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语文高分策略备考秘籍:高三语文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考前复习探讨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语文高分秘籍高三适用
语文高分秘籍高三适用语文高分秘籍高三适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掌握一些语文高分的秘籍,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用于高三学生的语文高分秘籍。
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要想在语文考试中取得高分,首先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法、修辞手法等方面,学生们需要将这些知识点理解透彻,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背诵范文等方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阅读与理解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学生要注重培养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平时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并结合阅读感想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此外,要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三、独立思考与辩证思维高考语文考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问题,避免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要多角度思考,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
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对比、类比等修辞手法,展现辩证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善于归纳总结高三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后续的运用。
平时可以整理知识点笔记,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梳理,形成自己的脑图或者提纲,方便复习时进行回顾和记忆。
同时,要善于从题目中提取规律,总结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中更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
五、多做模拟题与真题对于高考语文来说,多做模拟题和真题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
模拟题和真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风格,掌握应对考试的策略和技巧。
同时,通过分析错题和巩固易错知识点,可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复习。
六、注重写作训练高考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三学生要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每天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增加写作量和写作质量。
同时要多读范文,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020-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必备干货
2020年高考复习必备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选项设误陷阱规律2.解题的一般步骤二小说阅读1.欣赏小说形象2.分析情节结构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鉴赏艺术手法5.鉴赏小说的语言6.探究小说文本三散文阅读1.分析散文结构2.概括散文内容3.品味散文语言4.欣赏散文形象5.鉴赏散文表达技巧6.探究散文文本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1.传记文阅读2.新闻阅读3.科普文阅读高考古诗文阅读提分技巧一文言文阅读1.断句技巧2.归纳、概括题设题陷阱3.文言文特殊句式4.文言文翻译采分点二古代诗歌阅读1.炼字型2.炼句型3.鉴赏语言特色型4.鉴赏人物形象型5.鉴赏景物形象型6.鉴赏事物形象型7.鉴赏表达技巧型8.鉴赏思想感情型高考语言文字应用提分技巧一成语题1.解题思路2.方法——“八看”确保零失误二辨析病句题1.解题思路2.方法——病因切入三语言表达连贯题1.解题思路2.选填词语类方法3.句群排序类方法——解题“五看”4.单句复位类方法——关注“六照应”,择句定位四书卜写句子题1.解题思路2.方法——解题“三字经”五图文转换题1.解题思路2.徽标类方法3.图表类方法4.漫画类方法高考写作提分技巧一议论文满分模板1.标题2.正文——引论3.正文——本论4.正文——结论二议论文满分技法I.审题立意2.论据使用3.论述语言31。
2020-2021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
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考前指导及考场答题攻略
2021高考语文总复习考前指导及考场答题攻略一、最后阶段心理自我调试及考前复习安排1、增强自信心:(多自我肯定与鼓励),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
2. 心态要好:自信,冷静,仔细,舍我其谁,一往无前。
语文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更大,你心里有些忐忑没谱,别人也一样。
而如果发挥好,语文可能创造奇迹。
3. 准备充分:第一场考语文,考好考砸很关键,考前复习要充分,不留死角,建议考前一天,主要精力复习语文,提高分数也买个安心。
4. 考前以识记背诵为主,不要去盲目刷题了,尤其不要刷来历不明的“押题卷”“压轴卷”,那基本是忽悠外行人。
5. 考前几天的复习重点:古诗文背诵,重点成语,文言实词,文化常识,小说、散文、古诗鉴赏手法、技巧,传记、信息类阅读知识,分类素材、时评,历次大考优秀作文,自己准备的若干篇范文。
6.考前一个小时,放松心态;如果看书,建议看一些富含哲理或者轻松简易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调节考试情绪。
二、考试谨记:1.各个板块按计划时间答题,选择题当机立断,莫要在疑难处恋战超时,导致写不完作文,损失惨重。
2.选择题千万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填涂!!不要因为慌慌张张错填漏填。
3.主观题看清题号再写答案,千万不要写错位置!导致两道题得0分。
4.当遇到让你陌生的新题型,不必慌神,冷静应对,题型变了,考点不会变。
5.调动自己的复习储备,将新题目转换.拆解成我们熟悉的典型题型,解读考点,找准角度.方向,灵活作答。
6.对那些没有把握或觉得可能做得不太对的题目要做好标记,全部做完后优先检查。
7.高考主观题大多踩点给分,作答一定要分点,用①②③规范标识。
版面允许,最好每点分段。
写短评、短文,拟写消息,仿写句子,则无需分点。
三、时间安排和操作要领1.考前五分钟:根据考试要求填写好答题卡和试卷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座位号等,并迅速将试卷浏览一遍,看一看试卷是否有漏印的情况,看一看试题的基本类型,是否与我们平日做的综合练习有一些差别。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与建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命题研究:
1、取材:选自新闻报道、调查报告或产业发展报告,内容涉及最新科学技术或生产生 活实用技术应用和与之相关的国家政策规划;由多则材料(图、文资料)按一定逻辑架构编 成复合文本。1200 字左右。
2、立意:彰显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设题:2 道单选题 6 分,1 道问答题 6 分,共 12 分. 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 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涉及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探究四个能力层级。 第 1 道单选题,侧重于图文或概念理解、内容检索和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第 2 道单选题侧重于信息筛选整合、推断评价能力的考查;第 3 道问答题侧重于文章内容分析综 合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 2018 年全国 II 卷“知识产权”,第一小题考查图表理解能力,第 二小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第三小题考查信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单选题四个选择项的信息分别来源于几则不同的材料,甚至出现单个选择项跨材料的情 况。如 2018 年全国 III 卷“图书出版产业”,第二道选择题选择项分别来源于第一则材料的 一、二两段和第三则材料。下面以 2019 年全国 I 卷为例说明单选题的设题逻辑。 (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A) A.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考查对一、二、三则材料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根据文本信息,纸浆补书机修补法不 能修复纸张的酸性)
问答题“因文设题”,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内容要点概括型,如 2018 年浙江卷,“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 据。” 2018 年全国 III 卷“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 二是比较异同型,如 2017 年全国 I 卷,“概括说明中美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 方面的不同。”2018 年全国 I 卷,“简要分析不同媒体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三是各种探究型,(原因、影响、作用、意义、利弊、途径、措施等)如,2019 年 I 卷 “档案文件修复”,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2019 年 II 卷“中国桥梁建设成就”,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9 年 III 卷,“中国志愿服务”,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 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2017 年全国 III 卷“概括说明图书馆在科研方面 的作用” 。2017 年全国 II 卷,“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简要概括。” (二)复习建议 1、注意:少讲精练,不讲空洞理论知识,不盲目刷题训练。 2、材料:2017 年至 2019 年全国卷,浙江北京卷的同类试题,去年各省市的质检卷。(可 以关注“中国帮助非洲发展农业”这个主题) 3、讲练测: (1)做题用时:每篇不超过 14 分钟。 (2)阅读指导:每则材料先独立阅读,单独概括提取信息;然后才整体关联综合比较。 (3)解题指导: 通过寻找、锁定、分辨、选择、提炼,来判断选项信息的正确性。在检索、提取重要信 息的基础上,将多个材料的内容,通过梳理、贯通重新组合,然后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 关系,利用不同材料之间信息的交叉点或根据已知信息,结合常识、常理进行合理推测。 总结选择题设错的常见手段。如,改变句子前后顺序或句子之间的关系,造成强加关系; 臆测臆断由原文推不出的结果或结论,造成判断、推理失据;从不同材料中随意整合信息, 造成似是而非;只强调问题的一个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造成与原文原图不等值;等等。 总结问答题类型及其答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根据试题设问,建立相应标准进行分类, 再根据分类去筛选整合内容;作答要找准比较角度和找准切入点,增强分点概括的意识;强 调表述有依据、有逻辑、有概括。如,2019 年全国 I 卷,“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2020-2021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
5、遗漏。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
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怎样答?客观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解题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排
坚持一种信念(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
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 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
例:[2015·全国卷Ⅰ第 3 题 D 项]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 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 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对应原文] 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 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 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 了经济发展。
考 什 么 ?
近几年全国卷考情分析把握
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9分) 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 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把握。
客观选择题:识破命题设置的陷阱
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
6.强加因果
故意将事物的因果关系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 因;或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强拉到一起,强加因 果关系。
例:[2016·浙江高考第 8 题 A 项]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 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 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例:[2016·全国卷Ⅲ第 1 题 C 项]C.王国维在《古史新 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 “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拿高分的方法
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拿高分的方法高校幻想的实现从高考开头,十二年的拼搏收获从考场开头,对你的考验和磨练从考试开头,我的祝愿从现在开头,祝你高考成果优异,高校幻想早日圆。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拿高分的(方法),盼望大家喜爱!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扫瞄(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精确吸纳推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解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有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仔细、认真地比较、对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实行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转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便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全都。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2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全都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渐渐进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考查目的
测试不仅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更侧重考在综合、比较、关联、推断、评 价等高阶能力,这里的比较、关联、推断是为综合、评价服务的,而评价与文 学学类文本阅读不同,不是对文本怎样写写得怎么样的评价,而主要是对文本 中呈现的事实做出社会价值或影响的评价。
4. 试题命制
3题12分,2+1
选项的命制不局限于某一句话、某段话或某 则材料的信息提取,而往往是 跨句.跨段甚至跨材料的信息整合及评价; 简答题的命制,综观整个复合文本, 要求考生综合各材料的信息要点,然后归纳作答。2018 年全国I卷的简答题就 直接考查了对不同来源文本写作侧重点的分析与综合。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新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先锋】
2020-2021年新高考专题研究
【独门秘籍】
2020-2021年新高考满分指导
【原创领军】
2020-2021年新高考命题预测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考前复习探讨
提要
目录
理解考试说明 理解命题趋势 六大能力考点 复习备考建议 了解一点PISA理念
• 2018年继续采用复合文本,往后应该会继续沿用,且有增加长度与难度的 可能。实用类文本阅读加大了综合、评价等高阶能力的考查。
2.选文特点
1)从2017年开始选用复合文本,不再采用连续性文本+相关链接的形式, 文本选择不再青睐传记,选择空间得到大幅度扩大。
2)所谓的复合文本,即围绕一个主题、材料与材料之间存在逻辑关联的 一组文本,这一组文本如果从PISA测试的分类来看,既是混合文本也是多重 文本,多个文本来源不同,且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复合文本的选用,增加了 文本的复杂度,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从命题形式看,考题一般为三道单选题,每小题3分。
4. 考查目的
1)根本上都是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准确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近几年特别注重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的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整合文中 信息及其推断的能力.例如:比照信息的异同, 对论证分析是否恰当:判断是否合 乎作者的观点等。
3)2018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对考生的分析和理解、判断 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文本内容专一,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然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思路清晰。
3) 时代感强也是一大特点,选文内容大多是新的研究成果,近年又关注 到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4)选文字数从800到1200不等,多数超过1000。
3. 命题角度和形式
1)从命题角度看,体现出重能力的趋势。之前高考命题的选项基本照搬原 文或稍加改造,2017 年新增对原文论证分析的误项判断;这一变化表明,今 后高考将更加重视考查考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说明
2018 “量子通信”材料三则(Ⅰ卷) 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说
明
创新与知识产权材料三则(Ⅱ卷)
范围
传记 (选考) 传记 (选考) 非连续性 新闻材料
非连续性 新闻材料
1.变化中找趋势
• 2015、2016全国三套试卷均为传记,列为选做;2017、2018为非连续性新 闻材料,必做。
• 阅读文本选择来源与视野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宽广,文本和试题的思维量越 来越大,试题命制越来越关注高阶能力的考查。
2018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说明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 界》
范围
美学 传统文化
美学 传统文化
文字学 传统文化
社会科学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社会科学
2.选文特点
1)选文以社会科学为主,注重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从 2007 年到2018 年这11年的课标卷看,只有2012年考查科技文阅读,其他年 份均考查社科文阅读。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所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载体,文化味道浓厚。”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 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六个能力层级要求
探究
表合
D
识记 A
理解 B
C
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领会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 上高级的能力层级。
一、 理解考试说明(江苏)
•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 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 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无形剧本》
则“中国科幻电
影”
南京二模
论述类《庄子哲学浅 非连续性文本三
说》
则“中国水下考
古”
苏锡常镇一模 论述类《重<水浒>轻 非连续性文本四
<三国>》传统
则“国民阅读调 查”
2选择+1概括
论述1选+概 实用 2选+1概
2019年考试说明(江苏)示例
• 论述类 《中国建筑的希望》(2018江苏高考卷) • 论述类《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2018全国卷Ⅰ) • 实用类《城市进程化与垃圾分类》( 2017全国卷Ⅱ) • 实用类《量子通信安全》(2018全国卷Ⅰ)
要点
论述类 实用类
选材范围 选材特点 命题角度和形式 考查目的
“全国味”的论述类文本 1.选材范围
年份 内容
2014 美的奥秘(Ⅰ卷)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Ⅱ卷)
2015 艺术是什么(Ⅰ卷)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Ⅱ卷)
2016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Ⅰ卷) 格非《塞壬的歌声》 (Ⅱ卷)
2017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Ⅰ卷)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Ⅱ卷)
实用类文本的“全国味”
年份 内容
2015 朱东润自传+资料链接(Ⅰ卷) 将军赋采薇+资料链接(Ⅱ卷)
2016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 +资料链接(Ⅰ卷)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资料链接(Ⅱ卷)
2017 “中国记录频道运营模式”材料三则(Ⅰ卷) “城市垃圾分类”材料三则(Ⅱ卷)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1.理解
2.分析综合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理解命题趋势:江苏魂,全国味
南通二调
论述类《中国戏剧的 非连续性文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