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壹、歌唱声学研究综述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既往研究文章大致分为歌唱声学基础性研究、歌手共振峰、艺术嗓音声学特征、唱法比较研究、歌唱技巧、声乐教学研究等方面。
(壹)、20世纪30—60年代de研究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自19世纪以来,解释人体发声de问题,壹直建立在亥姆霍兹de理论基础上:“即人de声带shi在气息de振动下,以弦de 方式振动,并产生壹系列de分音,其中以基音为最强,第壹泛音次之,然后依次类推,越来越弱。
人声音色由泛音de数量和组成方式所决定。
”亥姆霍兹de 这种解释充分肯定了声带振动发声和共鸣腔de共鸣作用,但shi并没有指出咽、喉管中de空气柱振动也能对音高de产生起作用。
故声学及语言学家斯克里普乔1906年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研究》中试图以管乐器de原理来解释人体发声问题。
他认为“当空气通过声带时,只shi产生壹系列喷气,如吹口哨时唇de作用壹样,声带本身并不产生基音和泛音。
决定人声音高de并不shi声带de张力、闭合以及振动方式,而shi取决于共鸣管de长短、粗细,shi共鸣管中空气柱de振动产生音高。
”从这壹时期de研究可以看出,歌手共振峰作为歌唱声学研究de壹个重要参量已由巴塞洛缪于1934年正式提出,这壹理论de提出,为以后瑞典声学专家桑伯格等人进壹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唱法比较研究方面国内这壹时期研究de代表人物为林俊卿。
林大量运用了医学、解剖学和歌唱声学de原理,从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歌唱de发音原理,特别shi对歌唱呼吸de控制及“发音管”de造就较早作了详细de说明。
这里所说de“发音管”de造就可理解为用歌唱声学de原理建构人de 嗓音乐器。
尤其值得壹提deshi林俊卿已从声学de角度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进行比较研究,在《歌唱发音de科学基础》壹书第肆章第叁节中指出:“西洋古典唱法不论什么声部不论唱得音高低轻响如何,音色壹般比其他流派(比方民族唱法)‘暗’许多。
歌唱中音色的调整研究
从歌 唱的角度来将 ,我们所说 的音 色更多的体现 为一种声音 的
色 彩 或 者 是 声 音 的感 觉特 征 ,是 歌 唱 中 的 一 种 声 音 浓 郁 、 甜 美 或 者
深沉 、明亮等表现形 式,是具有鲜 明个 性特点 的。每 个人声带 的长
◎ 研究生 论 坛
歌唱 中音色 的调整研究
■ 胡 梦
【 摘 要】: 音色的变化和调整是声乐作 品重要 的表现方式 ,在对 音乐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音色的调整 ,能够更好
的展现音乐之美 ,达到较 好的音乐效果 。本 文从音色 的概念分析 出发 ,在分析音色与歌唱关系的基础 上探 同会有 不同 的歌 唱特 点或者歌 唱表现
形式 ,为了更好 的体现 音乐 自身 的特 点,音色 的选 择也显得 更为重 要 ,在 音色调整时要 充分考虑地域和 民族差异 ,实现一种 民族色彩 的变化 。在演唱不 同体裁的 声乐作品时 ,对 于演 唱者声 乐理论 以及
歌 唱 技 巧 都 有 一 定 的 要 求 ,而 这 也 为 歌 唱 者 音 色 的 选 择 提 供 了一 定
=.音色与歌唱的关系
音色 与歌 唱有 着直 接 的关系 , 发声技 巧等 会对 歌 唱的 音色 产 生直 接的影响 ,从而 使歌唱作 品呈 现出不 同的感 情色彩 。发声技 巧 是 以声带的振动或者 是声带 的闭合 以及喉 内软骨 的发生动作所完 成 的一 种相互协调 、综合运动来 实现 的。声带是发 声体 ,是基本音 发 出的地方也是声源 ,在 日常 的演 唱训练 中要注重 声带机能 的训练 。
为 呼 吸 的 时 候 , 鼻 子 和 头 部 的气 息 不 畅 通 ,两 声 音 无 法 充 分 的从 腹
歌唱艺术中的音色研究及其运用
歌唱艺术中的音色研究及其运用一、依据内容、情感选择歌颂音色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歌颂音色是情感的外化表现,是情感表达的必定产物。
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情感的角度把握作品,进而选择恰当的歌颂音色。
就像克里斯蒂说:“感情效果的产生取决于音色的改变,而不是另外某个或某几个因素”。
所以,歌颂音色的运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符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对于情感表达所需音色的选择,兰培尔蒂提到贝涅里的英明的指示:“歌颂者需要表达的感情有生气、痛楚、恐惊残暴、忧闷、开心及爱情。
生气用响而激昂的的嗓音来表达;痛楚要求悲戚的.嗓音;恐惊——微弱而迟疑不决的嗓音;残暴用丰满、洪亮而且略带庄重色调的嗓音;放松、动听、适中的嗓音可以用来表达开心;爱情用亲切精美的嗓音来表达。
”当然,这更多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声乐艺术实践中的阅历总结,即使不在歌颂活动中,人们也常以明快、凉爽、爽朗、流淌的嗓音音色表达开心的心境;用沉稳、厚重、迟缓、略带黯淡的嗓音以示庄重;用哽咽、嘶哑、浑浊、沉闷的音色表现悲伤等等,但人的感情是特别丰富和多样的,并不是用一些标准化的模式就能表达的。
所以,在歌颂过程中,尤其在角色塑造过程中,歌颂音色的选择与运用并不是仅仅依据歌词的意思就可以确定的,还要依据作品的某些详细情景、内心情感需求等在生活感知体验基础上去思索、揣摩和建立。
这一方面既要符合人物、歌曲的内心情感表达,也是演唱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得到观众的共鸣。
二、依据风格、体裁选择歌颂音色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风格,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格,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风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正所谓百花争艳方显春,一枝独秀艳也残。
所以,歌颂音色的运用也需要要考虑多种风格的变换。
其次,演唱不同体材的声乐作品能表达出演唱者广博的声乐理论素养和娴熟的声乐歌颂技巧,同时也为歌颂音色的选择与运用提供了又一参考依据。
笔者认为对于声乐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主要表达在两方面:〔一〕声乐作品本身的风格首先,声乐作品的地域、民族风格。
艺术学毕业论文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壹、歌唱声学研究综述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既往研究文章大致分为歌唱声学基础性研究、歌手共振峰、艺术嗓音声学特征、唱法比较研究、歌唱技巧、声乐教学研究等方面。
(壹)、20世纪30—60年代de研究 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从音乐声学角度研究歌唱,“歌手共振峰”shi壹个非常重要de参量,目前认为歌手共振峰研究de先驱始于美国巴尔de摩音乐学院de巴塞洛缪。
他于1934年在西洋歌剧唱法发声声谱上发现壹个异常突出de共振峰。
对于男声来说,它de频率在2800—2900Hz;对于女声来说,频率在3200Hz。
后来巴塞洛缪将这壹成果发表于《男声优美歌唱音色de物理定义》中。
文章指出美声良好歌唱de肆个物理特征,其中壹个特征就shi:在500Hz或500Hz 附近频段存在相当强de泛音(低频共振峰),在2800Hz附近(2400Hz至3200Hz频段)存在相当强de泛音。
所以巴塞洛缪总结出:“歌唱中最好de鸣响效果,即为男声为2800Hz、女声为3200Hzde共振峰。
这也就shi美声唱法所追求de“焦点”、“高位置”、“头腔共鸣”等等说法在物理学、声学上de定义。
”自19世纪以来,解释人体发声de问题,壹直建立在亥姆霍兹de理论基础上:“即人de声带shi在气息de振动下,以弦de方式振动,并产生壹系列de分音,其中以基音为最强,第壹泛音次之,然后依次类推,越来越弱。
人声音色由泛音de数量和组成方式所决定。
”亥姆霍兹de这种解释充分肯定了声带振动发声和共鸣腔de共鸣作用,但shi并没有指出咽、喉管中de空气柱振动也能对音高de产生起作用。
故声学及语言学家斯克里普乔1906年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研究》中试图以管乐器de原理来解释人体发声问题。
他认为“当空气通过声带时,只shi产生壹系列喷气,如吹口哨时唇de作用壹样,声带本身并不产生基音和泛音。
决定人声音高de并不shi声带de张力、闭合以及振动方式,而shi取决于共鸣管de长短、粗细,shi共鸣管中空气柱de振动产生音高。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
3、风格表现
中国民族歌剧女声演唱风格主要表现为对歌曲情感和地域风格的准确把握。 女声演唱家们深入理解歌曲内涵,注重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使听众能够感同身受。 同时,她们还通过运用地方语言、民族乐器等手段,表现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彰显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演唱技巧
1、掌握气息
中国民族歌剧女声演唱技巧首先强调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训练腹式呼 吸和胸式呼吸,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控制气息,使声音更为流畅、自然。
风格表现
1、节奏表现
中国民族歌剧女声演唱风格表现中,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演唱者需要根 据歌曲的类型和风格来把握节奏,运用合适的速度和拍子来展现歌曲的韵律和情 感。同时,演唱者还可以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中的情节转折和情感高潮。
2、情感表达
中国民族歌剧女声演唱风格表现注重情感表达。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 内涵和情感,通过自己的演唱将歌曲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表现不同 情感时,演唱者需要运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演唱技巧来传递情感,使听众能够 产生共鸣。
展望未来,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将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开。随着 音乐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将有更多机会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民族 唱法的内涵和特点。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也可以运用更加先进的 设备和手段来记录和分析声音,为研究中国民族唱法音色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和资料。总之,以女声为例的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将在不断的研究和实 践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3、节拍:中国民族唱法的节拍多变,既有二拍、三拍、四拍等常规节拍, 也有五拍、六拍等非常规节拍。女声在演唱时,会灵活运用各种节拍来完成歌曲 的节奏和韵律要求,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活泼。
4、女声如何体现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韵律美:女声在体现民族唱法音色韵 律美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首先,女声的音色柔和、优美,可以更好地表现中国民 族唱法中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其次,女声具有 灵活的声音控制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种发声技巧,实现声音的变化和 丰富性。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音色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更为重要。
因为音色可以对歌曲完成与否的决定性之作用。
音色可以使歌曲更赋予情感,使听众感受到歌曲的真实性和力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音色是什么?音色是声波的振动,它区分不同乐器或声音的基础特征。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是指唱者的嗓音特征,它是唱者声音的质地和特点。
每个唱者都有独特的音色,无论唱者如何练习声音,要改变音色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音色不仅取决于声门和喉咙,还受到每个唱者声带、口腔、鼻腔等组成部分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唱者都有不同的音色,即使他们唱相同的歌曲。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当唱者使用哭腔时,音色可能变得沙哑,具有哀伤和情感化的味道。
当唱者使用假音时,音色可能变得尖锐和高亢,增加了高度和感受。
当唱者使用颤音时,音色变得更加浓郁和柔和。
音色可以调整并增强演唱者的表现力,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演唱者传达的情感。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表现通常需要以下因素:1.技术技能:演唱技术的确切掌握可以允许演员在音色方面进行更多的控制,尤其是通过混合,利用现有的光谱来创造更大的表达。
2. 注重细节:因为音色通常由多个因素组成,演唱者需要注意喉咙和口腔的位置,呼吸和发音的方式。
这些要素的正确定位和使用方式可以使声音的产生能够显著改善。
3.角色感:演唱者应该了解歌曲所描写的人物的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歌曲。
唱者应该注意音符的大小、配置和强度。
4.意识流:意识流是指演唱者不会在唱歌时受到干扰。
他们应该专注于歌曲的情感和表达,而不是技术。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出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方式有多种,唱者应该具备抑扬顿挫的说唱技巧,注重细节,注重角色感,以及专注于被演唱的歌曲所描绘的情感。
这些因素可以增强演唱者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
音色技巧:运用共 鸣、气息、咬字等 技巧,塑造音色
音色与情感:音色 与情感紧密结合, 表达歌曲的情感内 涵
音色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音色:明亮、圆润、甜美、浑厚等
情感表达:欢快、悲伤、愤怒、平静等
音色与情感的关系:音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明亮、圆润的音色可以表达欢快的情感, 浑厚的音色可以表达悲伤的情感等
中国民族唱法的历史背景
起源:中国民族唱法起源于古代民间音乐和戏曲 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 特点:注重音色、气息、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代表人物: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
中国民族唱法的特点
音色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地域特色
情感表达:注重情感表达,强 调情感与声音的结合
音色与歌词:音色 与歌词相互配合, 形成独特的音乐意 境
第五章
中国民族唱法音 色的实践应用
音色在歌唱技巧训练中的应用
音色训练:通过训 练提高音色的稳定 性和灵活性
音色变化:通过音 色变化表达不同的 情感和意境
音色与情感:音色 与情感相互影响, 通过音色表达情感
音色与技巧:音色 与技巧相互促进, 通过技巧提高音色 表现力
技巧丰富:运用多种演唱技巧, 如颤音、滑音、转音等
风格多样:包括民歌、戏曲、 曲艺等多种演唱风格
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趋势
传统与现代相结 合:在保持传统 唱法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元素, 使唱法更加多样 化
国际化趋势:随 着文化交流的深 入,中国民族唱 法逐渐走向国际 舞台,受到越来 越多人的喜爱
技术革新:随着 科技的发展,中 国民族唱法在声 乐技术、演唱技 巧等方面不断取 得突破
音色
影响因素:声 带、口腔、鼻 腔、咽腔等发 声器官的形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引言:音色是声音的一种特征,是由于声源不同造成的声音质地的差异。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声音更具个性化、表情化,使演唱更加丰富和生动。
研究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对于提升演唱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1. 丰富表达:不同的音色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色,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2. 个性化: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音色,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音色特点,可以使演唱更加个性化,让听众更容易记住和认同你的演唱。
3. 引领曲风:不同的曲风对于音色的要求也不同,通过运用合适的音色,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曲风和风格,使演唱更富有特色。
4. 融合和谐:不同乐器的音色可以通过合适的运用和表现策略,与声乐的音色进行融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更好地展现整体音乐的魅力。
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策略1. 注重发声技巧:不同的发声技巧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例如假声、开声、尖音等,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发声技巧,可以改变音色的特点,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2. 塑造角色形象:通过合适的音色,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使角色更具个性和特点。
使用柔和的音色可以表现出温柔的女子形象,使用沙哑的音色可以表现出坚强的男子形象等。
3. 调整音高与音色的关系:音高的高低也会影响音色的表现效果,高音往往需要更加明亮和清澈的音色,低音则可以更加厚重和低沉。
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合理调整音高与音色的关系,使之相互呼应、相互衬托。
4. 运用音色转换:通过运用音色转换的技巧,可以更加灵活地切换音色,增加演唱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从柔和的音色转为嘶哑的音色,可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 强调重点音符:对于歌曲中的重要音符,选择适合的音色进行强调,可以使这些音符更加鲜明、突出,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策略1. 发挥声音质地:每个人的声音质地都有独特的特点,合理利用自己的声音质地进行演唱,可以使声音更加有力和丰满。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音色是声音的质地和特征,是声音在不同频率下产生的共鸣和谐波。
在声乐演唱中,声音的音色是表现情感和表达意志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的音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效果,从而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和表现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色,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1、音色的种类和特征音色根据频率的高低和谐波的数量可以分为低音、中音、高音和混音四种类型。
其中,低音音色在频率低的情况下产生共鸣,其特点是低沉、浑厚、厚重和富有磁性;中音音色在频率适中的情况下产生共鸣,其特点是柔和、明朗、温情和细腻;高音音色在频率高的情况下产生共鸣,其特点是清脆、明亮、清澈和纯净;混音音色则是根据不同音色的特征进行混合产生的特殊音色,其特点是音色变化多样、表现力丰富和具有独特的个性。
2、音色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不同的音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声乐演唱中的音色运用可以使各种情感传达更清晰、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低音音色适合表现热烈和豪迈的情感,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有力量和推动力;中音音色适合表现温柔和情感细腻,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柔和和细腻;高音音色适合表现欢快和明朗的情感,可以使演唱者的声音更轻快和灵动;混音音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例如运用嘶哑的混音音色可以表现悲伤和哀愁,而运用嘶吼的混音音色可以表现愤怒和激动。
声乐演唱中的音色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表演需求进行策略性的运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音色应用策略。
(1)音色转换声乐演唱中的音色转换是指运用不同的音色效果转换和表达情感和意志。
例如,运用低音音色表达豪迈和自信的情感,但在情感转折的时候可以运用高音音色表达感伤和温柔的情感,这样可以使演唱更有层次和感染力。
(2)混声和过渡混声是指让不同类型的声部在演唱中进行混合,这样可以产生更丰富和独特的音色效果。
过渡是指在音色转换或者情感转折时,采用渐变的方式实现音色的过渡和转换。
音色在声乐演奏中的应用和展现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奏中的应用和展现研究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歌手、音源所发出的声音特征,是声乐演奏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音色可以使同一首曲目具有不同的魅力和风格,因此在演唱中正确应用音色可以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更深刻的感受。
在声乐演唱中,通过使用不同的音色技巧来表现情感、打造风格和突出曲目的特点。
音色的应用可以通过唱法技巧和选择合适数量的歌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处理工具等技术手段来改变声音的特点。
唱法技巧中最常使用的音色技巧之一是口型和喉咙的调整。
唱歌时,不同的喉咙位置和口型将会产生不同的音色特点。
比如说,开喉发声可以产生较为明亮的声音;喉部缩小可以产生较为柔和的声音;三分之一开口的唱法可以产生不腔调的效果;紧闭嘴唱歌可以产生独特的鼻音音色等等。
艺术家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曲目、风格和表达要求自由切换不同的口型和喉咙位置,从而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除了口型和喉咙位置的调整,发声时空气流速度和压力也是影响音色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人声强度和音调高低都需要相应的空气流速和气压来支持和维持。
歌手可以通过调整腹部的力量、呼吸节奏、释放不同的气压等方式来改变空气流速和压力。
这种技巧常用于表达情感激烈或是温柔动人的歌曲。
此外,歌手还可以通过咬字、颤音、间奏、卷舌等技巧来刻画个性音色和呈现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
在某些特殊的音乐形式中,比如说民族民间音乐,唱腔和喉音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音色表现手段。
除了唱法技巧,声乐演唱中用多个歌手通过和声和合唱来达到丰富音色的效果。
不同性别、音域和音色风格的歌手可以相互配合,用不同的音色组合来呈现更加丰富的音乐文本。
在这种合唱中,不同的歌手之间可能要考虑到音色的统一性,以及如何突出主唱部分。
艺术家们需要灵活驾驭和平衡歌手之间的音色,创造出水乳交融、和谐契合的音乐效果。
另外,在音乐录音制作中,音色可以通过处理工具来加工改变。
比如说,在录音中可以通过添加均衡器、混响器、压缩器等效果器来调整声音的音色特点。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音色是声音的质感或特色,是声音与声音之间在听觉上产生差异的特征。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运用和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音色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音色可以看作是声音的个性和特点。
每个人的音色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独特。
不同的声乐演唱者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某些歌手的音色较为清澈纯净,适合演绎轻快、欢快的歌曲;而有些歌手的音色则更为沉稳华丽,适合演绎慷慨激昂、高亢激情的歌曲。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可以用来传递情感和表达意境。
不同的音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上的共鸣。
柔美的音色可以让人感到温柔和柔情;明亮的音色可以让人感到欢快和兴奋;低沉的音色则可以让人感到悲伤和忧郁。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色,演唱者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使听众更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的内涵。
音色对于声乐演唱中的技巧和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音色具备不同的技巧和变化特点。
演唱者可以通过改变音色的方法来运用不同的技巧和变化,使演唱更具有层次感和变化性。
通过运用假声发声技巧可以改变音色的明暗度,使演唱处于不同的情感表达层次;通过运用颤音技巧可以使音色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增加演唱的表现力。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也需要与乐曲风格、歌词内容等进行整体的衔接和配合。
不同的乐曲风格和歌词内容需要相应的音色来进行表达。
在演唱一首浪漫抒情的情歌时,演唱者可以选择柔美悦耳的音色来表达浪漫情感;而在演唱一首激情奔放的摇滚乐时,演唱者可以选择富有力度和能量感的音色来表现摇滚的力量和热情。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和表现对于演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色来展现自己的个性、传递情感、运用技巧和变化以及与乐曲风格、歌词内容进行整体的衔接和配合,演唱者可以使演唱更加生动有力,更具有感染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音色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
人的嗓音器官和世界上其他乐器一样,具有发音所需要的声学系统,可以视为一件人声乐器,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声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以民族唱法的音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音色→乐器音色→嗓音音色→唱法音色这样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形式逻辑,从音乐声学角度详细论述人声乐器的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声乐器发声器官、呼吸、共鸣及语音对歌唱音色的影响。
指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由于在真假声比例、歌唱共鸣部位、比例和语音上的不同,从音色上表现为民族唱法明亮,美声唱法暗淡的特征。
在研究方法上,严格遵守音乐声学测量的各项要求,充分保证声源样本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并通过音乐声学分析软件,遵循可比性原则,将民族唱法(狭义)与民间唱法、京剧青衣和美声唱法女高音进行相同元音、相同音量、相同音高、相同声区的声音频谱分析比较,分别总结出四种声源的频谱特征:民间唱法、民族唱法、京剧青衣和美声唱法在频谱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歌手共振峰,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女声在歌手共振峰的形态如峰高、峰宽以及频域上都存在许多趋同。
本文从音乐声学角度对民族唱法音色进行了量化研究,做出相应的定性分析,具有极强的现实理论意义。
它深入探讨了民族唱法音色的发声特点与规律,不仅可以为民族唱法音色提供实验研究资料,为人们提供直观的区分标准,还可以深入研究民族唱法音色特征,为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
音色是指人声或乐器所产生的独特音质和音色特征。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运用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好的音色能够让听众更容易地沉浸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之中,同时也是表演者展示个人风格和技巧的重要手段。
1. 声音的品质:声音的品质是指声音的清晰度、饱满度以及富有延展性。
好的声音品质能够让声乐演唱更加生动、传神。
在表现上,演唱者可以通过呼吸练习、身体锻炼等方式来改善声音品质,比如练习深呼吸、发声时使用下腹部力量等。
2. 声音的色彩和音质:声音的色彩和音质决定了它的感觉与表现能力。
演唱者可以通过呼吸、发声技巧、喉咙的张合程度等手段来调整声音的色彩和音质,比如在演唱中使用颤音、乐音等技巧来增加音乐的韵味和情感。
3. 声音的明暗处理:声音的明暗处理能够使声音更加动人、表现更加深刻。
比如,在演唱时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弱、高低等处理声音明暗,强化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使音乐更加打动听众。
4. 声音的情感表达:声音能够表现丰富的情感和情感的变化。
演唱者需要根据曲目的表达要求和自己的理解感受来调节声音的强弱、音色、音质等。
比如,在演唱中可以使用颤音等技巧来表现情感的震颤、喜悦、悲伤等。
5. 声乐技巧的运用:演唱中的声乐技巧能够增加音乐表现力和展示个人风格。
演唱者需要掌握各种声乐技巧,如滑音、颤音、音乐装饰等,这些声乐技巧可以让声音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增加音乐的韵味和情感。
试论音色在歌唱中的体现
女高音 :
花腔女高音 : 音色清脆 、 纤柔 、 轻巧 、 灵活 。 抒情女高音 : 音色 明亮 、 柔润、 秀丽 、 抒情 。 戏剧女高音 : 音色壮实 、 有力 、 宏亮。 2 . 女中音 : 音色热情 、 厚实 、 有力 。 3 . 女低 音 : 音色浓厚 、 结实 、 稳重。
我们 歌唱发声 过程 中知道 , 音 色的 “ 明” 、 “ 暗” , 是 歌唱表 现 出的最基本色彩 , 并且我们 又知 道清脆开朗 , 都是属于 明亮 的音 色, 但是它们 的声音效果不相 同 , 共鸣腔体 的运用也不 同。深沉
和暗闷的都属于暗淡的音色 , 但是它们 的声音效果也不 一样 , 同
( 一) 应 用发声方法 的不 同所表现出的不 同音色。
分不开 。人声 的音色各不相 同 , 就像我们每个人 的脸长 的各不相
同一样 , 这主要 是 由于我 们每人生 理方 面的原 因( 声带 的长短 、 厚薄、 宽窄 以及共 鸣腔 的大小决定 的) 。一般来说女 生声 带要 比 男 生声带 短 、 窄、 薄一些 , 所 以女生声音 就 比成年男 生声 音都高
八度, 而男女 声中根据声 带 的长短 、 宽窄等客 观条件 , 通 常把不 同的音 色的声音分成 以下几种声部 :
三 种 女 声部 :
我们知道我们人声 的发声体是声 带 ,在我们 发声 时气息就 开始启 动了 , 声带就开始 闭合 , 由于我们在歌 唱发声 中声带闭合
的松紧程度不同 , 就会产生高低不同的音 。 在我多年的声乐学习当
等 方面。
关键词 : 音 色; 歌 唱 发 声
一
、
音 色 的 形 成
来, 那我们 听到 的音 色就会觉得 发 闷、 里边发 空 , 让人觉得 缺乏 力度 。歌唱 中的音色 , 也并不是 “ 越靠 前 ” 或“ 越靠后 ” 就是 越好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研究引言音色是声乐演唱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歌曲的表现力、情感传达以及歌手的魅力。
不同的音色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因此音色的运用和表现策略对于声乐演唱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声乐演唱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一、音色的概念和特点音色是声音的质地,是声音在频谱上的表现特征。
它由音高、音量、音质、音长等因素共同决定,是声音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征。
对于声乐演唱来说,音色是歌手表现力的重要元素,是歌曲中情感和意境的传达媒介。
不同的声乐演唱者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如何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来进行表达是每个声乐演唱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音色可以被分为清亮、沉稳、圆润、粗糙、尖锐等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魅力。
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和意义1.情感表达能力音色是声乐演唱中传达情感的媒介,不同的音色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清亮的音色通常能够表现明快、欢快、活泼的情感,而沉稳的音色则更适合表达沉静、内敛、柔和的情感。
声乐演唱者可以根据歌曲的情感要求和自己的音色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2.音乐魅力展现音色也是声乐演唱者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所在,通过对音色的巧妙运用,可以展现出声乐演唱者的个性和魅力。
一位声乐演唱者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特有的音色特点,就能够为歌曲注入更多的生动、有趣和吸引人的元素,从而使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魅力。
3.塑造声乐形象音色也是声乐演唱者形象的一部分,通过音色的运用和表现,可以使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
如果一个歌手的音色较为清亮明快,就可以注重表现欢快开朗的形象;而如果一个歌手的音色较为沉稳柔和,就可以展现出沉静温婉的形象。
通过音色的表现,可以使声乐演唱者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三、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策略1.根据曲风选择合适的音色不同的曲风对音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声乐演唱者在表演不同曲风的歌曲时,需要根据曲风特点选择合适的音色。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音色是声音的质地和特点,是区别声音的一种重要属性。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对于歌曲的表达和人声的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色的不同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使演唱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将探讨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运用得当可以增加歌曲的表达力。
不同的音色能够为歌曲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
明亮而尖锐的音色适合表达欢快和激动的情感,而温暖和圆润的音色则适合表达温情和柔情。
演唱者可以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通过调整音色来增强曲目的表达力,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音色的运用和表现可以使歌曲更加有个性。
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这也是声乐演唱的魅力所在。
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灵活运用自己的声音,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注入到歌曲中。
若演唱者的音色较为沙哑和磁性,可以选择一些独具个性的曲目来展示自己的特点。
通过音色的个性化表现,演唱者能够在众多歌手中脱颖而出,并塑造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
音色的运用可以帮助演唱者掌控歌曲的氛围和情绪。
音色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透过发声方式的变化,声音的音质和特点也会随之变化,从而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
若歌曲需要表达悲伤的情感,则可以用柔和而低沉的音色来表现,以营造出悲伤的氛围。
而对于欢快和明朗的歌曲,可以运用明亮而清澈的音色,以传递愉悦和阳光的氛围。
通过音色的运用,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控制歌曲的情绪和情感,使演唱更加真实和感人。
音色的运用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训练。
不同的音色需要不同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来实现。
演唱者需要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音色特点,并加以训练和提高。
若声音较为尖锐和刺耳,演唱者可以通过发声的位置和力度调整来改变音色的质地,使之更圆润和柔和。
对于演唱者来说,保护声音和正确的发声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健康稳定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实现音色的运用和表现。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研究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特点,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运用和表现对于歌曲的表达和演绎是非常重要的。
音色可以用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境。
不同的音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比如明亮清澈的音色往往会使人感到愉悦和轻松,而浑厚沉稳的音色则能够传递出深情和内敛。
演唱者可以根据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选择合适的音色来表达,从而更好地将歌曲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音色的运用可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独特性。
同一首歌曲,不同演唱者的音色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也是每个歌手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音色,歌手可以将歌曲演绎得更加生动和个性化,使听众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音色的运用也可以用来突出歌曲的重点和亮点。
在一首歌曲中,有些部分可能是重点所在,比如高潮部分或者某些重要的歌词。
歌手可以通过改变音色的质感和特点,使这些部分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从而提升歌曲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要实现音色的运用和表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歌手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歌手需要对自己的音色有清晰的认识,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只有了解自己的音色,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避免自己的劣势。
歌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通过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音色。
比如通过发声训练和唱法训练来改善音色的稳定性和质感。
歌手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演唱来提高对音色的把握和运用的技巧。
在研究音色的运用和表现时,可以从歌手、歌曲和听众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需要考虑歌手的声音特点和音色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运用来发挥歌手的潜力。
需要考虑歌曲的特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音色和表现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
需要考虑听众的背景和偏好,以便更好地与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合理的运用和表现,才能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独特性,突出歌曲的重点和亮点。
对音色的研究和探索是每个歌手都需要进行的重要课题。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作者:吴静来源:《艺海》2011年第05期摘要:音色,作为乐音四要素之一,是一种能将音高、音强和音长相同的2个音区别开来的声音属性。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最终是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由于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对于歌唱色彩的追求也各不相同。
从听觉表象而言,民族唱法音色明亮,靠前,美声唱法音色柔和、靠后。
对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往的研究多从歌唱生理发声和艺术表现等角度论述。
本文拟从音乐基础学科——音乐声学作为研究视角切入,以时间为序对国内外从音乐声学角度论述歌唱的文章予以历史与现状的梳理,并予以相关评价。
关键词:歌唱音色歌唱声学歌手共振峰一、歌唱声学研究综述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既往研究文章大致分为歌唱声学基础性研究、歌手共振峰、艺术嗓音声学特征、唱法比较研究、歌唱技巧、声乐教学研究等方面。
(一)、20世纪30—60年代的研究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从音乐声学角度研究歌唱,“歌手共振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目前认为歌手共振峰研究的先驱始于美国巴尔的摩音乐学院的巴塞洛缪。
他于1934年在西洋歌剧唱法发声声谱上发现一个异常突出的共振峰。
对于男声来说,它的频率在2800—2900Hz;对于女声来说,频率在3200Hz。
后来巴塞洛缪将这一成果发表于《男声优美歌唱音色的物理定义》中。
文章指出美声良好歌唱的四个物理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在500Hz或500Hz 附近频段存在相当强的泛音(低频共振峰),在2800Hz附近(2400Hz至3200Hz频段)存在相当强的泛音。
所以巴塞洛缪总结出:“歌唱中最好的鸣响效果,即为男声为2800Hz、女声为3200Hz的共振峰。
这也就是美声唱法所追求的“焦点”、“高位置”、“头腔共鸣”等等说法在物理学、声学上的定义。
”自19世纪以来,解释人体发声的问题,一直建立在亥姆霍兹的理论基础上:“即人的声带是在气息的振动下,以弦的方式振动,并产生一系列的分音,其中以基音为最强,第一泛音次之,然后依次类推,越来越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壹、歌唱声学研究综述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既往研究文章大致分为歌唱声学基础性研究、歌手共振峰、艺术嗓音声学特征、唱法比较研究、歌唱技巧、声乐教学研究等方面。
(壹)、20世纪30—60年代de研究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自19世纪以来,解释人体发声de问题,壹直建立在亥姆霍兹de理论基础上:“即人de声带shi在气息de振动下,以弦de 方式振动,并产生壹系列de分音,其中以基音为最强,第壹泛音次之,然后依次类推,越来越弱。
人声音色由泛音de数量和组成方式所决定。
”亥姆霍兹de 这种解释充分肯定了声带振动发声和共鸣腔de共鸣作用,但shi并没有指出咽、喉管中de空气柱振动也能对音高de产生起作用。
故声学及语言学家斯克里普乔1906年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研究》中试图以管乐器de原理来解释人体发声问题。
他认为“当空气通过声带时,只shi产生壹系列喷气,如吹口哨时唇de作用壹样,声带本身并不产生基音和泛音。
决定人声音高de并不shi声带de张力、闭合以及振动方式,而shi取决于共鸣管de长短、粗细,shi共鸣管中空气柱de振动产生音高。
”从这壹时期de研究可以看出,歌手共振峰作为歌唱声学研究de壹个重要参量已由巴塞洛缪于1934年正式提出,这壹理论de提出,为以后瑞典声学专家桑伯格等人进壹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唱法比较研究方面国内这壹时期研究de代表人物为林俊卿。
林大量运用了医学、解剖学和歌唱声学de原理,从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歌唱de发音原理,特别shi对歌唱呼吸de控制及“发音管”de造就较早作了详细de说明。
这里所说de“发音管”de造就可理解为用歌唱声学de原理建构人de 嗓音乐器。
尤其值得壹提deshi林俊卿已从声学de角度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进行比较研究,在《歌唱发音de科学基础》壹书第肆章第叁节中指出:“西洋古典唱法不论什么声部不论唱得音高低轻响如何,音色壹般比其他流派(比方民族唱法)‘暗’许多。
” “中国民族传统唱法发音,由于歌唱时始终把共鸣腔调节比较短小de原故,声音壹般比较“亮”而“开朗”。
(贰)、20世纪70年代de研究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继巴塞洛缪之后,许多学者、专家对歌手共振峰产生了浓厚de兴趣,为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de研究。
在众多学者、专家关于歌手共振峰de研究中,成绩最突出、最富代表性de当属瑞典声学专家约翰·桑伯格。
《The Acoustics of the singing Voice》和《The Science of the Sing Voice》shi桑伯格研究“歌手共振峰”两篇重要文献,前文由我国de蒋英、翁若梅分别翻译,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桑伯格de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歌手共振峰de定义和形成原因上。
定义方面,桑伯格认为歌手共振峰shi在西洋歌剧音乐会专业歌唱技术de男声歌唱元音声谱中,频率约为2800Hzde壹个额外高能峰。
形成de原因shi歌唱家通过降低喉头造成。
即在歌唱中,歌唱者降低喉位,导致咽喉扩张,当咽喉被扩大到使咽、喉腔接口处两腔截面积之比大于六分之壹而不匹配时,喉室变成壹个与声道其余部分相独立de共鸣腔,其共振频率为声道传递增加壹个额外de共振峰。
桑伯格关于“歌手共振峰”de研究,对于声乐界、嗓音医学界产生了深远de 影响,其研究具有权威和代表性意义。
后来西方和我国关于“歌手共振峰”de 研究,基本上shi建立在他de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叁)、20世纪80年代de研究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这壹时期美国音乐声学家罗兴在其著作《The secience of sound》认为:“受过训练de歌手,尤其shi男性歌剧演员,在2500—3000Hz频率范围左右会出现壹个突出de共振峰,这就shi“歌手共振峰”,它常出现在第3和第4共振峰之间,给男性歌唱者带来出色de能量。
”对于共振峰de形成,罗兴指出:“低喉shi歌手共振峰形成de原因,放低喉头,咽喉随之下降”。
2、歌唱声学基础性研究方面国内这方面研究de文章有王士谦、包紫薇等de研究。
1988年初王士谦为北京嗓声学界举办了“现代嗓声科学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其内容包括:现代嗓声研究de范围、意义、方法、特点和分类;声乐和言语de声学关系;歌手共振峰概念de发展及其与声源机制de关系;国际上对嗓声源及其与声门上、下系统交互作用de研究等。
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包紫薇《歌唱和音乐de声学问题—为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学生声乐比赛大会而作》shi包教授作为声学研究方面de资深专家,从音乐声学de角度对歌唱发声原理进行de论述,在前言中,包紫薇教授明确指出艺术和科学de关系:“科学shi艺术de根本。
几十年来声乐唱法de进步,充分说明了科学方法对声乐de重要性。
以科学de方法进行声乐教学,师生双方都可以避免机械de传授和模仿;抓住了发音技巧de科学内核,有利于每个人针对自己de生理特点进行再创造。
”3、艺术嗓音声学特征方面这方面研究de文章有吴卫彬等《艺术嗓音de声学特征研究》。
该文研究de 壹个显著特点体现在对艺术嗓音de研究方法上,其原理为声音de声压经快速傅立叶转换处理,取线形平均,即可得到声音de长时间平均谱。
文章通过对100余名歌唱演员及戏曲演员de录音,指出:明亮圆润de歌声,具有明显突出de 高频歌手共振峰,其中女声de歌手共振峰较男声de高。
同壹男声或同壹女声,不管发什么元音(以歌唱方式发出),共振峰频率de位置几乎保持不变。
中央音乐学院嗓音大夫冯葆富《歌唱医学基础》壹书第九章中对歌唱声学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de介绍,书中就呼吸支持、起声、音域、声区、”开放”与“关闭”唱法以及歌声de颤动等六个方面de声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如在唱法上de“开放”与“关闭”壹节中,认为:“在主观和客观感觉上,……西洋古典意大利学派主张“关闭”唱法,而我国民族传统唱法,则类似所谓开放唱法。
这两种唱法主要shi发声时应用不同de集中声音de方法造成de。
”4、歌唱技巧方面王宝璋在《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第十叁章“高泛音声波共振声道de获得”中,指出:“由于咽音基本功de练习,使歌唱机能进入了自然正确状态,形成了咽音基音管,扩大了歌唱基音发声de能量,开辟了通向高泛音声波共振声道de通道,锻炼了声带拉长、缩短、变薄de运用能力,从而比较容易构成与真声、假声混合为壹de发音方法,并较快地获得高泛音共振de歌唱能力。
”吴卫彬《嗓音音质de客观评价与Q值》认为“嗓音de音质固然同许多因素有关,但实验证明高频谐波de丰富程度以及歌唱共振峰de突出程度,对歌唱音质有着重要de影响,因而提出Q 值评价量。
通过实验证明:悦耳de歌声,其Q 值壹般在—15dB到—5dB到之间,如果Q<—15dB,此歌声缺乏色彩,听起来声音发闷,缺乏圆润感。
”5、唱法比较研究方面国内这壹时期de研究主要shi利用歌手共振峰进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de 比较研究。
这方面de文章有:包紫薇等《歌唱嗓音de生理、物理、主观评价初探》,以频谱为主要参量研究各种歌唱嗓音de特征。
文章选用美声唱法、我国独有de唱法(民族嗓、流行嗓、京戏嗓)和非正常(包括轻度生病)嗓音叁大类型声源为样本,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在音色听感和声学参量之间找到壹定de对应关系。
中国音乐学院嗓音研究室黄平de《应用国产BP6型声频频谱纪录仪分析艺术嗓音de体会》指出:“声乐、戏曲等演唱shi非常复杂de生理声学现象,它de瞬间变化,包含着许多参量,然而每个人在发声方法、发声de实时控制、演唱风格de掌握、音色de修饰和艺术处理de手法等,又有很大de差别,客观de对这些声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科学地做出判断、并从中得出规律性de认识,shi嗓音研究de任务之壹。
”沈阳音乐学院嗓音研究室商泽民等《声图测试对艺术嗓音分析de使用价值》,两次运用国产声图仪对艺术嗓音进行测试,试图找出音色、共鸣、声部鉴别、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在频谱和声学上de对应关系,为嗓音生理研究提供客观纪录和依据。
测试结果表明:“在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de比较中,贰者由于演唱风格、艺术处理和语言基础de不同,在声音色彩上有明显de差别。
声乐女高音de‘’壹般出现在3000—3500Hz间,而‘民嗓’女声多在3500Hz左右,其中多数民族唱法女声在5500—6000Hz之间常出现声能集中de高频谐波带,这在‘洋嗓’声图中shi极少见到de。
”商文将此称为“民嗓高频谐波带。
”6、声乐教学研究方面刘运墀等《艺术嗓音保健与声学》在声学分析对艺术嗓音上de应用方面,通过对戏曲演员声学特征研究,证明声学分析有肆个方面de应用价值:“其壹可以鉴定歌声de音质、声部,并提供各种声音de声学特征信息,有助于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de选材;其贰对歌声特征和改变情况可随时记录存贮,供随时分析,有助于教学工作de改善;其叁可以帮助检验练声效果,达到指导练声和嗓音保护de目de;其肆可以配合艺术嗓音疾病de检查、诊断,尤其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有积极意义。
”从以上de论述可以看出,这壹时期歌唱声学de研究进入壹个相对活跃时期,如相关学术会议de召开,研究人员参与数量增多和参与面扩大等。
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开始系统介绍歌手共振峰,如王士谦在80年代后期举办de“现代嗓声科学系列讲座”里,就向人们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嗓声研究de范围、意义、方法、特点及其分类;歌手共振峰概念de由来及相关讨论等。
这壹时期研究de另壹特征shi声学界和嗓音医学界de相关人员运用歌手共振峰理论对我国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美声唱法进行定量定性de比较分析与研究,如包紫薇、黄平、商泽民、吴卫彬等人de研究均发现上述叁种唱法由于在演唱风格、艺术处理和语言基础de不同,声音色彩有着明显不同,体现在声音频谱上也有明显不同。
(肆)、20世纪90年代de研究1、唱法比较研究方面这壹时期具代表意义de研究shi由韩宝强等在1993-1995年完成de课题《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de比较研究》。
该课题主要利用频谱分析手段对美声和京剧两种唱法de声音特点进行比较研究,该课题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进行量化研究富有极强de现实意义,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不同歌唱体系声音形态比较研究领域de空白,同时也为我国声乐界壹直讨论de“中国声乐学派”问题提供了有力de理论支持。
更重要deshi从民族音乐学de角度,指出仅用“歌手共振峰”壹个参量shi远远不够de,提出对歌手共振峰de定义进行适当de修改,使之适用于美声唱法以外de各种发声体系,这对于从音乐声学角度研究歌唱具有突破意义。
2、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这壹时期研究de壹个亮点shi王士谦与桑伯格关于民族唱法中存不存在“歌手共振峰”而展开de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