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答应出山相助。
02
主要人物介绍
刘备
01
02
03
身份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 折不挠。
性格特点
团队建设
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强调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为蜀汉的 繁荣奠定了基础,强调了团队中人才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三顾茅庐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02
重视人才
领导力启示
现代社会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三顾茅 庐的故事提醒人们要尊重人才,积极 发掘和培养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提供动力。
关羽的义气与忠诚
义气
关羽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将军,他对刘备和张飞的忠诚是毋庸 置疑的。在《三顾茅庐》中,他为了保护刘备的安全,不惜 冒险闯入敌营。
忠诚
关羽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对刘备和蜀汉王朝忠心耿 耿。在《三顾茅庐》中,他积极支持刘备的决策,为蜀汉的 事业奋斗终身。
张飞的鲁莽与直率
鲁莽
张飞性格鲁莽、急躁,缺乏深思熟虑。在《三顾茅庐》中,他常常冲动行事,给刘备和其他人带来不 少麻烦。
仁德、有胸怀、礼贤下士 、知人善用。
事迹
通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 ,建立蜀汉,实现三分天 下有其一。
诸葛亮
身份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发明家、文学家。
性格特点
睿智、谋略过人、忠诚、 有远见。
事迹
通过三顾茅庐被刘备请出 山,为蜀汉建立和三分天 下有其一的局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 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批评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 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 求。
明确: (2)“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 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 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可感悟刘备对人 才的敬重、虔诚。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 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 残酷,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 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 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 以来,民间艺人的偏向就是尊 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偏向 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摘。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 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 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 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 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 和美学理想。
2、诸葛亮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用简短的 语言概括。
明确: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 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 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 道哪些胜仗?
明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七、总结课文
《三顾茅庐》这是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 三顾茅庐,诚心诚心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 他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赞美了刘备的求贤 若渴、诚心诚心以及诸葛亮的雄心大略。
四、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 诸葛亮?
明确:诸葛亮智谋过人的,刘备诚心诚心邀请诸葛亮,第 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留 下一段佳话。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 诗的理解。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三顾茅庐的故事及解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三顾茅庐的故事及解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三顾茅庐的故事及解析三顾茅庐是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茅庐成语解释【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的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故事主人公简介刘备简介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课文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课文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课文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及出处。

2.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天下大乱。

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争夺天下。

刘备虽为汉室宗亲,但势力弱小,四处奔波。

他深知要成就大业,必须有贤才辅佐。

诸葛亮则是隐居隆中,有经天纬地之才,自比管仲、乐毅,等待明主。

当时的局势促使刘备积极寻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以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读音。

-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 屏(bǐng):抑制(呼吸)。

文中“屏人促席”的“屏”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 胄(zhòu):头盔。

文中“将军既帝室之胄”,“胄”指后代。

-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倾颓(qīng tuí):衰败。

2. 重点字词解释。

- 顾:拜访。

“三顾茅庐”即三次拜访茅草屋(指诸葛亮的住所)。

-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这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

- 许:答应。

如“遂许先帝以驱驰”。

- 由是:因此。

- 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就”,接近、趋向。

三、情节分析。

1. 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

- 一顾茅庐。

- 刘备屯兵新野,徐庶被曹操骗走,临走推荐诸葛亮。

刘备便与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到达隆中时,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这一描写既写出了隆中景色的不凡,也暗示诸葛亮是个非凡之人。

他们遇到了诸葛亮的友人崔州平,刘备与之交谈,崔州平认为天下大乱,难以迅速平定。

刘备只得到诸葛亮不在家的消息,只好失望而归。

- 二顾茅庐。

-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听说诸葛亮已回,便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往。

到了茅庐,只见一个少年在读书,原来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刘备留下书信,表达了渴望得到诸葛亮辅佐的诚意,又无奈离去。

这一次,刘备更加急切地想见到诸葛亮,冒风雪前往体现了他的诚意,而只见到诸葛均又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

- 三顾茅庐。

- 又过了些时日,刘备斋戒三日,沐浴更衣,第三次前往隆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归纳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为明代中后期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

字词释义1.犹然:仍然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3.恨:遗憾4.开:启发5.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6.诚:确实7.存恤:爱惜,体恤8.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故事梗概与基本思想?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

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字词释义1.犹然:仍然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3.恨:遗憾4.开:启发5.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6.诚:确实7.存恤:爱惜,体恤8.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三顾茅庐》重要知识点总结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重点字词✧ 生难字拜谒.(yè) 半shǎng(晌) shì(侍)立纶.巾(guān ) 鹤氅.(chǎng) 疏懒.(lǎn) 愧赧.(nǎn) 鄙.贱(bǐ) 顿开茅塞.(sè) 倾颓.(tuí) 帝室之zhòu(胄)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 dǐng(鼎)足之势✧ 多音字塞⎩⎪⎨⎪⎧sè(顿开茅塞)sài(塞翁失马)sāi(瓶塞)纶⎩⎪⎨⎪⎧lún(经纶世务)guān(羽扇纶巾) ✧ 形近字⎩⎪⎨⎪⎧殆(dài)百战不殆怠(dài)怠慢抬(tái)抬举 ⎩⎪⎨⎪⎧谒(yè)拜谒竭(jié)尽心竭力歇(xiē)歇息✧ 重点词拜谒:拜见。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难。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倾颓:衰败。

存恤:爱惜,体恤。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草舍的诸葛亮出来运筹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分别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三顾茅庐》解读

《三顾茅庐》解读

《三顾茅庐》解读“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

茅庐:草房)。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解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文略写了刘备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

文章特点明显:1、运用了鲜明的对比。

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

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2、精妙的比喻。

本课共有三个精妙的比喻句,比喻句的结构大体相似。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顿时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朗读,明白比喻句中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注意积累或迁移运用。

一▲我认为这一课,对比手法运用较为巧妙,第二自然段张飞的无礼和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相对比;刘备决定去第三次和关羽、张飞的不同意相对比。

这都是明显的对比。

此外还有隐含的对比,即人物身份的对比。

一、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二、在理解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时,也可以提醒学生人物身份的对比。

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某某某;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

就这样,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

从而使学生对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有更深的认识。

二▲第一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它选自中国古典名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定要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欲望,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并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的欲望。

8三顾茅庐ppt解析

8三顾茅庐ppt解析

诸葛亮人称“卧龙”,课文是怎样写 他的雄才大略的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 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拨云见日)
2.这里的“云雾”、“青天”分别指什么?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
你觉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怎样?你是 从哪儿看出来的? 刘备和诸葛亮非常亲密。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 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 天下大事。
读一读
三“顾”后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刘 备: (如鱼得水) 啊!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内容回顾:《三顾茅庐》讲的是(刘 备 )三次到( 隆 中 )去请( 诸 葛 亮 )辅助自己实现( 统 一 中 国 ) 的大业。 2、评价人物: ( 胸怀大志 求贤若渴 ( 雄才大略 神机妙算
自读课文,谈一谈,这一次的拜访中哪 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刘备就下马步行。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用“……还有……就……”说一句话。
自读课文,谈一谈,这一次的拜访中哪 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 轻敲门。 从“轻轻”一词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 的刘备 )的诸葛亮
刘备
求贤若渴
诸葛亮 雄才大略
刘备 张飞
诸葛亮 关羽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我得到诸葛先生。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 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
样啊!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 时机腾飞的卧龙。

第24课三顾茅庐(解析版)

第24课三顾茅庐(解析版)

第24课三顾茅庐一、夯实基础1.识音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 倾颓.( ) 存恤.( ) 殆.尽( )疏懒.( ) 鄙.贱()如雷贯.耳()顿开茅.塞()【答案】拜谒(yè) 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颓(tuí)存恤(xù)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窗外日迟迟..(2)未审.得入览否(3)不胜愧赧..(4)屏人促.席(5)奸臣窃命..(6)而不知存恤..(7)总揽..英雄(8)惟将军图.之【答案】(1)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审:明白,知道(3)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促:靠近(5)窃命:篡夺国家权力(6)存恤:爱惜,体恤(7)总览:广为延揽(8)图:考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3.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湖海散人,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本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拜谒.(jié)侥.幸(jiǎo)应诺.(nuò)昼寝.(qǐn)B.拱.立(gǒng) 傲.慢(ào) 侍.立(sì) 半晌.(shǎng)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愧赧.(nǎn) 鄙.贱(bǐ)D.金帛.(bó) 箪.食(dān) 存恤.(xù) 倾颓.(tuí)【答案】D【解析】A.谒yè。

B.侍shì。

三顾茅庐的意思及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三顾茅庐的意思及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纳.doc

三顾茅庐的意思及故事|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成语】: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 lú]【解释】: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举例造句】:三顾茅庐是永远不可能被否定的,不管历史之有无,故事本身是会永放光芒--永垂不朽。

【成语典故】: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南阳卧龙岗。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返回查字典首页三关爱活动总结_活动总结篇一:“三”总结宿州市第十九小学开展“三关爱”活动总结为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精神,有效整合我校资源,全面推进我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九上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梳理

九上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梳理

第23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一、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故事背景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本文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三、理解词义1. 犹然:仍然。

2.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 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 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 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

屏,使回避。

促,靠近。

8. 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 用武之地:用兵之地。

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四、问题解疑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三国典故:三顾茅庐及原文解析

三国典故:三顾茅庐及原文解析

三国典故:三顾茅庐及原文解析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三顾茅庐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三顾茅庐典故:当年的天下,政治局势浩荡,在著名的官渡大战之后,刘备被曹操的大军碾压,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在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先屈服于现实投靠了刘表。

在打败刘备之后啊,曹操仍然觉得刘备的实力还是能够威胁自己,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得到刘备身边的亲信以及最得力的谋士——徐庶。

于是曹操就让人放出消息,说徐庶的母亲在家里病重了,这是徐庶不得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看望自己的老母亲。

在临走的时候,徐庶告诉刘备,在南阳的邓县隆中有一位天底下难得的奇才——诸葛亮。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啊,这天下就是谁的了。

于是第二天,刘备和自己的结拜兄弟,张飞和关羽,并且带着厚礼,去邓县隆中想要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在近几日刚好去外边游玩了,留在家里看家的书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回来。

没办法,诸葛亮只好回家,想着改日再来拜访。

过了几天呀,刘备和结拜兄弟又冒着风雪来到了诸葛亮的草庐当中拜访,正走到门口,看到一个青年人在冒着寒冷读书,刘备马上走过去行礼。

没想到这个青年人是诸葛亮的弟弟。

这个青年人告诉刘备一行人,自己的哥哥被好朋友邀请去家里做客了,此时并不在家中。

刘备感到非常的失望,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留下一封手书,信中说到自己的来意,并且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帮自己平定现在不平的天下。

又过了几天,到了年后,刘备又让人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又再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可能是日子选对了,诸葛亮终于在家了。

但是刘备还是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那就是诸葛亮正在睡觉。

礼贤下士的刘备并没有让书童去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而是让自己的好兄弟在草庐门口等候着,而他自己则是在台阶下面静静的站着,等到诸葛亮的醒来。

过了很长的时间,诸葛亮才慢悠悠的醒来,刘备终于舒了一口气,才敢上前去请教诸葛亮,平定天下的办法。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4三顾茅庐【考点精讲版】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4三顾茅庐【考点精讲版】

字词学习 yè
拜谒
失礼
傲慢
nǎn
愧赧

鄙贱
ɡuàn
如雷贯耳
dān
读shí。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字音字形
均易错。 shǎn
半ɡ晌
shì
侍立
ɡuān
纶巾
zhòu字音易错。zhuō
miù
末胄
涿郡
谬举
xié
挟天子
yīn

民殷国富 存恤
lǎn
疏懒
经世奇才
chì

chǎn
鹤ɡ氅
tuí
倾颓
多音字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反映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语言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 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行下拜之礼,听完 “隆中对”刘备“顿首拜谢”
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泣 得“衣襟尽湿”
波折三 诸葛亮醒而未起,继续等候
波折四 诸葛亮更衣戴冠,半晌乃出
简要分析张飞、关羽的形象特点及作用。
张飞
关羽
人物 形象特点
分析
张飞
直爽、莽撞 讲义气
他不满刘备谦恭耐心地去拜见诸葛亮,直率扬言要 将诸葛亮绑过来;在刘备恭敬等候诸葛亮时,他气 得扬言要去屋后放一把火
尽管他认为见诸葛亮没有益处,当刘备,执意要去 时,他又出言要同去,可见他很讲义气
①诸葛亮尽管孤高,却绝不恃才放旷,他故意怠慢刘备, 只是为了考验其诚意,足见其谨慎;②待与刘备见面后, 从言谈到举止,都极其谦虚;③他有旷世奇才,却躬耕 而居,可见其不事张扬

《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

《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

《三顾茅庐》知识点总结首先,《三顾茅庐》的事件发生在刘备刚刚败退荆州的时候。

在此之前,刘备因为受到曹操的威胁,决定逃离荆州。

而在逃亡的过程中,他听说在武陵有一位卧龙先生,天下无敌,心怀天下,有谋略,并且一直闭门不出仕的人。

于是刘备下定决心要请卧龙先生为自己出谋划策。

于是,刘备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关羽和张飞,三次去拜访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一次,他们三人乘船去茅庐,刘备爬山上茅屋,拜访诸葛亮。

但是诸葛亮只是通过墙壁询问刘备来意,没有出现在刘备面前。

第二次,刘备准备了鸡酒拜访诸葛亮,但还是没有见到面。

第三次,刘备准备了酒饭拜访诸葛亮,并且亲自登山上庐,诸葛亮终于出现在刘备面前,二人相见情形描写了刘备虔诚的态度和诸葛亮神秘的形象。

其次,这个故事揭示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才能,不怕艰险,不断坚持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刘备知道自己需要有一位智勇谋略过人的人物来辅佐自己,在听说诸葛亮卧龙诸葛亮在武陵,他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为自己效力。

即使第一次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也没有放弃,第二次还是按照他的自己设想去拜访,第三次更是亲自登山上庐。

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不惜奔波劳累,最终换来了诸葛亮同意辅佐自己。

最后,《三顾茅庐》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性格。

诸葛亮通过墙壁询问刘备来意,试探刘备的诚意和决心。

第二次和第三次也对刘备的诚意做出了推测,并且在第三次见面时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条件。

诸葛亮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判断使得他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刘备重要的参谋。

总之,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之一,《三顾茅庐》不仅揭示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不怕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性格。

这个故事让读者们深刻印象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刘备的政治能力和诸葛亮的谋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都是此故事的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一、背景介绍茅庐,即指刘备因寻求诸葛亮就聘而博、琼屋三次三取,以示自己决心坚定。

而“三顾茅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更成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二、故事内容《演义》中记载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当时刘备凭借自己的雄心壮志,志在建功立业。

在他玩一直致力于寻找贤能之士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听说许贡荐了一个名叫诸葛亮的人,刘备知道他具有深厚的学问和聪慧才智便收服了他。

此后的美好计划都是与他共同策划并完成。

三、人物形象1.刘备:刘备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为仁爱和谦逊的领袖。

2.诸葛亮:被尊为卧龙神算,被尊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士,诸葛亮为刘备的脚踏实地的智囊,也是朝代里的一位伟大人物。

四、情感描写《演义》中刘备三次往诸葛亮住处三拜,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对诸葛亮才华和谦虚态度的钦佩和崇拜之情。

刘备并不自大狂妄,而是知道自己缺乏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需要有谋略和才情的人来辅佐自己。

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自己“事业”的渴望,使他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帝王形象。

五、文化价值1.铭记历史:《演义》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品德。

2.智慧与才情:诸葛亮的聪慧和伟大智慧让人们回味无穷,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灵感和创造力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因素,同时也是一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体现。

3.团队合作与择才之道:《三国演义》揭示了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即领导者要有择才的能力,并且要善于团结各方人才,共同为事业而努力。

六、积极启示1.追求智慧:我们应该向刘备一样培养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2.德才兼备: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多么的吸引人和值得敬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知识点讲解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又看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
预料到,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封信,与张、关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

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能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一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

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议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1.依据本文的内容,动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
关羽:
张飞:
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