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走出退缩胆怯的禁区
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害怕是孩子胆怯的一种情绪表现。很多孩子在面对危险、、恐惧的事物时,都会情不自禁的说:“我害怕”。当孩子处于害怕状态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恐惧、害怕是孩子胆怯的一种情绪表现。很多孩子在面对危险、、恐惧的事物时,都会情不自禁的说:“我害怕”。当孩子处于害怕状态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要呵护孩子,而不是斥责
当听到孩子说:“我害怕”时,家长首先不能斥责、嘲笑孩子。一句“我害怕”很清晰地表露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恐惧,此刻的他需要的是家长安全的保护。如果家长不但不给孩子相应的呵护,而仅是指责孩子胆小、懦弱、没出息的话,会严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保护,拥抱孩子,安抚孩子不安的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完全放松下来后,再给孩子做具体的情况分析,帮助孩子慢慢驱赶走恐惧的情绪。
2、丰富孩子的知识,
帮助孩子科学认识他认为恐惧的事物
孩子的恐惧、不安往往都来自对不可知事物的过度想象。
例如,有些孩子怕黑,每当他面对黑暗时,就会联想到很多可怕的事物,例如,总以为那里面会有鬼怪突然出来等。作为家长的您,应该多给孩子讲解一些关于“黑暗”的科学知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黑暗,消除对黑暗的害怕。
再比如,有些孩子害怕看牙,经常一说看牙就会哭,拒绝看牙。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解关于牙齿的知识,也可以带孩子去附近的牙科门诊,了解护牙及医生给病人看牙的过程,慢慢让孩子明白,其实看牙只是给生病的牙齿看病,帮助牙齿恢复健康,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可怕。
3、采用系统脱敏法来帮助孩子
如何矫正儿童的逃避心理
如何矫正儿童的逃避心理
逃避心理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和学习能力。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
助孩子矫正逃避心理,以促进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了解逃避心理的原因
要想解决儿童的逃避心理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逃避心理产生的原因。逃避心理往往由于孩子面对困难或压力时感到无力和无助而产生。这
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厌倦重复的任务或被过度要
求等。针对不同的原因,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矫正。
二、树立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对于矫正儿童的逃避心理至关重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
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适应压力的能力。
三、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任务和挑战。家长
和教育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分解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时间表。这样,孩子将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减少逃避的借口和理由。
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对于矫正逃避心理非常重要。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困扰和担忧,并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指导。同时,也要灵活调整任务的难度和要求,以确保孩子能够逐渐掌握技能和取得进步。
五、培养适应压力的能力
适应压力是矫正逃避心理的关键。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培养适应压力的能力,例如身体锻炼、睡眠调节、情绪管理和放松训练等。同时,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分析问题、寻求帮助和寻找解决方案等,以提高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幼儿退缩行为的技巧
幼儿退缩行为的技巧
幼儿退缩行为是指儿童面对陌生环境或新的情境时,表现出不安、害羞、胆怯、逃避等行为。这种行为常见于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幼儿退缩时需要一些技巧来帮助幼儿克服其退缩行为,促进其积极参与学习与社交活动。以下是一些应对幼儿退缩行为的技巧:
1. 建立稳定的环境:为幼儿提供稳定、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其感到舒适和放松是非常重要的。教室、幼儿园或家庭环境要有秩序和规则,给予幼儿明确的界定和清晰明了的指导。
2. 与幼儿建立关系:与幼儿建立亲近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关心。可以通过给予亲切的问候、温暖的微笑,或主动与幼儿交流,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爱和关爱。
3. 提前准备:对于幼儿可能会遇到的新情境,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与幼儿讲解即将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将要遇到的人或者情况,以减少幼儿的不确定感。
4. 提供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的退缩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关注和鼓励,表达对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可以对幼儿说一些积极的话语,例如:“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我很欣赏你的勇敢”,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5. 情景演练:对于即将遇到的情境,可以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幼儿提前熟悉和体验。例如,幼儿要参加一个新的社交活动,可以在家中或者幼儿园内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模拟活动过程。情景演练可以帮助幼儿预测情境,提前适应和应对。
6. 分步引导: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是幼儿感到担心的任务,可以采用分步引导的方法。将任务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幼儿完成每一个步骤。每完成一个步骤,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幼儿逐渐克服退缩。
如何让小孩克服胆怯心理
如何让小孩克服胆怯心理
文章目录*一、如何让小孩克服胆怯心理*二、小孩胆怯的原因*三、父母面对胆怯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让小孩克服胆怯心理1、家长用鼓励来克服小孩胆怯心理
消除孩子的胆怯,需要更多鼓励。只要孩子有进步,哪怕不如家长所期望的,也要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孩子在我们的鼓励中,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增强了大声讲话的信心,有助于消除紧张感。
多与沟通,争取老师的帮助也很重要。请老师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多鼓励孩子。胆子小的孩子在群体中易被忽视,而且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最相信老师的评价。所以,尽量争取老师的帮助就非常必要。
2、家长用责任心来驱散胆怯心理
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与同龄人接触。可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如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或与孩子们一同走进大自然,积极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的个性可以尽情展露,也利于他高声讲话、笑闹、蹦跳,无所顾忌。另外,还可以让孩子给亲朋好友打电话,询问超市中物品摆放何处,外出旅游时询问坐车路线等。
3、孩子胆怯的表现
3.1、孩子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
一说话就面红耳赤,在人多的果真场合特别羁绊,坐立难安,不敢
与人对视,不敢说话,也不愿意说话,说起话来则前言不搭后语,
缺乏相应的逻辑性、连贯性。孩子经常不愿意去果真场合,哪怕
是去亲朋挚友家也难以接受。
3.2、胆怯,其实质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特定工具的胆小、畏惧、畏缩,伴有相应的生理上的变化甚或泛起逃避行为体现。
胆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曾有过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时时彩
儿童退缩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儿童退缩行为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退缩行为在儿童中是相当常见的现象,许多孩子都会在面对陌生环
境或社交情境时表现出退缩、胆怯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直接影响儿
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了解退缩行为的原因以及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
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儿童退缩行为的原因
1.情绪不稳定:儿童的情绪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紧张
或不安而表现出退缩行为。
2.自我认知不足: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缺乏信心是退缩行为的
常见原因。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同感时,他们更容易感到不安全。
3.经历创伤:儿童可能在早期经历中受到伤害,比如欺凌、暴力等,这样的经历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产生恐惧感。
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孩子在家
中缺乏支持、关注和鼓励,他们可能变得胆小,退缩。
二、解决儿童退缩行为的方法
1.建立安全环境:为了帮助儿童克服退缩,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和支持的环境。这意味着提供稳定的家庭氛围和鼓励孩子参与各
种活动的机会。
2.培养自信心: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是解决退缩行为的关键。我们
可以通过赞美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提供适当的挑战:适度的挑战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和成长。我们可
以逐渐增加儿童面对新环境和社交情境的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指导。
4.教授应对技巧:教授孩子应对焦虑和恐惧的技巧也是重要的,比
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和积极思考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并逐渐克服退缩行为。
5.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解决儿童退缩行为至关重要。家长应该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担忧
如何帮助儿童克服退缩行为
如何帮助儿童克服退缩行为退缩行为是指儿童在面临不确定或挑战性情境时,出现畏缩、回避或逃避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帮助孩子克服退缩行为是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儿童克服退缩行为。
一、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
儿童面临困难时,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和鼓励。建立一个信任和支持的关系对于孩子克服退缩行为至关重要。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担忧,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
二、逐步暴露
逐步暴露是帮助儿童减少退缩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逐步增加儿童接触不熟悉或使其感到不安的情境,可以使他们逐渐适应并克服退缩行为。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具体的逐步暴露计划,让孩子逐渐面对恐惧的事物或情境,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三、鼓励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是帮助儿童克服退缩行为的关键。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场合,提供机会让他们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地提供挑战和压力,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果。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趣且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退缩行为。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剧本,扮演不同情境中的角色,并演练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虚拟情境中体验
和实践,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并减少退缩的行为。
五、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帮助儿童克服退缩行为的重要因素。家长和教育
帮你消除宝宝胆小恐惧心理的方法
帮你消除宝宝胆小恐惧心理的方法帮你消除宝宝胆小恐惧心理的方法
1、不要责备、嘲笑宝宝:
这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
2、尝试用说故事的方式消除恐惧:
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宝宝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如果能找到打雷相关的动画片一起看最好,当动画里被雷劈是因为没有用科学的'防雷知识导致,从中教育小孩在打雷的时候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防雷,这样就不会有危险。
3、耐心陪伴孩子
父母应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鼓励孩子自已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她感到自已的能力有办法应付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事。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孩子。父母应从正面引导。
5、陪伴孩子
不管白天夜里,只要是电闪雷鸣的时候尽量在宝宝身边,抱着宝宝,给他身体上温暖的力量,让他有安全感!尽可能的和他说话,用玩具逗他玩,让宝宝分散注意力。宝宝如果在睡觉,那就要注意一下只要闪电刚划过,马上轻轻的连续的拍拍宝宝,这样他会有安全感,不会被雷声惊醒,如果宝宝在玩耍,也要注意一下,不停的与宝宝讲话,也会减轻宝宝的恐惧感的。
6.给孩子倾听音乐
在孩子害怕的时候,给孩子倾听一些抒情的音乐或者是胎教时播放的音乐,有助于孩子安稳情绪,并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孩子胆小懦弱怎么引导
孩子胆小懦弱怎么引导
孩子胆小懦弱怎么引导
孩子胆小懦弱对以后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改变这种心理特征,那么孩子胆小懦弱该怎么引导呢?一起来看看吧!
1.多制造和小伙伴接触的机会
小孩子都是天真的,在安全的环境,父母不要老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身边,应该多让孩子接触同龄人,养成喜欢和别人玩耍的习惯,通过交往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和好处,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将来与人相处的更融洽。
2.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
帮助孩子改掉胆小的心理,首要从孩子的内心做出改变。比如孩子害怕闪电、打雷,是因为不懂它其中的原理,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它是怎么产生的,孩子知道真相,也就不会觉得有那么可怕了。不论遇到什么事,站在孩子内心恐惧的角度出发,相信孩子可以跨越内心的那道门槛。
3.父母要多鼓励、少打击
孩子年龄小,不懂的还有很多,怕事、不敢面对是正常的,如果孩子懦弱、胆小,一定要不用恶语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孩子更容易养成自卑心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的正面鼓励孩子,身后有父母的支持才会有信心去面对。
.让孩子提前熟悉模式环境
比如孩子怕黑这一问题,就有可能是对环境不熟悉,或者莫名对黑暗产生恐惧。这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自己房间,每个角落都是安全的,适应环境,并且让孩子明白,黑暗只是没有了光亮,其实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5.不要给孩子定性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被肯定的,所以,家长在说孩子的时候,也要顾虑到孩子的想法,尤其是不要在外人的面前说自己的孩子胆小之类的话,也不要表现的很嫌弃的样子,不然孩子内心就会认定自己就是一个懦弱、胆小的人,即使有自信也会被自己磨灭。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
1. 改变形象法。鼓励孩子着装整洁大方,说话声音洪亮,走路昂首挺胸,这都有利于增强自信。
2. 语言暗示法。家长可以用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
打气儿,要向孩子发出我能行的正确信息,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不断强化孩子的这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3. 预演胜利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
要求他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
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
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 降低追求法。帮助孩子适当地调整目标,把大目标切
割成小目标,把长远目标改成近期目标,让孩子更容易地体会到成
功的喜悦,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增强自信。
孩子
为什么会产生畏难心理
畏难心理是指遇到困难或者不熟悉的事情选择退缩、放弃
而不是坚持。但对于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很愿意做。
01
孩子在成长、学习阶段:
如果孩子生来什么都会,或者发展到某个阶段自然而然的
就会了该阶段的内容,那就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做什么了。对于孩子
而言,很多事情都正在学习,碰到不熟悉的、不会做的是正常现象。但是孩子一碰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就需要注意了。
02
躲避批评:
有的孩子碰到问题就退缩、逃避,可能是害怕做错之后受
到批评。如果不做,顶多被家长认为不会做,但是如果做错了就可
能挨批评。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长期这样,
孩子没有成功处理困难的经验,以后就没有自信心应对困难了。
03
家长很忙:
有的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做事情,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孩
【性格培养】八大妙招让孩子告别胆怯
【性格培养】八大妙招让孩子告别胆怯
【导语】目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太过于周密,致使孩子缺乏体会和锻炼的机会,做事总是畏手畏脚,很胆怯。先来看看都是哪些原因造成和改善妙招:
父母的五点做法让孩子们太胆小了:
1、家长的处事态度和风格对孩子的影响。
2.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没有正确引导、过度惩罚、殴打和责骂孩子,使孩子胆小怕错,形成不求功过的性格,扼杀了孩子的创新勇气。
3、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或者太过溺爱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任何事。
4.儿童朋友圈及周边成长环境的影响。
5、家长对孩子从小到大设定的各种活动的参与情况太少。
让孩子们告别怯懦的八个小贴士:
1、提前预防
当婴儿不知道如何识别出生时,你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与他人接触。例如,让家里的其他人帮忙喂食、喝水、换尿布、逗、说话、抱、玩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熟悉的人逗宝宝。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帮助婴儿适应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对于出生的婴儿,母亲可以从婴儿熟悉的人开始,让婴儿习惯于与母亲或看护者以外的人交流,然后让婴儿逐渐接触“更多熟悉的人,更少陌生人”的环境,在熟悉了几个陌生人在场的环境后,扩大接触范围,让宝宝适应与陌生人的交流,提高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指出的是,在解决婴儿对陌生人的恐惧问题时,我们不能用一厢情愿的想法强迫婴儿接近任何人,这只会进一步加深婴儿的仇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婴儿害怕陌生人,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然后逐渐接近陌生人。如果你的宝宝不想接近陌生人,不要强迫他或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当遇到宝宝不认识的人时,父母应该正式地把宝宝介绍给陌生人,无论宝宝知道多少,他们都会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陌生人,这可以帮助宝宝迅速消除顾虑。如果有更多的机会与陌生人碰面,婴儿的恐惧就会减轻并最终克服。
儿童退缩行为的治疗方法与技巧
儿童退缩行为的治疗方法与技巧儿童退缩行为指的是孩子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拒绝、回避、隐蔽等
消极行为。退缩行为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
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技巧。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治疗儿童
退缩行为的方法,帮助孩子战胜这一困扰。
一、理解退缩行为的原因
在治疗儿童退缩行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退缩行为产生的
原因。儿童退缩行为可能是由于恐惧、焦虑、内向等情感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自尊心受挫、社交技能不足等心理因素导致的。只有准
确理解退缩行为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二、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对于退缩行为的治疗,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至关重要。这意
味着孩子需要感受到安全感,不会受到惩罚、威胁或压力。父母应该
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理解,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
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三、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
积极的情感连接是帮助孩子克服退缩行为的关键。建立亲密的父子/父女或师生关系,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和依恋感。父母或老师可以通过
陪伴、沟通、聆听等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情感纽带,让孩子感到被重
视和关心。
四、启发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退缩行为往往与社交技能不足有关。要帮助孩子克服退缩行为,需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可以邀请孩子参加一些小型聚会或集体活动,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表演等方式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退缩行为可能与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有关。为了治疗退缩行为,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情绪教育、情绪识别训练、自我冷静等技巧,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管理的能力。
胆怯幼儿的指导方案
胆怯幼儿的指导方案
胆怯幼儿的指导方案:(1)小孩子胆小最好通过言语鼓励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胆量和自信心,日常中需鼓励孩子多社交、多沟通、多言语,避免言语嘲讽和否定孩子。(2)胆小的孩子通常比较内向、缺乏自信心和勇气,在做某件事情时,会时常担心自己失败、不敢做。日常中,最好不要频繁否定或嘲讽孩子,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肯定,来激发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心,积极鼓励孩子多进行探索性、冒险性的游戏项目,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3)在教育孩子时,尽量采取平等对待的方式,不要简单粗暴训斥孩子,与孩子交谈时,最好蹲下与其目光平行,让孩子感觉自己与大人为平等关系,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降低自卑情绪。或适当增加孩子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接触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
善用渐隐法-帮孩子克服恐惧不再胆小
善用渐隐法帮孩子克服恐惧不再胆小
每个孩子面对自己恐惧的事物时都会出现胆小的心理,这是正常现象。但这种胆小的心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家长引导,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如患上社交恐惧症等等。想要帮孩子克服恐惧走出胆小,先要找到孩子胆小的原因,才能够快速帮助孩子走出来。
善用渐隐法帮孩子克服恐惧不再胆小
处方一:渐隐法
渐隐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琼斯发明的。渐隐法是指一种逐步改变控制某一反应的刺激,最后使部分改变的刺激或完全新的刺激仍可引起原来相同的反应的行为塑造方法。
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孩子害怕兔子,可以在孩子心情愉快时,给孩子看一只兔子,并天天坚持这样做,开始可以远距离地看,以后逐步让孩子接近兔子。开始时,孩子可能对兔子非常害伯,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的恐惧就会慢慢减弱。你会发现,渐渐地,孩子会容忍与兔子近距离接触了,最后他甚至能把兔子抱在怀里抚摸,孩子不但不再害怕兔子,而且和它做了朋友。
处方二:端正教育态度
首先,做到不吓唬孩子,也不过度溺爱保护孩子。
其次,对孩子的胆小不应训斥或嘲笑,也不应采取强迫手段让孩子去做他害怕的事,勉强为之也不会有效果的。家长要做的是耐心地解释和鼓励,比如孩子怕画中的鬼怪,你可以指着画告诉他:“你看,这不过是一张画,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或者握着他的手温和地说:“人是最强大的,你是勇敢的孩子,鬼怪不敢来吓唬你。”
总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进行引导,具体可参考《初三的孩子过于胆小怎么办家长如何疏导》。
处方三:进行勇敢教育
家长可以经常对孩子讲一些勇敢者的事迹,鼓励他做事的独立性,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孩子害怕一个东西,你可以让他亲自摸一摸,他觉得没什么危险,恐惧就会自行消失。
【性格培养】教您的宝宝如何克服胆怯
【性格培养】教您的宝宝如何克服胆怯
【性格培养】教您的宝宝如何克服胆怯?
1、要顺其自然,切勿操之过急
孩子畏惧的不当心理犯罪行为就是随着年龄快速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无法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必须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冷静鼓励。
如孩子不敢自己去买东西,家长可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励要买多少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不敢说话,家长可帮他开个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说。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悉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着孩子自己去购买,以后再让孩子单独去其他商店。
2、不要当众批评、侮辱孩子
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胆怯和退缩。当孩子不肯叫人时,不要当着客人的面强迫他叫,也不要说“人都不会叫,是个哑巴”等责骂和羞辱的话,而应当等客人离去后再耐心教育和鼓励孩子。
3、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孩子的碰触范围
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引导孩子与其他人接触,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游戏、购物、接待客人等活动中去。对不敢去找别人玩的孩子,可先带他观看别的小朋友游戏,当他被别人的欢乐情绪感染时,请别的小朋友来邀请他,并鼓励他积极参与。
4、认输磨练孩子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家长的包办代替会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父母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家长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如父母经常吓唬孩子“别哭,再哭,大灰狼就来咬了”,或孩子被小猫小狗咬过,或母亲特别胆小怕事,遇事大惊小怪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处于惊恐之中。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退缩、冷漠、孤独、自卑等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学做一个勇敢的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增强自信心是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方法。成人首先要理解安慰受惊吓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否认和掩饰害怕,让他知道许多成人和孩子都有过害怕的经历,这样可以使孩子丢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2、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东西到邻居家,吃饭前摆放碗筷,到商店买盐等,锻炼孩子的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许多的事情。3、施以科学的教育。向孩子讲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会孩子躲避危险的办法,这样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减少胆怯心理。如孩子怕过马路,可带他参观交通岗亭,给他讲交通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安全,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危险。孩子怕小动物,可让孩子多玩玩动物玩具,观看别人和小动物玩耍,然后让他接近一些温顺的小动物,和别人一起抚摸它,最后让孩子单独接触。4、讲英雄的故事,向英雄学习。如解放军是勇敢的典范,每个孩子都崇敬解放军,爸爸妈妈可讲一些解放军战斗故事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5、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勇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大惊小怪或喜怒无常。比如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妈妈首先惊叫逃跑,孩子怎会镇定自若呢?6、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对孩子恐吓讥讽或动辄责打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胆小是被大人编的鬼、野猫、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吓的。对孩子动辄就严厉惩罚,往往也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因此,爸爸妈妈要采用适当方法,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7、创设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状态。如多让他与同龄孩子玩耍、游戏;客人来了,让他表演节目、端茶水等,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谨慎地替孩子选择故事和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孩子见到强刺激的场面。如果孩子胆小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情绪状态,如夜惊、遗尿、做恶梦等,应立即请求
孩子胆小怕事懦弱怎么办
孩子胆小怕事懦弱怎么办?
1、培养自信
孩子的胆小,大多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所以家长要想办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摆脱胆小的困扰。
2、多鼓励多夸奖
家长们千万不要再责怪批评孩子了,多肯定孩子的功劳,多理解他的感受,在遇到的事情的时候陪孩子一起解决。做错了,就鼓励他找到错的地方然后改正,继续尝试。做得好的时候,予以积极的肯定,让孩子得到认可的喜悦,拥有信心。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尽量让孩子多出去和其他孩子交朋友,多和陌生人交流,教育孩子做自己的事,不要依赖大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要找父母帮忙,让孩子学会独立。
4、将自己与孩子处于同等的位置
父母不要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这样只会加深与孩子的隔阂。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同等的位置,与孩子交朋友,常和孩子沟通,聆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5、多带孩子出门
总是待在家里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见识广,所以在与人沟通时就会有距离感,没有话题可以沟通。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不自信。
带着孩子多去看看广阔的世界,见识到更多有趣好玩的事物后,能一定程度上激起孩子内心的分享欲望,以及更多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变得更加外向,乐于求知和交流。
6、养成孩子阅读的好习惯
孩子还小,但是父母帮这孩子看一些绘本,等到大一些认字的时候,养成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书本是个好东西,能够慧心通明,开阔眼界增长格局。尽管孩子将来可能还是不爱说活,但内心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孩子胆小怕事懦弱的原因:
一、自身性格原因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性格从小比较内向,见到陌生人或者到了人多的地方,心里不由自主的害怕,这是天生的性格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退缩胆怯的禁区
第一篇
您的孩子胆小吗?当他遇到陌生人或在人多的场所时,是不是会害羞、脸红,不爱说话,不敢表现自己?当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他是不是会退缩、缺乏信心?您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胆怯退缩吗?您想改变孩子这种性格吗?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请您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父母学校......
一、退缩胆怯的表现和有关研究
在我们进行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对四岁孩子的父母进行了访谈。其中的一个问题是问父母,“您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父母对孩子有什么担心的?”有许多父母都提到的一个共同担心的方面:觉得孩子胆小害羞,不爱说话,担心孩子的这种性格适应不了将来激烈竞争的社会。这些胆小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总是与少数固定的几个小朋友玩,从不主动去结交更多的同伴;当老师要求在小朋友面前发言或表演节目的时候,胆小退缩的孩子声音总是很小,扭扭捏捏,脸红害羞,不敢大大方方地表现自己;在遇到陌生情景或陌生人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躲在父母身边。这种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可能是安静、听话的“乖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不会有太多的朋友;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被人评价而退缩不前,从而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遇。由此可见,这种胆怯退缩的性格对于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发展来说的确是一个障碍。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曾经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这种胆小退缩的行为。他提出,在面临陌生情景的最初的大约10-15分钟内,儿童所表现出的敏感、退缩、胆怯的行为即为抑制性行为,在大多数类似情况下表现出这种行为的儿童为抑制型儿童;反之,在这段时间内表现出不怕生、善于交往、主动接近陌生情景或陌生人的行为即为非抑制行为,稳定地表现出这种行为的儿童即为非抑制型儿童。
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的研究,来考察了不同文化环境中这种胆小退缩的抑制性行为的表现程度如何。所谓跨文化研究,就在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考察文化环境(包括个体习得的文明习惯、社会的文化传统等)对个体行为风格的影响。凯根等人对美籍华人的婴儿和美国白人的婴儿的纵向研究发现,当遇到不熟悉的成人或儿童时,华裔儿童比白人儿童更沉默寡言,更害羞、恐惧;当他们的母亲短暂离开后,他们哭得更厉害。其它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韩国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比北美的儿童更焦虑、敏感、被动消极、沉默寡言、拘谨。
研究者还考察了抑制型-非抑制型儿童的生理指标。结果发现,行为抑制儿童和非抑制儿童相比,前者表现出更大强度的肌肉紧张和更高水平的唾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而且心跳更快等等。可见,行为抑制性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抑制类型与非抑制类型的儿童的生理反应是不同的。
凯根曾经考察了抑制型儿童和非抑制型儿童的分布。结果发现,极端抑制和极端非抑制类型的儿童各占15%,而剩下的70%属于中
间类型。而我国的研究者则通过对122名年龄为21-27个月的北京市儿童在实验室观察,得出了我国儿童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的分布。结果发现我国儿童的抑制型儿童的比例略高,大约占全部被试到20%;非抑制类型儿童的比例,约占总样本的10%。
为什么东方儿童与西方儿童相比,前者要比后者表现出更多的胆小、害羞、退缩等抑制性行为呢?这的确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探讨胆怯退缩等抑制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二、胆小、退缩行为形成的原因
1、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
那些胆小、退缩的儿童其父母往往也是胆小、退缩的人,对此,有的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那不是一种宿命的观点吗?但是事实上,胆小、退缩的行为的确会受到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从上面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胆小、退缩的人在面对陌生情景或陌生人的时候其生理表现与那些胆大、善于主动交往的人是不同的,这说明胆小、退缩的行为存在一定的生物基础。
另外,我们在对父母进行访谈过程中,那些报告他们的孩子胆小的父母也会提到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也是胆小、退缩、不爱与人说话、交往的人。在家庭访谈中,其中有一个步骤是要求父母与孩子一起玩15分钟。有的孩子在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的情况下,并且在录象机面前可以自由放松的与家长玩玩具,基本上与平时在家里时的表现一样。但是有的小孩却显得拘谨、害羞。其中有一个孩子在父母的一再要求和她一起的玩的情况下,就是不肯在陌生人面前与父母一起玩,
而她平时在家里完全可以和父母自由自在的玩。孩子的父亲介绍孩子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就会躲在父母身后,不愿与人打招呼。我们问孩子害羞的原因,她的父亲说,他小时候就胆小。他现在由于做教师工作的原因,胆小害羞的性格有了不少改善,但当他上中学的时候,还是很胆小害羞的。那时候,每当义务劳动需要用铁锹,他从不自己向邻居家去借,而是让他的妹妹帮他去借。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有一位母亲说,她很担心孩子不爱说话的性格。她说孩子在幼儿园很少与别人说话,当在幼儿园吃饭时,如果饭不够,他宁可饿着,也不愿主动向老师要。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幼儿园和孩子一起活动,她发现孩子在很多小朋友面前表演节目时,声音很小,也不敢看大家,只盯着母亲。母亲很担心孩子这种胆小退缩的性格难以适应当今的社会。她也提到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个内向的人,很少与别人说话。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这种观点不是一种悲观的宿命论吗?是不
是遗传影响的一切就不能改变了呢?当然不是!任何人的行为都是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遗传只是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而后天的环境包括大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主要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促使了或阻碍了儿童某种特性的发展。所以没必要对遗传报有一种悲观的态度,更没必要因为胆小、害羞受父母遗传的影响而产生自责心理,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也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2、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环境因素中的文化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上的研究已经表明东方国家包括中国的儿童比西方国家的儿童更胆小、拘谨、退缩。在崇尚个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中,如北美和西欧,人们鼓励儿童在具有挑战性的情景中要果断、独立,获得自信、自主、果断的社会技能是重要的社会化目标。相比之下,行为抑制性即表现出焦虑、不善于表现自我、缺乏自信一般被认为是不成熟的、没有能力和心理上不适应的。而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几千年的儒家思想要求人们克己谦恭,服从权威的专制和领导,所以谨小慎微、对人谦恭、事事谦让退缩往往被认为是好的品质。这种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难以改变的。而社会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需要一定的媒介来传递,这个媒介可能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通过父母的目标、观念、对儿童的期望和教养反映出来。孩子胆小害羞的行为除了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之外,后天环境因素中的父母教育方式对其起了重要作用。
父母教育方式
研究表明,和西方父母相比,中国父母对儿童更多采取的采取的是一种控制和保护的抚养方式,强调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服从。那么,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父母采取那种方式对孩子形成胆小退缩
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父母过于严格和要求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