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童与教育 学前教育学
第二章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精品PPT课件
由此,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 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 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 展起一种促进作用,发展的过程不 可能通过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2、环境决定论
否定生物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 作用,认为 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
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 的心理和行为。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
教学目标
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重点) 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
达到最优化(难点)
导语
孩子是一条流动的小溪。保持其纯净色调,才会更有 利于引导他融入社会生活的大江百川。
怎么让孩子拥有和保持美丽的童心、成为向善的人。 家长、教师的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到底起着什么样
四个月可以 扶坐片刻不 倒
5个月的宝宝
5个月会翻 身和 俯卧支撑 上身
6、7个月的宝宝
六七个月会爬行,由成人扶掖下可直而稳地站立
8、9个月的宝宝八九Βιβλιοθήκη 月 可扶栏站立10个月的宝宝
10个月 可扶栏走路
11个月的宝宝
11个月会独自站 立 或由成人握住一只 手走路
12个月的宝宝
12个月开始 独立迈步走
二、保证婴儿及时成长 (一)母乳喂养 (二)重视体育锻炼 (三)注意语言刺激 (四)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五)注意音乐刺激 三、保证幼儿迅速发展
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各项研究表明:教育对 智力的 启蒙和发展有重大作用。
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
1、对早期经验与智力发展提出科学假设 2、结论: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大,儿童入学 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共10张PPT)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它是社会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第2页,共、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第3页,共10页。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 促进作用
3、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
4、特殊人口群体形成且壮大。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直接影响:教师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 学生文化水平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理念、意识 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重内省不重外求)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权力机构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狭义概念——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复合体)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
加一上、一 物年质学环前境班与可学(达前二教60育%)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居二住)政环治境对中教的育人制际度1关的.系影及响工情调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我对国学学 前前儿教童育最具20影世2响纪.力末的3~工精6神岁业环入境园社包率括会约为—35%—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 发展的教育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
在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其本身的独特任务,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 透,互相促进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其中体育是基础德语,智育是关键,德育是根本,美育是灵魂,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对任何一方面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不能过 分偏重哪一方面也不能忽略哪一方面,否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同时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二)“保健结合”是保证幼儿园任务完成的首要原则
四、幼儿园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的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提出来的。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应用) (一)保教合一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的工作。 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 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教育的直观性 概述: 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形成表象病发展为初级的概念。 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应体现直观形象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儿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精神胚胎”具有生长的本能,具有一种潜意识的感受能力和鉴别能力,即儿童具有“有吸引力的心智”。
3/7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儿童 成长具有敏感期,强调感官训练。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编辑版pppt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1
编辑版pppt
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 关系
(三)人口规模与政策影响学前教育发展 人口规模与政策与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密切联系。 社区人口数量的多少,出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前
教育的规划、机构的设置及收托儿童的数量。 人口基数大或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宜按实际需要设立
托儿所、幼儿园。
27
编辑版pppt
关键概念
界的关系。
16
编辑版pppt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17
编辑版pppt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 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 和规模
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作为一种实体化的教育形式是 工业社会的产物。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往往受制于社会的 经济发展水平。
18
编辑版pppt
3.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 7 幼儿园在早期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编辑版pppt
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性与易感性
基础性:早期儿童发展的基础性表现在生命机能发 展的可塑性会随着机体的成熟而不断降低。
简述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影响的特点,学前教育应当如何正 确对待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儿童自身特征与行为如何影响着他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 儿童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你们觉得是小明是坏 孩子吗?他是故意说谎 的吗? 这个时期的幼儿只能 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
不平衡性、互补性、整体性、差异性
白痴学者 Idiot Savant
P19-20
指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活 不能自理,但在某一方面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胡一舟 先天性愚型 儿。智力只相 当于几岁的小 孩子。却是音 乐指挥家。
√
2. 儿童开始形成逻辑、归纳与运算的思维,这个属于皮亚杰儿童 智力发展的(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
同化
图式 平衡
顺应:个体借助新的知 识促成已有图式发生改 间的稳定状 态。
图式,原有的知识,薯条好吃
同化,马铃薯是农作物,是薯 条的原材料,可以吃
顺应,发芽的马铃薯,有毒, 不能吃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教育心得
当你决定给你的教育对象 教授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你 要考虑到:在他原有的认知 结构里是否有与新知识相关 的知识准备。 例如:给幼儿介绍“春节” 你要怎么进行教学安排呢?
舟舟的指挥片段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 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做不好算数就是笨吗? 写不好作文就是蠢吗? 说不好英语就是呆吗?
证明敏感期的一些案例 P20
印度狼孩 8岁大狼孩的教育效果非常微小。 巴拉圭野孩 2岁瓜亚基尔野孩成为人种学家。 日本野人 日本士兵在原始森林中生活28年之 久,当月恢复语言能力,当年著书立 说、演讲并结婚。
6岁孩子先挑,他犹豫起来,拿不定主意,
最后他拿了一大杯,并喃喃地说:“还是这杯多一点”。
8岁的哥哥却在一旁叫道:“笨蛋,
两边是一样多的“”如果你把可乐倒回瓶中 ,你就会知道两边是一样多的“, 他甚至还亲自示范了将饮料倒 回瓶中以显示其正确性。
学前教育学 课件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开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二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三
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1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
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2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开展的影响作用
①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 开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第二节 儿童的开展
二、影响儿童开展的因素——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现代儿童开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开展自始至终都是一 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 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响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开展产生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 的主体。
教育对儿童开展的影响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 儿童选择的范围,并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外在环境因素对自 身的价值。但是教育只是帮助儿童作出选择,却不能代替他 们做出选择。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问题
第三章 儿童观与儿童开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一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二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儿童是“小大人〞
儿童是“有罪的〞
儿童是“白板〞
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花草树木〞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第一节 学前儿童观
初创阶段
▪ 18世纪---20世纪前半 期,学前教 育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 学
开展阶段
▪ 二十世纪中 叶以后至现 在
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儿童观
光是学理论是不行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我觉得你可以在课余时间多看介绍学前教育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书:比如怎么样讲故事生动活泼,如何用手语,了解下哪些书,儿歌,诗歌等适合小朋友,懂得一些简单的游戏.懂得怎么样启发学生学习,怎么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延长.跟小朋友如何交谈等.《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
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本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
世界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于2005年也曾将此书拍成电影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部分.所以儿童期是客观的.它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发现这一条件而存在的。
但是,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说那个时代没有儿童观念.是对整个社会惫识水平而言的.即整个社会尚未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例如.对于原始氏族来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卜,原始人急切地希望儿童加人成人行列.儿童经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后,便同成人一样独立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了.原始人也会关心和重视儿童.甚至会利川一些适合儿童天性的方法(如游戏等)来教育儿童.但从根本.看.他们没有把儿童作为儿童看待.儿仅仅当做氏族部落的末来成员,当做缩小的成人而已。
在漫长的人类史卜,儿童概念很长时间被埋没在黑暗中。
即使在被后人认定为相当文明的占希腊.世人对儿童的社会存在仍然视而不见。
美国学者桑戴克((I.. Thorndike)在其《世界文化史》中这样描述古希腊人对儿童的态度:斯巴达人住在旷野之中.共餐而食,过一种军营生活。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
(2)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a. 丰富的刺激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例:为体重不足新生儿提供丰富环境刺激,在一岁时回归 正常体重。 b. 早期经验能够改变脑的结构
c. 早期经验对幼儿智力发展有重大影响 例:斯基尔斯(Skeels)对孤儿院儿童智力的追踪研究 留在孤儿院——智力严重发育迟缓 改变抚养方式——智力提高,可适应社会 d. 早期教养经验影响幼儿个性形成
3. 相互作用论
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Woodworth)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 果,但这两种因素在儿童发展中起的作用是 不同的。 儿童的发展就其发生学的意义而论,遗传的 制约性要大于环境因素;随着儿童机体成熟 程度逐步提高,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重 要。
安娜斯塔西(Anastasi) 遗传——环境相互作用论:儿童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 作用的结果,两者不是彼此独立的,也不是简单相加的关 系,而是相乘的关系,它们完全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 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几种可能性: a. 遗传相同,环境不同,发展结果可能不同; b. 遗传不同,环境不同,发展结果可能相同; c. 环境相同,遗传不同,发展结果可能不同; d. 环境不同,遗传不同,发展结果可能相同。
4. 皮亚杰的理论
遗传或环境等影响因素怎样转化为儿童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内部图式
(schema),能够同化外界的刺激,而引起图式数量 的变化;有时图式不能同化客体,这时主体就要改变 原有的图式或者建立一种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 化,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顺应)。 皮亚杰承认儿童自身成熟这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 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但他认为最重要 的是幼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儿童的活动是其发展的 真正起因。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学前儿童观笔记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学前儿童的观点和特点,这是学前教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任何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并了解的,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前儿童是指3岁至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他们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和知识的时期,也是他们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前儿童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非逻辑性的。
他们往往是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推理和逻辑。
其次,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再次,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
他们更善于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思维。
学前儿童的特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他们的发展水平是不均匀的。
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有些方面的能力可能表现出色,而有些方面的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
其次,学前儿童是非常好奇的。
他们对于世界的一切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充满了求知欲。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再次,学前儿童是非常善于模仿的。
他们模仿的能力非常强,可以模仿他人的动作、语言和行为。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要注重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引导他们的行为。
最后,学前儿童是非常善于游戏的。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他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要注重游戏教育,让他们通过游戏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他们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启发式教育。
学前儿童是非常好奇和求知欲旺盛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启发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一、填空题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年龄对象是从(胎儿)、出生到6岁前的儿童的教育现象和规律。
3、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的发展新趋势是出现了(向前)、(向后)的延伸。
4、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有(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
5、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主要专著和论文,其中有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母育学校》)、第一本幼儿看图学话读本(《世界图解》)。
6、对人们的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阶段。
7、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康有为)。
8、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和(平民化)。
9、(《人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
展示了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10、福禄贝尔把儿童的发展分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和(神的儿童)。
11、福禄贝尔把课程分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及数学、语言及语言教育、艺术及艺术教育四大领域。
12、(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13、(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14、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私立南京鼓楼幼稚园)。
这是中国第一家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15、(张宗麟)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
16、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以及发展阶段这个四个阶段。
17、杜威的代表著作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经验与教育》)等。
二、单项选择题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有许多教育学的专著和论文,其中有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专著是( B )。
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三、 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 顺序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儿童的身心发展朝着一定的方 向,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二) 阶段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表现 出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或共同特征,即年龄特征。 (三) 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针对同一个体而言。 (四) 个别差异性 学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的儿童由于先天素质、 内在机能、总体环境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发展中存 在着差别的现象。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五) 稳定性和可变性 学前儿童的稳定性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 遗传因素
(一) 遗传素质提供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二) 遗传素质决定了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 遗传素质制约着儿童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四) 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发展
第二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念、 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体特征等。个体因素的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教育学中的个体因素 主要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
(一) 主观能动性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二) 实践活动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三) 个体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及规律
一、 人的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连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有规律 的变化运动过程。而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 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 变化过程。
学前教育学目录章节
学前教育学目录章节
学前教育是指针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在进入正规学校之前的第一阶段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重点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第一章:学前教育基础概念
•学前教育的定义
•学前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活动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
•学前教育实践方法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教育过程
•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的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的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支持与参与
•社会资源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社会融合发展
第六章: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学前教育新趋势与发展方向
•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学前教育学目录章节详细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概念、组织与管理、课程与活动、教育过程、家庭与社会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 儿童观与儿童教育
(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A
儿童是人
B
儿童是发展 中的人
(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C
儿童是权利 的主体
•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 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 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 一视同仁的原则
D
儿童有自身 的价值
一个学生这样画“我心中的父母”
“你得听我的话, 不然我就~~你!”
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
1979年联合国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
于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基本原则是:
儿童优先考虑的原则 尊重儿童人格的原则 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 一视同仁的原则
儿童权利的中国承诺 199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 公约》。 1991年我国签署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九十 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儿童是“花草树木”
儿童观上的一个飞跃, 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 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 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 想、情感和需要。
儿童是“私有财产”
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 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 属于私有财产,没有独立的人格和 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 一种依附关系。
• 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们的意见,符合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 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着眼于儿童潜能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置活动任务时,不应只给儿童提 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简单的任务,而应布 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 能解决的任务。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已有的能 力,而且向前促进了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内容
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包括婴儿(出生至3岁)的教育、幼儿(3~6岁)的教育两个阶段。
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因此,学前教育学应统一研究和探讨从出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规律。
3.学前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方法和规律,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特征(一)学前家庭教育1.学前家庭教育自家庭出现以后就已存在。
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2.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包括:(1)领先性(儿童第一个生活环境);(2)长久性(家教伴随着学前儿童成长的全过程);(3)单独性(家庭的对象是儿童个体);(4)随意性(其教育受施教者意愿及能力水平的影响);(5)随即性(家教具有随时随处、潜移默化的特点)。
(二)学前社会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是指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托儿所托儿所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
目前我国托儿所主要是为1岁以上的儿童服务的,每个班级的儿童数量都较多,往往在30名以上,只有2个保育员照看,且保育员仅受过较少的培训。
2.幼儿园幼儿园是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儿童按年龄分班,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的;每班有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或两个班级合用1名保育员。
3.托幼园所一体化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的,招收出生几个月至6周岁的儿童。
这种机构主要是由工厂兴办,由厂工会负责管理监督,根据工人上下班时间制定作息制度,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实行24小时开放。
4.幼儿班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依照小学进行。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学前教育的国际发展和趋势
第二章: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
-幼儿的道德发展和性别认同发展
第三章:幼儿的游戏教育
-游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幼儿园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章: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学前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性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各章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观基本概念:儿童观儿童的权利第一节儿童观的界说一、儿童观的概念(名词解释)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儿童观的种类有: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白板” 3.儿童是“有罪的” 4.儿童是“花草树木”5.儿童是“私有财产”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儿童观,儿童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更新,二、儿童观的种类(简答)1、儿童是“小大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像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童农、童商等,使之过快、过早的生长发育。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了。
2、儿童是“白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成人可以将其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像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画;就像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物,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3、儿童是“有罪的”:这些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了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的进行赎罪。
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会减轻、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实行体罚是合法的。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到成人的轻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人格被严重摧残。
4、儿童是“花草树木”: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开启了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教育学是针对3-6岁儿童进行学习和教育的领域,它涵盖了儿童身心发展、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在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中,各章节都有其重点内容和核心理论。
下面将对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的重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身心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主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这一章节中,关键的重点是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发展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以便设计合适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第二章教育理论
在学前教育学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各种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重点包括行为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三章教学方法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学前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重点包括游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互动、体验和操作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第四章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章节重点介绍了学前教育中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观察评估、体检评估、测验评估等。
通过评价,教育者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结语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涵盖了儿童发展、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评价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理解这些重点内容,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指导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开展小型活动 ☆小班化教育:NAEYC指出“要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
育要对班级规模进行控制:3、4、5岁儿童的班级人数在 20人以下;2.5-3岁的人数在14人以下;1-2,2-2.5人数 在12人以下。 ☆小组教育:“有效的幼儿教师是积极的,鼓励的、热 情的、关心的、以幼儿为中心的,而且以个人和小组的形 式与幼儿一起活动”(【美】法伊夫· 铂金斯) 小组教育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与儿童互动和观察儿童 的机会。 小组的分配:兴趣、能力、文化背景、学号座位、任 务等。 D.John Mclntyre认为5-7人一组是最佳选择。 ☆个别教育(一对一教育)
• 儿童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对某种类型 1、4-6个月,吞咽咀嚼关键期 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而且该种类型的环境影响会 2、8-9个月,分别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对这一时期的发展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但是 3、7-10个月,爬的关键期 在这一时期结束或者尚未来临之前,该种类型的影 4、10-12个月,站着走的关键期 5、2-3岁,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 响可能不起作用 。 键期 6、2.5-3岁,立规矩的关键期 7、3岁,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8、4岁以前,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9、4-5岁,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0、5岁,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 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11、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产和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两 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种子与土壤的关 系)
笼统的共识:“对于遗产与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是通过 怎样的一种机制发挥作用的这一问题,尚未达成共 识”
(二)自然or使然:一场盛辩
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机制和语言习得
自然 乔姆斯基 使然 皮亚杰
*天赋的“语言习得装置”即天赋的语言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阶段性表明儿 器官; 童发展中具有自然的一面。 *人的语言器官是不断发育的,5岁发 *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 形成复杂的语言系统; 与环境之间同化和顺应的结果;语言知 *语言发展一般经历咿呀学语、单词句、识也是如此。 双词句等阶段,遵循天赋的过程模式。 *人的知识以及认知结构是主体和环境 *人的语言机能在5岁时完成、到了青 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而形成的,是在后 春期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展。这是由生 天获得的。“建构论” 物学、遗传学的原因所决定的
儿童观
• 强调儿童的主体作用:儿童是具有自身发 展规律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生物器官”和 “精神器官的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积淀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是一个 具有主动成长需要和积极的生命意识的主 体。 • 儿童观的演变和种类
小大人——白板——有罪的——花草树木——私有财产—— 未来的资源——有能力的主体
儿童教育观
• 教育观即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的任务、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 教育的途径、手段、方法等观点的综合, 科学的教育观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必要 前提。
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 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
16C一位名为克里,索托姆的神父认为最好的教 师会对自己说:“问题不在于我自己理解了,而是 怎样才能适应儿童的能力。拉着孩子的手走路,就 要放慢到孩子走路的速度;在教学中,必须像保姆 用小匙喂孩子吃饭一样,要慢慢的甚至一点一点地 传授知识。如果对孩子来个倾盆大雨,一次喂一大 堆东西,那就白白费力,而且阻碍其理解。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 自己的出发点。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儿童而不是 教材”——杜威《儿童与课程》 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园丁说
(一)外国教育学中的园丁说 *夸美纽斯开创了尊重儿童的现代教育理论先河。 “种子论”“儿童生来具有知识、道德、虔诚”的种子。 “尊重花草树木的天性、尊重花木的自然成长” 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自然成长
• “缓慢发展有利于充分发展”
受到发展关键期的影响。例如从8岁学说话。
• 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 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满的最佳速率, 这一速率恰恰就是大自然规定的速率,即 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应该尊重这一 自然的规律。 • 这个规律应该如何确定哪?——儿童神经 系统发育的速率进行研究。
• 热爱、尊重每一位儿童
理智的爱;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鼓励儿童帮 助儿童树立自信、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严禁体罚
• 通过多种形式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 寓教育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 教育儿童化,即教学的“大纲”要符合儿童的 “大纲”(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 • 教育多样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 教育要尊重每一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因材 施教) • 争取家庭、社区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52=0,5+2=7)
• (一)实施角色的转变
专家——指导者、协调者、观察记录者、组织者、促进者、 创造者、评价者 从纵向的服从与指挥的师生关系切换为横向平等对话关系
• (二)深入研究儿童
亲密接触、仔细观察、准确定位、全面分析 (有意和随机、重点和一般、系统和片段、逐项和灵活)
• (三)构建独特环境 ☆营造尊重每个儿童文化和语言的环境
只有成人同情、理解、欣赏儿童的生活; 才能真正做到给儿童松绑,还儿童自由,使 儿童真正获得解放。
四、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发展决定着教育 *教育创造着发展 *教育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决定。
儿童发展观 知识梳理——儿童发展观 · 儿童发展具有条件性(生物因素是基础; 社会因素是关键条件) · 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皮亚杰、大中小班 风铃实验) · 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动作发展为例:2 抬头,5翻身、7坐、8爬、10站、12走)
*承认环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诱 因”“促进作用” *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天赋的认知结构的活 动和成熟。 *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生物学的因素” *反对经验主义。
• we are 100% genes and 100%environment
(三)皮亚杰与乔姆斯基辩论的教育学意义 1.儿童观 反对经验主义儿童观,儿童是白板是发展的 客体; 强调儿童的主体作用:儿童是具有自身发展 规律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生物器官”和“精神 器官的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 淀和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是一个具有主动 成长需要和积极的生命意识的主体。
*卢梭“否定教育论”:“那种想在直接授予知识前 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 知识开路的教育,我们称之为否定式教育。” 教育的过程应当顺应儿童成长的过程
*裴斯泰洛奇“园丁说”
“人就像一颗大树,在新出生的孩子身上隐藏着 在其整个一生所要展现的本领” “正确的教育如同园丁的艺术……园丁对树木的 实际生长并不有所作为,生长的原理在于树木本身. 他即没有提供生命,也没有提供呼吸。他只是守望 着,以防止外部力量的伤害或干扰……但他必须充 分认识人类心智的特殊构造,这一构造适于将人的 各种能力结合起来,以利于实现人的最终使命。” 儿童比花草树木复杂
(三)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园丁说是现代儿童教育理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指出儿童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有一个由内向外表 达的过程;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 地位。 2.局限 儿童复杂于树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树不能自我帮助,人能”因为人是自由的。 人的成长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人面对环境可以进 行一定的自由选择,从而主动的参与组我塑造活动。人是主 动地,树是受动的。教师工作比园丁复杂的多。
三、儿童本能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性本恶(原罪论、弗洛伊德、赫尔巴特) (二)儿童的本能:意识生活之根 (三)顺性而动 *罗素:“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 抑”“儿童本人亦有追求更为高尚的生活的本能” *梭罗“为了让儿童尊重生命,应让儿童拥有一个狩 猎阶段”。 *周作人:儿童的生活“是转变的生长的”。
第二章
儿童与教育
赵东群 2016.3.7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康德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条件通过儿童自身起作用。 对儿童认识不清楚的教育不可能是好的教育, 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之上的儿童教育学 (包括学前教育学)不是科学的儿童教育学。
一、儿童发展:自然?使然?
(一)自然—使然问题 被还原为“先天—后天”“遗产—环境”等问题。即“遗 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遗产决定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产决定的。 (高尔顿 家谱法) 环境决定论者认为遗产只是给予了某种可能性,唯 有环境和训练才能决定其发展的结果。(华生) 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
·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性别差异(空间知觉、听故事音乐) 个体差异(对物体的感知蘑菇房为例;推理判断、
兴趣爱好)
文化差异(主动性、自我意识、自信心;纪律性、
自尊心、评价能力)
· 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儿童的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 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 此制约。
*福禄贝尔:创设了“KINDERGARTEN” “我们在处理自然界的事物时,我们走的路是对 的;可是在处理人时,我们却迷了路”。 *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 园丁说对教育的启发: (1)树木的生长原理在于树木本身,教育者应该研 究儿童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儿童成长的环境; (2)教育的目的应当立足于儿童自己的世界,这样 的教育内容才能被儿童所真正掌握;教育的方法应 该顺应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引导儿童 发展。
· 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 ☆操作活动: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得到 发展。
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例如:2岁牛奶 盒;4岁浮力)
☆交往活动:通过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作 用得到发展。
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掌握与别人交往的 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创造性、增强责任感、提 高积极的自我意象; 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情感的生化、心理活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