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研究方法期末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1、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积累、批判、创新2、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1)哲学方法2)专项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3)横向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4)具体方法4、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韦尔(1902-1977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提出5w传播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即控制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及效果分析),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术》。

2)勒温(1890-1947年)美籍犹太人,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著有《群体生活的渠道》3)霍夫兰(1912-1961年)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者,他将心理实验法带进了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效果,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主要针对传播效果、宣传、说服性进行研究。

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年)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著有《人民的选择》,提出二级传播理论(传播效果及机制研究),“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制造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

5)李普曼(1889-1974年)德国犹太人,著有《舆论学》,提出拟态环境及刻板印象概念。

5、传播学的研究现状: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传播学的优越性、适应性及伸缩性)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6、传播学的研究趋势:1)鲜活化趋势(新的学说和观点以及分析丰富多彩)2)融合化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独立的母体、主干学科相互融合)3)科学化趋势(积极探索传播规律、构建理论体系、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4)操作化趋势(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分支化趋势(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6)本土化趋势(迎中有拒,拒中有迎)7、传播的五种概念(即五说):1)共享说(传播是信息共享的过程)2)影响说(传播是影响受传者行为的过程)3)反应说(传播是是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反应)4)互动说(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5)过程说(传播是传递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过程)8、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基础绪论传播学概说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

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

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

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

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

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

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媒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它的报纸的发行书、电视机的普及率等指标,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美国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实: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
果等多个方面。

而要深入研究传播学,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传播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通过访谈、观察、案例
分析等手段,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在传播学中,定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分析受众对于特定媒体内容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于特定传播现象的解释。

通过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为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
究等手段,以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在传播学中,定量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分析受众的传播行为、媒体使用习惯、传播效果等方面。

通过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支持,验证传播理论,并进行跨文化比较和趋势分析。

除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外,传播学研究还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

混合研究
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在传播学中,混合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定性研究深入了解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再通过定量研究验证研究假设,从而获得更可靠的结论。

总之,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研究者需
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获取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注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传播学研究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第1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路径之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指我们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以探索、发现知识。
先谈谈科学:概念

笼统而言,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
规律的知识体系。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性客观。 要达到理性和客观,就要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石
要将科学研究与一般议论区别开来
个人感想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我觉得” 工作总结文章不是科学研究:一、二、三 空泛说理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空洞无物 时事评论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立场鲜明 政策诠释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服务于政治


《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美]约翰-奈斯比特著 (1983年)
第一讲 绪论:人类获取知识的路径
通俗而言,知识是人类在实 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识的定义:“得到论证的真 的信念”,这就是说,一条 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 足三个条件,被论证或验证 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 相信的。
金岳霖 著

社会研究的方式
根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分为四类 统计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 内容分析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的方式的其它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目的 解释性研究
横剖研究 时间 纵贯研究 普查 对象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的方法:问卷法(设计问卷),访问法, 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整理 和分析),(文字)比较法,理论分析法等。

《不阅读的中国人》
普通的学术研究所用的数据库: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

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文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文艺传播过程、文艺传播现象、文艺传播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艺术、传播、媒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文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传播,以及这些文艺形式在传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媒介、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

文艺传播学旨在揭示文艺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本文将对文艺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一、文艺传播的基本概念1. 文艺传播的概念文艺传播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活动。

它包括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制作、宣传、传播和接受等环节。

2. 文艺传播的对象文艺传播的对象是各种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舞蹈作品、美术作品等。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进行传播,向受众传递各种信息和情感体验。

3. 文艺传播的主体文艺传播的主体包括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创作者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传播者是将文艺作品传播给受众的中间环节,他们可能是编辑、导演、演员、歌手、艺术家等。

接受者是文艺作品的观众或读者,他们通过接受作品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和审美体验。

4. 文艺传播的形式文艺传播的形式包括传统媒介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两种形式。

传统媒介传播主要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所进行的文艺作品传播活动;新媒体传播则是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传媒所进行的文艺作品传播活动。

5. 文艺传播的意义文艺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加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文艺传播的理论基础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是文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和分析信息传播现象至关重要。

在传播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就传播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选择和运用适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定性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定性研究注重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适合于探索性研究和理论构建。

在传播学研究中,可以运用访谈、观察、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规律。

定性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挖掘出更为深刻的传播现象内涵,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定量研究在传播学研究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定量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量化手段对传播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适合于验证性研究和理论检验。

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是定量研究常用的手段,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取大量的数据,从而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能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为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合研究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通过混合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充分发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传播现象。

混合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更为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有助于揭示传播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研究结果的质量和深度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以获取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在运用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应注重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客观、准确地反映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希望本文对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传播学概论一.传播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2.互动性3.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二.处理好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新闻学)不同:(1)诞生背景不同(2).研究范围不同(3)重点和路线(4)研究对象(5)研究方法传播学的产生使新闻有了理论德国的约翰。

古登堡发明了伙子印刷术,人类真正进入了印刷时代印刷机的发现为近代报刊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30年代,美国三大廉价报纸——《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世界六大传播集团:时代华纳(美)、新闻集团(美)、迪尼斯集团(美)、维亚康姆(美)、贝塔斯曼(德)、维望迪(法)世界上三大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19世纪是文学作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电子传播三.印刷术的作用1.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传播上的特权四.电子传播时代1.电影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电影之父世界最早电影《工厂大门》《公车进站》《水浇园丁》2.广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电台KDKA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开播,标志电子媒介时代到来3.电视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播,标志着电视媒介的诞生4.因特网网络传播是指以一系列的高新传播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世界博客之王德拉吉5.手机媒体五.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特征:1.加速度发展(从形态上看)2.传播符号、媒介和科技量叠加状态发展3.叠加状态导致了整合性状态4.信息、知识的增长与积累越来越快(二)从结果看,每一个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三)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关系1.每次传播革命带来新机遇2.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呈正比例3.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在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4.传播优势地位导致文化优势地位第二章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早期的研究一.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传播”是宣传的概念二.西方关于传播的说法通信、交流、交往、沟通,非常接近现代“传播”的概念三.最早的传播研究西方:古希腊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演讲术“游说列国、说二不休”第二节传播的定义一.多种说法(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2)交流说——强调传播史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3)信息说(4)影响说二.国内专家的定义邵培仁:传播是人类借助(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及相应变化的活动张国良:传播是收发信息的行为或过程郭庆光:传播史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第三节传播的种类和特性传播分人类和非人类传播一.传播的分类(一)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着眼于传播的技术、手段(二)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自我传播:高度封闭性和隐蔽性(非社会传播)思考的随时性和随意性人际传播:交流性、反馈性最显著传播媒介丰富多样、主要是语言媒介,特别是口语媒介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最显著具有的感情色彩最浓信息保密性强组织传播:传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的信息大多是指令性、劝导性和训导性的内容具体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特点:一种公开的传播活动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反馈是再传播活动结束后进行是一种商业经营性质的传播活动根据使用符号不用,分为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形体传播与实体传播五分法:外加跨国传播特点:1.代表国家讲话、国家代言人2.不同国家、种族、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3.信息流通不平衡4.在西方媒介发达国发起的文化侵略中,媒介欠发达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受到威胁和破坏5.传播对象主要为对象国当前或未来的精英或领导者目的:1.塑造和美化国家形象2.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3.宣传本国的价值观念、方针政策4.报道友好往来,加强彼此了解,增进国与国的合作关系5.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传播特性1.与人的活动关系密切2.与信息的关系密切3.传播是一个过程第四节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传播学定义以人类信息交流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信息范围广,包括信息、意见、观念、知识、资料、数据、图像等二.研究对象人类的一切传播现象,“传播过程”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所属集团、组织和社会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三.传播与主要研究领域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四.学习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传播现象和问题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性水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进入中国30多年处于发展时期正确处理引进和吸收第五节传播学的来源一.三大来源1.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2.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即“三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3.以信息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二.四大先驱1.政治家拉斯韦尔2.心理学家卢同3.社会学家拉扎丝菲尔4.社会心理学霍夫兰5.传播学施拉姆三.两大学派1.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2.欧洲为典型的批判学派第三章传播学的建立第一节孕育传播学的外部条件(一)政治——选举传播学生于美国,长于美国传播学的一代理论先驱——拉扎丝菲尔得发现了“两级传播”——大众媒体。

物理知识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知识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知识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可以通过空气、水、固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产生与传播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种振动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压缩和稀薄,形成机械波,进而传播出去。

振动体:声音的产生需要一个振动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等。

常见的振动体包括声音乐器、人的声带、汽车发动机等。

振动频率: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音源: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音源。

音源的振动会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则约为1480米/秒。

声波的传播路径:声波可以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例如,当声音传播到墙壁上时,会发生反射,使声音从墙壁上反射回来。

声音的传播距离:声音的传播距离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声源的强度、背景噪音等。

一般来说,声音传播的距离与声音的强度成反比。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分别是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音高,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微弱。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听觉特性,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由声波的频率成分和振幅成分决定。

四、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电话、无线电等通信技术的基础。

在医学领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被应用于听力学、声音识别等研究中。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Research)是关注传播行为的一门学科,不仅关注沟通的实际行为,而且关注沟通的结果,以及如何调查和分析传播行为。

传播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传播行为,以及传播如何影响接收者,以及接收者社会变化。

传播研究以不同的途径探索传播行为,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传播实验,研究者以及收集的观察数据,比较变异和文本分析,以及社会化调查。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是最常用的传播研究方法之一。

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学和社会科学结构化调查,而定性研究方法则包括观点沟通和观察。

定量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可测量数据,以及运用统计分析,具体测量研究对象的传播行为。

定性研究包括访谈,观察,焦点团队讨论,深度访谈等,从而了解参与者的传播行为的细节方面。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可以一起使用,以收集可测量的数据以及提供解释。

实验方法是一种使用科学方法发现传播行为的方法。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理解收件人对某种传播目标的反应,从而推断相应的传播模式,并对收件人对该模式的反应作出预测。

实验研究侧重于控制变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因此是传播研究中证明因果关系的最有效方法。

研究者调查是使用描述性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来研究当前和熟悉的传播行为。

调查以这种方式收集信息,以便理解某种行为的特征以及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研究者调查的优势在于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因此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流行方法。

传播实验是传播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可以控制变量,研究受试者对研究变量的反应,以达到研究目的,揭示和检验广播媒介对受试者的影响。

与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研究者具备实质性的知识,让受试者按照研究者的指示完成某一项任务,并记录受试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任务结束后的结果。

社会化调查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一种调查,最常见的形式是社会化量表评估(Social Rating Scale Assessment,把团队成员的行为评估分配到被测量的社会属性中)和共同调查(Collaborative Survey,多人共同参与调查)。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概念题(4个,20分),简答(3个,30分),分析题(1个,20分)范围:1、美国研究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三个时期研究特点?韦弗和格雷将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特点:⑴第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描述印刷出版物的历史和重要媒介人物的生平传记,以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

⑵过渡时期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发展,研究方法成为需要专门学习的一项技巧,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强调使用客观的、定量的、系统的研究方法。

⑶20世纪50年代以后,媒介效果仍旧是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重点;同时,关于媒体组织、媒体和社会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2、近年来,实证研究成风尚,对此怎么看?目前,我国研究者在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偏重于抽样调查方法,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开始运用统计手段建立传播模型。

⑵很少采用实验法,即使采用,也很少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实验法最擅长。

⑶忽视了观察、访谈等定性方法,在很多研究中,这些方法仅仅被当做调查的辅助手段来验证调查结果,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建构理论,还未被发掘。

造成理论介绍多,实证研究少,而且方法粗糙,力度和系统化远远不够的现象的原因有:一方面,跟我国的传统学科设置有关,现有新闻传播学院从中文系中分离出来,受人文学科影响较深,习惯用思辨研究来代替实证研究,没有认识到传播学是门社会科学,缺少系统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另一方面,跟新闻界长期流行的“新闻无学”观念有关,“新闻无学”使人们通常不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结,因此也就忽视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3、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也称为学术研究或基础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探索传播现象中的规律、发展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目的。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心理学知识点

传播心理学知识点

一、知识小点1.传播心理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投射法、量表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2.常见的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当事人与旁观者效应、自利归因偏差、虚假一致效应3.无效倾听的形式虚假倾听、垄断谈话、选择性倾听、自我保护式倾听、心存敌意的倾听、只重表面意义的倾听4.态度的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填空1.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变现为认知形式、情绪形式和意志形式2.提高观察判断的前提为激发观察兴趣、保持强烈好奇心、增加知识储备、扩展生活视野、丰富人生阅历3.倾听的心理过程的步骤;信息接收、信息理解、信息评估、反馈和记忆4.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5.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6.衡量传播者应变能力的指标;应变的速度和准确度7.发散思维的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8.态度的功能;效用功能、自我保护功能、认知功能、价值表达功能9.传播者对自己的观察主要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10.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11.网络新媒体彻底打破了人际传播的面对面特征,使得跨时空人际传播成为可能12.奥尔波特于1947年提出的谣言产生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x(事件的)模糊性13.一个错误的信息即便是被更正之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们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条错误的信息的信任。

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逆火效应”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由个性心理导致的15.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6.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17.考察传播心理效果主要有三个指标;注意度、认知度和态度18.自我意识就是认识你自己19.适度是最好的印象管理策略20.特殊的言语引导;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鼓励和重复(自己理解P89)21.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分为5级二、名词解释1.约哈里之窗将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代表了某个不同的自我: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一、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

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

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研究人类如何创造、传播和接受信息的学科。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立的传播学还是在20世纪初。

传播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传播暗示阶段(20世纪初),传播双方协商阶段(20世纪中叶),传播行为与效果研究阶段(20世纪后期至今)。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包括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等。

4.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和传播研究方法等。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如传播模型、传播过程和传播影响等;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态度变化、行为转变和社会变革等;传播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播研究,如调查、实验和观察等。

5.传播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传播学涵盖了多个分支学科,如传媒学、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等。

传媒学主要研究传媒行业和传媒产品,如新闻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和广告效果,如广告创意、媒体选择和目标受众等;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关活动和公关效果,如形象管理、舆情应对和社会责任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和新闻报道方式等。

6.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如政治传播、企业传播、社会传播和健康传播等。

政治传播主要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如选举宣传、政府宣传和政策解读等;企业传播主要指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管理,如品牌建设、危机公关和员工沟通等;社会传播主要指社会问题的传播和解决,如环境保护、扶贫宣传和性别平等等;健康传播主要指健康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如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7.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传播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传播学基础常考知识点总结》整体感受就像是在一片知识的海洋里捞宝藏,传播学基础的知识点那可是多不胜数。

具体收获呢,首先是传播的类型这个知识点。

回想起来才发现,原来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类型。

比如说人内传播,就好像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对话。

自己在内心思考事情,进行自我的认知协调,像是我们在做决定前的内心纠结,这就是典型的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就好理解了,就像我们日常的聊天,我和我的朋友聊天,互相分享情感和信息。

重要发现就是传播模式这部分。

等等,还有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个模式涵盖了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这五个方面。

它就像一个万能的框架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传播过程。

这种模式化的东西就好像是建造房子的蓝图,非常有助于我们在答题的时候按照这个框架进行思路的梳理。

不过,记住了,这个特别有启发,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模式,因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也出现了。

说到反思,之前我比较片面的只是机械记忆这一些知识点。

现在想想,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意义。

像是在研究符号互动论的时候,就不应该只是记住书上的定义,而要结合实际例子去理解。

比如我们看到红灯就停下,红灯就是一个符号,我们与这个符号互动的背后是社会的规则和共识。

启示就是我们在学习传播学基础的时候,要理解和记忆并重。

一方面要牢记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比如说传播的功能包含了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另一方面更要理解这些理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

通过具体实例去理解知识点,就像给每个知识点都披上了一件生动的外衣,这样考试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地调用这些知识,不会陷入到机械记忆却不会实际运用的窘境了。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看。

微观上对个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中观是对群体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宏观则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等的影响。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传播学概论 笔记 胡正荣

传播学概论  笔记 胡正荣

传播学概论笔记一、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是研究各种信息在社会中传播的学科,主要关注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

传播学旨在通过研究传播现象,了解社会中信息的流动规律,以及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研究领域1.传播理论:研究传播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信息传播的模型、传播效果评估等。

2.传播媒介:研究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媒介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

3.传播行为和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信息传播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4.传播伦理和法律: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如言论自由、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传播学的重要理论1.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个体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会影响其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行为。

2.聚集效应理论:指人们更容易相信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信息,形成信息聚集现象。

3.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决策,研究社会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4.文化决定论:强调文化因素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决定作用。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实验和统计分析,获取数据并验证假设。

2.内容分析方法:对传播媒介中的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了解信息的特点和趋势。

3.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个体和群体的观点和行为数据,了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情况。

4.参与观察方法:研究人员加入被研究的环境,与被研究对象一起进行观察和交流,以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细节和互动情况。

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传媒行业:传播学对于媒体产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相关策略和指导。

2.公共关系:传播学可以帮助机构和组织有效地进行公众宣传和形象塑造。

3.政府宣传:传播学可以为政府提供宣传战略和传播效果评估。

4.社交媒体营销:传播学研究了社交媒体传播行为和效果,可以指导企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和营销活动。

5.教育传播:传播学可以用于教育传播的研究和实践,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5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主持的《新闻学译丛》里介绍了mass communication,当时为“群众思想交通”。

2、一般而言,传播研究可以分成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经验学派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可以通过环境因素和生理特征来了解,个体行为是稳定的。

4、传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以及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

5、从理论到概念再到变量,这是一个抽象程度递减的阶梯。

6、从样本推断总体时出现的误差是抽样误差。

7、所有的统计方法,都适用于定比变量。

8、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

9、问卷是调查法的测量工具。

10、帕克是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

11、舒茨在《社会世界现象学》一书中将现象学引入社会学研究。

12、焦点群体访谈可能因为群体压力造成志愿者的从众现象。

13、规范研究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

14、理论研究也称学术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发展理论和基础认识为目的。

15、对于传播学科来说,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两门最基础的课程,缺一不可。

16、概念越抽象,则越难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

17、如果假设被推翻,那么理论无法得到验证,即被证伪。

18、常人方法学也就是“对常识的研究”。

19、质化田野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20、质化研究是将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

21、封闭式访谈就是我们所说的问卷调查。

22、符号隐含义经常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手法表现。

23、框架分析被发展成为一种研究方法,用来分析新闻文本。

24、内容分析法只能用于研究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媒介内容。

25、训练编码员的目的是让他们理解研究意图,以统一方式编码。

26、实施焦点群体访谈,研究者首先要降低志愿者的陌生感。

27、实证研究的问题不能通过概念推导来回答。

28、思辨研究抽象程度高,其研究对象往往属于“新闻哲学”范畴。

29、科学是一种知识,也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观察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
为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原则,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所得到的系统化的知识。

⏹变量
变量来源于数学,变量代表了一个存储单元,其中的值是可变的,故称为变量。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指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

⏹配额抽样
是指调查人员将调查总体样本按一定标志分类或分层,确定各类(层)单位的样本数额,在配额内任意抽选样本的抽样方式。

⏹传播应用研究
也称之为商业研究,它侧重于解决传播实际问题,经常受到商业团体,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资助,研究结果一般也只在委托人范围内流传,不对外公布。

⏹量化研究方法
对事物进行量化的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

⏹信度
采用同样的手段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它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镜像理论
由拉康提出,镜像理论是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的理论。

从镜像阶段开始,因而就确定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

●质化田野研究的特点?
1.是在自然环境下研究,因而能够得到丰富、系统、详细、具体的资料。

2.质化田野研究的报告经常描写具体的生活世界,写作体例上也可以不遵守固定的格式。

3.研究一些不容易接近的、较封闭的群体。

4.研究时间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研究样本量少,研究的成果不能推断总体。

5.研究者直接跟观察对象打交道,他们的行为会影响田野时间的发生和观察对象的行为。

●跟量化研究相比,质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有什么差异?
质化研究中的信度意味着持续性,即在一定研究时期内所进行的观察是持续的,不会中途发生很大的变化。

研究者只要做到研究程序符合学术规范、研究步骤具备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信度了。

比起信度,质化研究更重视研究的效度问题。

在质化研究里效度意味着真实性。

研究者试图获得观察对象对于事件和研究问题的看法及立场,而不是用自己的解释去代替观察对象的解释,只有这样的结果才是准确的,即使它不可能不符合研究者最初的假设和立场。

●分层抽样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怎样提高抽样精确度?
研究者首先按照某种特征或准则将总体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层次或类型,然后在每一层内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将各层抽取出的子样本组成总的研究样本。

为了提高分层抽样的精确度,选择合适的分层指标是关键的一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以研究的主要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比如研究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
评价,就可以用受教育程度来将受众分层。

●进行符号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文本里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

(1).每个符号能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是什么?
(2).哪些符号是重要符号?
(3).重要符号体现了哪些隐含义?
2.文本里的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
(1).重要符号隐含了哪些二元对立模式?
(2).这些缺席的对立面有哪些社会、历史含义?
(3).各种符号以什么样的顺序被组合在一起?
3.文本里的符号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联系在一起?
(1).重要符号是否采用了隐喻手法?
(2).重要符号是否采用了转喻手法?
●简述内容分析法的过程?
1.提出研究问题
2.抽样
3.编码
(1).确定分析单位
(2).制作编码表
(3).训练编码员
(4).进行编码
4.分析数据
5.报告研究结果
●对于问卷的正式问题,一般的排序方式是怎样的?
对于正式问题,其排列顺序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的问题到具体的问题。

具体做法:
1.把被访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2.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能引起被访者的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4.先问事实性的行为(有些事实性问题也要放后)方面的问题,再问需要思考的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开放式的问题放在问卷的最后。

➢小组采访提纲
1.访问目的
2.访问对象
3.访问人员
4.访问时间
5.访问地点
6.访谈准则 a.访谈人员与被访谈人员的关系融洽,让对方明白访谈的目的。

b.访谈结束后,要让被访谈者对所搜集的工作信息进行最后的核查。

7.访谈问题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