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鉴赏表达特色》导学案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42 鉴赏表达特色(1)

学案42 鉴赏表达特色(一)——题型与方法学案目标掌握表达特色的设题形式和解答技巧,重点掌握景物描写技巧。
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幅烟雨牛鹭图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注]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课教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课教案(苏教版高三必修)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课教案(苏教版高三必修)学习目标:1、反馈本次测试的得分情况2、深入探究出错率较高的题目3、整理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练习重点:诗歌中的鉴赏音乐的题型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讲练过程自主学习学生对照答案讨论试题试卷讲评一、反馈本次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卷 30分以上:五班10人,六班12人第二卷排序题出错率大约78%,这个题目遵循的原则是“陈述主题保持一致”。
下定义的问题主要是表述不是很严密,出现了丢掉信息的问题。
抽样计算平均分值2.54分。
诗歌鉴赏题普遍得分不高,抽样计算平均分值3.6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不细致,分析不具体,答题思路不清晰。
小说阅读题第一个问题得分不高,抽样计算平均分值0.87分。
对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很陌生,答非所问。
二、反馈课前延伸教案的做题情况,明确答案。
合作探究一、诗歌中的音乐描写精练点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原题)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中一、二两句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做简要回答。
(4分)当堂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琴声的?规律总结:诗歌中的音乐形象具有怎样的总体特点:由此分析,诗歌中描写音乐形象时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完成音乐形象的鉴赏题的答题思路通常包括哪几步:二、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精练点拨:1、《战地医院》(原题)医院只是连成一片的几顶帐篷,卧在近郊的小树林里。
城市已被空袭夷为平地,所有建筑被毁,所有百姓撤离。
帐篷里满是伤兵,沾满鲜血的纱布扔了一地,止血钳变了形。
远处枪炮声连成一片,战士且战且退,脆弱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对方撕成碎片。
不断有卡车停在帐篷外面,车厢打开,是一个挨一个的伤兵,全是重伤员。
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意蕴情感探究》导学案

意蕴情感探究一、考纲: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问题常见类型1.探究作品的深刻意蕴。
2.探究景物的意蕴。
3.探究作品的情感。
三、常见问法1.本文写了一个……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2.请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寓意)。
3.请探究作品中画线句子的深刻意蕴。
(句子一般为景物描写)4.探究作品的情感。
四、小说意蕴(主旨)探究思考角度:1、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从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品质、生存方式、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等入手2、从小说的题目(双关、象征、比喻等)3、从揭示主旨的句子入手揭示主旨的句子:(1)意蕴丰富的哲理句;(2)韵味深长的语义双关句;(3)生动可感的修辞句;(4)观点阐明的议论句;(5)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五、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六、景物的深刻意蕴思考角度:景物描写的象征义,暗示作用,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理活动七、答题句式(意蕴类)123八、情感类答题思路及句式①确定对象(人、物、自然界、社会现实等)②分析对象特点③分析作者在对象身上倾注的情感(礼赞、热爱、期待、肯定、否定、鞭挞、呼吁、愤慨、关注等)《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参考答案】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大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像雄鹰飞翔、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中成长。
《采浆果的人》迟子建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寓意。
【参考答案】①通过大鲁二鲁认为春种秋收是天经地义的事(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得呢!”),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②愚钝的人与精明的人的结局差距大(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学案43 鉴赏表达特色(二)

学案43 鉴赏表达特色(二)——训练反馈一、对点训练(一)高考题组(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学案34【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2)】及答案

学案34 鉴赏表达特色(二)——训练反馈一、对点训练(一)高考题组(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江苏省大丰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鉴赏与评价学案

文学类文本鉴赏与评价【考点:鉴赏评价】【预设学习目标】1、品尝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观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推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第一课时: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内涵)【旧知方法总结】1.抓住句中的重要词语(1)对重要句子的考查多数考查的是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因而,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肯定留意把握重要句子的关键之处,找到句子的关键之处也就意味着把重要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这在重要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是格外关键的一步。
重要词语包括关键的名词,关键的动词,关键的形容词副词等。
(2)理解关键词语时要留意不同词性的关键字词不同的理解角度。
名词侧重对象内容的解答,动词要留意动词背后包含的过程;形容词副词更多的是修饰和限制的作用。
理解时还要留意上下文及对全文主旨精确把握后才能得出最精确的答案。
2.结合句子的表现手法,还原句子原来面目。
形象化的句子是指表达上较为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多运用比方、拟人、双关、反语及象征等表现手法。
对这样的句子,要用还原法理解,即把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意图还原出来。
如是比方句,要还原出本体;如是类比句,则要还原出被类比体。
3. 抓住句子层次针对一些结构简单而含义较难理解的句子,需要分析句子结构,辨清层次。
假如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体会作者阐述含义的重点成分,并加以重点阐释。
假如是复句,辨明句子之间的联系,分析前后分句是否为并列、假设、条件或因果关系,并能围绕这种关系分层阐释。
4.结合上下文及文章主旨阐释通过精确推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义,需要对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把握,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典题演练】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①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头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
惋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
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古文诗,了解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 掌握古文诗的基本意义和诗歌形式,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抒发,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解析诗歌。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特殊任务小说的热点题材与特色表达

下雨了,小黑一个激灵,微微睁开了眼。眼前是一匹白色的雌马,嘴里 正含着水一点点地洒在它的嘴唇、额头和身上。雌马看它醒了,一脸兴奋, 朝天“啖儿、啖儿”地叫着。它浑身酸痛,追寻着雌马的身影,看到了一片绿 色的草原,无边无际,空旷而恣肆。
解析 A项,“安禄山对马的表演不感兴趣,致使他精力不集中,走神了”错误, 原文为“玄宗看得出神,忍不住大声喝彩。他身旁的安禄山更是……”,“更 是”表明安禄山也看得津津有味,深入其中。B项,“赏舞的人不喜欢这种狂 舞,而喜欢节奏舒缓的舞蹈”错误,原文为“守兵们吃惊,不知马儿们为何如 此,吆喝着举鞭就打”,是士兵不知道马狂舞的原因而鞭打马。D项,“小黑始 终都是不幸的”错误,小黑当舞马时“活得还算滋润”;最后小黑脱离险境,回 到了草原,是幸运的。
解析 A项,“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 下了伏笔”错误。文中虽然写德贵几次耕种都被河水淹了,但是并未形成 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
答题策略
三、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主要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它 依据历史事实,加以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 它的写作不仅应有某种历史资料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某 种借鉴,为现实生活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欣赏了解历史,并对 历史进行反思,得到某种认识上和美学上的启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历史。
“好!”玄宗看得出神,忍不住大声喝彩。他身旁的安禄山更是看得两眼 发直,如在梦中。直到周围的大臣们纷纷叫好,才把他从梦中惊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复习-鉴赏表达特色》1、整体建构知识体系,逐层分解考点2、强化圈点勾划意识,培养阅读习惯3、注重类文阅读延伸,形成专题版块4、坚持类题错题整理,提升审答技巧5、结合写作迁移能力,促进双向提升文学类文本,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1、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初步阅读:默读标题两遍→标好段落号→概括段落大意→大体分段→圈划文中关键词句→思考: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逐层思考1、概括段落或层次的核心内容【注意把握段落的关键词句】2、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本思路【体会作品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的关联和安排】3、归纳概括作品主题【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其含意重在思想性】5、分析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6、欣赏作品形象【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7、赏析作品内涵【要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8、鉴赏表达特色【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效果如何】9、综合【整体把握全文】鉴赏表达特色一、什么是景物描写A 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二、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1、从多种感官写(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3、虚写与实写相结合景物描写中,我们由眼前所见之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
4、多角度的进行描写,按顺序描写(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等)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5、运用修辞手法,使得内容生动形象起来。
(比喻、排比、比拟—拟人、拟物等)6、动静结合孤立的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7、色彩的渲染(绘声绘色)8、选取典型景物(代表性事物),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
9、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与想象等。
1、提问方式:分析语段的表达特色(表现特色)2、思考角度: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衬托,对比,夸张,反复等)表现手法:1、若是景物描写——描写的顺序(高低远近)描写的角度(远近高低、视角的变化、动静结合、色彩描绘、心里感受、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角的结合、细节描写、选取典型性事物景物进行描写等。
2、若是人物描写——正面描写: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里活动等、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的角度来写主人)语言特色:富有意蕴生动形象精妙传神、清新自然质朴,长句与短句结合、运用短句、叠词等。
3、规范答题: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写出了……,表达了作者……)4、示例A、如: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
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
(4分)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
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
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参考答案】这一段文字①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②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体现出了活力之感,表现了“我”内心温暖之情。
③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B、再如:“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 分) 【参考答案】这句话①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②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③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C、小说中的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参考答案】①运用鲜活动词“踩”“执刀”“就料”“吐出”,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②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③侧面描写(衬托),用小孩子聚精会神,“小傻子一样”的描写,烘托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
(《戴车匠》)D、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分)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
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参考答案】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水乡的日子》)E、请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5分)缸,堪称农家的脸面;撩开缸,便可知家况。
新脱粒的小麦、玉米、芝麻、谷类,刚下场再上房,晾晒风干,绽放一片金黄。
满满地盛入簸箕,扬高、倾倒,但闻“刷”的一声延音,粒粒粮食如疾雨般欢快地滑入缸底;接续,慢慢堆积;留在簸箕里的顽皮颗粒,跳跃、滚动,拨动着喜悦的心弦。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2分)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描写,(2分)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1分)(《缸中日月》)仁山智水舒婷①承蒙山西同行盛情,我们几个写作人暑期应邀参加采风。
五台山寒气砭骨,应县悬空寺大雨倾盆,云冈石窟外阳光酷热,众佛居所却是一片沁凉。
归途心血来潮又钻进张家界,个个鞋子都开了口,双颊贴着太阳斑回家。
②朋友见面寒暄:五台山好玩吗?张家界不负盛名吧?不久有人打探出舒婷根本不会玩,只会带带孩子。
也不争辩。
男人们去登山,衬衫鞋袜均可以漏却,唯照相机不会忘记。
而且往往交叉背数台,好像长短猎枪全副武装。
进入风景区,四下里抢镜头,生怕不赶紧套住,那奇峰峻岭将一溜烟跑开去。
男人一上制高点,一览群峰小,就忘形,就慷慨激昂,就不停地“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活脱脱一副征服者嘴脸。
③那日在五台山,雨下一阵停一阵,山随之忽而清明忽而影绰,江雾弱岚游弋其间。
大家都去朝拜名胜,我怕儿子体弱,影响众人脚程,自带孩子在住所旁的小河边走走。
河越走越浅越急,渐渐变成嶙峋的溪,再变成水晶纹的泉。
水边野生植物蔓衍丛繁,有牛蒡、野菊和青紫嫣黄各色小花。
一驼一驼峰峦不惊不诧,却浑然拙朴,如光头和尚肩挤肩拥立四周。
我慢慢踩在冒水泡的草滩上,到处都是咕噜咕噜的泉声。
④下午,同伴们回来,无论他们的口气多么骄傲,都不搅我心中那份宁静与恬适。
好比众人都在听那长篇讲座而崇拜那人的口才;而唯有散座后偶尔相视,才能体会他内心的软弱与深沉。
大自然给人的赠礼各不相同,男人们猴急,好比乘车,明知人人有座,照例先乱挤一通,把车门都挤窄了;女人却在领受自己那一份时感谢地低下头。
⑤女人与山水,少了一股追捕似的穷凶极恶状。
与男人目光熠熠相比,女人多半闭着眼睛,浑身毛孔却是张开的。
男人重形式,女人偏内容。
比如雁荡山的风润而轻,五台山的风潮而尖,张家界的山滞而绵;还可以说武夷山的水是怎样率真,猛洞河的水是如何矜持;说庐山松与黄山松在落叶时分各有凄清与潇洒。
⑥其实山水并非布匹,可以一段一段割开来裁衣,心境的差异,犹如不同程度的光,投在山水上,返变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
⑦常常想,从容面对一峰夕照凝然比匆匆抢占几座山包对我更具魅力。
可是现代人哪来山中不知人间岁月的神仙日子,假期三五天,多走一个地方就是多了份记忆收藏。
张家界旅游一周,仅路上乘汽车来回就用去四天,颠得浑身骨头支离,还要立刻去爬山。
⑧无论公访私出,我与丈夫常常分道扬镳,他去博览,我来精读。
他往往循章直奔代表作,拿来炫耀,不外是某古塑某建筑某遗址,我均掩耳。
我自己的心得只能算些夹页,描述不得。
丈夫恨铁不成钢,痛斥我没文化。
⑨有文化的男人造出“游山玩水”一词。
政治玩得,战争玩得,山水自然玩得溜溜转。
没有文化的女人们常常没有运气游历山水,只好以拥有一窗黛山青树为福气。
两者均不具备的女人最担心的是,把丈夫当做一座巍巍高峰,隔断了她与大自然的那份默契。
⑩男人们向山汹汹然奔去。
山随女人娓娓而来。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1.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描写了小河边的景色,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4分)答:修正补充:壁画贾平凹①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
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
②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
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
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体格羸弱。
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
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
③我爱唐美人。
④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
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