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升阳降逆汤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8例
中医医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中益气、健脾降逆法治愈反胃病案:孟某,女,17岁。
初诊:1977年8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自1972年起食后即吐,吐后即舒,须餐后胸膝位在床上爬半小时至一小时方可缓解。
经本院反复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近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伴见神疲乏力,面黄体瘦,时有畏寒,纳少,大便略稀日2~3次,月经自13岁初潮后至今未行。
经西药治疗症减不显,故转中医门诊治疗。
诊查: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脉证合参、诊为寒凝中州,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治法:治当温中健脾,和胃止呕。
处方:法半夏15g 陈皮10g 茯苓15g 川朴10g 丁香3g 柿蒂6g 鲜生姜9g 灶心土45g灶心土另包先煎代水。
二诊:8月17日。
药后症情好转,呕吐已减,并思纳食,能1进食稀粥等易消化之品。
舌脉如前,守原方续进药。
三诊:8月30日。
呕吐时减时增,大便已调,纳食显增;但气短仍甚,动则易汗。
苔薄脉弱。
此病程久延,呕吐频繁,中气大伤,治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法。
处方:炙黄芪15g 党参12g 炒白术12g 陈皮10g 炙甘草9g 茯苓12g 当归10g 升麻3g 柴胡4.5g 半夏15g 鲜生姜9g 四诊:9月15日。
呕吐明显减轻,食后不需在床上俯卧,精神较振,体力有增,纳食可,面色渐转红润,唯月事仍未行。
舌苔薄,脉沉细略弦。
治以原法增活血之剂,原方加生山楂15g、红花9g。
五诊:9月24日。
药后经行3天,量少色淡,自无不适,呕吐未发,精神体力渐增,苔薄脉弱。
治宗原方调理2个月。
病情趋愈,呕吐已止,纳佳便调,精神体力恢复正常,月事按月而至,量可色正,自无所苦。
按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根据其临床见证属中医的“反胃”一证。
陆拯运用益气升阳法验案三则
蒋 某 ,女 ,2 5岁 。2 0 0 8年 8月 2 2就 诊 。诊 见 : 腹 痛腹 泻 ,大便 稀 烂 ,腹 中肠 鸣 。舌 苔薄 白 、舌 尖 微 红 ,脉 浮滑 带 弦 。证 属 肝 脾 不 和 , 中运 不 健 ,气 机 不
畅 。治 当 益 气 健 运 ,调 和 肝 脾 。 方 选 痛 泻 要 方 加 减 。
主要 以 芪 、参 、术 补 益 脾 气 ,升 麻 、柴 胡 升 举 阳气 ,
按 :脾 胃主升 清 降 浊 ,是人 体 气 机 之 枢纽 ,肝 主 疏 泄 ,调 畅人 体 气 机 , 《 匮要 略 》 云 “ 肝 之 病 , 金 见 知肝 传 脾 ” ,肝 失 疏 泄 ,肝 木 乘 脾 ,中 土 壅 滞 ,气 机 不 适 ,脾 失健 运 ,水 津 不布 ,停 蓄 于 内而 成泄 泻 。故
收 稿 日期 2 1 — 12 0 00 — 1
施 柴 ,女 ,5 5岁 。2 0 0 8年 1 1月 1 日就 诊 。诊 2
见 :大便溏 泻 , 日数 次 ,伴 肛 门下 坠 不适 感 ,右 下 腹
隐痛 。舌质 略胖 、苔 薄 ,脉濡 缓 。证 属脾 气 下 陷 ,大
肠 湿 毒 内 蕴 。 治 当 补 脾 气 升 清 阳 , 兼 以 清 肠 解 毒 祛
中 ,气 的升 发功 能 占主导 地 位 。 因此 ,中 医辨 证 治 疗
疾 病过 程 中尤其 要重 视益 气 升 阳法 的运 用 。笔者 现 介
绍 陆老 师运 用益 气升 阳法 验案 三则 。 I 补 中 益 气 升 阳 举 陷 王 某 ,女 , 4 6岁 。 2 0 0 8年 6月 1 日就 诊 。 主 诉 2
多 ,全 身 乏 力 明 显 减 轻 , 后 续 用 此 法 巩 固 治 疗 , 至 今
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_葛炎良
不适综合征 ( PD S)是一种以餐后饱胀不适或早 饱为主要表 症状缓解 ,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
现的功能性消化 不良 ( FD ) 。据统 计, IBS和 FD 的发 病率 改变。诊 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个月, 近 3 个月满 足以 上标
相近, 腹泻型 IBS和 FD 的症状 重叠 比例 是 34. 1% [ 1]。升 准。
予 0、2、4、6和 0、1、3、5。分级标准: 泄泻、便前腹痛、餐后脘 医脾虚湿盛证候的影响 升阳益胃汤能明显降低患者脾虚
痞按上述严重程度标准分级, 纳差、嗳气、神疲纳差、舌苔按 湿盛证候的主症、次症积分以及 证候总积 分 (P < 0. 05), 明
视觉模拟标尺分级。证候积分等于主症与次症积分之和。 显改善泄泻、便前腹痛、餐 后脘痞、纳差、嗳 气、神 疲乏 力以
按照 5中药新 药临 床研究 指导 原则 6 [ 4] 以及 其他 相关 文献 [ 7] , 对脾虚 湿盛 的主 症和 次症 进行 分级 量化, 分 别赋
时间 腹泻
症状积分 改善率
腹痛
早饱
餐后饱胀 不适
总积分
西 药组治疗 前 9. 05 ? 7. 605 7. 30? 6. 899 3. 70 ? 2. 904 8. 95 ? 7. 395 21. 00 ? 4. 892
表 1 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 分, x ? s)
周均出现症 状者 确定 为有 症状 [6] 。症 状严 重程 度评 估标
准: 0分, 无症状; 1分, 经医师询 问, 有 症状回 忆; 2分, 主诉 有症状, 但不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3分 , 主诉 有症状, 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 4分, 症状严重影响 日常生活 和工作。症 状频度评估标准: 每 周内出 现症状 的天数 即为评 分数。症 状积分等于该症状严重 程度积 分与频 度积分 的乘积, 总症 状积分等于所有症状积分之和。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举隅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9 V ol.(11) No.18 -138- 中西医学·药理研究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举隅Successful cases of Professor Jin Jie applying Shengyang Yiwei Decoction曹小青耿玉杰金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8-0138-证型:GBA【摘要】升阳益胃汤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治疗“肺之脾胃虚”的常用方。
金杰教授临床中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常常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证属脾胃虚弱,湿热阻滞所致清阳不升的诸多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升阳益胃汤;金杰;验案【Abstract】“Shengyang Yiwei Decoction” (升阳益胃汤) is first contained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n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Diseases”, it was used to treat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of the lung” by Dongyuan. Professor Jin Jie has expanded the scope of its application and often applies Shengyang Yiwei Decoction (升阳益胃汤)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weakness and wet heat block, which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effect.【Keywords】Shengyang Yiwei decoction; Jin Jie; Case report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8.060金杰,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承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张发荣教授,入临床后又跟随张磊、李发枝、李鲤等名医学习。
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衰验案2则
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衰验案2则我国是心衰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治疗心衰一直是心内科医生们的重点工作。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慢性心衰主要是由于气虚引起,长期的气虚会引发脾虚和肝郁,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严重损伤。
因此,治疗慢性心衰首先要增加气血,调节脏腑功能。
本文将介绍两个成功通过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病例。
病例一:患者:张先生,男性,68岁。
患病前从事体力劳动工作,吸烟40年,每天饮酒100克以上,身高170cm,体重70kg。
去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慌等症状,初步诊断为慢性心衰。
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气喘、乏力等症状,心功能为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II级。
1. 参加活血化瘀的中药汤2. 益气补血的中药汤3. 降低血压和使心肌收缩的中药汤4. 改善肝气不调的中药汤治疗过程:张先生每日口服益气升降汤两次,每次10克,共治疗3个月。
治疗期间进行了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治疗前的72mm降至63mm,心功能已经提高至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I级,气喘和乏力等症状已减轻。
3. 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中药汤总结:通过以上两个病例可以看出,益气升降汤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体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肌收缩,有效预防心衰的进展。
当然,慢性心衰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特征、病史、其他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心衰康复等。
只有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将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至最佳状态。
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虚湿浊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体会
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虚湿浊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体会
石雪芹;关成毅;高荣荣
【期刊名称】《基层中医药》
【年(卷),期】2022(1)11
【摘要】盆腔炎性疾病(PID)为妇科常见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可同时继发慢性盆腔痛、不孕、异位妊娠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脾虚为SPID的主要内因之一,脾虚则阳气下陷,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下注胞宫,脾虚气滞、寒湿内结则可生瘀,SPID的发生、发展与脾脏功能失调而致气滞、寒湿密不可分。
益气升阳法可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化痰行气,笔者运用益气升阳除湿之法治疗脾虚湿浊型SPID,并在益气升阳思路指导下以升阳除湿防风汤为常用基础方,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石雪芹;关成毅;高荣荣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清利活血益气法内服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
2.林洁教授治疗肝郁脾虚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总结
3.扶阳罐联合中药保留灌
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4.益气升阳祛湿方联合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观察5.温经止痛益气方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作者/金友、邹淑芳编辑/张亚娟⊙ 校对/战士I导读:作者治疗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用了同一张方子治愈,即升阳益胃汤。
小编不得不感慨中医学异病同治之妙啊~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所组成,原方意在用于“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升阳益胃,名之升阳益味汤。
”笔者积二十余年临床经验,常用于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现例举如下:变应性亚败血症狄某、女、15岁、学生、汉族,1979年5月8日就诊,主诉发烧、关节痛伴有皮疹50余天,于5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周身不适,恶心欲吐,皮肤出现荨麻疹样风团,当地用氯化钙、强地松、氯霉素治疗不见好转,一周后出现周身关节痛、心悸、气短、体力不支,体温在38°〜39°C之间,在县医院按风湿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
入院后经系统检查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属风湿入络、气阴两伤、湿毒内蕴,投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黄芪25克、半夏15克、红参15克、橘皮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独活14克、茯苓15克、柴胡15克、白术15克、黄连15克、玄参15克、龙骨25克、生姜15、大枣十枚。
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两周,又在原方基础上头痛加蔓荆子,菊花、身痛加桂枝、牛膝、热甚加生石膏、知母等,进行随证加减,治疗一个半月,临床治愈。
盛丽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儿科肾脏疾病举隅
夜 间汗 多 ,大 便偏 溏 ,每 日 1 次 ,舌质 淡 红 、舌 体胖
化 热 ,灼伤 肾络 ,精 微 下泄 。治 宜 升 阳健 脾 ,清 利 湿 热 。方 用 升 阳益 胃汤 加 减 。处 方 :生 黄 芪 、炒 白芍 、
小儿 脾常 不足 ,感 受外 邪 或 内 伤饮 食 均可 损 及 于
脾 。脾 失升清 则清 浊升 降 失 司 ,脾 失散 精 则精 微 输 布 失 常 ,而致湿 浊潴 留 ; E l 久 湿 蕴化 热 ,湿热 之 邪 循 经 犯 肾 ,或迫精 外泄 或失 于 固摄 ,则 精微 下 漏 而见 蛋 白
患 儿 胃纳渐增 ,夜 间入 睡 后 稍 出汗 ,大便 成 形 ,每 E l 1次 ,近 两 日鼻 塞 ,流 清 涕 ,不 咳 ,尿 检 尿 蛋 白 ( 痕 迹) ,舌质 淡 红 、舌 体 胖 大 、苔 薄 腻 ,脉 濡 。原 方 加 白芷 l O g ,蝉 衣 6 g ,继 服 7剂 。三 诊 :尿 检 尿 蛋 白
盛丽 先教 授是全 国老 中医 药专 家 学术 经验 继 承工 作 指导 老 师 ,从 医 4 0余 年 ,学 验 俱 丰 。笔 者 在 随师 临证 中常 见 盛 师 用 升 阳益 胃汤 加 减 治 疗 儿 科 肾 系疾 病 ,如迁 延性 肾小球 肾炎 、过 敏性 紫 癜 性 肾 炎 、 肾病
藏不 泄 ,是从 脾治 肾之 法 。本 文两 则 验 案 属不 同的 小
诊 :患儿 面色 转华 ,无 眼 睑浮肿 ,纳便 无 殊 ,尿 检红
余景和益气回阳救逆治疗斑疹、下血病例
余景和益气回阳救逆治疗斑疹、下血病例壬午七月,余至琴川,吾友沈芝卿劝余施诊。
八月间,温热大行,病诊甚多,每日应接不暇。
至腊月初五,因年事催迫,欲回孟河度岁。
是晚与芝卿同饮于醋库桥。
芝卿日:吾腿上起红斑已有两日,并无所苦。
余视之,两股两胫及手腕等处,起红斑如豆如粟.视肌肤稍高,色微紫而不鲜泽,有时作痒。
谅由冬天温暖,风热所致,当时开一辛凉解肌之方。
初六早解缆启行,过扬库之西塘市,河冰,泊舟五日冻解,一路耽搁,至十九日到常州。
接到吾友胡少田之信,云芝卿病重。
余半载未归,归心如箭。
至二十日,又接到少田信,云芝卿病危,即速回琴。
斯时雪深冰坚,余即寄装于怡芬泰茶行,负絮被一条,趁航至锡山,连夜过航至琴川,到已十二月二十三日午后矣。
一见芝卿,形容十分狼狈,囚首丧面,色亦黧黑,发根上逆,大便血利滑泻,手足拘束,如同桎梏,身上红斑,皆聚成块,大骨骱处及肩胛、尺泽、足膝、环跳、足胫等处,俱结红色一块,坐不能卧。
余亦为酸鼻,即细问其病之始末。
病家日:初六日身起红斑,亦无所苦。
至十一日,即胸中痞闷而呕,且有寒热。
延裴姓医,进以高良姜、两头尖、吴萸、红豆蔻、官桂、香附、于姜等味,两剂后觉胸中更阻,大便秘结。
至十五日,大便后猝然下血甚多。
自此每日下血下利。
斑疹渐收,聚于骨骱,而手足拘曲,寒热亦止,至今七八天,日夜下利无度。
余诊其脉细而弦紧,舌苔白滑而润。
余细思之,斑由冬温而来,热阻胸中,肺气不宣,则气逆而呕。
被裴姓医辛热大剂,劫动血络,阴络受伤,血从下溢。
大便血后,血不能养筋,则筋拘束不伸。
正气下陷,则斑疹随之而收束,聚于骨空节骱之处而成片。
检近日所服之方,皆槐花、地榆、山楂、银花、枳壳之类。
余思此症,乃失表症也,若以人参败毒散服之,逆流挽舟,冀其斑透而痢止。
服人参败毒散后,果能得汗,斑疹结聚,散布满体,痢仍不止。
再服依然。
虽属知己,余亦难自专主,即邀王简修诊之,用当归赤小豆散加槐花、地榆之类。
又邀沈心田诊之,进以阿胶、地黄之类。
中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
此症多见于青少年 ,亦有报道 其具有家族遗传倾 向I。临床上 ”
消化道造影诊断 已被广泛应用于诊 断本病 ,内科 治疗无效 者, 大多采 用外 科手术 改善肠系 膜上 动脉对 十二指肠 的水 平部 的 压迫 ,笔者在 临床上 曾见用 中医 治疗肠系 膜上动 脉压 迫综合
征 ,取 得 满 意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王争 明 ( 潭 县 人 民 医 院 ,湖 南 湘 湘 潭 ,4 12 ) 12 8
中 图分类号 :R 4 . 4 28 【 摘
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 号:17 .8 0( 0 2 80 0 .2 6 47 6 2 1 )1.1 00
证型 :AG D
要 】 目的:对理虚解郁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 征的临床 效果进行 分析 。方法:选择 2 0 0 9年 4月~2 1 年 4月符合 诊断 01
2 7 2
[】 ・ 东垣 . 胃论 [ . 民卫生 出版社 , 1: 3 3金 李 脾 MI 人 2 05 3 0 —
同时,加川朴 、炒莱菔 子,取六腑 以通为用之意 ;连翘 清热之
余,可消积 :郁金 、枳壳以疏肝 理气 ;半夏 、砂仁 以和 胃等而 编 号:E 10 2 8 ( 回:2 1.92 ) A.2 5 84 修 0 20 .0
内大 量 潴 留物 ,诊 断 为 “ 二 指 肠淤 滞 ” ; 上 消 化 道 造 影 示 : 十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压 迫 综 合 征 。给 予 胃肠 减 压 ,护 胃止 呕 、 黄 芪 针
肠鸣音 2 ~3次/ n mi,饮食渐 恢复至正常 ( 但嘱少食 多餐 , 易 食
消化食物 ),体重 增加 约 05 g . ,继续 治疗 半月后,体重较 前 k 增加约 1 k ,无 明显不适 ,复查消化道造 影提 示钡剂顺利通 .g 5
【国医大师——升阳十七方】(上)1、升阳...
【国医大师——升阳十七方】(上)1、升阳...【国医大师——升阳十七方】(上)1、升阳补气汤【组成】厚朴(姜制)、升麻、羌活、白芍药、独活、防风、甘草(炙)、泽泻、生地黄、柴胡。
【主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昏闷,怠情困倦,五心烦热。
2、升阳顺气汤【组成】黄耆、半夏、草豆蔻、神曲(炒)、升麻、柴胡、当归身、陈皮、甘草(炙) 、黄柏、人参。
【主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3、升阳汤【组成】人参,黄耆,川芎,当归,升麻。
【加减】血虚,加白芍、地黄;血热,加炒黄柏;虚热,加炒干姜。
【主治】气虚脱肛。
4、升阳滋血汤【组成】蝎梢,神曲末,升麻,当归,厚朴,桃仁。
【功效】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便。
【主治】小儿腹胀,2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黄。
5、补气升阳和中汤【组成】生甘草,酒黄柏,白茯苓,泽泻,升麻,柴胡,苍术,草豆蔻仁,橘皮,当归身,白术,白芍药,人参,佛耳草,炙甘草,黄耆。
【主治】风热下陷,阳气不行,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体昏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诊得六脉俱中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
6 、升阳泻湿汤、升阳泻热汤;【组成】青皮,槐子,生地黄,熟地黄,黄柏,当归身,甘草梢,苍术,升麻,黄耆,桃仁。
【主治】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7、升阳散火汤(泻火之剂)【组成】: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参、白芍;【主治】:(1)治肌热表热,四肢发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2)此病多因血虚得之,及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并宜服此。
归经:此手足少阳药也(三焦)8、升阳去热和血汤【别名】除湿热和血汤、升阳除湿热和血汤、升阳和血汤、除湿和血汤、升麻去湿和血散、升阳去湿和血汤【组成】橘皮,熟地黄,当归身,苍术,秦艽,肉桂,生地黄,牡丹皮,生甘草,升麻,熟甘草,黄耆,白芍药。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的疗效观察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的疗效观察黄琰【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7【摘要】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就诊顺序共收集9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
治疗组口服升阳益胃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
两组患者均以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以及各组患者TCD中椎动脉、左右基底动脉平均流速。
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眩晕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以及流速改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对气虚型后循环系统TIA眩晕以及椎基底动脉流速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西药。
【总页数】4页(P972-975)【关键词】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升阳益胃汤;氟桂利嗪【作者】黄琰【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相关文献】1.自拟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阴虚阳亢证)的临床观察 [J], 宋蒙蒙;田立;孟庆阳;刘凯2.升阳益胃汤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的临床效果 [J], 刘时喜3.升阳益胃汤加减对脾胃气虚型痤疮患者的疗效 [J], 王肃杰4.升阳益胃汤加减对脾胃气虚型痤疮患者的疗效 [J], 王肃杰5.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气虚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的效果评价 [J], 马海;张艳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丛慧芳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丛慧芳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发布时间:2021-07-12T11:38:55.6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刘凯莉1 刘立芳1 张晓伟1 通讯作者:丛慧芳2*[] [导读]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可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临床应用广泛,刘凯莉1 刘立芳1 张晓伟1 通讯作者:丛慧芳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可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临床应用广泛,其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湿热阻滞为主,丛慧芳教授谨守病机,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将此方运用于崩漏、不孕、闭经等多种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字】:升阳益胃汤;崩漏;不孕;闭经;妇科疾病【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1],丛慧芳教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常运用此方治疗崩漏、不孕、闭经等多种妇科疾病,疗效较好,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笔者在跟师过程中通过学习总结,将丛慧芳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升阳益胃汤来源于元代李杲(号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在《脾胃论》中也有所刊载,书中载:“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多数医家认为此方基本病机以脾胃气虚,湿热阻滞为主,方由黄芪、半夏等16味药组成,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可起到健脾补中,益气和胃的功效;半夏、白术、茯苓、陈皮合用具有燥湿健脾之功;泽泻可清利湿热,《本草纲目》云: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
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得令,清气上行” [2];“风能胜湿”,羌活、独活、防风之类风药助行湿之力,且诸药升散,可有升阳之功;《本草备要》中认为柴胡“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2],故柴胡也可助其升举清阳;黄连泻火燥湿;白芍则敛阴防升散太过。
升阳益胃汤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升阳益胃汤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升阳益胃汤为李东垣治疗脾胃虚弱所致之肺病的代表方,在呼吸系统方面除了用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治疗,还可用于支气管扩张症、肺间质纤维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
关键词:升阳益胃汤、呼吸系统疾病、应用进展李东垣十分重视脾胃在人身的作用,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并创立了“脾胃学说”,他指出脾胃虚弱之后肺最易受病,故采用升阳益胃汤来治疗脾胃虚弱所致之肺病。
本文将对近10年来升阳益胃汤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1、处方分析升阳益胃汤出自金代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之《肺之脾胃虚论》,原文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
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
体重节痛,… …兼见肺病,… …乃阳气不伸故也。
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本方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脾不胜湿,湿邪留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内化郁热。
方由黄芪 30g,半夏、人参、炙甘草各15g,独活、防风、白芍、羌活各 9g,橘皮 6g,茯苓、柴胡、泽泻、白术各 5g,黄连 1.5g组成。
扶正兼顾祛邪,方中含玉屏风散、四君子汤、二陈汤之意。
本方以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气、健脾、燥湿为根本;辅以羌活、独活、防风、柴胡等风药,助其升举阳气,又可祛风解表、祛湿止痛;而半夏、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芍酸甘敛阴,避免辛温药燥热伤阴;中焦湿滞热长,黄连苦寒、泽泻甘寒,两者清热燥湿。
2、治疗咳嗽咳嗽分外感与内伤,而内伤咳嗽多为脾失健运,酿湿生痰,阻塞气道,肺失清肃而咳。
曲婧[1]随机抽取门诊中气不足、肺气不清证之慢性咳嗽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升阳益胃汤可显著消除患者迁延不愈的久咳病症,有效率为92%,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侯瀚翔选取97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 48) 和观察组( n = 49),分别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联合止嗽散加味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效率为 93. 88% ( 46 /49) ,高于对照组的 79. 17% ( 38 /48) ,P < 0. 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止咳时间短于对照组,咳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 05 。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40例_马玉萍
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等 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以 P < 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标准。 2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2. 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 》[ 5] 2. 1. 1 疗效指标 ( 治疗前症状总分 - 治疗后症状 总分) / 治疗前症状总分 × 100 % 。痊愈: 主要症状消 失,大便成形,黏液消失; 显效: 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证 候积分减少≥70% ; 有效: 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30% ; 无效: 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不足 30% 。 2. 1. 2 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①临床控制: 疗程结 束后,症状消失; ②显效: 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 2 级; ③有效: 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 1 级; ④ 无效: 达不到上述标准。 2. 2 结果 2. 2. 1 5 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价 见表 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 - D) treated by Sheng yang yi wei Decoction modified,make a summary of Professor Shi Dian - bang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240 patients with IBS - D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group,liver depression qi stagnation group,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group,spleen - stomach damp heat group,spleen - kidney - yang deficiency group,were all treated with Sheng yang yi wei Decoction modified.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 and the follow - up was 6 months. Results: ①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accumulating scores of TCM patter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5 groups was 90. 41% ,including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group was 91. 76% ,liver depression qi stagnation group was 88. 64% ,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group was 90. 70% ,spleen - stomach damp heat group was 92. 11% ,and spleen - kidney - yang deficiency group was 86. 67% . ②Effect after treatment observation: 5 groups were all superior to prio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P < 0. 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every two groups. ③Each grou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ain symptoms such as abdominal pain,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diarrhea,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every two groups( P > 0. 05) . Conclusion: IBS - D treated by Sheng yang yi wei Decoction modified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
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简介升阳益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温阳补虚剂,具有温阳扶正、益气生津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升阳益汤的功能主治及其临床应用。
功能主治升阳益汤的主要功能主治如下: 1. 温阳扶正: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具有温阳的作用,可以温补阳气,提高人体阳气水平,改善阳气不足的症状。
2. 益气生津:升阳益汤中的药材中含有多种具有益气生津作用的成分,可以增加体内的气血和津液,缓解口渴、乏力等症状。
临床应用升阳益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 1. 脾肾阳虚型糖尿病: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可以温补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2. 肺胃阴虚型慢性咳嗽: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具有益气生津的作用,可以增加肺胃的津液,缓解慢性咳嗽症状。
3. 脾胃阳虚型消化不良: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可以温补脾胃阳气,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4. 肾阳不足型阳痿早泄:升阳益汤中的药材可以温补肾阳,增加肾脏的功能,改善阳痿早泄症状。
用法用量升阳益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1. 配方:黄柏15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鹿角胶1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5克。
2. 煎服: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煎至水剩一半时即可,一日两次,分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升阳益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服用前需咨询医生:升阳益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使用之前需要咨询医生的建议,确保合适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2. 不宜过量使用:升阳益汤具有温阳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3. 不适用人群:升阳益汤不适用于阳虚火旺、阴虚火旺等症状明显的人群,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其他方剂。
综上所述,升阳益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温阳扶正、益气生津的功能主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肺胃阴虚型慢性咳嗽等症状。
益气升阳解毒方内服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63前沿研究博 览2018.11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情复杂多变,缠绵难愈,尚无治愈手段,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笔者于2011年7月~2015年6月应用益气升阳解毒方内服外敷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订,入选病例均有典型临床表现、结肠镜及明确的黏膜组织学改变[1]。
1.2 排除标准:①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慢性血吸虫病等感染性结肠炎;②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③合并糖尿病、血液病、心衰等慢性病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标准,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为轻、中度,病程超过3个月;②年龄在18岁~65岁;③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其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
1.4 一般资料:本组共12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8~65岁(39.1±10.8岁),病程3个月~10年(4.12±1.75年),病情程度轻度28例,中度32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6~64岁(38.3±12.1岁),病程5个月~11年(3.87±1.52年),病情程度轻度26例,中度3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 内服益气升阳解毒方:生黄芪30克,煨葛根30克,炒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羌活10克,升麻10克,防风10克,积雪草15克,薏苡仁30 克,乳香5克,没药5克,白及10克,木香10克。
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于每日21时1次顿服。
再以内服方1剂加冰片20克,粉碎过筛,每次取药粉5克于21时醋调成糊状置于神阙穴,胶布固定,外敷12 h,每日1次。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概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因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进而引起一系列急、慢性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的一种疾病,亦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综合征。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十二指肠三者解剖关系出现异常是其发病基础。
因其无典型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误诊率高达57.1%~67.3%。
该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为主。
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内镜、腹部 CT、选择性 SMA 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均已成为诊断 SMAS 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
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预后一般。
英文名称: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其它名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Wilkie 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腹痛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发病部位:腹部-十二指肠常见症状: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主要病因:解剖结构异常、恶性肿瘤、胃下垂、淋巴结肿大、医源性因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立位腹平片、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腹部彩超、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SMA 造影重要提醒: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程长、病情重,可进一步加重原发病,形成恶性循环,需引起重视。
外科脊柱矫形手术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基于发病情况分类: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较少见,其发生多与创伤、躯干石膏固定、牵引、卧于过度伸展的支架之上有关。
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衰验案2则
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心衰验案2则案例一:患者,男性,62岁,主诉胸闷气短、乏力、腹胀、腹泻、纳差等病症。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下肢稍肿,心率84次/分,血压140/90mmHg。
肝肾功能正常,BNP 240pg/ml。
心腔内径增大,伴有室壁运动异常。
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50mm,左室射血分数45%。
心肌彩超:向心性搏动一般,左室收缩末期容积165ml,每搏量85ml。
患者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患者给予清晰明了的治疗方案:① 防治感染,积极激素治疗,支持瑞氏方案;② 清理肠胃 toxie 抗生素;③ 益气升降汤调理。
按照草一方的草药剂量:黄芪 30g,生姜 10g,大枣 15g。
服用前加水煎煮半小时,取药汁,温温服用。
连服5天,休息2天,连续6个疗程。
效果: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胸闷气短、乏力、腹胀、腹泻、纳差等症状明显减轻,BNP下降至140pg/ml。
心腔内径减小,室壁运动逐渐恢复正常。
传统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认为:益气升降汤通过补益中气、升阳固脱、调节脾胃功能,逐渐改善了患者病情,有效缓解了症状,提高了心功能。
案例二:患者,女性,56岁,主诉气促,劳力加重,胸闷,腹胀、乏力等。
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菌、支持瑞氏方案、补充营养等。
另外还给了益气升降汤调理。
结论:益气升降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长期服用,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二则
现 有验 案 二则,报 道如下。 1 萎缩性胃炎
迟 某,2 011年1月12日初 诊,男,6 7岁,主 诉:活 动后心 悸、气 短。四肢困重,食少 纳 呆。胃酸、胃胀。萎 缩 性胃炎 病史。舌 诊:舌 质 淡暗,苔 粘腻。脉 诊:脉滑稍弦。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炒 白术20 g、黄连15 g、清半夏10 g、炙甘草10 g、陈皮15 g、茯苓20 g、 泽泻15 g、防风10 g、羌活15 g、独活10 g、柴胡15 g、白芍20 g,共3 付,水煎 服日一 剂 早晚 分 服。二诊:主 诉 症 状 好 转。原方予 5 付。
版社,19 9 5:5 4 8 . (收 稿日期:2 012 -11- 0 5)
中国卫生产Leabharlann 17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作者] 芦帅(1986 -),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 内科。
镜 证 实原中度慢 性 萎 缩 性胃炎已经 转为轻 度。 2 低血压
张 某,2 011年1月21日初 诊,女,2 2 岁,主 诉:睡 眠 欠佳,胸闷、心 悸、乏力、近日心前区隐痛不适,肢体 沉 重,平日血 压偏 低,曾有一 过 性黑矇。舌诊:舌质淡,苔微腻。脉诊:脉沉涩。Bp:85/54 mmHg。处 方:黄芪30 g、清半夏10 g、红参面10 g、炙甘草10 g、羌活10 g、独 活15 g、防风10 g、陈皮20 g、茯苓20 g、泽泻20 g、柴胡10 g、白芍 20 g、炒白术20 g、黄连10 g、柏子仁10 g,共5付,水煎服日一剂早 晚 分 服。二诊:患者上 述 症 状 好 转,原方不 变 予 5 付。
按:本 例 患 者 曾 有一 过 性 黑 矇,属于 中医 眩 晕 范 畴,患 者 平日 忧 思 较 多,思虑 过 度,劳伤心脾,脾主 肌肉,脾气 不足,失于 运化,聚 湿 生 痰,四肢百骸失于水谷精微 荣养,故有肢体 沉重、乏力。痰邪 阻 滞,清阳 不升,浊阴 不 降,清 窍 失养,故 有一 过 性 黑 矇。痰 邪 阻 碍 气机,心神被扰,故有胸闷、心悸。患者平日血 压偏低,因其阳气不 足,清阳不升,精微不 得充 养所 致。据患者具 体情况,治疗应健 运 脾 胃,升阳祛 湿,升阳益胃汤 切 合 病 机,方中红参面、炙甘草、黄 芪、茯 苓 补脾 益气,健 脾 利湿,陈 皮、半夏 理 气和胃化 痰,并助 气 机 运化。 柴胡升发 清阳,泽泻降 泄 利 水渗 湿,二 药 升降 有序。黄连 燥 湿 化 痰,白芍 敛 阴和血,并 引阳 气 入 阴,合柏 子 仁可治 疗 睡 眠 欠佳。方中 羌活、独活、防风 诸 祛 风 药 有 升发阳 气 之 功,脾胃阳 气得 升,则 水 谷 精微 得以运化 充 养,清 窍 得 滋,则 诸 症可除。关 喜叶、石恒录 [9]有运 用升阳益胃汤治 疗生理 性 低 血 压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升阳降逆汤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8例
彭全民 贾中伯 陈竹芬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 (726000)
摘 要 目的:探讨益气升阳降逆法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自拟益气升阳降逆汤(人参、白术、半夏、陈皮、升麻、降香、白蔻仁、黄芪、枳实、当
归、旋覆花、生姜等)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68例。
结果:总有效率76.
47%;提示:该方具有益气升阳举陷,化浊和胃降逆之功效。
主题词 肠疾病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 治疗应用 @益气升阳降逆汤 治疗应用 降气药[剂] 治疗应用 补益药[剂] 治疗应用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经x线钡餐透视确诊为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的十二指肠壅积症,即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24~69岁,平均42.2岁;病程:1~3月者23例,3月~1年者32例,1年以上者13例。
所有患者均有反复性呕吐及中上腹胀痛,体位改变或压迫中下腹时可改善症状。
呕吐多呈喷射状,吐出胃内容物,或夹胆汁,或夹清涎,多于食后1~4h发作,吐出后胃痛可减轻。
x线钡透显示胃部及十二指肠第一、二部肠段扩张,钡剂于此间呈钟摆样摆动,迟迟不能排空,体位改变对排空有明显影响。
所有病例均排除胃、肠道、胆囊、胰腺、肾、腹腔及腹主动脉等脏器组织的实质性病变,如畸形、肿瘤、溃疡、憩室和异物等所致之十二指肠壅积症,以及因手术后粘连、狭窄、或癍痕组织形成等所致之十二指肠壅积症。
患者形体消瘦、腹肌松弛者42例,内脏下垂者38例(其中胃下垂者23例,右肾下垂15例);伴有营养不良、贫血者16例。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都选择使用过胃复安、吗叮啉或普瑞博思等。
部分患者使用过解痉制酸剂。
治疗方法 以自拟益气升阳降逆汤加减治疗:人参、白术、半夏、陈皮、降香、白蔻仁各10g,黄芪30g,枳实、旋覆花各15g,当归12g,生姜、升麻各6g;加减:脾胃虚寒,脘部喜暖喜按,口淡不渴,泛吐清涎者加吴茱萸、丁香、肉桂、甘松;胃中积热,呕吐酸腐质稠,或呕吐胆汁,口干口苦,便秘者加山栀、竹茹、大黄、瓜蒌;情志郁结,嗳气腹满者加柴胡、苏梗、木香;上腹膨隆,触及胃形,肠型者加大腹皮、厚朴、槟榔;有振水音者加茯苓、泽泻、葶苈子、椒目;伴胃脘灼烧,口咽干燥,舌红无苔者加麦冬、石斛、枇杷叶;上腹刺痛,拒按者加三棱、莪术、鸡内金;患病日久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唇舌色淡,纳呆少食,腹肌松驰者加元肉、阿胶。
上方每日1剂,水煎500m l,分3~5次口服,15d为1疗程,可连服2~3疗程。
配合针剂治疗:选用内关、足三里、中脘、丰隆、隐白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m in,7d为1疗程。
治疗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少食多餐,餐后或服药后令患者俯卧取膝胸位,必要时噤食,补液,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输血和输入白蛋白。
服药时呕吐者肌注胃复安10m g 次。
疗效标准 痊愈:主症消失,x线钡透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恢复正常,十二指肠壅积消失。
显效:主症消失,x线钡透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基本恢复正常,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时仍有少许潴留,体位改变后即顺利排出。
有效:进食量多时仍呕吐、腹痛,但程度和次数明显减轻,x线钡透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时仍有潴留,排出较缓慢,但较前好转。
无效:主症及x线钡透结果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 68例病例中,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47%。
讨 论 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的十二指肠壅积症,即肠系上动脉综合征。
其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腹肌松驰,胃及肾脏下垂而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之间发生解剖变异,夹角过小,使十二指肠受压,十二指肠近端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症。
临床表现以呕吐、腹痛为主症,属中医之“呕吐”“反胃”“腹痛”范畴。
西医内科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认为:该病乃因中气虚损,无力升举,气机下陷,脏器下垂,以
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通降失司,浊邪壅滞,发为呕吐、腹痛之症。
属因虚致实,气陷而反上逆之证,病位在中焦脾胃。
根据“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笔者运用自拟益气升阳降逆汤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
方用人参、黄芪、白术、升麻、当归取补中益气汤之意,益气健脾升阳以治本,陈皮、半夏、旋覆花、生姜以理气降逆止呕以调其胃,白蔻仁、降香以芳香化浊,理气化滞;枳实破积气,消壅积;全方升降并用,攻补兼施,俾使气机斡旋,冲和畅达,升降相因,壅滞之邪自除,此之谓“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
(收稿2003203202;修回2003204209)
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
秦春红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 (454002)
付业洲 河南省焦作电力医院 (454001)
摘 要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类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汤(柴胡、白芍、陈皮、枳壳、山药、白术、茯苓、苡仁、黄芪)治疗本病48
例。
结果:痊愈25例,总有效率为95.8%。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健脾,止
痛止泻的功效。
主题词 肠疾病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 治疗应用 @疏肝健脾汤 治疗应用 疏肝解郁药[剂] 治疗应用 补益药[剂] 治疗应用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非炎症性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泻、腹胀、肠鸣、便秘等症状,每因情绪变化而复发,其病势缠绵。
近两年笔者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
全部病例符合1986年11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上制订的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以腹痛、腹泻、腹胀及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多次(3次以上)粪便常规及培养均为阴性,粪便潜血试验阴性,X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基本方:山药、苡仁、黄芪各30g,白芍20g,柴胡、白术、茯苓各15g,陈皮、枳壳各10g。
腹胀、腹痛甚者,加木香、厚朴;泄泻兼后重,加升麻、槟榔;肾阳虚,加制附子、干姜;兼湿热,加黄连。
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250m l,早晚服。
6周为1疗程。
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生冷,戒烟酒,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志刺激。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泄泻腹痛、腹胀基本消失,大便成形,1d1~2次,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腹痛、腹胀基本消失,大便成形,1d2~3次或便溏1次,2月~半年无复发;有效:腹胀、腹痛、大便质和次数均有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结果 48例中,痊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典型病例 刘某,女,41岁。
1999年4月11日初诊。
反复腹痛、腹胀3年余,近1月加重,大便每日3~6次,时成形或不成形,伴少许粘液,嗳气肠鸣,头晕乏力,苔薄,脉弦细。
粪常规检查及培养均为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粘膜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治宜疏肝健脾。
处方:山药、苡仁、黄芪各30g,白芍20g,柴胡、白术、茯苓各15g,陈皮、枳壳各10g。
服药1周,大便每天2次,粘液消失,仍有腹胀肠鸣,脘闷嗳气,头晕乏力,守原方加党参20g,续服2周,大便每日1次,诸症均除,守原方续服2周以资巩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 会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痢疾、腹痛范畴,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治宜疏肝健脾。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