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主要内容整理
教育学范围整理
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4、教育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形象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5、教育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成教育的工具功能。
6、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7、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等。
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8、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9、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10、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的教育的统一综合。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概念,它涵盖了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所经历的各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教育,我们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思维能力、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它是一种传承文化、塑造人格、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手段。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活动通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承担着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教育手段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如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
它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让个体适应社会的规范和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个性化则尊重个体的差异,发展个体的独特才能和兴趣。
从社会层面来说,教育具有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强调了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通常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阶段。
教育学(吐血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最早把“教育”二字连成一词的是孟子—“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费斯泰洛奇——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教育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世家影响。
促使他们朝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的起源:人类生产活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而语言的形成又是另外一方面。
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模仿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特点:P002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教育有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依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非学校教育。
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和管理规则。
学制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西欧哪个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制度化教育:学校的制度化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基本形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人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现代教育的特征及发展趋势:P004英国把幼儿学校当做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是义务教育的开端。
(一)教育学(书)主要内容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起源:1. 教育生物起源论(本能活动)—利托尔诺、沛西能2. 教育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3. 教育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凯洛夫2.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1古中国教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古代教育;正式的学校诞生于商朝,2)西周:完备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4)西汉:独尊儒术5)宋朝:程朱理学成为国学6)明朝:科举考试固定为八股文7)清朝:开始废科举兴学堂2古代印度教育:婆罗门教和佛教3古代埃及教育:文士教育(以僧为师,以吏为师)4古代希腊罗马教育: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尊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罗马西欧: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算(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吟诗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教育3】近代社会的教育4】20世纪后的世界教育1)终身性2)全民化(民主化和普及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观等基本问题,探索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思想。
2. 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演变,了解教育的历史背景对教育问题的启示。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化作用、教育的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4.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学习、教学、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心理问题。
5. 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等问题,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6.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绩效评估、教育质量管理等,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反馈和指导。
7. 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与教育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上,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子学科和研究领域,如比较教
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高等教育等等,这些领域都是教育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
以下是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包括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人性观等。
重要的教育哲学理论有进化主义教育哲学、实证主义教育哲学、人文主义教育哲学等。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学习和记忆、思维和创造、情感和意志等。
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和教育的社会差异等。
重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有功能结构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等。
4.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和教学等。
重要的教育方法学理论有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等。
5.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研究对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和评价,包括成绩评价和素质评价等。
重要的教育评价学理论有传统评价理论、综合评价理论和能力评价理论等。
6.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包括教育软件、教育硬件和网络技术等。
重要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有多媒体教学理论、网络教学理论和智能教育理论等。
7.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和教育法规,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
重要的教育法学理论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的法理基础和教育法规的实施效果等。
8.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决策,包括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投资的效益和教育经济政策等。
重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经济决策的理性分析和教育经济政策的评价等。
9.教育社会工作学:教育社会工作学研究教育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和社区教育等。
重要的教育社会工作学理论有社会工作理论、教育社会服务的模式和教育社会工作的方法等。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篇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资教育学重点章节
教资教育学重点章节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学科。
教育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的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教育学中的几个重点章节。
一、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内容,它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和效果,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了解教育的原理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合理地制定教育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探讨的是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
教育方法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了解和掌握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和反馈。
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和反馈,促进教育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重点章节主要包括教育的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
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章节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教育的特点。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点包括社会性、历史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等方面。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更是社会整体的行为,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同时,教育也具有历史性,不同时期的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
此外,教育还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多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最后,教育还是一种个体化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育学的内容还包括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或结果。
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个人发展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教育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实践中教师采用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教育方法可以分为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方法两个方面。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教育管理方法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管理手段和策略,包括规章制度、师生关系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
教育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教育的评价。
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评估和判断。
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层面。
内部评价是指教师和学校自身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的评价和反思,以改进教育质量和效果。
外部评价是指社会和相关机构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的评价和监督,以提高教育的公正性和质量。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育学常见知识点整理及解析
教育学常见知识点整理及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讨如何最有效地进行教育。
教育学常见的知识点包含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派、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基础,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等。
1. 教育:教育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促使人类个体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它涉及到个体的身心、智力、道德、社会性、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指受教育者,包括儿童、学生、成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二、教育学派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学领域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常见的教育学派有心理教育学派、社会教育学派、人文教育学派等。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教育学派进行解析。
1. 心理教育学派:心理教育学派注重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差异和个体的特点对教育的影响。
2. 社会教育学派:社会教育学派注重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教育的影响,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3. 人文教育学派:人文教育学派注重培养个体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需求和个体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常见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情感态度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等。
教育目标应该符合以下原则:1. 客观性原则:教育目标应该客观、明确,能够被评估和验收。
2. 综合性原则:教育目标应该综合考虑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单一方面的培养。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于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故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材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浮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3)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形成为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科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实践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以加深对教育学的理解和应用。
1. 教育学基本概念- 教育: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促进个体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 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规律,以及个体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孔子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古希腊的哲学教育。
- 近代教育理论:启蒙时期的教育思想,如康德的自由主义教育和洛克的认知发展理论。
- 当代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等。
3. 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教育目标:对个体进行有意识的发展和塑造,使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 教育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技能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 教育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育质量。
4.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关注学习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反应,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形式进行的。
-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思维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对信息加工和理解来实现的。
- 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关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协作构建知识和理解的。
5.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定期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高学习能力。
- 教育管理:对教育过程进行规划、组织和监督,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保障,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6. 当代教育学研究热点- 科技与教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教育教学过程,如在线教育、智能化教学工具等。
教育学总结知识点
教育学总结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组织的影响和引导,是为了促进他人在精神、道德、智力、体质和审美等方面的完善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科学。
3. 教育学的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括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涉及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同时,教育学还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4. 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实践的解剖和分析,提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建议,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关注教育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在教育哲学中,包括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教育哲学也是教育学的指导理论。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实践中心理学现象的科学。
它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帮助教育工作者制定更科学的教育方案。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究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4.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投入产出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分析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和有效。
5.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应用和教育技术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教育学的教学活动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过程中的导向和依据,它明确了教育学习的结果和效果。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的目的来确定,同时也需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引言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对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二、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基本分类- 个体培养目的:培养个人的智力、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能力。
- 社会发展目的:促进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2. 教育目的的层次关系- 抽象目的:反映了社会最终追求的价值目标,如全面发展的个人和社会公平正义等。
- 具体目的:具体化了抽象目的,如培养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三、教育内容1. 教育内容的分类- 学科知识: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各学科的知识。
- 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方法、人际交往等。
- 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手工、体育等。
2. 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实用性原则:教育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 进步性原则:教育内容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全面性原则:教育内容要体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四、教育方法1. 教育方法的分类- 课堂教学法:教师以讲解、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个别教育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
2. 教育方法的选择原则- 适应性原则:教育方法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
- 相关性原则:教育方法应与学生的年龄、兴趣等因素相匹配。
- 积极性原则:教育方法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类型- 量化评价:通过成绩、排名等数字指标对教育进行评价。
- 质化评价:从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非量化角度对教育进行评价。
2. 教育评价的方法- 测验评价:通过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教育效果。
-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教育效果。
- 问卷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意见来评价教育效果。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起源:1.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起源:早期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古代哲学思想的社会实践、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管理等。
2.教育学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历史性、社会性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论和教育方法论等。
2.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社会教育理论和教育平等理论等。
四、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教学设计:备课、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五、教育学的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的目标:知识、能力、品德等。
2.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
六、教育学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特点:亲密性、个性化、情感性等。
2.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教育、性教育、智力教育等。
七、教育学的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教育评价的指标: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发展水平等。
八、教育学的教育与发展:1.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2.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必背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
教育学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以上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要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育学,需要结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2、教育的历史原始教育的特点1. 非独立性——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2. 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3. 原始性——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生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继承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长期性7、教育的民族性8、教育的阶级性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学习者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对象;而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则无法运行和发展,教育目的难以达成;因而,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系统。
6、教育学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的《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收录了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捷克]“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班级授课制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新教育大纲》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保罗.郎格朗第二章一、什么是人的发展一)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积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二)人的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生理方面的发展。
它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它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环境:指人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三大类。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3.学校教育能够指导学生选择,成长。
4.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人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一)人类普遍特征与教育一是连续性与终身教育。
二是顺序性与教育的循序渐进。
三是身心发展特征的关键期与关键期教育。
(二)人类特殊特征与教育1.性别差异与因性施教2.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3.脑功能倾向与全脑教育第三章教育与生产力、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是社会诸因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对其它一切因素都起着决定的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是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即教育的物质条件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发展科技的重要手段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是决定教育的一切。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促进社会的政治发展。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而设计、创建的一种文化形式,一种文化行为。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2)学生学习内容的核心是人类的精神文化。
(3)学校教育就是一种文化的形式,“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稳定的、持续的教育因素。
(4)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因素,又在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保存、传递文化吸收、融合各民族文化创造、更新文化第四章一、教育目的含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作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
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含义及其关系(一)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二)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三)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四)美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五)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
“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第五章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二、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意义?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癸卯学制 (我国近代付诸实施的第一个学制)二老解放区的学制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三、欧美现代学制的三个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的单轨制前苏联型学制四、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第一,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第二,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第六章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塑造心灵”、“全面发展”创造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新一代的艺术家”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示范性::“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个体性与集体性二、教师的职业素养素养是某一专业的人为完成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一)教师的职业道德(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教师的能力结构(四)教师的身心健康三、师生关系的含义,如何建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身作则*深入细致地工作,了解与研究学生*加强与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的沟通工作第七章一、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
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
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
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
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1.追求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2.追求学生主动地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3.追求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现4.沟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三、课程的分类(一)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按教学要求来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按课程管理权限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规划、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制订课程评价制度。
地方课程,地方行政部门依据国际管理制度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范围内使用的地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课程,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四)按教学所需时间来分:巨型课程、一般课程、微型课程按课程的内容构成和表现形式划分,课程可分为正式的课程和非正式的课程四、中小学教育原则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原理;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3)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掌握知识,引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