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着力点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赵子珊 温立洲 摘 要: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课题,在一些农村,某些公共产品的供应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本文在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概念介绍及理论基础(一)概念介绍公共物品是指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将该产品提供给另一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会影响他人同时消费其所获得的效用。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某一公共产品时,不能排除他人(无论是否付费)对该产品进行消费。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包括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物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学者庇古以其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的认识形成了庇古模型。
他先假设公民是以纳税的形式来获取公共产品,并认为若因取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正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以后所形成的负边际效用,这时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便能实现。
萨缪尔森学者在庇古模型提出以后,针对公共产品发表了一般均衡理论,对于如何分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建立一个抽象模型,如果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加起来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则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
林达尔学者的均衡模型提出,获得公共物品的双方通过协商来决定各自的公共物品,以显示出他们各自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
综上,如果政府希望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效果,就要满足公民的现实要求。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障碍与对策

业相抗衡 ,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对公共物品的强烈依赖 。 因 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象 。 此 ,当前落实农村公共 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 3“ 、 自上而下” 的农村公共物品供 给决策机制 不合理 目前 , 我国农村公共 物品供给存在资金不足 , 资金的使用 口之一 , 实现 新农 村建设 目 的基本条件 。 是 标 在政治 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 , 于能增加政绩 的 对 影响新农村建 设中公 共物 品有 效供给 的主要 效率也 不高 ,
障碍
差异 。” 随着市场 经济制度的确立 , 农村公共物品集体供给已 随集体经济的基本退 出而逐 步丧 失 ,农 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制 度处于缺位的状态 , 村基础设 施相当部分是通过集资或摊 农 派建设 的。 而城市市民却 能免 费享受 , 或通过交纳 自己能承受 的一定费用就能享受较为满意的公共服务。 农业税取消后 , 制 度外 供给的主要 “ 口子 ” 被堵 , 乡( ) 政提供公共物 品的 靠 镇 财
一
他 对本单位预算外 资金 的收支 实行分税制后 , 财权有向中央及省政府集 中的趋势 , 而事 预 算外资金 , 们作 为被监督 者 , 状 况掌握着完全信息 ,而审计单位作为监督 者对 预算外资金 权却逐级下放。 分税的前提是分事, 只有在事权划分清楚的基 二是社会监督不力。 预算外资金的 础上 ,财权的划分才有意义 。而我国的分税制 却恰 恰绕 过了 的收支则不可能完全了解。
多元投资主体、 供给决策机制、 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制保障等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Biblioteka : 新农村 农村公共物品 有效供给
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农村地域范 围内用 于满 足农 业生产和 ( ) 镇 本身财源有限 , 尤其是西部地 区 , 主要依靠农 业税 收及中 农 民生活公其需要的备类物质产 品或服务 , 具有一定的“ 非排 央转移支付 。 二是政府机构改革未能 同步跟进 。 据瓦格纳法 根 随着人均收入 的提高 , 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会 提高。即 它性” “ 和 非竞争性” 的特征 。 农村公共物 品是相对于农村私人 则 , 物品而言 , _般可分 为农 村纯公共 产品 、 农村准公其产 品。在 我国农村 , 民是弱势群 体 , 农 对公 共物品 具有强烈的 依赖 性 , 而且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 的提高 ,这种 依赖性 越来越强。另 外 , 业是典 型的弱质产 业 , 临市场和 自然双重风 险 , 业 农 面 农 的 自然特点导致了它作 为一个独 立的产业部门很难 与其他产 地方政府存在内在膨胀的机制 , 这也导 致公 共支出急剧增长 。 因此 , 乡( ) 当 镇 政府不 能从 传统的税 费收入 中负 担公共 物品 的供给时 ,唯一的途径就是将供给成本转嫁到农 民头上。因 此, 税费改革关键是要厘清各 级政府 之间、 政府与 市场 之间的 公共物 品供给责任 , 以政 府机构 改革等诸多配套改革 , 辅之 改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三项费用 ( 亿元 )
9 7 .8 1 .8 0 2 9. 8 8 1 .3 2 4 1 .2 32
费( 亿元 )
占财政 的比重( %)
2 0 00 2 0 0 1 2 0 02 2 0 03 2 0 04
1 3 .4 2 15 1, 5 7 4 6. 3 1, 8 7 5 0. 6 1, 5 4 7 4. 5 2, 5 8 3 7. 9
严重不 足 , 不能满 足农 村经济 发展 的需 要 , 为制 已经 成
都是公平的, 因为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靠纳税人所
纳税 收。但是 , 在我 们 的国 度里 公 共产 品却成 了城 市 特有 的产 品 , 大农 村 与公 共 产 品基 本 无缘 。在 现 行 广 公共 产品供给 体 制 下 , 府 把 大量 的公 共 资 源投 到 了 政 城市 , 积 累成 为 工 业发 展 的 重 要资 金来 源 。另 外 农业 我 国财政转移 支付制度 不健 全 , 央财力 有 限 , 中 转移 支 付力 度不够 , 对农业 和农村 的补 贴较 少 , 响 了农业 的 影 发展 和 自身积 累的提高 。 第二 , 村公共 产品投 、 资机 制存在 单 一性 。 由 农 融
7 6. 9 6 8 9 7. 6 1 9 1,0 7 1 2. 0 1 1 4. 6 .3 8 1 6 3. 9 .9 7
4 .l 0 4 4 .8 7 6 4 3 4. 8 7 .0 9 8 8 .7 5 8
7. 5 7 7. 1 7 7. 7 1 7. 2 1 82 .8
给上明显存在着“ 城市偏 向” 。从理论上讲 , 公共产品 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公平性,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权 使用或消费公共产品, 而这种使用或者消费通常又不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

[ 中图分类号】 f ’ 3
根据 我国农村 目前 的现实情况 ,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
一
项重要 内容就是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 供给 . 加大对农
民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和 公 共 服 务 的 力 度 , 以满 足 农 民 生 存和 发 展
的需 要 , 是 发展 农 村 经 济 , 善农 民 生 存 状 况 , 高农 民生 这 改 提 活质 量 和 建 设 和 谐 社 会 的基 础 条 件 。 而 现 行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为 经 济 基 础 决定 上 层 建 筑 的 发 展 。 因 此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就 成 为 现实 的第 一 目标 。无 论 是 新农 村 建 设 中 的 民 主建 设 、 思
公 共 产 品 总 体 上 长期 处 于供 给 不 足 和 地 区 不 平 衡 的 局 面 , 很
的 重 要 意 义
难满 足农 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 、 文化需 求 , 制约 农村 经济的 发
展 和社会进步 义 新农 村必 须 为农 村 提 供 有 效 的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 士 从
目前 , 国大部分农 村地 区公共 产品供 给 不 足、 我 洪给结
构不合理 , 严重制 约了新农 村经 济社会 的发 展。因此 , 保障
农 村公 共 产 品 的有 效 供 给 对 于 新 农 村 建 设 就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和现实意义。
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效 发展打 下坚实 的物 质基 础和精神
想 文 化 建 设 以 及 村 容 卡 貌 的 改 变 都 必 须 建 立 在 经 济 长 效 的 寸 发 展 的基 础上 。增 加 对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 有 效 供 给 , 建 设 社 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政策思考

主”
品 。农村的纯公共 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 、 农业 环境保
护、 农业气象预报 、 受灾面积大的洪涝 、 干旱 、 病虫 害防治等 。 m大多数农村公共产 品都 是以准公 共产品的形式存在 的 , 如 农村社会保障 、 基本 医疗 、 村 电力和 自来 水供应 等 。我 国 农 农村地 地域广大而经济相对落后 , 民文化索质偏低 。因 农 此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足农村全 面发展 、 实现社会主 义 新农村建设 的有力保障 。
~
、
农 村 公 共 产 品品 , 特别 是完 善的农 村科教文卫 等软性公共 产品的供给 , 为农 民的学习和过有品味 闲暇生活提供 了有力
设 中的重要作用
解决好农业 、 农村 、 民问题 , 农 事关 全而建设小康社会 大 局, 必须始终作 为全党工作的甫中之重 。 农 村公 共产 品. 作 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 , “ 对 三农” 展起着至关晕要的作用 。 发
关 键 词 : 农 村 建设 ; 村 公 共 产 品 ; 给 政 策 新 农 供 中图 分 类 号 : 34 3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5 (0 8 0 —0 5 — 0 10 ~ 4 8 20 )2 0 8 3
公 共 产 品是 所 有 成 员 集 体 享 用 的 集 体 消 费 品 , 会 全 社
有效的农 村公 共产品的供给 , 是实现农村“ 生产发展、 生 活富裕 、 乡风文 明、 村容整 洁 、 管理 民主” 的前提 ; 坚持把 是“ 发展 现代农业 、 繁荣农 村经济 作 为首 要任务 , 加强农 村基础
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能定位——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分析

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 了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 中处于主导地 位, 再加上“ 由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量会普遍不足, 政府必须
插手提供公共 产 品 ” j 对 于不 同性 质 的农村 公共 产 品供 , 2但 给 , 府 应 区别对待 , 根据 农村 公共 产 品具 有 的特性来 衡 政 要 量该起什么样 的作用 。首 先 , 纯粹公 共产 品属于全 国性 农村
1 乡镇 政府在农村公 共产品供给 中面临的 困境 1 1 取 消农 业税 前 .
方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便很难获得足够 的资金支持 , 这就在一
定 程度上 引发了 乡镇公共 产品供给低 效性 的“ 连锁” 反应 。 12 取消农业税后 . 主要 面临财政 问题 。一 是预算 内财 政 资金不足 , “ 保证 吃饭 ” 问题 已 成为 地方 财政 的 目的, 而不 是 服务公 民的手段 。大 面积欠 发工 资 , 层政权 运转 困难。财 基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 A hi .Si 07 3 (0 :79—97 Junl f n u A c. 0 ,5 3 )96 7 0 2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乡镇 政府 在农 村 公 共产 品供 给 中的职 能定 位
— —
基 于新 农 村 建设 背 景 下 的 分析
乡镇机构 、 义务 教 育 、 乡财 政 管理 体制 改革 是 推 农村 县 进农 村综 合 改革 的突破 口, 乡镇机 构 改革则 是关键 , 而机构 改革必 须以转变 政府 职 能为 前提 。当前 要解 决财 力有 限 与 公共 产 品供 给不足 的矛 盾 , 键也 在 于真正 转变政 府 职能 。 关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1 . 农村公 共产品 的有 效供给 , 有利于农 业壁础设 备 的完 备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提供农村基 础 设施 , 农业基 础设施 足农 业现代 化 的基础 , 是农 业现代化 不 可缺少 的条件之一 。提供农村公共产 品 , 重要的_- 内 很 - 项 容 即提供对 农村生 产和农村 经济发展 起支撑 作用 的产 品[ 2 1 , 如农村水利设施 、 乡村交通设施 等。 2农村公 共产品 的有效 供给 , . 有利于 劳动力素 质的提高
公共 产品供 给机制可 以降低包 括生产 成本 、 交通成 本 、 风险 成本和决策 成本等在 内的农业经营成本 , 从而 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 , 将农村 的风险转移 给全社 会 , 高农业 的抗风险能 力 , 提 促进农业产业化 。同时 , 市场信 息有 效快 速的传播也是促进
题 。而 农 民是 否 可 以根 据 市 场 和 政 策 来 发 展 自己 的 产 业 、 农 村 教 育 质 量 是 否 可 以得 到 有效 的 提 高 、 村 的 基 本 医疗 卫 生 农 的 供 给 足否 有 保 障 , 足 关 系 到 民生 根 本 的 问 题 可 见 , 推 都 在
以及 农 业 技 术 的 发 展 。科 技 是 第 一 生产 力 , 业科 技 投 入不 农
入, 基础 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完善 的公共基石f 是提高农 f } 设施
民 的劳 动 生 产 效 牢 , 进 农 业 生产 々业 化 、 模 化 、 业 化 的 促 规 产 前提 , 足农 民增 收 的重 要 保 障 。 也 2从农村公 共服务体 系看 , . 推进 农村公共 服务体 系建 设
进新农 村建设 的过程 巾 , 完善 的农 村医疗 保障制度 能保证农 民的身体健康和 劳动体 能 , 农村 文化 教育以及信息 服务的投 入则有 利下农 民素质 以及农 民增产增 收能力的提 高。 ( ) 善农 村 社 会经 济环 境 二 改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

共管 理主体 和 公共产 品供 给主 体, 方政 府 地 应将不 该供 给、 供给不 了的农 村公共 产 品转 让给 企业 和 民间组 织 去提 供 。地方 政 府应 主要 做好对 产 品质量 的监 督工作 , 定各 项 制 优 惠政 策, 个体 ( 为 企业 ) 供农 村 公兆产 品 提 创 造 良好 的环 境。 分引 入市场 竞 争机 制 , 充 提高所 提供 的农 村公共产 品 的质 量 、 降低地 方 政府 成本 、 满足 农 民群 众对农村 公共 产 一 的特殊 需求 规 定彩 电单价 须 在 l 0 5 0元 以下 ( l 0 不 衡 ; 含 0 5 i z ( ) 立城 乡统 筹 的公共 物 品供给 制 三 建 元 , 同) 冰 箱 ( 冰柜 ) 价在 2 0 下 ; 含 单 0 0元 以 总之 ,我 国 目前市 场 经济 体制 尚不健 度 和 民主 、 学 的供给 决策 机制 科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着 经济 危机 的 持续 , 动 力失业 率 的增 减 , 劳
分析 , 解 决上述 存在 的一 系列 问题 , 认 要 我 为应 该 要从 以下方 面着 手 : ( ) 一 政府 要树 立顾 客导 向的服 务理 念 各级 政府要 真正 做到 以民 为本, 公 其 将 性 和非 竞争 性 两大 特 征决 定 了农 村 公共产 产 品 供给 的重 点放 在直 接 改善 农 民的 生产 尽 品单一通 过市 场进 行供 给 是缺乏 效率 的所 和 生活 条件 上来, 可 能多地 为农 民提供 晟 以农村 公共 产 品 的供给 应 当要 以政府 为 主 基 本最 有效 的公共 产 品与服 务, 绝各 种形 杜 导 。但 随着 我 国财 政体 制和 行 政体 制 改革 象 工程 、政 绩 工程 。要 提高 政府 的工作 效 保 以满 的深 入, 多过 去 由中央 或省 级政 府提 供 的 率 , 证农村 公共产 品的质 量, 足广大 农 许 农村 公共 产 品供给 责任逐 渐转 移到县 、 乡二 民群众 的切 身需 求为 己任 。 级政府 , 由于 县 、 乡政府 的制度 内财 政 收入 ( ) 共产 品供给 主体 多 元化 - 公 有限, 制度 外 资金 投入又 缺乏监 督和 激励, 而 以家 电下乡为 例, 政府 不应是 唯一 的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t il eam n ,u nn U i rt o i ne n cn mc, u m n 5 2 1 C i ;.R goa 1E i r p r etY na nv sy fFn c dE oo i K n ig6 0 2 ,hn 2 einl oaD ei a a s a
h t g u b n a d r r l u l o d u p y 。 b i ig a h r n o s s cey i r r a ,i r vn h th s se ai r a a b i g o ss p l n n u p c u l n a mo i u o it n r a a e s mp o i gt e ma c y t m d u l
2 1 / 7 总 第 3 9期 0 00 9
文章编号 :10 — 4 X (00 7— 18— 4 0 1 18 2 1 )0 07 0
商 业 研 究
公 产"| 供 农 建 背 下 着( 共 叩} 给: 村 设 景 的 ] 1 默 3 1 1 1 点
叶文辉 ,姚永 秀
( .云南财经大学 学报编辑部 ,昆明 6 0 2 1 521 2 .云南财经大学 区域发展研究所 ,昆明 60 2 ) 5 2 1 摘要 : 中国城 乡的二元体 制 ,导致 了城 市的 工业化 与 乡村 小农 经 济的对 峙局 面,形成 了城 乡二
f l wi g a p cs t c iv f ci es p l f u l o d n r rlae s s b ih n y t m ra g me t f O—o d - ol n s e t o a h e e e e t u p y o b i g o si a r a :e t l i g s se a rn e n o v p c u a s oC ri
产品 的供给 能力 ,创新 乡村 公共 产品 的供 给制 度 ,提 高农 村公 共服 务人 员的 能力 ,建 立科 学 的
公共产品 需求偏好 表露机制 ,实现 乡村 ( 区)居 民 自治的 完善 与 “ 社 管理 民主” 。
关键词 :农村公 共产品 ;有 效供 给 ;新农村 建设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 343 文献 标 识 码 :A
c n my a d t ef r to f h r a o o n omain o e u b n—r r l u ls cu e o u l o d u p y e d n e o ss o tg f u - h t u a a t t r f bi g o ss p l ,la i gt a s r u h ra e o p d u r p c o i s
py o u l o d n r r r a .T k n d a t g fn w o p r n t sfrr r o sr c in。 h u d f c so h l fp b i g o si u a a e s a ig a v n a e o e p o t i e o a c n t t c l u i u l u o we s o l o u n t e
g v r me tS a i t o s p l u l o d n r r e s n o aii g r r u l o d u p y s se , n rv n o e n n b l y t u p yp b i g o si u a a a ,i n v t n a p b i g o ss p l y t m a d i o i g i c lr v u l c mp
巩 p B Is t e Yn a nvrt o Fn ne n cn mc, u m n 5 2 1 C ia Dm ntu - un nU i syf i c dE oo i K n i 6 0 2 -hn ) it e i a a s g
Ab t a t sr c :C i a Su b n—r rld a t c u e la s t h o f n ain o i n u t aiai n a d r rlp a a t — hn ra u a u l r t r e d t e c nr t t f t Si d s l t n a e s n su o o o cy i r z o u e
元 的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体 制 ,导 致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严 重 不 足 。利 用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契 机 ,从 以 下 几
方 面着力 ,实现农村公共 产品的有 效供 给 :建立 统筹 城 乡公共 产 品供给 的 制度 安排 ,建设 农村
和谐社会 ,健 全事权 与财力 匹配 的体 制 ,合 理界 定各 层级政 府 的 事权 ,增强基 层 政府 农村 公共
o e p w r n n n i e o r e 。r t n l e n n h o e n n t l l v l o e st te gh n g a s—r o s ft o e s a d f a ca r s u c s ai a y d f ig t e g v r me ta l e e sp w r o sr n te rs h i l ol i a ot
Souto sFo u fEfe tv p l fPu lc G o dsi t ntx fNe Ru alCo tu to l i n c s o f c i e Su p y o b i o n he Co e to w r n r c n s i YE e W n— h i , YAO n u‘ Yo g— xu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