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乘法运算律

合集下载

《乘法运算定律》PPT【完美版课件】

《乘法运算定律》PPT【完美版课件】

把36改写成4×9, 这样算简便!
25×36
=25×(4×9)
=25×4×9
= 100×9
= 900
用a,b,c代表三个数, 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算式 吗?想一想,认一认。
这是乘法结合律。
(a×b)×c = a×(b×c)
计算。
5×37×4
=(5×4)×37 =20×37
=740 23×15×2
=23×(15×2) =23×30
12×5+9×5 =60+45 =105(块)
先算出一排有多少 块玻璃……
(12+9)×5 =21×5 =105(块)
两个人计算的方法不 同,但结果相等。
12×5+9×5=(12+9)×5
例4.学校组织高年级102名师生去春游。
(1)算一算:师生这次春游共需要多少元钱? 102×25= (元)
我分别算出100名和2名……
第 三 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3 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
植树节快到了,大家都积极准备着植树活动呢。
一 共有25个小 组,每组里4人负 责挖坑、种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是这 样计算的。
25×4=100(人)
我这样 算也可以。
4×25=100(人)
例1.用计算器计算,并在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00×25=2500(元) 25×2=50(元)
2500+50= 2550(元)
我列出一个算式,用乘 法分配律……
102×25 =(100+2)×25 =100×25+2×25 = 2550(元)
(2)102人中有4名老师,有98名学生。这些学生 应交多少元钱? 98×25=2450 (元)

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3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3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3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123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50+30)×75 50×75+30×75=80×75 =3750+2250=6000(只)=6000(只)(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二、课堂活动1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预习反 馈
2.计算:(-3) 5 ( 9) ( 1 ) (8) (1)
65
4
解:-9
3.计算:
(1)(- 3) (8 4 14);
4
3 15
(2)19 18 (15). 19
解:(1)-4 3 ,(2)-299 4 .
10
19
名校讲 坛
例1 在算式每一步后面填上这一步应用的运算律: [(8×4)×125-5]×25 =[(4×8)×125-5]×25(乘法交换律) =[4×(8×125)-5]×25(乘法结合律) =4 000×25-5×25(乘法分配律) =99 875.
D(. 16 2 2) 3 7 16
(3)(-5.25)×(-4.73)-4.73×(-19.75)-25×(-5.27).
解:(1) 10.(2) 19 .(3)250. 21
课堂小 结
1.有理数乘法交换律. 2.有理数乘法结合律. 3.有理数乘法分配律.
A.(3+0.96)×(-99) B.(4-0.04)×(-99)
C.3.96×(-100+1)
D.3.96×(-90-9)
3.对于算式2 018×(-8)+(-2 018)×(-18),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 C )
A.2 018×(-8-18)
B.-2 018×(-8-18)
C.2 018×(-8+18)
D.-2 018×(-8+18)
巩固训 练
4.计算13 5 3 ,最简便的方法是( D ) 7 16
A(. 13+ 5) 3 B(. 14- 2) 3
7 16
7 16
C(. 10+3 5) 3 7 16
5.计算:
(1)(-4)×8×(-2.5)×0.1×(-0.125)×10;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中乘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除法的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法运算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运算定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乘法运算定律的PPT。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可以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乘法运算定律,分别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定律。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定律进行操练。

例如,小组一选择乘法交换律,小组二选择乘法结合律,以此类推。

每组通过讨论和操作,得出相应的结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定律,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乘法是数学中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是我们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常用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一、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的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 交换律乘法的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顺序无关,即a乘以b等于b乘以a。

例如,2乘以3等于3乘以2,都等于6。

这一定律可以用于简化计算和推导。

2. 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指的是多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加法顺序无关,即(a乘以b)乘以c等于a乘以(b乘以c)。

例如,(2乘以3)乘以4等于2乘以(3乘以4),都等于24。

结合律可以用于简化多个数相乘的计算。

3. 分配律乘法的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两个数相乘再加上第三个数的乘积,等于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进行相加。

即a乘以(b加上c)等于(a乘以b)加上(a乘以c)。

例如,2乘以(3加上4)等于(2乘以3)加上(2乘以4),都等于14。

分配律在代数运算中经常被使用。

二、乘法的公式乘法的公式是一种特定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求解一些常见的乘法运算。

1. 平方公式平方公式是乘法中的一种重要公式,用于求解一个数的平方。

平方公式表示为a的平方等于a乘以a。

例如,2的平方等于2乘以2,结果为4。

2. 乘方公式乘方公式是乘法中的另一种常用公式,用于求解一个数的乘方。

乘方公式表示为a的n次方等于a乘以a乘以...乘以a,其中a连乘n次。

例如,2的3次方等于2乘以2乘以2,结果为8。

3. 乘法逆元公式乘法逆元公式是用于求解乘法逆元的公式。

乘法逆元指的是一个数与其乘法逆元相乘等于1。

乘法逆元公式表示为a乘以a的乘法逆元等于1。

例如,2乘以1/2等于1,其中1/2是2的乘法逆元。

4. 乘法倍增公式乘法倍增公式是一种用于快速计算乘法的方法。

它利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一个乘法运算转化为多个乘法运算的相加。

《乘法运算律》教案

《乘法运算律》教案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汇报交流。

预设1:(6+4)×3=30(m1)预设2:6×3+4×3=30(m2)2.观察算式,提出发现。

(1)这两种方法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进行连接。

(40÷30)×6=40×6+30×6(6+4)×3=6×3+4×3(2)借助数量关系,阐述算理。

预设1:第一题(40+30)X6是先求一套桌椅70元,再乘6,就是6套桌椅的钱数。

40X6+30X6是先分别算出6张桌子的钱数和6把椅子的钱数,再相加,也是6套桌椅的钱数。

两边都是求6套桌椅的钱数,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预设2:第二题(6÷4)X3是先求大长方形的长,长是10米,说明一行有10个面积单位,有这样的3行,面积是30平方米。

6X3+4X3是先求橙色长方形,面积是18平方米,再求紫色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米,把它们加在一起,面积是30平方米。

所以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也相等。

3.观察等式,初步提出规律。

预设1:左边算式都有括号,右边算式没有括号,左边有三个数,右边有四个数。

预设2:左边算式都是两个数相加的和再乘一个数,右边都是两个乘法算式相加。

预设3:左边算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右边都是两个数分别乘同一个数,再相加。

(二)举例验证规律学生作品1:I门通:T,斗*学生作品2:L”卜史丽1学生作品3:“邮珈)晒2时枚n同学们还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还要继续下去吗?预设:不用再继续了,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

上面举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几个几。

比如(16+14)×9=16×9+14×9,等号左边就是30个9,等号右边是16个9加14个9也是30个9,所以这样的算式都是相等的。

(三)表达规律学生作1:学生作学生作3:学生作4:学生作5:第4题:√O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从乘法分配律、等号两边得数是否相等、乘法的意义等多角度说明。

小学数学 乘法运算律(第3课时)PPT教学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 乘法运算律(第3课时)PPT教学课件(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明
……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330÷5÷2=330÷(5×2)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将两个除 数相乘,再用被除数除以它们的积。
a÷b÷c=a÷(b×c)
李华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每支羽毛球拍 多少钱?
小丁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将两个除数 相乘,再用被除数除以它们的积。
小明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王老师一共买了 多少个羽毛球?
悦悦
每支羽毛球拍 多少钱?
小丁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王老师一共买了 多少个羽毛球?
悦悦
12×25
小英
12×25=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王老师一共买了 多少个羽毛球?
悦悦
88×125=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小亮
小丽
88×125=
小亮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小英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每支羽毛球拍 多少钱?
a÷b÷c=a÷(b×c)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200÷25÷4
360÷36÷2
轩轩
小红 小明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 个数,可以……
方 法 多 样 ,找到 合适的方法。
观察数据和算式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举例:(2×3)×4=2×(3×4),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乘法分配律:a×(b+c)=a×b+a×c。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举例:5×(2+3)=5×2+5×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教学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法运算定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交换物品位置或者分配物品的情况?”(如交换座位、分配零食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运算定律的奥秘。
(3)乘法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本节课的难点还在于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简化计算过程。教师应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举例:
-计算题:128×25,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计算过程简化为32×4×25,再进一步计算得出结果。
-应用题:小明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每个苹果和香蕉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1.5元,求小明买水果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将问题转化为3×2+2×1.5,简化计算过程。

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计算

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计算

乘法运算律与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律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则,用来描述乘法的性质和运算方式。

简便计算是指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来简化乘法计算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乘法计算的情况,掌握乘法运算律和简便计算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乘法运算律和一些简便计算方法。

1.乘法结合律:a×(b×c)=(a×b)×c。

即,无论括号怎么分配,相乘的结果是不变的。

例子:2×(3×4)=(2×3)×4=242.乘法交换律:a×b=b×a。

即,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例子:4×3=3×4=123.乘法分配律:a×(b+c)=a×b+a×c。

即,一个数乘以一个加法表达式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每个加法项的和。

例子:3×(2+4)=3×2+3×4=18通过乘法运算律,我们可以合理地调整计算的顺序,化简和优化乘法计算。

简便计算方法除了乘法运算律,还有一些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在乘法运算中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到准确的结果。

1.利用倍数关系:当计算一个数的一些倍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49×3时,我们可以发现49×3=7×7×3=7×21=1472.利用相似性:当计算两个数中一个为另一个的两倍或十倍时,我们可以利用相似性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18×10时,我们可以发现18×10=(9×2)×10=9×(2×10)=9×20=180。

3.利用平方数:当计算一些数的平方时,我们可以利用平方数的性质来简化计算。

例如,计算72×72时,我们可以发现72×72=(36×2)×(36×2)=36×36×2×2=1296×4=51844.利用近似值:当计算一个较大的数与一个较小的数相乘时,我们可以利用近似值来简化计算。

1.4.1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4.1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2.计算1-12+13+14×(-12)时,运用哪种运算律较简便( D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分配律
3.算式-334×4 可以化为( A )
A.-3×4-34×4
B.-3×4+34×4
C.-3×3-3
D.-3-34×4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 计算:
(1)(-0.25)×3.14×40; (2)-313×8×-115×1.25.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解:(1)(-0.25)×3.14×40 =(-0.25×40)×3.14 =-10×3.14 =-31.4.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3)原式=100-19×(-18) =100×(-18)+19×18 =-1 800+2 =-1 798.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7.逆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17.48×37+174.8×1.9+8.74×88; (2)-13×23-0.34×27+13×(-13)-57×0.34. 解:(1)原式=17.48×37+17.48×19+17.48×44 =17.48×(37+19+44) =17.48×100 =1 748.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2)1945×(-10) =20-15×(-10) =-20×10+15×10 =-198. 【点悟】 运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注意括号内各数的符号要一起参与计 算.

三年级奥数基础教程-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_小学

三年级奥数基础教程-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_小学

三年级奥数基础教程-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_小学我们在第1讲中介绍了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利用它们能够简化一些加、减法算式的运算。

本讲将介绍在巧算中常用的一些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其目的也是使一些乘、除法运算得到简化。

1.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

即a×b=b×a。

其中,a,b为任意数。

例如,35×120=120×35=4200。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能够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a×b×c=(a×b)×c=a×(b×c)。

注意:(1)这两个运算律中数的个数能够推广到更多个的情形。

即多个数连乘中,能够任意交换其中各数的位置,积不变;多个数连乘中,能够任意先把几个数结合起来相乘后,再与其它数相乘,积不变。

(2)这两个运算律常一起并用。

例如,并用的结果有a×b×c=b×(a×c)等。

例1运算下列各题:(1)17×4×25;(2)125×19×8;(3)125×72;(4)25×125×16。

分析:由于25×4=100,125×8=1000,125×4=5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运算中尽量先把25与4、把125与8或4结合起来相乘后,再与其它数相乘,以简化运算。

解:(2)125×19×8=(125×8)×19=1000×19=19000;(3)125×72=125×(8×9)=(125×8)×9=1000×9=9000;(4)25×125×16或=25×125×2×8=(25×2)×(125×8)=50×1000=50000,25×125×16=25×125×4×4=(25×4)×(125×4)=100×500=50000。

临清市五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

临清市五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

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一、导学1.课题导入: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习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那么学习了有理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仍然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学习重、难点:重点:乘法的运算律.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2页“练习”以下到教材第33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7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体验运算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4)自学参考提纲:①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写成数学式子为ab=ba,举两个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验证乘法交换律.3×(-4)=(-4)×3=-12②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写成数学式子为(ab)c=a(bc),举三个数(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验证乘法结合律.[3×(-4)×5]=3×[(-4)×5]=-60③分配律是: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写成数学式子为a(b+c)=ab+ac,举三个数(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验证分配律.3×(-4+5)=3×(-4)+3×5=3④例4中,比较两种解法,他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1、2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更简便?解法1先算加减法,再算乘法;解法2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第二种更简便.⑤下列式子的书写是否正确.a×b×c ab·2 m×(m+n)三个式子的书写均不正确.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2)差异指导:指导困难的学生,并引导小组讨论.2.生助生:学生相互帮助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四、强化1.解题要领:①观察算式;②看是否可以进行简便运算;③运算顺序.2.代数式的书写要求:①数与字母相乘;②字母与字母相乘.3.计算:(1)(-85)×(-25)×(-4)(2)(-78)×15×(-117)(3)(910-115)×(-30)(4) (-65)×(-23)+(-65)×(+173)解:(1)-8500;(2)15;(3)-25;(4)-6.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交流本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与不足进行总结.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运用,教学时要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一、基础巩固(60分)1.(10分)计算(-100015)×(5-10)的值为(D)A.1000B.1001C.4999D.50012.(10分)下列计算(-55)×99+(-44)×99-99正确的是(C)A.原式=99×(-55-44)=-9801B.原式=99×(-55-44+1)=-9702C.原式=99×(-55-44-1)=-9900D.原式=99×(-55-44-99)=-196023.(40分)计算.(1)(-19)×(-98)×0×(-25)(2)(-0.2)×(-0.4)×(-212)×(-15)(3)15×(-56)×145×(-114)(4)(-100)×(-4)×(-1)×0.25解:(1)0;(2)0.04;(3)2258;(4)-100二、综合应用(30分)4.(30分)计算.(1)4×(-96)×0.25×(-1 48)(2)(8-113-0.04)×(-34)(3)(+3313)×(-2.5)×(-7)×(+4)×(-0.3)(4)791314×(-7)(5)(-14)×23-3.14×(-27)+(-13)×14+57×3.14解:(1)2;(2)-4.97;(3)-700;(4)-11192;(5)-10.86三、拓展延伸(10分)5.(10分)利用分配律可以得到-2×6+3×6=(-2+3)×6,如果用a表示任意一个数,那么利用分配律可以得到-2a+3a等于什么?类似地:2ab-5ab又等于什么呢?解:-2a+3a=(-2+3)a;2ab-5ab=(2-5)ab.数学活动——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何意义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我们知道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我们能否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作为点的坐标在坐标系内找出相应的点,然后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来确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方程对应的图象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简便运算: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配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乘法运算律。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运算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如乘数、被乘数、积等。

(2)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提出问题:如何进行简便计算?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3 × 24 ×5 = 5 × 4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教师总结: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即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2 ×(3 × 4)=(2 × 3)× 45 ×(2 × 4)=(5 × 2)× 4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总结: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即 a ×(b × c)=(a × b)× c。

(3)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3 4)× 2 = 3 × 2 4 × 2(5 6)× 3 = 5 × 3 6 × 3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小学二年级下册乘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乘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乘法乘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乘积。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研究中,乘法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内容。

乘法的概念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的运算。

乘法运算符用×或*表示。

例如,2 × 3 = 6,表示将2和3相乘得到6。

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以下几个性质:1.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即乘法的顺序可以交换。

2.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即连续进行乘法运算,结果不受括号的影响。

3.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即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关系。

乘法口诀为了更好地记忆乘法表格,小学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乘法口诀。

下面是常见的乘法口诀:1 × 1 = 11 ×2 = 21 × 3 = 3...9 × 9 = 81通过不断地背诵乘法口诀,小学生能够迅速计算出乘法表中各个数的乘积。

乘法的应用乘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购买多个相同商品的总价,或者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等。

总结通过研究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乘法,学生可以掌握乘法的概念、性质和口诀,以及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对于他们之后的数学研究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乘法有所帮助!。

乘法运算律精品教案

乘法运算律精品教案

乘法运算律精品教案教案标题:乘法运算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掌握乘法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难点:将乘法运算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练习题、学生小组卡片。

2. 学生准备:学生教材、笔记本、作业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乘法运算律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乘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乘法运算律的公式:a × (b × c) = (a × b) × c。

2. 教师讲解乘法运算律的原理和推导过程,并通过具体的示例演示应用乘法运算律的步骤。

三、练习与巩固(2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共同发现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2. 教师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答案的正确性和思考过程。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如购物打折、比例关系等。

2.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并运用乘法运算律求解。

五、总结与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乘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2. 教师留下一些题目作为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乘法运算律的应用,并写下观察结果和思考。

2.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考察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1. 上课期间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课堂练习结果,评估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71 ( 8) 16

1 (7 2 ) ( 8) 16 1 7 2 ( 8) ( ) ( 8) 16 1 5 7 6 2 1 5 7 5 2
例4、计算:
1 1 1 ( ) (5 ) 0.25 (3.5) ( ) 2 4 2 1 4 分析:细心观察本题三项积中,都有 这个因数, 4 所以可逆用乘法分配律求解.
1、
(-85)×(-25)×(-4)
=(-85)×100 =-8500
解:原式=(-85)×[(-25)×(-4)]
2.
7 1 ( ) 15 ( 1 ) 8 7
解:原式=
7 8 ( ) ( ) 15 8 7
1×15 =15
=
5×[3+(-7)]= 5×(-4)
=-20
思考:几个不是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 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 偶数
奇数 时,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_
是负数.
问题2
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 ( 8.1) 0 ( 19.6).
= - 41 +4 = - 37
这题有错吗? 错在哪里?
想一想
1 - 3+ 1- 5) 计算: (-24)×( 3 4 6 8 正确解法:
原式=(-24)× +(-24)×(-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特别提醒: 1.不要漏掉符号,
1 3
3 )+(-24)× 1 +(-24)×(- 5 ) 4 6 8
1.4.1 有理数的乘法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和乘法运算律
问题1 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 2 3 4 5
(2) 2 3 4 (5) (3) 2 3 ( 4) ( 5)
(4) 2 (3) (4) (5)
(5) (2) (3) (4) (5)
如果a,b分别表示任一 有理数,那么:ab=ba
[(-4)×(-6)]×5
(-4)×[(-6)×5 ]
=?
=?
你又能发现 什么规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 数,那么:(ab)c=a(bc)
学以致用---交换律﹑结合律
= - 8 + 18 - 4 + 15 = - 12 +33 = 21
2.不要漏乘.
例3、计算:
分析:本题从题型结构来看,直接计算比较麻烦,又不具备应 用分配律的条件,但观察它的数量特点,使用拆分方法,可以创 造应用分配律的条件解题,即将 71 15 拆分成一个整数与一 个分数的和或差,再用分配律计算. 16 解:原式
=- 1
比较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 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运用了什么 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简便?
改一改
1 - 3+ 1 - 5) 计算: (-24)×( 3 4 8 6 ? ? ? 解: 3 +24× 1 - 24× 5 原式= -24× 1 -24× __ __ 3 8 4 __ 6
= - 8 -18 +4- 15
1 1 1 1 解:原式 ( ) (5 ) ( ) 3.5 ( ) 2 4 2 4 4 1 1 ( ) (5 3.5 2) 4 2 1 0 4 0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2
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应用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 0 . 积等于____
多个有理数相乘,先做哪一步, 再做哪一步? 第一步:是否有因数0; 第二步:确定符号(奇负偶正);
第三步:绝对值相乘。
(-7)×8=? 8×(-7)=?
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 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不变.
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
乘法交换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3+5×(-7) = 15+(-35)=-20
乘法分配律
一般地,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 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 加。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一有理数, 那么:a(b+c)=ab+ac
1 1 1 计算 ( 4 + 6 - 2 )×12 6 2 3 解法1: 原式= ( 12 + 12 - 12 )×12 1 =- 12 ×12 =- 1 1 1 1 原式 = 解法2: 4 ×12 + 6 ×12- 2 ×12 = 3 + 2-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